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配体】

细胞外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抗原、药物以及其他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都必须与受体特异结合,通过受体的介导作用,才能对细胞产生效应。这些信号分子,统称为配体。

【受体】

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生物大分子。位于细胞质、核质或胞内膜上的称为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的称为膜受体。膜受体多为膜上功能性糖蛋白,也有由糖蛋白组成的,也有糖脂和糖蛋白组成的复合体。仅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称单体型受体,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组成的称聚合型受体。膜受体在化学信号的传递、入胞作用、细胞识别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根据受体分子的结构和信息转导方式的不同,可将膜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受体,如N-乙酰胆碱受体、甘氨酸受体;催化受体,如胰岛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如cAMP(环磷酸腺苷)和cGMP(环磷酸鸟苷)信使途径、磷脂酰肌醇信使途径、钙离子信使途径。

广义上,一个完整的膜受体包括:识别部位;转换部位;效应部位。

膜受体具有这些生物学特性:与配体结合的专一性;高亲和力;可饱和性;可逆性;信号的放大可将胞外信号放大,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被动运输】

细胞膜无需消耗代谢能(ATP)而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一种物质转运方式。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简单扩散】

细胞膜一种顺浓度梯度的不需要消耗细胞本身代谢能且也不需要专一的膜蛋白分子协助的穿膜运输方式。如:脂溶性物质(苯、醇、甾类激素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极性小分子(水、尿素、甘油)。

【协助扩散】

借助于跨膜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物质运输而不消耗代谢能的方式称为协助扩散。

根据运输蛋白性质不同可分为:离子通道蛋白协助扩散(钠、钾钙离子),借助膜上由蛋白质围成的离子通道,使离子能迅速穿膜转运;载体蛋白协助扩散(单糖、二糖、氨基酸、核苷酸),借助膜上与特定物质运输有关的跨膜蛋白或镶嵌蛋白。

【主动运输】

细胞膜中特定的载体蛋白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逆浓度梯度转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例如:钠离子-钾离子泵主动运输;钙离子泵主动运输;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

【胞吞作用】

是细胞将胞外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转运到胞内的方式。也称入胞作用。可分为;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吞噬作用】

细胞摄入大的颗粒,如微生物或细胞碎片,形成吞噬泡或吞噬体进行消化的过程。只存在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多型核白细胞等少数特化细胞中。

【胞饮作用】

细胞摄入液体和小溶质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形成胞饮泡或胞饮体。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和消化所需的液体物质和溶质。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入特定溶质大分子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其过程是在细胞膜特定的有被小窝区域进行,特定大分子与聚集于有被小窝的细胞表面受体互补结合,形成受体大分子复合物,然后有被小窝凹陷,从细胞膜上脱落成为有被小泡,进入细胞内。

【胞吐作用】

细胞内某些合成的产物和代谢废物由膜包围形成小囊泡,从细胞内部逐步移至细胞表面,小囊泡的膜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称为胞吐作用。如:溶酶体不能消化的残渣,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激素等。

【遗传密码】

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了合成的多肽链中的一种氨

基酸故称其为三联体密码或密码子,所有的六十四种密码子总称为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的特征:方向性,密码子的阅读方向是与mRNA的合成方向或者mRNA的编码方向一致,即五碳端至三碳段;简并性,几种密码子可能代表同一种氨基酸;通用性,从病毒、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所使用的氨基酸编码方式是同一的;密码子是不重叠、不间隔、无标点符号的。

【常染色质】

常染色质直径约10nm,是均一疏松、螺旋化程度小、分散度大的染色质纤维部分,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折光性强,在电镜下呈浅亮区,多分布于核心的中央,少量分布于核仁内,主要含有单一序列DNA和部分重复序列的DNA,代表有活性的DNA分子部分,功能活跃,一定条件下可进行复制和转录。

【异染色质】

异染色质直径为20~30nm,是一种高度螺旋化、盘曲紧密的染色质纤维,染色后在光镜下呈色深的块状或颗粒状,多分布于核内膜边缘、核孔的周围,没有转录活性。

可分为:结构异染色质,指在所有细胞类型的全部发育阶段中都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组成,是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包括着丝粒、端粒区的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是含有一系列重复序列的DNA,只在一定的细胞类型、一定的发育阶段凝集,并可向常染色质转变,恢复转录活性。

【核小体】

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心颗粒和连接部构成。核心颗粒是一个由H2A、H2B、H3、H4各一对组成的八聚体蛋白,DNA分子以146个碱基对长度在其表面缠绕1.75圈后,离开又去缠绕另一个八聚体1.75圈,连成一串。每个核心颗粒之间由60个碱基对的连接DNA相连,每个连接DNA上都结合一个H1分子。这样形成了核小体,横径约10nm,高6nm,呈扁圆形球状体。核小体为染色质的一级结构。【细胞周期】

细胞经过生长和分裂而完成增殖的全过程称细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每一个子细胞经过生长增大,进行有丝分裂,直至形成两个新子细胞的即刻为止,就是一个增殖周期。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细胞周期时间。

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1期)、DNA合成后期(G2期);分裂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G1期是指前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后一次分裂的DNA合成期开始前为止的细胞生长发育阶段。细胞表现为:物质代谢活跃,呼吸旺盛,ATP迅速合成,mRNA、tRNA、rRNA的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迅速进行,细胞体积增大,为进入S期做各种准备如合成DNA诱导物、DNA 复制所需要的各种前体物等。G1期可塑性最大,只有G1期可供调节细胞的增殖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