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乳颗粒增强比浊法浅谈
胶乳免疫比浊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原理
胶乳免疫比浊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原理胶乳免疫比浊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是两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们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胶乳免疫比浊法主要利用抗原与特定抗体结合后,使得溶液浑浊度增加的特性,通过比浊度的变化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抗体或抗原。
而荧光免疫层析法则是利用特定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荧光检测器上显示荧光信号的原理。
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劣之处,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胶乳免疫比浊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比较简单,操作相对容易。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需要将待检测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混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当复合物形成后,会导致溶液的浑浊度增加,通过光学方法检测溶液的浊度变化,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成本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生物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然而,胶乳免疫比浊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其灵敏度有一定的限制,只能检测较高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另外,由于比浊法是通过测定溶液的浑浊度来判断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对于复杂样品的检测可能存在干扰。
因此,在一些需要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应用场景下,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更加先进的免疫检测方法,其中荧光免疫层析法便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技术。
荧光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结合了免疫学和荧光技术的先进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特定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荧光检测器上显示荧光信号。
荧光免疫层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多样性强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相比于胶乳免疫比浊法,荧光免疫层析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抗原或抗体,并且可以应用于更加复杂的样品中。
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于传统的生物学检测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分子诊断、药物研究和生化反应动力学等领域。
在医学诊断领域,荧光免疫层析法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疾病的标志物,如癌症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等。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应用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应用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定量法检测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塞(am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疾病组与对照组各自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
结果在疾病组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其敏感性分别为93.9%、70.7%、52.3%(p0.05)。
显示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时,定量测定ctnt的敏感性均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两项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特异性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是一个特异的、敏感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实验检查指标在以往主要是心肌酶,由于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高,对于临床诊断的意义不是很大,而在ami早期时40%心电图诊断并无肯定的梗塞征象,如特异性st-t 弓背向上性抬高。
心肌肌钙蛋白t(ctnt) 作为目前所发现的最好的心肌标志物,显示出了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心肌损伤后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等突出优点。
目前,ctnt检测己替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tnt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均基于免疫学原理。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
本研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tnt,并与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对照以探讨ctnt在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实用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疾病组为56例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年龄(64.6士17.5)岁,男30例,女26例,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检查或冠脉造影诊断为ami。
健康组67例,为同期健康体验者,男35例,女32例,年龄(57.4士19.9)岁,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按照检测的要求收集各组的静脉血吸收标本后马上分离血清检测ctnt、mb、ck-mb。
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检验Mb及临床意义
