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件-第4章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全套15PPT课件)
按形状分为盘形、圆柱形、平板型等;按从动件类型分为尖底、滚子、平底等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等速运动规律
从动件匀速运动,产生刚性冲击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从动件分段匀变速运动,产生柔性冲击
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从动件按余弦规律加速运动,无冲击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从动件按正弦规律加速运动,无冲击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按照给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按照给定的运动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作图法、解析法
作图法、解析法
按照给定的急回特性设计四杆机构
按照给定的传动角设计四杆机构
作图法、解析法
作图法、解析法
05 凸轮机构及其设 计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凸轮机构的应用
自动机械、操纵控制、传动装置等
凸轮机构的分类
重要性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 ,对于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运 动、力和能量传递过程具有重要 意义。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机械系统,包括机构、传动、控制等 方面。
研究内容
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力分析 、动力学分析、优化设计等。
机械原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发展历程
从简单机械到复杂机械系统,从经验设计到基于科学计算的设计。
机械原理(全套15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械原理概述 • 机构的结构分析 •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01 机械原理概述
机械原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中力的 传递、转换和效应的基本规律和 原理的学科。
具有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压力角和 传动角等特性,这些特性对机构的运 动性能和动力性能有重要影响。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等速运动规律
从动件匀速运动,产生刚性冲击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从动件分段匀变速运动,产生柔性冲击
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从动件按余弦规律加速运动,无冲击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从动件按正弦规律加速运动,无冲击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按照给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按照给定的运动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作图法、解析法
作图法、解析法
按照给定的急回特性设计四杆机构
按照给定的传动角设计四杆机构
作图法、解析法
作图法、解析法
05 凸轮机构及其设 计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凸轮机构的应用
自动机械、操纵控制、传动装置等
凸轮机构的分类
重要性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 ,对于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运 动、力和能量传递过程具有重要 意义。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机械系统,包括机构、传动、控制等 方面。
研究内容
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力分析 、动力学分析、优化设计等。
机械原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发展历程
从简单机械到复杂机械系统,从经验设计到基于科学计算的设计。
机械原理(全套15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械原理概述 • 机构的结构分析 •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01 机械原理概述
机械原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中力的 传递、转换和效应的基本规律和 原理的学科。
具有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压力角和 传动角等特性,这些特性对机构的运 动性能和动力性能有重要影响。
机械原理第四章4-3.4
1
ϕ ϕ
B B’
2
s0
ϕ ω
r0
O
sx
sy x s
f ( x, y,ϕ ) = 0
实际廓线:圆心位于理论廓线上的一系列滚子圆的包络线 以ϕ为参数的曲线族的包络线方程:
f ( xa , ya ,ϕ ) = 0 ∂f ( xa , ya ,ϕ ) = 0 ∂ϕ 滚子圆方程
y 内凸轮廓 实际廓线
其中
x B0 = e y B0 = s 0 =
r0 − e 2
2
s x = s sin ϕ s y = s co s ϕ
Y e
B0
即
x = ( s + s 0 ) sin ϕ + e co s ϕ y = ( s + s 0 ) co s ϕ − e sin ϕ
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 凸轮理论廓线方程 理论廓线方程, 凸轮理论廓线方程, 也可表示为: 也可表示为:
8
位移曲线
凸轮转角
注意: 注意: 从动件轴 线转过的角、 基圆上基圆半 径转过的角和 偏距圆上偏距 转过的角均为 凸轮转角。
2. 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将滚子 中心假想为 尖底从动件 的尖底。
η' 实际廓线
η 理论廓线 r0 η" 实际廓线 (凹槽凸轮用)
