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及其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及其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及其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及其风险管理

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

市场经济是以公平竞争为基础, 以金融为中心, 以市场为核心的法制经济。金融市场是政府、企业、公众投资者、中介服务机构有机组成的、互相激励和约束的特殊市场, 也是以资金盈余部门有序流向资金赤字部门的桥梁。资金盈余部门包括家庭住户、金融机构及一些有资金盈余的企业等公众投资者, 中国现阶段主要是家庭住户( 散户) 投资者。资金赤字部门包括广大的中小企业, 特别是民营一方面, 理性的公众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提供资本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让资本价值最大化; 理性的融资者在金融市场选择不同的金融品种进行有效融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融资成本。另一方面, 任何金融市场投资者都将面临两类风险: 一类是市场风险或叫系统风险, 包括政治风险和利率风险。这类风险也与金融市场本身的成熟程度相关。市场越成熟, 市场风险就越小, 市场越不成熟, 市场风险越大。市场风险的危害性特别大, 一旦大规模发生, 不仅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伤害, 而且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广大投资者很难进行市场风险的管理, 必须通过政府规范市场, 打击恶意操纵市场的各种违规行为, 进行综合治理, 使市场在公开、公平、有序的条件下进行。另一类是股权风险或非系统风险, 包括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等。公众投资者可通过分散投资组合等手段来控制和管理这类风险。中国金融市场是以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政策性很强的市场发展时间很短, 制度不健全, 投机成份多, 泡沫重、潜在的市场风险大, 应认真研究和有效解决。

二、中国金融市场若干问题

1. 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

( 1) 上市公司整体效益不高

中国上市公司是审批制。在选择的上市公司中, 大部分是负债偏高的国有老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和盈利创值能力强的民营企业比例不大。2001 年上市企业利润比2000 年普遍有所下降, 今年还会降低, 完全入世以后, 中国企业竞争力还面临严重的考验。同时, 产业导向不明确, 结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不健全, 只要有了上市权, 无论绩优否均很难被市场淘汰。因此, 上市公司看重的是上市后可获得融资成本很低的资金的权力, 而不是获得增加公司创值和创利的竞争能力, 导致了整个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

由于中国上市公司造假成本低, 上市公司造假的面较大。虽然一些上市公司资本与利润不断增加, 但能有效地保证企业投资的优化选择、提高资本效益的创值潜在能力显著下降。反映在一些公司“圈钱买利润”的资本粗放低效率行为不断加剧, 使企业资本规模过度膨胀, 远远偏离了其创值优化水平。企业为投资者所创造的利润收益小于资本的机会收益。这样, 企业圈占的资本越多, 广大投资者机会收益的损失越大, 被耗掉的资本价值越高, 投资者投资不带来潜在的创值收益, 理性投资者必然放弃对公司长期投资而改为投机。所以, 中国股市投机成份很重, 市场风险日趋严重。

( 2)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本成本构成理论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内部融资所需时间、精力和其它融资

成本远远小于外部融资所需时间、精力和成本。企业最优融资策略的顺序安排是: 首先选择内部融资, 然后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顺序中应首先是企业债券, 然后才是股权融资, 最后选择银行信贷。近年来, 美国企业债券融资高达48%, 股权融资占30% 左右, 两项融资占外部融资总额的78%左右, 而银行信贷只占22%。而对中国企业来说, 银行

信贷高达82%, 其它两项融资之和只占融资总额的18%左右。中国企业过分依赖银行, 一旦企业资不抵债甚至破产, 对银行的影响十分严重, 从而加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中国股市实行审批制, 企业其它融资渠道不畅, 大部份企业主要依靠国有四大银行贷款融资。在贷款的发放上, 由于银行和企业都是国有的, 因此

上级主管部门说贷给谁、贷多少, 银行就贷给谁、贷多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存在道德风险, 银行不知道能否收回本息。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缺乏严格的信誉制度和项目审查制度, 有些贷款没有投入升值潜力大的项目, 而直接流入股市, 一方面增大了银行的资金风险和压力, 另一方面加大了股市的泡沫成份和市场风险。虽然有些上市公司创值创利能力不高, 但有上市这个“壳”资源, 很方便在金融市场融资。上市公司融资的使用效率不高, 真正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只占融资的70%左右。一些企业将企业融来的宝贵资金又拿去炒作自己企业的股票, 导致股市信息严重失真, 股票价格大大偏离实际企业价值。按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2000年每股收益计算, 平均市盈利率高达40多倍。中国股市泡沫过多, 投机成份过重, 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市场风险。

