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7
(3)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并使结构各主轴 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4)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梁与柱、柱 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
(5)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须满足: 剪力墙周边均匀布置,楼梯间、电梯间、平面
形状变化及荷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的间距不宜 过大。
8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位的端部附近布 置剪力墙。
抗震等级 一二三
框架
0.7 0.8 0.9
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核 0.75 0.85 0.95 心筒、筒中筒
部分框支剪力墙
0.6 0.7
18
表6.3附注: 注1、柱轴压比指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
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 计值乘积的比值; 注2、适用于C60以下的柱 C65~C70时,降低0.05;
有:
d 2y d 2
0
(2) 在结构顶部,ξ=1.0,有:
0 (倒三角形水平荷载)
Vw VF
0
(均布水平荷载)
F (顶部集中荷F载)
(3) 在结构底部,ξ=0
y0
(4) 在结构底部,ξ=0
dy 0 d
51
以均布荷载为例,其待定系数为
C1C4C qFH 22sch h1
(6.6)
k
EIw (EIeq)j j1
46
总框架的抗侧(推)刚度CF
抗侧(推)刚度—产生单位层间变形角所需的
推力。
CFh Dj
其中
Dj
12
ic h2
47
抗侧(推)刚度CF的修正:当框架高度大于50m或 H/B>4时,考虑到柱轴向变形对框架侧移的影 响,用修正后的抗侧(推)刚度
CF
设计条件 70,Ⅱ类土
构件截面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 (AW+AC)/Af
0.03~0.05
剪力墙截面面积与楼面 面积之比AW/Af
0.02~0.03
80,Ⅲ类土
0.04~0.06
0.03~0.04
1、AW—剪力墙截面面积、AC—柱截面面积、Af—楼面 面积;2、表中数值是纵横两方面的总量,应使两个方向的剪 力墙数量接近;3、高度较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取表中 的上限值。
≥50mm C20~C40
Φ6~8@150~ 宜≥40mm 200
5
(2)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方式 :灵活、对称 ① 框架与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分
开布置; ② 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带边框剪力
墙); ③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剪力墙; ④ 上述两种或三种形式的混合。
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形等等形式。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
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楼、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
布置。 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
总水平剪力的40 %;
9
(6)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中 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表6.1的要求。
2
3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方案的选定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竖向布置
楼盖结构布置
4
(1)楼盖结构
H≥50米,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H≤50米:8、9度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6、7度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结构,
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现浇层厚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双向钢筋网 预制板板缝宽度
非抗震
≥1/25(层高 或剪力墙无 支长度) ≥160
26
剪力墙无支长度:沿剪力墙长度方向没有平面 外横向支承墙的长度。
当墙厚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按《高层建筑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录D计算墙体的稳定
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 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
27
三、构件截面尺寸估算及材料强度等级选定 1、构件截面尺寸估算 (1)梁 hb (110~118)lb 满足刚度要求; 为了减少剪切变形和避免发生剪切破坏,要求 ln 4hb 避免出现薄腹梁,要求:b≥200,截面高宽比一般取
第6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1
第一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设计
一、结构变形、受力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
(剪切变形)(弯曲变形)
Leabharlann Baidu
相互作用:楼板在楼层处协调两者的变形,将产生 相互作用,其结果是下部楼层剪力墙拉着框架按弯
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水平力;上部
楼层框架拉着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
49
令: x H H CF EIw (6.12)
d4y2d2yH4 p()
d4 d2 Ew I
方程解答为:
(6.13)
y () C 1 C 2 C 3 sh C 4 ch y 1(6.14)
其中 y1为方程的特解,由荷载形式p(x)确定;C1~C4由 边界条件确定。
50
边界条件:(1)在结构顶部,ξ=1.0,MW=0,故
o
M M N
CF
式中 △M只考虑梁柱弯矩变形框架的顶点侧移;
△N只考虑框架柱轴向变形框架的顶点侧移。
48
总框架剪力与抗侧刚度的关系:
VF
CF
dy dx
ddV FxpF(x)CFdd22yx
将式(6.11)代入式(6.6),得
p(x)CFdd22yxEw Idd44yx
(6.10) (6.11)
2~3; 扁梁:除验算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外,还须满足刚
度和裂缝的相应要求。
28
(2)柱
柱子截面由轴压比限值估算
n
N fc A
N为轴压力设计值,截面尺寸估算时,可近似取:
(14.0~18.0kN/m) ×单柱受荷面积×柱所承担 荷载的层数
柱子的最小尺寸:非抗震250㎜;抗震300㎜,圆 柱直径350㎜;
16
(3)计算复核阶段
①自振周期: T(0.0~ 60.0)8 n
②轴压比:抗震设计时,不宜超过表6.3的规定。 对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
值应适当减小。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
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4的规定。
17
表6.3 柱轴压比限值 N
fc A
结构类型
