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课程构建学校文化

合集下载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在现代社会中,价值观的传承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全社会都在探讨的问题。

而“君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涵盖了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培养非常有益处。

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通过“君子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明白什么是“仁、义、礼、智、信”等君子之道的核心内涵。

还要培养学生的修养和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目标的明确对于构建“君子文化”课程至关重要。

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还需要科学的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包括“君子文化”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活动,让学生对“君子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君子文化”的认同感和体验感。

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持和培养。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对“君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培养他们对“君子文化”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

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需要学校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应该为“君子文化”课程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包括教学资源的投入、课程时间的安排、学校管理的支持等方面。

只有学校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君子文化”课程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推广。

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

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

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一、引言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师生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学校文化的概念、校本课程的定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师学校文化的概念教师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内形成的由教师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教育理念等共同体经验的总和。

它包括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特点,对于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三、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结合地方文化、学生需求等设计的教学课程。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特点、兴趣以及学习风格,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教师学校文化对校本课程的影响1. 价值观一致性:教师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教师之间的共同认同和合作。

当教师具备相似的价值观时,他们可以更好地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2. 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具有浓厚学校文化的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给教师,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

3. 学习氛围:教师学校文化决定了学校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积极、友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容易对校本课程产生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其中。

五、校本课程对教师学校文化的要求1. 集体价值认同:校本课程需要得到教师的集体认同和支持,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和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形成价值共识。

2. 专业知识更新: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增长专业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共同推进学校的教育发展。

3. 反思与合作:教师需要进行反思,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积极与同事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六、教师学校文化和校本课程的互动机制教师学校文化和校本课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师学校文化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校本课程则通过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学校文化的建设。

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各地的学校纷纷将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校本课程中,学校可以设计各种具有特色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音乐课上,可以教授古乐器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亲自体验传统音乐的魅力;在美术课上,可以学习国画和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古代文物的珍贵,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这种实地参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听到权威的解读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讲座结束后,学生可以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校本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体验等,让学生深入感受传统
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格。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从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优势,打造一个传统文化教育的绿洲,让学生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和美丽。

校本课程——学校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校本课程——学校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的开发有赖于师 生对学校 文化的认
同和 接 受程 度 。
更是整个学校文化空间,既 包括体
现 学校传 统、 舆论 、 气、 风 习惯等 的
隐性 的观 念 形 态 ,也 包括 规 范教 育
基于校本课程与学校 文化的这
种 “ 共生” 关系,我们要从学校 文
高品位 的学校文化建设和高质
量的校 本课程开发,需要一支奉 献 精神强 、专业水平高的教师 队伍 。
要表达的 内容成为学校 一种稳定 的 氛 围, 使得学校文化得 以不断传承。
校本课程 不仅传递 着文化 , 校
次教 育范式的革命性转换。学校在 校本课程开发 的过程 中,首先应考
虑 学生的需求及 学生对学校 文化的
认 可。 校本 课 程 虽然 可 以 由众 多 内
容 构 成 ,但 必须 以一 个 “ 心 ” 为 核
“ 的发 展 ” 人 ,因此 ,二 者 的 “ 共
事当拿云” 的校训 , 以此作 为学校文 化 的精髓来培养人和塑造人 。
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 ,就是传 承学校 文化 的过 程。校 本课 程 建
设 , 不仅 局 限 于 课 程 文 本 的 传 递 ,
生”既具有深厚基础 ,又具有现 实
学校 只能算是一 个单位,而不能称 之 为一所学校 。学校文化 主导 着学 校每个成员的言行 ,在潜移默化 中
展 的土壤 ,任何课程的实施都会打
上 学校 个性 文化 的 烙 印 。校 本课 程
用得天独厚 的大学教 育资源,归纳
出 “ 有教 无 类 、 因材 施 教 、 感发 意
实施的真正实现 ,依赖 于学校 文化 的支撑。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学校 文
影响着每一个成 员的思维与行动。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构建特色学校文化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构建特色学校文化

