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肿大

合集下载

云南放射肿瘤科模拟题2021年(7)_真题-无答案

云南放射肿瘤科模拟题2021年(7)_真题-无答案

云南放射肿瘤科模拟题2021年(7)(总分85.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选择性左室造影B. 冠状动脉造影C. 主动脉造影D. 选择性右心造影E. 静脉心血管造影2. 哪一项不是畸胎瘤的特征性CT表现( )。

A. 瘤体呈混杂密度B. 可有脂肪密度C. 可有钙化成分D. 边缘清晰E. 多伴有瘤周水肿3. 关于肺气肿的基本病理改变,错误的是( )。

A. 肺实质网格状改变B. 可见肺泡壁破裂C. 终末细支气管过度充气D. 外围肺泡腔内过度充气E. 肺体积异常扩张4. 大叶性肺炎的CT表现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实变的肺叶体积均较正常时体积增大B. 病变可呈大叶性表现,也可呈肺段性分布C. 病变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有助于同阻塞性肺不张鉴别D. 病变密度比较均匀,在叶间裂处表现为边缘清晰E. 消散期病变呈散在、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影5. 石棉肺的病理改变主要为( )。

A.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气肿B.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大疱C. 局限性间质纤维化、肺大疱D.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水肿E.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间质水肿6. 患儿,男,6岁,发热,咳嗽,心悸、乏力,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下肺野见片状阴影,肺动脉搏动增强,心脏呈二尖瓣型,主动脉结正常,心后食管前间隙消失,肺动脉段突,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房间隔缺损B. 室间隔缺损C. 动脉导管未闭D. 单纯肺动脉狭窄E. 法洛四联症7. 肺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下列哪项征象( )。

A. 半月征B. 双弓征C. 水上浮莲征D. 轨征E. 兔耳征8. 下列哪种疾病同时出现双室增大?( )A. 主动脉瓣狭窄B. 二尖瓣狭窄C. 室间隔缺损D. 二尖瓣关闭不全E. 心包炎9. 以下疾病中,哪一种情况多没有纵隔增宽( )。

A. 胸主动脉瘤B. 纵隔血肿C. 纵隔脓肿D. 良性纵隔肿瘤E. 硬化性纵隔炎10. 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不包括( )。

双肺弥漫性病变1例

双肺弥漫性病变1例

双肺弥漫性病变1例周磊;卢进昌;吴波;杜春玲【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177-178,183)【作者】周磊;卢进昌;吴波;杜春玲【作者单位】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作者单位: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患者70岁女性,咳嗽、咳痰伴纳差2周余入院。

患者咳少量白色粘痰,纳差,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伴左肺下叶少许感染可能,两肺弥漫结节;纵隔、右侧心膈角及两肺门淋巴结肿大;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B超示血吸虫肝病声像。

给予“头孢丙烯”口服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至我院求治,门诊拟“两肺弥漫性病变待查”收入我科。

病程中精神一般,胃纳欠佳,无发热,无呼吸困难,无咯血胸痛,无体重进行性下降。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珍菊降压片降压治疗,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有2型糖尿病病史,口服格列美脲降糖治疗,血糖可控制。

有血吸虫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史及接触史,否认饲养家禽、宠物、鸽子史;近期无外出旅游史;长期务农。

体格检查:T:36.7℃ P:90次/min R:18次/min BP:130/85 mmHg;神志清晰,呼吸平稳。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唇无紫绀,颈软,甲状腺未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触诊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腹块,肝肾区无叩击痛,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双下肢不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门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 4.9*109/L;中性粒细胞70.3%;淋巴细胞18.1%;血沉 33 mm/h;C-反应蛋白 1.1 mg/L;血气分析(未吸氧):pH 7.381;二氧化碳分压 42.3 mmHg;氧分压 68.8 mmHg;SO2% 92.9%;红细胞压积 41%;碳酸氢根 25.3 mmol/l;类风湿因子、抗“O”:正常;肿瘤标记物:NSE、CYFRA21-1、CEA、AFP、SCC等均正常范围;降钙素原 0.073 ng/ml;T-SPOT:阴性。

