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 刘知新 简介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 刘知新 简介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 刘知新简介第一部分:概述1. 引出话题:化学教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2. 介绍化学教学论(第五版)的作者刘知新第二部分:刘知新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成就1. 介绍刘知新的教育背景,包括其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 介绍刘知新在化学教育领域的学术成就,包括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荣誉第三部分:化学教学论(第五版)的内容概要1. 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2. 说明该书对于化学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第四部分:化学教学论(第五版)的新意和亮点1. 分析该书相对于之前版本的更新之处2. 强调该书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第五部分: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对化学教学的影响1. 讨论该书对化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包括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方面的贡献2. 说明该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第六部分:对化学教学论(第五版)的评价1. 评述该书的优点和亮点2. 总结该书对于化学教学领域的重要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影响结论1. 总结刘知新的学术成就和对化学教学的贡献2. 强调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在当今化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致谢1. 表达对于刘知新在化学教育领域的无私奉献和努力的感谢2. 对支持和推广化学教学论(第五版)的机构和个人表示感激参考文献-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 XX出版社, 年份.以上是关于化学教学论(第五版) 刘知新的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介绍刘知新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成就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他在化学教育领域的学术贡献。

刘知新在化学教育领域致力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努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知识建构、教学评价和课程设计的理论观点。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认可,也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刘知新在不断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他的学术成就为化学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021化学教学论重点总结

2021化学教学论重点总结

教师必备技能导入新课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课堂组织技能新课结束技能三大课程目标—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从1996年起,加入国际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行列 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内容的有效性和主要性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广度和深度的平衡适用广泛的学习目标考虑学习的可能性和适应性适应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目前,我国中学化学教材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课程标准)一纲多本和审定制。

即由田家颁布统一的化学课程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经过我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出版发行。

与过去的一纲一本和国定制是有明确区别的。

其目的是为了繁荣教育事业,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多种需要,改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独家编写出版教材的状况。

如何评价一本中学化学教材:(1)内容方面:①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适:②组织结构是否合理: ③是否注意思想教育:④能否联系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实际;⑤教材的弹性:⑥与相关学科的配合性。

(2)科学性方面:①教材体系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②技能和能力训练安排是否恰当;③难度大小;④学生课业负担情况:⑤趣味性等(3)技术性方面:①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是否规范:②图文配合情况:3版式设计;④纸张印刷质量;⑤装帧水平等。

,在刘知新的《化学教学论》课本(第二版)中提出了四项一般原则:1、“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2、实验引导和启迪思维的统一;3、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统一;4、掌握双基和发展智能的统一;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的观念态度基本能力主要有4种:①学会求知的能力;②学会做事的能力;③学会共处的能力;④学会生存和发展即学会做人的能力。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总结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总结

化学教学论第一章:导论1.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3.科学教育的广域四个目的: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4。

通常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化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5。

化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教学系统及研究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6。

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1)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课程的变革:初建体系时期;相对稳定时期;发展变革时期;修订完善时期(2)科学素养框架构建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3)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4)在2001年义务教育、2003年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都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给予明确的界定.(5)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6)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7)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三、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8)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9)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一般应符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2.什么是课程: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

3.课程的主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并从三个方面给予界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采用模块组织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共设八个模块,必修两个,选修六个。

5.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具有统一、共性的基础要求,为必修课程。

6. 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

7.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

8. 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达: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个必修模板、6个选修模板。

9. 教学要求的四个层次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印象B.知道“是什么”。

能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材料。

C.懂得“为什么”。

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D.能够“应用”。

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

10.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最新化学教学论重要知识整理

最新化学教学论重要知识整理

三.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具体目标有: ● 发展学习 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 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和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 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4.1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
特点
1952.12 《中学化学教参考苏联教学大纲,提出重视双基、培养
学 大 纲 ( 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加强
案)》
实验、认识化学生产等;规定在初三到高
50’~ 修订
三的 4 个年级开设化学。
60’
2、课程相对稳定时期
时间 标志性文件
特点
1978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充分吸收了建国 30 年的化学课程经
化学教育的总目标切实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地自主 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 二、化学教学论 1、定义: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 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化学法的定义: 2.历程 ⚫ 1、最早于 1932 年,“中等学校化学教材教法” ⚫ 2、建国初期,照搬前苏联教育模式 ⚫ 3、1957 年,第一本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化学教学法讲义》 ⚫ 4、20 世纪 80 年代,重“方法”,轻“理论” ⚫ 5、1983 年,将学科教材教法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 6、1988 年 “化学教学论” 替代过去 “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论单元二 刘知新主编