-ω
注意:凸轮转角一般在理论廓线的基圆上度量,从动件位移 注意 为导路方向线与理轮廓线基圆交点至滚子中心之间的距离。
ω O r0
ϕ
B'
B
x s
当凸轮转过角ϕ时,滚子中心将自点B0移到B点 根据反转法原理,理论廓线B点坐标为: sin ϕ x B 0 s x x co s ϕ y = − sin ϕ co s ϕ y + s B0 y
孙恒《机械原理》课件讲义
学时:课堂教学:5学时,习题课:1学时;实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2学时。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机构的组成 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 及结构分析
§2-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1、研究机构的组成及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 2、了解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类。
2)确定机架 3)确定各构件之间的运动副种类
“两两分析相对运动” 4)代表回转副的小圆,其圆心必须与相对运动
回转中心重合。代表移动副的滑块,其导路 方向必须与相对运动方向一致。 5)比例、符号、线条、标号
§2-5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1.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所具有的独立运动。 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2. 要除去局部自由度( F' ) 局部自由度: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3. 要除去虚约束( p' ) 虚约束:在机构运动中,有些约束对机构自由度的影响
是重复的。
3. 要除去虚约束( p' ) 虚约束:在机构运动中,有些约束对机构自由度的影响
是重复的。 •机构中的虚约束常发生在下列情况:
1)如果转动副联接的是两构件上运动 轨迹相重合的点,则该联接将带入 1个虚约束。
本章结束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机构的组成;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 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能绘制常用机构的 运动简图;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对平 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重 点:运动副和运动链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 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 的计算。
难 点:在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中有关虚约束的识别及 处理问题。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机构的组成 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 及结构分析
§2-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1、研究机构的组成及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 2、了解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类。
2)确定机架 3)确定各构件之间的运动副种类
“两两分析相对运动” 4)代表回转副的小圆,其圆心必须与相对运动
回转中心重合。代表移动副的滑块,其导路 方向必须与相对运动方向一致。 5)比例、符号、线条、标号
§2-5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1.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所具有的独立运动。 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2. 要除去局部自由度( F' ) 局部自由度: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3. 要除去虚约束( p' ) 虚约束:在机构运动中,有些约束对机构自由度的影响
是重复的。
3. 要除去虚约束( p' ) 虚约束:在机构运动中,有些约束对机构自由度的影响
是重复的。 •机构中的虚约束常发生在下列情况:
1)如果转动副联接的是两构件上运动 轨迹相重合的点,则该联接将带入 1个虚约束。
本章结束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机构的组成;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 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能绘制常用机构的 运动简图;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对平 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重 点:运动副和运动链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 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 的计算。
难 点:在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中有关虚约束的识别及 处理问题。
机械原理教学课件4
一、研究摩擦的目的
1. 摩擦对机器的不利影响 1)造成机器运转时的动力浪费 机械效率 2)使运动副元素受到磨损零件的强度、机器的精度 和工作可靠性 机器的使用寿命 3)使运动副元素发热膨胀 导致运动副咬紧卡死机器
运转不灵活;
4)使机器的润滑情况恶化机器的磨损机器毁坏。
一、研究摩擦的目的(续)
21 12 12
与构件2相对于构件1的角速度w12方向相反。
四、转动副中的摩擦(续)
2. 止推轴承(轴端)的摩擦 ds=2d dN=pds dF= fdN= f p ds
dM f dF fdN fpds
M
f
R
r
fpds
R
r
2fp 2 d
非跑合止推轴承摩擦:不经常旋转的轴端。如:圆盘摩
擦离合器、螺母与被联接件端面之间的摩擦。
跑合止推轴承摩擦:经常有相对转动的轴端。如止推轴 颈和轴承之间的摩擦属于此类。
四、转动副中的摩擦(续)
1) 非跑合的止推轴承:轴端各处压强 p 相等
N
R
r
pds fp p2 d p R 2 r 2 Q
r
R
p
Q R2 r 2
试求:机构各运动副中的反力及需要施于原动件1上的平衡