2. 其它方面的问题

( 1) 不利于现代公司结构治理现代企业的明显特征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委托—代理模型中, 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 不能完全实现政企有效分开, 产权模糊, 法人财产得不到保证, 无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从而导致“委托—代理”冲突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存在道德风险, 企业利润最大化, 股东权益最大化和经理人员个人效用最大化不能得到有机统一。经理人想方设法做假账, 虚报利润, 在银行贷款和在股市上圈钱满足个人目前利益和效用, 无须考虑企业长远利益和投资人的根本利益, 导致企业利润严重下滑甚至资不抵债加剧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

( 2) 不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金融市场除了企业融资、投资、资本经营等功能外, 还应在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导向上起到宏观调控和信号传递作用。中国银行公众存款余额高达8万多亿元, 国家经过连续8次降低存贷款利率, 目的是通过宏观调控将储蓄存款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风险投资。一方面, 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大, 为规避风险, 公众投资者宁可将钱放在银行牺牲收益也不愿意冒极大市场风险在有限的金融市场投资。另一方面, 作为上市公司的理性投资者, 他( 或她) 的必然选择是放弃长期对企业投资, 把资本转移到机会成本最低的地方, 创造较高的收益。总之, 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小, 品种不全, 市场风险大, 对政府经济政策不敏感, 对经济结构宏观调控传导作用不明显。

三、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1. 尽快建立起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所谓金融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金融资产损失和金融体系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 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建议。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指各种反映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组织形式、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它以经济金融统计资料为依据,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一个健全的、良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能够体现以下要求: 能够充分反映全国、区域、地区经济金融运行和景气波动的基本态势; 能够灵敏反映全国、区域、地区范围内金融风险的程度及变动趋势; 能够完整地体现系统内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分工的要求, 彼此不产生摩擦和重复; 系统内组织体系健全, 覆盖面广。

科学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必须要设置可行的预警指标, 而这些指标既能够体现适应性、充分性、稳定性、一致性的特点, 又能明显反映出预警对象的内容, 并且能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对指标值作出相应的调整。预警指标的内容应该包括金融性技术指标、经济性技术指标和社会性指标; 同时,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的预警区间其预警指标的设置也应不同, 指标的设置要考虑侧重点。一般来说, 不良贷款率、资产流动比率、盈亏状况、资本充足率、内控完善程度、市场风险水平、股价变动、汇率上升等应是主要的预警指标。借鉴世界各国金融风险防范经验, 结合中国金融业的风险实情, 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国家宏观预警系统、区域预警系统、地区预警系统。由于层次不同, 不同层次的预警系统其指标也应有所不同。

目前理论界对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还不多, 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 一种是传统的概率分析法, 另一种是最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C. 卡明斯基等人提出的信号分析法。此两

种方法各有利弊。概率分析法是根据所构造的模型, 将各种指标数值同时代入来计算危机发生的概率, 因此具有结论明确的优点。但它不能说明导致危机的宏观经济问题何在, 严重程度如何因而不利于对危机的监控与预防。信号分析法则具有政策含义强烈的优势, 能为危机预警系统提供明确监测范围与警戒区间, 揭示危机发生的根源, 为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进行监控、协调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了指南。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陷, 即不能明确地预测危机发生的概率, 而这正是概率分析法所具有的特点。因此, 若能将这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便能优势互补, 使金融危机的监测工作日臻完善。

2. 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国际上金融监管当局把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管内容, 巴塞尔1988年协议还把资本金与风险资产比例达到8%作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目标, 要求在1992 年底达到这一目标。在国际上若一家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低, 就可能在业务上受到歧视, 这包括被评级机构评为低级或降级, 使其在金融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金融监管当局将限制其业务范围及分支机构的扩大。与国际上的作法相比, 我国近年来虽然强调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但还存着较多的问题。第一是资本充足率不充足。以银行业为例, 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除交通银行外, 其他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均未达到8%的要求。并且我国银行中主

要是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如资产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呆帐准备等几乎没有。造成我国金融业资本充足率低的原因: ( 1) 机构设立之初国家拨付的资本金就不足; ( 2) 筹集资本金的渠道过窄, 多年来财政入不敷出, 已无力向金融机构增拨资本金, 而金融机构的股份制又不发达不能很好地利用增资扩股的方式扩充资本金; ( 3) 金融机构盈利水平低或者虽有盈利但要上划

财政,无法转增资本金。第二是人们对资本金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金融机构在资本金极低或资本金已为负值的情况下仍在经营运作。第三是金融机构的透明度低, 低资本充足率并不影响其在金融上的融资活动。第四是社会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弱, 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是国家办的, 都无破产之虞, 故对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漠不关心。

我国金融机构的低资本充足率以及补充渠道狭窄使我国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减弱, 必须加以解决。由于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与风险之比, 故可采用分子法和分母法或二者同时并用来解

