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泛爱众部分原文课件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PPT课件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4128acd15abe23492f4d33.png)
第三章 出 则 弟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 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 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 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 从长大,能够事兄长。
31
第八课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32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哥哥的友爱弟弟妹妹, 做弟弟的尊敬哥哥姐姐;兄 弟姐妹和睦相处,父母心中 就快乐了,孝就体现在其中 了。
10
第二课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我承。
11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叫我们,应该马上 答应,不可以慢吞吞的; 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 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12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我承。
父母亲有事吩咐我们, 应该立即去做,不能偷 懒;父母亲教育我们, 要恭敬地聆听; 做错了 事,父母责备我们,应当 虚心接受.
父母亲生病了,做子女 的煎好药后先尝尝是否太 烫或太凉;要日夜照顾, 不随便离开。
28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父母去世了,做子女的要守孝 三年。守孝期间,要常常追思、 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 住所要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 吃肉的生活享受。
29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办理丧事时,要完全按照 礼节,祭拜时要诚心诚意; 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 父母亲生前一样的恭敬。
50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结。
帽子要戴正,衣纽要 扣好,袜子穿好鞋带系 紧。
5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堆,置污秽。
帽子衣服要放在固定 的位置,不可随意乱放 乱扔,以免弄皱弄脏。
52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龚超《弟子规》泛爱众第二节讲义
![龚超《弟子规》泛爱众第二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6c869f67c1cfad6195fa724.png)
道 人 人 善 即 是 善 人 知 之 私 愈 切 思 勉 说 莫 有 人 揭 莫 切 短 有
人 不 闲 勿 勿 事 骄 搅 人 不 安 故 勿 话 扰 新 喜 勿 厌 勿 贫 富 谄
勿
泛 爱 众
《弟 子 规 》
过 善 不 规 道 德 两 亏 建 皆 劝 相
尊德乐道,以善相劝,就可以 共建德业。相反,见到别人的过失 而不加以规劝,对于双方的道德都 会有亏损。
谢谢!再见!
勿 厌 故 勿 喜 新 贫 骄 勿 富 谄
勿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 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 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 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 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 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 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 幸福社会。
何 如 而 不
《论 语 学 而 》 •
富 而 骄 不 谄
贫
富 而
《论 语 学 而 》
未 若 好 礼 者 也 乐 而 贫 可 也
•
糟 糠 贱 之
《 后 汉 书 宋 弘 传 》
贫 之 妻 不 下 堂 可 忘 不 交
•
人 不 安 闲 勿 话 扰 搅 事 勿 不
人
我们在打算和别人说话,或者 有事情找别人的时候,最好看看情 况,留意一下别人的状态。明明看 到别人正忙着或心中不安,就不要 再去扰乱了。
人 有 私 切 莫 说 揭 莫 切 短 有
人
别人有过失,切不可随便揭 发。别人有隐私,切不可随意传播。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泛爱众〉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泛爱众〉](https://img.taocdn.com/s3/m/ea9ec90ec5da50e2524d7fdc.png)
《弟子规》之〈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解读: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
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
弟子规—(五)泛爱众
![弟子规—(五)泛爱众](https://img.taocdn.com/s3/m/50b17de25a8102d277a22fad.png)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泛 爱 众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 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 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 ,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 ,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
位高的人。
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内心真正信服
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谈论的大官,大人物,大
财商。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
泛 爱
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众
zhōu
勿诌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就更完美了。仗势欺人,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就
会口服而心不服,如果做到以理服人,对方才会心悦
泛 爱
诚服。
众
爱 众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泛 爱 众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
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
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
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
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
弟子规
目 柒 陆 伍 肆 叁 贰 壹
余力Leabharlann 学仁文泛 爱 众
信谨
出 则 悌
入
录 则
孝
目 录
泛爱众
总 叙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弟子规》之泛爱众课件分解
![《弟子规》之泛爱众课件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8481d03482fb4daa58d4b37.png)
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 有爱心;“众”讲的是众人。 “泛爱众”简单地说就是广泛地 爱护众生。
《弟子规》泛爱众
fán shì rén jiē xū ài
tiān tóng fù
dì tóng zài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 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 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 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 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弟子规》 之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 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 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 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 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 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 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 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泛爱众
wù chǎn fù wù jiāo pín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 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 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小故事] 严光是汉代著名的士人,年轻时他和刘秀一起游历求学,是一对很 要好的朋友。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仍然没有忘记他。刘秀知道严光很有 才华,便派人到处寻找。他把严光请到皇宫,热情招待。刘秀想让严光 当官,结果被严光拒绝了。刘秀并不生气,晚上,两人交谈到了深夜, 并在一起睡觉。后来,刘秀尊重严光的选择,并没有勉强他当官。刘秀 贵为帝王,不忘顾及他人的感受,确实值得钦佩。次他去算命,走 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 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 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 也着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 口气这么大?”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 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 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 他:“你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 “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完之 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 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 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9cea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0.png)
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学习《弟子规》的良好氛围,鼓励孩子参与相关 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THANKS
