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香港的城市区位发展特征与经验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微专题01 地理位置特征及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1 地理位置特征及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三地合作政府政策大 力支持
地处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 区,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 三地邻近,产业基础好, 互补性强:三地政府 合作意愿强, 支持力度大。
【题组十六】
地理位置对交通的影响
(2021年河北卷)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
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
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
的滩地。近40年来,新县城已 简述新县城相对老县城的优势区位条件。
经逐渐发展为高原上的生态宜 海拔相对低,地表相对平坦,可开发利用
居之城。图9示意该县部分区域 的地形。
土地较多,环境承载力较大;风力少,风沙活 动较少;靠近河流,水源更丰沛;离山坡远,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少。
【题组十三】
地理位置对农业的影响
(2021年浙江6月卷)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 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柑橘、水稻
B. 苹果、小麦
C. 甘蔗、玉米
D. 葡萄、土豆
【题组十四】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要求。(22 分)
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
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
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
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图7示
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
越冬场分布。
【题组五】
地理位置对地质的影响
(2021年北京高考真题)读图9,回 答第15题。15.2018年9月,连接喀 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 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 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 6000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 行,需重点防范( )
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表为某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表。

读表,完成1~2题。

1.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 A.城市人口多 B.城市人口比重低 C.经济水平高D.所占区域面积大2.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①人口密度小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③城市用地规模小 ④城镇化水平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题,城镇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经济水平高。

中国人口总数是美国的4倍多,故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人口少;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故所占区域面积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小。

第2题,两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都比较高,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规模大,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C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竞争力,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可以与世界一流城市群匹敌。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又是极其特殊的存在,故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出“广深港澳(位置见下图)四大龙头均为中心城市,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思路。

据此完成3~5题。

3.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湾区引领作用的是()A.广州B.深圳C.香港D.澳门4.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会促进广深港澳()A.交通条件改善B.环境质量提高C.就业岗位增加D.产业结构优化5.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港澳()A.增加城市用地规模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C.改变城市服务职能D.降低城市人口密度3题,广州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一。

故选A。

第4题,广深港澳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有利于发挥各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南方地区(含解析)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南方地区(含解析)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南方地区一、单选题1.下列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有利条件的说法,组合正确的是( )①人口稠密②矿产资源丰富③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④科技实力雄厚⑤毗邻港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⑤2.关于粵港澳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B.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产业C.港澳有“桥头堡”作用,加强了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的联系D.港澳与广东省联系密切,经历了由“粤港合作新模式”到“前店后厂”的发展历程3.中华台北被誉为“祖国的宝岛”的原因是( )①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是“海上米仓”“东方甜岛”②东北部沿海降水少,日照充足,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③岛上长河众多,水能资源丰富,矿藏多种多样④是“水果之乡”,西隔海峡与福建省相望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纽带,大桥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确保不影响船只的通行往来。

读“粤港澳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B.都南临东海C.都与广东省相邻D.香港毗邻的经济特区是珠海5.我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城市趋同发展B.促进区域分工与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C.发挥人多优势,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D.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读珠江三角洲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珠江三角洲和港澳的经济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利用区位、人文、政策等优势发展了外向型经济B.澳门自然资源匮乏,因地制宜发展了旅游博彩业C.香港有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对位贸易十分发达D.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形成了“前厂后店”的合作模式7.图中序号代表地理事物错误的是( )A.①是深圳B.②是京广线C.③是珠江口D.④是南海8.福建省吸引中华台北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有( )①与中华台北文化相近,便于交流②地势平坦,利于建厂③海陆交通便利④距离近,节约成本⑤劳动力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9.和香港紧邻的城市是( )A.深圳B.广州C.珠海D.北海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区位分析报告:1. 北京市区位分析: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117°30′。

区位优势明显,北连河北省,南临天津市,东接河北省,西临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交通便利,市内设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等交通枢纽,连接国内外多个重要城市。

这些优势使得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2. 上海市区位分析: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东北濒临黄海,东临东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0°40′至31°53′,东经120°52′至122°12′。

区位优越,毗邻江苏、浙江两大省市,交通便利。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最繁忙的机场以及一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贸易和交流。

区位优势使得上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运输中心之一。

3. 广州市区位分析:广州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2°26′至23°56′,东经112°57′至114°03′。

