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 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 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该题以分割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为切入点,首先从时间 维度分别考查气候对古代人们和现代人们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影响, 然后再考查该地地理环境对修建跨海大桥的影响,从而将区域自然 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真题再现1】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析
D.湖水盐度增大
考查人地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各组成要 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如果西北内流区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其直接结果是盐湖面积缩小,进而加剧荒漠化,人地矛盾更 加突出。
【真题再现2】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 耕种条件差。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研讨会
目录
1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及启示 2 高考地理考试范围与要求解读 3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分析 4 高考地理二轮备考复习策略
01 第一部分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
心中和谐的世界
眼中独特的世界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
脑中复杂的世界
百度文库脚下真实的世界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一)在“人地观念” 方面:
2017年高考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通过考生解答问题中的自然流露的价值取 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碰得着, 可评价的真实行为。 全国卷(Ⅰ)8题: 全国卷(Ⅱ)第8题:“古埃及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 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题干就隐含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全国卷(Ⅱ)9—11题: 全国卷(Ⅱ)36题:该题以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和工业污染,本题共24分,其中16分都是在考查环境问题,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治理措施等。环境保护方面的试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环境观念。
【高考启示2】
综合性强的试题需要调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知识整合,不仅要把“气、地、 水、土、生”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整合,而且要把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 文地理要素进行整合。例如,在深入理解气候这一自然地理要素时,不仅要分析其对地形、河流、土壤、 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还要分析其对农业、聚落、人口、交通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在知识整合的基础
【真题再现】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
37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 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 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题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塑造,题中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是人们遵 循自然规律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人地协调在生活中的体现,该 地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农业生产活动若不遵循自然规律,因地 制宜,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 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高考启示1】
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由于人
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 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 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预测高考试题 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 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 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
上,构建知识脑图(见下图)。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三)在“区域认知” 方面: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2017年全国卷试 题仍坚持诸多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内融合叠加,突出空间分析与区域发展,引导考生在“知地识像、 析因究理”中认识区域特征与差异。如全国卷(Ⅰ)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区域位置;全国卷 (Ⅱ)第4题,根据经纬度及文字信息推测轮胎测试场的路面特征;全国卷(Ⅲ)第1题,根据剪纸 所反映的景观推断其区域位置等等。2017年全国(Ⅱ)1—3题,选择苏北、苏南的划分和秦岭—淮 河一线为素材,重点考察了学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状况相对应的能力,引导考生了解区域界 线以及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体现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两个核心素养。
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
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 造成污染。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二)在“综合思维能力” 方面: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重视思维过程。而地理学是一 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 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 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 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 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 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 求我们打破传统教辅限定的知识模块,不断更新知识重组的线索,构建知识的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脑图。
该题以分割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为切入点,首先从时间 维度分别考查气候对古代人们和现代人们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影响, 然后再考查该地地理环境对修建跨海大桥的影响,从而将区域自然 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真题再现1】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析
D.湖水盐度增大
考查人地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各组成要 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如果西北内流区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其直接结果是盐湖面积缩小,进而加剧荒漠化,人地矛盾更 加突出。
【真题再现2】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 耕种条件差。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研讨会
目录
1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及启示 2 高考地理考试范围与要求解读 3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分析 4 高考地理二轮备考复习策略
01 第一部分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
心中和谐的世界
眼中独特的世界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
脑中复杂的世界
百度文库脚下真实的世界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一)在“人地观念” 方面:
2017年高考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通过考生解答问题中的自然流露的价值取 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碰得着, 可评价的真实行为。 全国卷(Ⅰ)8题: 全国卷(Ⅱ)第8题:“古埃及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 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题干就隐含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全国卷(Ⅱ)9—11题: 全国卷(Ⅱ)36题:该题以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和工业污染,本题共24分,其中16分都是在考查环境问题,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治理措施等。环境保护方面的试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环境观念。
【高考启示2】
综合性强的试题需要调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知识整合,不仅要把“气、地、 水、土、生”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整合,而且要把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 文地理要素进行整合。例如,在深入理解气候这一自然地理要素时,不仅要分析其对地形、河流、土壤、 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还要分析其对农业、聚落、人口、交通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在知识整合的基础
【真题再现】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
37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 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 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题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塑造,题中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是人们遵 循自然规律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人地协调在生活中的体现,该 地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农业生产活动若不遵循自然规律,因地 制宜,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 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高考启示1】
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由于人
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 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 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预测高考试题 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 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 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
上,构建知识脑图(见下图)。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三)在“区域认知” 方面: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2017年全国卷试 题仍坚持诸多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内融合叠加,突出空间分析与区域发展,引导考生在“知地识像、 析因究理”中认识区域特征与差异。如全国卷(Ⅰ)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区域位置;全国卷 (Ⅱ)第4题,根据经纬度及文字信息推测轮胎测试场的路面特征;全国卷(Ⅲ)第1题,根据剪纸 所反映的景观推断其区域位置等等。2017年全国(Ⅱ)1—3题,选择苏北、苏南的划分和秦岭—淮 河一线为素材,重点考察了学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状况相对应的能力,引导考生了解区域界 线以及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体现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两个核心素养。
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
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 造成污染。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二)在“综合思维能力” 方面: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重视思维过程。而地理学是一 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 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 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 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 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 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 求我们打破传统教辅限定的知识模块,不断更新知识重组的线索,构建知识的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