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合集下载

航道的等级

航道的等级

国际标准GBJ139-9.中航道等级划分为7个级别.最低级为七级,即通行50吨级船舶的航道尺度标准.六级100t五级300t四级500t三级1000t二级2000t一级5000t1.按航道的等级划分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我国航道等级由高到低分I、Ⅱ、Ⅲ、Ⅳ、V、Ⅵ、Ⅶ级航道,这7级航道均可称为等级航道。

通航标准低于Ⅶ级的航道可称为等外级航道。

2.按航道的管理属性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将航道划分为以下三种:1)国家航道:构成国家航道网、可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上海船的沿海干线航道;以及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和国家指定的重要航道。

2)地方航道:可以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下(含不跨省可通航300吨级)船舶的内河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下海船的沿海航道、地方沿海中小港口间的短程航道;非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其他属于地方航道主管部门管理的航道。

3)专用航道:由军事、水利电力、林业、水产等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自行建设和使用的航道。

3.按航道所处地域划分1)内河航道:是河流、湖泊、水库内的航道以及运河和通航渠道的总称。

其中天然的内河航道又可分为山区航道、平原航道、潮汐河口航道和湖区航道等等。

而湖区航道又可进一步分为湖泊航道、河湖两相航道和滨湖航道。

2)沿海航道:沿海航道原则上是指位于海岸线附近,具有一定边界可供海船航行的航道。

5.按航道的通航条件划分1)依通航时间长短可分为:(1)常年通航航道,即可供船舶全年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常年航道;(2)季节通航航道,即只能在一定季节(如非封冻季节)或水位期(如中洪水期或中枯水期)内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季节性航道。

2)依通航限制条件可分为:(1)单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供船舶沿一个方向行驶,不得追越或在行进中会让的航道,又可称为单线航道;(2)双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允许船舶对驶、并行或追越的航道,又可称为双线航道或双向航道;(3)限制性航道,即由于水面狭窄、断面系数小等原因,对船舶航行有明显的限制作用的航道,包括运河、通航渠道、狭窄的设闸航道、水网地区的狭窄航道,以及具有上述特征的滩险航道等。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中国的内河航道的等级划分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 GB 50139—2004》规定,粗略如下:
航道等级船舶设计载重吨
•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水深3。

5—4。

0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70—125米,弯曲半径670-1200米;
•二级航道:可通航2000吨水深2。

6-3.0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40-100米,弯曲半径550-81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4米,直线段双线底
宽60米,弯曲半径540米;
•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水深2。

0—2.4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55米,弯曲半径480-72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3.2米,直线段双线
底宽45米,弯曲半径480米;
•四级航道:可通航500吨,水深1。

6—1。

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45米,弯曲半径330—50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5米,直线段双
线底宽40米,弯曲半径320米;
•五级航道:可通航300吨,水深1.3—1。

6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22—35米,弯曲半径270—2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5米,直线段双线底
宽35米,弯曲半径250米;
•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水深1。

0—1.2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米,弯曲半径1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

0米,直线段双线底宽20米,
弯曲半径110米;
七级航道:可通航50吨,水深0。

7—0.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2米,弯曲半径13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1.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16米,弯曲半径100米;。

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水运网>> 科教>> 行业知识>> 正文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周俊安中国水运报更新时间:2009-7-28航道是水运的三大要素之一。

航道是水运赖以发展的基础,有“航运之母”之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航道概念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的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1.通航水域就术语的含义而言,船舶及排筏可以通达的水面范围都是通航水域,则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的通航水域即为航道。

要明确界定通航水域,首先要明确船舶和排筏的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指明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则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的船艇和移动式平台”。

前者将排筏列入船舶的范围,后者则未作这样的明文规定。

船舶种类很多,有大有小,其作为水上运载工具的属性是相同的,但不同类别和大小的船舶其功能相异。

具有能让营运船舶和大中型排筏通达条件的水域定为有真正意义的通航水域,当然,这类水域同样可供小艇和小排筏通行。

2.航道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

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

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

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

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用航标标示出的可供船舶航行利用的这一部分水域,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天然条件下,不同水位期能供船舶安全通航的那一部分水域,既有尺度要求,也有水流条件的要求。

航道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航道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水运网 >> 科教 >> 行业知识 >> 正文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周俊安 中国水运报 更新时间:2009-7-28航道是水运的三大要素之一。

航道是水运赖以发展的基础,有“航运之母”之称。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航道概念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的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1.通航水域就术语的含义而言,船舶及排筏可以通达的水面范围都是通航水域,则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的通航水域即为航道。