当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 8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时,轴 压比限值可增加0.10。
21
注5、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成的 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柱截面面 积的0.8%时,柱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
当本项措施与注4的措施共同采用时,柱轴压比 限值可比表中数值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 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使结构周期接近场地卓越周期,引起共振。
14
(1) 方案阶段 ①间距符合表6.1,能保证楼面刚度无限大,一般
2~3B及30m左右; ②设计细高剪力墙,保证延性,H/B大于2; 若不满足,设洞口,采用弱连梁连接; ③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
15
(2)初估尺寸阶段
表6.1底层构件截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
基本假定: (1)楼板在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 (2)不计扭转; (3)框架和剪力墙沿高度方向无变化,(取加权平均
值计算)。
40
1、 铰接体系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求解的方法为:力法。切开连杆后,示出未知力Fj,
将Fj连续化成为连续分布力pF(x)。 剪力墙:底部固定、静定结构、外荷载为p(x)、
C75~C80时,降低0.10。
19
注3、适用于剪跨比λ>2的柱
1.5≤λ≤2.0 减小0.05
λ<1.5时 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
特殊构造措施。
注4、当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箍筋间距不大 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时, 柱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
20
当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箍筋螺距不大于 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时,柱 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
32
2、材料强度等级选定 最低要求:现浇框架梁、柱、节点 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时,≥C30; 按二~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 ≥C20。 最高限制:现浇框架梁,C40; 框架柱,9度时≤C60;8度时≤C70。 剪力墙, ≥C20;带有筒体和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
≥C25。
33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计算步骤 结构平面布置:双向布置剪力墙、剪力墙数量
2.5B,30

注: 1、表中B为楼面宽度,单位为m;
2、装配整体式楼盖的现浇层应符合有关规定;
3、现浇层厚度大于60mm的叠合楼板可作为现浇板 考虑。
11
(7)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易使楼盖中部出现裂缝,
称为体系裂缝)。
(8)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板柱结构基本没有梁,抵抗水平力能力差,结
总框架的反力pF(x); 框架:总剪力墙的反力pF(x)。
41
42
43
44
45
悬臂剪力墙内力和变形的关系
d2 y
Mw EIw dx2
(6.4)
VwddM w xEw Idd3x3y
(6.5)
p (x)pF(x)pw (x)d dw V x Ewd d I44 yx
总剪力墙的抗弯刚度:
36
一、计算简图
框架—剪力墙结构铰接体系:剪力墙与框架之间只
通过刚性楼板联系,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框架—结构刚接体系:部分或全部剪力墙与框架
之间有连梁联系,连梁对与之相连的剪力墙有约束 作用;(当连梁的尺寸较小时,对墙肢的约束很弱, 也可视为铰接体)。 刚接结点数目确定。
37
38
39
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和位移 计算
22
注6、附注第4、5两款之措施,也适用于框支柱; 注7、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23
表6.4 剪力墙墙肢轴压比限值
轴压比 N/fcA
一级(9度) 一级(7、8度)
0.4
0.5
二级 0.6
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的要求; 对剪力墙N指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
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名义轴压比)。
一、二级抗震等级
底部 加强 部位
其他 部位
无端柱或翼墙 的一字形剪力

其他截面剪力 墙
≥1/12(层高) ≥1/16(层高
≥200
或剪力墙无支
长度)
≥200
≥1/15(层高) ≥1/20(层高
≥180
或剪力墙无支 长度)
≥160
三、四级抗震 等级
≥1/20(层高 或剪力墙无支 长度) ≥160
≥1/25(层高 或剪力墙无支 长度) ≥160
点非常薄弱,对抗震不利。因此,需满足以下要 求:
12
① 应布置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两主轴方向均应设 置剪力墙;
② 抗震设计时,房屋的周边应设置框架梁,房屋 的顶层及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③有楼梯间、电梯间等较大开洞时,洞口周围宜 设置框架梁或边梁。
13
2、剪力墙合理数量 剪力墙数量少: 结构刚度小、侧移不满足; 剪力墙数量多:不经济、刚度大、地震作用大,
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 间距应适当减小。
10
表6.1 剪力墙最大间距(m)
楼盖 形式
现浇
非抗震设
抗震设防烈度
计(取较 6度、7度 8度(取较小
小值) (取较小值)
值)
5.0B,60 4.0B,50
3.0B,40
9度(取较 小值)
2.0B,30
装配整体 3.5B,50 3.0B,40
柱截面高宽比≤3,剪跨比λ≥2。
29
(3)节点 节点不应采用铰接; 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如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
宽的1/4时,可采取增设梁的水平加腋等措施
30
节点水平加腋的构造要求: 厚度可取梁截面高度,其水平尺寸宜满足下列要
求:
bx lx
1 2
bx bb
2 3
bb
bx
x
bc 2
31
式中 bx—梁水平加腋宽度; lx—梁水平加腋长度; bb—梁截面宽度; bc—沿偏心方向柱截面宽度; x—非加腋侧梁边到柱边的距离。
24
③ 结构侧移 结构侧移大小是高层建筑结构刚度的一个反映,
也是对构件截面大小、刚度大小的一个相对指标。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在第3.4节中
有明确规定;如计算出的侧移超过限值,则须调整 结构平面布置和剪力墙数量。 3、 剪力墙最小厚度 以保证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
25
剪力墙的最小厚度
位置、厚度、间距; 初估截面尺寸(梁 柱 剪力墙)、选定材料强
度等级; 结构计算模型选择、结构内力计算、复核侧移; 内力组合及构件截面设计; 满足构造要求:钢筋锚固、搭接、箍筋加密、
剪力墙加强部位钢筋构造等。
34
35
第二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和位移的简化近似 计算
单元矩阵位移法(有限元法),计算机计算; 近似法,适用于手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