区位相对较佳,南临珠江入海口,与香港、澳门相距较近。

交通便捷,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联系。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发达,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4. 成都市区位分析: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05′至31°26′,东经102°54′至104°53′。

区位得天独厚,地处西南地区的中心位置,北接陕西、甘肃,东邻重庆,西与西藏、青海接壤,南与云南、贵州接界。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火车东站等交通枢纽。

区位优势使得成都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5. 青岛市区位分析:青岛市位于中国东海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至37°09′,东经119°30′至121°00′。

上海与香港的城市区位发展特征与经验比较分析

上海与香港的城市区位发展特征与经验比较分析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全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25%,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1%,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5%。而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经济扩散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从工业基础和人才的集聚分析,上海所处的长三角远远比香港所处的珠三角强大的多。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也是我国的重要的钢铁、石化、机电基地。
从经济腹地来比较,上海的优势明显。发展的潜力香港也不如上海。
4.经济总量的比较
2001年,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是599亿美元,人均GDP4510美元/人。上海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比上年增长10.2%,增长幅度连续第10年保持两位数水平。香港2001年国民的生产总值是1621亿美元,人均 GDP24100美元/人。过去20年 来,香港经济增长差不多三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有5%的实质增长,表现超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越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速度。香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是20年前的两倍余,相等于每年平均实质增加约3.6%,2001年的数字达24,100美元,比多个西据五普资料,在上海6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179.5万人,占11.4%;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37.67万人,占23.8%;接受初中教育的603.86万人,占38.2%;接受教育的310.66万人,占19.6%。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的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6534人上升为10940人,十年间增长67.4%,其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3250人上升为5247人,增长61.4%;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由19539人上升为23018人,增长17.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由31592人上升为36803人,增长16.5%;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22683人下降为18934人,下降16.5%。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全市文盲率由11.1%下降为5.4%,下降5.7个百分点。

沪港作文范文

沪港作文范文

沪港作文范文沪港两地,同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却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沪港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文化、经济和社会的交流。

沪港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文化、经济和社会的交流。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沪港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首先,沪港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而香港则是国际金融中心,两地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海和香港都是国际化大都市,拥有着先进的经济体系和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

上海的浦东新区和香港的中环地区更是成为了国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聚集地。

两地在经济上的联系,不仅仅是双向的投资和贸易,更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合作和竞争。

沪港之间的经济联系,不仅仅是地区性的合作,更是国际化的竞争。

其次,沪港在文化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海和香港都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上海的外滩和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更是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上海和香港在文化上的联系,不仅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代文化的碰撞。

上海和香港的文化产业也是十分发达,电影、音乐、艺术等领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沪港之间的文化联系,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化交流,更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合作。

最后,沪港在社会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海和香港都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拥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会制度和管理体系。

上海和香港在社会上的联系,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合作,更是社会制度的交流。

上海和香港的社会制度和管理体系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但在实践中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上海和香港的社会联系,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合作,更是社会管理体系的交流。

综上所述,沪港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化、社会上的交流。

沪港之间的差异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差异。

沪港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沪港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双方的合作和发展。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沪港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差异会更加丰富多彩。

上海特征简介

上海特征简介

上海特征简介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现代化城市之一,拥有独特的城市特征和魅力。

上海特征的简介主要包括了城市建设、文化底蕴、经济实力和人文风貌等方面。

首先,在城市建设方面,上海以高楼大厦、现代化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而闻名。

从浦西的外滩到浦东的陆家嘴,上海的天际线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在文化底蕴方面,上海是一个融合中西文化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现代文化场所。

无论是豫园的古建筑,还是外滩的洋楼,都展现了上海独特的文化底蕴。

再者,在经济实力方面,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金融实力。

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和总部,使得上海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城市。

最后,在人文风貌方面,上海人热情好客,尊重传统文化,同时也积极拥抱新思潮。

上海的娱乐休闲设施丰富多样,无论是传统的文化活动还是现代的时尚潮流,都能在上海找到。

综上所述,上海的特征别具魅力,值得深入研究。

首先,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上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现代化城市规划和建设上。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

浦东新区的崛起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从一个昔日的农田荒地,发展成如今的现代化金融商业中心,展现出上海的城市建设实力。

高楼大厦矗立在陆家嘴,地铁、高速公路与轨道交通网络密布全城,使得上海成为一个便捷的现代化都市。

此外,上海的传统建筑也保留完好,例如豫园、城隍庙等,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上海的城市建设既有现代化的一面,也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展现出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特色。

