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合集下载

土地复垦 与生态重建

土地复垦 与生态重建

第一章.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1,土地与生态问题已达到了一定的危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2,公众有关心环境质量的意识。

3,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土地复垦定义:对各种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对人为和自然损坏的土地,因地制宜的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为或过程。

将人类所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区域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二者的关系:1,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本质和内涵来讲,二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目标,这种理解,可以看做土地复垦的广义内涵。

2,土地复垦侧重于土地的保护利用,而生态重建侧重与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这种理解为土地复垦的侠义内涵,由于土地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土地复垦就自然而然的成为生态重建的核心内容。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

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社会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

4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特点:1,有健全的法规。

2,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有明确的资金渠道和建立了恢复基金。

4将生态修复纳入开采许可制度之中。

5.实行生态修复的保障金制度。

6,建立严格的生态修复标准。

7.重视科学研究和多学科专家的参与合作。

8.有专门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且学术活动十分活跃。

第二章矿产资源:有地质作用形成的,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或者气体的自然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1.矿产种类齐全,总量大,但人均矿量严重不足。

2贫矿多,富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矿少,综合矿多,单一矿少。

3,资源分布广泛,但储量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

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回顾与展望

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回顾与展望

总之,矿业城市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采 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提高公众参与度,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 改善,为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观看
4、缺乏统一规划
当前,中国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各级政府在开展该领 域工作时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这导致一些地区在进行土地 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时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等问题。
三、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未来,中国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将继续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以下是 一些建议: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并逐步制定了一 系列政策和法规。1991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明确了土地复垦 的责任、权利和义务。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复垦和 生态重建列为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为中国的土地复垦与生态 重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源自3、提升阶段(2011年至今)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政府 加大了对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了对该领域的监管和指导。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探索新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推动了该领域的 发展。例如,北京市开展了“美丽乡村计划”
,通过实施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项目,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浙江省开展了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通过实施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项目,推动了农村 生态环境改善。
五、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矿业城市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发现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技术、资金、管理和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同时,通过 案例分析,发现成功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 措施和政策,提高公众参与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产生需要三个条件:①土地与生态问题已到达一定的危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②公众有关心生活质量的意识〔环境意识〕;③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开展水平〔实力〕。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社会生产力开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陷于深刻危机的峻时期兴起的。

它的兴起,意味着人类与土地以及环境都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效途径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开展的有力保障3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需求量不断增大,资源量日益短缺: 2021年我国矿产需进口量将到达2亿t,到2021年,进口量将到达2.5亿~3亿t,那时全世界将面临矿产资源贫乏的困境。

2.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矿产的利用不再是单一矿种的选治,而将转向多矿种、伴生矿的综合利用。

这是对传统理论与法的挑战3.矿产资源浪费重,环境本钱高:首先,是矿产储量的最终开采利用率很低;其次,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协调问题是不容无视的世界性问题。

4土地破坏的分类: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认为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有两种类型:一是占用土地,包括排矸场、露天开采剥离物压占的土地及由其引起的土地污染;二是采空区造成的地表变形、塌陷、裂缝,以及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

5土壤隙的分类:无效隙:在无构造的黏土中较多,在砂质土及构造良好的土壤中少毛管隙:能保持对植物有效的毛细管水,对土壤供水供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气隙: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其数量是土壤通气、透水性的重要指标6土壤质地的分类:黏质土类: 颗粒细小,比外表积大,大隙小,通气透水性差,能阻留悬浮物于土壤表层。

具有较强保肥、保水性能,但也增加了污染物的转移难度砂质土类:砂粒含量占优势,通气性、透水性强,分子吸附、化学吸附及交换作用弱。

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

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

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近年来,土地复垦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土地复垦是指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修复和恢复的过程,它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

首先,土地复垦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原因,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土地复垦通过生物修复、水利工程和土地利用的调整等手段,可以使被破坏的土地逐渐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

例如,在矿区复垦过程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人工湿地建设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的质量。