解: 力偶矩(其他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等忽略不计)。
1、将该机构分解为构件5
与4及构件3与2所组成的两 个静定杆组,和平衡力作
用的构件1。
2、按上述次序进行分析。
例2(续)
1)构件组5、4的受力分析
lh65 R65
大小:√ 方向:√
√ √
√ √
机械原理四连杆机构 ppt课件
ppt课件
12
1.急回运动
如图4-4所示为一曲柄摇杆机构, 其曲柄AB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有两 次与连杆BC共线。在这两个位置,铰 链中心A与C之间的距离AC1和AC2分别 为最短和最长,因而摇杆CD的位置C1D 和C2D分别为其两个极限位置。摇杆在
两极限位置间的夹角称为摇杆的摆角。
ppt课件
13
有时死点来实现工作,如图4-6所示
工件夹紧装置,就是利用连杆BC与摇杆
CD形成的死点,这时工件经杆1、杆2传
给杆3的力,通过杆3的传动中心D。此力
则这时连杆加给曲柄的力将通过铰链中
心A,即机构处于压力角=90(传力角 =0)的位置时,驱动力的有效力为0。
此力对A点不产生力矩,因此不能使曲柄 转动。机构的这种位置称为死点。
ppt课件
25
死点会使机构的从动件出现卡死或 运动不确定的现象。可以利用回转机构 的惯性或添加辅助机构来克服。如家用 缝纫机中的脚踏机构,图4-3a。
23
若BCD由锐角变钝角,机构运 动将在BCD(min)和BCD(max)位置两次 出现传动角的极小值。两者中较小的
一个即为该机构的最小传动角min。
ppt课件
24
3.死点
对于图4-4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如 以摇杆3 为原动件,而曲柄1 为从动件, 则当摇杆摆到极限位置C1D和C2D时,连 杆2与曲柄1共线,若不计各杆的质量,
非传动机构,<40,但不能过小。
ppt课件
21
确 定 最 小 传 动 角 min 。 由 图 4-5 中
∆ABD和∆BCD可分别写出
BD2=l12+l42-2l1l4cos BD2=l22+l32-2l2l3cosBCD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件
I
5
IV
2
II
4
V
1
III
3
移 动 副
V
1
IV
2
螺 旋 副
V
1
2、根据组成运动副的两个运动副元素的接触情况分类 运动副元素以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
球面高副
柱面高副
运动副元素以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
球面低副
移动副
转动副
3、根据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的相对运动形式分类
空间运动副
球销副
螺旋副
只是为了表明机构的运动状态或各构件的 相互关系,也可以不按比例来绘制运动简图, 通常把这样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常用机构构件、运动副代表符号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
1. 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首先确定机构的原动件 和执行件,两者之间为传动部份,由此确定出组成机 构的所有构件,然后确定构件间运动副的类型。 2. 为将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清楚,恰当地选择投影面。一 般选择与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相平行的面为投影面,必要 时也可以就机械的不同部分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面 ,然后展开到同一平面上。总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以 正确、简单、清晰为原则。 3. 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定出各运动 副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用规定的符号画出各类运动副,并 将同一构件上的运动副符号用简单线条连接起来,这样便可 绘制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30米/分
500
二、创新
◆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发现
◆应用技术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发明
发明:
◆基础理论知识
◆应用技术知识 ◆实践经验
◆强烈的创新意识 ◆勤奋的工作
两用折叠椅
外环
双曲面滚柱加载器
机械原理课件第4-5章机械的受力分析、效率与自锁
受力分析的方法
1
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是分析力的平衡状态,建立方程并解方程的方法。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形分析法
变形分析法是利用物体的变形和位移来分析内力和外力的方法。
3
虚功原理法
虚功原理法是利用机身位移和外力所做的功的原理,来分析内力和外力平衡的方 法。
自锁的概念
自锁是机械一种特殊的现象,当一种机械的某些部件因运动而产生内部力矩时,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导致自身 所承受的内部力矩增大,从而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产生锁定作用。
3 弯曲力 & 正应力
弯曲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会导致形变以及正应力的产生。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保持润滑状态
润滑状态对机械效率的影响非常大。
选择合适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应该考虑机械运行的环境和作用力。
减小摩擦损失
尽可能地降低内摩擦和外摩擦的损失。
优化设计
通过分析机械结构,寻求机械优化方案,以提高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结论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机械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也深入了解了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以及常见的自锁装置等等,这些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械的性能和使用。
机械原理课件第4-5章机 械的受力分析、效率与自 锁
