铈锆复合氧化物制备及表征论文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作者:高转转李志娟来源:《神州》2012年第32期摘要:纳米铈锆复合氧化物(铈锆固溶体)(CexZr1-xO2)具有较高的储氧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不同比例的铈锆固溶体,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发现此铈锆固熔体含有部分羟基,具有较高的结晶度,粒度均匀,比表面积大。
关键词:铈锆固溶体制备催化剂ZrO2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催化过程,如CO、CO2加氢,合成气向异丁烷和异丁烯的转化等。
氧化锆与氧化铈形成的固溶体复合氧化物相相对于纯CeO2、ZrO2有着更高的贮氧及释氧能力,作为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助剂可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多年来有关ZrO2及CeO2-ZrO2体系的研究报道很多,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制备在高温下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样品。
铈锆固溶体的制备通常分为4个基本步骤:前驱体的合成,转化为固溶体前对前驱体的预处理,前驱体转化为固溶体,固溶体的后处理。
其中,制备方法对铈锆固溶体的比表面积、晶相和氧化还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所报道的固溶体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微乳液法、热溶液法、模板剂法、以及络合法等。
但是从现有的国内外有关铈锆固溶体制备方法的研究成果来看,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1)进一步提高固溶体的比表面积和贮氧能力;(2)提高固溶体的热稳定性和抗SO2中毒能力;(3)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以便于工业化应用。
本文研究了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铈锆固溶体的实验条件,水热合成法是分子筛合成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也可以用来合成一些晶型的氧化物纳米晶粒。
在合成时,往往要加入一些有机胺类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控制其晶化过程,形成特定几何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用此方法制得的产品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高。
一、实验1、纳米铈锆固溶体的制备本实验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铈锆固溶体。
《2024年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其对乙烷氧氯化反应性能研究》范文
《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其对乙烷氧氯化反应性能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及其对乙烷氧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详细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结构特性以及其在乙烷氧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乙烷氧氯化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反应之一。
在乙烷氧氯化过程中,催化剂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近年来,铈锆复合氧化物因其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乙烷氧氯化反应中。
因此,研究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乙烷氧氯化反应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催化剂制备(一)材料与方法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主要原料为硝酸铈和硝酸锆,将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溶解、溶胶、凝胶、干燥、焙烧等过程制备得到催化剂。
(二)催化剂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了解其晶体结构、形貌及比表面积等性质。
三、乙烷氧氯化反应性能研究(一)实验方法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铈锆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进行乙烷氧氯化反应。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空速等),研究催化剂对乙烷氧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 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有效促进乙烷氧氯化反应的进行。
2. 催化剂稳定性分析:经过长时间反应后,催化剂的活性仍能保持较高水平,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3.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空速等,可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产物的纯度。
四、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及其对乙烷氧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能有效促进乙烷氧氯化反应的进行。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产物的纯度。
铈钴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征, 结果表 明: 在本实验条件 下, 前驱体具 有一定 的抗烧 结能力 ; 高温时 C O 的 X D衍 射峰峰 位 向小 角度移 e, R
动, 钴元素 已掺入到 C O e 的晶格之 中, 形成 了铈钻 复合氧化物 , 是一种优 良的软磁性材料.
