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集总催化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_模型的建立
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是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是化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是揭示反应本质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并探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化学反应机理化学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反应步骤的详细描述,反应物、中间体和产物之间的转化过程、反应的速率以及反应条件等都包括在内。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指导化学设计和优化反应条件都非常重要。
例如,生物体内催化酶的机理研究已经揭示了许多生命活动的本质。
又如,超临界条件下的物质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特殊性质,还可以为调节反应条件提供指导。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则是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反应速率方程,进而揭示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对于指导化学实验和化学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它可以为生产过程中的调节反应速率、催化剂的选择等提供科学指导,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快速混合法,在这种方法中,将反应物以一定速率混合,然后在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通过测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求得反应速率,再由此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
此外,热法、紫外法等测定方法也常被使用。
三、实际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它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硬实力领域的研究和生产领域。
石油精制领域,原油在加氢裂化反应器中裂解重油产生石油产品,这一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研究是优化反应条件的重要依据。
此外,石油催化重整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也对提高重整产物质量、改善燃料质量有重要意义。
在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反应器的改设计和催化剂的优化选择等有指导意义。
例如,丙烯酸工业生产中的氧气促进吸附反应和催化剂利用率的问题,就需要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指导。
催化重整工艺与工程技术课件
催化重整的工业化应用
催化重整工艺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和芳烃等产 品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提高汽油的燃烧性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同时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化工原料 ,满足化工市场的需求。
目前,催化重整工艺已经成为现代石油化工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 的地位。
02
催化重整反应原理
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转化率、选择性 、稳定性等指标。
影响因素
催化剂的活性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 、原料性质等。
04
催化重整装置的操作 和维护
催化重整装置的操作规程
操作前检查
在启动催化重整装置前,应进行 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
态。
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防止产生意外事故。
它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加热、加氢、再蒸馏等步骤,将长链烃结构调整为 短链烃结构,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催化重整的工艺流程
原料油经过预处理后进入重整反 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重
整反应。
反应产物经过加热、冷却、分离 等步骤,得到高辛烷值汽油和芳
烃等产品。
催化剂经过再生和循环使用,实 现催化重整过程的连续运行。
未来催化重整工艺还将继续探索和开发新的反应路径和反应条件,以实现更加高效、环保和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备方法。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如何降低 催化重整工艺中的污染物排放和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当前面
临的重要挑战。
对未来催化重整工艺与工程技术发展的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催化重整工艺将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生 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机理的建立和分析
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机理的建立和分析催化反应是一种通过催化剂实现化学反应加速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机理的建立和分析是研究催化反应过程的重要步骤,对于理解和优化催化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催化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以定量评估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反应条件的影响。
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关键在于确定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
常用的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包括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Eley-Rideal模型和Mars-van Krevelen模型等。
其中,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是最常用的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假设催化反应是由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成为中间体并发生反应,最终解吸为产物的过程。
因此,该模型可以简单地表达为:r=kθAθB其中,r为反应速率,k为反应速率常数,θA和θB分别为A、B两种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覆盖度,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实验测试结果获得。