同时,土地复垦还可以修复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植物的生长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其次,土地复垦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而土地破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土地复垦可以为濒危物种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条件,增加物种的数量和种群的密度。

例如,在湿地复垦过程中,可以恢复湿地植被,提供鸟类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促进它们的繁殖和迁徙。

此外,土地复垦还可以修复湿地的水环境,增加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通过这些方式,土地复垦可以帮助维持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最后,土地复垦有助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由于土地破坏造成的问题,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不仅威胁到生态环境的稳定,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土地复垦可以改善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益,提高农田的耕作能力和产量,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

同时,土地复垦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通过旅游开发,将被复垦的地区打造成观光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综合起来,土地复垦可以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复垦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采矿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采成露天矿,而土地的大量开采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因此,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土地复垦是指通过对露天矿区非开采区域进行土地治理和绿化,使其重新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生产和利用的土地。

生态重建则是为了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空气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不利影响,以期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和景观品质。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过程如下:1. 土地复垦预处理预处理是复垦工作的重要一步,其目的是为复垦奠定基础。

露天矿区大多经历了环境破坏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复垦前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制定复垦方案,包括治理沙漠化、改善土壤养分、调节地表水和降低酸水渗漏等。

2. 土地复垦的技术应用在复垦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关技术,如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和绿化等,来稳定土地,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形成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包括建设堰坝、沟渠、草皮和植被覆盖等,可以降低水土流失并避免地面塌陷。

土壤改良则包括增加有机质和肥料的施用、土地平整等,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绿化是复垦中最重要的一环节,包括种植绿化树种、草本植物和花卉等,以优化生态系统。

3. 生态重建的技术应用生态重建的过程与土地复垦的过程类似,但其重点在于重建生态系统。

需要通过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方法,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包括湿地、水系、林地和草地等类型的修复,以达到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包括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恢复,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1. 充分发挥在采设施等治理、重建时的作用如果在矿区的建设过程中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概念纳入采设施的建设,那么复垦、重建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同时也为后续的复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利用生态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在复垦和重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创造经济效益,来提高复垦和重建工程的受益和可持续性。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1. 引言1.1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矿山土地被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因此,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矿山土地复垦的背景与重要性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

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是无法避免的,但通过复垦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生态重建则是在复垦基础上进一步修复和重建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合理的复垦和重建工作,才能确保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矿山土地复垦的背景与重要性矿山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山开采后遗留下来的废弃土地进行修复和再利用的过程。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矿山开采规模的扩大,矿山土地复垦工作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矿山土地复垦的背景在于矿山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矿山开采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矿山土地复垦是为了修复这些破坏,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

矿山土地复垦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矿山土地复垦,可以有效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改善土地质量,恢复植被覆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能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矿山土地复垦的背景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有效的复垦措施,才能实现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2.2 矿山土地复垦的意义和目标矿山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山开采后的废弃土地进行修复、重建,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功能。

建设方案中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建设方案中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建设方案中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土地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成为了建设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展开探讨。

一、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是指对经过开发利用后的土地进行改造和修复,使其恢复到适宜的生态环境状态。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土地资源。

首先,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源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

通过复垦和修复,可以恢复植被覆盖、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其次,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通过复垦和修复,可以使被废弃或破坏的土地重新恢复到适宜的土地利用状态,提高土地的再利用价值和效益。

同时,复垦和修复还可以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提高农田的耕作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

最后,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复垦和修复,可以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复垦和修复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二、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方法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和破坏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法。

首先,植被恢复是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恢复,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这些矿区曾经是资源的宝库,但在资源耗尽之后,却留下了一片荒凉的土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

本文将从土地复垦技术、生态重建措施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探讨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

