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头颈外科PPT课件 耳科解剖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前庭嵴:椭圆囊隐窝, 球囊隐窝,前庭导水管内口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半规管: 3个、外、上、后、2/3环形骨管, 一端膨大成壶腹,5个脚, 对侧平行,同侧垂直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耳蜗:
• 蜗轴、蜗管 2.5—2.75周 骨蜗管和膜蜗管的结构
1. 前庭阶 2. 中阶 3. 鼓阶 4.前庭膜 5. 蜗孔 6. 基底膜
为三排,多个外毛细胞聚集与一个传入神经纤维相连接,其构成了 听神经纤维的5% -10% 。
内、外淋巴: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 外淋巴,通过耳蜗导水管 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膜迷 路内是内淋巴。经内淋巴 管到内淋巴囊,经离子交 换和吞噬被吸收。内外淋 巴之间不相通。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内耳血管:
• 椎基底A →小脑前下A →迷路A • 迷路V →侧窦、岩上窦 →颈内V
咽鼓管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的管道 •外1/3为骨部,内2/3 为软骨部 •咽鼓管内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
短、平、宽 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比较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 平衡中耳压力:开 • 防声作用:关 • 引流作用:纤毛 • 防止逆行感染:皱襞活瓣,纤毛
• B.位置:位于颅底,介于枕骨、蝶骨 之间
• C.毗邻: 前:蝶骨 后:枕骨 尖端:组成破裂孔后外界— 颈内 A管内口 底:鳞部、乳突融合
• D.结构:三面、三缘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前面:组成颅中窝的后部 近岩尖处:三叉N压迹:三叉N半月神
经节 后外侧:岩浅大N沟外侧末端—面N管
裂孔: 岩浅大N,面N自膝状N节前分出— 翼管N→蝶腭N节→泪腺、鼻腭腺 岩浅小N沟—鼓室小孔: 岩 浅 小 N— 舌 咽 N 鼓 室 支 → 卵 园 孔 出颅—耳N节—腮腺分泌 弓状隆起:上半规管 鼓室盖:分隔鼓室和颅中窝
正常鼓膜及听骨链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鼓室的血管N: • 颈外A: 上颌A → 鼓室前A → 鼓室前部及鼓膜
耳后A → 茎乳A → 鼓室后、乳突 脑膜中A → 鼓室上A 及 岩浅A → 鼓室盖及内侧壁
咽升A → 鼓室下A → 鼓室下部及鼓室肌肉 • 颈内A → 鼓室支 • 鼓室V → 回流至翼V丛、岩上窦 • 鼓室N:舌咽N鼓室N丛(支)
耳科解剖 生理
耳科解剖生理
• 1、颞骨解剖 • 2、外耳解剖+生理 • 3、中耳解剖+生理 • 4、内耳解剖+生理
颞骨
颞骨是人体最复杂的骨之一,构成颅底和侧壁的一部分。上方:顶骨、
前方:蝶骨与颧骨、后方:枕骨
颞骨的解剖
鳞部
乳突部
鼓部
颞骨
岩部
茎突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一.鳞部
A形态:鱼鳞状 B位置:头颅二侧
内耳
骨迷路 膜迷路
耳的解剖生理:外耳
• ① 耳廓解剖: a. 结构名称: b. 皮薄、皮下少、
连接紧、 软骨 • ② 应用: a. 冻伤、难吸收、
痛甚、坏死 b. 耳前切迹,切口 • ③ 生理:集音、传音、定位
耳的解剖生理:外耳
①外耳道解剖: 2.5—3.5cm,外1/3软骨、内2/3骨 S弯曲,前-后-前检查耳廓后上拉 二峡:骨软骨交界、外耳道峡(0.5/切) 新生儿未发育,婴儿软骨:可能窥不见
• 膜迷路: 椭圆囊 球囊 膜半规管 膜蜗管