教 育 经 验 和课 程 能 力 等 ,在 实 践 中 逐 渐 形 成 和 发 展 起 来 的具 有 一 定 特 征 和 影 响 力 的课 程 。 它 由 “ 以校 为 本” 和“ 课 程开 发 ” 两个 方 面 构成 。 “ 以校 为 本 ” 强调 教 师参 与课 程 开 发 过程 , 使 教 师成 为课 程 开 发 者 ; 强调
在 此基 础 上 转 化 成 学 生 某 一 方 面 的
本 对 课 程 进 行 持 续 地 改进 。校 本 课

程 开发是 指 “ 校 本 的课程开发” 。 而
非“ 校本课 程的开发” 。 基 于 这 一理
解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不 仅 包 括 对 国 家
预 留课 程 空 间 的全 新 开 发 ,还 包 括
■ 江苏教育・ 教育管理/ 观 点 参 考
责任编辑
蒋保 E - ma i l : J s i Y i b h @l 6 3 c o m
校 本 课 程是 由学校 参 照 自 己的
教 育 思 想 和 教 育 目标 ,根 据 自 己的
力、 合作共建的思考和 实践过程。学
校 要 努力 让 全 体 教 师在 共 同的 教 育 价 值 观 指 导 下 ,达 成 共 同 的行 动 目
校本课程 的实践和 应用是 校本 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志 , 也是学校
标, 成为学校特色的积极参与者和建
设者 、 实践 者 。“ 特色” 又 是 群体 学 生 素质 的整体 优 化 , 是 绝 大 多数 学 生在
特 色学校建 设过程 中所外化 出的健
康 向上 的言行 。 校 本课 程也 是特 色教 ■

, 口
以学校为基础 。开发或选 用适合学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四)校本课程总结反思完善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12月
四、全面建设校本课程
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 背景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 办学理念: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 务,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目标:落实精细管理,追求精致 教育,彰显办学特色,打造精品学校。
显性课程的操作措施: (1)材料选择 (2)确立目标 (3)组织与实施 (4)评价与展示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新郑市观音寺镇太清完全小学 二O一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陈留彦
一、对校本课程的思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做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 四、全面建设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一、对校本课程的思考
如何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遇到了三大问题: 1、硬件设施落后 2、教育资源匮乏 3、随意性、无目标性
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兴趣活动校本课程
4、建设校本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隐性课程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教师文化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
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零星研究阶段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二)课题研究阶段 2012年1月—2012年6月 (三)校本课程实施阶段 2012年7月—2012年12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做法
1、确定目标,制订方案 2、提供校本课程建设的保障 3、建设校本课程显性课程 4、建设校本课程中的隐性课程
1、确定目标,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定位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方案
2、提供校本课程建设的保障 (1)组织保障。 (2)培训保障。 (3)经费保障。 (4)综合保障。
3、建设校本课程显性课程
组织与实施 确定活动主题。 编写活动计划。 编写活动方案。 自主选择参加。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

浅谈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合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通过引言部分的定义和探讨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引出了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在分别从构建目的、理念体现、教育内容选择、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在校本课程中融入君子文化。

并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校本课程对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君子文化”校本课程未来发展的展望,并强调了建立和完善“君子文化”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为学校构建“君子文化”校本课程提供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君子文化、校本课程、重要性、理念、教育内容、设计原则、步骤、培养学生品德、未来发展、建立、完善、意义1. 引言1.1 定义君子文化君子文化是一种秉持传统礼仪、尊重他人、注重修身养性的文化理念。

在这种文化中,人们追求道德高尚、品德端正,弘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谦恭有礼等美德。

君子文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价值观,倡导个体的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承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君子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对于个人的品质提升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建设和弘扬君子文化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校本课程的构建,可以将君子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提升社会文明素质。

1.2 探讨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自主设计开发的课程。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而校本课程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开设各种类型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兴趣和成就感。

校本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逐渐淡化,而校本课程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君子之风和社会责任感。