要明确界定通航水域,首先要明确船舶和排筏的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指明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则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的船艇和移动式平台”。

前者将排筏列入船舶的范围,后者则未作这样的明文规定。

船舶种类很多,有大有小,其作为水上运载工具的属性是相同的,但不同类别和大小的船舶其功能相异。

具有能让营运船舶和大中型排筏通达条件的水域定为有真正意义的通航水域,当然,这类水域同样可供小艇和小排筏通行。

2.航道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

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

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

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

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用航标标示出的可供船舶航行利用的这一部分水域,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天然条件下,不同水位期能供船舶安全通航的那一部分水域,既有尺度要求,也有水流条件的要求。

三级航道标准

三级航道标准

三级航道标准三级航道是指船舶可以安全通行的航道,它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顺利通行。

三级航道标准是指针对三级航道所制定的标准要求,下面将从航道宽度、水深、标志标志、通航条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航道宽度是指船舶在航行时所需要的宽度。

一般来说,三级航道的航道宽度要求在多大范围内,以确保船舶的安全通行。

根据国际惯例,三级航道的航道宽度一般在多少米到多少米之间。

在实际测量时,需要考虑到船舶的大小、航行速度以及其他因素,以确定最适合的航道宽度。

其次,水深是指航道中水的深度。

在三级航道标准中,水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三级航道的水深要求在多少米以上,以确保船舶在航行时不会因为水深不足而受阻。

水深的测量需要考虑到潮汐、季节变化等因素,以确定最准确的水深标准。

此外,标志标志是指在航道上设置的标志和标志,用于指示船舶航行的方向和安全区域。

在三级航道标准中,标志标志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标志标志需要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确保船舶在航行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并遵循。

同时,标志标志的颜色、形状和亮度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其在不同天气和光照条件下都能够清晰可见。

最后,通航条件是指航道通航的一些特殊条件。

在三级航道标准中,通航条件包括了天气条件、潮汐条件、航行限制等。

这些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船舶在航行时能够安全通行。

总的来说,三级航道标准是船舶安全通行的重要保障。

航道宽度、水深、标志标志、通航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都需要严格执行,以确保船舶在航行时能够安全、顺利地通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

精心整理
中国的内河航道的等级划分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规定,粗略如下:
航道等级船舶设计载重吨
∙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水深3.5-4.0米,单线
∙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水深1.0-1.2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米,弯曲半径1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0米,直线段双线底宽20米,弯曲半径110米;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七级航道:可通航50吨,水深0.7-0.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2米,弯曲半径13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1.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16米,弯曲半径100米;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四级航道标准

四级航道标准

四级航道标准四级航道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重要性的航道,通常用于国际航行。

为了保障船舶的安全和顺利通行,四级航道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从四级航道的定义、标准要求、管理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四级航道的定义是指水深、航道宽度、弯道半径、通航标志等均符合国际航道标准的航道。

其水深通常在10米以上,航道宽度在100米以上,弯道半径在500米以上。

通航标志包括航标、灯塔、浮标等,用以指示航道的方向和水深情况,保障船舶的安全通行。

其次,四级航道的标准要求包括航道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通航维护等方面。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航道的水深、宽度、弯道半径等参数,确保航道符合国际标准。

在建设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航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通航维护阶段,需要定期对航道进行清淤、维修和标志维护,保障航道的畅通和安全。

再者,四级航道的管理是保障航道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环节。

航道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航道管理制度,对航道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同时,航道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好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最后,航道的维护是保障航道持续畅通的关键。

航道的维护工作包括清淤、疏浚、标志维护、灯塔维修等,需要航道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共同努力,确保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综上所述,四级航道标准是保障船舶安全通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四级航道的建设和管理,共同努力,确保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5级航道通航标准

5级航道通航标准

5级航道通航标准
航道通航标准是指船舶在某一航线上航行所需满足的各项条件,其中5级航道通航标准是最高标准,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

一、水文条件
1.航道深度:航线上的水深应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最低深度,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2.流速:航道上的流速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船舶的航行,因此需要进行规范。

3.水位变化:如果航线上存在较大的水位变化,将会对船舶航行带来困扰,因此需要对水位进行监测和测量。

二、航道港口
1.港口深度:要求港口的水深足够船舶进出港。

2.港口结构:港口应设有吊车、码头等,以方便船舶的进出和货物的装卸。

3.导航标志:要求港口设有导航标志,以指引船舶进出港口。

三、航道规划和管理
1.航道规划:需要制定详细的航线图和规划,以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和顺畅。