一、土地复垦技术土地复垦是指将矿区废弃的土地恢复成具有生产和生活功能的土地。

土地复垦技术包括平整、排水、改良土壤、种植植被等环节。

平整工作是土地复垦的基础,主要是填平矿区挖掘过的坑坑洞洞,使土地平整起来。

排水工作是为了解决矿区土壤中的积水问题,防止土壤盐碱化。

改良土壤是为了提高土地的肥力,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化肥等方式进行改良。

种植植被是为了使矿区土地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进行种植。

二、生态重建措施生态重建是指将矿区复垦后的土地恢复成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

生态重建措施可以从植被、水体和动物等方面着手。

通过植被的恢复,可以改善矿区的气候和环境,促进土壤的固定和植物的生长。

需要对矿区的水体进行治理,其中包括水质的净化和水源的补充。

需要逐步恢复矿区的动物种群,包括濒危动物和常见动物。

三、政策支持政府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政策、财政扶持和法律法规等手段来支持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政府可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经济负担,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用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资金投入。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的监管,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从技术、措施和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复垦技术,采取有效的生态重建措施,并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实现矿区土地的复垦与生态的重建,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需要加强对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的重视程度。

浅谈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浅谈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浅谈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由于矿产的开采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阐述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对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土地复a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技术,并对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发展奠定基础。

标签:土地复垦生态重建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土地复垦,源自于英文“reclamation”,意为“恢复”,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或手段将受到破坏的土地近似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1],包括恢复土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恢复土地地表的植被以及动物群落等[2]。

从在20世纪80年代《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来,我国在土地复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土地复垦领域的知识储备有了很大的扩充,为我国在土地复垦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态重建是在土地复垦深入、全面研究基础a上,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积累后,由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和生物科学领域总结和归纳出的概念。

生态重建源自于生态学中的“恢复生态学”分支,以生态恢复作为其原理,但与生态恢复又有着些许不同。

对于生态重建,经过众多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可以认为是在以生态学为原理的基础上,对于土地存在的生产功能的缺失、结构损坏等诸多缺陷,借助一定的生态科学的手段和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规划、调控,结合自然环境的自然交替,达到土地的生态恢复的目标。

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我国关于“土地复垦”的科研工作最在开始于1983年原煤炭工业部的“塌陷区造地复田综合治理的研究”科技攻关项目。

自该项目开始后,土地复垦逐步的逐步得到了国家各个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在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在我国颁布和实施的《土地复垦规定》的推动和影响下[3],不少地区的土地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开始在复垦技术和规划方面提供一定的科研支持和帮助。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定义内涵及区别? 答:土地复垦的定义:对人为和自然损毁的土地,因地制宜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动和过程.生态重建的定义:将人类所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区域环境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复垦”往往是对土地的恢复利用,而”生态恢复”不仅包括土地因子的恢复,还包括其他诸如水体\植物和动物等生态因子的恢复,所以”复垦”理应是”生态恢复”的重要任务之一.土地复垦侧重于土地的保护和恢复利用,而生态重建侧重于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由于土地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土地复垦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态重建的核心内容.2.国外近来重点研究的领域:1.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复垦的方法和技术2.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复垦3.提高复垦土壤生产力的土壤培肥措施4.矿山复垦土地的再造植被与牧草和农作物生产技术5.矿山废弃地的复垦6.矿山酸性水的排放7.复垦规划与复垦效果评价及相关的法规研究8.污染土地的复垦9.生态复垦与生物复垦9.开采沉陷及其复垦11.计算机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及软件开发12.矿山复垦土地的景观再造和侵蚀控制13.土地复垦设备及产品的研制。

3.采矿对土地的破坏:挖损,塌陷和压占。

挖损是由于露天矿对上覆土层的直接挖掘、开采所造成的土地破坏;塌陷是由于井工开采造成的地表陷落、裂缝、错动等土地破坏;压占是指露天开和井工开采时排出的固体废渣堆积、占用土地造成的破坏。

一、井工开采沉陷地 1.地表下沉盆地积水和坡地是最主要的破坏特征,严重影响的土地的使用。

2.裂缝及台阶地表裂缝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养分损失,影响农业生产。

当裂缝大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出现堑沟或台阶,对地表破坏更大。

3.塌陷坑往往造成农田绝产及建筑物或道路的破坏,危害极大。

二、露采迹地露天开采由于作业的需要,必须直接剥离大量的地表岩土以及其上生长的大量植被,对土地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及意义

