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诊疗规范审批稿

合集下载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治规范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治规范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治规范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因多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

(一)临床表现1.贫血的表现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

2.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

3.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外,还可出现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部分患者指甲呈勺状(反甲),脾轻度大。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C<32%。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中心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大多数正常或有轻度增多。

2.骨髓象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常数量增多,早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胞质少。

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减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血清铁蛋白降低(<12μ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高(>4.5μg/gHb)。

4.其他大便隐血试验、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或胃镜检查。

(三)诊断标准临床上将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诊断标准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性缺铁期,血清铁蛋白<12μg/L 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细胞外铁缺如,但此时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是正常的(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除血清铁蛋白<12μg/L外,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4.5μg/g,但血红蛋白的含量并不减少,故血红蛋白是正常的。

(3)缺铁性贫血:此时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除上述各项指标外,Hb<120g/L (女性<110g/L)。

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疗

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疗

六、治疗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补足储铁 1.病因治疗 2.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 3.有效的观察指标 首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升高, 高峰在开始服药后的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升 高;两个月左右上述指标回复正常 4.补铁治疗停药指标 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回复正 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二、病因
1.吸收不足 2.吸收障碍 3.丢失过多
三、临床表现
1.原发病表现 2.贫血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
粘膜组织变化等:口炎、舌炎、萎缩性胃炎和胃酸 缺乏,皮肤干燥,指甲扁平甚至反甲,甚至出现吞咽 困难和异食癖。
四、诊断
1.ID 2.IDE 3.IDA 4.病因诊断
五、鉴别诊断
铁粒幼细胞贫血 海洋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 转铁蛋白缺乏诊断标准: 成年男性低于120g/L 成年女性低于110g/L 妊娠女性低于100g/L
2.贫血严重程度: 极重度贫血:Hb≤30g/L 重度贫血:Hb在31~60g/L 中度贫血:Hb在61~90g/L 轻度贫血:> 90g/L
3.缺铁性贫血
3.缺铁性贫血
特点是骨髓、肝、脾等器官组织中缺乏可染铁, 血清铁蛋白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降低;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护理常规审批稿

贫血护理常规审批稿

贫血护理常规审批稿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综合征。

贫血患者的护理对于改善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针对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胃肠道疾病等)、手术史、外伤史、出血史、药物使用史(如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抗风湿药等)、家族病史等。

(二)症状与体征1、观察患者的面色、甲床、口唇、睑结膜等部位的颜色,判断贫血的程度。

2、了解患者有无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3、检查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心动过速、低血压等。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查看血常规报告,了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2、关注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 水平等检查结果,以明确贫血的类型。

二、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叶酸、维生素 B12 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乏力导致平衡失调有关。

4、焦虑与疾病的慢性过程、对治疗效果的担忧有关。

三、护理目标1、患者的活动耐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日常活动而不感到过度疲劳。

2、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各项营养指标达到正常范围。

3、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受伤事件。

4、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量。

轻度贫血患者可适当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中度贫血患者应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重度贫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的氧耗。

(二)饮食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饮食对于改善贫血的重要性。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缺铁性贫血的诊疗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缺铁性贫血的诊疗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 6 个月至 3 岁的婴幼儿。

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

一、病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使新生儿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

明显缺铁对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也有一定影响,但对血红蛋白合成影响更明显,故新生的红细胞体积变小,胞质中血红蛋白量减少,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儿时期由于不断生长发育,故每日从饮食中补充的铁量要较成人多。

1.小儿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3~4 个月的造血需要。

但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小儿储铁不足。

2.铁摄入不足新生儿的饮食主要为人乳或牛乳,而人乳和牛乳中含铁量均较低,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

3~5 个月为初生时体重的 2 倍,1 岁时为初生时体重的 3 倍。

若是早产儿,则体重增加更快。

由于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迅速增加,这时容易发生缺铁,引起贫血。

4.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日排泄铁比成人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

若出现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肠出血,则失铁更多。

此外,一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肠套叠、肠息肉等都可增加铁的消耗而引起贫血。

二、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睑结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其他表现有精神不振,食欲缺乏,心悸,头晕,耳鸣。

另外,因含铁酶缺乏致消化功能紊乱和神经系统改变,患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

2.血常规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浅染,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减少。