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进展--培训班

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进展--培训班

组织细胞增多症X
淋巴细胞浸润性疾病(淋巴 瘤、假性淋巴瘤)
ARDS 石棉肺
BOOP 肺结核
吸烟者
肺泡蛋白沉积症
ILD BALF T淋巴细胞亚群
CD4+ 结节病
CD8+ CD4+ /CD8+
EAA 铍尘肺
PAP
ARDS
ILD BALF的变化
• 嗜酸细胞增多:嗜酸细胞肺炎 Churg-Srauss综合征 嗜酸细胞增多症综合征
• 可溶成分:总蛋白、白蛋白、免疫蛋白、胶原酶、纤 维粘连蛋白等
• BALF对诊断ILD价值有限,但根据细胞成分比例相对 变化有助于ILD划分和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ILD BALF的变化
中性粒细胞肺炎 淋巴细胞肺炎
PMN%增加
IPF CTD伴肺纤维化 家族性肺纤维化
LYM%增加 结节病
EAA 慢性铍病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 PAP)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的肺部弥漫性病变。 • 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不可溶性富磷脂蛋
白质物质为特征。 • 1958年由Rosen等首次描述 • 发病率约为1 /2 百万, • 以30 ~ 50 岁多见, 约占病例的80% • 男性发病率高,男女比例为2~4:1 • 病因不明
病因明确的ILD
【职业/ 环境相关】 吸入无机粉尘:矽肺、石棉肺、煤尘 肺及铍肺 吸入有机粉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动物蛋白质:饲鸽或饲鸟者肺 嗜热放线菌:农民肺、甘蔗渣肺、蘑 菇肺等 空调—湿化器肺、有害气体(SO2, NO2)
【药物/治疗相关】
抗肿瘤药物:博莱霉素、丝裂霉素、甲氨蝶呤等 抗生素及化学制剂:呋喃、磺胺、胺碘酮、降糖

间质性肺病的关键征象

间质性肺病的关键征象
常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矽肺HRCT表现:不同大小的结节, 随机分布或沿胸膜分布;有一个 结节有钙化(箭头)。结节未沿 淋巴管分布(支气管血管束和叶 间裂)可与结节病鉴别
同一矽肺病人,正如以往的图像
显示,在右肺上叶肺门处可见融
合块 。左肺叶可见大小不一的多 个结节影。
矽肺/尘肺的鉴别诊断

结节病 : 很难鉴别 (结节的分布不同)
如肺水肿或结节病; 也有
淋巴结肿大。
1.
2.
3. 4.
5.
6.
淋巴管转移癌:局部或单侧肺 ,不规则间隔增厚,50 %的 淋巴结肿大能找到癌 心源性肺水肿:双肺异常, 肺泡水肿,心脏扩大,能对 利尿剂迅速作出反应,毛玻 璃样影,肺泡内大量液体, 沿重力分布所致 淋巴管转移癌 淋巴管转移癌与肺门淋巴结 肿大和增厚中央支气管间质 组织 肺泡蛋白沉着症 : 边界锐利 的次级小叶伴毛玻璃样改变 ,不同于正常通气的次级肺 小叶,重叠有小叶间隔增厚 (铺路石征) 心源性肺水肿

淋巴管转移癌的HRCT 表现

小叶间隔增厚,肺裂增厚,支气管
血管周围间质增厚(支气管套)

增厚的间隔是不规则或光滑,取决
于其内是液体或肿瘤细胞

50%的患者呈局灶性或单侧异常,50 %的患者肺门淋巴结肿大
淋巴管转移癌 病灶局灶分布-有助于 鉴别淋巴管转移癌和引起 小叶间隔增厚的其它原因,

胸膜的癌扩散致胸腔积液 ( > 50% 的患者)
此外双侧均有胸水 。
淋巴管转移癌将被列入鉴别诊断名单。
心源性肺水肿的鉴别诊断

淋巴管转移癌


间质性肺炎(病毒,支原体)
ARDS

肺出血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习题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习题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题库[单选]以下疾病中易出现蜂窝肺改变的疾病是()A.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扩张C.特发性肺纤维化D.狼疮性肺炎E.矽肺[单选]下面检查符合UIP除了()A.ESR增快B.胸片双肺弥漫分布网格状阴影C.HRCT示沿胸膜分布的蜂窝状阴影D.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E.BALF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单选]女,62岁,干燥综合征病史15年,近2年来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干咳,偶有痰中带血。

体检:消瘦,呼吸较浅促,R26次/分,双肺底闻及吸气相高调湿啰音。

胸片双肺弥漫性网格状影,肺功能示RV/TLC为30%,FEV/FVC为86%,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F最可能的结果是()A.淋巴细胞增加,巨噬细胞减少B.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C.中性粒细胞增多,巨噬细胞稍减少,但仍占多数D.细胞总数增加,但各种效应细胞比例仍正常E.上述情况均可出现[单选]男性,50岁。

近1年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气急,偶有干咳。

X线示两肺弥漫性网织细小结节状影,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障碍。

拟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下列体征中哪一项支持此诊断()A.呼吸浅速B.两下肺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音)C.两肺呼吸音降低D.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E.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单选]女性,35岁。