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及意义

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及意义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的深入和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土地复垦是指利用先前被开垦过的土地,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手段恢复其生产力,使土地能够再次使用。

而生态重建则是指在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中,通过人为干预的手段和方法,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土地复垦,可以使先前被开发过的土地重新恢复生产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同时,通过生态重建,可以将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为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产业提供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非常重要。

先前被开垦过的土地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土壤污染、荒漠化等问题,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通过土地复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方法,恢复土地的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

而生态重建则着力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包括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生态流量等方面。

这些工作的展开有助于遏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损害,从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复垦土地可以使农田生态系统恢复生命力,增加生物种类及生物数量。

生态重建可以通过涉及到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湿地、河流等方法,重建生态系统,保护及增加生态类型及数量,进而保护当地珍稀野生物种,提高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不仅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而且也是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各国政府、企业及个人应该加强对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是当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露天矿区是指利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矿石或矿砂的矿区,采矿过程会造成自然资源破坏、土地破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成为减少矿区环境影响、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土地复垦是指将矿区的裸露土地恢复到可用状态,使其具备相对较好的土壤、地表和植被等自然特征,以满足后续功能需求和环境恢复目标。

土地复垦的过程可以分为土地平整、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建设等阶段。

矿区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即将地表的不平整部分整理平坦,恢复为适宜的地形。

矿区土壤修复是重要环节,包括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养分补给等措施,以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功能。

然后,植被恢复是重建生态系统的关键,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加强植被覆盖,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稳定。

生态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功能,包括引入适宜的动物物种,恢复生态链和生物多样性。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资源调配和利用的问题。

在土地复垦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植被引入等各项工作。

需要通过资源调配和利用的方式来保障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资源调配和利用的重点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和配置,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提升,降低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成本和投入,提高效益和产出。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还存在着技术难题和监管问题。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涉及土地、水土保持、植被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还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技术水平。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其顺利进行和有效落实。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

建设方案规划中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建设方案规划中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建设方案规划中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土地的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本文将探讨建设方案规划中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土地复垦的意义土地复垦是指对被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修复和恢复,使其重新具备农业、林业、生态等功能的过程。

土地复垦的意义在于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护。

首先,土地复垦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田、草地被开垦用于建设,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通过土地复垦,可以将废弃的土地重新恢复成可用于农业、林业等用途的土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其次,土地复垦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通过土地复垦,可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最后,土地复垦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土地复垦,可以使被开发利用的土地重新恢复其功能,延长土地的使用寿命,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是指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使其重新具备正常的生态功能的过程。

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态修复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地区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丧失。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生态修复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许多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质量下降,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净化空气、净化水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是指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对矿山土地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使其恢复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的一系列工作。

这是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复垦和生态重建是矿山开采的必然要求。

矿山开采带来的破坏和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给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复垦和生态重建可以恢复矿山土地的经济价值。

矿山开采结束后,矿山土地被废弃,没有了开采的经济效益。

通过复垦和生态重建,可以使废弃的矿山土地重新利用起来,发挥其经济潜力。

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建设旅游景区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复垦和生态重建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带来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而通过复垦和生态重建,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

各地也相继开展了一些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些企业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复垦和生态重建的责任,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工作。

这些成绩表明,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复垦和生态重建所需资金巨大。

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被严重破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

由于复垦和生态重建的经济回报周期较长,很多企业不愿意承担这项责任,导致资金供给不足。

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技术难度较大。

矿山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需要进行土地改造、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对技术要求较高。

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规范

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规范

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规范矿业活动在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对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技术手段,更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范。

一、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业土地的破坏往往表现为土地塌陷、土壤污染、植被破坏、水资源失衡等多种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土地的原有功能,还对周边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复垦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可以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

例如,经过复垦的土地可以重新用于农业种植,为当地提供粮食和经济作物;修复后的生态系统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1、源头控制原则在矿业活动的规划和实施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破坏的程度和范围。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复垦与修复方案,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放在首位,注重生态功能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追求土地的外观和经济效益。

