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课件
合集下载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20702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a.png)
特点
自 治 传 统 浓 厚
中央集 权影响 较大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四)现代国家基层治理
1.产生: 工业革命时期
失贫 业困
养
污环
老
染境
社区
①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城市人口激增; ③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②措施::
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 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 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
全体成年男性出席
村社大会 (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登记公民
抽签选举议 事会议员
史 从前料人阅们读以凡部父族母为双姓方建均立为村公社民,者雅有典 公 人民以权村,社的公民名在字十为八姓岁。时克在利他斯们提村尼社把的梭 名 伦簿的中400登人记议。会当变他成们了登50记0人之时议会,,村每社成个 员 部落对出他5们0宣人。誓这投5票0,人是作从出各决村定社…按…人如口果 投 比票例结选果出认的为候他选没人有中自以由抽民签身方份式,产他生得的 向 ,陪从审而法把庭城申市诉的…政治…生活与最遥远的村 社紧—密—连[古在希一腊起]。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 译《雅典政制》
近代西欧 自治市镇(英、美、法);社区开始形成
政府强化对基层治理管理
二战后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居民自治,自下而上管理
20C80年 政府与非政府共同作用;
代
颁布法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高效、低成本
特点:
①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②建立、发展和完善循序渐进; ③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 方向发展。
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此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建成福利国家, 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整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869420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3.png)
2.核心知识 (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①战国:秦国实行“为户籍相伍”。 ②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 ③汉朝:丞相及各级地方政府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④隋朝:命州县官“大索貌阅”。 ⑤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⑥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 ⑦元朝:实行“诸色户计”。 ⑧明朝:户籍册称“黄册”。
?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系统构建 时空构建·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系统构建
时空构建·与社会治理
1.时空构建 (1)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以户籍制度和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 两者从萌芽到逐渐发展成熟、日臻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 程。各朝各代都有自身的特色,既保证了赋役的征发,又维护 了社会稳定。 (2)我国古代的社会救济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 后期,宗族和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
十年寒窗磨利剑, 一朝折桂展宏图!
2.核心知识 (1)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①古希腊:依靠村社实行自治。 ②西欧封建社会: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城市享有不同程 度的自治;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近代以来:英国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美 国保持了地方自治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法国 大革命后,法国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治理方式有所不同,社区 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承担更多的政府功能。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 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了社会保障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选择性必修1)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42842e816fc700abb68fcf8.png)
世界主要国家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层治理与社会保 障西方主要国 家基层治理 的历史与特 点
历程
西方
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的建 立与发展
评价
中国
(1)建立:1951年2月,发布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2)发展:改革开放后,日趋成熟,在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 需求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3)作用:日趋健全的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的 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古时期 自治城市
教会
在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 封建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在其领地中建立庄园,典型的庄园 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庄园一般都采用 了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土地被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种……庄园设总 管,负责庄园的收支、劳组动织力生支产配、物资保管等,当时的庄园几乎自给自足,庄 园的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所生产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西方主要国 历史 古希腊
家基层治理
中古时期
的历史与特 点
近代
二战后
特点
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的建 立与发展
①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②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 长期、渐进的过程
③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围绕地方自治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进 行,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
④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时期
基层单位
近代
民族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自治市 乡镇
自治市镇
社会功能
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课件(PPT31张)
![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课件(PPT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fa8bbe2ee87101f69e3195f2.png)
(二)关注乡村民生的现实针对性 1.民生问题是我国无法回避的现实矛盾 民生问题离不开 衣食住行,以及与社会经济相关的权益保障问题。在多数 农民衣食无忧的背景下,我们现在面临的民生问题,比改 革开放前一个时期的民生问题更深刻,更全面,更复杂。 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更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合理有 效的过渡政治措施。 2.民生问题有拉美现象可供借鉴 拉美现象是指拉丁美洲 国家在上个世纪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只注重增长,不重视 分配,只注重效率,不注重公平,结果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城乡发展失衡,国内社会矛盾、社会伦理不断爆发,社会 冲突越来越激烈,从而造成了社会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 物质危机。说明一个国家在发展当中不注意均衡发展,不 进入和谐社会状态,那么很有可能构成对未来发展的破坏。 与此类似的还有印度城市的边缘人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创新 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 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 全保障的行为、机制与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 (1)社会保险;(2)社会福利;(3) 社会救助;(4)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安全阀) (1)稳定功能;(2)调解功能;(3) 补偿功能;(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功能。
目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二、历史性跨越:社会发展新阶段与乡村治理的基本理念 三、关注民生的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四、壮大民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五、开发民智的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2)资金投向 ①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 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②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③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 加强农村饮水、能源、乡村道路交 通和农业信息等农民最急需的生活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 居环境治理。
选择性必修1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共15张PPT)
