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距离测量
第一节直接测量的工具和直线定线
一、直接测距的工具
直接测距(或直接量距)的工具有:钢尺、皮尺、测绳等,如图4-1所示;辅助工具为测钎、测杆、垂球等;若丈量精度较精确,尚须拉力计(弹簧秤)、温度计。
(a)钢尺(b)皮尺(c)测绳
图4-1直接测距的工具
从测距精度的角度来看,钢尺量距较为精确,皮尺量距较为粗略,测绳的精度最低,但三种工具测距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因此,本文主要介绍钢尺直接量距。
1.钢尺
钢尺也称钢卷尺,如图4-1(a)所示。尺身宽为10~15mm,尺长有20m、30m或50m 等几种规格。钢尺的按照基本分划的大小,有以厘米为基本分划,适用于一般量距;也有以厘米为基本分划,但尺端第一分米内有毫米分划;更有以毫米为基本划分,后两者适用于较精密的丈量。钢尺的各分米和米的分划线上都有数字注记,按其零点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两种,如图4-2所示。端点尺以尺的最外端点作为尺的零点,刻线尺以刻在尺前端“0”刻划线作为尺的零点。钢尺刻划线的最大注记值,通常称为钢尺的名义长度。例如所谓50m钢尺,即钢尺名义长度为50m。
钢尺的优点:钢尺抗拉强度高,不易拉伸,所以量距精度较高,在工程测量中常用钢尺量距。钢尺的缺点:钢尺性脆,易折断,易生锈,使用时要避免扭折、防止受潮。
(a)端点尺
(b)线划尺
图4-2端点尺与线划尺
2.测钎
测钎一般用钢筋制成,上部弯成小圆环,下部磨尖,直径3~6mm,长度30~40cm。钎上可用油漆涂成红、白相间的色段,如图4-3(a)所示。通常6根或11根系成一组。量距时,将测钎插入地面,用以标定尺端点的位置,亦可作为近处目标的瞄准标志。
3.测杆
测杆,也称标杆或花杆,多用木料或铝合金制成,直经约3cm、全长有2m、2.5m及3m 等几种规格。杆上油漆成红、白相间的20cm色段,非常醒目,测杆下端装有尖头铁脚,便于插入地面,作为照准标志,如图4-3(b)所示。
(a)测钎(b)测杆
图4-3测钎与测杆
4.锤球、弹簧秤和温度计等
锤球用金属制成,上大下尖呈圆锥形,上端中心系一细绳,悬吊后,锤球尖与细绳在同一垂线上,如图4-4所示。它常用于在斜坡上丈量水平距离。弹簧秤和温度计等将在精密量距中应用,如图4-5所示。
图4-4垂球
图4-5弹簧秤与温度计
二、直线定线
在直线上确定临时点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用于两点间距离较远,或地表起伏,一尺段不能量完时,则在直线上标定若干临时点,以便分段丈量。相邻临时点间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尺子的长度。方法有测杆定线和仪器定线两种,前者用目估,精度较低;后者常用经纬仪定线,精度则高。
1.测杆定线的基本方法
如图4-6所示,若在互相通视的A、B两点直线上标出临时点a、b等点的做法是:现在A、B两点上竖立测杆,然后测量员甲站在A点测杆后1~2m处,用眼睛同时瞄准A、B 测杆。测量员乙持测杆由B点走向A点,按照测量员甲的指挥,左、右移动测杆位于AB直线上为止,定出a点,依次再定出以后各点。从直线远端(以A为起始点)走向近端的定向方法,称为走近定线较高。
反之,测量员乙持测杆由直线近端走向直线远端的定线方法,称为走远定线。走近定线法叫走远定向法精确些,这是因为走近定线过程中,新立测杆不受已立测杆的影响。
图4-6测杆定线
2.经纬仪定线
当直线定线的精度要求时,可用经纬仪定线。如图4-7所示,欲在AB直线上精确定出1、2、3等中间点的位置,一名测量员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用望远镜十字丝瞄准B点,制动照准部。另一名测量员在距B点略小于一尺段的位置按经纬仪观测者的指挥移动测钎,当测钎与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完全重合时,将其在地面上标定出来即为1点。同法,向下纵转望远镜,在地面上标定出2、3点的位置。
图4-7经纬仪定线
第二节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虽然近代有了先进的测距工具,但是在当前测绘工作中,钢尺量距还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测距方法。钢尺量距方法,按测量精度分为一般精度量距和精密精度量距两类,精密测量已逐步被光电测距的方法所替代,因此本文仅介绍一般方法。
所谓一般精度距离测量(或一般精度量距)是指每丈量一尺段,只需准确到厘米级的丈量方法。根据地势条件,分为平坦地面的丈量距离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丈量前,先将待测两个端点A 、B 用木桩(桩上钉一小钉)标定出来,然后再端点的外侧(必须位于A 、B 直线的延长线上)各竖定一测杆(如图4-8所示),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后,即可开始量距。量距时可采用先定线后丈量或边定线边丈量。
图4-8平滩地区一般钢尺量距示意图
量距工作一般由两人进行。后尺手持钢尺零端,站在A 点处,前尺手手持钢尺末端的沿丈量方向前景,至一整尺长度处停下,拉紧钢尺。后尺手以手势指挥前尺手手持尺左、右移动,使钢尺位于AB 直线方向上。然后,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A 点,当两人同时将钢尺拉紧、拉稳时,后尺手发出“预备”口令,此时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划线处,竖直的插下一测钎,并喊“好”。这样就量完了一个尺段。
接着,前、后尺手将尺举起前进,同法量出第二个尺段。依此继续丈量下去直到最后量出不足一整尺的余长q 凑整至厘米读出读数。
AB 的全长为
AB D n l q =⨯+ (4-1)
式中:l 为钢尺长度;n 为整尺段,q 为不足一整尺的余长。
为了进行检核并提高精度,一般要往、返各量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量距精度通常用相对误差K 来衡量。
1=D D K D D D D -=-返
往均均返
往 (4-2)
式中:D 往为往测时的距离;D 返为返测时的距离,D 均为往返测的平均值。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的相对误差一般应不大于1/3000,在特殊困难地区,其相对误差也不应大于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