2.航道管理: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管理航道的修建、维护和改善工作,以确保航道安全可靠。

四、导航设备和通信
1.导航设备:对于高级别的航道,需要安装导航仪表和雷达等测量设备,以保证船舶航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通信设备:船舶应配备通信设备,与其他船舶和港口进行联系和沟通。

总结
以上是5级航道通航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水文条件、航道港口、
航道规划和管理、导航设备和通信。

这些标准是为了保障船舶和人员的安全,保证经济运输的顺畅和可靠性。

五级航道通航标准

五级航道通航标准

五级航道通航标准随着全球贸易发展,海运业也日渐兴旺。

为了保障船舶在海上安全通航,国际海事组织(IMO)根据海上交通量和船舶类型等因素,将全球海洋划分为七个不同级别的航道。

其中,五级航道是指航道安全管理最高的航道之一,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五级航道通航标准。

一、航道要求1.水深五级航道的主航道水深需达到12.5米或以上,而次航道水深需达到9.5米或以上。

2.航道宽度五级航道的主航道宽度需达到183米或以上,而次航道宽度需达到80米或以上。

3.通航标志五级航道内的通航标志应设立完善、标识明确,且符合IMO的要求。

具体包括引航标志、水深标志、航行警告标志等。

二、水文和气象条件1.水深变化与浪涌五级航道内海况复杂,水深变化大,浪涌频繁。

因此,通航船舶必须具备较高的航行自控能力。

2.气象条件在五级航道中,气象条件也较为恶劣。

通航船舶应当根据气象状况做好准备工作,防范恶劣天气对通航的影响。

三、船舶安全要求1.船舶的水密性、隔热性、防火等级等基本要求应当符合IMO的要求。

2.通航船舶应持有有效的保险和船级社认可证明,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和安全管理能力。

3.通航船舶需配备完备的安全设备,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设备、航行记录仪等,以保障航行安全。

四、人员素质要求1.船长和相关船员均应具备高超的操纵技能和严谨的态度,能够熟练掌握船舶各项操作措施。

2.船员应经过良好的培训,理解并遵守IMO所规定的各项标准和要求。

五、通航环境要求1.五级航道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应具备良好的抗污性、生态性和海运发展较快的经济环境。

2.五级航道的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管理能力,制定和落实科学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综上所述,五级航道通航标准要求十分严格,通航船舶必须具备一定的航行自控能力、良好的经济实力和安全管理能力,以及高超的操纵技能和严谨的态度。

同时,五级航道管理者也应做好航道维护、管理和保障措施,以保障航行的安全和顺畅。

内河三级航道通航标准

内河三级航道通航标准

内河三级航道通航标准内河三级航道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航道,在水上交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保障内河航道的安全通航,有必要制定一些规范和标准。

1. 航道宽度与深度标准:内河三级航道的最低标准要求航道的最小宽度为50米,以确保船只的安全通行。

航道的最低标准深度为6米,以保证船只的在不发生搁浅的情况下顺利通行。

如果有特殊情况,如船只排队等待或退避等,航道应保证足够的空间以容纳船只。

2. 航道标志标线:为了指引船只安全通行,内河三级航道应设置一系列标志和标线。

标识航道中心线的标线应当设置在航道的中央,以指示船只通行的方向。

此外,还需要设置航道两侧的警示标志,以提示船只注意航道边缘和潜在的障碍物。

这些标志和标线应当保持鲜明可见且易于辨认,以确保船只能够清晰地辨别航道的位置和方向。

3. 航道照明标志:为了保障夜间航行的安全,内河三级航道应设置适当的航道照明标志。

这包括航道中心线的导航灯、航道边缘的标志灯以及其他需要特别照明的地方,如桥梁、渡口等。

照明标志应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换。

4. 航道堆置标志:为了提示船只航道的变化和注意事项,内河三级航道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堆置标志。

这些标志可以包括航道变窄、航道扩宽、航道弯曲等的提示标志。

这些标志应当设置在航道变化的前方足够远的位置,并保持良好可见,以给船只充足的反应时间。

5. 船舶限速标志:为了保证航道的安全和船只通行的秩序,内河三级航道应设立船舶限速标志。

这些标志可以设置在需要限速的区域,如弯道或狭窄航道。

船舶限速标志应醒目易懂,船只应严格遵守限速要求,以确保交通秩序和航道安全。

总之,内河三级航道的通航标准应包括航道宽度与深度、航道标志标线、航道照明标志、航道堆置标志以及船舶限速标志等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将有助于提高内河航道的安全性和通航效率,为水上交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级通航等级及标准