该模型的缺点是假设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和解吸速率相等,不符合实际情况。
另外,Eley-Rideal模型假设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直接发生反应形成产物,即没有形成中间体。
Mars-van Krevelen模型将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性质考虑进去,认为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氧化还原与产生反应活性。
这些模型根据不同的反应机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反应机制选择合适的模型。
二、催化反应机理的分析催化反应机理是指催化反应中反应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中间体的形成和解离、产物的生成和解吸等一系列步骤。
催化反应机理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反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识别关键步骤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为优化催化反应提供指导。
催化反应机理的分析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计算模拟的方法进行。
催化重整反应38集总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连续催化重整中的应用
摘 要 :根 据集 总 理 论 和 催 化 重 整 的反 应 机 理 ,基 于 工业 连续 重 整 装 置 ,提 出了 一 个 包 含 3 个 集 总 组 分 、8 8 6个 反
应 催 化 重 整 反 应 动 力 学 模 型 。该 模 型 将 重 整 物 料 按 碳 原 子 数 集 总 为 c ~ C +组 分 ,相 同 碳 原 子 数 的物 料 又 划 分 。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0 3 —1 5 ( 0 2 0 —1 7 - 0 4 8 17 21) 4 06 7
A 8 l m p d ki e i o lf r r f r i e c i n a t 3 一u e n tc m de o e o m ng r a to nd is a lc to n c n i o s c t l tc r f r i pp i a i n i o tnu u a a y i e o m ng
pa a fn, io p r fi 5 c c a e r fi s a a fn, - y l n s, 6 c l ne n r m a i s r s e tv l - yca s a d a o tc e p c i e y, a d t c a ki p o c s e e n he r c ng r du t w r
的优 化 操 作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催 化 重 整 ;集 总 ;动 力 学 模 型 ;参 数 估 计
DOI 1 . 9 9 j is . 4 8 1 5 . 0 2 0 . 1 : 0 3 6 /.s n 0 3 — 1 7 号 :T 1 Q0 8
117集总动力学模型和线性PLS模型在连续重整装置芳烃收率在线预测上的应用
’
~
v, 2 1
,1
图2 催化重整反应网络 图
采 用 四 阶 龙 格 一库 塔 法 ¥ Ge r 相 结 合 的 混 合 算 法 对 式  ̄ a法 l
( )进行 积 分 求解 ,采用 修 正 的欧 拉算 法 对 式 ()进 行 积分 求 1 2
解 ,即可 计 算反 应器 内 的组成 和 温度 变化 曲线 。 为 缓 解 参 数 估 计 所 带 来 的 困 难 , 活化 能 ( E)和 压 力 指数 ()采 用 同类 催 化剂 的 相关 文 献报 道值 ,因此 ,只需 估计 1个 b ] 7 频 率 因子 ( o , 由此带 来 的误 差 则 累积 到 1个 频率 因 子上 。本 k) 7
示 。所有 的 1 个反 应 近 似处 理 为拟 一 级 均相 反 应 ,反 应 系数 服 从 7 A re is 律 。 r n 定 h u
验 证 。在 这 些 样 本 中 ,装 置 负 荷 变化 范 围 为9 % ~9 % ,进 料 芳 1 7 潜 含量 变化 范 围为5 %~6 %。 3 2
- 6
一 6一 一 6
_5 ,
4
、 3
分 是 不 现 实 的 。另 外 ,模 型 复 杂 度 越 高 ,需 要 估 计 的 动 力 学 参 数越 多 ,模 型 求解 也 越 困难 。如 果 将 集 总动 力 学模 型 用于 在 线 应
用 ,考 虑到 实 时性 、方便 性 、稳定 性 和 可靠 性 要 求 ,对模 型 进 行 简化 势 在必 行 。所 以 ,本 论 文使 用 胡 永 有等 提 出 的只 包含 十 七 个 集总 组 分和 十 七个 反 应 的集 总动 力学 模 型 ,该 模 型 已经被 证 明 是
催化重整装置反应器的建模与仿真
C ~ C + 个 反 应 子 网络 ,再 采 用 B G 六 F S算 法 与 s QP算 法 相 结 合 的 分 组 迭 代 估 计 方 法 以 降 低 参 数 估 计 的误 差 。
通 过 催 化 重 整 装 置 的模 拟 计算 对模 型 进 行 了 验 证 ,结 果 表 明 ,模 型 能 够 对 反 应 产 物 组 成 进 行 较 准 确 的 预 测 ,可 满 足 现 代 工 业 应 用 对 模 型 精 度 的需 求 。 关 键 词 :催 化 重 整 ;动 力 学 模 型 ;参 数 估 计
摘 要 :针 对 催 化 重 整 装 置 的流 程 模 拟 ,基 于 集 总 理 论 与 催 化 重 整 反 应 机 理 , 提 出 了一 种 反 应 器 的模 型 。 该 模 型 的反 应 网络 较 全 面地 考 虑 了烷 烃 、 环烷 烃及 芳 烃 之 间 的 反 应 关 系 ,覆 盖 了重 整 反 应 过 程 中 的 大 部 分 反 应 。为 了 降 低 参 数 估 计 的难 度 ,通 过 合 理假 设 将 待 估 参 数 数 量 减 少 至 9 9个 ,并 将 复 杂 的 反 应 网 络 依 据 碳 原 子 数 划 分 为
DOI 1 . 9 9 jis . 4 81 5 . 0 2 1 . 3 : 0 3 6 /.sn 0 3 — 1 7 2 1 . 1 0 1
中 图分 类 号 :TQ 0 8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0 3 —1 5 (0 2 1 —3 9 —0 48 17 21) 1 51 6
t o y a a a ytc r f m i e c i e ha i m s he r nd c t l i eor ng r a ton m c n s .The d v l p d m o e h o hl n l z d t u u l e eo e d lt or ug y a a y e he m t a
催化重整固定床径向反应器结构的优化研究
The Op i i a i n o t uc ur so a a y i f r i x d Be d a e c o s tm z to n S r t e fC t l tcRe o m ngFi e — d Ra i l R a t r
摘 要 :催 化 重 整 固 定 床 反 应 : Caayi R fr n ie e eco , 以下 简 称 C B 传 递 及 反 应 过 程 的 综 合 数 学  ̄( tl c eomigFx dB dR atr t RF R)
模 型是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 为基础 ,考虑了流 体的湍流流动 ,多孔介质 内流体流 动、传热、传质等过程,结合 催化重整集总反应动力学 模型而建立的 。采用该模型对工业催化重整径 向反应器 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考察 了反应器入
口分配器设置、催化 剂床 层空隙率分布情况、催化剂填装 比、反应 器底 部结构四个因素对产物组成 的影 响,从而确定 优化的反应器结构和理 想的催化剂填装情况 。结果表 明,反应器 入口分配器采用单层效果较好 ,并确定 了分配器 的最
佳位 置:分析 了催 化剂床 层空隙率分布不均对床层轴 向温度 、压 力、组份浓度 分布的影响;确定 了最佳 的催化剂填装 比为 ll : ::4:针列反应器底部床层温度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 了反应器底部结构,效果较好。 2