感谢观看
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和等儒家传统价值观
旨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的影响与价值
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具有重要意义
帮助人们了解古代儿 童的成长和教育环境
对现代儿童启蒙教育 仍有指导意义
02
《泛爱众》章节解读
“泛爱众”的涵义
“泛爱众”意指广泛地爱众人, 不分亲疏厚薄,博爱、仁爱。
在《弟子规》中,“泛爱众”强 调的是一种博爱的精神,即对所
好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03
《弟子规》中其他相关章节介绍
其他重要章节概览
01
02
03
第一章
《总叙》——介绍《弟子 规》的宗旨和重要性。
第二章
《入则孝》——讲解如何 尽孝道,尊重父母。
第三章
《出则弟》——阐述如何 尊敬兄长,与同辈和睦相 处。
其他重要章节概览
第四章
《谨》——讲述日常生活 中的行为规范和注意事项 。
结构和思想体系。
04
《弟子规》的现实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培养道德观念
提升个人修养
通过学习《弟子规》,引导人们树立 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 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 化自信。
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亲子共学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弟子规》 ,促进亲子关系,培养家庭和谐
第五章
《信》——强调诚信的重 要性,如何做到言行一致 。
第六章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c5a0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0.png)
泛爱众的思想可以促使个人自我反省,增强自我约束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 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泛爱众强调的是普遍的爱和尊重,这有助于个人树立平等 、公正和善良的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更好的 道德风范。
增强责任感
通过理解泛爱众的内涵,个人可以增强对家庭、社会和他 人的责任感,更有动力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贡 献。
在行动上践行泛爱众的理念, 做到言出必行、行出必果,以 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
围的人。
03 泛爱众的实际应 用
在家庭中的应用
尊敬长辈
在家庭中,我们要尊敬父 母、祖父母和其他长辈, 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尽孝道。
关爱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关 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
夫妻和睦
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信任、理解和支持,共同 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主题解析
深入解析了“泛爱众”的主题,探讨了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
实践指导
结合现实生活,提供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泛爱众”的建议和策 略。
文化价值
强调了《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们 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来的展望
传承与创新
探讨如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承和 发扬《弟子规》的价值观和精神。
主要内容
《弟子规》全书1080个字,360句,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影响
《弟子规》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经典之一 。
《弟子规》的重要性
01
02
03
道德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规 范,培养人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全文版PPT课件
![弟子规全文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e0e9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f.png)
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推动
01
推动传统文化的传 承
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 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02
促进文化的创新发 展
在学习和传承弟子规的过程中, 可以不断挖掘其新的时代内涵, 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03
增强文化自信
03
弟子规的原文解读
总叙部分解读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
弟子规是圣人教导我们的行为规范。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谨慎小心, 诚实守信。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就应该学习文化知识 。
入则孝部分解读
01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
无论是什么人,我们都应该关爱他们。因为我们都生活在 同一片天空下、同一块土地上。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 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仰。人们所看重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外 貌是否出众而是他的品德是否高尚。
余力学文部分解读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解读
如果只知道学习文化知识而不去实践那么就会变得浮华不实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 果只懂得卖力去做事而不去学习文化知识那么就会固执己见无法明白真正的道理。
促进家庭教育
弟子规可以作为家庭教 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家 长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
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贡献
1 2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弟子规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9fb0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8.png)
六、总结
泛爱众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泛爱众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深远,需要通过学习和 实践来逐渐培养。
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泛爱众
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等行 为来践行泛爱众。
七、参考文献
2 学会关注
关心他人,关注他人的喜怒哀乐。
3 学会尊重
4 学会共情
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不轻视、欺辱他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处 境。
五、泛爱众的作用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通过关注、尊重和分享爱,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集体凝聚力
泛爱众使团队成员紧密结合, 共同为集体目标努力。
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
三、泛爱众的具体内容
爱国
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和 发展做出贡献。
爱家乡
关心家乡,维护家乡的环境 和文化传统。
爱同学
帮助同学,团结互助求和 感受。
爱师长
尊重师长,虚心向老师学习,感恩师长的教诲。
四、泛爱众的方法与技巧
1 学会倾听
虚心听取他人观点,理解他人需求。
《弟子规泛爱众》PPT课 件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主要教导孩子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 态度。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以及它在个人和社会中的 重要性。
一、引言
弟子规是一本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教导孩子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二、何谓泛爱众
泛爱众指的是广泛的爱护他人,包括爱国、爱家乡、爱同学、爱朋友和爱师长。
弟子规朗诵及讲解PPT
![弟子规朗诵及讲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69658e51e79b8968022632.png)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无论在用餐、就做或行走的时候,都应该谦虚礼让、 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 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们多,阅历深,
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上前去行礼问候。 如果尊长一时还没有说什么,要退到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立,等候指示
要有谦卑的心态,尊重前辈 虚心学习,真诚的接受教导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 等尊长走过百步之外后,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故事1:
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 靠上山砍柴为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 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的哥哥讥笑 他,他却不在乎。天长日久,他的知识很渊博,并 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他。董遇的 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学 习的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人家 说:‚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说:‚学习要利用 ‘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 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才 恍然大悟,原来董遇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的学习, 才来提高自己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