欢迎大家来到机械原理课件的第四至第五章。今天我们将学习机械的受力分 析、效率以及自锁的原理。
机械力的分类
1 张力 & 压力
张力是物体前后两端受到的同向拉力,压力则是相反的方向。
2 剪力 & 扭力
剪力是垂直于物体截面方向的力,而扭力是绕物体轴旋转的力。
功率输入 传动装置输入功率的总和
功率输出 传动装置输出功率除以效率
机械原理第四章 速度瞬心及其应用 课件
VP23 =μ l(P23P13)·ω 3
n 2 2
P12 ω 2 1
3 P23 ω 3
P 13
n
∴ω 3=ω 2·(P13P23/P12P23)
VP23
方向: ω 3与ω 2相反。
? 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之间,两构件转向相反。
3.用瞬心法解题步骤 :
①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②求瞬心的位置; ③求出相对瞬心的速度; ④求构件绝对速度V或角速度ω。
4.瞬心法的优缺点:
①适合于求简单机构的速度,机构复杂时因 瞬心数急剧增加而求解过程复杂。
②有时瞬心点落在纸面外。 ③仅适于求速度V,使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4.3 瞬心线和瞬心线机构(自学)
动画链接
定瞬心线: 速度瞬心点相对于机架上的轨迹
动瞬心线: 速度瞬心点相对于活动构件上的轨迹
由速度瞬心的概念可知:在机构的运动过程 中,动瞬心线上的每一点都有一个在定瞬心 线上相对应的点与之作无滑动的接触。
?在接触点M处作纯滚动,则接触点M就是它们的瞬心,
?在接触点M处有相对滑动,则瞬心位于过接触点 M的公
法线上,
动画链接1 、2、3、4
情形 2:两构件不直接连接(三心定理)
三心定理 :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之间的三个速度
瞬心必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VB2
B2
P 21
A2' 2
VA2 A2
P 32 1
D V 3 作者:D潘3存云教授
称K2为包络曲线, K1为被包络曲线 vr ? ? 12 QP
共轭曲线:两高副元素互为包络的曲线
采用的共轭曲线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通常有两种:
?利用已知的形成高副的一个构件的形状和相对
n 2 2
P12 ω 2 1
3 P23 ω 3
P 13
n
∴ω 3=ω 2·(P13P23/P12P23)
VP23
方向: ω 3与ω 2相反。
? 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之间,两构件转向相反。
3.用瞬心法解题步骤 :
①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②求瞬心的位置; ③求出相对瞬心的速度; ④求构件绝对速度V或角速度ω。
4.瞬心法的优缺点:
①适合于求简单机构的速度,机构复杂时因 瞬心数急剧增加而求解过程复杂。
②有时瞬心点落在纸面外。 ③仅适于求速度V,使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4.3 瞬心线和瞬心线机构(自学)
动画链接
定瞬心线: 速度瞬心点相对于机架上的轨迹
动瞬心线: 速度瞬心点相对于活动构件上的轨迹
由速度瞬心的概念可知:在机构的运动过程 中,动瞬心线上的每一点都有一个在定瞬心 线上相对应的点与之作无滑动的接触。
?在接触点M处作纯滚动,则接触点M就是它们的瞬心,
?在接触点M处有相对滑动,则瞬心位于过接触点 M的公
法线上,
动画链接1 、2、3、4
情形 2:两构件不直接连接(三心定理)
三心定理 :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之间的三个速度
瞬心必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VB2
B2
P 21
A2' 2
VA2 A2
P 32 1
D V 3 作者:D潘3存云教授
称K2为包络曲线, K1为被包络曲线 vr ? ? 12 QP
共轭曲线:两高副元素互为包络的曲线
采用的共轭曲线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通常有两种:
?利用已知的形成高副的一个构件的形状和相对
最新机械原理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黄茂林 主编 秦伟副 主编 第四章教学讲义PPT课件
ha
齿厚——sk 齿槽宽—— ek
h hf
齿距 (周节)—— pk= sk +ek
法向齿距 (周节)—— pn = pb
分度圆——人为规定的计算基准圆
表示符号: d、r、s、e,p= s+e
p
s
e
齿顶高ha 齿根高 hf 齿全高 h= ha+hf 齿宽—— B
B pk
sk
ek pn
pb
rb
rf r ra
为了便于制造、检验和互换使用,国标GB1357-87规定了标准模数系 列。
标准模数系列表(GB1357-87)
0.1 0.12 0.15 0.2 0.25 0.5 0.4 0.5 0.6 0.8 第一系列 1 1.25 1.5 2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2
两轮中心连线也为定直线,故交 点P必为定点。
i12=ω1/ω2=O2P/ O1P=常数
工程意义:i12为常数可减少因速度变化所 产生的附加动载荷、振动和噪音,延长齿 轮的使用寿命,提高机器的工作精度。
O1
ω
1
rb
1N
1
K
K’
P C2 C1
rb
2
ω
2
O
2
2)、运动可分性 故传△ 动O1N比1P又≌可△写O2N成2P:
第四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齿廓曲线第三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设计计算第四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的尺寸参数设计第五节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与变位原理第六节渐开线变位齿轮传动第七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类型及几何设计第八节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第九节直齿锥齿轮机构第十节蜗杆蜗轮机构第一节概述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可以用来传递空间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
P04机械原理-45页PPT精选文档
或顺时针转π/2角
因eiφ·e-iφ=ei(φ-φ)=1,故e-iφ是eiφ的共轭复数 。
平面矢量的复数极坐标表示法
复数极坐标表示的矢量的微分
设r= rei
则对时间的一阶导数为:
d d r td de i r t rd d(iti e ) v re i re i( /2 )
a E 5a n E 5a t E 5a E 4a k E5 E a r E 45E
E→F EF EF //EF
2 5
l
EF
?
