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34例观察
对照组给 予常规西药 治疗, 包括扩血管 、 神 经 营
有健 脾益 胃、 补气养 血 、 养血 安 神 、 缓 和药 性 之 功效 ; 牛 膝 具有散 瘀 血 、 消痈肿之功效;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 、 祛 痰 解郁 之功 效 ; 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 理气活血 、 散 风 祛 湿之 功效 ; 茯 苓具 有 渗湿 利 水 、 健脾和胃、 宁心 安神 、
1 7 例 。两组 患者在 性 别 、 年龄、 合并 症等 方 面无 统 计 学
差异 ( P>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2 治 疗 方 法
注 :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比 较 ,*P< O . 0 5 。
4 体 会
中医学认 为脑 梗 死 总 的 病 机 是 本 虚 标 实 , 在 本 为
3 . 2 两 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组l 临床 疗 效 比 较
代谢 , 抑制 平滑 肌细胞 和纤 维组 织 增 生等 广 泛 的作 用 。 我们 认为 以此 为基 础 的 中西 药 物 联 合 治 疗 , 将 给脑 梗 死患 者一个 平 稳 、 长效 、 安全的康复过程, 最 终 达 到改 善症 状 、 远 离 复发 的治疗 目的。
晕 眼花 者 , 加菊 花 、 枸杞、 天麻 、 钩藤 ; 肢 体 出 现偏 瘫 者 ,
效; 山茱 萸具 有补 肝 肾 、 涩 精气 、 固虚 脱 之功 效 ; 五 味 子
具 有敛肺 滋 肾 、 生津 敛 汗 、 涩精 止 血 、 宁 心安 神 之 功 效 ; 小 茴香 具有 散 寒 止 痛 、 温肾缩尿、 理气和 胃、 祛 湿 利 浊 之 功效 ; 代赭 石 具 有 平 肝 镇 逆 、 凉 血 止 血 之 功效 ; 杜 仲 具 有补 肝 肾 、 强筋骨之功效 ; 巴 戟 天具 有 补 肾 阳 、 壮 筋
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肖梅红;艾宗耀;裘涛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5(0)10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解毒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通络解毒方,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之前及治疗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据NIHSS评分量表)并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解毒方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临床疗效较好.
【总页数】2页(P729-730)
【作者】肖梅红;艾宗耀;裘涛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浙江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浙江湖州313000;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63例
2.通导化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3.活血通络解毒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4.自拟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5.健脾化湿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芪脑通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脑通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丁明庭徐磊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2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究黄芪脑通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 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患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结合黄芪脑通胶囊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症状积分及血黏度指标的变化,及两组疗效差异。
结果在血黏度指标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低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更低,ADL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脑通胶囊可起到更为理想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黏度、改善其脑部微循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阿司匹林;黄芪脑通胶囊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09--03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引发的血管成分异常改变、血栓形成进入脑血液循环都可引发脑梗死,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功能随之受损,进而引发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共济失调等表现。
尽早恢复血供、改善脑微循环是该病治疗的关键,常规西药治疗多应用脑保护剂、调脂药物、抗凝药物等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在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方面上述药物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学认为,痰瘀、气虚是脑梗死的重要病机,中药复方制剂在此类患者治疗中可起到化痰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完整版)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中风病中医概念: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西医概念:脑动脉栓塞后,由其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
如缺血梗塞区中伴有点状出血时,称为出血性或红色梗塞,否则称为缺血或白色梗塞。
中医病因病机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
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
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
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西医发病机制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中医临床表现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
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
排风饮合涤痰汤治疗急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回顾性分析
排风饮合涤痰汤治疗急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回顾性分析韦红艳;庞可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24(33)6【摘要】目的观察排风饮合涤痰汤治疗风痰瘀阻证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AIS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根据AIS相关诊治指南予常规内科措施。
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排风饮合涤痰汤,观察2周。
比较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日常活动(ADL)量表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减少,并且治疗组减少更显著(P<0.05)。
治疗后,两组ADL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并且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
两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波动指数(PI)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好(P<0.05)。
两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丙二醛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好(P<0.05)。
结论排风饮合涤痰汤治疗风痰瘀阻证之AIS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总页数】3页(P1019-1021)【作者】韦红艳;庞可心【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相关文献】1.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效果评价2.平肝涤痰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60例3.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经络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4.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临床观察5.熄风涤痰汤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癫痫急性期风痰闭阻证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经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证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常规实施西医针对性治疗措施。
治疗组采取中西医联合用药,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疗程均为4周,比较观察各自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实施包括应用神经营养药、脱水、控制血糖、降血压、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患者治疗早期还应要求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
具体中药如下:半夏、白附子、竹茹、石菖蒲、天竺黄、胆南星、当归、水蛭各10g,天麻、丹参、川芎各15g,全蝎5g,僵蚕、地龙各12g 三七粉3g(冲服)。
每天1剂,早晚煎服。
25天为1疗程。
2 治疗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按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4]。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2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致死率均高。
属中医“中风”范畴。
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涉及风、火、痰、虚、瘀,风、痰、瘀在中风发病过程中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王永炎教授指出:痰瘀互阻是中风急症的主要病机[5]。
有学者指出中风病最多见的证型为痰瘀互结[6-8]。
这为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的应用提供充分理论依据。
王法德等也指出中风急性期祛痰活血通络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9-10]。
软脉胶囊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46例临床观察
学意义 (P <0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5 , 依据 《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试 (
3 讨 论
14 疗效标准 .
