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1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总体的艺 术风貌,即在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基 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明朗刚健、简练有力、 富于气势的特色。
创作主题之一: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政治 理想;
创作主题之二: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艺术表征之一:鲜明的个性特征; 艺术表征之二:浓郁的悲剧色彩;
29
第三节 曹操的诗歌创作
17
♠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精神实质
※ 魏晋文人名士酒缘背后的深层 原因:儒 学的衰微与道家思想的流泛使生命的意识与 价值更具多元色彩。
这种醉酒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酒神精神,不 是情欲的狂欢和本能冲力,而是在逃避中寻 找理解,于颓废中求得醒悟,包含着太多的 理性。围绕着酒与醉的是人世的烦忧、人际 的苦痛,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理性执著和情 感眷恋,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一派含蓄温柔、 深情脉脉、情理和谐,这也是“魏晋风流” 的一种体现。
6
二、 创作主题
1、生死主题: 对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的感慨及
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2、游仙主题:
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 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3、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 招隐诗、反招隐诗。
7
第三节 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
一、 特殊的社会制度:门阀制度 出现在东汉后期,魏和西晋时兴起,东
陶渊明的作品体现了以“自然”与“真” 为上的的审美思想,嵇康、阮籍、钟嵘、刘 勰等人也对其进行了论述,对此后整个中国 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
11
二、 对文学产生影响的观点
2、关于“言意”的讨论: ※ “言不尽意”:言可达意,但不能尽意。 强调言意间的联系和差别,及言辞在表达意旨 时的局限。(荀粲)
文体得到长足发展: 1、五言诗创作达到顶峰 ; 2、骈文出现并发展迅速; 3、骈赋发展进入高峰; 4、七言古诗确立并取得可喜成绩; 5、民歌兴盛; 6、小说初具规模;
22
第二章 建安文学(196—魏前期)
※ 第一节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第七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曹操的诗歌创作
18
生人 ,崇 《 全尚 饮 面清 中 诠静 八 释与 仙 了自 图 魏然 》 晋, , 风追 表 度求 现 。诗 了
化魏 人晋
19
第三节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一、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佛经大 量译成中文,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 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土壤。
二、对文学的影响: 1、丰富了想象世界。 2、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产生了反切,发现了四声。 4、丰富了汉语词汇。 5、使文学观念多样化。
12
三、玄学对士人人生态度的影响
“魏晋风流”--“智慧兼深情”的美学风格:
“对酒放歌,临刑挥琴,麈尾清谈,兰亭流 觞,东篱采菊…”。
一种魏晋人所追求的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
自然的、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人生态度。提倡追 求诗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 己的人生艺术化,反对儒家的为人准则,还自我 以本来的面目。
--宗白华《艺境 ·论<世说新语>和晋
人的美》
4
二、 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不再依附于其他 行当,并出现了专职的文学家。 2、出现了专门的文学理论,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并 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明确的认 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总之,这一时期文学日益改变为宣扬儒家政 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 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形成中国文学史上 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5
第二节 “乱世文学”及创作主题 一、“乱世文学”:
战乱和分裂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 卜,祸福的无常及个人的无能为力形成了 魏晋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 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 行乐或沉迷声色。
24
三、建安文学取得的成就
1、创作主体队伍庞大: 以三曹为中心,可谓“俊才云蒸,佳作霞
蔚”。
2、创作形式多样: 诗歌为主要形式,推动了五言体诗的成熟,
形成了第一次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章、奏、表、檄各体文章写作气势酣畅, 文笔兼美;书、疏、辞、赋抒情写心,文采 缤纷;
3、文学批评肇始发端: 涉及作家才性 、作品风格、文体和文章审
2、文学乃至创作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 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出现了大量的文 学家族。如“三曹”、“三张”、“二陆” 等。
3、在作品中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 强调。
9
第二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一、新的社会思潮:魏晋玄学
形成与老庄思想有关,是一种思辨的哲学, 包涵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对宇宙、人生和人 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导致士人产生 了对社会现象的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破除了 秦汉以来拘执迷信的思想方法。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26
四、 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2、 对社会苦难的感慨和个人内心失意的相 互激荡,使建安文人一方面创作出反映社会 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及抒发其建功立业、拯 救生民理想的积极的作品,另一方面这些作 品又总是覆盖着一层难以排遣的悲凉梗概哀 楚之气,反映了文人一种志不获骋的政治理 想挫折感。 3、 儒家思想的动摇,文学思潮改变,文学 得到自由发展。
晋时达到顶峰。 表现为士庶的对立。世族在政治、经济
和文化上享有特权,世代相传;寒门庶族则 难以进入上层统治,形成“上品无寒门,下 品无势族”的局面。东晋时已变为士族与皇 权共治。
南朝时氏族势力开始衰微下去。
8
二、 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 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许多才高的寒士 将不平反映在创作中,形成了这时期文学的 一个重要特点。如左思《咏史》其二、鲍照 的《拟行路难》其六等。
动乱的社会现实既对人的生命形成严重的压 抑和摧残,又促使人们认真严肃地反思生命的 价值;加之儒家思想委顿,因此,在以道家思 想为主体的玄学风气中追求个体人格的独立与 自由,反对人性的异化与束缚,重视心灵的超 越与解放,成为时代的总体倾向。 ☻ “魏晋南朝三百年学术思想,亦可以一言 以蔽之,曰个人自我觉醒是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第一章
※ 第一节 第二节
题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 第六节
概论
文学的自觉时代 “乱世文学”及创作主
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魏晋六朝文学 的发展历程
2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时代
一、人与文学的双重自觉
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一个文学自觉时 代。
⒈ 个体生命与思想的觉醒:
-- 曹操《短歌行》 ☞ “愿举太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 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食若填巨 壑,饮若灌漏卮。其乐固难量,岂非大丈夫之 乐哉!”
-- 曹植《与吴季重书》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李白 《将进酒》
15
♠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
☞ “七子”中孔融曾说:“坐上客常满,尊 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并写《难曹公禁酒书》 抗争其禁酒令。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 觉神明开朗。’ ”(《世说新语 · 言语篇》)
原因:
长生与济欲的诱惑力;类似鸦片的刺激作用; 名士风度的虚幻效应蔚成了服食的风尚,被社 会认同。
14
※ “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
♠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建安才子 ☞ “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 曹丕《典论ㆍ酒诲》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 有杜康。”
20
※ 第六节 魏晋六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汉魏
末 建