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检验Mb及临床意义摘要】血清肌红蛋白(Mb)存在于心肌与其他肌肉组织中,其分子量为17 500,血清肌红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升高的最早、标志物之一。
血清肌红蛋白测定方法有很多,由于分光光度法、电泳法及层析法不能测定低于微克水平的Mb,现已不使用。
免疫化学法较灵敏,但抗血清必须是对Mb特异的。
放射免疫试验灵敏度高,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定性方法,且灵敏度较低,不适宜检测心肌梗死。
乳胶凝集试验是个半定量试验,是用肉眼判断终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一些含有高浓度类风湿因子的血清会产生干扰。
放射免疫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使用放射性核素,现已少用。
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定速度快,适用于各型生化自动分析仪,现已在临床上普遍采用。
我们测定了30例AMI患者在3~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Mb水平,观察血清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升高的时间特点及不同部位心肌梗塞之间水平的差异,结论表明:对于那些发病早、临床症状和心电图不典型的AMI患者应尽早检测Mb,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同时, Mb也可作为评估AMI预后和判定梗塞面积的一个良好指标。
【关键词】血清肌红蛋白检验临床应用1 临床资料测定了30例AMI患者在3~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Mb水平,结果提示血清Mb在AMI患者发病3~6小时即明显升高,阳性率已达80%;12小时水平最高,阳性率已达100%。
在四种不同部位梗塞患者中,以急性前壁梗塞患者血清Mb水平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病死率最高;其次为非Q波型梗塞患者。
2 原理 Mb致敏胶乳颗粒是大小均一的聚苯丙烯乳胶颗粒悬液,颗粒表面包被有兔抗人Mb抗体。
样本中的Mb与胶乳颗粒表面的抗体结合后,使相邻的胶乳颗粒彼此交联,发生凝集反应产生浊度。
该浊度与样本中的Mb浓度呈正比,在570 nm处测定吸光度,可计算样本中Mb的浓度。
3 方法3.1试剂I甘氨酸缓冲液(pH 9.0),NaN31.0 g/L。
一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一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稳定方法及应用与流程1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介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是一种常用于免疫学实验中的试剂,它可以被用来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尤其是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该试剂由胶体金、珠光体、荧光素、光散射物等成分组成,能够通过增强散射和吸收等光学效应,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信度,并且还能够保证试剂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稳定方法为了保证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以下方法:2.1抑制氧化反应某些成分在氧化反应的作用下会失去活性,因此可采用添加还原剂来抑制氧化反应。
通常使用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还原剂,可以有效地抑制氧化反应。
2.2控制温度和光照温度和光照会对试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控制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
通常把试剂置于暗处或遮光袋中,避免直接照射光线。
2.3添加保护剂添加保护剂能够保护试剂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常用的保护剂有甘露醇、丙二醇、山梨醇等。
这些保护剂能够减轻试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压力,从而延长试剂的使用寿命。
3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应用流程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应用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试剂前处理使用前,需要将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离心,将沉淀物均匀悬浮于试剂中。
3.2样品处理制备样品液,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加热、离心等操作,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3.3加试剂将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加入样品中,混合均匀后进行孵育。
3.4测量结果测量反应产物的比浊度、荧光强度等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
4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通常用于以下方面:4.1检测抗体和抗原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可以用于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常常被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等领域。
4.2生化分析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能够用于测定肽、多肽、蛋白质、脂质等生化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4.3分子识别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可以用于基因测序和DNA分析等领域,为了识别特定的分子,可以在试剂中加入标记物质并进行检测。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肌钙蛋白Ⅰ的影响因素探讨
6 3 系 统提 示 “ 墨杯 断 裂 ” 无 法 加 热 可 能 是 由 于 石 墨 杯 . 石 ,
英 窗 片被 污 染 时 造成 铅 镉 能 量 的损 失 , 结 果 波 动 大 。 由于 受 使
污染 程 度 不 同 , 求 维 护人 员 会 观察 铅 、 光 源能 的负 高 压 , 要 镉 当
检 测 , 量 需 平 衡 一 次 , 洁 石英 窗 片 依 然 如 此 。经 咨 询 厂 家 能 清
0 1 0建 立 本 实 验 室室 内质 控 , 条 件 的可 参 加 省 级 或卫 生部 94 , 有
室间 质 评 。质 控 物 质 每 次随 样 品 检 测 , 记 录 , 制质 控 图 。 并 绘
问题 。实 践 证 明 充分 了解 仪 器 原理 、 构 、 意事 项 , 格 执 行 结 注 严
气瓶 。建 议 实 验 室 准备 两 个 气瓶 , 保 证实 验 的 连 续 性 。 可
6 故 障 及处 理
实 际 使 用 过 程 中 常 出现 一些 说 明 书 中 没 有 提 到 的 故 障 及
在 灰 化 温 度 以后 终 止 , 空 烧 两 次 将 炉 体 内样 本 烧 净 , 删 除 应 并
5 4 石 墨 杯 的 维 护 石 墨 杯 的 寿 命 一 般 只 有 几 百 次 测 量 周 .