其次,从文化底蕴的角度来看,上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融合中西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努力上。

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上海吸引了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上海的洋楼和外滩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这些建筑体现了上海在百年前就已经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

同时,上海的古建筑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豫园的园林建筑和城隍庙的祭祀文化等。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冲刺 专题07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解析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冲刺 专题07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解析版)

专题07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知识梳理一、地理概况1.位置: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2.范围或组成: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3.面积: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

人口:710万人(2010年)。

地狭人稠。

5.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6.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P43活动2(1)香港的年降水量并不算少,但是严重缺水,想一想,香港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原因: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②缺少大江大河③多低山丘陵,难以储水④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措施:①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技术②采用污水净化措施,实现综合利用③跨流域调水④海水淡化,增加供应量。

7.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措施(1)问题: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2)措施:“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8.香港回归:(1)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政策: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3)区旗、区徽P43(紫荆花)二.发达的交通运输1.地位: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2.发展状况:(1)海运:香港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宽广的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香港拥有规模庞大的国际商船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2)航空: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启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航空中心的地位。

(3)铁路与公路:香港与祖国内地有京九、广深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连,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1.旅游业:香港是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旅游业十分发达。

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斯尼乐园等,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2.国际会展中心: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每年有许多大型会展活动在此举行。

城市功能定位分析

城市功能定位分析

城市功能定位分析马凤鸣【摘要】城市的主导功能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城市的类型是一个历史概念,而非固定模式,随着城市的主导功能变化而变化.而目前有些城市的功能定位有些不符合实际,本文针对城市功能定位、体系划分,以及当前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特点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城市化发展的方向与政策性选择.【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2)001【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城市;城市化;城市功能;定位分析【作者】马凤鸣【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11.1 城市和城市化城市的定义有多种,《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合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规模大,也更重要;《经济大辞典》(1992)指出: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现代汉语大辞典》(1996)指出: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外,《韦氏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的定义都有论述。

我国对于城市本质和特征的最权威的提法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城市定义可以综述为: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关于城市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达:现代的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业人口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区;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城市价值观和文化不断提高,并向农村推广。

1.2 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指的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是城市生命力之所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四章测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四章测评

第四章测评见学生用书P165(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为某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

读图,完成1~3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C )A.a处B.b处C.c处D.d处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段是( D )A.a处B.b处C.c处D.d处3.在M处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C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1题,由图可知,c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大坝。

第2题,由图可知,d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故最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3题,由图可知,M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故在该流域植树造林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4~5题。

4.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B )A.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5.丙处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比乙处小,因为( C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④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题,图中甲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因此适宜建水电站,水电站密集,故B正确。

第5题,由图可知,丙处附近无支流汇入,缺少河流补给,①正确。

该河段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较短缺,不会向其他流域调水,②错误。

该河段流经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丙处径流量减少,③正确。

丙处上游临近河套平原,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使得流至丙处的径流量减少,④正确。

故C 正确。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及石油进口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B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补充气源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D.保护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A.欧洲B.俄罗斯C.新加坡D.日本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5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5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35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

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综合思维)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

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综合思维)1。

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频率较高。

2。

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经济发展快1。

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2)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侨乡,改革开放政策优惠。

特别提醒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易错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2。

经济发展成就(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2)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易错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易错提示】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三、问题与对策【易错提示】市场腹地狭小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