![选择性必修1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b369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3.png)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中世纪城市图景
3、近代西方国家:乡镇、自治市镇
(1)背景: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表现:
英国
美国
确立
继承地方自治传统基础上, 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 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建国后保持地方 自治的传统。
基层组织
自治市镇
乡镇
法国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8 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程标准】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
(1)特点:村社实行自治
(2)表现: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的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
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受到克里斯提尼
行政区域管理改革的影响,村民的部落血缘观念渐渐淡薄,
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部落逐渐被村社行政区划代替。
2、中世纪 (1)中古前期——庄园
封建主城堡
教堂
•基层单位:庄园 •管理者:庄园主或管家 •职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 法庭审判 •特点: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庄园内 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 农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
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它将伦敦全区划分为若干区,每区建立一个分支机构和
志愿委员会,主持本区的救济分配工作。继慈善组织会社活动之后,在英美又兴起了
睦邻组织运动。……后来这类组织发展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了
社区服务的发展。
——李容芳《社会保障学》
4、二战后:社区
(1)主要方式:社区自治 (2)原因: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 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 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3)表现: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 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城市的规划、土 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4)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中世纪城市图景
3、近代西方国家:乡镇、自治市镇
(1)背景: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表现:
英国
美国
确立
继承地方自治传统基础上, 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 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建国后保持地方 自治的传统。
基层组织
自治市镇
乡镇
法国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8 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程标准】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
(1)特点:村社实行自治
(2)表现: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的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
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受到克里斯提尼
行政区域管理改革的影响,村民的部落血缘观念渐渐淡薄,
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部落逐渐被村社行政区划代替。
2、中世纪 (1)中古前期——庄园
封建主城堡
教堂
•基层单位:庄园 •管理者:庄园主或管家 •职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 法庭审判 •特点: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庄园内 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 农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
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它将伦敦全区划分为若干区,每区建立一个分支机构和
志愿委员会,主持本区的救济分配工作。继慈善组织会社活动之后,在英美又兴起了
睦邻组织运动。……后来这类组织发展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了
社区服务的发展。
——李容芳《社会保障学》
4、二战后:社区
(1)主要方式:社区自治 (2)原因: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 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 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3)表现: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 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城市的规划、土 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4)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选择性必修1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
![选择性必修1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84fe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2.png)
4、发展:二战后福利国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 ( 包 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 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 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摇篮 到坟墓)。 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 及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 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2)社会保障的特点: 公民的社会权利;由立法与制度保障;福利种 类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6、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①建立: 1951年2月,发布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②发展: 改革开放后,日趋成熟,在医疗、教育、就 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③作用: 日趋健全的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 的发展。
欧洲债务危机的恐怖效应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5、评价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 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①积极影响: a.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缓和了 社会矛盾 c.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消极影响: a.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b.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 下。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2.中世纪时期
(3)基督教会: 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基督教伦理教化; ②教区制度(地区教会); ③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④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⑤兴办学校,保存文化。 (3)实质: 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 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 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过程
(1)17世纪初(1601),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 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 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 ( 包 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 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 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摇篮 到坟墓)。 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 及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 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2)社会保障的特点: 公民的社会权利;由立法与制度保障;福利种 类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6、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①建立: 1951年2月,发布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②发展: 改革开放后,日趋成熟,在医疗、教育、就 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③作用: 日趋健全的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 的发展。
欧洲债务危机的恐怖效应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5、评价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 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①积极影响: a.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缓和了 社会矛盾 c.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消极影响: a.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b.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 下。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2.中世纪时期