b d ra tr( F e e co CR BR)wa e eo e i u rvo s wok s d v lp d n o r pe iu r .Us g te i h me t n d mo e,te n meia n ni e d l h u r l o c
催化重整六碳分子反应网络及其单事件数的计算
不同操 作条件 下催化剂的活性变化 等。虽然集总模 型提出的虚拟组分有效减少了计算量 ,但存在动力学参数 与集 总内 部组成 有关 的 问题 , 单事件 方法则 很好地解 决了传统集 总模型这方面的不足 。 今通过对催化重整分 子反应机理 的梳理 , 整理 出六碳分子基本反应步骤的网络图, 在此基础上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 反应物 、 产物和中间产物 如碳 正离子 、 自由 、 基
过渡态分子的全局对称数 ,计算 出基本反应步骤 的的单事件数 。本研究对催化 重整六碳分子反应过程进行详细懈析,按 照平衡反应步骤和速 率控 制步骤 两种基 本步骤来分析 ,为今后完整的催化重整单事件反应动力学模型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催化重整 ;反应机 理;全局对称数 :单事件数
中图 分 类 号 :T 1 Q0 8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2 1 )40 9 ・6 0 39 1 (0 00 -5 60
催 化 重 整 六碳 分 子反 应 网络 及 其 单 事 件数 的计 算
江洪 波, 牛 杰, 李焕哲, 石铭 亮, 翁惠新
( 东理工 大学 石油加工研究所, 海 2 0 3 ) 华 上 0 2 7
摘 要 :催 化重整是双功 能催化 的复杂反应,其过程 的优化 和改进需要建立一个详细的数学模型来预测产物 的组成 、
A b t a t A d a c d o tm iai n f c t y i eo m ig wh c S a c m p e r c s t iu t n sr c: v n e p i z to o aa tc r f r n ih i o l lx p o e s wi a b f nci a h ol c t ls e u r sad t i d m ah m a ia d lc pa l fa c r t l r d ci g t er f r ae c m p st n a d aay tr q ie e al t e tc lmo e a be o c u aey p e itn h e o m t o e o ii n o t e c t ys iec c eo e ier n eofo r t o d t n . el mpsm o e sr lt ey sm p eb sn h a a tlf y l v raw d a g pe ai c n ii s Th u l ng o d l e ai l i l y u ig i v p e d c m p n n s u h r wb c St a h n tc p r m ee sd p n h ne na o p st n o e s u o o o e t.b tt e d a a k i h tt ekiei a a t r e e d on t e it r l c m o ii ft o h lm p .Sn l - v n e o S a g o m p o e e tt ve c me a o e s o tge u s ig e e e tm t d i o d i r v m n o o r o b v h ra .Th e cin m e h n s o h e r a to c a im f c t y i e o m i g w a e iwe n t i a e aa tc rf r n sr v e d i h sP p rwhih i heb e o u o ai o l c St a fa t m tcc mpue — e e ai n o e c in s t rg n r to fr a t o n t o k h n t e C6 m o e u a e ci n n t r fc t yt e o m ig Wa o pe e Th l b ls m m er ew r .t e h lc l r a to ewo k o a a i r f r n s c m ltd. e g o a y r l c ty n mb r f r a t t, p od ci n a d e c in n e m e it s u h s c r o u u e s o e ca s r u to s n r a to itr d ae ,s c a n a b nim i n , fe r d c s nd o s r e a ia a l 仃a st n t ts m o e ue . we e n m eae y m e n h osn r lt ey i p e n ii sa e l c ls o r e u r td b a s of c o ig a ea i l sm l me h d v t o .An h d te sn l. v n n mbe s f C6 lme tr se s ig e e e t u r O ee n ay tp we e n m e ae r e u r td.Th d t is f r a to p tw a s f C6 e e al o e ci n ah y O
催化重整固定床反应器综合数学模型
为了获得工程需要的定量描述,假定催化剂床层多孔介质为连续介质体系,这样就可以将复杂的离散 介质体系采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描述。模拟计算中采用气态单相稳态模型。 3.2 计算体系的离散化 为了完成模拟流场的任务,采用结构化计算网格来离散化几何体,网格的划分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流体区域计算网格划分
266
而引起的净质量成生速率。 在催化剂多孔介质区域内,假设孔隙率为 γ ,则组分方程为:
r uu r ∇ ⋅ γρ v Yi = −γ∇ ⋅ J i + R i
(
)
(13)
2.5
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由于催化重整反应体系含有约 300 种组分,众多串行和并行反应同时交叉进行,形成复杂的反应网络
体系,反应个数更是数不胜数,而且重整反应为非均相的催化反应,要研究清楚各个反应的动力学是不可 能实现的。直到 1959 年,Smith[4]首先采用四组分简化处理催化重整动力学,后来 Wei 等人进一步提出和 完善了研究复杂反应体系的集总理论(Lumping)[5],才使复杂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学者都对催化重整反应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 了各种更精确、更符合生产装置也更复杂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如 Mobil 石油公司[6]开发的十三集总模型、 比利时 Gent 大学石油加工实验室[7]开发的二十八集总模型、美国 PACE 公司[8]以及国内的华东理工大学石 油加工研究所[9]、洛阳石化工程公司[10]等都先后发表了有关各自的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文章。 本研究采用张红梅等人[11]提出的 17 集总催化重整反应网络。该反应网络将重整物料按分子大小集总 为C6、C7、C8 和C+9,每一个碳数的化合物又划分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4 个集总, 裂化产物C-5 作为一个集总。集总组份与组份之间主要发生烷烃脱氢环化、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烷烃异构 化和加氢裂化反应,简化了一些发生几率小或对过程影响小的反应,采用该模型得到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建立腹主动脉瘤力学模型的方法简介
建立腹主动脉瘤力学模型的方法简介
熊江;景在平;吴建国;丁祖泉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年(卷),期】2003(006)001
【摘要】@@ 引言rn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发病隐匿,死亡率高的疾病.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熊江;景在平;吴建国;丁祖泉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上