中医 证 候 疗 效 。
行 ) 和《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 评价临床疗效和 (
14 1 临床疗效 标准 .. 基 本痊愈 : 神经功能 缺损评 分减
生热 , 生风也” 热 。痰 浊 和 瘀 血 作 为 缺 血 性 中 风 的 主 要 病
少或增加在 1%以内; 化 : 8 恶 神经功能缺损 评分增加 1% 8
以上 。
理产物和致病因素, 均可单 独见 于缺 血性 中风患 者, 由于 临 床痊愈 : 中医临床症 状 、 痰瘀在病理上密切相 关, 痰浊和瘀 血往往相互 胶结 , 相兼
少 9 % 10 病 残程度 0级 ; o 0 %, 显著进步 : 神经 功能缺损 评分减少 4 % 一8 %, 6 9 病残程 度 1 级 ; ~3 进步 : 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减少 1% ~4 %; 变化 : 经功能缺损 评分减 8 5 无 神
朱丹溪治 中风 以痰湿立 论 , 强调 中风病 乃 “ 土生痰 , 湿 痰
2 结
果
2 1 2 临 床 疗 效 比较 . 组
见表 1 。
表 1 2 组临床疗效 比较 全部 6 2例均为本 院神经 内科住 院患 者 为 2 。治疗 组 4 , 2 , l ; 均年 组 6例 男 7例 女 9例 平 龄6. 0 8 ; 均病 程 3 . 0岁 平 92 4日。对照组 l 例 , 8 , 6 男 例 女 8 ; 例 平均年龄 6 .4岁 ; 均病 程 4 .6 E。2 病例一 09 平 3 0 t 组 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o )具有可 比性 。 .5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44例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44例姚军强;朱瑄;侯琳梅【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5.4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有效率占81.8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期脑梗死有显著疗效.【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2(025)010【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药效学;瘀血阻络;急性脑梗死/中医药疗法【作者】姚军强;朱瑄;侯琳梅【作者单位】河南省建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7;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着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近年来有趋于低龄化的倾向。
临床实践证明:在本病发病初期开展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很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0 年2 月—2011 年10 月,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44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8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4 例,男29 例,女15 例;年龄48~73 岁,平均(63.8 ±4.7)岁;其中伴高血压病28 例,糖尿病15 例,冠心病22 例,高脂血症30 例。
对照组44 例,男28 例,女16 例;年龄45~74 岁,平均(64.3 ±5.2)岁;其中伴高血压病27 例,糖尿病12 例,冠心病20 例,高脂血症29 例。
身痛逐瘀汤治疗CPSP 40例
身痛逐瘀汤治疗CPSP 40例张旭剑;贾艳萍【摘要】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味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CPS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身痛逐瘀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情况.结果二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8.97%,对照组有效率为63.64%,两组相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6【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身痛逐瘀汤;脑卒中;中枢性疼痛;中风【作者】张旭剑;贾艳萍【作者单位】河南省封丘县中医院妇产科,封丘453300;河南省封丘县中医院妇产科,封丘453300【正文语种】中文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指与缺血性脑梗死灶或出血灶相关的偏侧躯体疼痛或感觉异常,是一种发生于卒中后的慢性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
国外一项研究显示,CPSP的发病率为8%~48%。
该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也较为棘手,卡马西平治疗有一定疗效[1],近年来,笔者运用身痛逐瘀汤加味对CPSP进行了疗效观察,并与卡马西平进行对照,现总结报导如下:1.1 一般资料80例观察对象全部来自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患者,均为经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塞伴肢体疼痛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47~85岁,平均(61.2± 12.8)岁。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CPSP诊断标准;②疼痛评估按基础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③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④排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腰椎病、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神经根炎等引起的疼痛。
⑤符合中风恢复期中医辨证之气虚血瘀型[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0例
范献礼;杨柳;白美玲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9(017)005
【摘要】我科2005年10月~2008年5月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与西药联合治疗脑梗死40例,与单用西药组治疗脑梗死4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磷酸川穹嗪合西药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44)
【作者】范献礼;杨柳;白美玲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农五师精河医院,833300;新疆兵团农五师精河医院,833300;新疆兵团农五师精河医院,83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40例 [J], 王振兵
2.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40例临床研究 [J], 曹盼盼;吴明华
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40例临床观察 [J], 王红胜;李志彬;李桂玲;张新裔;伍超
4.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糖尿病性脑梗死40例临床研究 [J], 刘玉梅
5.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J], 范海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脑梗塞,祖国医学称为“中风”、“卒中”。
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部分病人可出现呕吐及精神症状,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
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40例在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脑卒中诊断及分型标准[1]。
