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孙红解读版)_(1)
静脉治疗规范解读PPT课件(1).ppt
![静脉治疗规范解读PPT课件(1).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dbd76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1.png)
• 阿霉素、氮芥、西艾克、柔红霉素等,避免使用钢针以免造成外渗
6.3 穿刺
• 条款
6.3.1.2 PVC 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 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
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 – 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 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 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
• 解读
– 专用护理包内含:
• 无菌铺巾、75%酒精棉棒、碘伏棉棒、无菌手套、 透明辅料、免缝胶带、小方纱
6.1 基本原则
• 条款
– 6.1.8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 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 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 和75%酒精。
• 解读
PICC知识培训
PICC技能培训
(1)血管解剖
(1)PICC置管操作
(2)血拴原因、预防及处理 (2)置管中问题析
(3)CRBSI预防及诊断
(3)PICC维护流程
(4)置管风险因素评估等
(4)各种并发症处理等
第六章 操作程序
• 6 操作程序
– 6.1 基本原则 – 6.2 操作前评估 – 6.3 穿刺 – 6.4 应用 – 6.5 静脉导管的维护 – 6.6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 6.7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 6.8 导管的拔除
•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 • 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ppt精品医学课件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ppt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42cc07ff00bed5b9f31db3.png)
术语和定义
•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 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 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 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 座。
术语和定义
•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 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 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标准的适用范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2、---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
• 特点:
适用性:最低标准 指导性:标准简练、把握大原则 科学性:科学依据、用词准确、符合国情
制定标准的参考依据
• • • • •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解放军后勤部) 美国静脉输液学会(2011版INS)指南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2011版、钟华荪主编)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2009年、王建荣主编)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09-12-1实施)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卫生部)
基本要求
标准 •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术 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解读 • PICC知识培训 PICC技术培训 血管解剖 置管操作 血栓原因预防及处理 置管中问题及分析 CRBSI预防及诊断 维护流程 置管风险因素评估 各种并发症处理
术语和定义
• 药物渗出(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 组织 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解读 按药物的理化性质分为腐蚀性药物和非腐蚀性药物。常见 的腐蚀性药物有:化疗药发泡剂:如蒽环类(阿霉素、表 阿霉素、柔红霉素等);长春碱类(长春碱、长春新碱、长 春花碱、长春瑞滨等)。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be60bc0c1c708a1284a4492.png)
3.术语和定义
3.5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 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 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 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 的致病菌。
●
标准编制 遵循的原则
• 适用性:最低标准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诊所/乡镇卫生院)
• 指导性:条款简练
—把握大原则,不宜过细
• 科学性:遵循标准制定要求和循证护理理念
—科学依据,用词精准、符合国情
不必(need not) 不宜(should not) 不应(shall not) • 可(may)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罗艳丽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崔琳护士长(主管护师)
吴欣娟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前 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杨宏艳护士长(主管护师) 赵锐祎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胡丽茎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孟爱凤主任(副主任护师)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孙红解读版)_(1)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孙红解读版)_(1)](https://img.taocdn.com/s3/m/ed334f4fa8956bec0975e3dd.png)
基本原则
标准
6.1.8 置管部位不应使用丙酮,乙醚等有机 溶剂,护理时不宜常规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 油膏
解读
v 丙酮和乙醚是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 响消毒效果
v 局部使用抗菌油膏,可促发霉菌感染和细 菌耐药
基本原则
标准
6.1.9 PICC、CVC及PORT的穿刺和维护时,可使用包含操作 所需物品的专用护理包,提高标准化操作的依从性
解读
•给药前后建议用NS冲管,药物与 NS存 在配伍禁忌时可改用5%GS •脉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在导 管内形成涡流,有利于把导管内各个方向 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 •检查导管有无打折或扭曲
静脉导管维护
标准 6.5.1.4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 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6.5.1.5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可用 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 解读
解读
可用任何性质药物包括腐蚀性、高渗性、PH值极限等药物 耐高压注射导管:可耐受最大压力= 300 psi,且不受
加压注射次数的限制
操作前评估
v 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 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v PORT不可用于血液动力学监测