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上
海,200433;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16
【相关文献】
1.FCC反应机理与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研究Ⅰ.动力学模型建立 [J], 郭湘波;龙军;侯拴弟;邹圣武
2.腹主动脉瘤血管力学研究新方法简介 [J], 熊江;景在平
3.催化重整生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Ⅰ.生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J], 江洪波;翁惠新
4.催化重整生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I.生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J], 江洪波;翁惠新
5.腹主动脉瘤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I.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J], 汪浩;景在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重整芳烃脱烯烃的反应动力学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重整芳烃脱烯烃的反应动力学任杰;孟令豪;袁海宽【摘要】采用固定床反应装置进行重整芳烃脱烯烃反应实验,结合外扩散传质过程与芳烃脱烯烃反应过程,建立了重整芳烃脱烯烃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利用反应实验数据和流体密度计算数据进行模型参数估值,确定了外扩散传质速率常数模型参数和烯烃反应速率常数,建立了较高模拟计算精度的脱烯烃反应动力学模型。
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流体空塔流速提高,外扩散有效因子先增大然后趋于1,烯烃转化率呈先增大后趋于不变;当流体空塔流速超过某一数值时,已经消除外扩散阻力对脱烯烃反应的影响,而且反应温度越高,消除外扩散影响所需的流体空塔流速越大;在反应温度240℃下,消除外扩散阻力影响的流体空塔流速为15 cm/h。
%The reaction experiments for olefin removal from reforming aromatics over solid acid catalyst were carried out in a fix-bed reactor .The reaction kinetic model for olefin removal from aromatic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external diffusion transfer process and 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 .The model parameters of external diffusion transfer rate and the rate constant of olefin reaction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parameter estimation by using reaction experimental data and fluid density . The reaction kinetic model with higher calculation accuracy was developed . The model predic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external diffusion efficiency factor increased to one and the olefin conversion first increased then kept unchang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luid empty tower velocity .I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e fluid empty tower velocity required for the elimination of external diffusion effect was higher .At the reactiontemperature of 240℃ ,the fluid empty tower velocity required for the elimination of external diffusion effect was 15 cm/h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726-731)【关键词】重整芳烃;脱烯烃;固体酸催化剂;反应动力学;外扩散有效因子【作者】任杰;孟令豪;袁海宽【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白土精制和加氢精制的方法脱除重整芳烃中的烯烃杂质。
MTO反应动力学模型、MTO反应再生集成模型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MTO反应动力学模型、MTO反应再生集成模型及其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陶兴文,洪志一
申请号:CN201910840744.7
申请日:20190906
公开号:CN110556167A
公开日:
201912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MTO反应动力学模型、MTO反应再生集成模型及其应用。
所述MTO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将反应体系划分为多个集总组分;根据集总组分之间的反应机理,确定反应网络和反应动力学方程;集总组分包括:甲醇;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碳4;碳5及以上;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焦炭。
所述MTO反应再生集成模型包括反应器模型、再生器模型和催化剂循环物料平衡模型。
上述模型能够更充分、更真实、更准确、更可靠地反映MTO反应的反应历程;MTO反应再生集成模型,填补了现有MTO集总模型中缺乏再生器与催化剂模型在工业生产实际中应用的空白,为MTO反应的全流程监测和优化提供了全面性模型。
申请人:北京赛普泰克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中路甲一号朝来高科技产业园9号写字楼四层401-402;408-409号房间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焕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催化重整过程多目标优化
LIHo g i n ,LU i u , HOU e fng n la g J ng i W ie 2。 ZHAO n ka Yi g i ( S h o f Auo to c o l tmain,Na jn ie st f c n lg o n i gUn v riyo Teh oo y,Na jn 1 0 9,Jin s nig2 00 a g u,Ch n ia; S aeKe b r tr f I d sra nr lTeh oo y, I siueo br S se n o to , tt yLa o a oy o n u tilCo to c n lg n ttt f Cy e — y tms d C n r l a
