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3) 异形孔 • 特征: 孔的轴线与开模方向不一致或形状复杂。 • 类型: 斜孔、 弯孔、 三通孔等, 如图 2 -17 所示。 • 设计要点: 使孔的形状满足一定的要求, 可采用拼合的型芯来成型,
以避免侧向抽芯,简化模具结构。 • 2.孔对成型工艺的影响 • 1) 使熔体流动困难。 • 2) 孔的周围易产生熔接痕使强度降低。 • 3) 模具结构复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5) 复合增强 • 复合增强的结构如图 2 -11 所示。
• 2.2.5 支承面
• 1.不合理的大平面支承 (见图 2 -12 (a)) • 原因: 1) 不易做平 (变形翘曲)。 • 2) 不易支承 (不平稳)。 • 2.常用支承 (见图 2 -12 (b)、 (c)) • 1) 边框支承。 • 2) 底脚支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2.工艺原因 • 1) 尖角的存在将增加成型时熔体的流动阻力。 • 2) 内尖角可能导致塑件在脱模过程中因成型内应力而产生开裂。 • 3) 外尖角会造成模具的应力集中, 易导致塑件产生疲劳裂纹而失
效。 • 3.圆角大小 • 内角: R =0.5t; 外角: R =1.5t。 • 2.2.7 孔 • 1.孔的类型 • (1) 通孔 • 1) 型芯碰穿方法, 如图 2 -15 (a)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3.支承与加强筋的关系 • 支承面附近有加强筋时, 筋的顶部应低于支承面 0.5 mm 以上,
如图 2 -13 所示。
• 2.2.6 圆角
• 除了使用上要求采用尖角之外, 其余转角处均应尽可能地采用圆角 过渡, 如图 2 - 14所示。
• 1.结构原因 • 1) 外角为尖角时, 影响美观, 造成壁厚不均而产生应力。 • 2) 内角为尖角时, 在转角处产生应力集中, 影响制品强度。
• 2.2.4 增强结构
• 1.原因 • 1) 某些结构不允许有加强筋或加强筋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 2) 塑件在较高温度下取出后, 将发生较大变形, 需设防变形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2.方法 • 主要方法包括: 顶、 底面增强, 边缘增强, 平板增强, 侧壁增强,
复合增强。 • (1) 顶、 底面增强 • 容器顶、 底面增强的结构如图 2 -7 所示。 • (2) 边缘增强 • 容器边缘增强的结构如图 2 -8 所示。 • (3) 平板增强 • 平板增强的结构如图 2 -9 所示。 • (4) 侧壁增强 • 容器侧壁增强的结构如图 2 -10 所示。
2 级或为制品的 1/2 ~1/4。主要考虑外观, 一般 Ra 为 0. 02 ~1.25 μm。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2.塑件的表观质量 • 塑件的表观质量是指塑件成型后表观缺陷的存在程度。 其表现形式
有缺料、 溢料、 飞边、 凹陷、 气孔、 熔接痕、 银纹、 斑纹、 翘 曲、 收缩等。影响因素有: 塑料原料的选择、 成型工艺条件、 模具 总体设计等。工艺要求: 花纹的存在不能影响制品的脱模。 • 表面形态: • 1) 光洁的表面。 • 2) 喷砂效果。 • 3) 类似于木材、 皮革、 布和其他天然材料等花纹。 • 制作目的: • 1) 提高塑料制品的外观效果。 • 2) 掩饰凹痕和流痕之类的表面缺陷。
上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注射成型制品的工艺性是指制品的注射成型性能的好坏。 制品的工 艺性好, 则成型容易, 工艺条件宽松, 无工艺缺陷, 模具结构简单, 成本较低。
• 影响工艺性的因素有形状结构、 尺寸大小、 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 2.2.1 壁厚
• 1.制品壁厚 t 对成型工艺的影响 • t↑→材料消耗↑、 冷却时间↑→成本↑; • t 太大→凹陷、 缩孔、 气泡、 夹心→强度↓; • t 太小→流动阻力↑, 不易成型。 • 2.塑件厚度的选择依据 • 1) 制品的尺寸大小和结构特性。 • 2) 制品所受冲击力的均匀分散程度和脱模斜度。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3) 制品在使用、 储存和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强度。 • 4) 最终尺寸稳定性和外观。 • 5) 成型时的充模流动性。 • 6) 脱模时制品强度、 变形、 硬化、 脱模等情况。 • 3.最小壁厚的选择方法 • 热塑性塑料流动性好, 最小壁厚可达0.25 mm, 但一般不小于0.