用校本课程构建学校生命教育特色文化

用校本课程构建学校生命教育特色文化

我 们 心 中的 问 题 。凭 着 对教 育 的朴 素 理 解和 对 育 人 为本 的执 着追 求 ,我 们 以尊 重 生 命 ,让 每 个学 生 都得 到发 展 为办 学 理 念 , 以德 高 、业 精 、品 正 、学 优 为 学 校 的 校 风 ,让 每 个 学生 在 学 校 里感 受 到真 正 的快 乐 和 幸福 ,让
校 本课 程 方 面我 们做 出 了有效 的尝 试 。 蛟 河 市 新区 九 年制 学 校 学 生 由九 个 年级 组 成 ,学 生
年龄 跨 度 大 ,对 生命 的 理 解和 认 识 程度 不 同 。我们 尊 重
就 是 来 自于 心 底 的责 任 和使 命 。我 们 要办 出一 所 什 么样
的学 校 ?新 区 九年 制学 校 应 该 怎样 发 展 ?一 直 是 萦绕 在
孩子 的认 知规 律 和成 长 天 性 ,根 据 不 同年级 学 生 的年 龄 特 点 ,对每 个 年 段设 计 了 不 同的 目标 要 求 和课 程 内容 。
二 年 级 :认 识 生命 ,让 学 生 懂 得 生命 的美 好 ,帮 助
证 生 命教 育 校 本课 程 得 到有 效 实施 。 著 名教 育 家 叶圣 陶 说过 ,教 育就 是 培 养 好 习惯 ,我 校 的 生命 教 育 同样 也 寓 于 良好 行 为 习惯 的培 养 之 中 。每 个 年 级 的校 本课 程 内容 中都 有 五个 好 习惯 编 排 其 中 ,就 是 要 求不 同 年龄 段 的 学 生在 不 同时 期 要 养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 ,并 通 过 明 理 、训 练 、评 价 、强 化 等 环 节 加 以 养 成 。 到初 中 九 年 级 ,蛟 河 市 新 区 九 年 制 ( 转 9 下 4页 )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引言: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要注重学术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进行文化建设,并采用校本课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1 学校文化的定义及作用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社会共识。

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环境。

1.2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使学校成为具有学术优势、人文关怀和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学府。

1.3 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1)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设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环境。

2)倡导尊重和关爱,塑造友善和谐的人际交往方式。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4)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育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5)推广学校内部的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

二、校本课程的概念和意义2.1 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以学校特色为基础,可以包括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包括非学科方面的活动与实践。

2.2 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教育目标。

通过设计与学校特色相契合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关系3.1 学校文化对校本课程的指导作用学校文化应当成为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传承,来指导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3.2 校本课程对学校文化的诠释和延伸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通过各类特色课程、项目活动等方式,进一步诠释和延伸学校文化的内涵。

四、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实践策略4.1 优化学校管理,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管理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

以“校本课程”方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以“校本课程”方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以“校本课程”方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者:杨思冰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39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教育部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8年,在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与进课堂工作要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广州市真光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一些经验。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發展的主观和客观需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剪辑传统文化基因,培育学校特色文化是近年来学校的主动行为,让学校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新名片,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和外在需要。

1. 学校新办学理念的内在需要2013年8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

一所百年老校如何适应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班子认真梳理校史,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政策,厘清办学思路,找准发展方向,重新修订办学思路,确定“心和行美、为世之光”的办学方向,确立“传最中国的文化、办最生活的教育、育最现代的公民”的课程理念,积极探索学校发展的新路径:传统文化、生活教育与校史学情相结合,以“和”“美”等文化元素为指向,“和”聚人心、“美”养心灵,创“世之光”特色品牌,学校逐渐走上特色兴校之路。