i t g a i e e i l o ih wih t a iina o a ptmia i l ort n e r tng a g n tc a g rt m t r d to ll c lo i z ton a g ihms a st e s d t ol e t nd wa h n u e o s v he mo 1Fi a l de. n ly,t e i h ndu t ilsm u a i n r s l o e ha h brd ago ih H NAGA s be t r t a s ra i l to e u tpr v d t tt e hy i l rt m wa t e h n t e g n tc l o ih h e e i a g rt m i t i ng n ob ani Pa e o ptm a s l i ns The r t o i l o uto . mod l n a g rt e a d l o ihm c d fe tvey oul e f c i l i mpr v he a c a y ofd cso — ki g i p r ton op i z to f t a a y i e o mi ni. o e t c ur c e ii n ma n n o e a i tmia i n o he c t l tcr f r ng u t
基于18集总动力学模型的连续重整反应装置建模与仿真
基于18集总动力学模型的连续重整反应装置建模与仿真李斌;郭颖;黄杉;胡浩威;张蒙蒙;方鲁杰;王立冬【期刊名称】《化工科技》【年(卷),期】2015(023)004【摘要】针对连续重整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化学反应的耦合性强及参数估计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包含18个集总组分,27个反应的新型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符合催化重整反应机理与集总理论划分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集总划分降低参数估计难度.新模型将8碳芳烃组分细分为二甲苯和乙苯2个集总,并将正烷烃、异烷烃分别集总,采用BFGS算法求解相应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各芳烃产率,预测结果符合现代工业对模型的要求.【总页数】4页(P30-33)【作者】李斌;郭颖;黄杉;胡浩威;张蒙蒙;方鲁杰;王立冬【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中原输油气分公司,山东泰安27101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42【相关文献】1.17集总动力学模型和线性PLS模型在连续重整装置芳烃收率在线预测上的应用[J], 杨冬;侯卫锋;孙卫平2.催化重整反应38集总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连续催化重整中的应用 [J], 王连山;张泉灵;梁超3.在热力系统仿真中对基于集总参数法的建模方法的改进 [J], 郭娟;刘锋;刘东勇4.连续重整反应34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J], 熊献金5.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催化重整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 [J], 王睿通; 刘纪昌; 仲从伟; 叶磊; 汪成; 沈本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催化重整装置模拟研究综述
关照 动力学参数 、 催化制 目子、 蓑王 因教等参教估计 问题进行 了探讨。最后 简单舟 绍 目前主要的几种重整模拟 软
件 的 功 斑特 点和 应 用 情 况 。
美 t 词 : 催 化 量 整 ; 力学 模 型 ; 动 参数 估计 ; 算机 模 拟 计 中 圈分 类 号 :  ̄ 3 ;P9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 0o33 (02 (2 .09 5 7 02 T 3 1 A 10 _ 2 2 0)0 ) 1- 9 0 O
胡永有‘苏宏业 赭 , , 健
1工 业 控 制 技 术 目 家 重 点 实验 室 . 江 杭 州 302 1 . 江 大学 先 进 控 村 研 究 所 , 江 杭 州 30 2 . 浙 10 72 浙 浙 107
摘 要 : 详 细 介 绍 目前 国 内外 在 催 化 重 整 蓑 王 建模 和计 算机 穗 态模 拟 方 面 的研 究现 状 厦 进 展 。对 2 世 纪 5 0 o 年 代 束 以 来主 要 的 几 种 催 化 量整 桌 总 动 力学 模 型 进 行 了 比较 研 究 . 并对 模 型 方程 的 求解 算 击 , 咀厦 模 型 中 有 关 的
述。 2 组 分 集 和催 化剂 技术 的不 断发 展, 重整 装置经 济效 益也 有 了很大提 高 , 已逐渐 并 成 为各 大炼油 厂经济 效 益 的重要来 源之 一 。但 据 资料显示 … 由于生 产设 备 陈旧 、 艺技 术落后 等 I, 工 原 因 . 国催 化重整 装 置无论 在能耗 、 均生 产成 我 平
l 前
言
拟软 件无 论在 模 型精 确 度 、 件 功 能还 是 推 广 应 软 用上 都 与国外 产 品存 在一 定 差距 , 而造 成 了国 从 外模 拟软 件垄 断 国 内市 场 , 国 内的众 多用 户 带 给 来很 大 的经济 负担 。本文 主要 对 目前重整 反应 动 力学 模 型和模 拟软件 的开 发研 究现 状进行综 合评
连续重整反应34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019年第49卷第3期炼油技术与工程PETROLEUM REFINERY ENGINEERING加工工艺连续重整反应34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熊献金(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洛阳市471003)摘要:根据集总理论和催化重整的反应机理,基于工业连续重整装置,提出了一个包含34个集总组分、82个反应的连续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的所有通用于各套装置的装置因数是根据多套连续重整装置工业数据进行验证后而确定的。
所选估算的通用装置因数,符合经典的双功能催化:重整反应机理。
随后叉建立了连续重整径向反应器数学模型。
通过连续重整工业装置的模拟计算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重整产品各组分的产率。
该模型可为连续重整工业装置的模拟和操作优化及产品组成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关键词:集总连续重整动力学模型径向反应器工业验证连续重整装置是石油二次加工的重要装置之一。
它不仅能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而且能提供大量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芳桂,是石化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油质量标准的提高,以及对芳炷需求的急剧增加,重整装置和下游化工装置新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现在,新建设的重整装置基本上都是连续重整装置而非半再生式重整装置;生产的汽油其研究法辛烷值(RON)可达104以上,远高于过去常见的100左右的水平。
重整装置下游PX(对二甲苯)装置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下游PX装置中异构化单元和歧化与烷基化单元分别对原料(多为上游重整产物)中C8芳桂和C9炷类的组成和数量更为关注;Cg怪类是要严格区分为烷姪、环烷姪和芳香姪的。
连续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和开发对于连续重整工业装置的模拟和操作优化及产品组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集总的划分与反应网络由于催化重整反应体系含有300多种组分(主要为C,~C12的烷姪、环烷绘、芳烧),所涉及的反应更是不计其数,要详细模拟各个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
集总方法及其在蒸汽热裂解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1 5 3 4 ( 2 0 1 0 ) 0 2 — 0 I 3 6 — 0 4
集 总方 法及其 在 蒸 汽 热裂 解 动力 学模 型 中的应 用
张 红梅 , 赵雨波 , 尹 云华 , 罗殿 英
( 大庆石 油 学院化 学化 工 学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3 1 8 ) 摘 要 : 复杂反 应体 系集 总动力 学方法在 石 油炼制过程 中已得 到广 泛应 用, 介 绍 了集总方法在 催化 裂化 、 催化 重整 和催化裂 解复杂反 应体 系中的 应用 , 并结合建 立大庆 重质原料 蒸汽 热裂解集 总动 力 学模 型 的经验 , 提 出了用 集总方 法建立复 杂反应 体 系动 力 学模 型具体 方法 的几点经验和 建议 。
