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647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647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利科的“文本理论”。

【答案】利科认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但,文本不是写下的零散的词句,它可以被看作是言语的作品,即它是一个构造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能还原为他的句子。利科认为,写和说都是实现言语的合理形式,但是通过写而实现的言语具有一系列的特征,使得文本完全不同于说的言语。利科的文本概念并只限于文学的,写下的文本,他有一种普遍性,任何具有文本的性质,可以以一种“文本”的形式用符号记下的活动,也都是文本。如:历史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文本。实际上“文本”成了任何释义学探讨的对象,它规定了释义学的领域。正因为利科对“文本”作了这样重要的规定,所以文本理论在其哲学释义学中占中心的地位。他的哲学释义学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文本解释理论。利科认为,“存在”体现在文本中。文本或语言也由此而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分析、解释文本,就是通过方法论的手段来达到本体论。利科的文本理论起着沟通本体论释义学与方法论、认识论释义学的中介作用。文本解释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文本解释的目的是要突破文本语言通常意义的层次,揭示文本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海德格尔所讲的“在世”之“世”。利科的文本理论充分体现了他寓本体论与方法论之中的意图。

2.试述黑格尔对辩证法的贡献。

【答案】辩证法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最初显现是古希腊朴素的辩证法。古代哲学家从经验直观中体会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并从中抽象出了最初的辩证思想,但是此时的辩证法还处于直观猜想阶段,具有朴素的自发性。15-18世纪的哲学以形而上学的方法为指导,“辩证法”成了指称经院哲学烦琐论证的贬义词,这种状况直至康德提出了宇宙发展的辩证思想,才打破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黑格尔继承发展了康德的思想,成为了辩证法思想史上第二个形态的代表。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思辨出发,对辩证法作了两种规定:一是指概念思维的矛盾发展,一是指对象自身的矛盾。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认识的灵魂”(《小逻辑》)。

黑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自觉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把辩证法提升为思维的普遍规律,制定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内容,用辩证法总结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类的历史,所以黑格尔是哲学史上对辩证法作出全面叙述的第一个哲学家,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最主要的贡献。

3.霍布斯与洛克社会契约论之比较。

【答案】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和社会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人性利己,而不断发生冲突,“自然状态”不能维持,普遍战争状态出现,必然要使人们饱受苦难。为了摆脱这种丑恶、野蛮、可怕的状态,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通过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建立起公共权力以谋取和平。那么人们必须共同协商订立契约,这就产生了国家。这一点与洛克相同。洛克与霍布斯不同的一点是认为在订立契约时,人们并没把全部自然权力都转让给君主,而是还保留了一些,如生命、自由、平等、私有财产权等。统治者如果不能保障人们的天赋人权,人们有权推翻它。而霍布斯断言,在人们订立契约时,就把自己的全部权力永远转让给国家统治者,而转让出来的权力是不能收回的,国家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对君主的任何反抗都是“违反正义”的,人们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国家。

霍布斯认为君主制或军事独裁是最好的政体。而洛克认为“三权分立”的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最好的。他和霍布斯不同,认为君主也是参加订立契约的人,君主专制是违反契约的,它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等权力,因而人们推翻君主专制是完全正当的。

4.柏格森如何从时间的绵延出发来理解“自我”?

【答案】柏格森既批评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引出的自我概念,也反对贝克莱把自我看成是一堆感觉的复合,而认为应当从时间的绵延出发来理解自我。

(1)区分两种“自我”。与环境有关的自我和我们通过内省达到的内在状态的自我,前者是一般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空间里的自我;后者就是由内心体验到的处在真正时间里的自我,也即绵延。

(2)意识状态之流。真正的自我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自我的意识状态也不是静止不变、彼此分离的状态。自我的意识状态是一股不断持续的流,只是由于我们的注意力才使

它凝固和分开,使其中某些东西突出起来,它没有明确的轮廓和分界。自我就是活生生变化着的、在内省中达到的这种心理状态本身。

(3)自由是纯粹的自我创造。真正的自由是不可预见的,是纯粹的自我创造。

5.霍布斯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比较

【答案】(1)霍布斯契约论的具体内容;

(2)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具体内容;

(3)两者之间的相同点;

(4)两者之间的不相同点;