W a g Ba lo , a g W em i n ou F n i n
( . eat n f hmir,Y nhn ecesCl g ,Y nh n 2 0 2 hn ) 1 D p r t e sy ace gTahr ol e ace g 4 0 ,C ia me o C t e 2
o i e o o ata d c s m f ri cn r t n a i h t mp r t r .T e p y ia r p r n t cu e o x d fc b l n e i at n i eai th s e ea u e h h s l p e t a d s t r f u e o c o y u r t e p e e e s rb l n rd c a ed tce y s me meh d ,f r x mp eTG —D A,XRD,S M h r d c s o u k a d p o u t n b ee td b o t o s 0 a l c e T E a d S n T e rs l i d c t st a h r d c s o u k h s t e a i t fr ssa c o a g o rt n i n Oo . h e ut n i ae h tt e p e e e s rb l a h b l y o e itn e t g l me ai n i o t e c n i o f h x e me t h o d t n o ee p r n .At h ih t mp r t r , h e k o i t i eh g e e au e t e p a f t XRD d f a t n ma i m v st , i r ci x mu mo e o f o w r sa s lla ge o t e c b t lme ti d p d i t h r s at e o e .a d n o t rc m, a d ma n l .S h o a e n s o e no t ec t lt c f O, n a mee o l e y a l i C n p u d o i e o o ata d c su i o e .I i o d s f ma n t tda. o n x d fc b n e i m sf r d t Sa g o o g ei ma e 1 l m t c Ke r s: y r — e a y t e i ,c mp u d o i e o o ata d c su ,n n mee ,s f ma n t m y wo d h d t r l s n h s o hm s o o n x d fc b n e i m l a o tr o g e i t s
《2024年锰铈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研究》范文
《锰铈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对高效、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存储技术需求迫切。
水系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环保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正极材料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整体性能。
锰铈复合氧化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视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正极材料。
本文旨在研究锰铈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二、锰铈复合氧化物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配比我们选择锰源和铈源,通过适当的配比,以实现锰铈复合氧化物的最佳性能。
具体配比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优化。
2. 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锰铈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首先,将选定的锰源和铈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和调节pH 值,使溶液形成溶胶状态。
然后通过热处理和干燥过程,使溶胶转化为凝胶,最终得到锰铈复合氧化物。
三、锰铈复合氧化物的性能表征1. 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锰铈复合氧化物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其晶体结构。
2. 形貌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锰铈复合氧化物的形貌,了解其颗粒大小和分布情况。
3. 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对锰铈复合氧化物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包括循环性能、充放电性能和倍率性能等。
四、锰铈复合氧化物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1. 制备正极片将制备的锰铈复合氧化物、导电剂和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正极浆料,然后均匀涂布在集流体上,制成正极片。
2. 电池组装与测试将制备的正极片与锌负极、隔膜等组装成水系锌离子电池,进行电池性能测试。
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充放电测试等方法,研究锰铈复合氧化物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