因胸闷、气急半年就诊。

肺部X线检查提示弥漫性肺部病变,肺泡蛋白沉着症可能。

下列哪项检查最有价值()A.B型超声显像B.CT检查C.磁共振检查D.BAL和肺活检显示.PAS阳性染色脂蛋白E.核素肺扫描[单选]男性,30岁。

因咳嗽、胸闷1个月就诊。

检查发现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

拟诊结节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哪项改变支持此诊断()A.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CD/CD增高B.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D.细胞总数增高,以肺泡巨噬细胞为主E.细胞总数增高,以脱落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为主[单选]以下疾病中早期易出现蜂窝肺改变的是()A.矽肺B.支气管扩张C.特发性肺纤维化D.狼疮性肺炎E.慢性支气管炎[单选]下列引起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肺总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肺小动脉内膜增厚B.弥漫性肺泡纤维化C.胸部皮肤弹性减弱D.肋椎关节硬化E.膈神经病性变性[单选]关于肺间质疾病,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累及肺实质内终末气道以下的组织、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组织B.主要症状是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C.患者的两肺底可闻及吸气相高调的湿啰音D.可由药物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E.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而弥散功能不受影响。

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编辑词条该词条缺少摘要、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目录•1肺结节病定义•2肺结节病资料详情•3临床表现•4肺结节病形成过程•5诊断详情•6治疗介绍1肺结节病定义编辑中西医名称:肺结节病英文名称:Lung sarcoidosis 肺结节病曾被称为肉样瘤,是原因不明的变态反应疾病。

病理改变为非千酪性肉芽肿,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较多的累及淋巴结、肺、肝、脾及皮肤等,普遍布于全世界而病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

共国的东南部,尤以黑人中发病率较高。

Siltzbach统计纽约城市中璐人区发病率为64/10万,而该城白人区为刀10万。

然而,在瑞典黑人很少.其发病率亦为64/10万。

本病好发于10-40岁,20-30岁达高峰。

女性多于男性。

肺结节病曾被称为肉样瘤,是原因不明的变态反应疾病。

病理改变为非千酪性肉芽肿,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较多的累及淋巴结、肺、肝、脾及皮肤等,好发于20-40岁女性。

肺结节病曾被称为肉样瘤,是原因不明的变态反应疾病。

病理改变为非千酪性肉芽肿,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较多的累及淋巴结、肺、肝、脾及皮肤等,目录2肺结节病资料详情编辑肺结节病是一种非千略样坏死的上皮肉芽肿病变。

肠以上病例授及肺部,尤其是肺门和纵隔琳巴结cs3)。

因此须和中心型肺癌鉴别。

肺结节病较肺痛发病年龄轻。

症状缓和轻橄,病期长,反复发作并有自愈的可能,一般不咯血。

临床症状和X线改变程度极不一致,即脚部X线肺门区肿块很大。

患者症状不明显。

结节病是全身性疾病。

因此除肺内改变外可能有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

皮肤和关节周围出现结节状突起和红斑。

病变爪及肝胆、眼和骨砧等器官时表现相应的症状。

随病程的发展,肺实质内出现纤维性变以后,肺门琳巴结反而停止发展成逐渐缩小。

诊断结节病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结节病皮肤试脸(Kveim试脸)C341,但组织液来浑困难,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验室检查单核细胞和啥酸细胞增加,血钙、Y球蛋白增高也有助于和肺盛的鉴别。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间质性肺疾病与结节 病
第一节
间质性肺疾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 ILD
概述
间质性肺疾病是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主 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 部弥漫性疾病。
包括200多种疾病.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 临床,呼吸病理生理学,胸部X线特征。
共同临床表现
活动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疗
习惯采用糖皮质 激素或联合细胞细胞毒 药物
治疗至少持续6个月 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和预防药物 部分患者可考虑进行肺移植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基本概念
指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不可溶性富 磷脂蛋白质物质的疾病。
临床上以隐袭性渐进性气促和双肺弥漫 性阴影为特点
病因不明 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
半数病例无症状,体检胸部X线发现: 90%以上病例累及肺及胸内淋巴结(肺 门、纵隔)
早期常见呼吸道症状,活动后胸闷气急 。肺部体征不明显。
如果累及其他器官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和 体征。
根据X胸片表现对结节病分期
0期:胸片阴性 Ⅰ期:肺门、纵隔、或右侧支气管旁淋
巴结肿大,肺内无异常 Ⅱ期: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浸润影 Ⅲ期:仅见肺浸润影而无肺门淋巴结肿
发病机制
肺间质、肺泡、肺小血管或末梢气道都存 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在炎症损伤和修复过 程中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
如何导致肺纤维化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能引起间质性疾病的常见原因
一、职业与环境 二、药物 三、治疗措施因素(如药物、放化疗) 四、感染 五、慢性心脏病 六、肿瘤 七、慢性肾功能不全,移植排斥 反应
临床表现
发病隐袭,活动后气促,渐进性加重 体征不明显,肺底偶可闻及少量捻发音 胸片表现:两肺弥散性磨玻璃影,逐渐