螺旋器(Corti器):
Corti 器 是 听 觉 感 受 器 的 主 要 部分,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 胞和盖膜等组成。位于基底膜上 。
• 内毛细胞为一排,它们与传入神经为一对一的连接关系,听神经纤 维90%- 95%是由与内毛细胞相连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外毛细胞
鼓小管下口,舌咽N鼓室支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鼓室内容:3听骨、2肌肉、2N、6韧带 锤骨:头、颈、柄、短突、长突 砧骨:体、短脚、长脚、豆状突 镫骨:头、颈、前脚、后脚、足板 鼓膜张肌(起自咽鼓管软骨部、蝶 骨大翼、鼓膜张肌管壁,绕过匙突
止于锤骨) 镫骨肌(起自锥隆起 ,止于镫骨颈后方)
鼓索N—舌前2/3味觉、 鼓室N丛—腮腺分泌 锤上韧带、砧骨上韧带、锤骨 韧带、砧骨后韧带、锤外侧 韧带、锤骨环韧带
尖—胸锁乳突肌、头夹肌、 头最长肌、外—枕肌、耳后肌
后方近枕突缝-乳突孔: 乳突导血管—颅外V和乙状突相通 内面:弯曲深沟-乙状沟 (后颅窝前部)—乙状窦
乙状窦与外耳道壁距离与乳突发育有关、 手术损伤乙状窦—出血,气栓 尖内面:乳突切迹—二腹肌后腹附着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四.岩部: • A.形态:三棱锥体,一尖、一底、三面、三缘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3、鼓室肌的保护生理功能:
•
强声
•
• 鼓膜张肌收缩拉紧鼓膜
• 镫骨肌收缩固定镫骨
•
• 鼓膜、听骨链
• 振动幅度下降
•
• 保护鼓膜和内耳
•
感音装置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咽鼓管: • 鼓室与鼻咽的管道,3.5cm
外1/3骨,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上部,宽 → 内2/3软骨、咽口位 于鼻咽侧壁, 峡部(骨、软骨交界处) 长2mm,径1mm, • 软骨部闭合,静止防声 • 三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肌)起始附软骨:开放平 衡压力 • 粘膜为假复层纤毛柱上皮,纤毛运动方向:排液向鼻咽 • 粘膜呈皱壁状,具有活辨作用,防止逆行感染 • 小儿咽鼓管短平宽,咽感染进鼓室
• B 位置:鳞部之下、乳突之前、 岩部之外
• C 毗邻: 前上方:鳞鼓裂与鳞部、 后方:鼓乳裂与乳突、 内侧:岩鼓裂与岩部— 鼓索N出鼓室 鼓部前下:外耳道前壁、形成下颌窝后壁
• D 结构简单:内端鼓沟—内嵌鼓环 上部缺口—鼓切迹 —鼓膜松弛部附着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三.乳突:
• A形态:锥状突起 • B位置:颞骨外下部 • C结构:外面:粗糙肌面,
基底膜振动时,盖膜和毛细胞的纤毛之间发生剪切运 动,使毛细胞受到刺激,机械能被转变为生物电。
•
耳蜗将声波的机械能
转变为生物电能,经过蜗神
经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
核、下丘核四级中枢的反复
处理,听觉信息从简单的频
率、强度逐步转变为复杂的
特征、声像以致能直接地被
感知、识别和理解。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鼓窦: 鼓室后上最大气房,幼儿时位置浅、高,随着乳突发育, 逐渐向下移 • 前:鼓室入口、上鼓室 • 后下:乳突 • 上:鼓窦盖 • 内:外半规管突,面N管突 • 外:外耳道上三角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乳突:2岁发育,6岁成形 分型: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②应用: • 皮肤:皮脂腺、耵聍腺、毛囊,皮脂耵聍抑菌、 自排,皮下少,
痛 • 软骨后上缺,外耳道软骨切迹:2-3,可动
耳的解剖生理:外耳
N血管淋巴: • N:前-下颌N耳颞支,后-迷走N耳支,反射性咳嗽,耳大N,枕小