3. 结果与讨论根据电池性能测试结果,分析锰铈复合氧化物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与其他正极材料的性能对比,进一步评价锰铈复合氧化物的应用潜力。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储氧能力的研究进展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储氧能力的研究进展??材料工程摘要:CeO2是三效催化剂的所必需的材料之一,文章在基于CeO2的储氧能力和催化能力基础之上,对CeO2掺杂锆基氧化物对其热稳定性、储氧能力、晶格变化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了讨论铈锆复合氧化物制备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应用于治理废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铈锆复合氧化物;三效催化剂;储氧能力;热稳定性引言近年来,我国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备受关注,尤以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据调查,我国空气污染问题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能源结构的改善以及废气处理处理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
铈锆材料作为高效的三效催化剂对废气有良好处理能力[1]。
随着法规排放的日益严格,对铈锆基复合氧化物的OSC性能、热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CeO2的储氧能力机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 CeO2 作为催化助剂广泛应用于TWC 中, 主要是因为Ce4+ /Ce3+存在较好的可逆转化而具有独特的储放氧能力(OSC)。
在贫氧时, CeO2可以提供CO 和HC 氧化所需要的氧; 在富氧时, CeO2- x可以储存氧, 确保N Ox 被CO 和HC 还原, 从而使催化剂始终保持最佳催化效能。
在实际应用中催化剂通常需耐1000℃以上的高温, 而高温下纯CeO2会发生严重烧结导致其OSC性能下降甚至丧失, 加之其低温下不易被还原, 从而限制了CeO2的应用[2]。
2、金属改性Ce基金属氧化物对CeO2的掺杂改性主要是基于引入外来离子带来的尺寸效应及电价平衡效应和元素自身具有的氧化还原性。
对CeO2改性的效果跟掺杂的元素、掺杂量和制备方法等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Zr4+的掺杂改性效果最好, 目前CeO2-ZrO2复合氧化物( 以下简称CZ)已成为最常用的储放氧材料。
早期,对铈基储氧材料研究较多的是CeO2-ZrO2固溶体,国内外关于CeO2-ZrO2复合物的专利也很多。
大量的研究认为Zr4+对CeO2的改性效果尤佳,离子半径较小的Zr4+(0.084 nm)取代了离子半径较大的Ce4+(0.097 nm),引起CeO2 晶格畸变,一方面可形成更多缺陷和晶格应力,另一方面可以补偿由Ce 4+向Ce 3+变化引起的体积膨胀,从而降低氧离子扩散的活化能,有利于体相氧的迁移和扩散,提高其氧化还原性能。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铈锆固溶体的制备及表征
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铈锆固溶体的制备及表征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铈锆固溶体,采用XRD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对样品进行了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原料掺杂质量分数5%的铜,铈锆摩尔比为8:2,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焙烧温度为550℃,制备出的铈锆固溶体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具有立方向的晶相结构。
关键词:铈锆固溶体,共沉淀法,晶相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ria—ZirconiaSolid SolutionAbstrict:Ceria—Zirconia Solid Solution was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reaction.XRD have been used for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Raw materials doped mass fraction of 5% of copper and cerium zirconium molar ratio of 8:2, prepared by co precipitation metho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550 ℃, preparation of ceria zirconia solid solution has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 is the direction of crystal structure.Key words:ceria—zirconia solid solution;co-precipitation reaction;crystalline phase我国机动车污染日趋严重,其中柴油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尤为突出。
综合目前柴油车尾气的处理方法,采用催化燃烧法除去颗粒物是目前实现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控制最为有效和简单的方法,其中催化剂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Ce-Zr)mA1-m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稀
土
Vo .9. 12 No. 5 Oco e 00 tb r2 8
Chn s r rh ie e Rae Eats
( e rm l m 2 合 氧化物 的制 备及 其表 征 C —Z ) A — O 复
郑 向江 , , 郭灿雄 文 明芬2王来军2 一 , ,
(. 1 北京 化工 大学 理学 院 , 北京 10 2 ; 00 9
2 清华 大学 核能 与新 能源技术研 究 院 , . 北京
摘
12 0 ) 02 1
要: 以碳酸铵为沉淀剂 ,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铈锆 、 铈锆镧 、 铈锆镨 复合氧化物 , 通过 x射线衍 射( r ) B T x t 、E o
( 或者 P) r。
了萤石晶格中氧负离子的流动性 , 使储存氧和释放 氧的能 力 有 了较 大 提 高 , 高 了催 化 活 性 J 提 。在