(3)基督教会: 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基督教伦理教化; ②教区制度(地区教会); ③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④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⑤兴办学校,保存文化。 (3)实质: 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 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 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过程
(1)17世纪初(1601),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 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 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统编版《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PPT优秀课件1
![统编版《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PPT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d4e0b6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1.png)
• 农村:庄园 3以、贴以近苏生联活、的中案国列为来例二分战析后阅福读利教国材家,社让会学保生障分制析度苏的联优社越会性保及了障局特解限点性、。。分析其内涵了解背景,横向对比 • 城市:行会、教会 第二中部世分为纪社会保障:这部分我将分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层治理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基层治理(以苏联中国为例)因为本课中国
+ 1.通过阅读教材,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 理的发展脉络;结合教材及补充史料,归纳西方主要国 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施情况;阅读史 料,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能够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有哪些,明确社会保障 制度是建立在西方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 同时,也认识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保障制度又出 现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 培养历史思辨能力。
+ 本课为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 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 学习完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基础上,了 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方 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渊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能够认识到制度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制度,都是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坚 持自身优秀的传统、彼此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 形成的,且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会随 着社会的发展趋于完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是国 家政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从无到 有、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 生初步具备世界意识、发展意识,认识到全世界各 地区、各民族为了推动人类文明而共同努力。
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加 本课涉及到的两个问题,都以时间为主要发展线索,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 1.通过阅读教材,利用时间轴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 理的发展脉络;结合教材及补充史料,归纳西方主要国 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施情况;阅读史 料,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能够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有哪些,明确社会保障 制度是建立在西方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 同时,也认识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保障制度又出 现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 培养历史思辨能力。
+ 本课为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 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 学习完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基础上,了 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方 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渊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能够认识到制度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制度,都是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坚 持自身优秀的传统、彼此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 形成的,且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会随 着社会的发展趋于完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是国 家政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从无到 有、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 生初步具备世界意识、发展意识,认识到全世界各 地区、各民族为了推动人类文明而共同努力。
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加 本课涉及到的两个问题,都以时间为主要发展线索,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基层社会治理ppt课件
![基层社会治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37e674866fb84ae45c8da0.png)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 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 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5
(二)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中心村或城镇、 集镇为中心与周围的村(即自然村) 共同组成,直接或间接与农业生产 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聚集在一定 地域,并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社 会生活共同体。
13
(三)治理路径
1.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股份制管理; 2.农村社区物业的自助服务式管理; 3.农村社区文化的“乡土化”重构; 4.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创新; 5.农村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构建; 6.村民自治团体的软性管理。
14
(四)系统化治理:
1.经济建设: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 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 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
2.特征:(1)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辖
区内居民是社区主体; (2)地域性的社
会实体,有一定地理边界;
(3)利益相关共同体,辖区内居民间拥有 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需求,面临共同的 问题,因而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心理 认同和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4)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辖区 内居民因居住于此而产生社会交往,形成 相互依存、互助互惠的内在的互动关系。
4
3.社区的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 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 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 体。
6
(三)农村社区治理
1.治理的涵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 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 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 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 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 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5
(二)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中心村或城镇、 集镇为中心与周围的村(即自然村) 共同组成,直接或间接与农业生产 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聚集在一定 地域,并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社 会生活共同体。
13
(三)治理路径
1.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股份制管理; 2.农村社区物业的自助服务式管理; 3.农村社区文化的“乡土化”重构; 4.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创新; 5.农村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构建; 6.村民自治团体的软性管理。
14
(四)系统化治理:
1.经济建设: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 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 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
2.特征:(1)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辖
区内居民是社区主体; (2)地域性的社
会实体,有一定地理边界;