期, 更换 石 墨 杯是 每个 工 作 人 员 必 须 掌 握 的 , 卸 和 安 装 严 格 拆 按 照 操 作说 明书 执 行 , 以免 损坏 。 5 5 气 瓶 的更 换 . 气 瓶 更 换 也 是 每 个 工 作 人 员必 须 掌 握 的 ,
加 上 血样 的飞 溅 , 在 石 墨 锥 盖 口 附 近 积 累 残 留 物 , 果 掉 入 会 如 炉 内会 对 样 品造 成 污 染 , 定 期 清 洁 。本 实 验 室 一般 每 3个 工 须 作 日清 洁 一 次 , 墨锥 盖 拆 卸 严 格 按 照 说 明书 进 行 , 用 9 石 使 5 乙醇 棉 球 清 洁 。
胶乳比浊法原理
胶乳比浊法原理1. 胶乳比浊法原理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像是给溶液照镜子,看看它有多浑浊。
老王实验室主任常说:"这就跟煮汤似的,看汤的浓淡,就知道料放得够不够。
"2. 这个方法的核心,说白了就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浑浊程度来测定物质含量。
就像往清水里滴墨水,墨水越多,水就越浑。
小李老师打趣道:"这简直就是给溶液拍照量颜值!"3. 在实验室里,当抗原和抗体相遇时,它们会像跳舞一样结合在一起,形成小颗粒。
这些小颗粒在溶液里飘来飘去,就像天上的云彩,让原本清澈的溶液变得浑浊起来。
4. 有趣的是,这种浑浊度和待测物的浓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师傅说:"这就像是配料表一样,浑浊得越厉害,说明里面的东西越多。
"5. 在测量时,我们会用仪器发射一束光穿过样品。
光线穿过浑浊液体时,就像穿过雾霾天一样,会被散射。
散射得越厉害,说明溶液里的颗粒越多。
6. 实验室里的小王经常这样形容:"你想啊,就像是往玻璃杯里倒牛奶,牛奶越多,透光性越差,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7.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测定蛋白质、激素等物质的含量。
医院检验科的李医生说:"这可是我们查病的好帮手,快速又准确。
"8. 不过使用这个方法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温度要控制好,就像煮饭一样,火候太大太小都不行。
还要注意反应时间,给抗原抗体足够的相亲时间。
9. 样品的制备也很关键。
老张总说:"这就像是炒菜前的准备工作,材料处理不好,后面的活都白干。
"要把样品调整到合适的浓度,避免过浓或过稀。
10.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要做标准曲线。
这就像是画一张地图,告诉我们不同浓度对应的浑浊度是多少。
小陈研究员说:"没有标准曲线,就像开车没有导航,容易迷路。
"11.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像量体温一样方便。
缺点是在极低或极高浓度时可能不太准确,就像是秤砣,太轻太重都不好称。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1 魏张静 . 胱抑 素C存 临床 中的应用[ J 】 . 检 应用报道较 多, 认 为仅 有 助 于 肾功 能 的诊 断 , 而 且 连 续 检 测 还 能提 示 肾病 发 展 的 过 程 。 笔 者 发 现, 健康 人 群 血 清胱 抑 素 C不 受 年 龄 , 性
) 、 中值( 1 . 2 mg J %) ¥ 1 1 高值 ( 7 . 0 5 ag r / C ) P文件作线性评价标准 。取高浓度 胱抑 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提供 的 L 质 控 品 。( 3 ) 血清样品, 取 自2 0 1 2年 5 一 3种水平 的胱抑素 C浓度 , 2 h内各水平 素 C校准 品( 8 . 0 mg m) , 加水 , 稀释成 0 、
9 9 . 6 % 。检 测 线性 范 围为 0 . 2~ 8 . 0 mg m ,线性 范 围 内偏 差 < 5 %。跟 国外 同类 试剂 和 E l i s a 试剂相比, R 分 别 为 O . 9 9 7 和O . 9 8 9 , 具_ 仃高度 的相 关性 。抗 干 扰性 强 , 总 胆红 素 ≤3 8 4 ̄ n n o l / L 、 血 红 蛋 白≤7 . 5 g / L 、 甘 油三 酯 ≤9 . 6 mmo l / L
慢 性 肾病 ( 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 C KD ) 7 1 8 0型全 自动 生化 分析 仪 。 是 肾病 中最 常 见的 , 其 发病 率 近年 来呈 稳 I . 2 方 法 步上升 的趋 势 , 平 均每 年增 加 5 %~ 8 % 。 1 . 2 . 1 检测原理
将 试 剂 在 2~ 8℃下 ,
且在肾小管细胞中被完全代谢 , 不再重新 本院慢性肾病患者 1 0 0 例, 其中男 5 7 例, 机上开瓶与不开瓶放置 3 0 d , 第 0天校
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学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学法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胶乳免疫比浊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利用胶乳颗粒作为载体,将抗原或抗体与胶乳颗粒偶联,形成胶乳免疫复合物。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会形成较大的颗粒团簇,从而导致溶液的浊度增加。
通过测量溶液的浊度变化,可以间接地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实验中。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免疫学法。
免疫学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免疫反应来识别和测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免疫学法包括很多种技术,比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免疫学法可以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标志物等,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总的来说,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学法都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的实验方法,它们在原理和应用上有所不同,但都在医学诊断和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方法。
