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希腊陶器与中国仰韶文化陶器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希腊陶器与中国仰韶文化陶器的区别

古希腊时期与中国仰韶文化阶段所出产的陶器,由于两者之间政治、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的差别,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陶器生产在古希腊十分兴旺,可以说是该地最重要、最发达的手工艺门类。希腊的陶器制作与设计自古便享有盛誉,希腊人可以称得上是古代世界最出色的陶器制造者与设计者。根据装饰风格、装饰手法的演变过程,古希腊陶器工艺设计的发展可以分作5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几何风格时期、东方风格时期、黑绘风格时期、红绘风格时期、白绘风格时期。

黑绘风格陶器是古希腊陶器工艺进入繁盛期后的第一种风格,它的流行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初到公元前5世纪。所谓黑绘法即在覆盖了一层透明釉的陶土原色的器身上,先用尖锐的工具划出人体或动物形体的线条轮廓,然后在刻划部分涂上釉黑的色彩。装饰题材多取自神话故事、历史传奇,装饰性日渐淡薄,相反绘画性逐步提高。公元前6世纪中期之后,黑绘风格的陶器进入其黄金时代,彻底摆脱了以往风格的影响,不再采用饰带重叠的装饰手法,而开始在陶器的主要位置描绘独幅画面。

紧接着黑绘风格以后的是红绘风格陶器,其流行期约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末。红绘法与黑绘法相反,陶器上的人体、动物等形体的陶土色的,而整个器身底色则敷以釉黑色,并用细的黑色线条自由地勾勒出人物形体、动态、衣纹、饰物。希腊人之所以不满足于黑绘风格,主要是认为黑绘式陶器虽然形象鲜明,装饰性很强,但它表现场景和刻画人物的能力因为受到单纯黑色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采用红绘法之后,既弥补了这些缺陷,又使题材范围扩大,甚至开始出现风俗画特征的场面描写。正因为如此,在公元前6

世纪末5世纪初,红绘式风格在陶瓶装饰中占主导地位,黑绘式手法则逐渐消失。从公元前5世纪中期开始,红绘式风格趋向宏伟、严谨和清晰。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它上承庙底沟文化,下启齐家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马家窑类型彩陶的用色,一般是在红地、橙黄地或灰地上,绘黑色花纹,间以少量的赭红、白色。用色不多,却并不单调,既有鲜明的对比,又沉着而谐和,表现出原始彩陶艺术特有的单纯、质朴、淳厚的美。马家窑类型彩陶纹饰大致可分两大类:象生纹饰和几何纹饰。几何纹饰以漩涡纹最具特点。象生纹饰包括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人物纹饰和景物纹饰,其中以蛙纹最具代表性。此时期纹饰在总体上说已经从仰韶文化早期的简单的手印画象延伸到对于不同物象的组合,从具象的象生到抽象的线条,从稚拙的摹仿自然到有了对装饰美的向往,显示着人类精神发展的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装饰只能开始于陶器。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旋转而连续的结构,使几个大圆圈一反一正,互相背靠,互相连结,有前呼后应、鱼贯而行、连绵不断的效果,显示一种融合、缠绵的气势。与器型共同构成一种雄伟宏大的气势。半山期,是我国彩陶文化的高峰阶段,显示博大、成熟和完美的特色。

古希腊时期的陶器与仰韶文化阶段的陶器虽然由于各种因素而各具特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