4、全过程管理原则从矿业活动开始到结束,包括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技术规范1、土地平整与地形重塑对于塌陷的土地,要进行平整和地形重塑,使其符合后续的利用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排水、灌溉等因素,保证土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2、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良剂等方式,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3、植被恢复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和抚育。

要注重植被的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

4、水资源管理修复受损的水资源系统,包括地下水的补给和保护、地表水的治理和利用。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概要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概要
300万km2的严重退化的土壤中有120万km2分布 在非洲,有110万km2分布在亚洲。
• 退化等级:以中度、严重和极严重退化为主,轻
度退化仅占总退化面积的8%。
土壤退化的原因
• 水土流失形成的退化:43%是由于森林的
破坏,29%是由于过度放牧,24%是由于 不合理的农业管理;
• 沙漠化形成的退化:60%是由于过度放牧,
一、前言
背景
•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一对
永恒的矛盾,那就是一方面必须要大量地 从生态系统中索取资源,来满足经济发展 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措施,整治 此种经济活动诱发的土地破坏和生态退化, 来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对矛 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以及不 同的区域表现的程度不同。
• 全球受化学退化(包括土壤养分、盐碱化、
大学本科生课程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内容提要
•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本概念 • 采矿工艺对新造地形成的影响 • 土地破坏调查与预测 •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 •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 • 专家系统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有关的政策、法律与法规
• 在进行乡和农、林、牧场等基层生产单位
土壤资源评价时,则侧重于“实际土壤退 化”评述。
渐变型退化
• 在生态环境受干扰因素,如土壤侵蚀、
放牧、樵采、耕作活动等影响,超过生 态系统的抵抗力时便发生退化。
• 其作用是渐近的、隐匿的、平稳的。
突变型退化
• 由于自然环境的突变或人为干扰的频率和
强度过度强烈,使土壤退化在近时间内推 进到更严重的阶段。
殊重要性的耕地土壤。
“潜在土壤退化”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详解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详解

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产生需要三个条件:①土地与生态问题已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②公众有关心生活质量的意识(环境意识);③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实力)。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陷于深刻危机的严峻时期兴起的。

它的兴起,意味着人类与土地以及环境都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效途径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3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需求量不断增大,资源量日益短缺: 2010年我国矿产需进口量将达到2亿t,到2020年,进口量将达到2.5亿~3亿t,那时全世界将面临矿产资源贫乏的困境。

2.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矿产的利用不再是单一矿种的选治,而将转向多矿种、伴生矿的综合利用。

这是对传统理论与方法的挑战3.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成本高:首先,是矿产储量的最终开采利用率很低;其次,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协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世界性问题。

4土地破坏的分类: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认为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有两种类型:一是占用土地,包括排矸场、露天开采剥离物压占的土地及由其引起的土地污染;二是采空区造成的地表变形、塌陷、裂缝,以及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

5土壤孔隙的分类:无效孔隙:在无结构的黏土中较多,在砂质土及结构良好的土壤中少毛管孔隙:能保持对植物有效的毛细管水,对土壤供水供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气孔隙: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其数量是土壤通气、透水性的重要指标6土壤质地的分类:黏质土类: 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大孔隙小,通气透水性差,能阻留悬浮物于土壤表层。

具有较强保肥、保水性能,但也增加了污染物的转移难度砂质土类:砂粒含量占优势,通气性、透水性强,分子吸附、化学吸附及交换作用弱。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1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1