2 ~3 mm 时, 因脱模力小可不设计斜度。 • 5) 冷却收缩会使塑件尺寸变小, 对凹模型腔的贴合力要小于对型
芯的包紧力, 故外表面斜度可比内表面斜度小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6) 为使制品在脱模时留在型芯上, 内表面 α < 外表面 α, 反之亦 然。
• 7) 制品精度越高, α 越小。 • 8) 制品上带有雕刻花纹或Baidu Nhomakorabea记符号时, 也应带有足够的脱模斜度。
6 ~0.9 mm, 常取2 ~4 mm。 • 4.要求 • 同一塑件的壁厚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 塑件壁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塑料品种、 大小以及成型条件。 热固性
塑件可参考表 2 - 4部分热固性塑料塑件的壁厚推荐值, 热塑性塑 料塑件可参考表 2 -5 部分热塑性塑件的最小值及常用壁厚推荐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否则制品的另一面会产生凹陷, 如图 2 -6 (b) 所示。 • 7) 筋的底部与制品间应是圆弧过渡, 以防因压力集中而遭到破坏,
但圆弧过大同样会造成凹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8) 保证筋的强度, 不要在筋上安置任何零件。 • 4.加强筋的典型结构 • R = (1/8 ~1/4)t; • r = t/8; • α =2° ~5°; • b = (1/4 ~1)t; • 当 t≤2 mm 时, t = b。
下一页 返回
2.1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1.设计原则 • 1) 保证制品的使用要求 (几何尺寸、 精度、 物理力学性能等)。 • 2) 力求选用成型性能好、 价格低廉的塑料。 • 3) 应力求使形状、 结构简单, 壁厚均匀 (易成型)。 • 4) 形状合理, 有利于模具分型、 排气、 补缩和冷却。 • 5) 避免明显的各向异性, 以免制品翘曲变形。 • 6) 技术要求尽量放低。 • 7) 辅助工作量应尽量少 (成型后最好不再进行机加工)。 • 2.影响因素 • 1) 塑料的流动性越好, 就越可成型大尺寸制品。 • 2) 制品壁厚越厚, 其成型尺寸制品越大。 • 3) 注射机规格: 注射量、 合模力、 成型面积、 模具固定板尺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4) 模具 • 制造精度、 磨损程度、 形状结构→收缩的方向性。 • (5) 成型后的时效变化 • 收缩后, 存放不当将产生弯曲、 扭曲等变形。 • 3.影响结果 • 塑件的尺寸精度往往不高, 应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选用较低
的精度等级。 • 4.公差 • (1) 工程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工程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如表 2 -1 所示。
• 2.2.3 加强筋
• 1.加强筋的作用 • 1) 增加塑件强度和刚度。 • 2) 防止制品翘曲变形。 • 2.加强筋的形状 • 加强筋的形状如图 2 -4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3.加强筋的设计原则 • 1) 筋的方向应与物料的填充方向一致, 否则将因筋的干扰而出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3.孔的设计原则 • (1) 孔的设置不应削弱塑件的强度 • 1) 不应使熔接痕降低塑件强度。 • 2) 孔间距、 孔边距应适当, 以使塑件有足够的强度。 • 对热固性塑件, 孔间距、 孔边距与孔径关系如表 2 -7 所示, 热
塑性塑件可按所列数值的 75%确定, 增强塑料宜取上限, 当孔径 不同时, 按小的孔径取值。 • 3) 受力孔的周围应设计一凸边或凸台来加强受力, 如图 2 -18 所示。 • (2) 孔的形状应便于成型 • 1) 圆柱型芯的加工和固定都比较方便, 应尽量采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2) 公差的选择 • 常用材料模塑件精度等级的选用, 如表 2 -2 所示。