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区位分析_兼与宁波港的比较

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区位分析_兼与宁波港的比较
The Locational Analysis of Shangha i Port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in Comparison with Ningbo Port
WAN G Lie2hui
( Center f or M odern Chi nese Cit y S t u dies , East Chi na N ormal Uni versit y , S han g hai 200062 , Chi na) Keywords :Shanghai po rt ; Ningbo po rt ; locatio nal analysis
2. 上海是南北洋的中心 墨菲认为 “: 十九世纪初叶 ,上海是长江流域 的主要港口 ,也是中国南北方沿海贸易的中心 。 南方的帆船不得在上海以北贸易 ;另一方面 ,北 方的帆船不得在上海以南贸易 。”④金立成认为 我国沿海向以长江口为界 ,向南称为南洋 ,朝北 称为北洋 ,南船不北航 ,北船不南行 ⑤。戴鞍钢 也持 相 同 的 观 点 ⑥。沙 船 确 实 适 合 浅 滩 上 行 驶 ⑦,但是根据刘素芬的研究 ,北洋航线分成短 程 、中程和长程三大类 :短程航线限于渤海湾之 内或周围沿岸附近 ;中程航线大致以南洋或北洋 为范围 ;长程航线则是包括南北洋在内的整个沿 海的部分 。小型的山东民船多往来于山东 、关 东 、天津之间渤海湾沿岸的短程路线 ;中型江苏 沙船则从事于江南到山东 、天津 、关东的中程航 线 ,特别是江南到山东最多 ;大型的福建鸟船则 以福建到上海的南洋航线为中程航线 ,而以闽 、 粤 、台到山东 、天津 、关东为长程航线 ,其中以福 建到关东最多 ⑧。由此可知 ,并不是所有南洋航 线的鸟船都只航行到上海 ,上海港并不是南洋 、 北洋航线必然的中转地 。 曾任宁波知府的段光清认为定海是南北洋 的分界线 “: 定海一隅孤悬海中 ,由定海而下 ,则 为南洋 ,由定海而上 ,则为北洋 。”⑨张其昀认为 : “中国海岸以杭州湾为天然分野 ,以北为北洋 ,大 致为上升海岸 ,多成沙岸 ;以南为南洋 ,属于下降 海岸 , 则为岩岸 。”λυ 南北洋沙岸和岩岸的确不 同 ,但是以杭州湾为分界线 ,而不是以上海港为 天然分界线 。因此 ,从国家尺度看 ,位于杭州湾 南岸的宁波港也应该有可能成为南洋 、北洋货物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一、教学目标1.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了解其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知道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理解交通运输对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知道香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认识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

4.能运用相关资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二、教材分析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在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本节教材包括了“地理概况”、“发达的交通运输”、“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国际经济贸易中心”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当然,本节只涉及香港的内容,有关澳门的内容在下一节讲述。

关于本条“标准”,作如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可以用“双赢互补”来概括。

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遵循国际经贸活动的规则和惯例进行经贸往来,祖国内地的经济发展为香港、澳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澳门则为祖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两地经贸关系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祖国内地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香港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先进的现代服务业,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澳门是著名的自由港,博彩业、旅游业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

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在经济发展上互补性强,实现优势互补可达成双赢的结果。

此外,香港对于祖国内地与使用英语国家的联系,澳门对于祖国内地与使用葡萄牙语国家的联系,均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地理概况”部分安排了3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扼要讲述了香港的地理位置、陆地组成和陆地面积,第2自然段扼要介绍了香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第3自然段扼要说明了香港城区的景观和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的状况。

2_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_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典题演练]典例1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个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力量,是推动三省经济的“发动机”和“中部崛起”的增长极。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经济增长极的分布特点。(2)说出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条件。
(3)分析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对推动长江中游城市城镇化水平的意义。
知识归纳
答案 (1)沿江、沿湖、沿铁路线分布。(2)交通便捷,水运连接东西,陆运贯通南北;水、矿产、生物等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以长江流域为经济腹地;国家政策支持。(任答四点)(3)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可大幅度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能加速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加速人)航道深、泊位宽;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交通便捷;经济发达,腹地广阔;以上海为依托。(2)①产业基础雄厚;②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协作);③市场广阔;④水陆交通便捷;⑤F1赛事对汽车产业的带动作用(材料);⑥劳动力丰富而且素质较高。(说明:上海基本无资源)(3)外高桥、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港。 原因:外高桥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产业,国际贸易发达(货物量);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港交通便捷,对外联系密切(交通)。
考点精解:港口区位分析
1、水域条件:①避风 ②航道深浅、泊位宽窄 ③结冰 ④陆地淡水
2、陆域条件:①地形是否平坦; ②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腹地:范围、经济情况等
2、港口城市:是否发达
[指点迷津]1.城市集聚的优缺点(1)优点:①产生较好的生产协作条件;②有利于城镇间多种职能相互补充,减轻大城市的负担;③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高。(2)缺点:①可能出现盲目发展和生态恶化现象;②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③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大等。