化学教学论单元二  刘知新主编

•空气中的粒子之间是没有空隙的, 是 连续的、紧密排列的。
•空气中粒子的分布是不均匀、分层的, 例如所有的氧气粒子在一个层面上, 所
有的氮气粒子在一个层面上。
•组成物质的粒子其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受热后粒子会变大。
•组成物质的粒子其数量是可以变化的, 受热后粒子数目会增加。
•把气体从1升的容器转移到2升的容器 内,气体占据的体积仍是1升。
由于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想到了 这一点而又忘掉了另一点,难 以深刻思考问题与已知信息间 的内在联系,结果导致许多学 生在解决问题时顾此失彼,难 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造成 解题的错误。
问题解决的可视化策略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高 学生头脑中知识的结构化、网络 化水平,增加知识组块的容量,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提取和思 考更多的内容;
金刚石与石墨的启示
零 散 的 、 孤 立 的 、 琐 碎 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和运用。 要 引 导 学 生 深 入 思 考 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进 行知识间的整合,逐步形 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 结构。
知识联系的意义
记忆下列数字 119662184031997
119662184031997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
期望
控制





外 部 环 境











短 时 记 忆
长 时 记 忆
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发生在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转换阶段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储存时间短(30 秒);记忆容量有限(7+2个信息单位)
长时记忆:储存时间长,储存容量大。

化学教学论总结

化学教学论总结

化学教学论总结第一章:导论1-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起,发达国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相继开设化学课程。

我国于1865年起始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

成形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成形期。

《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

发展期:20世纪30年代为充实发展期。

化学教育改革: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动力:主要来自高等学校;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变革的主要特点(化学发展的总趋势):从描述性到推理性;:定性到定量;宏观到微观1-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4点)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为3、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教育的4种“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或学会发展)1-3化学教育的新视野: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态度、过程、知识、技能第一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公众的科学素养(3方面):1、对科学俗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2点):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化学课程的3个时期:初建体系期、相对稳定期、发展变革期2-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结构:宏观和微观。

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新高中化学课程:2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6个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2-3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化学课程目标确立依据(3点)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3点)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的体现(2方面):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8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3点):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目的要求从3方面展开: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内容标准(4要素):行为主体(学生,通常省略)、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有时也可省略)、表现程度(或行为对象)2-4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化学课程的改革方向: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具体要求:(6点):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地状况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4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目标(3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标准(5方面):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实施建议(4方面):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体课程基本理念(6点):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知识,探究化学奥秘,形成好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3、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课程内容的层级结构: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准(标准)课程评价(3点):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书面测验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建立化学学习档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7点)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第三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3-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体系设计的5个方面:课程结构、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需求彼此之间的关系:课程结构限定教材种类,课程理念导向教材目的和目标,内容标准决定教材基本框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的活动方式。

化学教学论单元一 刘知新主编

化学教学论单元一   刘知新主编
➢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 全部经验
➢ 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 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 容载体
➢ 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 最典型的教材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 国家课程标准 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 据,是国家管 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
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为主旨
——Boo H K. Teaching the big ideas in
Chemistry[J].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1, 22(1)
化学学科大观念(Big Ideas)例举
美 (1)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国 (2)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独特的结构,这是由电子和原子核
——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M.Vonlaue,1879-1960)
化学课程要教给学生什么
➢ 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 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头脑 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 ➢ 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 所形成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 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 方法,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 化学基本观念。
木 炭 的 燃 烧
氢 气 的 爆 炸
原 子 的 构 成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酸碱 的的 性性 质质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引领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化学学科帮助学生建构哪些基本观念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基本观念
方法类的 基本观念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元微变 素粒化 观观观
分实 类验 观观
学 价 值