(3)利益相关共同体,辖区内居民间拥有 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需求,面临共同的 问题,因而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心理 认同和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4)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辖区 内居民因居住于此而产生社会交往,形成 相互依存、互助互惠的内在的互动关系。
4
3.社区的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 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 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 体。
6
(三)农村社区治理
1.治理的涵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 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 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 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 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第5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2课时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高三统编版(2019)
![第5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2课时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高三统编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4d63227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5.png)
——摘编自吴晓林等《“社区复兴运动”以来 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 理”的特点。
[提示]从社会救济入手;将社会福利与社区治理相结合;自上而下 推行;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建设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
[拓展] 一、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的发展原因、影响及评价 1.发展原因 (1)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 (2)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 (3)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4)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 (5)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 (6)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
2.现代中国 (1)__1_9_5_1___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 [拓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 (1)经济改革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存在缺陷,并在实践中造 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3)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国家 (1)建立与发展 ①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②19世纪80年代,_德__国___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疾病、工
伤和养老等方面。 ③__1_9_3_5___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最终确立。 ④二战后,英国率先基本实现了全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2)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3)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 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拓展]西方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 (1)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2)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围绕地方自治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进 行,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 (4)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 理”的特点。
[提示]从社会救济入手;将社会福利与社区治理相结合;自上而下 推行;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建设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
[拓展] 一、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的发展原因、影响及评价 1.发展原因 (1)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 (2)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 (3)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4)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 (5)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 (6)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
2.现代中国 (1)__1_9_5_1___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 [拓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 (1)经济改革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存在缺陷,并在实践中造 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3)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国家 (1)建立与发展 ①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②19世纪80年代,_德__国___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疾病、工
伤和养老等方面。 ③__1_9_3_5___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最终确立。 ④二战后,英国率先基本实现了全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2)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3)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 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拓展]西方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 (1)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2)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围绕地方自治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进 行,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 (4)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45395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9.png)
随着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分 工和专业化进一步发展,企业在地域上 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在城市内部, 蒸汽机的发明导致城市中铁路和火车的 出现,中世纪紧凑的城市出现了向郊区 发展的倾向,成片的工业区和工人住宅 区也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 中,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 速集中,某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 集中度很高...形成了城市密集区。
18
第 课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时期:村社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登记公民、抽 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历史解释】村社是古希腊一种以地域来划分的生产组织。在古雅典民主发展 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村社改革的措施来打破血缘而确定地域关系,期中克里 斯提尼统治时期的雅典曾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 式以村社名字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 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收到克里斯提尼行政区域管理改 革的影响,村民的部落血缘观念渐渐淡薄,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部落逐渐被村 社行政区划代替。
发展出不同优势,城市专业化现象随之出现”。近代城市按照其功能和经济基础
被划分为四类:市场和行政中心、手工业/工业中心、港口和造船业城市、旅游
和休闲城市。
——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3.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1)背景: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建立和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根据马克斯·韦伯的总结,在中世纪欧洲城市表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①拥有政治上的独立地位。市政府有自己的军队,可以缔结同盟,进行战争, 征服大片农村地区、其他城市乃至海外殖民地。 ②拥有城市本身以及同业公会和行会的法律或自治章程。 ③拥有自主权,即有不受外来干预的独立的司法和行政机关。 ④市民对外免交租息和税赋。 ⑤拥有市场管辖权。市议会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城市封建领主的市场监督权。 ⑥拥有一种共同的对非城市市民阶层的态度,表现为同非城市政治的、等级的 和领主的结构形式的对立。
第37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7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高中历史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5e0879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4.png)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战国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公元前 375 年,秦献公“为户籍相 时期 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实行分__类__登__记__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 秦朝