收稿 日期 :061-7 20—20 作者简介 : 郑向江(90)男 , 18 ., 山东临沂 人, 士研究生 , 硕 主要从事无机材料及汽 车尾气催化剂 的研究 。
被 z 所取Βιβλιοθήκη 代, r 半径 ( . 4m) 于 c4 00 r 小 8i e 半径 ( . 7m) c h 00 r , , 面心 立方 结构 因晶格 收缩 导致 晶格 9i g
结构 发生畸变 , 产生 了面心 立方 缺陷 , 而大 大增加 从
采用 同样 的方 法制 备 ( e r 1 0复 合 氧 C —Z) 一 2 A 化 物 , 中 C 和 Z 的 摩 尔 比为 07 : . , 其 e r .6 02 A为 I 4 J a
善。
存和释放氧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调整汽车尾气中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研究、应用与展望
碱性条件下 ,三价铈在氧化剂作用下 向四价铈转化 过程中,存在过氧化铈等 中间态的铈化合物 。研究 发现 ,室温条件下 ,共沉淀法合成的铈锆氧化物在
温 度 高 于 10 0o 0 C,2h煅 烧 后 ,将 产 生 相 分 离 。 试 验研 究 和工业 实 践发 现 ,采用 反沉 淀 方法 能够 在
材 料 、高 强度 陶瓷 和致 冷材 料 等领 域具 有 广泛 的应
C O 在 贫 氧 区放 出 O,氧化 C 和 H e O C,在 富
氧区储存 O ,从而控制贵金属附近的气氛波动 ,使
空燃 比 AF稳 定在化 学计 量 平衡 附近 ,起 到扩 大空 /
燃 比窗 口的作用 ,保持催化剂 的催化活性 。同时 ,
关键词 :铈锆复合氧化物 ;应 用 ;制备工艺 ;市场 中图法分类号 : D 8 T9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8 5 3 ( 07 0 — 4— 5 10 — 9 9 2 0 ) 10 0 o
1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应 用概 况
铈锆复合氧化物在催化材料、传感器材料 、电 极材料、光学材料 、半导体材料、燃料 电池、结构
收 稿 日期 :20 — 0 2 0 6 1— 5
作者简介 :龙志奇 ,男 ,17 年生 ,教授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矿物资源与冶金材料研究所 ,北京 10 8 , 91 0 0 8
电 话 :0 0 82 18 1— 2 4 8 1
维普资讯
大 ,则铈锆复合氧化物 的抗老化性能越好 。当然 , 产品的平均粒度、粒度分布、松装密度等表观物理
水热模板法制备高比表面铈锆复合氧化物及表征的开题报告
水热模板法制备高比表面铈锆复合氧化物及表征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高比表面的氧化物材料在催化、能源储存等领域应用广泛。
铈锆复合氧化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然而,传统的合成方法存在制备难度大、反应条件严格等问题,制约了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因此,探索一种简单易行、高效可控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水热模板法制备高比表面的铈锆复合氧化物,研究其结构、形貌和催化性能,并探究水热模板法的合理化改进。
三、研究内容
1. 文献综述:综述铈锆复合氧化物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2. 制备铈锆复合氧化物:利用水热模板法制备铈锆复合氧化物。
3. 结构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铈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
4. 催化性能测试:采用乙烯氧化为反应模型研究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并与传统制备方法制备的铈锆复合氧化物进行对比。
5. 方案改进:根据实验结果对比,探究水热模板法的合理化改进,提高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效率和催化性能。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水热模板法合成高比表面的铈锆复合氧化物,不仅具有简单易行、高效可控的优点,而且能够提高制备效率和催化性能。
为铈锆复合氧化物在催化、电化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共沉淀法合成铈锆复合氧化物及表征
专辑 彭新林等 共沉淀法合成铈锆复合氧化物及表征 1 05
通过对照实验 , 结果如表 1 。由表 1 可看出 , 沉淀直接干燥 、焙烧 , 所得样品比表面积较小 , 这 是因 为 湿 料 中 含 有 大 量 的 盐 类 离 子 ( 如 NH4 + , NO3 - , OH - 等) , 干燥及煅烧时形成固相盐桥加剧 了团聚[8 ] 。氢氧化物在干燥脱水时 , 因水的表面作 用力较大 , 容易结块 。与普通的烘箱干燥相比 , 微 波加热 , 因水分子自旋发热 , 受热均匀 , 微波干燥 易得疏松样品 , 经对比看出 , 微波干燥可一定程度 提高粉末比表面积 。表 1 添加表面活性剂对比实验 显示 ,添加表面活性剂提高了 (Ce2Zr) O2 复合氧化 物的 比 表 面 积 , 这 是 由 于 PEG 分 子 HO - ( CH2CH2O - ) n - H 的分子链在水溶液中呈蛇形 , 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大分子亲水保护膜 , 起到位 阻作用[9 ] , 再者 , 因其有比水更小的表面张力 ,其 疏水基键合颗粒表面的羟基 ,较难引起颗粒与颗粒 间的相互作用 ,阻止了团聚的形成 。
共沉淀法工艺简单 , 产品均一性好 , 可操作性 强 , 易于产业化 , 是制备复合氧化物最常用的方法 之一 ,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 Ce0. 8Zr0. 2O2 复合 氧化物 , 并对粉末物性进行了表征 。
1 实验部分
1. 1 铈锆复合氧化物制备 实验以廉价易得的碳酸铈 、碳酸锆为原材料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 100088)