N、面N、舌咽N • 血管:耳廓前-颞浅AV,耳廓后-耳后AV,
外耳道-上颌AV。耳后V经乳突导血管与乙状窦相通 • 淋巴:耳前、耳后、耳下(耳廓下及外耳道下) 、颈浅、颈深上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中耳生理:
鼓膜、听骨链功能, 1、 传音变压: 声波传导至鼓膜, 鼓膜振动,引起听骨 链振动,从锤骨经砧 骨传至镫骨,镫骨足 板又引起外淋巴的 振动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2、扩音功能: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和镫骨足板的 比值为17:1,传至内耳的声压增 加了17倍。 B. 听骨链杠杆的长 短轴之比是1.3 : 1,这种机械作 用使声压增加1.3倍。结果传至 镫骨足板时总的声压提高了22倍 (1.3 x 17=22.1)
• 鼓室: 上、中、下鼓室
鼓室
上鼓室
鼓膜紧张部上缘 平面以上
中鼓室
上下鼓室之间
下鼓室
鼓膜紧张部下缘 平面以下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鼓室六壁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外壁:上鼓室外侧壁+鼓膜 • 鼓膜:椭圆形、半透明、9×8mm 倾斜 • 锤骨短突、锤前襞、锤骨后襞、分界线 • 松驰部:二层、鼓切迹 • 紧张部:三层、鼓环嵌于鼓沟 • 表面标志:脐、锤骨短突、锤纹、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后面:组成颅后窝的前界 内耳门:扁圆形、位于岩部
后面中央微偏内,后缘较锐,前缘 较平,向内通内耳道,外端以垂直 而有筛状小孔的骨板封闭—内耳道底
面神经管区 前庭上区 蜗区 前庭下区
面N 前庭上N 蜗N 前庭下N 前庭导水管外口—内淋巴囊裂 前庭水管中有内淋巴管—是沟通内淋巴 囊与球囊、椭圆囊的管道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感音功能: 声波在耳蜗中的传播 • 声波由镫骨传入内耳液之后,蜗窗膜可以随镫骨的内
外移动而外突或内陷,形成前庭阶与鼓阶之间的压力差 ,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的振动方式是按照行波学 说进行的。
• 编码功能:精细分辨声音的 频率和强度
行波学说:
振动始于蜗底部基底膜,以行波方式沿向蜗顶部传播; 行波传播时振幅逐渐增大,达最大振幅迅速衰减消失; 低频声波引起的声波传播远,最大振幅靠近蜗顶部;高 频声波引起的行波传播近,最大振幅靠近蜗底部
C毗邻: 后上—顶骨 前下—蝶骨大翼 后下—乳突 内下缘—岩鳞裂 外下—鼓部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D结构: 鳞部外面: 颞中A沟 颧突—组成颧弓 颧突前根—关节结节 颧突后根—颞线 颅中窝底 道上嵴、筛区
—鼓窦标志 鳞部内面(大脑面):颞叶、脑膜中 A沟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二.鼓部:
• A 形态:扁曲U形骨片,组成外 耳道(前、下、部分后)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上缘:岩上沟容纳岩上窦→海绵窦 尖部近三叉N、外展N,岩尖炎时三叉N痛、外展麻痹
• 后缘: 岩下沟容纳岩下窦→颈内V 颈V切迹—颈V孔:颈内V|、9、10、11颅N
• 前缘:内—蝶岩裂,外—岩鳞裂、岩鼓裂 在岩部与鳞部之间有鼓膜张肌半管、 咽鼓管半管通入鼓室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光锥、限象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内壁:鼓岬、鼓室N丛,前庭窗 (3.2mm2),圆窗(2 mm2), 面N管凸,外半规管凸,匙突,鼓膜张肌腱,。 • 前壁(颈A壁):鼓膜张肌半管口,
咽鼓管口,颈内A相邻。 • 后壁:鼓窦入口 砧骨窝,锥隆起,镫骨肌腱,鼓索小管口。 • 后鼓室:面N隐窝,鼓室窦,
上壁:鼓室盖,岩鳞裂。 • 下壁:颈静脉球分隔,