我们认为我国土地复垦目标与内涵应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通行的概念与内 涵进行扩展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即:
(1)土地复垦研究对象的扩展:从过去的各种因挖损、塌陷、压占
破坏的土地,扩展为各种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
(2)土地复垦目标的扩展:从过去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并侧重
复垦为耕地,扩展为恢复土地期望的利用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所谓“期望的利 用价值”是指因地制宜且复垦到一定生产效能的期望的标准状态。这种期望状态 需有关部门制订和审批,既要注重土地价值,又要注重生态功能恢复。土地复垦 的实际目标可区分为8类:农用地、森林、牧草地(或干草地)、野生动物栖息 地、娱乐用地、水利及水产养殖、商业用途、综合用途。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产生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定义与内涵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产生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1)土地与生态问题已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足 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2)公众有关心生活质量的意识(环境意识); (3)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实力)。
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的有效措施
在被破坏的土地上,原有的景观环境改变了,并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例如:平原变成高低不平的塌陷地;肥沃的农田变成沼泽地;粉尘飞扬、废气、 废水渗溢、土壤污染、土地沙漠化等。因此,由于土地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是严 重的,只有通过复垦工程,才能得以缓和、改善,甚至优于原先的自然状态,这 是人们按照现代的科学手段与时代要求,经过积极的人类活动,使原先的环境更 符合时代的风貌。 1556年出版的由G.阿格雷卡拉所著世界上第一本矿业教科书《论金属》中 就提到:“贬低矿业的人们最强烈争辩的是田地因采矿作业而遭到破坏……。林 、灌木丛被砍伐,而树林和灌木丛被砍光之后,就毁灭或赶跑了野兽和鸟类;另 外,洗矿砂石用过的水会污染溪水、河流、或将鱼毒死,或将鱼驱散……。这就 是说,从长远看采矿造成的危害,显然远超过采矿生产的金属价值。” 可见,矿业对土地、大气和水资源等自然环境的有毒、有害影响早就是人们 关心的课题。但是直到本世纪初人们才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矿业发达国 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国外许多国家土地复垦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环境,例如美国1977年联邦政府 颁布的《露天开采与复垦法》中就明确指出:确保采矿作业以有利于环境保护的 方式进行。在美国常常把这部法规当作一部珍贵的环境法规。可见,在西方发达 国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存 环境质量。

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规范

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规范

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规范矿业活动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土地造成了破坏和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工作。

以下将详细阐述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规范。

一、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业土地的破坏往往包括土地的挖损、压占和塌陷等,这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通过复垦与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土地的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生态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这也有助于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矿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原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复垦与修复方案,选择适宜的植物和技术措施。

2、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放在首位,注重生态功能的提升,构建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

3、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考虑土地、水、植被等多个生态要素,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治理。

4、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复垦与修复后的土地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其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前期工作1、土地破坏现状调查对矿区的土地破坏类型、范围、程度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为后续的复垦与修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制定复垦与修复规划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矿区的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复垦与修复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3、环境影响评价对复垦与修复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矿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1、土地平整对挖损和塌陷的土地进行平整,恢复其原有的地形地貌。

2、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改良剂等方式,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3、排水与灌溉设施建设修建完善的排水和灌溉系统,保证土地的水分供应和排水畅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退化”与“土地退化”的关 系
• 土地:宏观的自然综合体。 • 更多强调土地属性。 • 在宏观属性的变化上有所侧重。 • 如:地表形态(山地、丘陵等)的变化;
植被覆盖(林地、草地、荒漠等)的变化; 水文(河流、湖沼等)的变化。
• 对农业来说,土壤是土地的核心,其变
化也包括土壤(土被)的变化。 •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 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 程。 • 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 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特点三: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条 件优越生产潜力较大
• 西北部广大干旱区,年降水量小,特别是准噶尔 •
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仅25~ 50mm左右,限制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但该区四周高山环抱,北端有阿尔泰山山脉,南 部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山脉,中部有天 山山脉横贯,构成高山与盆地相间地貌,这些山 脉的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气温低,山区年降 水量200~700mm,山顶冰雪覆盖 。
壤退化的最主要类型。 • 每年全球土壤流失量达750亿t,所损失的 土壤养分几乎等于世界商品肥料的生产量, 相当于4000亿美元的损失,至于对环境破 坏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 全球受化学退化(包括土壤养分、盐碱化、 酸化、污染等)影响的面积达240万km2。 • 全球受物理退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约83万 km2,绝大部分与农业机械的压实有关。
大学本科生课程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内容提要
• • • • • • • • •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本概念 采矿工艺对新造地形成的影响 土地破坏调查与预测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 专家系统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有关的政策、法律与法规
D6 放射性物质污染 D7 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 E1 土壤板结 E2土壤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
有机
污染

