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所836经济地理学历年真题(2004-201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聚落地理学
2.配第克拉克理论
3.农业区域化
4.工业区域结构
5.专门化指数
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城市间相互作用力的引力模式。

2.简述并图示信息传播空间的一种类型。

3.简述全球经济化对区域经济化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为什么说劳动力地域分工学说是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2.试述公司总部的区位需求及转变,并论述我国公司总部的迁移情况。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通达指数
2.集聚利益
3.区位商
4.土地适宜性
5.跨国公司
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并图示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2.简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

3.简述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与问卷设计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附图-1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请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进行评述。

2.论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收益,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评论。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学长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中心性
2.杜能圈
3.生产者服务业
4.门槛人口
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

2.简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一般测度模式。

3.简述投入-产出模型在区域和城市经济过程及预测中的应用领域。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决策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将“缩小区域收入差异”作为“十二五”的目标之一,试用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评述之。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产业集群
2.空间管制
3.区域创新网络
4.循环累计因果理论
5.农业生态系统
6.连接度
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距离衰减原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2.试述中心-外围理论的核心观点。

3.分析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影响力系数
2.经济全球化
3.生态农业
4.农牧交错区
5.农业区位论
6.产业集群
7.生产性服务业
8.城市总体规划
9.城市群
10.通达度
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霍夫曼定理的内涵及对我国工业化的指导作用。

2.简述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集聚与扩散机制的内涵、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试述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指标及其量化方法。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最优区位
2.港口集疏运体系
3.门槛人口
4.乘数效应
5.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6.区域规划
二、简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式。

2.简述持续农业的内涵、目标与功能。

3.简述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四大主体功能区及其涵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论述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

2.论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
2.产业集群
3.城市群
4.决策支持系统
5.区域优势
6.绿色GDP
7.旅游市场预测
8.能源弹性系数
9.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0.产业链
11.资源环境承载力
12.循环经济
二、简述题
1.中心地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城市/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途径。

三、论述题
论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区划
2.生态城市
3.后工业社会
4.过度城市化
5.经济全球化
6.粘性空间
7.绿色GDP
8.物流
二、简述题(共50分)
1.循环经济的三种类型。

(10分)
2.简述我国农村工业化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0分)
3.简述点轴发展理论。

(15分)
4.城市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分别有哪些?(15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任选三题)
1.城市和区域空间管制的内容及意义。

2.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资源、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试利用二元经济理论论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4.试述技术、信息、知识等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产业链
2.地缘经济
3.点轴系统
4.土地合理配置原则
5.生产力布局专业化
6.农业地域类型
7.城市化水平
8.循环经济
二、简述题(共50分)
1.试简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15分)
2.中国城市化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克服?(10分)
3.我国长江口以北的主要港口及其功能特征。

(10分)
4.简述中心-边缘理论。

(15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任选三题)
1.长江产业带的主导工业部门有哪些?为什么在沿江布局?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前我国区域规划的战略思路与规划目标是什么?
3.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关系?
4.以下为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状况。

请计算1998-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各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并做出相应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