——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重点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重点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重点1、化学科学的概念、价值及特点2、化学课程的价值3、科学素养的内容4、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5、 STSE教育的实质6、课程P20~257、教材8、课程标准9、英、美等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点10、初、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及结构特点11、初、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理念、特点及栏目结构设置12、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及要求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14、化学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基本层次15、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6、教学资源分析的途径和方法17、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18、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19、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方法20、化学教学方法和特点及选择、组合、优化21、化学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及实施22、我国科学探究的要素及科学探究活动设计23、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原则24、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25、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功能及常用方法26、化学学习评价的理念、方法及功能27、说课的基本要求28、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及内容29、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30、专家型教师的特征2、化学课程的价值①对个人的价值:指化学对于个体适应社会、个体职业选择、个体认知发展、审美体验等意义②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指化学对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经济、军事的发展意义③对化学本身的价值:培养公众对化学的理解和热情,有助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课程也为培养自己的建设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科学素养的内容①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②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③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基于上述三点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理解科学本身;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4、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①在处理与他任何与环境的关系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进行抉择②认识到产生科学知识必须一来探讨过程以及概念学说③能够分辨科学证据和个人观点的不同④能够证明事实和学说之间的关系⑤能够分辨科学和技术对促进人类福祉的功能和限度⑥了解科学和社会的关系⑦明白科学来源与人类的视野,并理解科学知识的暂时性,当资料充分后知识会改变⑧因为拥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能够赞赏别人的科学成就⑨对世界充满乐观的态度⑩能够采用和科学相同的价值观,所以能够使用科学和享受科学能够终身持续探讨科学并增加其知识5、STET教育的实质(Stience technology social education)STS、CTS,均将培养目标转向更多加关心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所谓“应用领先观”的教育理念,即讨论问题不再是从化学学科开始,随后编排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应用及技术和社会的思考,而改变为从事项(主题)及应用性的问题出发,根据学要合理编制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即从强调个人(学生)与学科知识导向更多关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价值,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化学教学论新的高中化学分为几大模块?有什么作用和特点?答:新的高中化学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课程模块有两个,即化学1和化学2,选修课程模块有六个,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

作用: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它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关键的要求。

选修课程则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下功能各有侧重,设置模块内容的线索有所不同,有的着力反映现代化学的原理基础,有的则充分体现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特色: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化学课程标准由四部分构成:即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的作用:指导、限值、评价Ⅰ、化学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环节?1、设计准备2、设计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媒体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7、设计总成和编制方案Ⅱ、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Ⅲ、课程是什么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教学的过程、教学的结果密切相连。

课程实质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Ⅳ化学探究教学有哪些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实验事实4、验证假设5、得出结论6、整合应用Ⅴ基本的化学教学模式?1、系统的陈述知识模式2、解答问题模式3、验证知识模式4、研究(解决)问题模式5、历史发展模式Ⅵ化学教学的目的和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描述的是教师预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生的变化,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结果,但不涉及过程,不涉及教师的活动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对教学意图的概括和总的说明,它常常只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Ⅶ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和作用?先行组织者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在后继学习的内容之间建立桥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易化。

化学教学论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_范文模板及概述

化学教学论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_范文模板及概述

化学教学论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和归纳。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化学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

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

-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结构。

- 正文部分将通过多个子标题来详细总结归纳不同知识点。

- 结论部分将对主要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并提出化学教学方面的建议和启示。

- 参考文献列出了本文所依据和参考的相关资料。

1.3 目的本文主要目的如下:首先,通过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归纳,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其次,为教师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教学模板,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化学知识。

最后,通过对化学教学的思考和讨论,探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整体而言,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化学教学知识点汇总,并给出相关建议和启示,以促进有效的化学教育实践。

2. 正文:2.1 知识点一总结归纳知识点一是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首先,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数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提高分子动能,增加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从而促进了反应进行。

浓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碰撞频率就越大,即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更多的分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碰撞的机会增加了。

表面积也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当固体反应物以细粉末或颗粒形式存在时,其表面积较大,更多的颗粒暴露在溶液中,与其他物质发生接触和反应的机会更多。