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
有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代谢性疾病者除外。
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24~72 h内开始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40 d后检测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包括支持与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调控血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降纤,脑保护、降颅内压等,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口服,予奥扎格雷注射液80rag及川芎嗪粉针120mg静滴,每日1次,l4天1个疗程。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以下5个证型治疗:(1)肝阳暴亢证: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本方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方中天麻、平肝熄风,石决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黄芩、山栀子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伏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
(2)风痰阻络证: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本方以祛风化痰通络为主,兼用血药气药以调理,使风邪外解,气血调和,则手足健运、舌本柔和。
方中以秦艽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等辛温之品祛风散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养血活血,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
益气化痰汤治疗气虚痰阻型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付 ,水煎取 汁 2 l,分 2次服 ,1 5l 0l I 周后头晕胸闷渐减轻 ,
语言转利 ,左上肢 肌力 I级 ,左下肢肌力Ⅲ级 ,肌张力 正常 , I 舌质淡红 ,苔 白,脉弦 。原 方重用牛膝至 3 g 0 ,连服 1 周后, 语言清楚 ,鼻唇沟对称 ,肢体肌力正常 , 肌张力 正常 ,病 已痊
4 病 案 举 例
全部病例 均符合 中华医学会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 学术 会 议制定的 《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 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 准并经颅脑 c T诊断为脑梗死 ,除外 昏迷 、伴有心肝肾功能障
碍 及 血液 系 统 疾病 病 人 。 中医 诊 断 参 照 国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脑 病
57 0 3 10)
中图分类 号:R 5 . 252
文章编号 :1 7- 0 5(0 7 - 1 80 2 5 8 2 0 )7 0 - 2 6 3 3 。进步 :偏瘫 、失语有 进步,生活不能 自理,神经功能缺 级 损评分减少 1% 5 。无 效:症状体征无 明显改善 ,神经功 8  ̄4 % 能缺损评分减 少 1% 7左右 。
辩 证 为 气 虚 痰 阻 型 。住 院 治疗 ,以益 气 化 痰 通 络 法 为主 ,用 益
急性协作组制 定的 《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诊 断为 中 风病 ,中医辩证参照 《 中医病症诊 断疗 效标准 》 “ 中中风病气 虚痰 阻证标准 , 临床表现多见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 , 口眼歪斜 , 痰多 ,面色萎黄 ,四肢倦 怠,或见头眩 ,舌质淡有齿痕,舌苔
一
全部病例 治以益气化痰通络为主 ,方用 自拟益气化痰汤 , 处方 :黄芪 3  ̄6 g 0 0 ,白术 lg O ,陈皮 lg O ,半夏 l g O ,茯苓 l ̄1 g O 5 ,炙甘草 5 O ,竹沥 1 g  ̄l g 0 ,胆南腥 lg O ,随症加减 : 上肢偏瘫加姜黄、桑枝 ;下肢偏瘫加 杜仲、牛膝 ,肢体僵强疼 痛加 白芍、川木瓜 ;头痛头晕加勾藤、菊花 、川 芎、白芷 。语 言蹇涩加菖蒲、郁金 。 每天一剂 , 水煎取 汁 2 0 l 分两次服 , 5m , 2周为 1 疗程 。治疗过程中,注意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防止 并发症 ,坚持功 能锻炼 ,调节饮食 。 3疗效标准和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79例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79例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门诊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中风回春片、通心络胶囊、银杏叶片、丹参片等进行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的显效时间为29~115 d,平均(63.9±2.3)d;治疗组的显效时间为26~108 d,平均(62.3±2.5)d,治疗组在显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医院门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标签:脑梗死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疗效脑梗死主要是由血管内膜损伤、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引发,患者的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导致局部形成血栓。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缺氧、缺血与坏死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国内外相关医学资料显示,脑梗死的发病率约为11/1万人口,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70%左右[1]。
脑梗死后遗症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劳动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因此,加强脑梗死后遗症治疗方法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79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门诊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9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头颅CT、MRI等检查方法证实。
对照组,男44例,女35例;年龄39~77岁,平均(51.2±2.1)岁;语言含糊33例,失语18例。
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50!南中医中约杂志2018年第39卷第8期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陈洪议(江铜集团东铜医院,江西抚州331802#摘要!目的探讨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5年9月一2017年11月于本院确 诊为急性脑梗死且中医证型属于风痰阻络型的患者共81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联合祛风化痰通络汤,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 N 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神经功能(N I 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TNF-a'N I 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R,观察组92.68R,总有效率更高,!<0.05。