三级通航等级及标准

三级通航等级及标准
三级通航等级是中国内河航道等级划分中的一个级别,主要指的是内河水道对船舶航行限制的条件和标准。

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等相关规定,三级航道的基本标准如下:
1. 可通航船舶吨级:
三级航道通常设计为可通航1000吨级(或3000吨级)以下的船舶,具体吨位标准可能随着航道的具体情况和技术进步有所调整。

2. 航道尺度要求:
水深:三级航道的标准水深一般在3.2米以上,确保大型船舶能够安全通过。

底宽:底宽要求至少45米左右,以满足较大船型的航行需求和避让空间。

弯曲半径:航道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480米,确保船舶在拐弯时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3. 桥梁净空高度和宽度:
桥梁净高:三级航道上的桥梁应保证最低净高7.0米以
上,以便于船舶桅杆等上部结构顺利通过。

桥梁净宽:桥梁下部结构需留出足够的通行宽度,净宽通常要求大于等于60米,保证船舶可以安全通过。

请注意,上述数据基于过往信息,具体的航道通航标准可能会随着法规更新和技术发展而有所变化,实际应用时应参考最新的《内河通航标准》或其他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

此外,航道的实际运行还受到当地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估。

航道等级划分标准和限航尺度

航道等级划分标准和限航尺度

航道等级划分标准和限航尺度航道等级划分标准和限航尺度航道是指水上运输船舶巡航的水域,它是航运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航运安全,在航道规划中应考虑航道等级划分和有效控制船舶的限航尺度。

一、航道等级的划分标准航道等级划分是根据船舶的吨位和航行能力、河流地貌和导航要求等因素区分不同的航道等级。

具体标准如下:1. 一级航道:允许吃水深度最大为10.7米、船舶长为218.3米、宽度为32.3米、总吨位为35000吨的大型船舶通航。

2. 二级航道:允许吃水深度最大为8.8米、船舶长为174.8米、宽度为27.4米、总吨位为20000吨的船舶通航。

3. 三级航道:允许吃水深度最大为7.0米、船舶长为135.6米、宽度为20.9米、总吨位为5000吨的船舶通航。

4. 四级航道:允许吃水深度最大为4.5米、船舶长为80.4米、宽度为12.8米、总吨位为1000吨的船舶通航。

5. 五级航道:允许吃水深度最大为2.5米、船舶长为50.9米、宽度为8.8米、总吨位为200吨的船舶通航。

以上标准是根据航道宽度、河流中的水深以及允许通航船舶的最大尺寸、吨位进行划分的。

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对于不同级别的航道,应该根据其特定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限航尺度控制。

二、限航尺度的控制限航尺度是指允许通航的船舶所能达到的最大尺寸、吨位等参数。

对于航道中限制通航的因素,应根据航道等级和河流地貌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限航措施。

1. 航道净宽限制:对于航道宽度受到限制的情况,应设立执勤人员限制通行。

2. 桥梁净空限制:对于航道中存在跨越的桥梁,应根据桥梁的净空高度和水位情况制定相应的限航措施。

3. 水深限制:水深也是限制船舶通行的重要因素,对于深度受限的航道,应设立测深站对航道进行实时监测,并设置临时限航标志。

4. 弯道限制:对于存在弯道的航道,为了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应设立限航标志或设置限航带,以避免船舶进入弯道时因造成擦碰和碰撞而影响安全。

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

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

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一、概述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是指针对准三级航道的通航要求和规范,旨在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和顺畅。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

二、准三级航道的定义与特点准三级航道是指船舶起抵及途中抵港均正常运行,但存在一定限制和风险的航道。

与一级和二级航道相比,准三级航道的通航条件更加苛刻,航道限制更多。

2.1 定义准三级航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信息评估和测深的航道,具备一定航行条件,可以通过使用特定导航标志和水深警示系统,但仍需要航行员以及船舶具备额外的要求和限制。

2.2 特点(1)通航条件苛刻:准三级航道的通航条件相对较为苛刻,包括风浪、水深、潮差等因素的限制。

(2)导航标志和警示系统:在准三级航道中,特定的导航标志和水深警示系统被广泛使用,以提醒船舶注意航道限制,保障航行安全。

(3)航行员和船舶要求:为了应对准三级航道的限制和风险,航行员需要具备更高的航海技术和经验,船舶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三、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细则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船舶在准三级航道中的安全航行。