肺癌的CT诊断

肺癌的CT诊断

良性肿块的特点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密度 均匀round oblong smooth sharp •大多直径小于3cm
•结核球可有钙化,错构瘤钙化呈爆米 花样,并有脂肪
•周围有卫星灶,近胸膜处有胸膜粘连
精选ppt
98
恶性肿块的特点:
•肿块有分叶lobulated •有放射状,短而细的毛刺spiculated •胸膜凹陷pleural indentation •近肺门侧肺纹理聚拢crowding,紊乱 •肿块边缘之支气管呈截断,变窄,管壁增厚 •肿块内可见1~2mm的小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 常见于腺癌
2
(一)原发部位及生长方式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叶或主 支气管者。
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亚 段支气管以下者
精选ppt
3
1、中央型肺癌
病理特征:肺门区肿块合并不同 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以鳞癌及小 细胞癌为代表。
生长方式:结节型、浸润型和结 节浸润型。结节型向腔内生长为 主,较早引起肺炎及肺不张,亦 可产生阻塞性肺气肿。
精选ppt
50
精选ppt
51
精选ppt
52
精选ppt
53
(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直径≥15mm或多个淋 巴结互相融合。
精选ppt
54
精选ppt
55
(四)胸膜及胸壁
1、胸膜胸壁浸润
2、胸膜凹陷征
由两部分组成:肿瘤侧细线条影 和胸膜侧对称的小三角形软组织 密度阴影。
3、胸膜播散和胸水
(1)在结核、外伤等所形成瘢 痕的基础上发生;
(2)癌组织在生长过程中刺激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显著的 瘢痕。
精选ppt
12
(二)肺癌的组织类型和生 长方式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题库1-1-8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题库1-1-8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题库1-1-8问题:[单选]下面检查符合UIP除了()A.ESR增快B.胸片双肺弥漫分布网格状阴影C.HRCT示沿胸膜分布的蜂窝状阴影D.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E.BALF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问题:[单选]女,62岁,干燥综合征病史15年,近2年来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干咳,偶有痰中带血。

体检:消瘦,呼吸较浅促,R26次/分,双肺底闻及吸气相高调湿啰音。

胸片双肺弥漫性网格状影,肺功能示RV/TLC为30%,FEV/FVC为86%,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F最可能的结果是()A.淋巴细胞增加,巨噬细胞减少B.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C.中性粒细胞增多,巨噬细胞稍减少,但仍占多数D.细胞总数增加,但各种效应细胞比例仍正常E.上述情况均可出现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的肺纤维化,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升高较少。

问题:[单选]男性,50岁。

近1年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气急,偶有干咳。

X线示两肺弥漫性网织细小结节状影,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障碍。

拟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下列体征中哪一项支持此诊断()A.呼吸浅速B.两下肺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音)C.两肺呼吸音降低D.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E.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种原因不明肺间质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缺氧,X线示弥漫性肺间质网织样改变或伴细小结节,肺功能测定示限制性通气障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别于结节病的淋巴细胞为主和CD/CD8比率升高。

在临床体征方面双下肺吸气末暴烈音或称捻发音(velcro啰音)有助于诊断,但非特异性,各种原因肺间质纤维化均可有此征象。

(广东11选5开奖结果 )问题:[单选]女性,35岁。

因胸闷、气急半年就诊。

肺部X线检查提示弥漫性肺部病变,肺泡蛋白沉着症可能。

下列哪项检查最有价值()A.B型超声显像B.CT检查C.磁共振检查D.BAL和肺活检显示.PAS阳性染色脂蛋白E.核素肺扫描肺泡蛋白沉着症是脂蛋白在肺内沉积,此种蛋白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呈阳性反应,BAI和肺活检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_孙玉红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_孙玉红