决。采用分子法即设法拓宽资本金的筹集渠道: ( 1) 政府可发行一些金融债券, 将所筹资金作

为资本金拨付给金融机构; ( 2) 单一国有制的金融机构要进行股份制改造, 吸收法人、个

人入股, 这是最重要、最可行的增资渠道; ( 3) 将银行承担的, 由国家直接提供资金来源的一些政策性贷款纳入银行资本金的计算范围; ( 4) 财政要适当让利, 使金融机构业有较多的盈利, 转增核心资本。采用分母法就是强制性地、适当地延缓资本不足的金融机构的资产增长速度, 使资产增长速度慢于资本扩张速度, 以此提高资本充足率。同时要进一步大力推广增加担保、抵押放款, 减少信用放款, 以及要求金融机构较多地购置国债资产等降低风险资产数量, 从而因风险资产的降低而相应提高资本充足率。也可以将分子法和分母法同时并用。

3. 加快化解金融业的不良资产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金融业机构种类、资产规模的扩大, 长期积累且最难化解的一个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金融业资产质量问题。近几年来, 我国银行业,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 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最突出的风险。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占全部贷款的余额接近28%。分地区来看, 不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发达地区, 有的高达45%还多。1998 年,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 大体上有9000 亿元左右, 并且资产信贷质量仍在下降, 特别是有许多地区银行上报的不良贷款统计数据是经过处理的, 实际统计数字还要大。据调查, 在我国现有的银行贷款中20% 本息收不回, 30% 只收息不能收本, 只有50%左右的贷款才能较正常地周转收回, 这种状况若持续下去, 必然使国有银行资产大量变成低质量和无法收回的软资产。另外, 信贷质量下降的另一表现是, 国有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大量增加, 目前累计达数千亿元。同时, 我国银行的财务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6%, 已经低于8% 的国际最低标准, 由于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

大大高于其资本的增长速度, 资本充足率还将继续下降。另一方面, 自1993 年以来, 财务制度将巨额的银行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入来反映, 造成部分银行虚盈实亏。如建设银行总行反映虽然从1993 年以来帐面上年年有利润, 但若扣除应收未收利息划作收入部分, 实际年年都亏损。资本金比例过低和经营上的虚盈实亏, 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每况愈下。

4. 积极参与和组织国际性货币联盟

在开放经济中, 这一措施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等对其成员国负有提供金融援助的责任, 在某个成员国出现汇率动荡等金融危机而本国不能有效应付的情况下, 可以请求这些国际性货币联盟予以援助和支持。这是防止金融危机加剧或处置金融危机的一种制度选择。1994 年末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平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7 国给予的一揽子援助是分不开的。美联储与14 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与国际银行都签订了外汇互换协议, 在困难时获取外汇资产, 以影响国内的流动性。1996 年亚洲7 国中央银行签订美元国债回购协议, 承诺对协议国在外汇储备流动性不足时进行援助和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签约行, 进入地区性中央银行合作序列。中国虽然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 但还应该立足自我应付和处置金融危机。

5. 加速企业制度性变革, 降低企业负债率国有企业的大量不良债务形成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增大了国有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风险应着重解决企业的不良债务问题。企业债务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是债务率高低的问题, 不仅在于与国际上企业一般负债率50- 60% 相比, 国企负债率达到8313%,也不仅在于要将债务率降至国际水平目前尚缺乏近2万亿资金, 而是在于企业的负债成本8%与资本收益4%悬殊的对比, 在于造成越生产越亏损, 债务越积累的恶性循环的企业制度。因此, 商业银行系统性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必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应加快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国有股份制改造步伐, 以实现其经营机制的转变, 对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 以减少由国有资产代表缺位造成的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6. 加快金融体制转轨步伐, 改革国有专业银行

产权制度允许公有法人参股银行, 既充实资本金, 又有助于培育具有独立财产权利的、按市场原则经营资金的商业银行。在向新体制转轨的过渡期中, 通过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 实现银行债务重组, 增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与支付能力, 通过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券, 增加附属资本比重, 提高资本充足率来防范风险。

金融借款合同书(合同范本)

金融借款合同书(合同范本) Financial loan contract (合同范本) 姓名: 单位: 日期: 编号:YW-HT-044192

借款合同 金融借款合同书(合同范本) 说明:以下合同书内容主要作用是:合同有效的约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合同的履行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能够最大程 度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可用于电子存档或打印使用(使用时请看清是否 适合您使用)。 金融借款合同范文1 甲方 负责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复[XX]90 号文件精神,促进双方经营顺利开展,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签订如下约期存款合同: 一、本合同书签订之日起日内,乙方通过转帐方式向甲方存入单笔不低于人民币万元的约期存款; 二、甲方在存款到帐当日,按照乙方存入款项的金额开具约期存款定单交付