以下是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的几个重要要点。

3.1 航道维护为了保证准三级航道的正常通航,航道维护工作十分重要。

航道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测深、清理障碍物、维修导航标志等,以确保船舶可以在航道中安全通行。

3.2 导航标志和警示系统在准三级航道中,特定的导航标志和水深警示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标志和系统需要清晰明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和维护,以提醒船舶注意航道的限制和潜在危险。

3.3 航行员要求航行员在准三级航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船舶安全航行,航行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熟悉航道情况并能够及时应对意外情况。

3.4 船舶要求准三级航道通航标准也对船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船舶需要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船舶尺寸、船舶设备、船员配置等。

只有符合标准的船舶才能在准三级航道中通航。

航道等级划分依据

航道等级划分依据

航道等级划分依据航道等级是指根据航道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将航道分为不同等级,并依此确定航道的管理和服务。

航道等级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航道的水深和宽度航道的水深和宽度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航道的水深和宽度是航道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水深和宽度较大的航道等级较高,船舶的通行能力较强。

水深和宽度可以通过测量和调查获得,然后根据不同船型和船舶的需求来确定航道的等级。

二、航道的通航能力航道的通航能力是指航道能够容纳的船舶数量和种类。

通航能力的划分主要考虑航道的长度、宽度和水深等因素,以及船舶的尺寸、吃水和航速等因素。

一般来说,通航能力较大的航道等级较高,可以容纳更多和更大型的船舶。

而通航能力较小的航道等级较低,只能容纳少量和较小型的船舶。

三、航道的通航安全性航道的通航安全性是指航道的环境和条件是否具备船舶安全航行的要求。

通航安全性的划分主要考虑航道的水深、水流、水质、水位、冰情等因素,以及航道的标志、导航设施、通信设备等条件。

通航安全性较高的航道等级较高,船舶的安全风险较小。

而通航安全性较低的航道等级较低,船舶的安全风险较大。

四、航道的管理和服务航道的管理和服务是指航道管理部门提供的航道维护、通航管理、信息发布等服务。

航道的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对船舶的通行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航道管理部门会根据航道的等级划分,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服务标准。

航道等级较高的航道,管理和服务相对较好,船舶的通行和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航道等级的划分依据多方面综合考虑,既要满足船舶的航行需求,又要考虑航道的安全和管理要求。

航道等级的划分对船舶运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航道的利用效率,促进贸易和交通的发展。

因此,航道管理部门应根据航道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划分航道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措施,以确保船舶的通行安全和顺畅。

同时,船舶经营者和船员也应遵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

内河三级航道通航标准

内河三级航道通航标准

内河三级航道通航标准摘要:一、内河航道等级划分及通航标准二、内河三级航道的通航标准三、内河航道标准化的意义和实施四、《内河通航标准》的修订和相关建议正文:一、内河航道等级划分及通航标准内河航道等级是按照河流所能通行船只大小所作的等级分类,分为七个等级。

其中,内河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 吨级船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二条,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内河航道的通航标准包括水深、底宽、弯曲半径等要素。

二、内河三级航道的通航标准内河三级航道尺度的最低标准为水深3.2 米、底宽45 米。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航道弯曲半径、水流速度等因素综合评估,以确保船只能够安全通行。

此外,内河三级航道通航标准还涉及到桥梁、船闸等跨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要求。

三、内河航道标准化的意义和实施内河航道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统一我国内河通航技术要求,促进内河通航的标准化、现代化,发挥内河水运优势,适应交通运输发展需要。

内河航道标准化的实施涉及到航道、船闸和过河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通航论证。

通过标准化,可以实现内河航道分等级统一尺度标准,并与船型、船队、船闸(或其他通航建筑物)和跨河桥梁等在尺度上取得协调,相互适应。

四、《内河通航标准》的修订和相关建议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对《内河通航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在修订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好航道和船舶的关系,使航道与船舶在尺度上取得协调。

此外,还需要协调好航道建设和水利事业(防洪、发电、灌溉等)、城市建设、公路、铁路等方面的关系。

航道的分类、等级及通航尺度

航道的分类、等级及通航尺度

航道的分类、等级及通航尺度航道泛指可供船舶航行的水域,包括江河、湖泊、海洋中的可供航行水域。

特指为船舶安全航行划定的水道,具有一定的宽度与深度,为船舶进出港口提供了一条特定的安全航行路线,多数情况下航道需要通过整治而成,是港口的重要配套设施。

航道广义上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狭义的航道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尺度上既有要求、又有限制的通道,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如桥梁、过江管道、缆线等的限制。

