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数量减少与土壤质量下降
• 数量上:土壤资源无再生能力、具有数量有限性
• •
的特点。 质量上:土壤可以通过改良培肥,保持“地力常 新”。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潜在危险更大的是土壤质 量的退化。 研究土壤退化既要注意量的变化——土壤面积的 变化,更要注意质的变化——肥力与质量问题。
•
土壤退化的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
特点三: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 条件优越生产潜力较大
• 青藏高原,海拔多在4000~4800m,国际上通 •
常列为无农业区。 但因其地处北纬25°~35°,东经70°~95° 之间,与欧亚大陆其它高原相比,即使海拔高, 仍接受较高热量辐射,全年在5862~7955MJ/ m2,拉萨最高达8164MJ/m2,年日照时数 1631.2(察隅)~3393.3小时(定日)之间,平均为 2746.2小时,东南低,西北高,年平均气温仍 在-5℃,7月份大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气温低于 10℃,但气温的垂直变幅大,在一些深切河谷 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可达18~23℃。
• •
•
耕地土壤退化
•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土壤资源,是农
•
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耕地土壤退化虽然受不利自然因素的作用,但人 类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种植、耕作、施 肥、灌溉等,是导致耕地土壤质量变劣、再生能 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防治土壤退化,首先要保护好对农业生产有着特 殊重要性的耕地土壤。
渐变型退化
• 在生态环境受干扰因素,如土壤侵蚀、
放牧、樵采、耕作活动等影响,超过生 态系统的抵抗力时便发生退化。 • 其作用是渐近的、隐匿的、平稳的。
突变型退化
• 由于自然环境的突变或人为干扰的频率和
强度过度强烈,使土壤退化在近时间内推 进到更严重的阶段。 • 突发性灾害:泥石流滑坡灾害、暴雨冲刷 及土体崩塌;人为强度破坏,如开矿、污 染等,使土壤急剧变化,严重地降低土壤 肥力和生产力。
D6 放射性物质污染 D7 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 E1 土壤板结 E2土壤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
有机
污染
•
污染 • E 土壤性质恶化
全球土壤退化概况
• 退化面积:1960万km2。 • 退化地区:非洲和亚洲土壤退化尤为突出,约达 •
300 万 km2 的严重退化的土壤中有 120 万 km2 分布 在非洲,有110万km2分布在亚洲。 退化等级:以中度、严重和极严重退化为主,轻 度退化仅占总退化面积的8%。
“土壤退化”与“土地退化”的关 系
• 土地:宏观的自然综合体。 • 更多强调土地属性。 • 在宏观属性的变化上有所侧重。 • 如:地表形态(山地、丘陵等)的变化;
植被覆盖(林地、草地、荒漠等)的变化; 水文(河流、湖沼等)的变化。
• 对农业来说,土壤是土地的核心,其变
化也包括土壤(土被)的变化。 •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 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 程。 • 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 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的原因
• 水土流失形成的退化:43%是由于森林的
破坏,29%是由于过度放牧,24%是由于 不合理的农业管理; • 沙漠化形成的退化:60%是由于过度放牧, 16%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管理; • 土壤化学因素形成的退化:56%是由于不 合理的农业管理,28%是由于森林破坏。
退化类型
•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退化面积的84%,是土
•
“潜在土壤退化”
• 一个地区由气候、地形、母质和土壤等自
然要素等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土壤退化。 • 它主要反映这些自然要素对土壤退化的敏 感性。 • 在进行全国性和重点退化区土壤资源评价 时,可侧重于“潜在土壤退化”评述。
实际土壤退化
• 人们在利用土壤过程中对土壤施加不利影
响后的土壤退化。 • 在进行乡和农、林、牧场等基层生产单位 土壤资源评价时,则侧重于“实际土壤退 化”评述。
大学本科生课程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内容提要
• • • • • • • • •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本概念 采矿工艺对新造地形成的影响 土地破坏调查与预测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 专家系统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有关的政策、法律与法规
•
为西高东低,大体呈阶梯状分布,造成我国大部 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的季风气候。 全年降水量有2/3集中于4~9月份,在此期间, 月均温东部为5~28℃,西部为8~23℃。 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基本满足了主要农区中各 类农作物生长期间对水分和热量的需求,保证了 大部分土壤资源得以开发利用。
一、前言
背景
•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一对
永恒的矛盾,那就是一方面必须要大量地 从生态系统中索取资源,来满足经济发展 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措施,整治 此种经济活动诱发的土地破坏和生态退化, 来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对矛 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以及不 同的区域表现的程度不同。
•
特点一:土壤资源类型丰富 土壤适宜性广泛
• 自然环境的差异和长期的人类农业生产活动, •
•
使我国的土壤资源类型十分丰富多样。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土壤类型有12个土 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230个亚类。 它们是在不同自然环境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 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及农、林、牧业发展的适宜 性。
•
特点四:耕地土壤比重小 总体质量不高
• 高 产 耕 地 2 8 5 5 . 2 万 hm2, 占 总 耕 地 面 积 的 •
21.54%; 中 产 耕 地 4 9 3 4 . 1 万 hm2, 占 总 耕 地 面 积 的 37.24%; 低 产 耕 地 5 4 6 0 3 万 hm2, 占 总 耕 地 面 积 的 41.22%。 中低产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8.46%; 有些耕地存在多种障碍因子,如风沙耕地又缺水, 坡耕地又瘠薄。
特点二:土壤资源的区域差异大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我国季风气候十分活跃,水热状况与土壤
性状区域差异较大,因而土壤资源开发利 用潜力也有很大差别。 • 农业区集中于东部,而青藏高原及西北漠 境地区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甚少。
特点二:土壤资源的区域差异大
• 年降水量400mm等雨量线,对于土壤资源和土地