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

浦东会展产业发展整体环境和现状分析
基础设施优势。以 “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四网”(对外交通网、轨道交通网、区域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为进展大规模会展所要求的快捷的信息沟通与海陆空交通联运体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周边城市旅游资源优势。浦东与传统的旅游目的地杭州、苏州在1-2小时车程之内,会展业进展可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与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来拓展市场。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20
时期
快速增长期
高速腾飞期
平稳期
会展场地面积
(万m2)
10
10
15
15
20
25
30
40
40
50
各类展览活动(项)
57
71
108
110
130
160
210
270
3、充分考虑“世博”效应原则。本预测在剔除世博的直接产出数据,只考虑其间接效应前提下,借助已有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的分析,做出最终预测。
4、根据浦东新博展览中心历年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每平方米展馆面积相对应的每年展出面积大小,这个数据约在25-35之间,也就是说每平方米展馆面积每年相应的展出面积为25平方米至35平方米之间(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三)。
展览市场渐趋优化,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趋势已见端倪。“十五”期间,新区的大型展、国际展与品牌逐年增多,相对比例也逐年提高。2005年,新博中心平均单展面积达3.4万平方米;浦东3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29个,5万平方米以上展览15个,占新区展出总面积的49.1%。2005年,新区举办的国际化展占总展览的80%以上;当年,浦东举办的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展共有15个。此外,“十五”期间,新区举办会展中仅对专业观众开放的专业展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区域规划与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规划与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分析方法:
2)区位商: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Q=(N1/A1)/(N0/A0)
含义:Q值越大、该地区这个部门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在考察确定主导产业时,一般只有区位商大于1的部门才能构成该地区的基础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Q<1表示产业在某地区属于劣势产业,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其规模具有比较弱势。Q值越小,比较弱势越明显。Q=1表示该产业为一般水平。
注意事项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恩格尔系数统计数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中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3、系统功能
经济发达地区 、 经济欠发达地区 、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划分 ,生态环境恶化地区 、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 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地区之间等 ,都是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 ,对不同功能地区进行划分的 。
3、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
区域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也对结构有反作用。Eg:上海——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代表,凭借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各产业部门形成物质交流和技术协作联系——具备了强大的加工能力、进出口、引进外资、消化国外最先进技术的能力。深圳——国家赋予它开放窗口的功能要求,并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使其躬耕逐渐完善,这种功能反过来促使其外经、外贸业的发展和涉外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结构在功能的诱导下逐渐完善。

新经济条件下区位因子分析及其启示

新经济条件下区位因子分析及其启示

引言新经济的产生是以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基础的,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模式,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为最显著的特征,知识成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它打破了传统区位理论的束缚,从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扩展了经济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新经济环境下,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呈现出高度依赖性和融合性,国际分工更加复杂和精细,形成了一个由资本、技术、信息等构成的世界性生产网络,这种趋势加速了跨国公司的成长,并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因此,新经济环境下的新特征使得传统区位理论中的区位因子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区位的概念变得更加广阔,蕴含了更多经济内容。

一、新型区位因子与传统区位因子的比较分析(一)传统区位论及区位因子区位论起源于19世纪20~30年代,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屠能《关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孤立国》一书的问世,到现在为止,区位理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近18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区位论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代表性的传统区位论主要包括成本学派和市场学派,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屠能和韦伯,其区位选择的主要目标是成本最低,后者的代表人物是克里斯塔勒和廖什等,主要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的接近市场。

之后,以艾萨德(Isard)和贝克曼(Beck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贸易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均衡分析方法,发展了新古典宏观区位论,建立了总体空间模型并研究了各种要素对区域总体均衡的影响(涂妍等,2003)。

通过对传统区位论的回顾,可以发现传统区位论中涉及的区位因子主要包括五类,即自然资源因子、运输因子、劳动力因子、市场因子和集聚因子,不同的企业,因具有不同的产品特性、运作特点和资本需求情况而存在不同的侧重,区位因子的作用特征也各不相同。

(二)新经济条件下的区位因子分析新经济条件下,传统区位因子依然会发挥作用,但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以及其内涵特征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传统区位因子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新经济环境下的现实背景存在显著差异,经济运行模式和关键推动因素均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区位理论与传统区位因子,已经不同涵盖新的影响因子,如知识、信息、生态环境等,而在新经济环境下,这些因素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海和香港旅游形象建设的比较研究