(上 接 至 第 79 页 )
428-429.
[1]张忠霞,张岩,于天英,等.针 刺 肩 痛 穴 联 合 运 动 疗 法 治 疗 [4]高真真,徐道明,李彦彩,等.针刺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
脑 卒 中 偏 瘫 后 肩 痛 疗 效 观 察 [J].山 东 医 药 ,2012,52(27):
中 后 肩 痛 的 康 复 疗 效 观 察 [J].中 国 康 复 医 学 杂 志 ,2014,29
经验交流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孙玉红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吉林 白山 134300
【摘 要】目的:通过学习两肺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讨论其诊断及 鉴 别 方 法。 方 法:对 58 例 确 诊 的 肺 部 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 病 例 均 进 行 胸 部 DR 和 HRCT 检 查。 结 果:胸 部 DR 片 是 前 后 重叠的影像,小的病变往往不能显 示 ,或 显 示 不 满 意。 而 HRCT 更 具 有 优 越 性,可 显 示 小 叶 间 隔 增 厚、微 小 结 节 影以及细网织影 ,而且显示毛玻璃样密度影更清晰 。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种类 较 多 ,影 像 学 表 现 复 杂,准 确 诊 断 较困难,HRCT 对诊断肺弥漫性病变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关键词】肺部弥漫性病变 ;影像学诊断;鉴别
HRCT 更具有优越性,可显示小叶间隔增厚、微小结 节 影 以 及 肿瘤。
细网织影,而且显示毛玻璃样密度影 更 清 晰,不 同 种 类 肺 部 弥
6)肺的恶性淋 巴 瘤:一 般 是 由 肺 门 或 纵 隔 淋 巴 结 沿 淋 巴
漫性病变的 HRCT 影像学表现及鉴别如下:
管逆行向肺内侵犯,但 也 可 是 多 病 灶 的 沿 血 道 顺 行 性 播 散 的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单项选择题]1、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E)依靠下列哪种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A.AB.BC.CD.DE.E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2、甲状腺静态显像如图,最可能的诊断是A.亚急性甲状腺炎B.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甲状腺功能低下C.甲状腺功能亢进D.桥本氏病E.甲状腺瘤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男,诉胸背痛半个月,无吸烟史,行18F-FDG及99Tc m-MDP全身骨显像如图,诊断是()。

A.恶性淋巴瘤并骨浸润B.左肺癌并广泛转移C.肝癌肺转移、骨转移D.骨肉瘤肺转移、骨转移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肺灌注显像注入显剂颗粒数宜为()。

A.1~10万个B.10~20万个C.20~70万个D.70~120万个E.120万个以上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肺动脉高压时肺灌注显像表现为()。

A.两肺上部放射性增高B.两肺下部放射性减低C.两肺下部放射性增高D.两肺中部放射性增多E.两肺上部放射性减低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6、中央型肺癌时肺肺灌注显像显示病灶范围往往较X线平片所见为()。

A.稍小B.小C.明显小D.大E.相仿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7、下列哪一项提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E)高度可能性()。

A.肺灌注缺损>75%,无相应的肺通气和X线胸片异常B.肺灌注缺损等于胸片对应阴影范围C.单个不匹配的中肺段灌注缺损,而X线胸片正常D.肺灌注缺损<总肺野的50%,而肺通气缺损区、X线胸片病变区均≥灌注缺损区E.灌注缺损区小于X线胸片异常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8、下面哪一项不是肺灌注显像的适应证()。

A.肺动脉血栓栓塞症B.充血性心力衰竭C.肺源性心脏病D.支气管肺癌E.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血管畸形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9、如图所示,在LPO上,8、12分别代表哪个肺段()。

A.背段和后基底段B.尖段和外基底段C.背段和前基底段D.前段和后基底段E.下段和后基底段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0、男性,73岁,呼吸窘迫3天,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行肺灌注/肺通气显像如图,诊断是()。

病例分析——肺癌

病例分析——肺癌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癌一、概论1.概念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亦称支气管肺癌,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速度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关。

本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高峰在60~79岁之间。

2.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

大量资料说明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如病毒感染、某些慢性肺部疾病与支气管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3.分类按解剖学部位分类(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称为周围型,约占l/4,以腺癌较为多见。

按组织学分类按细胞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目前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鳞腺癌。

二、诊断要点1.40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史。

2.症状体征①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体征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许泡沫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

咯血:以中央型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性血痰。

喘鸣、气急、胸闷、发热、厌食、乏力、体重下降等。

②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体征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胸壁静脉曲张和上肢,颈面部水肿。

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瘤(Pancoast's tumor),癌肿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导致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无汗。

