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讲故事的人_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少年来,很多人总在感慨有着浩瀚如海的书卷的中国,有着五千年厚重历
史的中国,人口众多的中国,竟然无一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一直ຫໍສະໝຸດ Baidu与我们无缘,仿佛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直到 2012 年,中国人的这块心病才找
1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14 讲故事的人
2012 年 10 月 11 日,因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 会融为一体”,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获奖作品是《生死 疲劳》,其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一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 塑造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题目为“讲故事的人”,作者以此为 题,彰显了其为人平和、不事张扬的个性。同时,这个题目又是全篇演讲词的点 睛之笔。同学们,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1)演讲词的三个部分与题目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我”如何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讲了哪些故事——“我” 讲故事的原则是什么。
问题 3:哪些因素给莫言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提示:现实的残酷经验,如童年的苦难记忆;超越残酷经验的爱和悲悯,如 母亲的爱,东方哲学的启示;故乡流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 问题 4:说说你对第三部分的 3 个故事的理解。 提示: 第一个故事: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允许少数人做法与多数人不同的权利。 第二个故事:人之间需要尊重,以伤害他人自尊维护自己自尊的做法不可取。 第三个故事:世间自有公道,为恶者终将逃不出灭亡的下场。 3 个故事映证其文末“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问题 2:课文罗列了母亲和“我”之间发生的 2 件事,但事实上当时莫言讲 了关于母亲的 7 件事,有人说太啰嗦,请你站在莫言立场上,说说这样安排材料
4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14 讲故事的人
的原因。 提示:照应题目“讲故事的人”,他的心中装着无数的故事,文中所讲的事
正应了文章的题目;莫言讲述的母亲的 7 件事情是从 7 个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母亲 对他的影响的,致使文末的情感迸发水到渠成。所以,这些事讲出来不显啰嗦, 更不显得多余。
提示:讲了关于母亲的 2 件事,即“母亲对美与丑的理解”“母亲默许我去 集市上听书”。对“我”的影响是:教会了“我”尊重、善美等美德。
这篇课文只是演讲词的一部分,原文中,莫言讲了母亲的 7 件事,选录为课 文时做了删节处理。教师可以补充资料,出示被删节部分,让学生读读母亲的另 外 5 件事(“我把热水瓶打坏,母亲没有打骂我,且原谅了我”“母亲阻止我报复 打过她的守麦田的人”“母亲把家里一年才只能吃到几次的饺子给了乞讨老人吃” “母亲因为我多算了老人一毛钱而流泪”“母亲患肺病,我害怕她寻短见,她却 来安慰我”),升华出母亲对莫言一生的影响。
5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14 讲故事的人
过往,他就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审慎的态度思考,因而语言平实朴素。但是在平 实的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是真挚的,因此也最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4.题目画龙点睛,引人深思。这篇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稿,其实是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也可以看作是他文学之路的一个阶段性总 结。“讲故事的人”是谁?仅仅是莫言吗?应该是包括他在内从事文学创作的这 一类人。所以演讲词中关于人性的思考,关于做人的道理就有了一种广泛而普遍 的意义。当然,当天那个现场主要谈的还是莫言自己的故事。演讲词的三个部分 分别回答了“我为什么要讲故事”“我讲了哪些故事”以及“我应该怎么讲故事” 三个问题。所以,题目不仅是全文的线索,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四、感悟课文,拓展思维
第三部分(第 8—18 段):讲述一些人生感悟。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 8—10 段):以平和的心态和辩证的角度看待获奖争议。 第二层(第 11—13 段):用三个故事阐述一些做人的道理。 第三层(第 14—18 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创作道路的尽头,今后将继 续走好文学之路。 4. 教师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再次梳理文章结构。学生尝试。
在长久热烈的掌声中,莫言结束了与自己创作有渊源的事与人的故事。结束 时,莫言再一次向鼓掌的听众深深鞠躬,表达谢意。演讲结束后,嘉宾都被莫言 的故事感动,听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一分钟。外媒评价其讲演简简单单,却透彻 心扉。
2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14 讲故事的人
三、初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这一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对你学 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6
北京时间 2012 年 12 月 8 日凌晨,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 莫言身着胸前绣着“莫言”两字红色篆刻图案的深色中山装,面对着 200 多名中 外听众,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莫言演讲开始前说:“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的夫人生了一个小女孩儿,这是 一个美丽故事的开端。”对新生命诞生的祝贺开启了莫言此次文学讲座的内容。
1.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侧重讲述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讨论。 3. 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5 段):回忆与母亲的往事,讲述母亲对“我”从事文学 创作的影响。
第二部分(第 6—7 段):讲述故乡的地域文化及社会文化对“我”创作的 影响。
三、课堂小结,提炼写作特点
提问:这篇演讲稿有哪些写作特点? 提示: 1.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很多人的一生都会受到母亲的影响,且影 响很大,莫言也不例外。他的故事开始于母亲,母亲的一生肯定有许许多多的故 事,他选取与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相关的故事来讲。演讲词结尾部分的 3 个故事, 有他的经历,也有他听来的,但无一例外的是在告诉人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作为 一名作家,做人是首位的,否则他的文字就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2.形散神聚,结构清晰。这篇演讲词看似讲了一些无甚关联的小故事,但 其实一直在围绕“文学创作”这一核心选材。母亲对“我”的肯定、包容与支持, 无意间鼓励“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而故乡的人文环境正是“我”文学创 作的源泉。同时,因为从事文学创作,所以才能有更多、更深刻的人生感悟。文 章的三个部分正是这样一种有机结合。 3.语言平实朴素,真切感人。他所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己的经历,既是
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1 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 年因《透明 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感,被称 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 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 年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 40 种语言。 2.《讲故事的人》创作背景。
完成教材的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与“思考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讲故事的人》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个讲故事 的人是谁?他讲了几个什么故事?
教师指名汇报。
二、精读课文,细心品味
问题 1:课文中,作者在“追忆母亲”这一部分,共讲述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这些事对作者有何影响?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14 讲故事的人
14.讲故事的人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品味课文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意义。 2. 梳理课文内容,理解“形散神聚”的特点。 3. 复述故事,并分析其阐明的道理。 4. 体会长篇演讲的演讲艺术。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长篇演讲的演讲艺术。
3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14 讲故事的人
离不开“和善”,而这些正是母亲和故乡教会“我”的。所以,三个部分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3)如何理解文末三个故事的寓意? 提示:三个故事都是对人性的拷问和反思,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阐释了“与
人为善”的道理,但又各有侧重。
五、作业
到一剂良药。同学们知道这剂良药是什么吗?2012 年 12 月 7 日 17:30,莫言在 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发表演讲,作为首次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 会在这个台上以什么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讲故事的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作者、课题介绍
1.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 年 2 月 17 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
(2)你觉得演讲词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第一部分是基础。母亲的勤劳、和善、平和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母亲对“我”的默许,无意间支持“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第二部分是获 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的个性表达来源于这方生养“我”的土地。这种滋养 是无可替代的,也是独一无二的。第三部分中三个故事都在讲述做人的道理,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