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蛋白小于16 μg/L,总铁结合力大于62.7 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0.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0.9 μmol/L 。

三、鉴别要点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名地中海贫血) 地区性较明显,有家族史,具特殊面容,肝脾大。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cyanemi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婴幼儿发病率高,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诊断提示】1.病史发病缓慢,常为人工喂养或营养不足及未按时添加辅食;或为早产儿,多胎儿;或有慢性腹泻、钩虫病、溃疡病等病史。

2.临床表现(1)常有精神不振、乏力、食欲减退、异嗜癖等。

重症患儿有低热、发育迟缓、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易患感染性疾病。

较大儿童诉心慌、气短、头晕、眼花及咽部异物感。

(2)面、唇、甲床及睑结合膜苍白,毛发枯干、脱发,指甲变形或失去光泽、易碎,舌面光滑、少苔,肌肉松弛。

可有贫血性心脏病。

3.实验室检查(1)低色素性贫血:6个月至6岁血红蛋白VnOg/L,6-14岁<120g∕L°海拔每增高IOoOnb血红蛋白升高约4虬(2)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H)<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o(3)血清铁V10.7μmol∕L°(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有参考意义,VO.1有确诊意义。

总铁结合力>62.7umol∕L°(5)骨髓铁粒幼细胞<0.15,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基本消失。

(6)红细胞内游离原中琳>0.89UnlOl/L(>500Ug∕dl),是红细胞内缺铁的证据。

(7)血清铁蛋白V16ug∕L°(8)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多,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细胞体积小,形态不规则,胞质发育不均衡,核较致密,胞质少,染色体偏碱。

4.其他铁剂治疗有效。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防治感染,注意休息,合理喂养,注意饮食搭配,增加富含铁质的食品。

2.病因治疗积极查明和祛除病因。

3.铁剂治疗口服铁剂:常用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30%),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1%)等。

血液病科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血液病科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周身肌肤呈淡黄色,干萎无光泽,小便通畅而色清,倦怠乏力,眩晕耳鸣,心悸少寐,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象濡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张之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

(1)Hb:男<120g/L,女<110g/L,孕妇<100g/L;MCV<80fl,MCH<27pg,MCHC <0.32;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或FEP/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SF)<12μg/L。

(8)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浓度>26.5nmol/L。

(9)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9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二)证候诊断1.脾胃虚弱证: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泽,神疲乏力,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纳呆食少,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

2.心脾两虚证:面色晄白或姜黄,头昏眼花,心悸不宁,或肝脾肿大,倦怠乏力,头晕,失眠,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毛发干脱,爪甲裂脆。

舌淡胖,苔薄少,脉濡细。

3.脾肾阳虚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经闭。

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少,脉沉细。

4.肝肾阴虚证:面色苍白或姜黄,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肌肤甲错。

舌暗红,苔薄少,脉细数。

缺铁性贫血病例分析流程及注意事项

缺铁性贫血病例分析流程及注意事项

缺铁性贫血病例分析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是由于体内铁摄入不足、铁吸收不良或铁丢失过多导致铁储存耗竭,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缺铁性贫血的一般性社区医院治疗规范

缺铁性贫血的一般性社区医院治疗规范

缺铁性贫血的一般性社区医院治疗规范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铁的缺乏,造成红细胞内含量的降低,从而导致贫血。

这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在社区医院中,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规范十分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般性社区医院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规范。

1. 诊断与鉴别对于患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医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头晕、心慌、头痛等。

体格检查一般会发现皮肤苍白、甲床出现凹陷和舌苔等。

进一步的诊断需要通过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铁代谢指标等检查方法来确诊。

鉴别诊断主要是进行其他类型的贫血和疾病的排除,如慢性病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2. 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铁剂补充。

一般而言,口服铁剂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肠溶性铁片等。

口服铁剂的补充可以促进体内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红细胞内铁的含量,并恢复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按医生建议合理使用铁剂,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血红蛋白水平来确定剂量和疗程。

- 口服铁剂应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以利于铁的吸收。

同时,避免与含钙、铝、镁等物质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 口服铁剂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便秘等。

如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咨询,进行调整或更换合适的铁剂。

3. 膳食调理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膳食调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适当调整膳食结构,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可以帮助补充体内的铁储备。