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目的乳胶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收集239例住院患者,采用两种检测方法测定C-反应蛋白浓度,并比较其检测结果相关性;结果当C-反应蛋白浓度>20mg/L(r=0.944)时乳胶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相关性较C-反应蛋白浓度20mg/L)86例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两种方法对不同浓度的CRP检测比较,由表1可见,在低、中值时,全血CRP与血浆CRP相关性不如高值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86、0.822、0.944。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可得:不同的方法检测CRP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需要早日完善其检测的标准化,当CRP低浓度表达时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更为敏感和准确,可认为两种检测方法测定CRP结果有差异。
3讨论CRP是由肝脏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因子。
IL-6、IL-1、TNF-a 等能够调节其生成。
CRP的高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监测病情、预测冠心病严重性的常规指标之一,对观察疗效、判断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4],同时,血浆CRP水平与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发展、预后也密切相关,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检测其含量可判断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5]。
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基本原理是将抗体吸附于乳胶颗粒上,当抗原抗体结合时,乳胶随之发生凝集反应,形成不同大小的乳胶颗粒,从而阻断光线的透射,通过透射光线的减弱程度判断乳胶凝集的程度。
其具有快速、准确和简便的特点[6]。
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是以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当碰到免疫复合物后将可导致光线的散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速率与光的散射强度成正比,还能动态测定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效率。
乳胶比浊法的乳胶
乳胶比浊法的乳胶乳胶比浊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溶液浑浊度的方法。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测定溶液的浑浊度,以了解其悬浮物或颗粒物的浓度或质量分数。
乳胶比浊法是一种简便、快速且准确的测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环境监测、制药、食品等领域。
乳胶比浊法的原理是利用乳胶颗粒在溶液中的散射光强与溶液中悬浮物或颗粒物的浓度成正比的关系。
乳胶是一种由胶体颗粒(如乳胶胶球)悬浮在连续介质(如水)中形成的胶体溶液,其颗粒大小通常在0.1-1微米之间。
当光线通过乳胶溶液时,由于散射现象,光线会发生偏折和散射,形成浑浊的现象。
浑浊程度与乳胶颗粒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浑浊度来间接测定其中的悬浮物或颗粒物的浓度。
乳胶比浊法的操作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乳胶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然后,将待测溶液置于比色皿中,通过比色皿底部的光源照射,观察溶液的浑浊度。
接下来,将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进行比较,根据浑浊度的差异来确定待测溶液中悬浮物或颗粒物的浓度。
乳胶比浊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常见的实验器皿和光源即可。
其次,测定速度快,通常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此外,乳胶比浊法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小的测量误差,能够满足大多数实际应用的需求。
然而,乳胶比浊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乳胶溶液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沉淀或聚集现象,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乳胶比浊法在测定高浓度的溶液时可能存在线性范围窄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
此外,乳胶比浊法对于颗粒物的大小和形状也有一定的限制,对于较大或不规则形状的颗粒物可能不能准确测定其浓度。
乳胶比浊法是一种简便、快速且准确的测定溶液浑浊度的方法。
通过测定溶液的浑浊度,可以间接测定其中的悬浮物或颗粒物的浓度。
乳胶比浊法在水质监测、环境监测、制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使用乳胶比浊法时需要注意乳胶溶液的稳定性、测量范围和颗粒物的大小、形状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反应原理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反应原理:免疫比浊反应原理:当样本中的待测抗原与试剂中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相遇后,即可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一个抗原具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反应位点),可以连接多个不同的对应位点抗体;而抗体具有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两个待测抗原;),从而形成网状的抗原-抗体分子复合物,引起溶液中浊度的变化,通过测试溶液中透射或散射的吸光度变化,从而确定样本中待测抗原的浓度;胶乳增强免疫反应比浊原理:基于免疫反应原理,和纳米颗粒的特殊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不只可以检测样本中的完全抗原,也可以检测样本中的半抗原、抗体,从而引起浊度变化,此时浊度与空白样本的不同作为待测物浓度的检测依据。