Ke y wo r ds : l u mp i n g me t h o d;k i n e t i c mo d e l ;F CC; c a t a l y t i c r e f o r mi n g ;s t e a m p y r o l y s i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Ab s t r a c t : Th e l u mp i n g k i n e t i c me t h o d f o r c o mp l e x r e a c t i o n s y s t e m h a s b e e n a p p l i e d wi d e l y i n t h e p e t r o l e u m r e f i n i n g p r o c e s s a t p r e s e n t . Th i s a r t i c l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l u mp i n g me t h o d i n t h e c o mp l e x r e a c t i o n k i n e t i c mo d e l s o f FC C。t h e c a t a — l y r i c r e f o r mi n g a n d t h e c a t a l y t i c c r a c k i n g .B a s e d o n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Da q i n g h e a v y f e e d s t o c k s s t e a m p y r o l y s i s
八碳芳烃临氢异构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文章编号:1003-9015(2007)03-0429-07八碳芳烃临氢异构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徐欧官, 苏宏业, 金晓明, 褚健(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27)摘要:针对某实际工业异构化装置,在已开发的八碳芳烃临氢异构化反应网络的基础上,将系统中的八碳环烷烃和八碳链烷烃作为一个集总组分,提出新的六组分异构化反应网络,由此建立了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八碳芳烃临氢异构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考虑结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经验形式的催化剂失活函数,能够合理地描述催化剂失活过程。
采用四五阶Runge-Kutta 法对模型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基于多套稳态平衡数据采用差分变尺度优化算法(BFGS)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估计,进而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估计值与工业标定值相当吻合,达到了工业应用的模拟精度要求。
关键词:八碳芳烃;临氢异构化;反应网络;动力学模型;催化剂失活函数;参数估计中图分类号:TQ018;TE624.47;TP391.9 文献标识码:AKinetic Model for Hydroisomerization Reaction of C8-AromaticsXU Ou-guan, SU Hong-ye, JIN Xiao-ming, CHU Jian(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ported reaction networks, a novel six components hydroisomerization reaction network with a new lumped species including C8-naphthenes and C8-paraffins was proposed and a kinetic model for commercial unit was also developed. An empirical catalyst deactivation function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model to account the loss in activity because of coke formation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during the long-term operation. The Runge-Kutta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model. The reaction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benchmarked with several sets of balanced plant data and estimated by the differential variable metric optimization method(BFGS). The kinetic model was validated by an industrial unit with sets of plant data at different operation condition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del predictions and plant observations.Key words: C8-Aromatics; hydroisomerization; reaction network; kinetic model;catalyst deactivation func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1 引言对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应用广泛的涤纶聚酯[1]。
催化重整单事件反应动力学模型(Ⅰ)反应网络的建立及单事件数的计算
Absr c : The i gl— ve mir — ne i m o e o c t l tc e o m i wa s ud e ba e on he ta t s n e e nt c o ki tc d l f a a y i r f r ng s t id sd t c a sc lbif c i na c t l i e o mi c a i m. Boo e n e a i n m a rx a is igo le e n s l s ia — un to l a a ytc r f r ng me h n s l a r lto t i nd t d a na l me t we e e r mpl ye o de c i e t e c i pe is,a he e e e a y r a to t pswe e r p e e e he o d t s r b he r a ton s c e nd t lm nt r e c i n s e r e r s nt d by t Bo l a e a i t i p r to . Th e c i n ne wo k ofc t l i e or ng wa he o tuc e . The o e n r l ton ma rx o e a i n e r a to t r a aytc r f mi s t n c ns r t d r e c e fce o n l me a y t p at o fi int f a ee nt r s e W3 s pa a e i o i l — v nt a e oe fc e s nd i gl— ve S e r t d nt sng e— e r t c f iint a s n e e nt e — n umbe s b s d n h sng e v nt o e t The l a s mm e r n r a e o t e i l e e c nc p . g ob l y t y umbe s r a t nt a d c i a e r of e c a s n a