安吴
正西 始 元 年晋
北方:五胡十六 国
南方:东晋
建 安 文 学 正始文学 西晋 东晋文学 文学

东魏→北齐
ຫໍສະໝຸດ Baidu

西魏→北周
北 朝文学
隋统一(589 年)
宋→ 齐 → 梁 → 陈
南朝文学 21
小 结: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 重要时期,生长发育了中古最灿烂的文化;又 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呈现出自由开放、 富于创造力的局面。
魏 武 帝 像
30
一、生平与创作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汉末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出身微贱,少 时生活任侠放荡,喜“刑名之学”。博览群书, 雅爱文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 皆成文章。”(《文心雕龙·时序》)并潜心研 究兵法。被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 雄。”(许劭语)凭借家庭的力量,20岁举孝廉 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 建立了抗衡群雄的军事力量,并逐步统一北部 中国,死后被追奉为魏武帝。 《世说新语·容止 篇》记载了“床头捉刀人”等轶事。
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经方法,对于打破汉 代繁琐经学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 的一大转折。
10
二、 玄学对文学产生影响的观点
1、“崇尚自然与真”: “自然”为老庄哲学特有范畴,指一种非
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状态,只要 顺应自然,无所待、无所使,就可进入这种 境界。“真”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是 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
构成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冯友 兰论);
外在特点 :颖悟、旷达、真率;
阮籍、嵇康、王羲之、陶渊明都是魏晋风度
的代表人物。
13
※ “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
♠ “名士风度与药”: 服食“寒食散”(又称“五石散”,主要有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石硫磺等 五石)成为魏晋独特的文化现象。何晏、嵇康、 皇甫谧、王羲之等文人名士皆涉入此道。
--钱穆《国学概论》 3
一、人与文学的双重自觉
⒉ 文学创作的自觉:
文学走出了经学附庸的境地,转向了独立发
展的广阔空间,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 论等众多空间都获得空前的硕果。
☻ “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这一时代的文 学的确有点异彩。”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 之关系》
☻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 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 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 “得意忘言”:言的功用是明象,象的功 用是存意,要想真正得到象必须忘言,要想真 正得到意必须忘象。(王弼 : 言—象—意)
文学创作应该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 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唤起读者的 联想,使之体味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意趣,以 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也正是中国诗 歌的艺术精髓所在。
27
四、 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4、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并加以发展改 造。
继承:五言体式;语言风格;诗题。 改造:多抒情之作;率先引用了辞赋的 某些特点,如语言华丽、对仗等,强调“诗 赋欲丽”(曹丕语)。
5、 执政的曹氏集团的推动和引导。 “邺下创作集团”。
28
第二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七子” 中王粲写有《酒赋》来赞美饮酒。 ☞ “…相与友善,崇尚老庄,行为放达,常 游于竹林,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贤。’ ”(《三国志•魏氏春秋》)
※ “竹林七贤”嗜酒的心态是复杂的,但 放荡不羁是共同特征。其与老庄精神的沟通,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体人格的解放,是其放达的 哲学根源。
16
♠ 名士与酒的不解之缘—“竹林七贤”
曹丕的诗文创作
曹植的文学创作
王粲的《七哀诗》
蔡琰的《悲愤诗》
23
第一节 概 述
一、时代背景: 军阀割据混战,后曹操实际把握北方政权,
形成一个文学中心。社会政治格局、思想风貌、 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都迥异于前代。 二、代表作家: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应瑒、
刘桢、徐干(得名于《典论·论文》) 女诗人蔡琰等。
☞ “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 常。”(《晋书 •阮籍传》) ☞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世说新语 • 任诞》) ☞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 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世 说新语 • 任诞》载东晋名士王恭语) ☞ 陶渊明“性嗜酒”,创作了大量的以饮酒 为题材的诗歌,寻求酒中的“真味”,即人生 的真谛。
美价值等,有力推动和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 文学创作活动。
25
四、建安文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
★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1、动乱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 创作素材,许多作家的作品成为汉末战乱不绝 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