2vE5E45 ?
aE5 (pe5) a
第四节 平面矢量的复数极坐标表示法
学习要求
本节要求熟悉平面矢量的复数极坐标表示法,包括
矢量的回转;掌握矢量的微分。
用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速度瞬心法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VE
4P14El
P12P24
P14P24
2
已知:构件2的角速度ω2和 长度比例尺μl ;
求:VE和ω4=?
各瞬心如图所示,因在P24点, 构件2和4的绝对速度相等 , 故
ω2 (P24 P12) μl = ω4 (P24 P14) μl ,得:
的位置及等角速度ω 1 求:ω 2 ,ω 3 和VE5 解:1.取长度比例尺画出左图a所 示的机构位置图, 确定解题步骤: 先分析Ⅱ级组BCD,然后再分析4、 5 构件组成的Ⅱ级组。
对于构件2 :VB2=VB1= ω 1lAB
VCVBVCB
方向: CD AB CB
大小: ?
l AB 1 ?
被乘数
i
表4-2 单位矢量旋转的几种特殊情况
结果
作用
i·eiφ=ei·(φ+π/2)
因eiφ·e-iφ=ei(φ-φ)=1,故e-iφ是eiφ的共轭复数 。
平面矢量的复数极坐标表示法
复数极坐标表示的矢量的微分
设r= rei
则对时间的一阶导数为:
d d r td de i r t rd d(iti e ) v re i re i( /2 )
a E 5a n E 5a t E 5a E 4a k E5 E a r E 45E
E→F EF EF //EF
2 5
l
EF
?
2vE5E45 ?
aE5 (pe5) a
第四节 平面矢量的复数极坐标表示法
学习要求
本节要求熟悉平面矢量的复数极坐标表示法,包括
矢量的回转;掌握矢量的微分。
用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速度瞬心法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VE
4P14El
P12P24
P14P24
2
已知:构件2的角速度ω2和 长度比例尺μl ;
求:VE和ω4=?
各瞬心如图所示,因在P24点, 构件2和4的绝对速度相等 , 故
ω2 (P24 P12) μl = ω4 (P24 P14) μl ,得:
的位置及等角速度ω 1 求:ω 2 ,ω 3 和VE5 解:1.取长度比例尺画出左图a所 示的机构位置图, 确定解题步骤: 先分析Ⅱ级组BCD,然后再分析4、 5 构件组成的Ⅱ级组。
对于构件2 :VB2=VB1= ω 1lAB
VCVBVCB
方向: CD AB CB
大小: ?
l AB 1 ?
被乘数
i
表4-2 单位矢量旋转的几种特殊情况
结果
作用
i·eiφ=ei·(φ+π/2)
(2024年)《机械原理》ppt课件
《机械原理》ppt课件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机械原理概述 • 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 机械传动与驱动 • 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振动 •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与展望
2
01
机械原理概述
Chapter
2024/3/26
3
机械原理的定பைடு நூலகம்与重要性
定义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中力和运动传递、转换及其控制规律的科学。
2024/3/26
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
包括生产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装配、调试与验 收等阶段。
21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和特点
2024/3/26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
根据加工方式和功能,机械制造装备 可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铸 造设备、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等。
机械制造装备的特点
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高柔性 等。
2024/3/26
6
02
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Chapter
2024/3/26
7
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机构定义
由刚性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系统,用于传递运动和力。
机构分类
根据运动特性可分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运动副类型
包括低副(转动副、移动副)和高副(点接触、线接触)。
2024/3/26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水平。
2024/3/26
25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三维建模与仿真
利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实 现产品的虚拟设计和仿真分析。
数控编程与加工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机械原理概述 • 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 机械传动与驱动 • 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振动 •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与展望
2
01
机械原理概述
Chapter
2024/3/26
3
机械原理的定பைடு நூலகம்与重要性
定义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中力和运动传递、转换及其控制规律的科学。
2024/3/26
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