乙方。 三、约期款项存入期限为个月,自存单记载日当日开始计息。 四、双方约定存款利率为月利率‰,合同履行期间,在无国家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该利率不得变更。 五、甲方按季向乙方支付存款利息,特殊情况征得乙方同意也可到期支付存款利息,存款利息由甲方直接转入乙方在甲方开立的结算帐户。 六、约期存款乙方在到期时一次性支取,特殊情况经提前通知甲方也可提前支取,提前支取的,按照同业往来利率支付存款利息。 七、乙方利用约期存款定单为本单位及乙方客户进行质押、提供担保时,甲方应当积极协助办理核押等相关手续。 八、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予以补充,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九、甲乙双方就本合同履行而发出通知、征得同意、达成补充协议等,均须 采用书面形式,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或者业务专用章。 十、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存款支取后自动终止。 十一、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报人民银行备案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金融借款合同范文2 债权人: 住所: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教材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金融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但金融风险也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业审慎经营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市场风险 它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2)信用风险 它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风险问题:除了传统的金融债务和支付风险外,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市场(如网上银行,网络超市等)的日益壮大,网络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 信用风险仍然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和投资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界定发生问题的金融资产、未能建立专项准备金注销不良资产,并

且未及时停止计提利息收入,这些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问题。除银行类金融机构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外,近几年我国证券类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日益突出,相当部分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低下。所以,信用风险仍然是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它是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当金融参与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减轻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款会相应增加,而贷款则会因为未来成本的下降而转为在未来进行,此时贷款需求减少,这时银行一般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而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产生流动性风险。此外,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 (4)操作风险 它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它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金融参与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定性方面看,各类机构不仅通过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方法来减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从定量方面看,它们还将一些其它学科的成熟理论(如运筹学方法)引入到了操作风险的精密管理当中。

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

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摘要: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机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营造风险管理的执行文化氛围;实施以内部评级为主的风险计量方法,注重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创建风险计量模型,构筑信息数据平台;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风险管理市场机制;发挥监管当局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2003年5月,中国银监会公布了最新翻译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即Basel Ⅱ第三稿),新协议将在2006年底取代现行的1988年协议。但就中国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基础和水平而言,还远远达不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因此,中国银监会明确表态,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几年后,中国仍将执行1988年的协议。这也说明,中国银行业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是未来几年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三大支柱”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要求

新资本协议总体框架共分三部分,即所谓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为最低资本要求,第二支柱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第三支柱为市场约束。与1988年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吸收了近几年国际大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在风险定义、风险计量、强化监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质量 新资本协议吸纳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概念的同时,将操作风险列入风险管理的范畴,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计量更为谨慎、周密,方法更趋科学,促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覆盖信贷决策和审批、贷款定价、信贷授权、风险敞口限额(包括地区、行业和客户)、资本和资源配置等领域,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实现有质量、有内涵的发展。 (二)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增加风险管理手段的灵活性 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在风险控制和防范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加权风险计量均鼓励和允许商业银行运用自己的评级系统、评

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014623.html, 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作者:马群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7期 摘要:银行作为金融事业的专业机构,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注重风险控制,积极 开展党建工作。本文先从党建工作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开展的意义入手,接着阐述了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开展措施,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推动银行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 党组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想要经得起历史的校验,需要坚决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积极开展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明确金融风险防范,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才可推动银行得到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管控,详细分析如下。 一、党建工作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开展的意义 金融属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无疑决定了党建工作在金融业中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开展党建工作,能够促使金融业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能够实现党建水平的提升,以此为银行发展提供支持。 银行通过积极开展党建,能够促使银行金融业处于前沿,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方向。金融业属于党组织执政的基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更好的满足群众利益要求,促使金融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银行需要贯彻党组织方针,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推动银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开展措施 银行需要从各个层面推进党建工作,借助党建政治优势、切实发挥出党建组织优势,将党建转化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紧抓党建工作,支持银行工作 我国本身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党建基础上,能够积极开展思想、组织、制度建设,顺应党组织的传统优势,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此为银行金融发展提供支持。我行多年前,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并以此推动银行的发展,并借助银行發展,校验党建工作开展质量,促使党组织建设目标与建设方式与银行发展相结合,将党建工作效果与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风险化解结合,用党建实际效果审查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以此加速市场信用制度的建设。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控制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金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余额宝的横空出世,P2P的迅猛发展等,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主要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从互联网发展历程上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是伴随着电子商务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资源是大数据,核心技术是云计算。 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的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特征,包括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互联网化、运营高效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这些特点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也是互联网金融独特的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弱,行业内部自律松散,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的缺失.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信息交换有困难、风险高。今年7月,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针对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但是对于风险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兴行业,其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行业本身所存在的高风险特征,两者结合之后所存在的风险将比单个行业所存在的风险可能更大。具体来看,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 1.市场风险;由于便捷性和优惠性,互联网金融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发放更多的贷款,与更多的客户进行交易,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以及价格波动风险; 2.操作风险;目前互联网公司在没有法律法规规范、监管政策监管等外部监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仅是通过自律来经营金融业务,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为赢取不正当收入,一方面,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动力切换、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调结构、促改革以及化解以高杠杆、泡沫化为特征的各类风险方面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为金融体系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逐步转变发展模式。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金融领域多年来积累的各类风险逐步显性化,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市场波动性加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表现形式及传导途径日趋复杂,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需要金融业转变发展模式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从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进入“7时代”。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增速为7.4%,创1990年以来最低。理论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利润效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强相关,[1] 特别是我国银行业业务结构相对单一(2014年商业银行贷款占全部资产的50.1%,存款占全部负债的 78.6%),银行业经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2009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达到26.3%的峰值。