常见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有瘦肉、动物肝脏、海鲜、蛋黄、豆类、黑芝麻、黑木耳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宜过量摄入咖啡、茶叶等食物,因为其中的咖啡因和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

- 拒绝挑食和偏食,保证全面的营养摄入。

- 在膳食调理的同时,补充维生素C可以增加铁的吸收率。

因此,可以适量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番茄等。

4. 定期复查和随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确认患者的诊断后,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随访。

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缺铁性贫血(IDA)是因体内铁缺乏后,由铁减少期(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逐渐发展为而成。

IDA诊断参考指标如下:【诊断标准】1. 血红蛋白量①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血红蛋白6月~6岁≥110 g/L,6~14岁≥120 g/L;②中国儿科血液学组标准:血红蛋白新生儿≥145 g/L,1~4月≥90 g/L,4~6月≥100 g/L(*海拔每升高1 000 m,Hb上升4%)。

2.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小细胞低色素)①平均红细胞比积(MCV) <80 fl;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③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或310 g /L。

3. IDA分度根据血红蛋白(Hb)(g/L)和红细胞(RBC)(万/mm3)。

轻度贫血90~109g/L>300中度贫血60~89200~300重度贫血30~59100~200极重度贫血<30<1004.铁剂治疗有效: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 g/L以上。

【预防】1.孕期预防(1)孕晚期营养:摄入富含铁的食物、水果或加服维生素C;每周一次口服铁剂1 mg/kg 至哺乳期止。

(2)贫血治疗。

(3)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2.喂养指导(1)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4~6个月,乳母增加每日的铁摄入;(2)含铁丰富食物:4~6个月后婴儿逐渐引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和配方奶;幼儿与年长儿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等,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注意食品合理搭配,以利于铁吸收。

3.铁剂预防(1)足月儿:强化铁食品或直接铁剂预防,生后4月龄始常规每日补充铁元素1 mg/kg (<15 mg/日),持续1~2年;(2)早产儿、双胞胎及低体重儿:2月龄始补充铁元素2 mg/(kg·d);同时补充维生素C、B族维生素帮助铁的吸收和血红蛋白生成;(3)高危人群:6~24月龄儿、11~17岁青少年每年2~3月,每周或每日口服一次铁剂1~2 mg/kg。

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课稿

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课稿

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骨髓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因】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

【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由贫血、缺铁的特殊表现及造成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

1.症状贫血的发生是隐伏的。

症状进展缓慢,患者常能很好地适应,并能继续从事工作。

贫血的常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

2.特殊表现缺铁的特殊表现有: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

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为Plummer-Vinson 或Paterson-Kelly综合征。

3.非贫血症状缺铁的非贫血症状表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

异食癖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也可能是缺铁的原因,其发生的机制不清楚。

患者常控制不住地仅进食一种“食物”,如冰块、黏土、淀粉等。

铁剂治疗后可消失。

4.体征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口唇角化、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约18%的患者有反甲,约10%缺铁性贫血患者脾脏轻度肿大,其原因不清楚,患者脾内未发现特殊的病理改变,在缺铁纠正后可消失。

少数严重贫血患者可见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并发症】贫血严重时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实验室检查】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

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

医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医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定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肝、脾可轻度肿大,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心率增快,常合并感染。

(二)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2.骨髓象:呈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少,染色偏蓝,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

3.有关铁代谢的检查(1)血清铁蛋白(SF):是诊断缺铁ID期的敏感指标。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FEP值增高,当FEP>0.9/~mol/L(500~g/d1)即提示细胞内缺铁。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这三项检查是反映血浆中铁含量,通常在IDA期才出现异常,TS<15%有诊断意义。

4.骨髓可染铁骨髓涂片:用普鲁士蓝染色镜检,缺铁时细胞外铁减少,红细胞内铁粒细胞数<15%。

【检查计划】(一)血常规。

(二)必要时骨髓象、血清铁蛋白。

【治疗】(一)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避免感染,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二)去除病因。

(三)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2.注射铁剂:常用注射铁剂有: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右旋糖苷铁复合物,葡萄糖氧化铁。

(四)输注红细胞适应症:1.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2.合并感染者;3.急需外科手术者。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定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多在冬、春季节发病,多有急性病毒感染史。

缺铁性贫血病例分析流程及注意事项

缺铁性贫血病例分析流程及注意事项

缺铁性贫血病例分析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不良疾病,主要由于机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而导致的贫血症状。