包括生产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装配、调试与验 收等阶段。
21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和特点
2024/3/26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
根据加工方式和功能,机械制造装备 可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铸 造设备、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等。
机械制造装备的特点
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高柔性 等。
2024/3/26
6
02
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Chapter
2024/3/26
7
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机构定义
由刚性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系统,用于传递运动和力。
机构分类
根据运动特性可分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运动副类型
包括低副(转动副、移动副)和高副(点接触、线接触)。
2024/3/26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水平。
2024/3/26
25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三维建模与仿真
利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实 现产品的虚拟设计和仿真分析。
数控编程与加工
机械原理第四章课件
r1
1
a i12
又 ar1r2
r2
a1i12 1 i12
节圆 节点
1
凡能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 n
1
n
k
p k1
a
中心距
2 r2
一对齿廓称为共轭齿廓, 理论上 有无穷多对共轭齿廓,其中以渐 开线齿廓应用最广。
节圆
o2
ω2
机械原理第四章
二、渐开线齿廓
(一)渐开线的形成
发生线
K
N
rb
基圆
K0
k
O
当直线沿一圆周作相切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点在与 该圆固联的平面上的轨迹k0k,称为该圆的渐开线。
机械原理第四章
(二)渐开线的性质
发生线
(1)NK = N K0
(2) 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 切于基圆,切于基圆的直线
Vk
k K
必为渐开线上某点的法线。 与基圆的切点N为渐开线在
Pk rk
k点的曲率中心,而线段NK 是渐开线在点k处的曲率半径。
N
渐开线上点K的压力角
rb
kk
K0
(3在)渐不开考线虑齿摩廓擦各力点、具重有力不和同惯的性
(5)基圆内无渐开线。
Σ3 Σ1
Σ2
N2 N1
r b1
机械原理第四章
K
KO2 o2 KO1
o1
(三)渐开线的方程式
以O为中心,以OK0为极轴 的渐开线K点的极坐标方程:
发生线
rk
rb
cos κ
θk inv κ tg κ κ
invk— 渐开线函数
(k NO 0K K
Vk
k K
Pk rk
精品课件!《机械原理》_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力计算的通式: 摩擦力计算的通式 Ff21 = f FN21 = fv Q 其中, 称为当量摩擦系数, 其取值为: 其中 fv 称为当量摩擦系数 其取值为 平面接触: 平面接触 fv = f ; 槽面接触: fv = f /sinθ ; 槽面接触 半圆柱面接触: ,(k 半圆柱面接触 fv = k f ,( = 1~π/2)。 )。 说明 引入当量摩擦系数后, 引入当量摩擦系数后 使不同接触形状的移动副中的摩擦力 大小的计算大为简化。 大小的计算大为简化。因而也是工程中简化处理问题的一种 重要方法。 重要方法。
G 1 M Mf
ω
dρ
ω
r
2
2r 2R
轴端接触面
R
ρ
运动副中摩檫力的确定
上的压强p为常数 为常数, 设 ds 上的压强 为常数, 则其正压力dF 则其正压力 N = pds , 摩擦力dF 摩擦力 f = fdFN = f pds, , 故其摩擦力矩 dMf为 : dMf = ρdFf = ρf pds 总摩擦力矩M 总摩擦力矩 f为 Mf =∫ρ f pds = 2π f ∫pρ2dρ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3)质量静代换 ) 只满足前两个条件的质量代换称为静代换。 只满足前两个条件的质量代换称为静代换。 如连杆BC的分布质量可用 如连杆 的分布质量可用 B、C两点集中质量 、 两点集中质量 两点集中质量mB、mC代换,则 代换, 、 代换 mB=m2c/(b+c) mC=m2b/(b+c) 优缺点: 优缺点:构件的惯性力偶 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计 算简便, 算简便,一般工程是可接 A 受的。 受的。
运动副中摩檫力的确定
3.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 平面高副两元素之间的相对运动通常是滚动兼滑动, 平面高副两元素之间的相对运动通常是滚动兼滑动,故有滚动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因滚动摩擦力一般较小,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因滚动摩擦力一般较小,机构力分析时 通常只考虑滑动摩擦力。 通常只考虑滑动摩擦力。 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通常是将摩擦力和法向反力合成一 总反力来研究。 总反力来研究。 1)其总反力方向的确定为: )其总反力方向的确定为: 总反力FR21的方向与法向反力 的方向与法向反力 总反力 偏斜一摩擦角; 偏斜一摩擦角; 2)偏斜方向应与构件1相对构件 的 )偏斜方向应与构件 相对构件 相对构件2的 相对速度v12的方向相反 的方向相反 相对速度
G 1 M Mf
ω
dρ
ω
r
2
2r 2R
轴端接触面
R
ρ
运动副中摩檫力的确定
