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从这一公式看,属于非言语的音调和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与非言语的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言语文流、又重视非言语交流。但就目前我国学校的情况来看,人们强调教学中的言语交流远远胜过非言语交流。许多教师对非言语的应用还处于“不自觉的阶段”。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流的作用及运用作一初探。

二、非言语交流的作用

非言语交流研究的范围包括一切非言语的基本现象。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人体的形态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以及由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构成的副语言系统等。

许多研究表明,非言语交流在交际过程中起着巨大的辅助甚至独立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它往往能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师生的感情交流、班级的纪律等等。具体表现如下:

1.引发兴奋,促使注意力集中指向特定内容。

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形象直观,一般都具有鲜明的外显动作和表情。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外显的行为,加大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引发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言语所表述的内容。例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教鞭,用一个非言语动作伴随一个言语表述,以指出重点。有时,在我们讲述某个重要内容时,会有意识地运用语调、语速等的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一定的教学节奏。

从生理的角度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进行非方语交流,可以使学生的视、听觉不断变化信息源,引发兴奋,从而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的视、听觉注意力由于长久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而致疲劳。

2.补充、强化言语,促使信息量的扩大。

在通常的交际情境中,说话人的行为姿态、神情容貌,始终伴随着他的言语,与言语交际手段共同完成交际活动。非言语行为的动态、直观的形象,与言语一起,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拓宽了信息的传输渠道,补充和强化了言语信息。例如,生物教师在讲呼吸运动时,以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说明“呼”与“吸”的运动,补充了言语信息中所缺乏的生动形象性。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要强调某一关键性的词语或数据时,常常会伴随一个强有力的手势,以此强调他所说的内容。

在某些特定的氛围下,非言语的暗示甚至可以替代言语单独传递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通过眼睛的凝视来提醒某些分散注意力的学生,使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并注意听教师的讲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知识的储存来说,听到的能识记20%,看到的能识记30%,边看边听的能以记60%。从这个意义说,通过非言语交流可以补充、强化言语、促使信息量的扩大,是有科学依据的。

3.传情达意,促使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流包括知识信息的沟通和情感信息的沟通,而情感信息的沟通主要依靠非言语交流来实现。因为非言语交流可以以间接的方式,通过暗示、模仿、感染、认同等途径,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表达难以用言语表述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某种“暗含的期待”信息,通过教师种种积极的情感表现,如喜欢、鼓励、期待、爱抚等非言语行为,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积极的情感信息。他们在教师的信任、爱护、尊重之中,从内心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迁移,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导致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接受这些良好的信息反馈后,必然又会强化“暗含的期待”。如此反复,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非言语行为,都会将自己的真惜实感、喜怒哀乐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构成课堂教学的主流气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认同和情感迁移,并发生积极的情感交流。

4.显示形象,促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统一。

非言语交流,伴随着言语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使学生在接受言语信息的同时,将这种表象与自己对教材的感知进行联想,从而获得生动的形象。这无疑有助于综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上所说,借助体态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呼吸运动,对学生有效理解呼吸的过程并牢固记忆十分有益。

从心理学上看,非言语与言语的统一协调作用,能使多种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大脑,刺激大脑两半球的活动,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三、非言语交流的运用

要想充分发挥非言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师的言谈举止,从非言语文流方面去改进教学。

1、创设精炼优美的动态无声交流。

动态无声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流的一个渠道。动态无声行为往往又破称为“体态语”。最常见的“体态语”莫过于人的脸部表情了。罗曼·罗兰曾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众目睽睽”的境地。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否自然真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面部表情,往往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一定的情感。梅拉比等人的研究共同揭示了一条规律:在理解相互矛盾的信息过程中,人更加着重脸部表情而不是言语内容或声调。因此,教师的表情不应经常“阴睛圆缺”。而应注意“收”、“放”结合,以柔和为原则,庄重静雅中带有微笑,这样可以给学生以自然、明朗的感觉,使学生得以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保证教学信息传输的畅通。

“体态语”还包括人的举止和眼神。教师的举止应自然、得体、大方、适度,要显示教师内在的气质,站、坐、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榜佯,即所谓“站要直、坐要稳”,行动要轻柔、利索、适度。站得有力,一方面显示教师自身的力度,同时又可以给学生以“安定感”。适度的移动,可以避免学生因长时注视,处而引起心理疲劳。适时的手势,可以强调出教学中的重点,增加言语的形象性。教师的目光应亲切自然,要以真情与学生交流,杜绝斜视、俯视或久视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