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与再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重点:
(1)回复与再结晶的概念和应用; (2)临界变形度的概念; (3)再结晶晶粒度的控制; (4)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
§6-1 形变金属与合金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 金属加热中组织转变的原因 ——驱动力问题 退火T> Ac1 时,驱动力为相变中两相的 体积自由能之差; 退火T< Ac1时,对形变金属而言驱动力 为形变储存能(其中晶格畸变能占80~90%) ┗ 不稳定组织
回复 再结晶 晶粒长大
组织 变化
变形金属加热时性能性能变化
§6-2 回复
一 回复的定义及特点
1 定义:
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温度不高时,其光 学组织未发生明显改变,但点缺陷以及某些亚 结构发生变化,使物理、化学性能大致恢复到 变形前,这一过程称为~。
2 回复特点
① 加热T低:T回 = (0.25~0.3)T熔; ② 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
再结晶温度的定义
——生产上通常规定,经过大变形量 (>70%)后的金属在保温时间1h内完成再结
晶(转变量>95%)的温度为(最低)再结晶温
度。
二 晶粒长大
随T↑,t↑,晶粒长大
1 驱动力——界面能
① 界面多少:细晶→粗晶;
② 界面形态:界面能 ∝ 界面曲率
┗ 直晶界最稳定
2 长大方式
① “大吃小”; ② 晶界拉直: 120°,近六边形
高纯Fe-Si 箔材于1200℃真空退火时 所产生的 二次再结晶现象
衡量依据——形核中无晶格类型发生
2 再结晶特点(与回复比较)
① 加热温度较高:T>T再 T再≈0.4T熔;实际: Biblioteka Baidu100~200℃ ② 显微组织显著变化,但无晶格类型变化: —— 转变为等轴无畸变新晶粒 ③ 亚结构:位错密度极大降低; ④ 性能显著变化: HB、σ↓↓;δ、ψ↑↑ ⑤ 内应力完全消除。
二 回复的应用
1 典型应用——冷加工件的去应力退火 2 目的:保持强硬度水平; 消除内应力,防止变形、开裂; 恢复物理、化学性能。 冷成形、焊接、铸造钢件:250~650℃ 例如: 一战中黄铜子弹的季裂现象
§6-3 再结晶及晶粒长大
一 再结晶定义及特点 1 再结晶定义:变形金属在一定温度下,通 过新晶核的形成与长大,由畸变晶粒转变 为相同晶格类型等轴晶粒的过程。
② 纯度
—— 纯度↓,杂质% ↑ ,T再↑ 如:高纯铝(99.999%): T再=80 ℃ ; 而工业纯铝(99.9%): T再= 290℃ 原因:杂质原子阻碍基体原子扩散以及晶界 迁移 又如: 纯铁: T再= 450℃; 而碳钢: T再= 500~650℃
③ 变形程度
最低再结晶 温度
——变形程度↑,T再↓ 原因: 储存能↑,驱动力↑ 当ε<40%, 影响显著; 当 ε>60%, 趋于稳定; 当ε↓↓,T再↑↑→ 无再结晶过程
120° 120°
120°
晶粒长大示意图
三 影响再结晶晶粒度的因素
再结晶晶粒的平均直径: d = K·(G/N)1/4; ——取决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1)再结晶加热温度 T↑,d ↑ 原因:原子扩散能力强、 晶界易迁移, 长大速度块
(2)预先变形量
ε= 10~90%:ε↑, d↓ ε= 2~10%:异常长大 ε> 90%:异常长大 原因: 驱动力因素 ——变形量大,畸变能高 形核因素 ——变形量大,形核率高 形变织构因素
铁碳相图
L+δ
1538℃ 1495℃ 0.53 J 2.11 E
δ T
912℃ G
L
L+γ
4.3 C
L +Fe3C
D
γ α+γ
P 0.0218 0.77 S
1148℃ F
γ +Fe3C
A1
727℃
K
α
α+Fe3C
Fe C% Fe3C
6.69
0.0008 Q
二 形变金属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
根据组织变化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比较再结晶与重结晶的差别
重结晶:由一种晶格类型转变为另一种 晶格类型的过程。 如: 钢在1000℃热轧,及轧后冷却到室 温过程中发生两次相变过程: 铁素体 → 奥氏体 奥氏体 → 铁素体 均为重结晶 衡量依据——形核中有相变发生
再结晶与重结晶的差别
再结晶:无晶格类型转变 (1)冷变形后再结晶退火中: 畸变铁素体→ 无畸变铁素体 (2)钢在1000℃热轧过程中: 畸变奥氏体→ 无畸变奥氏体 ——均为再结晶过程
——仍保留拉长、畸变的晶粒
③ 晶粒内部点缺陷、亚结构发生变化: Ⅰ 点缺陷大大下降 ——畸变原子回到正常晶格位置。
Ⅱ 发生多边形化过程,形成回复亚晶。
——通过异号位错的合并使位错密度有所降低,同 号位错通过“多边形化”的规整化过程,形成回复 亚晶,但仍保留较高密度位错。
——“多边形化” (概念见P203)是回复阶 段的重要过程 └ 保留了较高位错密度
回复亚晶的形成 ——“多边形化” 过程
冷加工态, 缠结位错
回复0.1h, 位错伸直
回复50h, 位错网络
回复300h, 大的位错网 格
④ 性能变化
HB、σ略 ↓ ,δ、ψ略↑; 电学、磁学等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恢复 到冷加工前,电阻↓↓;耐腐蚀性提高。 原因:晶格畸变↓ ⑤ 内应力↓ ↓ 原因:点缺陷的极大降低 总体: 回复阶段力性变化不大,加工硬化基本保 持;物理、化学性能显著恢复。
关键——形变均匀度
(3)合金元素、杂质及第二相质点等的影响
——均阻碍晶界运动→细化再结晶晶粒; ——第二相愈弥散、细小、量愈多 →细化效果愈明显 注意: 第二相或杂质元素分布须均匀,否则可能引 起二次再结晶——晶粒异常长大。
其它影响因素:原始晶粒尺寸、变形温度等
二次再结晶
——形变量很大时(>90~95%)或在较高 温度下某些晶粒的异常长大过程。 ——实质并非再结晶过程,而为再结晶 后的晶粒长大:“大吃小” ε= 2~10%:再结晶晶粒少、细小、被吃 ε> 90%:含织构且较多的杂质时,某些 晶粒的长大被抑制。
3 再结晶形核机制
(1)亚晶合并,相邻 亚晶界中位错通过攀 移和滑移消失 (2)亚晶界移动 (3) 晶界突出形核 变形度较小,<40%时
4 影响T再的因素
T再:指开始出现再结晶现象时的最低温度
① 与金属熔点有关: T熔↑, T再↑
如: Fe: 1538 ℃ → 450℃; W: 3300℃ →1100~1200℃ 原因:原子间结合力强,难扩散 Pb(Sn): 300℃(200℃)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