上的压强p为常数 为常数, 设 ds 上的压强 为常数, 则其正压力dF 则其正压力 N = pds , 摩擦力dF 摩擦力 f = fdFN = f pds, , 故其摩擦力矩 dMf为 : dMf = ρdFf = ρf pds 总摩擦力矩M 总摩擦力矩 f为 Mf =∫ρ f pds = 2π f ∫pρ2dρ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3)质量静代换 ) 只满足前两个条件的质量代换称为静代换。 只满足前两个条件的质量代换称为静代换。 如连杆BC的分布质量可用 如连杆 的分布质量可用 B、C两点集中质量 、 两点集中质量 两点集中质量mB、mC代换,则 代换, 、 代换 mB=m2c/(b+c) mC=m2b/(b+c) 优缺点: 优缺点:构件的惯性力偶 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计 算简便, 算简便,一般工程是可接 A 受的。 受的。
运动副中摩檫力的确定
3.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 平面高副两元素之间的相对运动通常是滚动兼滑动, 平面高副两元素之间的相对运动通常是滚动兼滑动,故有滚动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因滚动摩擦力一般较小,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因滚动摩擦力一般较小,机构力分析时 通常只考虑滑动摩擦力。 通常只考虑滑动摩擦力。 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通常是将摩擦力和法向反力合成一 总反力来研究。 总反力来研究。 1)其总反力方向的确定为: )其总反力方向的确定为: 总反力FR21的方向与法向反力 的方向与法向反力 总反力 偏斜一摩擦角; 偏斜一摩擦角; 2)偏斜方向应与构件1相对构件 的 )偏斜方向应与构件 相对构件 相对构件2的 相对速度v12的方向相反 的方向相反 相对速度
机械原理完整ppt课件
微器等。
04 连杆机构与凸轮机构
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设计方法
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包括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运动特 性和应用场合。
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根据给定的运动规律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杆机构形式,并通过几何关系、 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计算等方法,确定机构的尺寸、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
机械原理完整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机械原理概述 • 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 机械传动与驱动 • 连杆机构与凸轮机构 • 间歇运动机构与组合机构 • 机械系统动力学与平衡 • 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
01 机械原理概述
机械原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运动、 力和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
01
链传动应用
适用于机床、起重机械、农业机械等需要较大传动比和较高效率的场合
。
02
带传动应用
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的传动系统中,如缝纫机、皮带运
输机等。
03
螺旋传动应用
常用于机床进给机构、千斤顶、螺旋压力机等需要直线运动或升降运动
的场合。同时,在精密仪器和微调装置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精密螺旋测
中的重要性。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02
讲解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包括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
件等要素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优化算法与实例分析
03
介绍常用的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等,并通过实
例分析展示如何在机械设计中应用这些算法进行优化。
可靠性设计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介绍可靠性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阐述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移动副中的摩擦(续)
3)两构件沿圆柱面接触
❖N21是沿整个接触面各处反力的总和。 ❖整个接触面各处法向反力在铅垂方向
的分力的总和等于外载荷Q。
取N21=kQ
(k ≈1~1.57)
4)标准式
F21 = fN 21 = kfQ 令kf = fv F21 = fvQ
不论两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如何,两元素间产生的 滑动摩擦力均可用通式:F21 = fN 21 = fvQ 来计算。
二、质量代换法(续)
3. 质量代换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n
1)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 m i = m i =1
2)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以原构件的质心为坐标原点时,应满足:nmi xi来自i =1 n=
0
mi yi
i =1
= 0
3)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
( ) n
mi
x
2 i
tg = F21 = fN 21 = f
N 21 N 21
一、移动副中的摩擦(续)
2)总反力的方向
❖R21与移动副两元素接触面的公法线偏
斜一摩擦角;
❖R21与公法线偏斜的方向与构件1相对 于构件2 的相对速度方向v12的方向相反