(5)社会契约论在历史上的意义。

6.试论现代西方哲学中“语言的转向”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内容:从弗雷格、罗素和摩尔等人的分析哲学来看,他们的思想在“语言的转向”过程中还属于酝酿阶段。而真正开始于维特根期坦的《逻辑哲学论》并通过维也纳学派的传播和发挥而得到当代哲学家们的认同,而完成这个转向的则是受到维特根斯坦后期著作影响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转向的重要结果是产生了与近代思辨哲学不同的“语言哲学”。

意义:哲学的“语言的转向”是分析哲学在当代哲学中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使哲学研究从认识的内容转向了认识的表达,从心理概念转向了语言形式。由于这种转向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主题从近代走向了现代,因而在西方哲学界被称为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7.赫拉克利特的变化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赫拉克利特对永恒变化的物质世界的肯定;

(2)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绝对性的充分认识。

(3)世界运动变化的朴素辨证法思想。

(4)对巴门尼德、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黑格尔等传统哲学家的影响;对现代西方哲学开创者的影响:马克思、尼采、现代人本主义等。

8.论述宗教改革对近代哲学与近代科学的影响。

【答案】15世纪,西方人通过大量新发掘和整理出来的古典文献,重新接触了希腊文化,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种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世俗学问渐渐成长起来。16世纪的宗教改革正是在这种人本、

世俗化的气氛下展开的,教会的权威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教会之外无救赎”的观念逐渐淡化,在信仰的前提下,个人可以运用理性探究教义,在《圣经》中寻找救赎的信息,信仰的主体性开始确立;教会的中介纯属多余,国家机构和公共生活因而从教会的权势下脱离出来,这实际上是对世俗世界的维护——近代社会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

人们从末世的天国转向现实的自然,科学被认定是真正能满足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东西,实验的方法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都挑战着宗教的权威: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上帝被迫从自然中退隐——自然界也世俗化了。

哲学与自然科学结盟,从神学的体系中分离出来。这时的哲学家不再是神职人员,而是自由职业者,怀着对知识的信仰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理性作为判别一切的尺度,赋予哲学以批判和建构的力量。

9.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的异同

【答案】(1)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具体内容;

(2)费尔巴哈异化理论的具体内容;

(3)两者异化论的共同点;

(4)两者异化论的不同点;

(5)两者异化论的共同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

10.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述评。

【答案】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是建立在“逻各斯”思想基础之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同时也是世界秩序和原则。这个永恒不变的原则就是“逻各斯”,它即是火的内在本原。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

(1)转化的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再朝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万物皆变,无物常驻”。

(2)和谐的关系,对立的状态或相反的性质共存,产生出和谐。如不同的颜色绘出逼真的肖像。

(3)同一的关系。对立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如圆周上的终点和起点。

(4)相对的关系: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有不同的标准,事物的性质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对立面的转化、和谐、同一和相对,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的一般表达形式是:“A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这种表达方式称为后来哲学家的一个重要话题。巴门德尼否认了他所表达的变化观,柏拉图认为它只适用于不可靠的感觉对象。亚里士多德则以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否定了它的逻辑可能性。但后人却从中发掘出辩证法的源头。

11.康德道德学说述评。

【答案】康德认为道德实践的基础是纯粹理性,纯粹理性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制约,因而是自由的。自由是道德活动的先决条件,唯有自由的意志,才能自觉自主的行善,被迫的和为外在目的而为的并不能算作行善。

自由自决的纯粹理性以自身为目的,这样的纯粹理性只能是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对“自由意志”的深化,自由意志是以善良意志为目的的,因为否则的话,即使它做了趋善避恶的选择,也不是自由的选择,因而只有以善为目的,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善良意志以自身为目的,自己立法自己守法,这就是道德自律。善良意志通过绝对命令实现道德自律。绝对命令以直言句表达,没有条件句。任何行为规则都是主观的,都是我自己的判断为依据,但我的判断必须符合理性的普遍要求,即以此行为的合理性为自身的目的,我的规则同时也就成为普遍规律。这样,绝对命令就有了合理性、普遍性和自足性,因此它是理性的自律。为了达到至善,除了绝对命令以外,还要辅之以道德公设,帮助人们培养向善的勇气,这样的公设有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