2. 学校仿行德育的内在需要真光学校是1872年美国传教士那夏理女士创办,虽然自带外来基因,但扎根中国土壤,百多年的传统文化基因稀释,早已同化归一、不辨表里了。

学校积淀的“爱的文化、行的文化、德的文化”也早已具备普世价值。

近年来,学校推陈出新,发展丰富学校历史的德育内涵,提炼出“求真于智、化爱于行”的德育理念,制定“健为根、爱为本、雅为魂”的德育目标,以“勇、毅、仁、义、礼、忠、诚、艺、和、美”十字为德育指向,实行“仿行德育”。

校本课程开发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

化重建提供了契机 ,可 以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 校 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课程改革 中“ 校本 ”
理念 的确立 , 凸显了学校 的 自主性和文化性 。 尤其是 学校通 过开发 校本课程 ,可 以重新审视 自身特有 的 教育资源与环境 。 根据本校师生特色 , 确立 自己的办 学宗 旨和办学理念 , 明确学校的发展方 向. 实现有特 色的个性化教育 。 从另一方面来说 , 学校文化也是课 程改革 的载体 ,课程改革的根本依 托在于学校文化 重建 , 学校文化的重建是新课 程最深层次的改革。 建 设具有新理 念 、 新精神 制度 的新型学校 。 、 新 是推 进 新一轮课 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校本课程 开发 。 实质是学 校文化 的重构 。学 其 校如何 通过 校本 课程 的开 发 ,促 进 学校 文化 的建
维普资讯

戳 可 纵 横 I
校本 课程 开发 与现代学校文化 曩设
一 孙 静
现代学校文化 , 是对现代社会文化_ 反复选择 、 提 炼后加 以吸收和统整 ,并融合 了学校科学人文精神 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文化结构 .是学校特 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 是学校办学理念 、 办学 目 标、 学校传统 、 校风 、 貌的综 合体现。 校 学校文化是一 所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 , 是学 校生命 所在。 只有优秀 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提 出了挑 战 ,也为学校 文
性, 促进 人 的全面 和谐 发展 , 升人 的生命 价值 为 提 根本 目的的制度文化体 系 。 同时必须关 注学校文化
; ; F . 《 }
的历史积淀 和传承 。 这种历史 的积淀 和传 承是在 每
致力推动教育 民主化进程 ,同属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方 向。 其三 。 自觉更新思 维方式 要 建立具有 中国特 色 的教 育哲学和理论。深刻 而鲜 明的地方教育特 色一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一、背景介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和谐友善的社交态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

2. 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各类特色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 个性化教学。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量身定制课程,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2. 培养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 引领教育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引领教育发展朝着更加科学、个性化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1. 建设学生自治组织。

设立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 举办各类特色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营造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加强家校合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1. 设立课程开发专项小组。

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制定开发计划和流程,明确开发目标和内容。

2. 调研需要与特长。

了解学生的学科兴趣和特长,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3. 加强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和能力。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

我校作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

我校作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评价等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程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县情、乡情和校情,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前期认证,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可从四个维度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1、根据孩子健康成长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年龄差异。

针对一、二年级小学生刚入学,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的现状,可以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为使学生在青春萌动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可在中高年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根据书香校园建设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要大量阅读,学会阅读,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山品教育”文化引领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奠基孩子一生发展

“山品教育”文化引领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奠基孩子一生发展

“山品教育”文化引领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奠基孩子一生发展摘要:“握山小学”因山得名,白云山就是学校的天然背景,本质上也是一幅文化的大背景。

要挖掘白云山文化的内涵,赋予教育更多养分,以山的品格教育人、影响人,在山的精神涵养中浸润、熏陶,凸显学校特色。

以山喻人,以山育人,攀登的过程中所发现的山的品格与教育的目标相伴相随,这也正是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所应遵循的思路。

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努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以学校所在地区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山品教育”为文化引领,对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开发,将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组合统整,使我校的课程体系更具特色,从而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推动学校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国家课程学校课程体系云山文化山品教育特色课程一、以“山品教育”文化为资源,拓展延伸,使德育课程实施凸显校本化,奠基孩子一生品质1.渗透“山品教育”文化资源,拓展国家课程学习内容。

