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关腹快速缝合法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 的特点,本症主要由于津液损伤,或由津液失于敷布,或由津液敷布受阻等等。若体质素虚,则易受外邪侵犯,如天时经热过胜或感受深秋偏亢燥邪,往往导致津液耗损。内伤多由于精血下存或偏食燥剂以致灼伤阴津,呈现一系列津枯内燥之症。治疗上历来主张:燥者濡之 ,采用甘凉濡注之剂。

2.2 人体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主要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降和肾的气化,完成人体津液升清降浊作用,使津液灌注全身组织和器官,若肺、肾、脾三脏发生病变,影响津液生成和输布,口腔粘膜失于濡养,就会出现口腔干燥感。

2.3 临床上常见的诱因是外观风湿,特别是反复感冒不愈,甚至高热,或阴津亏损,虚热内生。腮腺区肿痛日久不愈,此乃热邪未彻,留恋少阳,发于腮部,迁延不散,而致津液进一步耗损,导致燥症 。

2.4 本病易发于年老女性,单从西医角度无明显阳性体征,感到无从下手。运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求因,则属真阴亏虚,阴津不足,无以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注作用。采用养阴、生津、润燥的的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故而取得满意的效果。

2.5 本病除阴虚外,尚有气虚、血瘀、血虚,若患者脾胃气虚,当用健脾和胃药,如: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使其津液生化有源;若情态不舒,气滞血瘀,可并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之药,如:青皮、郁金、当归、川芎、桃仁等。

(收稿日期:2002-01-27)

腹部手术关腹快速缝合法探讨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457600) 陈凤兰

我科1998年2月至2000年7月对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采用前鞘连续间断缝合法,腹部皮肤及皮下脂肪贯穿间断全层缝合法,对100例妇科、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进行缝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剖宫产65例,子宫全切25例,附件肿瘤10例。

1 2 适应症:!脂肪厚度不超过3cm。∀伤口无明显潜在感染因素。#无急慢性呼吸系统疾患。

1 3 缝合方法:圆针7号丝线连续缝完腹膜后采用圆针穿7号丝线,从前鞘切口一侧顶部开始连续缝合,缝合时针距不要太远,约0 3~0 4cm,进针距切口边缘0 3cm,将线拉紧,使之见不到丝线,缝合4~5cm打结一次,直至另一顶端,然后用棱针穿4号丝线全层贯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缝合时一定要注意兜底不留死腔,进针距切口边缘1 2cm~1.5cm,针距为1 5~2cm,术后常规加腹带固定于伤口处。

100例采用此缝合法,较以前手术时间缩短20~30分钟,无1例发生伤口裂开、皮下血肿及感染,术后7~8天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半年随访,切口愈合平整,无1例发生红肿、脂肪液化及硬结。

2 讨论

腹部手术既往多采用四层缝合常规关腹法,由于手术缝合时间长,组织暴露时间长,直接影响伤口愈合,常规前鞘间断缝合法要缝合15~20针才能缝完,丝线结作为异物刺激较大,皮下脂肪缝合时针距过密,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过多异物刺激,引起脂肪液化。作者采用三层腹部切口快速缝合法,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异物刺激,腹部伤口对合整齐,符合组织解剖层次,便于腹部伤口的愈合,因观察病例数有限,该种缝合方法有待进一步验证探讨。

(收稿日期:2002-01-23)

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痛临床观察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563100) 李晓辉

星状神经节阻滞(SG B)适应症广、疗效高,在日本疼痛治疗中使用率占全部神经阻滞治疗的60%~80%[1]。我们应用利多卡因行SGB治疗头痛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经其它方法治疗而未见明显好转的头痛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5~61岁。病程1~7年,全部患者均经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

1 2 方法:全部患者均监测ECG、HR、RR。于气管旁直入法颈6星状神经节阻滞(C6-SGB),每日1次,5次一疗程。第一疗程未治愈者,第二疗程起隔日1次。阻滞剂为1%利多卡因10ml,以Horners综合征等现象出现为阻滞成功的标志[2]。

1 3 疗效判断:!优: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良: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差:自觉症状部分消失;∃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减轻后又复发。

2 结果

20例患者共行C6-SGB245次,其中左侧137次,右侧108次。优15例,良3例,差1例,无效1例,有效率95%。并发声音嘶哑18次,右侧SGB时心率稍减慢,所有病人均休息30min步行回家。

%

31

%

中原医刊2002年6月第29卷第6期 Central Plains Medical Journal Vol.29,No.6,June 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