耳的解剖生理:外耳
③外耳道生理: • 1. 传导声波。 • 2. 保护中耳。 • 3. 对3000Hz的声波具有 放大作用。因为外耳道长2. 5cm, 一端
封闭,这种结构的管腔可对3000Hz (2500Hz~4000Hz)的声波产 生共振。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中耳解剖: 鼓室、咽鼓管、 鼓窦、乳突
五.茎突: • A.位置:鼓部下面 • B.形态:细长 ,平均2.5cm, 近端鞘突 • C.毗邻:三肌二韧带附末端:
茎突舌肌、茎 突咽肌、茎突舌骨肌 茎突舌骨韧带、茎突下颌韧带 茎乳孔:面N出颅 婴儿乳突未发育,茎乳孔浅, 耳后切口不宜过于向下延伸,以损伤 面神经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耳
鼓室 鼓窦 中耳 咽鼓管 乳突
从组织学上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按解剖和功能可以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个部分 • 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 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 • 内耳的血管:主要来自迷路动脉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骨迷路: 前庭、半规管、耳蜗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前庭:
前下 通 耳蜗 后上 通 3个半规管 外 鼓室内壁 内 内耳道底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下面:组成颅底底面一部分 岩尖粗糙面:腭帆提肌、咽鼓管软骨 颈内A管外口:颈内A、颈A N 颈V窝:颈静脉球 鼓室小管下口(窝间骨嵴):舌咽N
鼓室支 乳突小管开口(颈V窝外壁):迷走
N耳支:支配外Leabharlann Baidu道后壁—咳嗽反射 蜗水管外口(颈V窝前内方,颈V间
嵴△凹):向外上略偏前方通过骨 迷 路 耳 蜗 基 底 近 蜗 窗 处 -- 蜗 水 管 (外淋巴管),是蛛网膜下腔与耳 蜗鼓阶的通路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半规管: 3个、外、上、后、2/3环形骨管, 一端膨大成壶腹,5个脚, 对侧平行,同侧垂直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耳蜗:
• 蜗轴、蜗管 2.5—2.75周 骨蜗管和膜蜗管的结构
1. 前庭阶 2. 中阶 3. 鼓阶 4.前庭膜 5. 蜗孔 6. 基底膜
为三排,多个外毛细胞聚集与一个传入神经纤维相连接,其构成了 听神经纤维的5% -10% 。
内、外淋巴: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 外淋巴,通过耳蜗导水管 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膜迷 路内是内淋巴。经内淋巴 管到内淋巴囊,经离子交 换和吞噬被吸收。内外淋 巴之间不相通。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内耳血管:
• 椎基底A →小脑前下A →迷路A • 迷路V →侧窦、岩上窦 →颈内V
咽鼓管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的管道 •外1/3为骨部,内2/3 为软骨部 •咽鼓管内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
短、平、宽 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比较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 平衡中耳压力:开 • 防声作用:关 • 引流作用:纤毛 • 防止逆行感染:皱襞活瓣,纤毛
• B.位置:位于颅底,介于枕骨、蝶骨 之间