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_丞_相__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地方政府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定期进行 汉朝 _人__口__调__查_;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
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 __化__;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 秦汉 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
治安 唐朝 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明朝 实行里__甲__制__,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二战后 西方主要国家都建成_福__利_国__家__,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2)影响 积极 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__会__矛__盾__,有利于经济发展 消极 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_财__政_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2.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1951 年 2 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 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 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__老__、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 水平稳步提高。
隋朝 命州县官“_大__索__貌__阅_”,重新核定户籍 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户籍分_主_户 __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 宋朝
土地的佃户 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 元朝 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 明朝 户籍册称“黄 __册__”,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 土、房屋
高中历史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历史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162e34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1.png)
三、西方社区管理的模式、特点和作用 1.西方社区管理的模式 (1)自治型管理模式。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 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 (2)行政型管理模式。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 (3)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 (2)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 (3)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 (4)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 (5)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2.社会治理:县是最基层行政机构。 (1)秦汉:实行乡里制度,建立什伍组织。 (2)唐宋:唐实行邻保制度,宋实行保甲制。 (3)明清:明实行里甲制、十家牌法,清实行保甲制。 3.优抚政策 (1)特点:政府是主体,民间为辅助。 (2)发展:宋朝以后,宗族内救助活动兴起,明清开始出现慈善组 织。
二、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比较 (1)不同 ①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为专制统治服务,治理模式是皇权专制下的 产物。清代宗法关系在基层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有代表官方的 社会组织参与管理。 ②西方基层治理模式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强调民众的参与,属于资 产阶级民主范畴,保障了民主政治。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 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2)相同: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3)原因: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向地方延伸;宗法观念影 响深远。西方民主思想产生较早;宗教对社会影响较大。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整合
体系构建•统全局
拓展深化•提素养
一、中国古代户籍管理、社会治理与优抚政策 1.户籍管理的沿革 (1)战国:开始建立户籍制度。 (2)秦汉: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人管 理。 (3)隋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严防不实,唐承隋制。 (4)宋:户籍分主户和客户。 (5)元明清:元明按职业定户籍,清袭明制,但管理趋向松弛。
课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ppt_课件 统编版历史1
![课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ppt_课件 统编版历史1](https://img.taocdn.com/s3/m/dfd2c87dbceb19e8b9f6ba05.png)
级教士和为数相当多的下层贫民; 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管理。 同时,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3、近代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个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组织名称及其社会功能,小组内部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及相关政策】 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推行,瑞典国家经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从70年代起不断困扰国家经济发展。
为了确保商业贸易的独占权和其他权益,城市商人也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团 体——商人公会,简称商会,商会在规范城市商品交易、防止无序的恶性竞争方 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时期
基层组织名称
古希腊时期
村社
中世纪 近代
庄园 城市
讨论结果。
—【—英《国清社朝会动文福献的利通制辐考度》的射卷建十力设九】较《户大口一;》第三种是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规模不大,人口
第三种是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规模不大,人口在2千以下的小城镇数量最大……当时的市民成分也比较复杂,出手工业者和商人外,还有大封建主、高
——钱公辅《义田记》
唐朝:养病坊
宋朝:福田院
元:众济院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一)概况
同时,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所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近代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个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组织名称及其社会功能,小组内部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及相关政策】 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推行,瑞典国家经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从70年代起不断困扰国家经济发展。
为了确保商业贸易的独占权和其他权益,城市商人也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团 体——商人公会,简称商会,商会在规范城市商品交易、防止无序的恶性竞争方 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时期
基层组织名称
古希腊时期
村社
中世纪 近代
庄园 城市
讨论结果。
—【—英《国清社朝会动文福献的利通制辐考度》的射卷建十力设九】较《户大口一;》第三种是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规模不大,人口
第三种是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规模不大,人口在2千以下的小城镇数量最大……当时的市民成分也比较复杂,出手工业者和商人外,还有大封建主、高
——钱公辅《义田记》
唐朝:养病坊
宋朝:福田院
元:众济院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4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一)概况
同时,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所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 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 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特征:(1)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辖
区内居民是社区主体; (2)地域性的社
会实体,有一定地理边界;
(3)利益相关共同体,辖区内居民间拥有 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需求,面临共同的 问题,因而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心理 认同和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当前农村社区治理路径
(一)治理理念 1.公共理性; 2.以人为本; 3.善治; 4.强政府,强社会。 (二)治理内容 1.体制转换:(1)党政关系; (2)乡镇区治; (3)管理与服务性机构互动; (4)权力重配;(5)监督制度;
(三)治理路径
1.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股份制管理; 2.农村社区物业的自助服务式管理; 3.农村社区文化的“乡土化”重构; 4.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创新; 5.农村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构建; 6.村民自治团体的软性管理。
1.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缺陷; 2.国家行政管理的过多干预; 3.农村社区自治管理的异化; 4.农村社区管理资金的匮乏; 5.农村社区管理人力资源的缺失; 6.农村社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四)治理环境
1.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2.农村社会流动的增强; 3.农村社会利益冲突的激化; 4.农村社会维护机制的转变; 5.农村社会乡土文化的阻碍。