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后形成的免疫复物,使介质浊度发生改变,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后的溶液时,被其中的免疫复合物微粒吸收,在保持抗体过量的情况下,吸光度(A 值)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
透射光强度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呈反比。
优点:透射比浊法灵敏度比单扩高5-10倍,重复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便,且能用全自动或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不足:①抗体用量较大;②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35-100nm),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数量要足够多,如果数量太少,则溶液浊度变化太小,对光通量影响不大。
灵敏度较散射比浊法低;③透射比浊测定在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需在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后进行检测,耗时较长。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在一般的透射比浊法中,少量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极难形成浊度,要形成较大的免疫复合物,参与反应的抗原、抗体量应较大(浓度高),这无法满足高灵敏度检测项目的要求。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为。
为提高免疫浊度测定的灵敏度,发展了一种使用纳米胶乳颗粒作为信号放大器的免疫比浊法,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单个胶乳颗粒在入射光波长之内并不阻碍光线透过,两个及其两个以上胶乳颗粒凝聚时则使透过的光减少或散射光增强,其透射光减少的程度和散射光增强的程度与胶乳颗粒凝聚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
胶乳免疫比浊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是一种测定血清中抗体水平的方法,又称为“比浊法”或“免疫比浊试验”。
它是由德国医学家莫尔登施塔特博士发明的,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工作中。
它的原理是通过比较血清中抗体的浓度和浊度来估算出抗体水平。
胶乳免疫比浊法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将标本血清稀释到1:4,然后加入硫酸钠和5%的乳糖溶液,使其混匀;
2.将混合液加入到胶乳中,用磁搅拌机搅拌均匀;
3.将混合物放入温度为52℃-58℃的恒温水浴中,使其浊度变大;
4.将胶乳混合液冷却到室温,放入0.5mol/L硫酸钾溶液中,使其凝固;
5.将凝固的胶乳混合液放入定性比色皿中,添加碘酒精染色液,观察染色结果;
6.根据染色结果计算抗体水平,得出结论。
胶乳免疫比浊法的主要优点是快速、简便、准确,可以准确测定血清中抗体的浓度和浊度,反应时间短,报告时间短,可以很快地提供准确的抗体检测结果,且不需要使用任何复杂的仪器设备,适合在临床实验室实施。
同时,胶乳免疫比浊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检测过程中需要精确控温,并且胶乳混合液凝固后可能存在粘附现象,影响报告结果的准确性,也可能影响样本的保存,所以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总而言之,胶乳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确定病人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胶乳颗粒增强比浊法浅谈
胶乳颗粒增强比浊法浅谈目前,体液标志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和胶体金层析法(俗称“金标”)这几种方法为主。
ELISA方法虽然在临床上使用了近二十年,但它依然存在一些致命缺点,定量准确性差、操作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一般只能用于定性检测。
RIA灵敏度高,但不稳定,重复性比ELISA差,而且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危险。
金标方法虽然稳定性较好,但灵敏度较低,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特别是重复性差这一缺点限制了这些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尤其不适合用于需要通过准确定量来帮助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体液标志蛋白的定量检测。
因此,寻找更加稳定、准确的血浆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一直是国际上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
胶乳颗粒增强比浊法(particle-enhanced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PETI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稳定、准确的体液蛋白均相免疫比浊检测方法。
PETIA法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散射比浊检测法;另一种是透射比浊检测法。
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非常相似,都是在高分子胶乳微球的表面交联单克隆抗体,当交联有抗体的微球与抗原结合后,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聚集在一起,改变了反应液的散光性能或透光性能。
而且,反应液散光性能或透光性能(即吸光度)的改变与被测抗原的浓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反映被测抗原的浓度。
PETIA检测方法是在均相反应体系中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及结果的测定。
抗原、抗体反应后,直接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省却了ELISA法反复孵育和洗板等烦琐操作步骤,几分钟就能获得结果,省时省力。