污染 • E 土壤性质恶化
全球土壤退化概况
• 退化面积:1960万km2。 • 退化地区:非洲和亚洲土壤退化尤为突出,约达 •
300 万 km2 的严重退化的土壤中有 120 万 km2 分布 在非洲,有110万km2分布在亚洲。 退化等级:以中度、严重和极严重退化为主,轻 度退化仅占总退化面积的8%。
特点三: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 条件优越生产潜力较大
• 青藏高原,海拔多在4000~4800m,国际上通 •
常列为无农业区。 但因其地处北纬25°~35°,东经70°~95° 之间,与欧亚大陆其它高原相比,即使海拔高, 仍接受较高热量辐射,全年在5862~7955MJ/ m2,拉萨最高达8164MJ/m2,年日照时数 1631.2(察隅)~3393.3小时(定日)之间,平均为 2746.2小时,东南低,西北高,年平均气温仍 在-5℃,7月份大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气温低于 10℃,但气温的垂直变幅大,在一些深切河谷 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可达18~23℃。

特点四:耕地土壤比重小 总体质量不高
• 高 产 耕 地 2 8 5 5 . 2 万 hm2, 占 总 耕 地 面 积 的 •
21.54%; 中 产 耕 地 4 9 3 4 . 1 万 hm2, 占 总 耕 地 面 积 的 37.24%; 低 产 耕 地 5 4 6 0 3 万 hm2, 占 总 耕 地 面 积 的 41.22%。 中低产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8.46%; 有些耕地存在多种障碍因子,如风沙耕地又缺水, 坡耕地又瘠薄。

特点一:土壤资源类型丰富 土壤适宜性广泛
• 自然环境的差异和长期的人类农业生产活动, •

使我国的土壤资源类型十分丰富多样。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土壤类型有12个土 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230个亚类。 它们是在不同自然环境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 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及农、林、牧业发展的适宜 性。
特点三: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条 件优越生产潜力较大
• 优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土壤资源具有较大
• • •
的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生产力推算,我国粮食生产可望在目前 水平上再翻一番,耕地的单产粮食水平还有近一 倍的潜力可挖。 我国林地质量相对较高,总体质量中等偏上。 草地类型和牧草品种均居世界首位,质量也属上 乘。
土壤数量减少与土壤质量下降
• 数量上:土壤资源无再生能力、具有数量有限性
• •
的特点。 质量上:土壤可以通过改良培肥,保持“地力常 新”。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潜在危险更大的是土壤质 量的退化。 研究土壤退化既要注意量的变化——土壤面积的 变化,更要注意质的变化——肥力与质量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土壤退化的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
特点四:耕地土壤比重小 总体质量不高
• 土壤资源利用构成分析:天然草地多、耕地少、

林地比重低。 现有耕地 13003.92 万 hm2(1996年土地资源详查 数),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 7% ,占世界总人口 22% 的庞大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耕地数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我国70%以上为山地 丘陵。
二、土壤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 土壤资源类型丰富,土壤适宜性广泛 • 土壤资源的区域差异大 • 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潜力
较大 • 耕地土壤比重小,总体质量不高
特点一:土壤资源类型丰富土壤 适宜性广泛
• 960万km2陆地表面,从北到南,由寒温带到赤 •
道带,跨越55个纬度;自东到西,由滨海平原 湿润环境,到干旱区至漠境区。 不少地区的土壤如南方季风亚热带土壤,是在 整个第四纪漫长时期下形成的,具有强淋溶弱 风化的特点。 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不仅有世界各大干旱区的土 壤类别,而且还有我国特有的寒性、盐积、超 盐积和盐磐干旱土等土壤类别,是世界干旱土 研究的天然标本库。