一、航道的分类航道可分为人工航道、天然航道和渠化航道,分别说明如下。

(一)按成因分类指人工开凿的航道,即需要通过疏浚、炸礁等整治方式达到设计要求的航道。

在内陆地区用于船舶通航的人工航道又称运河。

目的是扩大通航等级,缩短航行路径,降低运输费用,方便人们生产和生活。

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主要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等,目前世界最长的人工通海航道是北美洲的圣劳伦斯河,于上世纪50年代美、加两国共同整治,自加拿大安大略湖口计总长960公里,河床浚深达8.2米,2万吨海轮可从大西洋经此深水通海航道直达五大湖岸。

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天然航道指自然形成的江、河、湖、海等水域中的航道。

包括水网地区在原有较小通道上拓宽加深的那一部分航道,如广东的东平水道、宁波的虾峙门航道等。

圣劳伦斯河中蒙特利尔至河口656公里是天然航道。

目前世界上无论是海港航道或者内河航道,多数航道为人工航道和天然航道的组合航道,与设计通航水深有关,也与设计航道尺度有关。

指位于渠化河段内的航道。

渠化是在天然河流上建拦河闸坝和船闸壅高上游河段水位,增加通航水深,以改善航行条件的航道治理工程措施。

渠化工程的水工建筑物一般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通航建筑物以及其他综合利用水资源的专门建筑物,它们共同组成渠化枢纽。

航道等级划分标准

航道等级划分标准

航道等级划分标准航道是指供船舶通行的水道,根据不同的航行条件和船舶特性,航道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航道等级的划分对于船舶的安全航行和水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航道等级划分的标准。

一、航道等级的划分依据。

1.水深,水深是衡量航道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水深越大,航道等级越高。

水深的测量通常是根据潮汐情况和航道的维护状况进行评定。

2.航道宽度,航道宽度也是划分航道等级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航道宽度越大,适航能力越强,航道等级也相对较高。

3.通航条件,通航条件包括气象条件、水文条件、水流情况等多个方面。

航道的通航条件越好,航道等级也会相应提高。

4.航道标志,航道标志是指导航船舶安全通行的重要设施,航道标志的完善程度也是划分航道等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5.通航能力,通航能力是指航道能够容纳的船舶吨位和数量。

通航能力越强,航道等级也会相应提高。

二、航道等级的划分标准。

1.一级航道,水深大于10米,航道宽度大于200米,通航条件良好,航道标志完善,通航能力强。

2.二级航道,水深在5-10米之间,航道宽度在100-200米之间,通航条件一般,航道标志较为完善,通航能力一般。

3.三级航道,水深在3-5米之间,航道宽度在50-100米之间,通航条件较差,航道标志不够完善,通航能力较弱。

4.四级航道,水深小于3米,航道宽度小于50米,通航条件非常差,航道标志不完善,通航能力很弱。

三、航道等级划分的意义。

1.航道等级的划分能够为船舶提供安全的通航环境,有利于减少航道事故的发生。

2.航道等级的划分有助于水运管理部门对航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提高航道的利用效率。

3.航道等级的划分能够为船舶提供准确的航行信息,有利于船舶进行航行计划和安全导航。

4.航道等级的划分有助于提高航道的通航能力,促进水上交通的发展和繁荣。

四、总结。

航道等级的划分是基于航道的水深、宽度、通航条件、航道标志和通航能力等因素进行评定的。

航道等级的划分对于船舶的安全航行、水运管理和水上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水运网 >> 科教 >> 行业知识 >> 正文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周俊安 中国水运报 更新时间:2009-7-28航道是水运的三大要素之一。

航道是水运赖以发展的基础,有“航运之母”之称。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航道概念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的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1.通航水域就术语的含义而言,船舶及排筏可以通达的水面范围都是通航水域,则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的通航水域即为航道。

要明确界定通航水域,首先要明确船舶和排筏的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指明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则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的船艇和移动式平台”。

前者将排筏列入船舶的范围,后者则未作这样的明文规定。

船舶种类很多,有大有小,其作为水上运载工具的属性是相同的,但不同类别和大小的船舶其功能相异。

具有能让营运船舶和大中型排筏通达条件的水域定为有真正意义的通航水域,当然,这类水域同样可供小艇和小排筏通行。

2.航道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

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

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

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

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用航标标示出的可供船舶航行利用的这一部分水域,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天然条件下,不同水位期能供船舶安全通航的那一部分水域,既有尺度要求,也有水流条件的要求。