此外,纳米免疫比浊法操作步骤的简化也相应地避免了许多人为操作因素和试剂、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稳定性和重复性都较好,能较真实地反映被测物质的含量。
免疫比浊法的灵敏度虽然比ELISA法差一些,但足于检测到健康人血浆中许多标志蛋白的下限值,可完全满足临床检测要求。
胶乳免疫比浊法
胶乳免疫比浊法胶乳免疫比浊法(immunoelectrophoresis,IPE)是一种用于测定机体内抗原、抗体和其他物质浓度的快速、准确的分析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疾病研究、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这种免疫比浊法是由美国科学家史蒂夫布赖斯特(Steve Briese)于1959年发明的,它利用了免疫学联合电泳来检测和定量抗体和抗原。
该方法主要由以下几步组成:1)抗体样本和抗原样本混合,使双方发生交联反应;2)将反应液置于一特定的电泳板上,使用电流将未发生免疫反应的抗原和抗体分别迁移到不同的比浊带内;3)用后胶乳法对免疫比浊带进行处理,使抗体和抗原相应的结合;4)在363nm波长下记录比浊带的位置,以测定抗体的浓度。
由于胶乳免疫比浊法抗体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比其他检测方法要强,因此,该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定量检测机体内抗体类分子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临床医疗中,胶乳免疫比浊法常用于检测抗球蛋白(IgG)、抗体调节蛋白(IgA)、抗体结合蛋白(IgM)、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也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和糖皮质激素(ACTH)等激素。
此外,这种技术还被用于研究疾病的免疫学机制,检测血清中的抗原和抗体,以及免疫诊断某些疾病。
此外,由于胶乳免疫比浊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抗体,因此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
例如,它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致敏物质、化学污染物等,以保证食品安全。
通过胶乳免疫比浊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抗原和抗体的浓度,该方法在临床医学、疾病研究、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胶乳免疫比浊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由于测量物质的相互作用太多,检测结果容易受干扰。
此外,某些抗体、抗原和其他物质在复杂体系中可能会发生复合反应,从而使得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抗原、抗体和其他物质浓度时,应该结合其他技术,如免疫荧光定量技术、免疫酶联技术等,进行多种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体外诊断试剂胶乳比浊法学习
胶乳免疫比浊法相关知识很多公司开展了荧光胶乳免疫层析做定量分析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析项目,关注胶乳标记技术得技术人员越来越多。
本人总结了部分胶乳微球标记技术,并加以分类,以便朋友们查阅:胶乳微球物理吸附: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得都就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
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得磺酸基团,pka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保持稳定。
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与蛋白行程共价键、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得羧基基团,在pH5.0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得蛋白得吸附与配位结合,就是最简单与直接得标记方法。
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与含目标蛋白得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得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
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得微球)。
醛基表面修饰微球就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得共价结合。
虽然物理吸附就是不依赖pH得,但反应缓冲液得pH对蛋白得结构有非常大得影响,从而影响蛋白吸附到微球上得反应效率。
一般,在被吸附蛋白等电点附近pH时,物理吸附效率会很高。
反应步骤:1、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蛋白到10mg/ml;2、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胶乳微球到1%;3、将蛋白溶液加入到胶乳微球溶液中,10ml胶乳中加入1ml蛋白溶液。
室温搅拌孵育2hr;4。
离心或超滤,除去未结合蛋白;ﻫ5。
将微球蛋白复合物用储存缓冲液溶解。
注意事项:1。
最优蛋白标记量影响因素1)有效比表面积:粒径减小时,比表面积/mg微球值得增加;2)胶体稳定性:蛋白对胶乳有稳定与去稳定作用;ﻫ3)免疫反应:最近标记量由免疫反应需要决定。
2、胶乳微球中加入蛋白后,快速搅拌混合,利于反应均衡、反应体积就是1ml时,可用移液器吸取蛋白加入微球中,并吹打数次。
如果反应体积较大时,用烧杯,边搅拌边加入蛋白,3、储存缓冲液与反应缓冲液不同时,抗体有脱落得可能;ﻫ4.表面活性剂能使得抗体从胶乳中脱落,所以应避免加入。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中α1-微球蛋白的含量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中α1-微球蛋白的含量蒋泽军;蒋庆姣;冼庆勇;刘云鹏;何金洋;韦秋云【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6(013)011【摘要】目的:对自主研制的尿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试剂盒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并与进口试剂进行临床对比。