3. 斜面滑块驱动力的确定 1)求使滑块1 沿斜面 2 等速上行时所需的水平驱动力P
+
y
2 i
= Js
i =1
二、质量代换法(续)
4. 两个代换质量的代换法
用集中在通过构件质心S 的直线上的B、K 两点的代 换质量mB 和 mK 来代换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的质量的代换 法。
mB + mK = m mBb = mkk
mBb2
+
mK k 2
=
J
s
m B
=
mk b+ k
m k
=
n S
❖变速转动:
r
r
PI = - m a S ,
M I = - J Sa
✓可以用总惯性力PI’来代替PI和MI ,PI’ = PI,作用线由质心
S 偏移 lh
lh
=
MI PI
二、质量代换法
1. 质量代换法 按一定条件,把构件的质量假想地用集中于某几个选定
的点上的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 2. 代换点和代换质量 ❖代换点:上述的选定点。 ❖代换质量:集中于代换点上的假想质量。
❖阻抗力又可分为有效阻力和有害阻力。 (1)有效阻力:是指为了完成有益工作必须克服的生产 阻力,故也称工作阻力。 ✓有效功(输出功):克服有效阻力所作的功。
(2)有害阻力:是指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所受到的非生产 阻力,如有害摩擦力、介质阻力等。
✓损失功:克服有害阻力所作的功。
注意
摩擦力和重力既可作为作正功的驱动力, 也可成为作负功的阻力。
F21=f N21 ❖当外载一定时,运动副两元素间法向反力 的大小与运动副两元素的几何形状有关:
1)两构件沿单一平面接触
N21= -Q
F21=f N21=f Q
2)两构件沿一槽形角为2q 的槽面接触
N21sinq = -Q
F21 =
fN21 =
f
Q
sinq
=
f
sinq
Q
令
f sin q
=
fv
F21 = fN 21 = fvQ
mb b+ k
k
=
Js mb
5. 静代换和动代换
1)动代换:要求同时满足三个代换条件的代换方法。
二、质量代换法(续)
2)静代换:在一般工程计算中,为方便计算而进行的仅满 足前两个代换条件的质量代换方法。
❖取通过构件质心 S 的直线上 的两点B、C为代换点,有:
mmBBb+=mmC C=cm
m B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一、一般力学方法
1. 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
❖ 构件BC上的惯性力系可简化为:
加在质心S上的惯性力
r
r
PI
和惯性力偶MI。
PI = -m a S
M I = - J Sa
❖可以用总惯性力PI’来代替PI和MI ,
PI’ = PI,作用线由质心S 偏移
lh
=
MI PI
2. 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4-1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 驱动力:驱动机械产生运动的力。 其特征是该力与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同或成 锐角,所作的功为正功,称驱动功或输入功。
2. 阻抗力:阻止机械产生运动的力。 其特征是该力与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反或成 钝角,所作的功为负值。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续)
ƒv ------当量摩擦系数
一、移动副中的摩擦(续)
5)槽面接触效应 当运动副两元素为槽面或圆柱面接触时,均有ƒv>ƒ
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沿槽面或圆柱面接触的运动副两 元素之间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平面接触运动副元素之间 所产生的摩擦力。
2. 移动副中总反力的确定 1)总反力和摩擦角 ❖总反力R21 :法向反力N21和摩擦力F21的合力。 ❖摩擦角 :总反力和法向反力之间的夹角。
第4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
◆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 不考虑摩擦和考虑摩擦时
机构的受力分析
本章重点: ▪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及质量代换法
▪ 图解法作平面动态静力分析 ▪ 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
◆ 了解作用在机构上的力及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 掌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方法和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方法; ◆ 能对几种最常见的运动副中的摩擦力进行分析和计算;
❖等速运动: PI=0,MI =0
❖变速运动:
r PI
=
r -maS
一、一般力学方法(续)
3. 绕定轴转动的构件 1)绕通过质心的定轴转动的构件
❖等速转动:PI =0,MI=0; ❖变速运动:只有惯性力偶
M I = -JSas
2)绕不通过质心的定轴转动,
❖等速转动:产生离心惯性力
r PI
=
-m
r a
m
C
= =
m m
c b+
b b+
c c
❖B及C可同时任意选择,为工程计算提供了方便和条件;
❖代换前后转动惯量 Js有误差,将产生惯性力偶矩的误差:
[( ) ] DM I = - m B b 2 + m C c 2 - J s a = - (mbc - J s )a
§4–3 运动副中的摩擦力的确 1. 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定
(正行程)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
rr r
P + R21 + Q = 0 P = Qtg(a + )
一、移动副中的摩擦(续)
2)求保持滑块1沿斜面2等速下滑所需的水平力 P’
(反行程)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 rr r P'+R21 + Q = 0
P = Qtg(a - )
注意
▪ 当滑块1下滑时,Q为驱动力,P’为阻力,其作用为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