摘要 :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 Ce0. 8 Zr0. 2O2 复合氧化物 。样品经 BET 法比表面积测定 , XRD , SEM 和粒度分布等表征 , 结果显示 500 ℃时 (Ce2Zr) O2即形成单一立方相固溶体 , SBET 可达到 135 m2·g - 1 , D50为 7. 17 μm , 经 900 ℃老化 6 h 后 , 仍保持相结构不变 , SBET 还大于 40 m2·g - 1 , 显示了较高的热稳定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纳米铈锆复合氧化物(铈锆固溶体)(cexzr1-xo2)具有较高的储氧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不同比例的铈锆固溶体,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发现此铈锆固熔体含有部分羟基,具有较高的结晶度,粒度均匀,比表面积大。
关键词:铈锆固溶体制备催化剂
zro2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催化过程,如co、co2加氢,合成气向异丁烷和异丁烯的转化等。
氧化锆与氧化铈形成的固溶体复合氧化物相相对于纯ceo2、zro2有着更高的贮氧及释氧能力,作为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助剂可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多年来有关zro2及ceo2-zro2体系的研究报道很多,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制备在高温下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样品。
铈锆固溶体的制备通常分为4个基本步骤:前驱体的合成,转化为固溶体前对前驱体的预处理,前驱体转化为固溶体,固溶体的后处理。
其中,制备方法对铈锆固溶体的比表面积、晶相和氧化还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所报道的固溶体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微乳液法、热溶液法、模板剂法、以及络合法等。
但是从现有的国内外有关铈锆固溶体制备方法的研究成果来看,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1)进一步提高固溶体的比表面积和贮氧能力;(2)提高固溶体的热稳定性和抗so2中毒能
力;(3)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以便于工业化应用。
本文研究了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铈锆固溶体的实验条件,水热合成法是分子筛合成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也可以用来合成一些晶型的氧化物纳米晶粒。
在合成时,往往要加入一些有机胺类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控制其晶化过程,形成特定几何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用此方法制得的产品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高。
一、实验
1、纳米铈锆固溶体的制备
本实验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不同比例的铈锆固溶体。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量的ce(no3)3.6h2o(化学纯)和zr(no3)4.5h2o(分析纯)固体分别置于两个小烧杯中;
(2)各向其中加入10ml左右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溶解;
(3)将以上两烧杯溶液混合,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水合肼(化学纯)并调节ph值在9-10之间得到淡黄色的胶状乳液;
(4)将以上得到的胶状乳液转移到内衬有聚四氟乙烯的高压釜中,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设定温度为250℃,反应10h;
(5)从干燥箱中取出高压釜冷却到室温,将产品转移至小烧杯中;
(6)用去离子水洗涤产品两次,再用无水乙醇(分析纯)洗涤一次;
(7)将洗涤好的产品放入烘箱中设定温度80℃,干燥7-8h,
得到淡黄色或黄色粉末状产品,所得样品特征如表1所示。
表1是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成的不同摩尔的配比的样品,所得样品的颜色和形状符合要求,我们经过进一步的催化实验发现p-4样品ce:zr摩尔比为0.6:0.4的时候催化活性最高。
2、样品的表征
二、结果与讨论
1、红外光谱表征结果
三、结论
纳米铈锆固溶体(cexzr1-xo2)具有较高的储氧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在以往的试验中,设计的合成方法很多,本实验着重研究了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铈锆固溶体,并研究了不同样品的粉末的颜色和形状,发现所制备的样品颜色和形态符合要求,利用ir和tem等手段对所得样品铈锆固溶体(ce0.6zr0.4o2进行了表征,结果如下:
(1)通过ir的表征发现所得样品在波数3733cm-1吸收,说明样品中含有羟基的存在;
(2)通过tem表征发现所得样品粒径均匀,小于50nm,属于纳米级别。
参考文献:
[1]胡玉才.铈锆氧化物固溶体的制备表征及三效催化性能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年01期
[2] cauqui m a,rodriguez-lzquierdo j m. application of
sol-gel methods to catalyst preparation [j]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1992,147:724.
[3] p.shuk,,m.greenblatt, m.croft,et.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ce1-xeuxo2-δ solid solutio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303-304(2000) 465-471 作者简介:高转转(1982年-),女,山东即墨人,硕士,主要从事材料学相关教学工作
李志娟(1985年-),女,山东聊城人,硕士,主要从事材料学相关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