方法:采用尿α1-MG检测试剂盒,对收集的101例肾病患者晨尿进行α1-MG的含量检测。
将α1-MG的多克隆抗体包被在胶乳微粒上,添加相应的稳定剂得到试剂R2,采用适合的缓冲体系、增敏剂及稳定剂得到试剂R1。
评价由试剂R1和试剂R2组成试剂盒的定标曲线、稳定性、干扰试验及回收率等检测性能。
结果:试剂盒的测量范围在2.0~160 mg/L,回收率为94.0%~106.0%,对不同浓度的临床样本测试20次,其变异系数(CV)<5.0%;与日本进口试剂相比较,测试临床标本101例,其相关系数r2=0.9854。
结论: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线性范围宽,符合临床检测需要,可用于尿液中α1-MG的含量检测。
【总页数】4页(P47-49,50)【作者】蒋泽军;蒋庆姣;冼庆勇;刘云鹏;何金洋;韦秋云【作者单位】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试剂研发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试剂研发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试剂研发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试剂研发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试剂研发中心广西桂林541004;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试剂研发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相关文献】1.尿液转铁蛋白、微白蛋白及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勾宗蓉;吕连华;许强;高敏2.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及α1-微球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J], 马骄3.儿童尿液α1-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刘检好;冯蔼苓;高文英4.尿液转铁蛋白、微量白蛋白及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杜敏; 张军5.尿液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J], 高红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胶增强比浊法
乳胶增强比浊法是一种用于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它是在传统比浊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乳胶作为增强剂加入到样品中,从而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乳胶增强比浊法的原理是利用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作用,通过测定样品的光密度来推算蛋白质的浓度。
在测定过程中,先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含有乳胶的比色皿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试剂,使蛋白质与试剂反应生成可见的复合物。
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光密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
与传统的比浊法相比,乳胶增强比浊法具有以下优点:
1.灵敏度高:乳胶的加入可以增强样品中蛋白质的散射效应,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2.准确性高:乳胶的加入可以使样品的光密度更加均匀,从而减小误差。
3.操作简便:测定过程简单,不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
乳胶增强比浊法在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测定血清、尿液、唾液等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体外诊断试剂胶乳比浊法学习
体外诊断试剂胶乳比浊法学习胶乳免疫比浊法相关知识很多公司开展了荧光胶乳免疫层析做定量分析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析项目,关注胶乳标记技术得技术人员越来越多。
本人总结了部分胶乳微球标记技术,并加以分类,以便朋友们查阅:胶乳微球物理吸附:反应微球带磺酸基、羧基、醛基表面得都就是疏水微球,都可以用来设计被动吸附蛋白。
磺酸基微球表面含带有负电荷得磺酸基团,pka大约为2,因此在酸性pH保持稳定。
醛基微球表面也带有磺酸基团,但能与蛋白行程共价键、羧基微球表面含带负电荷得羧基基团,在pH5.0以上时保持稳定。
带有疏水基团得蛋白得吸附与配位结合,就是最简单与直接得标记方法。
这种方法中,微球溶液与含目标蛋白得溶液混合,反应后,未结合得游离蛋白通过清洗步骤除去,从而获得胶体蛋白复合物。
疏水吸附方法只能用于疏水微球(硫酸盐、羧基、醛基表面修饰得微球)。
醛基表面修饰微球就是一个特例,其疏水吸附结果取决于后来得共价结合。
虽然物理吸附就是不依赖pH得,但反应缓冲液得pH对蛋白得结构有非常大得影响,从而影响蛋白吸附到微球上得反应效率。
一般,在被吸附蛋白等电点附近pH时,物理吸附效率会很高。
反应步骤:1、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蛋白到10mg/ml;2、用反应缓冲液系数胶乳微球到1%;3、将蛋白溶液加入到胶乳微球溶液中,10ml胶乳中加入1ml蛋白溶液。
室温搅拌孵育2hr;4。
离心或超滤,除去未结合蛋白;?5。
将微球蛋白复合物用储存缓冲液溶解。
注意事项:1。
最优蛋白标记量影响因素1)有效比表面积:粒径减小时,比表面积/mg微球值得增加;2)胶体稳定性:蛋白对胶乳有稳定与去稳定作用;?3)免疫反应:最近标记量由免疫反应需要决定。
2、胶乳微球中加入蛋白后,快速搅拌混合,利于反应均衡、反应体积就是1ml时,可用移液器吸取蛋白加入微球中,并吹打数次。
如果反应体积较大时,用烧杯,边搅拌边加入蛋白,3、储存缓冲液与反应缓冲液不同时,抗体有脱落得可能;?4.表面活性剂能使得抗体从胶乳中脱落,所以应避免加入。
胶乳免疫浊度法
胶乳免疫浊度法一、啥是胶乳免疫浊度法?你想象一下,科学家们站在实验室里,满脸严肃地摆弄那些五花八门的仪器。
这些仪器看起来复杂得不行,但其实它们背后隐藏的原理比你想的要简单多了。
就拿胶乳免疫浊度法来说吧。
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是不是?它就是一种通过测量液体混浊度的方式来检测特定物质的“神器”!说白了,就是把一种胶乳颗粒加到你要检测的样本里,如果有你要找的东西,那些胶乳颗粒就会与之反应,然后液体就会变得浑浊起来。