tv t d c m p e s we e a c a e by a e i g he a e t o l xe r c lul t d l b ln t s m a oms n he i t mo e u e . Th sng e e e nu b r s lc ls e i l— v nt m e i e a e o t e a i o o l y qu l d t h r to f gl ba s mm e r n ty umbe s of r a t n nd c i a e o r e c a t a a tv t d c mpl x Th a g rt e. e l o ihm f or sn e e e t nu i gl— v n mbe a c l to ee nt r t ps r c l u a i n of l me a y s e wa veo d, a d a oma i c lul ton f i gl— s de l pe n ut tc a c a i o sn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 第1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Vol.15 No.1 2002年3月 JOURNAL OF PETROCHEMICAL UN IV ERSITIES Mar.2002 文章编号:1006-396X(2002)01-0015-03十七集总催化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Ⅰ)———模型的建立丁福臣1, 周志军1, 杨桂忠1, 靳广洲1, 郑灌生2, 盖增旗2(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北京102600; 2.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北京102500)摘 要: 按照集总理论的指导原则,从催化重整反应机理出发,提出了包含17个集总组分的催化重整反应网络,将重整物料按分子大小集总为C6、C7、C8和C+9,每一个碳数的化合物又划分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4个集总,裂化产物C-5作为一个集总。
集总组分与组分之间主要发生烷烃脱氢环化、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烷烃异构化和加氢裂化反应,简化了一些发生几率小或对过程影响小的反应,如芳香烃和环烷烃的开环裂化反应、C-5组分的二次裂化反应等。
以此反应网络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比较简单实用,能更好地预测产品的芳烃产率分布和汽油辛烷值。
关键词: 催化重整; 动力学模型; 集总中图分类号: O643.38 文献标识码:A 催化重整作为生产芳烃和高辛烷值汽油的主要途径,同时为炼厂提供了大量的副产氢气,在炼油化工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重整装置的反应器设计,产物组成和产品质量的预测,以及优化生产操作,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是工艺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催化重整过程中,构成重整物料的组分繁多,单体烃化合物达二三百种,有众多连串和并行反应同时交叉进行,构成复杂的反应网络体系,而且反应体系间发生强偶联,给动力学研究造成很大困难。
1959年,Smith首先采用四组分简化处理催化重整动力学[1],Wei等人进一步提出和完善了集总理论(Lumping)[2],使复杂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所谓集总理论,即是将体系中那些动力学性质相似的组分用一个虚拟组分来代替,然后构造这些虚拟集总组分的反应网络,研究它们的动力学。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催化重整反应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简化了动力学表征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许多重要的催化重整反应模型,有的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具有代表性的模收稿日期:2001-03-19作者简介:丁福臣(1964-),男,山东郓城县,副教授,硕士。
型有:Smith的四集总模型[1]、Ramage等的十三集总模型[3]、翁惠新等的十六集总模型[4]、Froment的二十八集总模型[5]等。
有些模型已开发出应用软件,成功地用于工业过程的离线优化或在线控制,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根据集总理论原则,在研究重整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十七集总组分的催化重整反应网络及动力学模型,以更好地预测产品的芳烃产率分布和汽油辛烷值。
1 组分集总和反应网络模型 根据催化重整反应机理和反应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点,为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本着尽量简化和实用的原则,提出十七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重整物料中C5及C5以下组分含量少,一般为裂化反应产物,对重整反应影响小,可归并为一个集总组分C-5。
(2) 根据集总理论的原则,反应特性相差大的组分应分别集总[2]。
Ramage[3]在十三集总模型中,认为C6~C8同类烃的反应特性相差较大,应分别集总,而C8及C8以上的同类烃反应规律非常相近,可作为一个集总组分处理。
翁惠新等[4]在十六集总模型中也引用了这样的做法。
但本文考虑到模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将C 9及C 9以上的各族烃分离出来单独集总,对于芳烃生产方案,更有利于精确计算芳烃的产率与分布,对于汽油生产方案,更有利于准确预测汽油辛烷值。
(3) 当以生产汽油为目的时,辛烷值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参数,而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的辛烷值差异较大,予以分别集总。
(4) 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生成异构烷烃的速度很快,接近反应平衡控制[4],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将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两个组分作为一个集总组分处理,而按其平衡组成计算集总组成和物性,这样既简化了计算,又降低了对原料的分析要求。
(5) 根据催化重整反应机理[6],认为有些反应很少发生。
如:1)芳烃不发生开环裂化反应,只考虑脱烷基反应;2)环烷烃加氢裂化反应相对脱氢芳化反应慢得多,因此不考虑其裂化反应;3)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以分子链中间位的碳-碳键断裂为主,一般重整物料中C 9以上组分含量很少,因此大分子烷烃裂化生成C 6以上烷烃几率很小;4)裂化产物C 5-烃的分子已经比较小,不再继续裂化生成更小的分子。
(6) 翁惠新等[4]研究了正庚烷在较低转化率下环化产物的组成,结果发现甲基环己烷的浓度为零,并推测正庚烷不能直接环化生成六元环烷,由此认为链烷烃环化首先生成五元环烷,五元环烷异构化生成六元环烷,六元环烷进一步脱氢芳构化。
但是,从整个反应历程看,环烷烃异构化和脱氢芳构化反应的速度都很快,主要受烷烃环化反应控制,因此可以将五元环与六元环烷合并为环烷烃集总。
由此描绘出十七集总催化重整反应网络,如图1所示,共计包括37个单元反应。
2 反应动力学模型 根据人们对催化重整反应机理和反应规律的研究,在建立十七集总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时,也做以下几点假设[4]: (1) 假设催化重整反应过程均为表面反应控制,反应网络中各反应均以一级拟均相反应处理。
(2) 考虑烃分压对反应的影响,引入压力指数b 。
反应网络中同一类反应的压力指数相同,因为同类反应反应机理相同,分压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也一样。