穿刺
标准
6.3.1.1 PVC穿刺包括头皮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 a)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 b)选择穿刺静脉,进行皮肤消毒 c)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
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术语和定义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https://img.taocdn.com/s3/m/3a897e96e87101f69f31955b.png)
静脉炎预防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原则 2.根据药物的PH值、渗透压、溶度等合理选择静脉输注 途径 3.选择适当的部位置管:如上肢静脉 4.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输液进入静脉循环 5.对导致静脉炎危险因素具备评估能力等
5
1.1导.导管管末末端端位位置置不不对对或或发自生发移性位移致位尖导端致贴导在管血内管返壁血上 2.2导.液管体内走出空现,药未物及或时矿更物换质输沉液淀 3.3肠.冲外封营管养不的正脂确类或聚不集及时 4.4体.胸位腔不压当力升高、高凝 5.5输.尖注端装血置栓折或叠纤等维蛋白鞘形成等
14
导管堵塞预防措施
15
16
渗出和外渗危险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如静脉痉挛、血管硬化;烦躁、 躁动、不配合诊疗活动等
2.护理操作技术:反复穿刺、导管完全脱出或部 分脱出、血管选择不当、针头固定不牢、输入速 度过快等
3.药物因素:输注刺激性强、渗透压高、PH过高 或过低液体药物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等
渗出和外渗预防措施
1.根据药物的PH值、渗透压和溶度、给药速度等选着合 适的血管通路
2.牢固妥善固定导管,必要时宜使用弹力网状绷带和约 束
3.避免在同一血管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 4.穿刺部位上方衣物不易过紧,避免静脉内压力过高 5.注射药物前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6.输液速度适当 7.告知患者不要过度活动输液侧肢体等健康教育
10
11
12
13
导管堵塞危险因素
解解读读 非血血凝凝性性导导管管堵堵塞塞
规范静脉治疗 保证患者安全
———卫生行业标准编写解读
1
2
静脉炎危险因素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https://img.taocdn.com/s3/m/55eab733767f5acfa0c7cd7f.png)
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3.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1b9805776eeaeaad1f330cd.png)
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09-04-01发布 2009-12-01实施
3下.术列语术和语定和义定义适用于本文中件血华源人性民中根病共G据华原B和《人Z体国/T中民职国2华共业1家3人和接-2职民国0触0业共卫8防卫和生护生国部导标传发则准染布病防治法》和
训仍有待加强
2020/4/2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护理学硕士
---
孙红
标准编制背景
2009年10月,中华护理 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 员会组织编写并出版了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 与实施细则》,开启了我 国在静脉治疗护理规范化 管理方面的探索。
2020/4/2
---
标准编制背景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occupational exposu《re医to院bl感oo染db管orn理e办pa法tho》ge制n 定本标准。
2020/4/2
2009.0---3.02颁布 2009.09.01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5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 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行业标准编写解读
制定行业标准的意义
必要性:缺乏全国统一的输液治疗护理行业标准 紧迫性:新技术出现亟需相关标准指导护士实践行为 临床意义: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社会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机构法律纠纷
结合我国国情
• 调研50余家二、三级医院及质控中心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包括经 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
术语和定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 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 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 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操作前评估
标准
6.2.4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 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解读
留置针的适用范围: v 需短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者 v 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
针持续输注,以免造成静脉炎及外渗等
解读
不适宜于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的治疗包括: 持续发泡剂治疗,胃肠外营养,PH值小于5 或者大于9的补液、渗透压超过600mOsm/L 的补液
解读
2%葡萄糖酸氯己定复合 75 %酒精溶液的优势:皮肤 杀菌剂、快速起效、省时快干、增强敷料粘贴、持 久抑菌、便于观察
基本原则
标准
6.1.8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二遍 或
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皮肤消毒的面积应大于敷料的面积 ,消毒剂自然待干后方可穿刺
解读
1、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两遍 2、消毒后自然待干,避免吹、扇等动作
(4)置管风险因素评估等
(4)各种并发症处理等
基本原则
标准 6.1.1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
识别,询问过敏史
解读
1、两种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如:姓名、病案号、身份证号等, 不准单独使用患者房间号、床号或特定区域代码来识别患者
2、护士执行操作时,应以“核对腕带信息”及让“患者说出姓名 ”的形式进行患者的确认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 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 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 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 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 的致病菌
术语和定义
标准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
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术语和定义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的技术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基本原则
标准
6.1.4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 6.1.6置入PICC、CVC及PORT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原则
解读
最大无菌屏障原则包括:穿刺人员手卫生、戴无菌手套、穿 无菌手术衣或隔离衣、戴外科口罩和清洁圆帽、无菌孔巾覆 盖除穿刺部位外的患者全身、治疗车或穿刺盘上铺无菌单
基本原则
标准
6.1.7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 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 儿慎用)、0.5%以上有效碘浓度的碘伏或2%碘酊溶 液和75%酒精