结论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脑梗后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祛风化痰通络汤;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炎症指标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50-02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引起相应供血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在短时间内肿胀坏死,最终导致神经功能受 损为表现的疾病[1]。
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逐渐抬高趋势,已成为威胁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
本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及致残率,发生率呈逐渐抬高趋势。
溶栓与介入等治疗手段 的广#应用使其治疗水平大幅提尚,但对时间窗要求较尚,不 少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2]。
本病隶属于“中风”范 畴,中医认为痰瘀困阻脑窍,清窍失养是关键病机,其中尤以 瘀血更为重要,贯穿疾病全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5年9月一2017年11月于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中医证型属于风痰阻络型的患者共81例纳入研 究,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组。
血塞通、阿司匹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梗死的效果
血塞通、阿司匹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莫崇裕(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200)[摘要]目的:探讨用血塞通、阿司匹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EG组(n=42)和OBS组(n=42)。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OBS组患者加用血塞通和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的含量。
结果:接受治疗后,OBS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REG组患者,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均低于REG组患者,其红细胞压积小于REG组患者,P<0.05。
结论:用血塞通、阿司匹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的含量,提高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脑梗死;血塞通;阿司匹林;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1-0155-02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中。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约占脑梗死患者总数的30%~45%。
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
多数脑梗死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其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不理想[2]。
为此,临床上需为脑梗死患者制定有效的用药方案,以改善其预后。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血塞通、阿司匹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
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REG组(n=42)和OBS组(n=42)。
在REG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平均年龄为(64.76±15.44)岁。
在OBS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平均年龄为(63.71±15.80)岁。
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
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30例开封市中医院孟占鹏摘要: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
方法把6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化痰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型化痰通络汤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笔者2012年5月-2013 年5月,应用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我科2012年5月-2013 年5月住院患者,且经CT及MR检查确诊,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2岁,平均63岁,以55~65岁之间最多,病程最短1天,最长一周。
治疗组30 例,男17例,女13例; 伴高血压22例,糖尿病8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5例。
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 伴高血压23例,糖尿病7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5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或MR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且患者意识清楚,发病时间6小时-1周。
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
中风风痰瘀阻型诊断标准: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次症: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型)临床研究
脑梗死是 中老年人 的常见病 、 多发病 , 也是 当今人类 死亡率 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 , 其发病率呈上 升趋 势 , 占全部 脑血管病 发 病的 5 % 一8 %… 。为 此 , 5 0 世界 各 国都 在寻找有 效可行 的治 疗
方法 。有研究认为 , 中单元是管理脑卒 中患者的医疗模式 , 卒 到
[ ] T kh s , a dA, nM.t 1 x a v r s i ue aot 2 aaa i M s a S e a O i tese — n cdpp - hA u u . d i ts d o s s c t i l m tn i cod a p J . r n R s ii a oie wt a e a os nmt hnr l H[ ] Ba e ss s a d h t i i o i i —
( 上海交 通大 学 医学 院 附属仁 济医 院崇 明分 院 225 ) 0 10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中西医结合 治疗风 痰瘀 血痹 阻脉络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 9例辨证属 风痰瘀
血痹 阻脉络型脑梗 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对照组 3 例 采 用保护脑细胞 、 3 抗血 小板聚 集、 支持对 症等 西 药常规治疗 ; 治疗组 3 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输注疏 血通 , 并配合祛瘀化 痰的 中药汤剂及康 复指导 的 中西 医结
中医诊断技术在脑梗塞中的实践经验
05
效果评价与对比分析
临床效果评价指标设定及数据采集方法
评价指标设定