金融借款合同_借款合同_范文大全_1

金融借款合同_借款合同_范文大全 金融借款合同范文1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和乙方一致同意按照下列条款签订本金融租赁合同,并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条合同的标的 (1-1)根据_______________文件批准,乙方拟增添_______________(下称租赁物件),因资金困难,特向甲方申请办理金融租赁。甲方经审查同意支付设备价款(大写)____,购进租赁物件后出租给乙方使用。乙方同意以租赁物件明细表、货物验收证明和购货发票影印件作为合同附件,交甲方保存。 第二条对租赁物件的权利和义务 (2-1)在租期内租赁物件属甲方所有,乙方承认甲方对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和处分权。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对租赁物件进行改造,也不得对租赁物件做出任何形式的抵押、转让、分租及其他任何侵害租赁物件所有权和处分权的行为。 (2-2)租期内租赁物件由乙方使用,乙方有义务合理和适宜地保护租赁物件,并对由于乙方自己的过失或疏忽或由乙方可防止的任何第三人的行为造成的对租赁物件的灭失或损害负有赔偿义务。 (2-3)为了保证租赁物件的正常使用和运转,乙方负责对租赁物件按技术要求进行正常的、适时的维修和保养。维修和保养所发生的费用均由乙方自负。租期内,租赁物件无论发生任何属于制造或使用的事故均由乙方负责解决,乙方不能因此而免除向甲方支付租金的义务。 (2-4)甲方有权对租赁物件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乙方应为甲方的工作提供方便。租期内,乙方每季应向甲方提供乙方的财务报表,并向甲方报告经营情况。 (2-5)租期内,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明示或暗示其对租赁物件具有所有权和处分权, (2-6)租赁期满时,租赁物件由乙方留购,并向甲方支付人民币(大写)_______的转让价款。自乙方交付该价款之日起,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即无条件地转移给乙方。 第三条租期和租金 (3-1)甲方出租、乙方承租租赁物件的租期共计个日历月,即自一九年月日起,至一九年月日止(包括起止日),其中宽限期为个日历月,即从一九年月日起,至一九年月日止(包括起止日)。宽限期期间利息按月利率‰计收,该项利息由乙方按季支付给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代理人。 (3-2)在本条第一款所列的租期内,乙方不得中止和终止对租赁物件的租赁,并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变更本租赁合同的要求。 (3-3)本条第一款所列租期的租金总额包括设备价款、利息、保险费共计人民币(大写)______,由乙方按租金偿付表(合同附件三)向甲方或甲方的代理人分_____次交付。 (3-4)乙方向甲方支付本合同项下的租赁手续费为融资总额的百分之________,计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乙方应将该项手续费在本合同生效之日一次全额付给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代理人。 (3-5)为按本条规定支付租金,乙方应在规定的每期租金交付日期(不包括交付日当日)前三日将租金划入甲方或甲方指定代理人的帐户。甲方(代理人)开户行__________。帐号为:________。 (3-6)如乙方未按本条规定的时间支付租金或宽限期利息,乙方应按逾期交付日数和每日应交租金或利息的万分之三向甲方支付延付费。 第四条租赁物件的保险 (4-1)在本合同第三条第一款所列租期内,由甲方对租赁物件统一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写作提纲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金融风险也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一、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单个金融机构在在的风险。 (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风险。 二、我国金融风险现状分析。 (一)、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 (二)、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三)、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同政府财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三、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措施。 (一)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 1、须强化利润目标。 2、建立和健全商业贷款风险防范体系。 (三)改善法律环境,维护市场信用。 (四)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五)、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总之,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和及内控制度,加强金融监管,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内容提要 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金融体系健全性及金融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而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从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风险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改善法律环境,维护市场信用,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只有正视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采取以上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和国家安全。

