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吸收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塔的一般结构及吸收操作的流程。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总传质系数K x a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bc cd 段)。
2.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是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得速率方程式: 相关的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
OL OL
N Z
H =其中,m x x e OL x x x x
x dx N ∆-=-=⎰2
11
2Ω=a K L H x OL 由于氧气为难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传质阻力几乎全部集中于液膜中,即Kx=kx 。由于属液膜控制过程,所以要提高总传质系数Kxa ,应增大液相的湍动程度。
在y-x图中,解吸过程的操作线在平衡系下方,在实验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水平线(因氧在水中浓度很小)。
三、实验装置流程
1.基本数据
解吸塔径φ=0.1m,吸收塔径φ=0.032m,填料层高度0.8m(陶瓷拉西环、陶瓷波纹板、金属波纹网填料)和0.83m(金属θ环)。
表1填料参数
2.
4
20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测定
(1)熟悉实验流程。
(2)装置上电,仪表电源上电,打开风机电源开关。
(3)测定干塔填料塔的压降,即在进水阀1关闭时,打开进气阀2并调节流量,分别读取对应流量下的压降值,注意塔底液位调节阀6要关闭,否气体会走短路,尾气放空阀4全
开。
(4)测定湿填料压降
①测定前要进行预液泛,使填料表面充分润湿。
②固定水在某一喷淋量下,改变空气流量,测定填料塔压降,测取8~10组数据。
③实验接近液泛时,进塔气体的增加量要减小,否则图中泛点不容易找到。密切观察填料表
面气液接触状况,并注意填料层压降变化幅度,务必让各参数稳定后再读数据,液泛后
填料层压降在几乎不变气速下明显上升,务必要掌握这个特点。稍稍增加气量,再取一、
(5
2.
(
(
,适当(3
(8。检五、实验数据(附页)
标准状态:T
1=20℃P
1
=101.3KPa
湿物料流体力学性能测定数据(水流量恒为150L/h) 六、实验数据处理
1.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测定
V 2=V 1*P 1*T 2/(P 2*T 1)=4*101.3*287.15/(1.065*293.15)=372.68m 3/h V 2=1/4×π×d2×ud=0.1m 可得:u=13.19m/s
lgu=1.131m/slg △P=lg18=1.255填料塔层降和空塔气速关系图
水温为20℃时,可查得:水的密度为998.2kg/m 3 可求得:x 1=12mg/L=6.76×10-6
x 2=6.5mg/L=3.66×10-6
1.单位时间氧解吸量G A
L=370L/h=150×998.2÷18=8.32kmol/h
G A =L (x 1-x 2)=8.32×(6.76×10-6-3.66×10-6)=2.5792×10-5kmol/h 2.对数平均浓度差△Xm
氧气在不同温度下的亨利系数E 可用下式求取: E=〔-8.5694×10-5t 2+0.07714t+2.56〕×106(KPa ) =〔
-526P=x 1*得3.4.Ho L 12、实验仪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3、在读数时,数据变化较快,无法精确读取。
4、计算过程中小数点的取舍,也可能导致结果有一定的偏差。
5、后几组流量的变化太小,导致作图时点都聚在了一个地方。
八、思考题解答
1.填料塔在一定喷淋量时,气相负荷应控制在那个范围内进行操作?
答:水喷淋的密度取10~15[m3/m2·h],空塔气速则维持在0.5~0.8[m/s]左右,氧气流量为0.01~0.02[m3/s]左右。
2.通过实验观察,填料塔的液泛首先从哪一部位开始?
答:液泛由塔底开始。直径一定的塔,可供气、液两相自由流动的截面是有限的。二者之一的流量若增大到某个限度,降液管内的液体便不能顺畅地流下;当管内的液体满到上层板的溢流堰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