在中医诊断技术应用于脑梗塞的实践中,主要设定了以下几个临床效果评价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数据采集方法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采用了多种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量表评估、医学影像学检 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同时,对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了详细记录,以便进行全面的效果评 价。
对比分析结果总结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医诊断技术在 脑梗塞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其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 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从而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 ,中医诊断技术还具有副作用小、患 者耐受性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 一步推广和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实践经验总结回顾
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脑梗塞可分为风痰瘀 阻型、气虚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等。 通过四诊合参,确定患者所属证型,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治则治法
针对不同证型,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 。如风痰瘀阻型宜祛风化痰、活血通 络;气虚血瘀型宜益气活血、化瘀通 络;肝肾亏虚型宜滋补肝肾、熄风通 络等。
针灸治疗选穴及操作规范
中医诊断技术在脑梗塞中的实践应用得到了广 泛的认可,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方法为患 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医能够全面 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策 略。
中医治疗脑梗塞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不 仅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还重视患者的心理和 社会因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用药指导
在医生指导下,患者需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同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 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病的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病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阻络行中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80例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A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电子生物反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耳穴压豆疗法治疗。
共治疗2个疗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5.00%,A组总有效率为77.50%;B组总有效率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NIHSS、Barthel评分均好于A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风痰瘀入络型中风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耳穴压豆;风痰阻络型;中风病;化痰通络汤【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94-02中风是因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导致的一种病证,其主要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为表现[1]。
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变化多端而速疾,严重者可损害泌尿系统,发生肺炎、应激性出血等急症,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辩证施治是中医学理论的精华所在,其妙在辨、其要在证,风痰阻络型是中风病的常见证型之一,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风痰阻络型中风病患者进行治疗,现将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中风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5~68岁,病程(7.94±5.30)月,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缺血3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缺血5例。
B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4~70岁,病程(8.09±5.27)月;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缺血3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缺血3例。
两组中风病患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入选排除标准1.2.1入选标准(1)符合风痰阻络型中风病诊断标准者[2];(2)年龄在18岁~70岁之间;(3)愿意接受治疗及观察者;(4)首次患病,发病时间6~24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 时期 , 时珍 所著 的《 湖 脉学 》 述 日 : 来 李 濒 描 “
去数 , 时一 止复来 , 如蹶 之趣 , 疾 不 常 。 即 脉跳 快 而 徐 ”
[ 1 清 ・ 1] 洪正 立. 医学入 门万病衡 要 [ . M] 北京 : 中医古 籍 出版社 ,
1 8 1 2 9 5: 8 .
2 2 2 .
脉 的预后 与 原 发 病 及 继 发 病 相 关 , 寿 《 家 枢 要 》 滑 诊
“ 阴阳 类 成 ” 将 代 脉 分 为 “ 病 ” “ 因 病 ” 脉 篇 因 和 不 。
“ 因病 ” 指原 发性 的心悸 , 因病 ” 指继 发病 引起 不 是 “ 是
的心 悸 。还 认识 到代 脉 可见 于 多种 病症 。“ 附录 ・ 诸 脉条 辨” 中说 : 惟 伤寒 心 悸 , 胎 三 月 , “ 怀 或七 情 太 过 , 跌 打损 伤 , 风 家 痛 家 , 不 忌 代 脉 ” 及 俱 。此 外 , 云 : 又
脑梗 死又称 缺 血性 脑 卒 中 , 是指 各 种 原 因所 致 脑 部 血液供 应 障碍 , 致 脑 组织 缺 血 、 氧性 坏 死 , 导 缺 出现 相应 神经 功能缺 损 。是 中、 年 人最 常 见 的脑 血 管 疾 老 病, 具有 高发病 率 、 高致 残 率 , 患者 和 家庭 带来 严 重 给 精神 和经 济负担 。2 0 0 8年 以来 , 科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 我
有不 规则 的间歇 , 可见 古人 已有所认 识 , 不但注 意 到了
心 中悸动 不安 的 自觉 症状 , 而且更 注意 到 了脉 象有促 、
( 文校对: 学锐 本 孙
收稿 日期 :0 1—0 21 5—2 ) 7
结 、 的变 化 。林 骊 琴 《 证 治 裁 一旺忡 惊 恐 脉 候 》 代 类
21 . 3
惫者 。十 之二三 , 因气 滞 , 因血 凝 …… ” 或 或 。从 脉 象
方 面提 出了血瘀 致悸 的病 因病机理 论 。
[ 0 宋 ・严 用 和 . 订 严 氏 济 生 方 [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1] 重 M . 人
1 8 1 5 9 0: 1 .