上海和香港旅游形象建设的比较研究
亚港 , 还有全世界最古 老的双层电车 至太平 山顶 ; 岛区古意盎然的文 港 武庙 、 九龙游麻地区的玉器市场 与庙街夜市 、 岛南部的海洋公 园( 港 世界 上最宏伟的水 族馆 和亚洲第一个水上公园 ) 由此可见 , “ 。 在 情与景” 的交 融中 , 香港的风情 与韵 味似乎更胜一筹 。 对 比香港, 海旅游业在各方面的发展 中, 上 还有着 可提升之处。 ( ) 购物 天堂 ” 1“ 的魅力 比较 。香港 自由港和轻工业品重要产地的地 位购物消费 占总消 费一半 以上 , 4 %游 客认 为物美价廉 , 约 0 港外许 多游 客主要 冲着购物 的动机赴港旅游。上海国内旅 游购物 消费额 日 , 增 而外 国游 客在沪 的购物消 费则不容乐观 。 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 出了上海的旅 游纪念 品以及繁荣 的商业购物较以往相 比, 逐步在失 去其 国际吸引力和 竞争力 。 ( )美食天堂” 2“ 的魅力 比较。香港有世界上密度最高 的食肆 、 餐厅 , 约每 6 0 5 人就有一问。 饮食多元 的特质 , 既有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扒房 , 也有各处小巷的露天大排 档 , 中国南北 大菜和各 国餐饮应有尽有 。上海 餐饮业 通过 10多年的发展 , 0 不仅 云集国内各帮派菜 系 , 也汇集意 、 、 法 日、 、 、 韩 泰 新等各国风味名菜 , 在空 间上也形成云南路 、 黄河路 、 园旅 豫 游城等集聚 区。虽然发展如此 , 但在集 聚规模 、 餐饮品位上 尚有欠缺 , 特 别是餐饮服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以致知名度不高 。上海餐饮设施 的建设应朝着打造“ 美食 家的乐 园” 的目标迈进 。
研 究
上 海 和香 港旅 游形 象建设 的比较研究
●陈素 霞
来, 浦东的开发开放 , 开发区的建立 , 虹桥 使上海高层建筑如雨后春 笋般 地拔地而起 , 内环线高架公路 、 成都路 高架公路 以及地铁的贯通 , 都使上 海的都市景观呈现五彩缤纷 的新气象 。香港大街小巷遍布浓郁风情 , 在 中环的兰桂坊—— 欧洲小镇 , 中环皇后广场 ;宾妹” “ 的周末聚会 , 南亚风 情 ; 区观光——全世界最古 老的双层 电车 ; 市 海港景致有璀璨 的维多利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八年级下册期末地理调研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八年级下册期末地理调研试卷(含解析)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读四大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四大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图为西北地区②乙图和丙图主要位于季风区内③丙图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④丁图是许多的发源地A.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④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干旱B.乙图——洪涝C.丙图——热量D.丁图——高寒3.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关于甲、乙、丙、丁四条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线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B.乙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C.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4.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文风情,不符合实际的是()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B.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D.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5.我国的东北地区常被形容为()A.鱼米之乡B.白山黑水C.江河之源D.塞外江南6.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制约东北工业发展的因素有()①资源枯竭②设备老化③产业结构单一④气候冷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古人登长城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

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8.图中①代表的山脉是()A.秦岭B.阴山C.天山D.燕山9.气候正常年份,图中甲地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A.5℃B.8℃C.16℃D.﹣3℃10.古人游记所记载“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该高原是()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11.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A.大力发展畜牧业B.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C.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D.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12.北京在城市建设中,保留了众多的四合院和胡同,其主要原因是A.它们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B.它们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C.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D.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骑楼”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图是“骑楼”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个城市的地理知识点

三个城市的地理知识点

三个城市的地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北京、上海、广州的地理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就是关于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中国重要城市在地理方面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等相关知识。

②重要程度:这在了解中国城市地理格局、区域发展差异等方面非常重要,能让我们明白城市的发展与其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③前置知识:要有基本的中国地理知识,像是知道中国的大致区域划分,还有一些常见的地理术语如盆地、平原等。

④应用价值:假如想在这几个城市旅游或者工作定居,可以根据其地理环境进行准备。

比如知道北京冬季冷,就得多带厚衣服。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城市地理这个板块里,这三个城市的地理知识点是重点部分,它们能体现东部发达城市的地理共性和差异。