我校的校本特色课程是基于广州白云山文化的“山品教育”课程。

广州白云山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是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国家5A旅游风景区”。

而广州市白云区握山小学恰处于云山之东麓,因此,我们研究白云山文化特征,将山之实、山之灵和山之秀的核心文化精神迁移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并形成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德育理念、课堂理念、管理理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等一套理论体系,即“山品教育”特色课程。

2.开发“山品教育”文化资源,突现我校“山之基”德育教育特色。

德育是教育的诉求。

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一般包括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确立信念和培养行为习惯等主要环节。

白云山的基座深深地扎根于大地之中,稳固地托起庞大的山体,这是一种生命的厚度,承载万物,支撑全部,以浑厚之品格成就每一种精彩。

我校正是积极开发这种山品德育教育特色课程,体现“山之基”就是一套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用以辅助国家德育课程教学。

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素质、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手段。

本文将从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概念、意义及重要性,到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意义学校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活动,培养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校训精神、优良传统和学风建设,形成具有学校个性和特色的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文化是塑造学生性格的重要因素。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其文化价值观念会深深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学校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在动力。

此外,学校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二、校本课程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目标,根据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和开展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理念。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文化。

三、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文化建设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理念,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手段。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促成学校特色发展1. 引言1.1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通过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制定的课程体系。

它涵盖了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它有助于简化和规范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可以深入挖掘和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校特色。

【2000字】1.2 学校特色发展的意义学校特色是学校的灵魂和品牌,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学校特色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一个有特色的学校能够凸显其办学理念和教育特点,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人才的关注和选择。

学校特色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学校特色还是学校与其他学校区分的重要标志,对于学校的品牌建设和战略定位至关重要。

学校特色发展不仅是学校的内在需要,更是与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

通过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可以更好地发展和突出自身的特色,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

【字数:215】2. 正文2.1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步骤1. 分析需求:首先需要对学校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需要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重点。

2. 制定规划: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规划方案。

明确课程设置和内容,确定课程的结构和体系,确保各个层级的课程能够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推荐5篇)

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推荐5篇)

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推荐5篇)第一篇: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课程建设的全面认识与实践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在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

课程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载体,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其特色办学理念更应通过课程实施彰显出来,使学校特色课程化。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在和谐优质学校形象初步确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内涵,以学校资源及社区资源为载体,逐步探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博物少年”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

关键词: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博物少年学校特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以较大的课时比重增设校本课程,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课程建设的全面认识与实践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在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提高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自主权与积极性。

课程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载体,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其特色办学理念更应通过课程实施彰显出来,使学校特色课程化。

因此,如何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推进课改实施进程,提高课程实验水平,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已经成为我们思考、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博物少年”校本课程体系的提出博物,通晓众物之谓也。

我国自古就有优秀的博物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知识渊博、政绩卓著的郑国名相子产被誉为“博物君子”,为国家的富强、民生的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文化集大成者孔子不光本人博古通今,更是教育门徒热爱学习、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多识、学以致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儒家思想与国学智慧的火花光耀神州、惠泽世界。

另外,如郦道元、沈括、徐霞客、竺可桢等博物大家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作出了突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校本课程构建学校文化-政治论文以校本课程构建学校文化王静慧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

一所学校要发展成一所真正有特色的学校,最重要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学校代代积淀而成的一种精神。

为了更好推进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基于本校“成德达才”的价值追求,结合校本选修课程“追问人生:演绎古希腊神话”的开发实践,笔者结合选择校本课程内容的思考管窥课程走向学校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成德达才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王静慧,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

一所学校要发展成一所真正有特色的学校,最重要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学校代代积淀而成的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源于师生,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形成能持续释放的强大感染力。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只有走向学校文化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为了更好推进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基于本校“成德达才”的价值追求,结合校本选修课程“追问人生:演绎古希腊神话”的开发实践,笔者结合选择校本课程内容的思考探索课程恚向学校文化的路径。