因此,细粉末或颗粒形式比块状物质更容易反应。

化学教学论总结

化学教学论总结

学习截然分开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系统整合。 15. 高中化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是由义务教育化学、必修化学和选修化学三个既相互
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部分共同构成的。各部分课程内容之间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使中学 化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一般,层层递进,逐步丰富、深化与发展。
丰富、发展 义务教育化学
提高、深化
高中必修化学
主题部分的 提高、深化
高中选修化学
第三章
16. 新教材新功能: 1.提供学生学习的范例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促进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
成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
17. 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及其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整体认识。
18. 所谓教材观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性质、功能、使用等的基本看法和认识,教材观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
第二章 10. 化学基本观念:所谓化学基本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11.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形成基本观
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核心概念以及能有效形成这些核心概念的 相关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从基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必须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基本观念形成的探究活动, 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化学的整体性的认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重视学 生基本观念的形成,正是通过核心概念以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探究活动的设计来实现的。 12. 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 流。 13. 必修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1 基础地位:为全体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为选修课程和其他 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2 衔接地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在性质上是完 全一致的,在内容上是螺旋上升与发展的关系。 14. 必修化学课程模块内容特点分析:首先是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角度出发,按照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代表 性选择了典型的金属元素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进而综合考虑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在自然界中的广泛 存在,以及对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影响的典型元素和化合物;其次,考虑到学时数的限制,课程标 准没有明确给出和限定要学习这些元素的哪些具体的化合物。另外,课程标准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 和离子反应,酸、碱、盐的电离等概念原理归入这个内容主题中,打破了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概念原理知识

读刘知新化学教学论有感

读刘知新化学教学论有感

我重读了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一书,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现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书写如下: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

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

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

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就十五六岁的初中学生来说,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事物的好坏还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况……但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上每一节课时我都精心准备,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体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相关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为什么”,使学生在“疑问——观察——豁然开朗”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讲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言》一节课时,我没有按照教材一步步来,而是先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变铜为银”、“吹气生火”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瞪大疑问的眼睛,然后告诉他们在化学王国里可以找到答案,接着介绍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等。

从一开始,学生就向往化学,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docx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docx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有哪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理解化学,体验化学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实践、做实验、主动探究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化学知识对人类的贡献对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立时间第一本化学教材及其改革进程2. 三层次、两类型、三阶段指的是什么?三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两类型:必修选修三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阶段高中选修阶段3.杜郎口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有何联系?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具体是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自 1998 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

内容即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际、实践指的内容是?5.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目标,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地位新旧联系,启迪思维反馈调控,实现目标6.化学教学的特殊性原则有哪些?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的原则归纳共性与分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形式训练与情景思维相结合的原则年龄特征与化学用语水平相适应的原则7.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信息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8.电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电化教学是传统教学工具的补充、发展、和改革。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革命。

电化教学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强学生感知;能帮助学生理解形成化学概念;能帮助学生掌握微观世界抽象化学原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什么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时间系统,它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一特定教学行为,或再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化学教学论是化学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化学教师来说,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本复习资料是根据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五版编写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教学论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授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化学教学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第二章化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包括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

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等。

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评价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评价包括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考试等。

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化学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化学教学与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实验设计应注重科学性、安全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

第七章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化学教学应注重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采取实际行动。

第八章化学教学与跨学科融合化学教学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化学教学可以通过跨学科项目、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发展。

化学教学论总复习(5篇)

化学教学论总复习(5篇)

化学教学论总复习(5篇)第一篇:化学教学论总复习教学靠的是“教学实践性知识”。

教学实践性知识不是教学理论知识,也不是纯粹的教学经验,而是经验和理论融合后形成的新知识。

这种知识具有整体性、情景性、个别性、发展性以及学科性等特点。

学习教学实践知识,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并要自觉将教学经验跟教学理论结合起来,用理论来引导经验,由经验来感悟理论。

我们的格言:想一想,做一做,想一想化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化学教学具体环境下的应用,着重探讨化学教学实践性知识。

其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有效开展化学教学,并不断改进化学教学。

在教育科学中化学教学论属于学科教学论范畴。

(化学)教学技能是教师成功完成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行为能力,每一个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具有特殊性,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共同的特性。

现代化学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

按照教学活动的顺序分,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等。

课堂教学方案,通常简称“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

教案是关于教学的计划或“剧本”,通常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等部分。

教师撰写教案不仅仅是技能,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等。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要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经验。

教学过程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借助一定教学条件完成化学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有三个核心关注的要素: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既包括教的行为,也包括学的行为,在正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对应关系。