(3) 由多个异构体组成的集总组分,以其平衡组成计算该集总组分的物性。
因此,反应网络中的所有反应可用如下的动力学模型表示:r =d a d t= ka 式中: a ———重整反应组分向量;k ———m ×n 阶反应速率常数矩阵;k ij =k 0ij exp (-E ij R T )(p ip 0)b ji =1~m ,m 为组分数;j =1~n ,n 为反应数;k ij ———i 组分参与j 反应的速率常数,s -1;k 0ij ———频率因子,s -1;E ij ———活化能,J /mol ;p i ———i 组分的分压,mPa ;p 0———系统压力,mPa ;b j ———压力指数。
由于催化重整反应网络是一个组分(集总组分)较多的复杂反应体系,组分间存在强偶联,体系中各组分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因此对于某一产物的产率而言,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几个不同反应,其组成可以表示为:d a id t =∑nj =1r ij 其中:r ij ———i 组分参与第j 个反应的速率;a i ———反应体系中i 组分的组成。
模型中所涉及的反应多数为可逆反应,在动力学参数估计中,为简化计算,只需估计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可用反应平衡常数和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计算。
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以热力学方法求得,所需的热力学参数可查有关数据手册。
由于催化重整反应总的表现为强吸热效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大,可以假设催化重整为绝热反应过程,不考虑反应器散热损失,根据热平衡导出反应器61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第15卷的理论温降和温度分布。
参考文献[1] Smith R B.K inetic analysis of naphtha reforming with platinum catalyst [J ].Chem.eng.prog.,1959,55(4):76-80.[2] Wei J ,et al.A lumping analysis in monomolecular reaction systems[J ].Ind.eng.chem.fundam.,1969,8(1):114-124.[3] Ramage M P ,Graziazi K R.Development of Mobil ’s kinetic reforming model[J ].Chem.eng.sci.,1980,35(1):41-48.[4] WEN G Hui -xin (翁惠新),SUN Shao -zhuang (孙绍庄),et al.Lumped model for catalytic reforming (催化重整集总动力学模型)[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化工学报),1994,45(4):407-412;45(5):531-544.[5] Froment G F.The kinetics of com plex catalytic reactions[J ].Chem.eng.sci.,1987,42(5):1073-1087.[6] L IN Shi -xiong (林世雄).Petroleum refining engineering (石油炼制工程)[M ].Beijing :Press of petroleum industry ,1988.141-145.[7] WEN G Hui -xin (翁惠新),MAO Xin -jun (毛信军).Reaction kinetics in petroleum refining processes (石油炼制过程反应动力学)[M ].Beijing :Press of hydrocarbon processing industry ,1987.[8] XIE Xin -an (解新安).Establishment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kinetic model for catalytic reforming (催化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工业应用)[J ].Petroleum refinery engineering (炼油设计),1995,25(6):49;1996,26(1):44.17-Lumped K inetic Model for Naphtha Catalytic Reforming (Ⅰ)———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DIN G Fu -chen 1, ZHOU Zhi -jun 1, YAN G Gui -zhong 1, J IN Guang -zhou 1, ZHEN G Guan -sheng 2, GE Zeng -qi 2(1.Depart 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 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00,China ;2.Oil Ref inery of Yanshan Pet rochemical Co.L td.,Beijing 102500,China )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lumping theory and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action mechanisms ,a new com plex reaction network with seventeen lum ped components was proposed for naphtha catalytic reforming.In the network the reaction species had been firstly lumped into C 6,C 7,C 8and C +9according to the carbon number of hydrocarbon compounds ,each carbon number components had been lumped into normal -paraffin ,iso -paraffin ,naphthene and aromatics res pectively ,and cracking products with less carbon number totally as another lumped component C -5.Four main type reactions between these lum ped component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reaction network ,i.e.,paraffin dehydrogenation and cyclization ,naphthene dehydrogenation and aromatization ,paraffin isomerization ,and cracking reactions to form C -5lighter products.For simplifying purpose ,some reactions seldom taken place and reactions of less im portance were eliminated from the network ,such as the break u p of aromatic ring and the secondary cracking of C -5products ,et al.S o ,the kinetic model based on the reaction network is quite simple ,and can be practically used to predict aromatics yield ,products distribution and the octane rate of product gasoline.K ey w ords : Catalytic reforming ; K inetic model ; Lumping(Ed.:Z ,W )71 第1期 丁福臣等.十七集总催化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