一、聚焦学校精神文化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关键是走向学校的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日复一日的传承,更在于其对传统与现代的兼容与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教师应梳理学校文化的历史脉络,从中寻找课程开发主题。

(一)梳理文化历史脉络,寻找课程主题纵观我校历史传承,“成德达才”的育人目标是贯穿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其内涵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地得到发展与丰富。

现阶段,在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我校发扬传统、立足现实,赋予“成德达才”以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成德”即明德,明晓道德;养德,修养道德;厚德,丰厚道德。

“达才”即人才,人人成才;专才,人尽其才;英才,培育创新型拔尖人才。

我校地处经济发达的杭嘉湖平原,毗邻国际性都市上海,是嘉兴市普通高中的龙头学校,具有高起点的定位,在实践与反思中我校文化有了精神独立性,“成德达才,走向卓越”使学生、教师、学校在原有起点上挑战并超越自我,这种精神上的个性追求,积淀了学校的精神文化。

据此,为了让校本课程的内容契合学校文化发展,笔者将课程开发目标聚焦于“成德达才”的价值追求。

(二)聚焦学校精神文化,把握校本课程定位古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这是“成德达才”的题中之义。

古希腊神话故事彰显了人的目的性,回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使人活得更明白、更高贵和更有尊严。

“成德达才,走向卓越”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精神成人”而非“专业成才”为目标,即以人的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心灵攀登和全面发展为本,着力把学生培养成有个人修养、有社会担当、有人文情怀、有科学精神的完整人。

笔者开发“追问人生:演绎古希腊神话”时十分注意课程定位,聚焦“成德达才”的价值追求,充分考虑了课程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对世界与人生的本质意义广泛而全面的理解。

校本课程“追问人生:演绎古希腊神话”是对“成德达才,走向卓越”办学理念的具体诠释,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突出精神品格和价值诉求。

二、把脉学生精神需求课程开发为了发展学校,最终是为了实现学生有个性、全面发展。

因此课程开发需要洞悉本校学生文化,把脉学生需求,服务于本校学生发展所求。

校本课程开发走向“成德达才”的学校文化,归根到底是走向学校的学生文化,就是让学生在学校文化环境影响下,依托课程寻找精神家园,让学生追慕美好、追求卓越。

(一)走入学生,洞悉学生精神需求一方面,随着信息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高中学生更早地接触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这既能让他们较早地成熟起来,也让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当下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显得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精神的家园,他们需要更强大的精神世界。

从课程开发前期进行的调查来看,我校学生对古希腊神话具有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经涉猎了有关阿喀琉斯之踵、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等相关故事,对异域的文化表现出探究和深入了解的强烈需求。

作为教育者,理所应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发展良好个性,找到精神的归宿。

(二)顺势而为,回应学生精神呼唤古希腊神话故事,从小处看,它们讲述的是个人的命运,从大处看,反映的却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困境,直到今天,相同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古老的神话里蕴含着很多人生智慧,德尔菲的阿波罗神谕是经典古希腊世界最重要的神谕。

神庙上的两句富有哲理的话被认为是希腊古典文化精神的“警世通言”,“认识你自己”和“凡事不过”。

它们较为深刻地体现了古希腊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这一文化精神也被他们的神话、哲学、史诗、悲剧和历史学所反复演绎。

因此,笔者开发课程时紧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发展需求,以古希腊神话为思想源头,据此设计相关部分专题,如下表:开发时,笔者坚持主题引领,以知识、故事为工具涵养学生,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扰,保持一种超越的生活观,像海德格尔所言的“诗意地栖居”。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于帮助学生找到与自身禀赋相匹配的爱好和兴趣,锤炼学生在多元化社会的生活能力。

让学生追慕美好、追求卓越就是秉承了“成德达才、追求卓越”学校文化发展的精神核心。

三、巧借学科文化特质学校文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传承的文化,表现为教育教学内容、学科、课程等;二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断积淀、创造的文化。