• C.毗邻: 前:蝶骨 后:枕骨 尖端:组成破裂孔后外界— 颈内 A管内口 底:鳞部、乳突融合
• D.结构:三面、三缘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前面:组成颅中窝的后部 近岩尖处:三叉N压迹:三叉N半月神
经节 后外侧:岩浅大N沟外侧末端—面N管
裂孔: 岩浅大N,面N自膝状N节前分出— 翼管N→蝶腭N节→泪腺、鼻腭腺 岩浅小N沟—鼓室小孔: 岩 浅 小 N— 舌 咽 N 鼓 室 支 → 卵 园 孔 出颅—耳N节—腮腺分泌 弓状隆起:上半规管 鼓室盖:分隔鼓室和颅中窝
正常鼓膜及听骨链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鼓室的血管N: • 颈外A: 上颌A → 鼓室前A → 鼓室前部及鼓膜
耳后A → 茎乳A → 鼓室后、乳突 脑膜中A → 鼓室上A 及 岩浅A → 鼓室盖及内侧壁
咽升A → 鼓室下A → 鼓室下部及鼓室肌肉 • 颈内A → 鼓室支 • 鼓室V → 回流至翼V丛、岩上窦 • 鼓室N:舌咽N鼓室N丛(支)
耳科解剖 生理
耳科解剖生理
• 1、颞骨解剖 • 2、外耳解剖+生理 • 3、中耳解剖+生理 • 4、内耳解剖+生理
颞骨
颞骨是人体最复杂的骨之一,构成颅底和侧壁的一部分。上方:顶骨、
前方:蝶骨与颧骨、后方:枕骨
颞骨的解剖
鳞部
乳突部
鼓部
颞骨
岩部
茎突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一.鳞部
A形态:鱼鳞状 B位置:头颅二侧
内耳
骨迷路 膜迷路
耳的解剖生理:外耳
• ① 耳廓解剖: a. 结构名称: b. 皮薄、皮下少、
连接紧、 软骨 • ② 应用: a. 冻伤、难吸收、
痛甚、坏死 b. 耳前切迹,切口 • ③ 生理:集音、传音、定位
耳的解剖生理:外耳
①外耳道解剖: 2.5—3.5cm,外1/3软骨、内2/3骨 S弯曲,前-后-前检查耳廓后上拉 二峡:骨软骨交界、外耳道峡(0.5/切) 新生儿未发育,婴儿软骨:可能窥不见
• 膜迷路: 椭圆囊 球囊 膜半规管 膜蜗管
螺旋器(Corti器):
Corti 器 是 听 觉 感 受 器 的 主 要 部分,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 胞和盖膜等组成。位于基底膜上 。
• 内毛细胞为一排,它们与传入神经为一对一的连接关系,听神经纤 维90%- 95%是由与内毛细胞相连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外毛细胞
鼓小管下口,舌咽N鼓室支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鼓室内容:3听骨、2肌肉、2N、6韧带 锤骨:头、颈、柄、短突、长突 砧骨:体、短脚、长脚、豆状突 镫骨:头、颈、前脚、后脚、足板 鼓膜张肌(起自咽鼓管软骨部、蝶 骨大翼、鼓膜张肌管壁,绕过匙突
止于锤骨) 镫骨肌(起自锥隆起 ,止于镫骨颈后方)
鼓索N—舌前2/3味觉、 鼓室N丛—腮腺分泌 锤上韧带、砧骨上韧带、锤骨 韧带、砧骨后韧带、锤外侧 韧带、锤骨环韧带
尖—胸锁乳突肌、头夹肌、 头最长肌、外—枕肌、耳后肌
后方近枕突缝-乳突孔: 乳突导血管—颅外V和乙状突相通 内面:弯曲深沟-乙状沟 (后颅窝前部)—乙状窦
乙状窦与外耳道壁距离与乳突发育有关、 手术损伤乙状窦—出血,气栓 尖内面:乳突切迹—二腹肌后腹附着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四.岩部: • A.形态:三棱锥体,一尖、一底、三面、三缘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3、鼓室肌的保护生理功能:
•
强声
•
• 鼓膜张肌收缩拉紧鼓膜
• 镫骨肌收缩固定镫骨
•
• 鼓膜、听骨链
• 振动幅度下降
•
• 保护鼓膜和内耳
•
感音装置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咽鼓管: • 鼓室与鼻咽的管道,3.5cm