在某些特定的航段内,还受到过河建筑物如桥梁、过江管道、缆线的限制。

因此,狭义的航道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尺度上既有要求、又有限制的通道。

二、航道分类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海岸线漫长,航道流经的地质条件和水量补给等因素差异很大,同时,各地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航道建设、航道管理的水平和投入程度不一,航道有条件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航道的等级划分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我国航道等级由高到低分I、Ⅱ、Ⅲ、Ⅳ、V、Ⅵ、Ⅶ级航道,这7级航道均可称为等级航道。

通航标准低于Ⅶ级的航道可称为等外级航道。

2.按航道的管理属性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将航道划分为以下三种:1)国家航道:构成国家航道网、可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上海船的沿海干线航道;以及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和国家指定的重要航道。

2)地方航道:可以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下(含不跨省可通航300吨级)船舶的内河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下海船的沿海航道、地方沿海中小港口间的短程航道;非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其他属于地方航道主管部门管理的航道。

3)专用航道:由军事、水利电力、林业、水产等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自行建设和使用的航道。

3.按航道所处地域划分1)内河航道:是河流、湖泊、水库内的航道以及运河和通航渠道的总称。

其中天然的内河航道又可分为山区航道、平原航道、潮汐河口航道和湖区航道等等。

而湖区航道又可进一步分为湖泊航道、河湖两相航道和滨湖航道。

2)沿海航道:沿海航道原则上是指位于海岸线附近,具有一定边界可供海船航行的航道。

4.按航道形成的因素划分1)天然航道:是指自然形成的江、河、湖、海等水域中的航道,包括水网地区在原有较小通道上拓宽加深的那一部分航道,如广东的东平水道、小榄水道等。

2)人工航道:是指在陆上人工开发的航道,包括人工开辟或开凿的运河和其他通航渠道,如平原地区开挖的运河,山区、丘陵地区开凿的沟通水系的越岭运河,可供船舶航行的排、灌渠道或其他输水渠道等。

3)渠化航道:位于渠化河段内的航道。

5.按航道的通航条件划分1)依通航时间长短可分为:(1)常年通航航道,即可供船舶全年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常年航道;(2)季节通航航道,即只能在一定季节(如非封冻季节)或水位期(如中洪水期或中枯水期)内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季节性航道。

2)依通航限制条件可分为:(1)单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供船舶沿一个方向行驶,不得追越或在行进中会让的航道,又可称为单线航道;(2)双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允许船舶对驶、并行或追越的航道,又可称为双线航道或双向航道;(3)限制性航道,即由于水面狭窄、断面系数小等原因,对船舶航行有明显的限制作用的航道,包括运河、通航渠道、狭窄的设闸航道、水网地区的狭窄航道,以及具有上述特征的滩险航道等。

3)依通航船舶类别可分为:(1)内河船航道,是指只能供内河船舶或船队通航的内河航道;(2)海船进江航道,是指内河航道中可供进江海船航行的航道,其航线一般通过增设专门的标志辅以必要的“海船进江航行指南”之类的文件加以明确;(3)主航道,是指供多数尺度较大的标准船舶或船队航行的航道;(4)副航道,是指为分流部分尺度较小的船舶或船队而另行增辟的航道;(5)缓流航道,是指为使上行船舶能利用缓流航行而开辟的航道,这种航道一般都靠近凸岸边滩;(6)短捷航道,是指分汊河道上开辟的较主航道航程短的航道,这种航道一般都位于可在中洪水期通航的支汊内。

除上述分类方法外,航道还可按所处特殊部位分别定名的,如桥区航道、港区航道、坝区航道、内河进港航道、海港进港航道等。

第二部分 通航水位与通航条件一、通航水位1.水位水位是指河流或其他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通常以航行基准面和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水位基面。

航行基准面是不包括河口潮流段的内河航道测图上所载水深的起算基面。

理论最低潮面是沿海和河口潮流段测图上所载水深的起算基面。

由于江河、湖泊的水面受上下游多种水文因素的影响,处于涨落变化状态,因此,水位是一个经常变化的值。

我们通常把水位涨落过程中河流呈现的特性,结合对航道、航运、水利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将河流的水位上升、下落过程划分为洪水期、中水期和枯水期。