基本原则
标准
6.1.8 置管部位不应使用丙酮,乙醚等有机 溶剂,护理时不宜常规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 油膏
解读
v 丙酮和乙醚是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 响消毒效果
v 局部使用抗菌油膏,可促发霉菌感染和细 菌耐药
基本原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准
6.1.9 PICC、CVC及PORT的穿刺和维护时,可使用包含操作 所需物品的专用护理包,提高标准化操作的依从性
解读
专用护理包内含:无菌铺巾、 75%酒精棉棒、碘伏棉棒、无 菌手套、透明敷料、免缝胶带、小方纱等等
操作前评估
标准 6.2.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 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 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解读 评估是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治疗的关键步 骤
操作前评估
标准
6.2.2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 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标准 6.6.6 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 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 6.6.7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 药液前,应使用消毒液用力擦拭各种接口(或 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
操作前评估
标准
6.2.5 CVC宜用于短期、急救等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 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 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操作前评估
标准
6.2.6 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 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 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次进入少许 d)如为留置针则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入静脉,松止血带 e)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进行穿刺针的固定,敷料外应注
明日期、护士签名
穿刺
标准
6.3.1.2 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
、炎症、硬结的静脉 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
解读
可用任何性质药物包括腐蚀性、高渗性、PH值极限等药物 耐高压注射导管:可耐受最大压力= 300 psi,且不受
加压注射次数的限制
操作前评估
v 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 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v PORT不可用于血液动力学监测
穿刺
标准
6.3.1.1 PVC穿刺包括头皮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 a)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 b)选择穿刺静脉,进行皮肤消毒 c)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
解读
机理:药物对光敏感,导致药物降解、氧化影响药物的 稳定性,使药效降低或失效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标准 6.6.4 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 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输血器及导管,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两袋血液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解读
按药物的理化性质分为腐蚀性药液和非腐蚀性药液 强酸强碱属于腐蚀性药液 常见腐蚀性药液有: 化疗药发疱剂:如蒽环类化疗药(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
解读
•给药前后建议用NS冲管,药物与 NS存 在配伍禁忌时可改用5%GS •脉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在导 管内形成涡流,有利于把导管内各个方向 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 •检查导管有无打折或扭曲
静脉导管维护
标准 6.5.1.4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 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6.5.1.5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可用 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 解读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标准
6.6.5 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 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解读
•有研究表明导管的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机会,增 加连接装置,污染概率将成倍增加 •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可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 起感染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PICC(4Pr)+延长装置容积*2=2.66ml; 外周留置针容积(20G)*2=2.20ml. 对于采血或者输液而言,可能需要更大的容量的冲洗液
静脉导管维护
标准
6.5.1.7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 一次 6.5.1.8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 维护一次 6.5.1.9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通过PICC、CVC、 PORT推注造影剂,除生产厂家说明具有耐高压 功能的导管外
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长春碱类(长春新碱、长春酰胺 、长春花碱等) 其他腐蚀性药:去甲肾上腺素、万古霉素等
术语和定义
药物外溢(spill)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
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 面等。
基本要求
标准
5.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解读
配置与使用静脉治疗药物的环境,应在空气中的细 菌总数≤500cfu/m3的医疗环境内进行 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境中完成配液,空气中的 细菌总数应 ≤10cfu/m3
静脉导管维护
标准
6.5.2.1 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6.5.2.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d更换一次,无菌 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d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 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 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标准
6.6.1 脂肪乳宜使用单独的输液器输注 6.6.2 输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避光药物时,应使用避光 输液器 6.6.3 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 密过滤输液器
解读
导管置入的长度是穿刺点与上腔静脉之 间的距离,左侧置管长度大于右侧, 所以置管首选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