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作者:c h e n y i74 【摘要】: 本文以新巴塞尔协议这一国际性银行监督管理合约为银行风险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新巴塞尔协议内容的演变,概括出新形势下国际银行业监管的趋势变化,强调中国商业银行在面临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压力以及当今全球性金融危机形势下,必须严格遵循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存在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正文】: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巴塞尔协议或新协议)的终稿正式通过,这标志着国际金融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巴塞尔协议作为一个国际银行监管标准,提出了以“最低资本要求、监管检查和市场约束”为核心内容的三个支柱。从而要求资本监管更为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新巴塞尔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2006年,十国集团成员国银行首先实施。目前,十国集团成员(不包括美国)、欧盟成员国以及中国X X、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亚洲主要经济体已经正式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 当前,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新协议的实施。在监管层面,中国银监会充分考虑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远期目标,又兼顾与国际资本监管制度接轨的需要,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实施指导意见》,体现了“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和分步达标”的原则。即对海外设有经营性机构的国际业务占相当比例的大型商业银行,要求从2010年底起开始实施新协议;其他自愿实施新协议的商业银行可以从2011年后提出申请,最迟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推出来的新型金融行业模式,相信也是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那么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下面律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它的内涵之广,包括了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投资等一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将传统金融业带入一个更加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发展前景的新纪元。然而,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存在着不成熟和欠缺,导致一些列特殊风险的存在。本文从几个方面细致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并深入肌理,探求防范风险之道,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互联网金融概论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则包括了一切依托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服务,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的实体机构和约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的相关的法律、制度等。 互联网金融除了兼具有互联网平台所赋予它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全球性等特性,还具有高科技、高风险,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以及互联网理财四类。近年来,我国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正朝着健康、法制化的轨道上飞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固有的特点,以及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环境,互联网金融风险仍不可小觑。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涉及政府、金融业、投资方等多个利益主体,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几个利益主体必须齐心协力为之做出努力: 1.政府方面。第一、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由互联网金融基础法和详细规章条纹的法规组成的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第二、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制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加强网络银行监管力度,细化监管制度条例,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网络防护体系。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

金融借款合同范本专业版

编号:YB-HT-006763 金融借款合同范本专业版 Model financial loan contract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文档中文字均可自行修改 编订:YunBo Network

金融借款合同范本专业版 贷款方: 身份证件号码: 地址: 电话: 借款方: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地址: 电话: 借款方因生产经营需要,向贷款方借款。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目的,友好协商,特制订本合同。 第一条借款金额

借款金额__________美元(大写:__________美元)。 贷款方在签订本书面合同之前,已向借款方提供__________美元贷款。借款方在此确认已经收到贷款方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提供的__________美元贷款。 第二条借款用途 本合同所约定的贷款仅用于借款方__________业务,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条利率及还款期 1、如果借款方在合同约定的还期限内还清借款,贷款方则不收取借款利息。 2、借款方应按照以下还款期向贷款方偿还借款: 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偿还借款__________美元; 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二十四个月内偿还借款__________美元; 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偿还借款__________美元。 3、借款方应根据贷款方合理要求的时间、场所和方式还款。

第四条管理费用 1、借款方同意在借款期内,向贷款方支付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的金额为借款方砂__________业务销售总额__________%2、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的首个季度管理费用自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起正式开始计算。 3、如果借款方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两年内提前还清借款__________美元,借款方支付管理费用的义务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两年后终止。 第五条浮动抵押 1、借款方以其现有的和将来拥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向贷款方提供抵押。 2、《抵押物清单》对抵押物价值的约定,并不作为贷款方依本合同对抵押物进行处分的估价依据,也不构成贷款方行使抵押权的任何限制。 3、抵押物的相关有效证明和资料由当事人确认封存后,由借款方交与贷款方保管,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巴塞尔协议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的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建议》,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业统一监管的一个划时代文件,它可以说是国际金融界的监管公约,适用于所有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机构。同时,巴塞尔协议也体现了银行业风险管理思想与技术手段的演变过程,并进一步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表明巴塞尔委员会已经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征求意见稿,并将于2005年之前全面实施。较之88年老巴塞尔协议,新协议提出了更复杂、更加具有风险敏感性的框架和管理规则。在信用风险方面,新协议提出了标准方法和基于内部评级的基础方法和高级方法,强调了“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三个支柱在现代监管体制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上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手段上的进步对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巴塞尔协议的产生和关注重点 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1、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2、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这一协议的实质仅仅是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关于国际间银行监管的原则性声明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1983年5月,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推出,这个协议基本上是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比如明确了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责任和监督权力;分行、子行和合资银行的清偿能力、流动性、外汇活动及其头寸各由哪方负责等。 1983年的巴塞尔协议确定了监管的总体思路是“股权原则为主,市场原则为辅;母国综合监督为主,东道国个别监督为辅”;但总的来说依然缺乏具体可行的监管标准。这一时期的关注重点主要在于确立国际监管合作的框架和操作原则。 二、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和风险管理思想的确认 1988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该协议就是国内经常提到的巴塞尔协议,但是由于该报告近年历经修订,我们将这一协议称为88年协议。协议颁布的重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出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以保障国际银行体系健康而稳定地运行;二是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投资理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非法融资、网络欺诈、信息泄露等一系列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打击了公众的投资信心。据20xx年数据统计,在2600多家P2P公司中,问题平台多达1407家。大量庞氏骗局以P2P的形式被搬到了互联网上,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会员的名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自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但是,目前的这些法律政策仍旧不够完善,无法促使整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试图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并结合国内的相关领域发展实情,提出针对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解决对策和防范措施。希望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当前主要发展模式与现状 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非银行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各大银行签约,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网购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较20xx年底增加3448万,增长率为8.3%。虽然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