2.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是设计规定某一河段或具体部位允许标准船舶或船队正常通航的最高水位。

对船闸而言,当实际水位超过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时,船舶便不能通航;对无船闸河段,它并不是断航水位,但是,对船舶水线以上高度和航速有限制。

3.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设计规定某一河段或具体部位允许标准船舶或船队正常通航的最低水位。

当实际水位低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航道不能保证标准维护水深,但吃水适宜的船舶可以照常航行,大型船舶(船队)需要减载控制吃水方可航行。

二、通航条件通航条件是指与通航有关的条件,包括通航尺度、水流条件、气象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和通航设施状况等的总称。

这里主要介绍通航尺度和通航水流条件。

1.通航尺度通航尺度是航道尺度、船闸有效尺度和通航净空尺度的总称。

1)航道尺度航道尺度包括航道水深、航道宽度、航道弯曲半径。

我们把为保证标准船舶和船队正常通航,航道所必须具有的最小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称为航道标准尺度。

《内河通航标准》规定了相应等级航道的航道尺度标准及确定原则、方法。

航道维护管理单位在对具体的河流进行航道维护的过程中,要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结合河流的客观条件和运输实际需要,按照相关程序确定计划维护的航道标准尺度,也称为计划维护尺度。

(1)航道水深:是指航道范围内从水面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就局部河段而言,通常指航道内最浅处水面到河底的垂直距离。

航道水深是体现航道维护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航行船舶合理配载、控制吃水、安全航行所不能缺少的指标。

航道水深与船舶吃水及相关因素的关系如下:H=T+△H式中:H——航道水深(m);T——船舶吃水(m);△H——富裕水深(m)。

当航行船舶利用上述公式时,船舶吃水应该以其在相应载重量时,首吃水或尾吃水中较大者为计算取值。

富裕水深是指设计船舶在标准载重静浮状态下,船底龙骨外缘至河床底部间的垂直距离。

它是航行船舶在充分利用航道水深时不可忽略的因素。

在天然和渠化河流中,船舶在确定富裕水深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1)船舶航行下沉量:(2)触底安全富裕量;(3)船舶编队引起的吃水增(减)值;(4)波浪引起的影响值。

△H值通常在0.2~0.5m之间,石质河床△H值较沙质河床△H值大0.5~0.2m,装载危险品货物船舶的富裕水深大0.1~0.2m。

航道部门发布的航道水深是航道范围内的最小水深,是船舶的配载依据。

(2)航道宽度:是指航道中心线的航道两边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就局部区段而言,通常指航道最窄处的水平距离。

《内河通航标准》规定了航道标准宽度的计算方法。

航道部门公布的航道宽度是航道实际维护最小宽度。

(3)航道弯曲半径:通常指航道中心线上最小的圆弧半径。

2)船闸有效尺度船闸有效尺度包括船闸有效长度、有效宽度和门槛水深。

船闸有效长度是指闸室内可供安全泊船的长度。

船闸有效宽度指闸室内可供安全泊船的宽度。

门槛水深指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至门槛顶部的垂直距离。

3)通航净空尺度通航净空尺度是通航净高和净宽尺度的总称。

通航净高指在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孔两侧墩柱的内空范围内,从建筑物梁底最低点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间的垂直距离。

通航净宽指在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孔两侧墩柱的内空范围内,可供船舶或船队安全航行的有效宽度。

2.通航水流条件与通航有关的水流条件包括流速、流向、流态、水面比降、波浪等。

航道仅有足够的航道尺度,而无适合的水流条件是不能满足船舶航行需要的。

1)流速流速是指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沿某一特定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是m/s。

适宜船舶航行的允许流速不是指航道中的断面平均流速,而是指船舶在航道中实际遇到的流速。

2)流向流向是指水流流动的方向。

3)流态水流运动的形态称为流态。

水流形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航道条件的好坏。

险恶水流可以使航行船舶遭受搁浅、触礁、倾覆沉没等严重的海损事故。

内河航道中常常有如回流、泡水、漩水、滑梁水、夹堰水、扫弯水、走沙水等流态。

以上几种碍航流态,船舶航行应引起重视。

4)水面比降:指水面两点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

一般来说,水面比降自河源向河口逐渐减小,比降分为纵比降和横比降。

在特殊条件下也可形成反比降。

5)波浪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自由面的液体质点偏离其平衡位置的有规律的振动称为波浪。

对船舶航行有直接影响的波浪主要有风成波、船行波、泄水波。

风直接作用于水面所形成的波浪为风成波,简称风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