• •
三、土壤资源利用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 土壤资源盲目开发利用 • 土壤生产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 土壤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 非农业占地严重
问题一:土壤资源盲目开发利用
• 陡坡开荒种植,森林乱砍滥伐,草原过度开垦放牧, • • • •
盲目围湖围海造田。 联合国粮农组织用卫片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状况,认 为我国是过垦的国家之一。 现有 25 °以上严重水土流失的陡坡耕地约 666.7万 hm2,坡度在25°以下但不适宜开垦的坡耕地面积 则更大。 毁草开荒使草地面积急剧减少。 围湖围海造田,使湿地面积大面积萎缩,功能丧失。
• •
土壤退化分类
• • • • •
Ⅰ级 A 土壤侵蚀 B 土壤沙化 C土壤盐化 D土壤污染 Ⅱ级 A1 水蚀 A2 冻融侵蚀 A3 重力侵蚀 B1 悬移风蚀 B2 推移风蚀 C1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C2 碱化 D1 无机物(包括重金属和盐碱类 )污染 D2 农药污染 D3 有机废物(工业及生物废物中生物易降解 毒物)污染 D4 化学肥料污染 D5 污泥、矿渣和粉煤灰
一、前言
背景
•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一对
永恒的矛盾,那就是一方面必须要大量地 从生态系统中索取资源,来满足经济发展 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措施,整治 此种经济活动诱发的土地破坏和生态退化, 来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对矛 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以及不 同的区域表现的程度不同。
渐变型退化
• 在生态环境受干扰因素,如土壤侵蚀、
放牧、樵采、耕作活动等影响,超过生 态系统的抵抗力时便发生退化。 • 其作用是渐近的、隐匿的、平稳的。
突变型退化
• 由于自然环境的突变或人为干扰的频率和
强度过度强烈,使土壤退化在近时间内推 进到更严重的阶段。 • 突发性灾害:泥石流滑坡灾害、暴雨冲刷 及土体崩塌;人为强度破坏,如开矿、污 染等,使土壤急剧变化,严重地降低土壤 肥力和生产力。
• 自然因素:破坏性自然灾害及其异常的成土因素,
如气候、母质、地形等是引起土壤自然退化过程 (侵蚀、沙化、盐化、酸化等)的基础。 人为因素:加剧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 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是由于人类盲目 的开发利用土、水、气、生物等农业资源,如砍 伐森林、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农业耕作等。 从大的时间尺度上看,人为活动会造成生态环境 的恶性循环,从而加重自然因素对土壤退化的影 响。
• •

耕地土壤退化
•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土壤资源,是农

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耕地土壤退化虽然受不利自然因素的作用,但人 类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种植、耕作、施 肥、灌溉等,是导致耕地土壤质量变劣、再生能 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防治土壤退化,首先要保护好对农业生产有着特 殊重要性的耕地土壤。

特点二:土壤资源的区域差异大
• 800mm等雨量线基本上是以秦岭、淮河
为分界线。 • 此线以北的华北和东北区,土壤中的矿 质淋溶适中,旱作农业发达。 • 此线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区土壤受降水强 烈淋溶作用的影响,土壤往往偏酸性, 农业以水田为主。
特点三:土壤资源所处的自然条 件优越生产潜力较大
•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滨临太平洋,整个地势 •
跃变型退化
• 在持续不断并逐渐加剧的外部自然和人为
因素干扰下,土壤退化将可产生退化阶段 上不连续的退化过程。 • 如:由未退化阶段跃为中度,甚至于强度 退化阶段。
复合型退化
• 土壤退化中多种演化型式并存的演化。 • 如:很多突变型的土壤退化并不局限于依
阶段顺序演化,而可能跨过中间的阶段发 生跃变型退化,这便属复合退化型式。

为西高东低,大体呈阶梯状分布,造成我国大部 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的季风气候。 全年降水量有2/3集中于4~9月份,在此期间, 月均温东部为5~28℃,西部为8~23℃。 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基本满足了主要农区中各 类农作物生长期间对水分和热量的需求,保证了 大部分土壤资源得以开发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