③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骨转移。

④肺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副肿瘤综合征。

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

Ⅱ.其他肺外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肌无力样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间质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
–未行肺活检者,HRCT表现为UIP型 –接受外科肺活检者,HRCT表现和外科肺活检组织病理
学表现型符合特定的组合
诊断
UIP型HRCT诊断标准:
– UIP型(所有4个特征):病变主要位于胸膜下和肺基底 部;异常的网格影;蜂窝样改变,伴或者不伴有牵拉 性支气管扩张;无不符合UIP型的任何一条。
– 可能UIP型(所有3个特征):病变主要位于胸膜下和肺 基底部;异常的网格影;无不符合UIP型的任何一条。
多无阳性发现,杵状指发生率<1%
胸部结节病临床表现:90%以上为胸内结节病
LÖ fgren综合征:
急性结节病关节炎 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 结节红斑
预后良好 80%1-2年内自行缓解 少数进展为肺部疾病
持续进展性浸润性肺病 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双侧对称性肿大 伴全身系统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呈良性过程 肺间质受累
巴管肌瘤病,郎
格罕组织细胞增
生症
特发性肺纤维 化(IPF)
IPF以外的IIP
DIP AIP NSIP
RB-ILD COP LIP
间质性肺疾病-概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定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一组以弥漫 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为特征的病因未明的 间质性肺疾病
– AIP:其病理改变主要为弥漫性肺泡损伤的机化期改变;而 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质性肺疾病-概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 RBILD:病灶呈斑片状分布,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肺 泡腔内有巨噬细胞聚集,细支气管轻度纤维化、慢性炎 细胞浸润,末梢和呼吸细性支气管内可见黏液栓。
– DIP:两肺病变均匀一致和弥漫分布,肺泡腔内有大量巨噬 细胞聚集,其细胞浆丰富、多数为单核,偶见多核。

呼吸科主治医师-11_真题-无答案

呼吸科主治医师-11_真题-无答案

呼吸科主治医师-1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案例分析题患者男,46岁。

幼年曾患麻疹。

反复咳嗽、咳痰10年,常于晨起或夜间睡眠时咳大量黄痰,此次咳嗽加重,痰量增多,伴有发热,间断咯血5次,每次咯血量约30毫升。

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分,双下肺可闻及粗湿啰音,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85%。

1. 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A.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B. 肺脓肿C. 支气管扩张D. 肺结核E. 肺炎F. 支气管肺癌2. 引起该患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包括A.鲍曼不动杆菌B.大肠埃希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E.表皮葡萄球菌F.流感嗜血杆菌G.肺炎链球菌H.白假丝酵母菌I.卡他莫拉菌J.嗜麦芽窄食单胞菌K.肺炎支原体3. 患者所患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是A.垂柳征B.双轨征C.卷发征D.树芽征E.支气管内见液平面F.CT可显示柱状扩张或囊状改变G.弥漫结节影H.空洞性病变I.肺纹理增粗、紊乱J.外高内低弧线影K.网格影4. 关于该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多在中老年时发病B.慢性咳嗽,咳大量白色黏痰C.部分慢性患者可伴有杵状指D.轻度痰量为每日20ml~30mlE.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肺气肿,肺心病并发症F.急性感染发作时,脓痰量每日可达数百毫升,痰液静置后可分三层G.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其病变多位于下叶支气管H.干性支气管扩张多由结核引起I.主要病因是先天发育障碍及遗传因素引起5. 若该患者行肺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病变。

对于该患者的治疗措施,下列正确的是A. 选用敏感抗生素B. 应用祛痰药C. 外科手术治疗D. 应用糖皮质激素E.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F. 应用镇咳药6. 若患者出现大咯血,则下列哪些治疗措施是不恰当的A. 强力镇咳B. 安慰患者、消除紧张C. 健侧卧位D. 配血备用E. 通畅呼吸道F. 止血7. 若患者突然停止咯血,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史。

内科学题库间质性肺病

内科学题库间质性肺病

内科学题库间质性肺病思考题:1、简述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

间质性肺炎疾病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包括:(1)胸部X线平片和胸部CT,其中高分辨CT是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2)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早期弥散功能(DLco)可明显下降。

(3)支气管肺泡灌洗:可进行细胞学、细菌学、生化、免疫介质等检查。

(4)肺活检:包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胸腔镜肺活检及开胸肺活检,是确诊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

2、间质性肺疾病胸部影像学检查有何特点?间质性肺疾病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绝大多数显示双肺弥漫性阴影。

阴影呈网络状、弥漫膜玻璃状、结节状,可以混合存在。

晚期蜂窝囊性改变。

3、简述间质性肺疾病的肺功能特点?间质性肺疾病的肺功能特点:(1)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FVC、FEV1降低,FEV1/FVC比值正常或升高,RV随病情进展而下降。