•
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线以东、以南,为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分布区, 是我国目前主要农业区,但由于过垦毁林天然林 木残存甚少,仅在边远、交通不便的自然保护山 区才有天然林存在。 此线以西、以北降雨量较少,气候由半干旱逐渐 过渡到200mm以下的干旱和荒漠区,是我国的主 要牧区,大部分广阔地区为草原、沙漠、戈壁与 高寒区。只有在高大山系背阴处,方见到森林与 密茂草场。
壤退化的最主要类型。 • 每年全球土壤流失量达750亿t,所损失的 土壤养分几乎等于世界商品肥料的生产量, 相当于4000亿美元的损失,至于对环境破 坏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 全球受化学退化(包括土壤养分、盐碱化、 酸化、污染等)影响的面积达240万km2。 • 全球受物理退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约83万 km2,绝大部分与农业机械的压实有关。
•
• •
三、土壤资源利用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 土壤资源盲目开发利用 • 土壤生产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 土壤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 非农业占地严重
问题一:土壤资源盲目开发利用
• 陡坡开荒种植,森林乱砍滥伐,草原过度开垦放牧, • • • •
盲目围湖围海造田。 联合国粮农组织用卫片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状况,认 为我国是过垦的国家之一。 现有 25 °以上严重水土流失的陡坡耕地约 666.7万 hm2,坡度在25°以下但不适宜开垦的坡耕地面积 则更大。 毁草开荒使草地面积急剧减少。 围湖围海造田,使湿地面积大面积萎缩,功能丧失。
特点三: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条 件优越生产潜力较大
• 优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土壤资源具有较大
• • •
的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生产力推算,我国粮食生产可望在目前 水平上再翻一番,耕地的单产粮食水平还有近一 倍的潜力可挖。 我国林地质量相对较高,总体质量中等偏上。 草地类型和牧草品种均居世界首位,质量也属上 乘。
• 自然因素:破坏性自然灾害及其异常的成土因素,
如气候、母质、地形等是引起土壤自然退化过程 (侵蚀、沙化、盐化、酸化等)的基础。 人为因素:加剧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 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是由于人类盲目 的开发利用土、水、气、生物等农业资源,如砍 伐森林、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农业耕作等。 从大的时间尺度上看,人为活动会造成生态环境 的恶性循环,从而加重自然因素对土壤退化的影 响。
•
特点二:土壤资源的区域差异大
• 800mm等雨量线基本上是以秦岭、淮河
为分界线。 • 此线以北的华北和东北区,土壤中的矿 质淋溶适中,旱作农业发达。 • 此线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区土壤受降水强 烈淋溶作用的影响,土壤往往偏酸性, 农业以水田为主。
特点三: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条 件优越生产潜力较大
•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滨临太平洋,整个地势 •
二、土壤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 土壤资源类型丰富,土壤适宜性广泛 • 土壤资源的区域差异大 • 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潜力
较大 • 耕地土壤比重小,总体质量不高
特点一:土壤资源类型丰富土壤 适宜性广泛
• 960万km2陆地表面,从北到南,由寒温带到赤 •
道带,跨越55个纬度;自东到西,由滨海平原 湿润环境,到干旱区至漠境区。 不少地区的土壤如南方季风亚热带土壤,是在 整个第四纪漫长时期下形成的,具有强淋溶弱 风化的特点。 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不仅有世界各大干旱区的土 壤类别,而且还有我国特有的寒性、盐积、超 盐积和盐磐干旱土等土壤类别,是世界干旱土 研究的天然标本库。
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
• 可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生产力; • 可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 • 可通过水分和能量的平衡与循环的交替演
化,诱发区域乃至全球的土被破坏、水系 萎缩、森林衰亡和气候变化,因而与全球 变化有更密切的关系。
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
• 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是土地退化中最
集中的表现、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且具有生 态环境连锁效应的退化现象,是在自然环境的 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 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 对农业而言,土壤退化的标志是土壤肥力和生 产力的下降。 对环境来说,土壤退化的标志是土壤质量的下 降。
特点四:耕地土壤比重小 总体质量不高
• 土壤资源利用构成分析:天然草地多、耕地少、
•
林地比重低。 现有耕地 13003.92 万 hm2(1996年土地资源详查 数),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 7% ,占世界总人口 22% 的庞大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耕地数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我国70%以上为山地 丘陵。
跃变型退化
• 在持续不断并逐渐加剧的外部自然和人为
因素干扰下,土壤退化将可产生退化阶段 上不连续的退化过程。 • 如:由未退化阶段跃为中度,甚至于强度 退化阶段。
复合型退化
• 土壤退化中多种演化型式并存的演化。 • 如:很多突变型的土壤退化并不局限于依
阶段顺序演化,而可能跨过中间的阶段发 生跃变型退化,这便属复合退化型式。
• •
土壤退化分类
• • • • •
Ⅰ级 A 土壤侵蚀 B 土壤沙化 C土壤盐化 D土壤污染 Ⅱ级 A1 水蚀 A2 冻融侵蚀 A3 重力侵蚀 B1 悬移风蚀 B2 推移风蚀 C1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C2 碱化 D1 无机物(包括重金属和盐碱类 )污染 D2 农药污染 D3 有机废物(工业及生物废物中生物易降解 毒物)污染 D4 化学肥料污染 D5 污泥、矿渣和粉煤灰
特点三: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条 件优越生产潜力较大
• 西北部广大干旱区,年降水量小,特别是准噶尔 •
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仅25~ 50mm左右,限制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但该区四周高山环抱,北端有阿尔泰山山脉,南 部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山脉,中部有天 山山脉横贯,构成高山与盆地相间地貌,这些山 脉的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气温低,山区年降 水量200~700mm,山顶冰雪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