• 2.1.3 塑件的表面质量
• 1.塑件的表面粗糙度 • 塑件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原料质量、 操作水平和模腔表
面质量。 • 制品的表面粗糙度 Ra 越小, 要求模腔表面越光滑, 制造难度越大。 • 选择方法: 一般模腔表面粗糙度 Ra 要比塑件粗糙度 Ra 低 1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2.1.2 塑件的尺寸精度
• 1.概念 • 塑件的尺寸精度是指获得的塑料件尺寸与产品图中尺寸的符合程度。 • 2.影响因素 • (1) 成型材料 • 塑料的收缩性、 流动性、 水分、 挥发物含量、 原料配置工艺、 生
产批量等。 • (2) 工艺条件 • 成型温度、 压力、 时间→收缩量→尺寸精度。 • (3) 制件形状 • 形状、 壁厚→成型收缩; 脱模斜度→尺寸精度。
成型缺陷。 • 2) 多设计一些高度较低的筋来代替较高的筋, 以避免筋本身发生
变形破坏。 • 3) 两筋的中心距不小于 2t, 各条筋的排列相互错开, 以防止塑
件因收缩而变形。 • 4) 各筋厚度应尽量相同, 以防熔体局部集中而引起缩孔和气泡。 • 5) 筋的布局应合理, 以减小变形和开裂, 如图 2 -5 所示。 • 6) 筋的宽度 b 不应大于制品壁厚 t, 如图 2 -6 (a) 所示,
项目 2 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
• 2.1 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2.3 塑件的其他结构
返回
2.1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2.1.1 塑件的总体尺寸
• 塑件的总体尺寸主要取决于塑料的流动性, 如图 2 -2 所示。 • 1) 在一定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 流动性好的塑料可以成型出较大
尺寸的塑件, 反之成型出的塑件尺寸就较小。 • 2) 大而薄的塑件在塑料尚未充满型腔时就已经固化, 或勉强能充
满, 但前锋冷料已不能很好熔合而形成冷接缝, 影响塑件的外观和 结构强度。 • 3) 塑件尺寸还受到注射机的注射量、 锁模力和模板尺寸的限制。 • 从能源、 模具制造成本和成型工艺性等条件出发, 在能够满足塑件 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将塑件设计得紧凑一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特征: 型芯一端固定, 另一端与定模板在 A 处贴合。 • 要求: 碰穿面贴合严密, 以防飞边。 • 2) 型芯插穿方法, 如图 2 -15 (b) 所示。 • 特征: 型芯一端固定, 另一端在合模时插入定模板中固定。 • 特点: 可以提高其强度和刚性, 不会产生飞边。 • 用途: 细长型芯, 受侧向力较大时。 • (2) 不通孔 • 特征: 只能用一端固定的型芯来成型。 • 特点: 型芯的刚性较差, 使孔的深度受到限制。 • 盲孔深度 h 与直径 d, 如图 2 -16 所示, 其关系如表 2 -6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3.取值范围 • 一般情况下, α =0.5° ~1.5°。 • 4.脱模斜度的选择原则 • 1) 在不妨碍塑件使用的前提下, α↑。 • 2) 塑料的强度越高或收缩率越大, 冷却后对模具的包紧力越大,
α↑。 • 3) 塑件的形状越复杂或壁厚越大, 对模具的包紧力越大, α↑。 • 4) 塑件较高时, 为减少对其精度的影响, α↓, 而塑件高度小于
2.2 塑件的几何形状
• 2.2.2 脱模斜度
• 当塑件成型后由于塑件冷却而产生收缩, 会紧紧包住模具型芯或型 腔中凸出的部分, 为使塑件便于从模具中脱出, 防止脱模时塑件的 表面被擦伤和推顶变形, 与脱模方向平行的塑件内表面应有足够的 斜度, 即脱模斜度 α, 如图 2 -3 所示。
• 1.设置脱模斜度的原因 • 1) 由于塑件冷却时产生收缩而包紧在型芯上。 • 2) 由于黏附作用而紧贴在型腔内。 • 2.脱模斜度的作用 • 1) 便于从塑件中抽出型芯或从型腔中脱出塑件。 • 2) 防止脱模时塑件拉伤、 擦毛, 甚至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