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小语第五册)一诗中首句“白日依山尽”,人教社参考资料解释为:“白日:这里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或靠着。山:这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山,而泛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尽头,这里指太阳快要落山了。”全句解释与其他有关鉴赏分析一样,为“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我以为此解甚不妥。其一,此解与诗的意境基调相悖。这首诗构思高超,哲理深邃。前两句写实景,意境壮阔,气象宏大;后两句启发读者想象虚景,阐发“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的哲理,定下激发人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基调。如果是“日落西山”,岂不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悲凉、凄苦之感?诚然古人笔下有将“白日”当作“落日”的,如宋代谢翱的《西台哭所思》有“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晋代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有“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但这些都与上下句或全诗意境一致。而更多的人是把“朝阳””、“艳阳”写作“白日”,如宋代苏轼《贺端明启》“白日一照,浮云自开”。唐代张嫔《登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晋代乐府古辞《晋白纤舞歌三首》“阳春白日风花香”。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序》“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照屋梁”等。为此,“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理解为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朝阳”更合诗情、诗境、诗理。

再看“尽”字,如果理解成“完,尽头”,即没有了,落尽了,又怎好说成“快要落山了”呢?《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中“尽”字都有“达到极点”的义项。而这个“极点”正是高山之绝顶。这样,这一句就可理解为“一轮红日升上了高山之巅”或“一轮红日从巍峨的中条山山顶喷薄而出”,与下句“滔滔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一起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河图。其二,此解与当时当地实际相背。诗中的“山”不是诗人登楼西望的群山,而应是地处鹳鹊楼东南的中条山及其主峰雪花山。沈括《梦溪笔谈》和《唐诗三百首》注中都说:“鹳鹊楼在河中府,前瞻中条,下瞰大河。”人教社参考资料上也释为:“楼阁的名字,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百科知识辞典》解释为:“一座古代建筑,故址在现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向东15里,是气势宏伟的中条主峰,海拔1994米,登上这座楼可以看山观水,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辞海》

对“中条山”的解释是:“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和涑水河、沁河间。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60公里。主峰雪花山在永济县东南。”再从课文插图看,右边的山、太阳都在鹳鹊楼东边,与黄河流向大海一致。由此看来,诗人登鹳鹊楼与其他游人一样向东远眺连绵起伏的中条山,向下俯瞰滔滔的黄河水。向东看山时看到的太阳正是东升之朝阳,而不是西沉之夕阳。

这样,全诗就可理解为:一轮红日从高山之顶喷薄而出,滔滔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要想把很远很远的景色尽收眼底,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描绘祖国山河雄伟壮丽;后两句抒情,抒发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情怀。景中融情,情中寓理。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资料链接】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旧址原山西省永济县西黄河中一座土山上,楼有三层,唐代为游览胜地,宋朝以后随土山被河水冲没。

2.王之涣 (69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盛唐时期有一批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称为“边塞诗派”,王之涣是其中的一位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古诗,知道诗题以其意思本诗的作者。

一、自主导学

1.了解诗人王之涣

2.积累王之涣的其他古诗

3、搜集黄鹤楼、黄河的相关资料

二、课题研讨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入穷目更层

登鹳雀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诗意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六、识字、写字指导

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日”多一横。

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三、当堂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2.练习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