教师教的行为包括呈示性、对话性、指导性教学行为等。

“教”的行为不同,“学”的行为也不同。

呈示性—被动学习;对话性—主动学习;指导性—自主学习。

第二篇:化学总复习方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方案一、学生分析九年级共六个教学班,其中九(1)班、九(3)班、九(6)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能力强些,而九(2)班、九(4)、九(5)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1%,学习发展生占27%。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第一部分重点摘录一、我国早期的化学启蒙者--徐寿。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是化学教育系统的成形期。

《奏定学堂章程》。

200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试用长达8年之久的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大纲实行了修订。

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2001年7月正式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

2002年初,按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实行再修订。

2003年4月出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二、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三、四种“知识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三教统筹”,让每个人都获得自己期望的三张“教育通行证”,即都应掌握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水平通行证。

五、科学素养:了解和熟悉实行个人决策、参加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六、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七、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是依随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育规律,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具有综合性,思想性,师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八、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理论和观点上引导高师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高师生“上路”、“上手”,从教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开点儿眼界”。

丰富大家的教育理念,让大家初步形成教育教学水平。

化学教学论总结[精选合集]

化学教学论总结[精选合集]

化学教学论总结[精选合集]第一篇:化学教学论总结第 1 章导论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与学的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我国于1865年起始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

化学教学论是依随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育规律,在人类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第一,化学教育的成形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奏定学堂章程》(1903)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第二,化学教育的充实发展期;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充实发展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不仅注重知识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各类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科目均有化学。

(3)大学实科的注重;(4)化学师资的改进;(5)化学设备的充实等。

滴定管的使用和精确天平较为普遍。

第三,化学教育新的关键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1-2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承载着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特殊任务。

价值一: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价值二: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价值三: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价值四: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1-3 化学教育的新视野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1)态度。

包括学生比较稳定的思想、兴趣和目的。

(2)过程。

发展学生的智力探究过程;让他们按照探究过程来对待科学问题和现象;让他们试探着去组织、设计并实施,学会解释、预测或控制探索的问题和现象。

(3)知识。

发展学生关于科学事实、术语、原理等知识(4)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第 2 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科。

它以化学教育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化学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化学知识传授到现代的化学素养培养,不断丰富和完善。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科技发展等。

3.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为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章化学课程与教材1. 化学课程设置的原则与特点化学课程设置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等原则。

化学课程的特点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等。

2. 化学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应选择符合课程标准、适合学生实际、具有科学性的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3.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章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1. 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化学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环节。

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化学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化学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化学教学评价应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发展性等原则。

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教师应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第四章化学实验教学1.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复习总结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复习总结

化学教学论第一章1.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2.通常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3.它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教学系统及研究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4.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5.科学素养框架构建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6.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第二章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2.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一般应符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a是学生通常省略,行为条件c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方式或范围的限制,有时也可以省略行为。

行为动词b、行为条件c和表现程度d在目标中的地位或顺序不同,往往导致内容标准表述方式的不同4.基础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论述)具体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论第一章:导论1.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3.科学教育的广域四个目的: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4.通常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化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5.化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教学系统及研究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6.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1)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课程的变革:初建体系时期;相对稳定时期;发展变革时期;修订完善时期(2)科学素养框架构建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3)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4)在2001年义务教育、2003年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都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给予明确的界定。

(5)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6)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7)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三、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

(8)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9)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一般应符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a是学生通常省略,行为条件c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方式或范围的限制,有时也可以省略行为。

行为动词b、行为条件c和表现程度d在目标中的地位或顺序不同,往往导致内容标准表述方式的不同(10)基础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论述)具体要求: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司机应被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五、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准。

(一级主题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秘密、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1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评价(1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一、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①设计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结构②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与时代性③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④倡导给予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⑤积极开发和利用真实问题情境第三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构建(1)影响教材质量因素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五个方面:目的、目标、内容、教和学与交流的方法、测试(2)反应化学课程的理念:第一类教材重视知识传承,适应理科精英人才的培养;第二类教材关注未来社会发展,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第三类教材突出实验的思维价值,展现知识的社会意义(融合型教材)(3)根据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化学教材,将于2019年起正式使用该套高中化学教材分必修、选择性必修两类,其中必修两册选择性必修三册,依照课程方案规定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4)内容标准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5)构建教材单元的基本思路:单元思路是指教材单元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逻辑顺序,元思路仅靠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是不够的,必须结合课程理念,教材目标,将其具体化,必须体现学生对未知内容的已有经验,学习总结和探究特征等,还应注重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不仅要依据化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认识的顺序,创设必要的情景和方法,引导更重要的是必须结实,单元内容隐含的社会价值。