(2)弥散功能早期可明显降低,DLco明显下降,学期中晚期可显示低氧血症,因过度通气还可出现低碳酸血症。

4、简述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及肺泡蛋白沉积症治疗上的区别。

(1)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

糖皮质激素多为中等剂量开始(泼尼松0.5mg/(kg ·d),口服四周后逐渐减量。

后期蜂窝肺,肺功能严重不全,有手术适应证可考虑进行肺移植。

(2)结节病对于胸内型如病情稳定、无症状且肺功能正常的Ⅰ期、Ⅱ期和Ⅲ期可随诊观察,无进展则不需治疗。

如病情恶化或症状明显或侵犯肺外器官,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疗效不佳时可考虑用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3)肺泡蛋白沉积症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诊断明确主要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选择题A1题型1、肺间质的组织结构包括A、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B、支气管、肺泡、间质腔C、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毛细血管D、肺泡上皮、支气管、淋巴管(标答:D)2、间质性肺疾病最具有价值的诊断手段是A、胸部X线平片B、肺功能C、肺组织活检D、胸部CTE、血清免疫学(标答:D)3、肺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应考虑下列哪种疾病?A、肺泡蛋白沉积症B、系统性红斑狼疮肺损害C、组织细胞增生症XD、特发性肺纤维化(标答:A)4、下列哪一项是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功能的特征性改变A、TLC下降,DLco升高B、FEV1/FVC正常或升高,DLco下降C、FEV1<80%及FEV1/FVC<70%D、FEV1/FVC<70%,DLco正常E、FEV1<80%,RV增加(标答:B)5、女性,3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 肿大的肉芽肿疾病的鉴别诊断
真菌感染:如肺曲菌病,其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易发生在免疫 低下人群。临床上一般分为曲菌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ABPA)和侵入性肺曲菌病(IPA)三种类型。表现为反复发作性 的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喘息,CT表现为结节性病灶,围以 晕轮或新月形含气空洞或小结节及斑片影肺内侵润,伴肺门淋巴 结炎时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病理ABPA见支气管壁和肺实质有肉芽 肿形成,IPA表现为坏死性出血性肺炎,多发性脓肿或肉芽肿,病 灶边缘可有小动脉栓塞。支气管深部分泌物涂片找到菌丝,培养 多次阳性,有助于诊断。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吸入有抗原性的有机粉尘所致的肺泡壁过 敏性炎症。亚急性期可有非干酪样肉芽肿,伴肺间质纤维增生。 亚急性期X线表现主要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和微结节影, 累及肺中央和外围,以上中肺为著。根据患者接触史、干咳气急 等表现、上述X线表现、BALF分析CD8+细胞比例高等进行综合,可 作出诊断。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 肿大的肉芽肿疾病的鉴别诊断
韦格内肉芽肿(WG):以进行性坏死性肉芽肿和广泛的小血管炎为 基本特点,主要累及呼吸道、肾、皮肤等脏器的多系统疾病。肺部 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甚至呼吸困难。X线示两肺多发性弥 漫性病变。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1990):1、鼻或口炎;2、 镜下血尿或红细胞管型;3、胸片示结节、固定性肺侵润或空洞形 成;4、组织活检示坏死性肉芽肿和广泛的小血管炎,符合二项或 二项以上标准,诊断本病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92%。 尘肺: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弥漫性纤 维化为主的疾病,如矽肺、石棉肺等。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形成 矽结节和肺间质广泛纤维化。早期可无症状,以后可出现咳嗽、咯 痰、胸痛、胸闷等表现。X线最特征性表现是圆形小阴影,大小不 一,位于小叶中心和胸膜下,可钙化,随病变进展,众多小阴影背 景上发生大阴影,两肺对称呈“翼状”或八字形,肺门阴影常增大 增密,有时出现淋巴结“蛋壳样钙化”。诊断除X线诊断、分期外, 还要结合病史、体征、辅检,最主要的是相关职业接触史。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 肿大的肉芽肿疾病的鉴别诊断