了许多问题,一些不法企业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挪用客户资金进行牟利。针对类似情况,央行正严肃整顿该行业。据官方数据,中国目前已经对超过239家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进行处罚,处罚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2.P2P网络借贷。P2P网络借贷又称人人贷,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特殊直接债券融资。2012年起,P2P网络借贷呈现出业务规模和平台数量爆发式增长。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国内运营平台数量从2012年之前的50家增长到20xx年年底的4796家;成交规模从2012年之前的累计31亿元增长到20xx年年底的982 3.04亿元。虽然P2P在我国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P2P网络借贷平台严重危害社会发展。平台跑路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一些隐性高利贷如裸条贷款、校园贷,严重违背了《合同法》第221条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20xx年4月,监管机构开始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而专项整治的重心之一就是网贷。近期,银监会正式对外公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对资金存管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强化了网贷资金监管体系,网贷行业风险整体水平正在下降。 3.众筹。众筹指项目发起人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为其新项目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并以实物、服务、作品、股权等回报形式回馈项目支持者投资的新兴融资方式。截至20xx年上半年,我国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共有370家,与20xx年底283家相比,涨幅达到了约30.74%,是20xx年平台数量的2.6倍。从行业筹资金额看,20xx年仅上半年

银行流动资金借款合同范本

银行流动资金借款合同范本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金融业风险尤其是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风险在增加。签订银行流动资金 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在干货资源社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流动资金借款合同范文,感谢您的阅读。 立合同单位:借款单位(简称甲方) 贷款银行(简称乙方) 甲方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依据____,特向乙方申请贷款,经乙方审查同意发放。为明确双方责任,恪守信用,特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1.甲方向乙方借款人民币(大写)___万元,规定用于 2.借款期限约定为____年___个月,即从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乙方保证按计划和下达的贷款指标额度供应资金,甲方保证按规定的用途用款。预计分次用款计划为: 3.贷款利息,自支用贷款之日起,以支用额按月息___‰计算,按季(或月)结息。甲方不按期归还贷款,逾期部分加收利息__%;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挪用部门罚收利息___%;超储、积压设备、材料占用的贷款,加收利息__%。 4.甲方保证按还款计划归还贷款本金。还款计划为: ____年__

月_____万元;____年__月_____万元; ____年__月_____万元;____年__月 _____万元。甲方保证按下述方式按时付息:甲方不能按时付息的,乙方有权从甲方帐户中扣收或暂时停止支付贷款。 5.借款到期,甲方如不能按期偿还,由担保单位代为偿还。担 保单位在收到乙方还款通知一个月后仍未归还,乙方有权从甲方(或担保方)的各项投资和存款户中扣收,或变卖甲方抵押的财产归还其借款。 6.乙方有权检查贷款使用情况,了解甲方的经营管理、计划执行、财务活动、物资库存等情况。甲方保证按季提供有关统计、会计、财务等方面的报表和资料。 7.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因实行承包、租赁、兼并等而变更 经营方式的,必须通知乙方参与清产核资和承包、租赁、兼并合同(协议)的研究、签订的全过程,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债务、债 权关系。 8.需要变更合同条款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应签订借款合 同补充文本。 9.甲方需向乙方填送借款 ,并对偿还借款本息,以抵押或(和)第三方保证的方式提供担保, 并签订抵押、担保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毕业论文)

当前金融改革风险与防范策略 由于金融所特有的货币信用经济属性,决定着其中的不确定性与投机因素比其他任何一种资源配置机制都来得大,即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 关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场的效率。实际上,由于金融几乎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巳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一、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改革和金融风险的几点认识 现代金融改革包括放开国家对外汇的管制、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纷纷上市、放宽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政策等等,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是多样化的。 1. 金融风险巳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即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就可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本、其他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的流向与相互结合,因而对于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和整个实体经济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但金融资本的集中,也使其人为操纵因素与投机意味愈加浓烈,尤其是以金融资本为直接经营对象的“金融创新”形式的发现与广泛使用,致使金融资本极易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运行。如果失去了产业资本的广泛支撐,金融资本营运的不确定性及其决定的风险也就更大。这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所带有的市场性金融风险随着金融资本的日益集中也变得集中化了。问题的关键是,一旦当这种集中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会造成金融资本营运的中断,更为严重的是,它将影响甚至极大地破坏着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 2. 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除了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所