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脑梗死; 风痰瘀阻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di1 .9 9ji n 10 . 1 .0 20 .0 o:0 36 /.s .0 38 4 2 1 . 117 s 9 文章 编 号 :0 38 1 ( 02 -107 - 10 .9 4 2 1 ) -120 0 2
数 中止 , 能 自还 , 不 因而 复动 , 结 者生 , 者 死 ” 脉 代 。论 述 了心悸 常 见 脉 象 促 、 、 脉 的 指 下 形 状 , 提 出 结 代 并
“ 脉结 者生 , 代者死 ” 的预后 判 断 。元代 开 始认 识 到代
[2] 金 ・ 无 己. 寒 明 理论 [ . 海 : 成 伤 M] 上 上海 卫 生 出版 社 ,9 7 2 . 15 :8 [3] 元 ・ 丹 溪 . 溪 心 法 [ . 京 : 国 书店 ,96:5 . 朱 丹 M] 北 中 1 8 2 9 [4] 金 ・ 东 垣 . 室 密 藏 [ . 京 : 国古 籍 出版 社 ,9 6 14 李 兰 M] 北 中 18 :0 . [5] 明 ・张 介 宾 . 岳 全 书 [ . 京 :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 94: 景 M] 北 中 19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风 痰 瘀 阻 型脑 梗 死 4 O例
王 振 兵
摘要: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 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 0 每组 4 例, 0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 2 周。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 中 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 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00 ) P<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
说 : 惊悸 之 家 , 多 促 结 。 说 明 心 悸 的 常 见 脉 象 为 “ 脉 ”
促、 、 结 代脉 。
参 考文 献
[1] 唐 ・孙 思 邈 . 金 方 ・心 藏 脉 论 [ . 林 : 民 出 版 社 ,9 1 千 M] 吉 人 19 :
4 2 2 .
日代 , 阴也 。得此 脉者 , 必难 治 。 另有 促 脉 , ” 晋代 王 叔 和《 经》 一 : 脉形 状 指 下秘 诀 ” 日 : 促 脉 , 去 脉 卷 “ 中 “ 来 数, 时一 止 复来 。结代 , 来缓 , 往 时一 止复来 。代 脉 , 来
・
12・ 7
光明中医2 1 02年 1月 第 2 7卷 第 1期
CG M Jn a 0 2 V l 7 1 J MC aur 2 1. o 2 . y
日结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 ; 脉未动 而 中止 , 能 自还 , 不 因而 复 动者 , 名
说 : 惊悸 脉必 结 代 ” “ 。黄 元 御 《四圣 心 源 ・脉 法 解 》
“ 脉之故 , 于藏气 乖 违 者 , 促 得 十之 六 七 , 于 真 元 衰 得
[6] 浙 江省 中 医研 究 所 , 州 中 医 院校 . 方 类 聚 ・ 悸 方 论 ・直 指 湖 医 惊 方. 七分册 [ . 第 M] 北京 : 民卫 生 出 版社 ,9 25 5 人 1 8 :3 . [7] 元 ・ 震 亨. 溪 手 镜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92:3 . 朱 丹 M] 北 人 1 8 12 [8] 元 ・ 震 亨 . 匮 钩 玄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9 0 8 . 朱 金 M] 北 人 18 :8 [9] 清 ・罗 国 纲. 氏 会 约 医 镜 [ ] 北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9 5 罗 M . 人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