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规范化诊治

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规范化诊治

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规范化诊治一、ID/IDA的危害及中国诊治现状ID/IDA可对多系统器官功能造成损害,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行为障碍、认知功能损害、体能受损、围产期及围术期并发症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并严重影响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预后。

对这类患者需及早筛查,对无输血指征的患者尽早采取铁剂治疗以尽快纠正ID。

根据调查,我国轻度贫血得到诊治者不到20%,极重度贫血者也仅有50%得到诊治,ID/IDA存在明显诊断不及时及治疗率偏低的情况。

一项基于全国术前贫血数据库的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中,27.57%的患者术前存在贫血,仅12.25%的贫血患者术前接受了贫血相关治疗。

另一项对全国97家医院成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的横断面研究中,我国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9.24%,但其中高达92.84%的患者未给予任何纠正贫血的措施和治疗,在接受贫血治疗的患者中铁剂治疗比例仅6.59%。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主观上重视不够外,主要跟以下4个方面有关。

1.我国贫血的诊断标准较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贫血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30 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20 g/L称为贫血,中国标准低于WHO诊断标准(表1),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治疗或充分治疗。

果不达标。

我国IDA患者铁剂平均治疗剂量无法满足患者对铁的实际需求,究其原因,首先是临床对IDA重视不足,其次因依从性、住院时间、输液便利度等条件限制,常无法完成足剂量铁剂应用。

此外,对静脉铁剂安全性的顾虑也导致使用较为保守,很多临床医生因担心发生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而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铁剂。

4.IDA的诊治缺乏规范性:真实世界研究发现,仅有不到3%的患者在用药前进行铁指标检测,很多贫血应用静脉铁剂治疗者其电子病例诊断中并未体现IDA,且缺乏足够的Hb随访数据,铁剂使用量与患者基线Hb水平也未呈现相关性,提示临床实践中可能并未严格按照患者基线Hb水平准确计算铁需求,或即使计算了铁需求但并未实现足量补铁。

贫血护理常规审批稿

贫血护理常规审批稿

贫血护理常规审批稿贫血,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对于那些被贫血困扰的人来说,做好护理那可是至关重要。

今儿个,咱就来好好聊聊这贫血护理的常规事儿。

先来说说饮食这一块。

咱就拿我认识的一位大姐举例吧。

这位大姐姓王,咱就叫她王姐。

王姐之前被查出有贫血的毛病,那脸色苍白得哟,整天都没啥精神头。

医生说饮食得调整,她可听话了。

每天早上,不再是随便对付两口,而是给自己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枣花生粥。

这粥啊,做起来也不复杂。

就是把红枣去核,花生稍微碾碎,和大米一起放到锅里慢慢熬。

熬的时候,那香味儿一点点飘出来,馋得人不行。

王姐说,每次喝这粥,都感觉心里暖暖的,好像身体也能多吸收点营养。

中午呢,王姐的餐桌上必定有一份菠菜炒猪肝。

这菠菜得选那种叶子翠绿、根儿红彤彤的,洗得干干净净。

猪肝得是新鲜的,切成薄薄的片儿。

先把猪肝用料酒、生抽腌一会儿,去掉那股子腥味。

锅里放油,葱姜蒜爆香,先下猪肝,快速翻炒几下,再放菠菜。

那火候可得掌握好,不然菠菜炒老了就不好吃了。

王姐说,就为了这道菜,她专门练了好多次,现在炒出来的那味道,家里人都爱吃。

到了晚上,王姐会给自己煮一碗当归鸡蛋汤。

当归得选那种质量好的,闻起来有股浓浓的药香。

鸡蛋打散,水开了先放当归,煮一会儿再把鸡蛋液慢慢倒进去,形成漂亮的蛋花。

王姐说,这汤虽然有点中药味,但是她知道对身体好,每次都能喝完。

除了吃,运动也很重要。

王姐以前是个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的主儿。

自从知道贫血得运动,她可下了决心。

每天早上,她都会去小区里慢跑个半小时。

刚开始的时候,跑几步就喘得不行,但她咬着牙坚持。

慢慢地,能跑的距离越来越长。

她跟我说,有一次跑着跑着,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充满了力量,不再是那个病恹恹的自己了。