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本科学年论文 《巴塞尔协议III》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例作者__梁可桢__ 专业__金融学__ 年级___08级___ 学号_080401025_ 指导教师__刘学华__ 成绩__________ 日期2011年8月16日

指导教师评语 签字: 年月日 摘要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甚至整个经济体系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巴塞尔协议III》为前提的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尤其是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创新。文章认为,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形成一套以《巴塞尔协议III》为指导要求的动态、集成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希望本文的阐述能为推动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巴塞尔协议III》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金融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金融危机之后,痛定思痛,金融从业者和学者对风险管理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登陆,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创新也日益提上了日程。如何从根本上监测和规避风险,建立一个全面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的关键所在。另外我国正处于变革的时期,面临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银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经验。所以,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风险其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新法律法规,展开了对我国商业风险管理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商业银行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回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用最低成本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行为。 (三)商业银行主要可控风险种类 商业银行可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内部结构治理等方法,进行影响及控制的风险。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可控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类。 1、操作风险 中国银监会2007年5月14日印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到期债务偿还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借款者借款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背景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殷鉴不远,对于全球金融体系格局变化至今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反思和总结从未停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为值得警惕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监管的缺位。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体制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都受到重视的课题。各国政府和学界都提出了诸多对策,要求将金融监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持续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过程的建设,重视金融稳定,同时更要兼具全球化视角,要建立能够维持国际金融运行的国际性的金融稳定框架。在这样的国际金融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也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恰如其分的提出了银行业“两管理两综合”的履职模式,收紧对于金融机构监督和考核的尺度。 本文将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为指导,结合央行有关工作文件精神,深入研究目前银行业金融监管现状,找出金融监管各种乱象和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抗击金融风险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国外金融监管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此时期是金融监管的萌芽阶段,诞生了早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第二阶段大致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该时期的金融监管已经初具体系,主要特点表现为严格监管,安全优先。第三阶段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这段时期,彼时金融自由化泛滥,金融业追求效率优先。第四阶段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此时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开始成熟,特点是安全和效率并重。《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横空出世,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性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的缓解了潜在的债务危机相关国际风险。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金融监管理论也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成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对于经济的调控和监管,为了振兴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可谓是手段尽出。通过对于危机的反思和总结,各国

对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2400字

对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2400字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时代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势不可挡,为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效益,防范风险就成为最需要关注的主题。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埋头读书之余也应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所以下面就立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思考有效的防范策略,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进入新世纪以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金融迎来第二轮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具备即时性、互动性、成本低等特征,在对传统金融构成挑战的同时促进金融改革,如何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 风险大是互联网金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失公平、消费者与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些金融违约、网络诈骗等现象屡禁不止。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技术的限制下容易被黑客或病毒攻击,导致互联网难以正常运转,对互联网金融形成较大的风险。加上互联网金融覆盖范围很广,不被时间和地域所局限,主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便捷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增加风险防范难度。传统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局部性的,而互联网金融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是系统性的、全局性的,风险以惊人的速度由传输介质传递给传统金融,不能在短时间里纠正偏差、勘误,影响着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鉴于此,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势在必行。 二、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策略建议 1.建立健全安全体制,防范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营情况以及信息数据等特色进行整改,加强管理、开发技术,创设有效的、科学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体制。整改运营情况时应从网络运行和硬件层面着手,增加安全技术投入,提高系统防入侵、防范病毒攻击的能力,保障在安全环境下运行互联网金融系统;针对网络运行要实行身份认证登录、分级授权等方式,尽可能预防部分用户非法登录。在管理信息数据方面则应加强对数字验证技术的使用,为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引入密钥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等,提升互联网金融的保密技术水平,有效减少、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的技术风险。 2.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强化风险监测 为确保市场对有效配置资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预防市场缺陷,就必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则是创建优良市场环境的基础性保障,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准确辨析违法犯罪行为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不管是金融机构的在线业务或线下业务均要严格遵守金融法律法规,坚守互联网金融活动底线,拒绝制定提前终止、提前支取存款等不合理的条款,不合理的金融服务也不得依旧原有约定计息或定期收取费用。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及时而有效地获取数据信息,奠定监测数据、分析数据的基础,同时把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监测风险、控制风险,基于风险原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弥补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漏洞。 3.完善系统保护机制,保护市场主体 保护消费者、投资者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