肺结核: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肺部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 为低热、乏力、盗汗、咳嗽、痰血、消瘦等。X线表现为多态、多 灶,有粟粒灶、渗出灶、增殖灶、干酪样病灶、纤维化及钙化、 空洞形成、结核球、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病变、支气管 内膜改变等,病理可出现结核性肉芽肿及干酪样坏死等。痰结核 菌检查和胸部X线表现仍为主要诊断手段。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非结核分支杆菌(NTM)是指结核分支杆菌 和麻风分支杆菌以外的所有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则指人 类感染NTM并引起相关组织或脏器的病变。 NTM主要侵犯肺部,出 现NTM肺病,其临床表现类似肺结核,咯血最常见。病人常有慢性 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或其它慢性肺部疾病史。胸片、CT显示 炎性病灶及薄壁空洞,纤维硬结影、球形病灶及胸膜渗出相对少 见。病变多累及上叶尖段或前段。如伴有肺门淋巴结感染,则可 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 NTM病的病理改变与结核病相似,可有肉 芽肿性病灶。确诊有赖于病原学依据,即分支杆菌培养发现NTM。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 肿大的肉芽肿疾病的鉴别诊断
结締组织病:主要累及肺间质结締组织和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 包括间质炎症、肺泡间隔炎症、血管炎、肺泡渗出和出血、肉芽 肿等。类风湿关节炎是形成肺部肉芽肿最为明显的结締组织病, 干燥综合征和多发性皮肌炎也可形成肺部肉芽肿。其X线主要为肺 间质纤维化、肺实质结节、斑片状毛玻璃影。BALF细胞学检查和 相关风湿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铍肺:长期接触铍尘,可引起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内肉芽肿病 变,易与结节病混淆。鉴别时应特别注意铍尘接触史。 组织细胞增生症X(PHX):是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肺、淋巴结、 皮肤、肾、骨、中枢神经系统。嗜酸性肉芽肿是其中一种。表现 为咳嗽、活动后气促以及反复气胸发作。胸HRCT显示多发囊状影, 多发小结节影,可出现空洞。后期为网结节状、蜂窝状改变。病 灶以两上中肺为主,外带明显。确诊靠经肺、皮肤等组织活检。 BALF中找到X小体,BALF中郎格汉斯细胞超过5%,则高度提示该诊
入院后曾予阿齐霉素0.5/日+奈替米星0.3/日静滴14天,抗真菌药氟康唑口 服治疗3天,伊曲康唑口服治疗20天,末次痰霉培(—),但胸片无明显好转。
讨论
诊断 鉴别诊断
诊断
经胸腔镜右肺及胸壁结节活检; 病理为上皮样肉芽肿,抗酸染色(-),网染(-), 六氨银(-),PAS染色(-),AB染色(-),结论: 除外增殖型结核后考虑为结节病肉芽肿; 最终诊断:胸内结节病可能,不能除外肺结核。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 肿大的肉芽肿疾病的鉴别诊断
结节病: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非干酪性肉芽肿疾病。几乎可侵犯 全身各个器官,其中最常累及者是肺和淋巴结。 早期可无症状,有 时有咳嗽、咳少量粘痰、咯血、乏力、发热、盗汗等,发展成广 泛纤维化时有活动后气急,甚至紫绀。X线表现可分五种类型或期。 0期,属早期结节样肺泡炎阶段,肺部X线检查阴性。Ⅰ期为肺门和 或纵隔淋巴结肿大,Ⅱa期为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病变, Ⅱb期为 肺部弥漫性病变,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Ⅲ期仅见肺部侵润或纤 维化,而无肺门淋巴结肿大。诊断要点在于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 X线改变、活检切片中无干酪样变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皮肤 Kveim试验阳性、67镓同位素扫描发现熊猫征、八字征、SACE增高、 BALF分析CD4+细胞增加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 肿大的肉芽肿疾病的鉴别诊断
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寄生虫病 肺部恶性肿瘤 对激素反应好的间质性肺病
结论
胸CT:双肺弥漫分布粟粒样结节、斑片状阴影及多发空洞,以内 中带为主,部分病灶钙化,平扫纵隔及肺门多组淋巴结增大、钙 化。 病理:上皮样肉芽肿,抗酸染色(-),网染(-),六氨银(-), PAS染色(-),AB染色(-),病理结论:除外增殖型结核后考虑 为结节病肉芽肿。 67镓同位素扫描发现熊猫征,双肺散在浓聚灶。 曾经抗痨治疗有效,但易反复。 最终诊断:胸内结节病可能,不能除外肺结核。 予激素、抗痨治疗,18天后复查CT病灶有所好转,症状也有改善。
入院体检:T 36.8OC,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8mmHg。双肺叩诊 清音,闻及散在湿啰音;心界不大,HR 80次/分,未闻及杂音。 入院辅检:血常规:白细胞 11.2x109/L,中性粒细胞80%,嗜酸性细胞0%,血 小板及血红蛋白正常。血沉 111mm/h。PPD皮试(—)。痰结核菌涂片(—)。 痰找癌细胞(—)。痰普培(—)。痰霉培:曲霉菌x4次。痰找肺吸虫卵 (—)。气管镜检查:左右各叶段管腔通畅,粘膜稍充血,右上叶后段TBLB; 病理示小片纤维胶原组织,伴少量慢性炎细胞侵润。胸CT示双肺弥漫分布粟 粒样结节、斑片状阴影及多发空洞,以内中带为主,部分病灶钙化,平扫纵隔 及肺门多组淋巴结增大、钙化。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肿大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肺门淋巴结肿大一例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咳嗽、气促3年余,加重1月伴发热”入院。 患者3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咳嗽、气促,当地医院就诊,根据胸片,考虑为两 肺结核。给予1SHRE/9HRE抗痨,症状有所缓解。1年前再次出现气促及少量 咳嗽、咳痰,再予HRE抗痨10月,症状有所缓解。入院前觉气促症状有加重, 咳嗽、咳黄脓痰,午后低热、盗汗,偶有胸痛,无咯血。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