外1/3骨,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上部,宽 → 内2/3软骨、咽口位 于鼻咽侧壁, 峡部(骨、软骨交界处) 长2mm,径1mm, • 软骨部闭合,静止防声 • 三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肌)起始附软骨:开放平 衡压力 • 粘膜为假复层纤毛柱上皮,纤毛运动方向:排液向鼻咽 • 粘膜呈皱壁状,具有活辨作用,防止逆行感染 • 小儿咽鼓管短平宽,咽感染进鼓室
• B 位置:鳞部之下、乳突之前、 岩部之外
• C 毗邻: 前上方:鳞鼓裂与鳞部、 后方:鼓乳裂与乳突、 内侧:岩鼓裂与岩部— 鼓索N出鼓室 鼓部前下:外耳道前壁、形成下颌窝后壁
• D 结构简单:内端鼓沟—内嵌鼓环 上部缺口—鼓切迹 —鼓膜松弛部附着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三.乳突:
• A形态:锥状突起 • B位置:颞骨外下部 • C结构:外面:粗糙肌面,
基底膜振动时,盖膜和毛细胞的纤毛之间发生剪切运 动,使毛细胞受到刺激,机械能被转变为生物电。
•
耳蜗将声波的机械能
转变为生物电能,经过蜗神
经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
核、下丘核四级中枢的反复
处理,听觉信息从简单的频
率、强度逐步转变为复杂的
特征、声像以致能直接地被
感知、识别和理解。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鼓窦: 鼓室后上最大气房,幼儿时位置浅、高,随着乳突发育, 逐渐向下移 • 前:鼓室入口、上鼓室 • 后下:乳突 • 上:鼓窦盖 • 内:外半规管突,面N管突 • 外:外耳道上三角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乳突:2岁发育,6岁成形 分型: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②应用: • 皮肤:皮脂腺、耵聍腺、毛囊,皮脂耵聍抑菌、 自排,皮下少,
痛 • 软骨后上缺,外耳道软骨切迹:2-3,可动
耳的解剖生理:外耳
N血管淋巴: • N:前-下颌N耳颞支,后-迷走N耳支,反射性咳嗽,耳大N,枕小
N、面N、舌咽N • 血管:耳廓前-颞浅AV,耳廓后-耳后AV,
外耳道-上颌AV。耳后V经乳突导血管与乙状窦相通 • 淋巴:耳前、耳后、耳下(耳廓下及外耳道下) 、颈浅、颈深上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中耳生理:
鼓膜、听骨链功能, 1、 传音变压: 声波传导至鼓膜, 鼓膜振动,引起听骨 链振动,从锤骨经砧 骨传至镫骨,镫骨足 板又引起外淋巴的 振动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2、扩音功能: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和镫骨足板的 比值为17:1,传至内耳的声压增 加了17倍。 B. 听骨链杠杆的长 短轴之比是1.3 : 1,这种机械作 用使声压增加1.3倍。结果传至 镫骨足板时总的声压提高了22倍 (1.3 x 17=22.1)
• 鼓室: 上、中、下鼓室
鼓室
上鼓室
鼓膜紧张部上缘 平面以上
中鼓室
上下鼓室之间
下鼓室
鼓膜紧张部下缘 平面以下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鼓室六壁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外壁:上鼓室外侧壁+鼓膜 • 鼓膜:椭圆形、半透明、9×8mm 倾斜 • 锤骨短突、锤前襞、锤骨后襞、分界线 • 松驰部:二层、鼓切迹 • 紧张部:三层、鼓环嵌于鼓沟 • 表面标志:脐、锤骨短突、锤纹、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后面:组成颅后窝的前界 内耳门:扁圆形、位于岩部
后面中央微偏内,后缘较锐,前缘 较平,向内通内耳道,外端以垂直 而有筛状小孔的骨板封闭—内耳道底
面神经管区 前庭上区 蜗区 前庭下区
面N 前庭上N 蜗N 前庭下N 前庭导水管外口—内淋巴囊裂 前庭水管中有内淋巴管—是沟通内淋巴 囊与球囊、椭圆囊的管道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感音功能: 声波在耳蜗中的传播 • 声波由镫骨传入内耳液之后,蜗窗膜可以随镫骨的内