晚上吃完饭,王姐还会去跳广场舞。

她一开始跳得那叫一个笨拙,不是跟不上节奏,就是踩错步子。

可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跟着领舞的大姐认真学。

现在啊,她跳得可有模有样了,还交了一群好姐妹。

再说休息这方面。

血液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及审核流程

血液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及审核流程

血液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及审核流程为确保血液科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审核流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血液科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和审核流程,以便保证报告的质量。

1. 书写规范- 使用规定的模板:所有血液科诊断报告都应使用指定的模板进行书写,以确保报告的一致性和易读性。

- 详细而精确的诊断:报告中应包含详细的诊断内容,并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含糊的表述。

- 专业术语和缩写的使用: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和缩写,确保报告具有准确性和专业性。

同时,应在首次出现时对专业术语和缩写进行解释。

- 结构和格式清晰:报告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格式,包括标题、摘要、患者信息、诊断结果等。

使用适当的标题和标记以引导读者。

- 纠错和校对:在完成报告后,应进行仔细的校对和纠错,确保没有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或其他错误。

2. 审核流程- 内部审核:报告的第一轮审核应由血液科内部进行。

审核人员应仔细检查报告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 外部审核:报告完成内部审核后,应交由外部机构或专家进行审核。

外部审核可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并提供对报告的独立意见。

- 审核记录:在审核过程中,应记录审核人员的姓名、审核时间以及审核结果。

这些记录可追溯审核结果,并作为后续改进的依据。

本文档提供了血液科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和审核流程。

遵循这些规范和流程将有助于提高诊断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血液科工作人员应当认真遵守这些规定,并密切配合审核工作,以确保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诊疗规范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规范
一、概述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由于体内铁摄入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和丢失过多所致。

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该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代谢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量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

二、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组成。

1、贫血相关症状:头昏、头痛、面色苍白、法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促、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眼花及耳鸣等。

2、组织缺铁的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以怒,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应力差,体力、耐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上皮组织改变: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胃粘膜呈浅表性炎症,亦可呈重度萎缩,胃酸减少,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变平呈勺状,可有萎缩性鼻炎,少数可出现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
3、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

三、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贫血性心脏病。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Hb): 男性<120g/L,女性<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MCV<70fl者除了地中海贫血外大多数为IDA),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310g/L;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多正常及增高。

2、血清铁蛋白(SF)<12ug/L。

3、血清铁(SI)<L,总铁结合力(TIBC)>L,转铁蛋白饱和度(TS)
<15%。

4、骨髓涂片染色提示骨髓小粒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
<15%。

5、红细胞游离原朴啉(FEP)>l,或者血液锌原扑啉(ZPP)>l,或者
FEP/Hb>Hb
6、粪便隐血实验(多次检查)阳性及粪便虫卵检查。

7、胃肠道X线及(或)内镜检查,以寻找铁丢失的原因,排除胃肠道肿瘤。

8、妇科彩超检查(月经过多患者)。

五、分期
1、铁缺乏期(储存铁缺乏期):仅有上诉辅助检查中第2或第4项。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具备上诉辅助检查的第2、3或4项。

3、缺铁性贫血期:具备上诉辅助检查的第1、2、3、或第4项
六、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L
2、血清铁﹤Ll
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4、血清铁蛋白﹤12ug/L
5、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l,或者血液锌原卟啉(ZPP)>l,或者
FEP/Hb>Hb
7、用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1条和2~7条中任2条以上及可诊断缺铁性贫血。

七、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相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获得的铁利用障碍而致的贫血,好发于老年人,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及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或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2、慢性病性贫血:常伴有肿瘤或感染疾病。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高,血清铁蛋白增多,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加。

3、海洋性贫血:常有家族史,血涂片中可见靶形红细胞,有慢性溶血表现,血红蛋白电泳常有异常。

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骨髓铁染色不降低。

八、治疗原则
1、查找病因,尽可能去除引起缺铁的原因;
2、补充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并使体内铁储存量至正常水平;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剂型;
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蛋白﹥30~50ug/L时再停药。

九:疗效标准
1、治愈:Hb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均恢复正常。

贫血病因消除。

2、有效:Hb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

3、无效:4周治疗Hb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下降(应检查诊断是否准确,是否按医嘱服药,有否活动性出血,有否铁吸收障碍,有否干扰铁吸收和利用的因素存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