②关联知识:跟中国的交通线路、经济布局等知识都有关联。

比如说上海是长江入海口城市,这就与长江流域经济带知识相关。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比较和分析出这三个城市地理特点对其各自城市发展的独特影响。

关键点是准确理解每个城市地理特点。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常考这几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及其影响等。

一般以选择题或者简答题形式出现。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北京位置上在华北平原北部,这意味着它周围地形平坦开阔。

上海在长江入海口,容易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一个河网密布的冲击平原。

②特征分析:- 北京气候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我在北京的冬天就感觉风呼呼地吹,特别冷。

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上海的夏天经常会下大雨。

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上海气温更高更湿润。

我去广州旅游的时候感觉那的空气湿漉漉的。

③分类说明:- 从城市职能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很多重要政策从这出台。

上海是金融中心,有很多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

广州是对外贸易中心,各种进出口货物在这里汇聚。

④应用范围:- 在做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得依据这些地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与香港的城市区位发展特征与经验比较分析上海与香港的城市区位发展特征与经验比较分析一、资源优势比较1.地理区位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

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香港位于中国东南端,是发展日渐迅速的东亚地区的枢纽,地理条件优越。

香港总面积达1 100平方公里,由香港岛、一海之隔的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235个离岛,组成,其中郊区多集中在新界。

香港拥有世界上最优良的深水港。

从地理区位优势来看,位于长江口南案,长三角的东段,面向太平洋的上海与位于我国华南地区、珠三角的南端,面向南中国海的香港不分伯仲,自身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2.土地资源与水资源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2002年,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

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

2002年香港岛的面积是80.40平方公里。

2002年九龙的面积是46.89平方公里。

2002年新界及离岛的面积是973.74平方公里。

2002年香港总面积是1 101.03平方公里。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

香港水资源欠缺,需内地供给补助。

从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因素土地与水两方面比较,上海明显存在着发展优势,它的土地量是香港的六倍,虽然土地的开发还有个质的比较,但量上的绝对优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号称城市的命脉的水资源,上海也优势明显,但是上海的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相对香港来说做的明显不如。

二、城市规模比较城市规模的比较一般选取用地和人口两因子,本文因基础资料搜集不完整,只用人口这一个因子,特此说明。

1.总人口比较2002年中,香港的人口为677万人,包括658万名常住居民和19万名流动居民。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002年中,全港的陆地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 280人。

上海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上海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仅为520万,至200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334.23万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占全国总人口的1 %。

2002年,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14人。

从人口的总量来看,上海人口数是香港的2倍多,但是香港人口中90%集中在城区,而上海城市总人口只占了76.4%,城市化水平明显不如香港,从人口密度来讲,香港确实体现出国际化城市人口的高密度特征。

2.人口增长比较在1997年至2002年间,香港人口的每年平均增长率为0.9%。

2002年自然增长( 出生减死亡 )人口是13.4千人。

2002年净迁移( 移入减移出 )人口是48.7千人。

2002年总人口增长是62.1千人。

2002年人口增长率是0.9%。

1990年代以来,上海市的户籍人口呈平稳增长态势,全市户籍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3%,但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3年开始始终保持负增长。

2002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4.7‰,死亡率为7.3‰,自然增长率为负2.6‰。

所以上海人口增长主要是人口的机械增长。

据五普资料分析上海市中心区户籍人口不断下降,外来人口成为中心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

但总体而言,中心区外围人口仍属增长态势。

但香港地区中心区人口仍在不断的增加,且增加的人口不只体现在户籍人口上,也在外来移民上。

香港在人口的结构上也体现国际性,在香港有19万外籍人口,而在上海不足2万人。

所以说在人口上也体现出香港的国际性比上海表现的足。

3.人口素质比较受教育程度。

据五普资料,在上海6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179.5万人,占11.4%,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37.67万人,占23.8%,接受初中教育的603.86万人,占38.2%,接受教育的310.66万人,占19.6%。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的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6534人上升为10940人,十年间增长67.4%,其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3250人上升为5247人,增长61.4%,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由19539人上升为23018人,增长17.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由31592人上升为36803人,增长16.5%,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22683人下降为18934人,下降16.5%。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全市文盲率由11.1%下降为5.4%,下降5.7个百分点。

根据香港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所得,过去五年来,香港人口的教育程度有显著的改进。