外移动而外突或内陷,形成前庭阶与鼓阶之间的压力差 ,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的振动方式是按照行波学 说进行的。
• 编码功能:精细分辨声音的 频率和强度
行波学说:
振动始于蜗底部基底膜,以行波方式沿向蜗顶部传播; 行波传播时振幅逐渐增大,达最大振幅迅速衰减消失; 低频声波引起的声波传播远,最大振幅靠近蜗顶部;高 频声波引起的行波传播近,最大振幅靠近蜗底部
C毗邻: 后上—顶骨 前下—蝶骨大翼 后下—乳突 内下缘—岩鳞裂 外下—鼓部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D结构: 鳞部外面: 颞中A沟 颧突—组成颧弓 颧突前根—关节结节 颧突后根—颞线 颅中窝底 道上嵴、筛区
—鼓窦标志 鳞部内面(大脑面):颞叶、脑膜中 A沟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二.鼓部:
• A 形态:扁曲U形骨片,组成外 耳道(前、下、部分后)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上缘:岩上沟容纳岩上窦→海绵窦 尖部近三叉N、外展N,岩尖炎时三叉N痛、外展麻痹
• 后缘: 岩下沟容纳岩下窦→颈内V 颈V切迹—颈V孔:颈内V|、9、10、11颅N
• 前缘:内—蝶岩裂,外—岩鳞裂、岩鼓裂 在岩部与鳞部之间有鼓膜张肌半管、 咽鼓管半管通入鼓室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光锥、限象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内壁:鼓岬、鼓室N丛,前庭窗 (3.2mm2),圆窗(2 mm2), 面N管凸,外半规管凸,匙突,鼓膜张肌腱,。 • 前壁(颈A壁):鼓膜张肌半管口,
咽鼓管口,颈内A相邻。 • 后壁:鼓窦入口 砧骨窝,锥隆起,镫骨肌腱,鼓索小管口。 • 后鼓室:面N隐窝,鼓室窦,
上壁:鼓室盖,岩鳞裂。 • 下壁:颈静脉球分隔,
耳的解剖生理:外耳
③外耳道生理: • 1. 传导声波。 • 2. 保护中耳。 • 3. 对3000Hz的声波具有 放大作用。因为外耳道长2. 5cm, 一端
封闭,这种结构的管腔可对3000Hz (2500Hz~4000Hz)的声波产 生共振。
耳的解剖生理:中耳
• 中耳解剖: 鼓室、咽鼓管、 鼓窦、乳突
五.茎突: • A.位置:鼓部下面 • B.形态:细长 ,平均2.5cm, 近端鞘突 • C.毗邻:三肌二韧带附末端:
茎突舌肌、茎 突咽肌、茎突舌骨肌 茎突舌骨韧带、茎突下颌韧带 茎乳孔:面N出颅 婴儿乳突未发育,茎乳孔浅, 耳后切口不宜过于向下延伸,以损伤 面神经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耳
鼓室 鼓窦 中耳 咽鼓管 乳突
从组织学上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按解剖和功能可以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个部分 • 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 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 • 内耳的血管:主要来自迷路动脉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骨迷路: 前庭、半规管、耳蜗
耳的解剖生理:内耳
• 前庭:
前下 通 耳蜗 后上 通 3个半规管 外 鼓室内壁 内 内耳道底
耳科解剖生理:颞骨解剖
• 下面:组成颅底底面一部分 岩尖粗糙面:腭帆提肌、咽鼓管软骨 颈内A管外口:颈内A、颈A N 颈V窝:颈静脉球 鼓室小管下口(窝间骨嵴):舌咽N
鼓室支 乳突小管开口(颈V窝外壁):迷走
N耳支:支配外Leabharlann Baidu道后壁—咳嗽反射 蜗水管外口(颈V窝前内方,颈V间
嵴△凹):向外上略偏前方通过骨 迷 路 耳 蜗 基 底 近 蜗 窗 处 -- 蜗 水 管 (外淋巴管),是蛛网膜下腔与耳 蜗鼓阶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