”课程、学科文化是学校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学生可以在学校文化的教化与知识的价值之间相互交融,在精神和情感交融中相互体会。

因此,走向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可以通过课程开发活动创造新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校文化,作为学科教师还应关注本学科的学科本质属性,发挥学科特质在学校文化育人中的独特作用。

因此,教师在选择校本课程内容时,需理清本校的价值追求与学科文化、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一)紧扣“成德达才”理念,挖掘“生长点”我校文化语境中对“人才”的理解,是指“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科学的认知思维、全面的能力素质、高雅的艺术情趣、高尚的情感胸怀”;“专才”指的是“在人才的基础上,术业有专攻,在某一领域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英才”指的是“在专才的基础上,具备突出的批判与创新能力,能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从中可见,走向“成德达才、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追求,还体现在对批判性思维的崇尚。

思想政治课哲学学习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走向“成德达才”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可以借助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思维方式之东风。

事实上,古希腊神话故事背后闪烁着哲学思考,笔者由此把开发视角转入了对古希腊神话的研究,寻找基于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的课程素材。

(二)把握学科本质属性,发现“延伸点”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从核心价值看它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功能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

因此笔者在选择校本课程内容时既注意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关注了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特有的价值,在此基础行寻找课程的“延伸点”。

理性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民培养的目标,它着眼于培养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价值观作为体现行为主体把握世界的内在尺度,具有极强的主体性和意识性,其形成过程要靠主体自身的理性精神来塑造。

让学生“成德达才”,追慕美好、向往美好生活离不开理性精神的培养,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批判审视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会随之得到提升,道德意识也会随之得到生长。

因此,笔者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选择课程内容。

开发“追问人生:演绎古希腊神话”,笔者对古希腊神话故事进行了深度挖掘,从中感悟到古希腊人的创造性源于理性又归于理性,是对“理性与神性”的解读。

如果我们理性去观察和思考事物,其目的是获得关于事物的规律和真相,它就表现为一种科学性精神;如果我们以理性为基础,对一切现成的知识敢于怀疑和反思,它就表现为一种批判性精神。

用对话、具体故事情节演绎古希腊神话,体验人类最早的哲学家们所追寻的他们认为的独一无二的人性的特征,即理性思辨的力量。

这恰好契合了“成德达才、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对批判性思维的崇尚。

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的核心素养,需要创设特定的情境、执行特定的任务,指向特定的预期。

因此,设计校本课程内容时,笔者采用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流程:情境导人——情境分析——情境升华。

如在专题二中,笔者以“阿喀琉斯之死”、“尤利西斯的诱惑”两个故事导入,供学生阅读。

其次,设置了探究与共享部分,设置了相关问题:问题1.如果你是阿喀琉斯,在命运面前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问题2.人是“会死”,神是“不死”,“会死”对人类而言意味着什么?问题3.谈谈你对“阿喀琉斯之死”的阅读感受。

最后设置了神话故事创作与表演部分: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

阿喀琉斯面对命运女神的选择,他的内心有哪些思想斗争?在赴特洛伊战斗之前他的内心有哪些思想斗争?为之写一段话剧或剧本中一段内心独白,并表演和展示。

四、挖掘教师文化意蕴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更多自主权,课程开发主张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编制者,主张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寻求课程的“生长点”,创造出满足学校需要、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在学校文化中挖掘教师文化的生命意蕴,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成德达才”精神内涵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教师。

我校拥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吸引了一批德才兼备、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

他们不仅有着精湛的教学能力,更是教育的逐梦者,带着教育的理想上路,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挖掘教师文化中的生命意蕴,提升教师参与意识、自主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储备相应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追问人生:演绎古希腊神话”,首先是基于笔者对希腊文明的兴趣,其次是大学阶段积累了相关知识。

在多次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我也深深地被古希腊神话故事所吸引,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充满着昂扬的精神,饱含哲理。

历经了文本与本人之间的相互创作过程,笔者也成为了希腊神话故事的参与者,更是从中感悟了生命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