下表显示1997,2002年15岁及以上人口所达到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的情况来开,上海与香港两市都呈上升趋势,增长情况明显,但是总体来比较上海逊与香港,上海人口素质应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培养上海应加快步伐,赶上香港,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利用与开发,未来城市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城市R&D(研发人员)情况比较。

从城市的高级人才,研发人员的拥有量来比较,两城市也不分上下,但是这数字比起其他的代国际都市如新加坡、东京、汉城只是他们的3分之一。

所以上海与香港都应提高研发人员数量。

否则城市竞争力会不如新加坡、东京、汉城。

三、经济发展比较1.经济区位的比较从经济区位的比较分析,上海与香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又有其共性,香港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与枢纽,亚太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而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与国际贸易港。

2.城市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比较从城市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上海市的国际化程度和城市信息化程度相对香港仍然较低。

但是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国际化程度在不断的加深,从外国直接投资这一项反映,已经超过了香港。

3.经济腹地比较香港拥有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发的历史长,城镇用地高度集约化。

珠江三角洲是港澳与内地产业转移与合作地发源地。

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地程度不断加深,工业化、城市化地程度也不断地提高,已经形成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国际化城市群地区。

2001年该区域的总人口3800万,其中城镇人口超过2800万,城市化水平高达65%,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全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25%,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1%,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5%。

而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经济扩散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

从工业基础和人才的集聚分析,上海所处的长三角远远比香港所处的珠三角强大的多。

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也是我国的重要的钢铁、石化、机电基地。

从经济腹地来比较,上海的优势明显。

发展的潜力香港也不如上海。

4.经济总量的比较2001年,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是599亿美元,人均GDP4510美元/人。

上海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比上年增长10.2%,增长幅度连续第10年保持两位数水平。

香港2001年国民的生产总值是1621亿美元,人均 GDP24100美元/人。

过去20年来,香港经济增长差不多三倍。

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有5%的实质增长,表现超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越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速度。

香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是20年前的两倍余,相等于每年平均实质增加约3.6%,2001年的数字达24,100美元,比多个西方国家还要高,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从经济的的总量来说,上海远不如香港,但是上海表现出来的增长态势明显比香港来的强烈。

四、上海香港的相对优势城市构建的前提是城市形象定位,而城市形象定位的基础是城市功能定位, i换个角度来说,城市形象的定位,也是城市功能定位的一种表现方式。

因为城市形象研究是以城市整体为对象的。

城市形象定位的首要任务是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明确城市的功能优势和发展趋势。

因此,在阐述上海和香港的形象定位之前,我先来谈一下这两个城市各自的相对优势。

1,香港的相对优势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香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黄金市场,第三大跨国银行的集聚地,是世界第五大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借贷市场。

香港对全球经济生活的影响力仅次于伦敦、纽约和东京。

香港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除了交通的支撑,还有信息和国际会展的优势。

香港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居世界第5 位,亚洲第1 位。

国际会议和商务旅游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

在软环境方面,香港除了自由港体制,还有与国际接轨的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高效廉洁的政府,保证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香港有一大批熟悉国际经济和金融业务的优秀人才。

港人的英语素养水准是举世公认的,全港有30 %的居民掌握英语。

这是香港融入国际经济的有利条件。

无论从经济规模和金融流量来衡量,上海与香港都有巨大差距。

1999 年香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214 万美元,是上海的6 倍以上。

香ii港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额几乎等于上海外汇市场一年的交易额。

2,上海的相对优势与香港比较,上海的主要优势表现在腹地上。

以太湖流域为核心的江苏、浙江是上海的直接腹地,是我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从唐朝中叶以来,这里便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南宋、元、明、清四朝我国共有籍贯可查的状元300 名,其中,江浙两省有134 名,占全国的4417 %。

1987 年全国高等学校教授中, 江苏、浙江和上海籍贯的占3017 %。

在我国第一批科学院院士中, 江苏、iii浙江和上海籍贯的占4613 %。

至今,上海是全国两大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集中地之一。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央。

上海的间接腹地遍布全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

作为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上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到汽车工业、造船工业、飞机制造工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 上海都有良好的基础。

香港土地面积狭小, 地价房价昂贵, 不可能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传统工业基础,使得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和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特殊的优势。

五、结语从区位条件、人口综合情况、经济发展分析来看,香港可以在相当一个时期仍然保持着强势,上海在这些方面仍然不可能超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