(6)先行组织者理论:新的学习材料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7)化学教材栏目的功能及设计:一、体现具体、明确的素养发展功能;二、反映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8)化学教材栏目设计的技术要求:在技术设计过程中有几个技术问题值得关注:名实相符、整体自洽、数量适当、便于应用。

第四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1.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直感设计、经验设计、实验设计、系统设计2.化学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等要素以定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基本的化学教学模式包括: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解决)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自主学习模式4.化学教学策略是化学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行为规则和组织实施的依据,是化学教学方法的精髓、灵魂和本质特征。

因此,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是化学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任务,化学教学策略有教导策略和学习策略两部分组成。

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层次,与此相应,教学策略也有不同的层次,具有相对意义,高层次教学策略是对低层次教学策略的概括,适用范围较广;低层次教学策略是高层次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它体现蕴含着高层次教学策略的某种或某些要求,同时使用范围较小5.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1)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施教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和构建人际关系的活动。

(2)化学教学方法及其演变:化学教学基本方法有讲授-听记、谈话、讨论、指导-阅读、演示-观察、指导-实验、指导-练习、指导-实习,以及组织-参观等。

6.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7.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设计准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8.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1)基本要求:以系统观点作指导;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要从实际出发,以实际效果出发(2)基本原则: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9.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观察、测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制作和工艺活动;参观、访问、考察、调查活动;查阅资料及讲座、影视活动;发明、创造和小论文活动;科技游艺和趣味活动;科普宣传活动、公益活动;科技展览、表演活动;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10.化学活动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全校活动第五章:化学教学技能1.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提出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利用史料创设情境。

2.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在设置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情景作用的全面性、全程性、发展性、真实性、可接受性。

3.教育语言概述(基本特点):一、遵守语言、逻辑规律;二、适应教育教学要求;三、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讲授大体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4.板书内容:课题名称;授课提纲,包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定和程序,知识系统结构等;教学要点和重点;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5.课堂教学的问题可分为: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测性问题6.选择化学教学媒体遵循原则:有效原则;可靠原则;方便原则;经济原则7.课堂观察:周密的计划性是做好课堂观察的关键;课堂观察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课堂观察,教师还要努力排除来自自身的各种干扰。

8.课堂问题的类型(了解相关解决办法):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低;疲劳,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分散,遭遇干扰;不良行为。

9.教学过程调控的主要措施:建立期望;情感调控;反馈与强化;节奏控制;灵活、果断与恰当的反应第六章:化学实验及化学教学研究1.实验设计遵循原则:科学性原则;绿色化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2.化学实验的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3.化学实验过程:实验准备阶段、实验实施阶段、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

4.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内容: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及规格;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实验讨论与交流5.中学化学实验观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观察化学实验仪器与装置;观察化学实验操作;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为了更好实验观察,化学教学遵循原则:目的性原则、辩证性原则、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6.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主要有化学用语化、表格化和线图化三种形式(实验记录遵循原则有:准确无误、周密完整、详细有序)7.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一、以实验为基础;二、强调学习的主体性;三、强调教学的探究性。

(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举例: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8.化学实验改革: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化学实验的趣味化(趣味实验:火系列实验、水系列实验;家庭小实验)9.化学实验设计改革:化学实验的探究化;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2.微型化学实验)10.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节省实验经费;操作安全、污染小;节省实验时间;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11.化学实验的清洁化(主要措施:进行密闭实验,对反应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设法予以收集处理,避免敞口操作,防止反应物质逸散到周围环境中;在无法密闭操作中,加强回收、通风或者其他防护措施;加强反应物质的回收利用和消除处理,建立责任制度;)第七章:化学探究式教学1.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1)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集证据: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形成解释:学生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问题做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交流发表:学生交流和论证所提出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