(三)农村社区治理
1.治理的涵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 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 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 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 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2.农村治理就是农村公共权威管理农村社区, 增进农村社区公共利益的过程。
2.日本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
政府对社区的直接干预很少,主要负责规划、 指导和经费支持,官方管理和自治特征交叉 在一起。
3.新加坡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
以国家为主体推动社区发展的社区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力量贯彻于社区管理全过程,通过整 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三)存在问题: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以农村社区为例
内容: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治理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实现农村社区优化治理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 (一)社区(community):
1.涵义:“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 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区”是指一定的 地域范围。
社区就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滕尼斯 德国,1887)
3.农村社区治理
在农村社区范围内,政府机构、各 类非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治组织之间 协调合作,共同管理农村社区公共 事务,发展农村社区公共事业,促 进农村发展的过程。农村社区治理 具有区域性和复杂性这两大显著特 征。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7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 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 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中心村或城镇、 集镇为中心与周围的村(即自然村) 共同组成,直接或间接与农业生产 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聚集在一定 地域,并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社 会生活共同体。
(一)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政治型社区治理模式、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 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
(二)国外社区治理模式
1.美国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
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分离,政府的社区发展规 划由有关部门专项拨款,通过社区的配合予以 实施,而社区的工作则是自主自治,经费的筹 措通过各类团体、基金会捐赠。
(4)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辖区 内居民因居住于此而产生社会交往,形成 相互依存、互助互惠的内在的互动关系。
3.社区的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 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 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 体。
(四)系统化治理:
1.经济建设: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推进扶贫开发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4)理顺政企关系。 2.政治建设:理顺党政关系;服务型政府自身建设;政事与政
社关系; 3.社会建设 (1)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
卫生事业;住房保障体系;(2)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 (3)培养社会工作与管理人才;(4)重视边缘与特殊群体,
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 人服务体系. 4.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适应;中国化; 5.生态ຫໍສະໝຸດ 设:环境保护SUCCESS
THANK YOU
2019/9/17
2.特征:(1)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辖
区内居民是社区主体; (2)地域性的社
会实体,有一定地理边界;
(3)利益相关共同体,辖区内居民间拥有 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需求,面临共同的 问题,因而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心理 认同和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当前农村社区治理路径
(一)治理理念 1.公共理性; 2.以人为本; 3.善治; 4.强政府,强社会。 (二)治理内容 1.体制转换:(1)党政关系; (2)乡镇区治; (3)管理与服务性机构互动; (4)权力重配;(5)监督制度;
(三)治理路径
1.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股份制管理; 2.农村社区物业的自助服务式管理; 3.农村社区文化的“乡土化”重构; 4.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创新; 5.农村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构建; 6.村民自治团体的软性管理。
1.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缺陷; 2.国家行政管理的过多干预; 3.农村社区自治管理的异化; 4.农村社区管理资金的匮乏; 5.农村社区管理人力资源的缺失; 6.农村社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四)治理环境
1.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2.农村社会流动的增强; 3.农村社会利益冲突的激化; 4.农村社会维护机制的转变; 5.农村社会乡土文化的阻碍。
(三)农村社区治理
1.治理的涵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 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 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 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 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2.农村治理就是农村公共权威管理农村社区, 增进农村社区公共利益的过程。
2.日本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
政府对社区的直接干预很少,主要负责规划、 指导和经费支持,官方管理和自治特征交叉 在一起。
3.新加坡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
以国家为主体推动社区发展的社区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力量贯彻于社区管理全过程,通过整 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三)存在问题: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以农村社区为例
内容: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治理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实现农村社区优化治理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 (一)社区(community):
1.涵义:“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 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区”是指一定的 地域范围。
社区就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滕尼斯 德国,1887)
3.农村社区治理
在农村社区范围内,政府机构、各 类非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治组织之间 协调合作,共同管理农村社区公共 事务,发展农村社区公共事业,促 进农村发展的过程。农村社区治理 具有区域性和复杂性这两大显著特 征。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7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 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 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中心村或城镇、 集镇为中心与周围的村(即自然村) 共同组成,直接或间接与农业生产 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聚集在一定 地域,并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社 会生活共同体。
(一)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政治型社区治理模式、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 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
(二)国外社区治理模式
1.美国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
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分离,政府的社区发展规 划由有关部门专项拨款,通过社区的配合予以 实施,而社区的工作则是自主自治,经费的筹 措通过各类团体、基金会捐赠。
(4)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辖区 内居民因居住于此而产生社会交往,形成 相互依存、互助互惠的内在的互动关系。
3.社区的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 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 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 体。
(四)系统化治理:
1.经济建设: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推进扶贫开发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4)理顺政企关系。 2.政治建设:理顺党政关系;服务型政府自身建设;政事与政
社关系; 3.社会建设 (1)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
卫生事业;住房保障体系;(2)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 (3)培养社会工作与管理人才;(4)重视边缘与特殊群体,
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 人服务体系. 4.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适应;中国化; 5.生态ຫໍສະໝຸດ 设:环境保护SUCCESS
THANK YOU
201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