这个浑浊度越高,说明你要找的东西越多。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水里撒了一把细沙,水是不是会变得浑浊?胶乳免疫浊度法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里的“细沙”是胶乳颗粒,反应的对象是你想要检测的抗原。
科学家们利用这种变化,可以准确知道样本里是否含有某些物质,或者含量多少。
是不是有点像探宝一样,找到了才知道宝贵的东西藏在哪里,呵呵。
二、为什么要用胶乳免疫浊度法?说实话,胶乳免疫浊度法的优势简直可以让你大开眼界。
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方便。
你知道吧,很多检测方法可能需要复杂的仪器,像那种需要很高端的显微镜,或者是那些操作起来让人眼花缭乱的设备,弄得人头大。
但是胶乳免疫浊度法呢,只需要一套简单的试剂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
实验过程也不麻烦,你就是把样品加到试剂里,搅拌一下,看看液体有没有浑浊就行了。
说实话,这个操作就像在做一道简易的小实验,轻松得很。
然后,它的灵敏度还很高。
像有些检测方法可能对一些特定的物质反应不够敏感,要么无法检测出来,要么只能检测到一些浓度较高的物质。
但胶乳免疫浊度法就不同了,即使样本中要检测的物质非常微量,依然能通过细微的浑浊度变化捕捉到。
这一点就像你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能认出你朋友的身影一样,既精准又有趣。
哦对了,别忘了它的快速性。
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要等上好久才能出结果,但胶乳免疫浊度法几乎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步骤,得出的结果非常迅速。
你想想,如果你是那个等待结果的病人,看到自己血液里的某个物质含量通过这法子迅速就能搞清楚,那心情可想而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乳颗粒增强比浊法浅谈
目前,体液标志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和胶体金层析法(俗称“金标”)这几种方法为主。
ELISA方法虽然在临床上使用了近二十年,但它依然存在一些致命缺点,定量准确性差、操作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一般只能用于定性检测。
RIA灵敏度高,但不稳定,重复性比ELISA差,而且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危险。
金标方法虽然稳定性较好,但灵敏度较低,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特别是重复性差这一缺点限制了这些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尤其不适合用于需要通过准确定量来帮助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体液标志蛋白的定量检测。
因此,寻找更加稳定、准确的血浆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一直是国际上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
胶乳颗粒增强比浊法(particle-enhanced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PETI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稳定、准确的体液蛋白均相免疫比浊检测方法。
PETIA法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散射比浊检测法;另一种是透射比浊检测法。
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非常相似,都是在高分子胶乳微球的表面交联单克隆抗体,当交联有抗体的微球与抗原结合后,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聚集在一起,改变了反应液的散光性能或透光性能。
而且,反应液散光性能或透光性能(即吸光度)的改变与被测抗原的浓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反映被测抗原的浓度。
PETIA检测方法是在均相反应体系中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及结果的测定。
抗原、抗体反应后,直接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省却了ELISA法反复孵育和洗板等烦琐操作步骤,几分钟就能获得结果,省时省力。
此外,纳米免疫比浊法操作步骤的简化也相应地避免了许多人为操作因素和试剂、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稳定性和重复性都较好,能较真实地反映被测物质的含量。
免疫比浊法的灵敏度虽然比ELISA法差一些,但足于检测到健康人血浆中许多标志蛋白的下限值,可完全满足临床检测要求。
目前,PETIA检测试剂所采用的乳胶颗粒多为惰性微球、羧基化微球及氨基化微球。
表面修饰的胶乳粒子与抗体的结合是通过其表面的羧基或氨基与抗体的氨基端共价结合,在微球与抗体之间有一个桥联化学臂,降低了位阻效应,不仅提高了抗体的结合率,而且还为抗体提供合适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有效地保护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活性区域。
国外已有多家公司提供纳米级表面修饰的微球粒子原料,并广泛应用于PETIA。
这些厂家提供的粒子直径从20nm-4μm,检测的灵敏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检测灵敏度最高可达到1.0ng/ml。
可以作为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载体。
纳米级粒子的推出解决了对单克隆抗体结合的能力不强,临床检测的线性范围窄,干扰因素多,实验稳定性差等问题,大大促进了免疫比浊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采用单克隆抗体交联高分子纳米微球免疫比浊定量检测人体血清蛋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点:(1)操作简单,可在几分钟内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清蛋白含量,真实反映病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不易受人为操作和外界因素干扰,检测稳定性和重复性都很好;(3)能利用普通的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容易实现自动化,可在各级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