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deea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c.png)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向所写的一篇传记性文章,主要讲述了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既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的作品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知识点整理:一、屈原的生平背景:1.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他的家庭背景和荣誉地位都非常突出。
2.屈原天资聪慧,热爱学问,年轻时便游学四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深受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
二、屈原的文学成就:1.屈原是楚国的一位杰出诗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等。
2.他的诗歌充满激情和力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3.屈原的诗歌风格独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充沛的想象力。
三、屈原的政治活动:1.屈原曾经担任楚国官员,他积极参与了楚国的政治活动,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屈原主张和平统一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守土有责,攘外有功”的口号,呼吁楚国加强内外交战的准备。
四、屈原的悲剧遭遇:1.屈原的忠诚和才华招致了一些官员的嫉妒和排斥,他被诬陷为奸臣。
2.屈原遭受了楚王的冷落和追杀,最终被迫投江自尽。
五、《屈原列传》的主题和意义:1.《屈原列传》以宣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传递了伟大的爱国精神。
2.屈原的悲剧遭遇引发了后人的深思,使人们认识到了保护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性。
3.屈原以其丰富的文学才华和崇高的爱国情怀成为后世文人所敬仰和崇尚的榜样。
六、《屈原列传》与屈原的评价:1.《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屈原的忠诚精神和爱国情怀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被视为中国民族英雄和文化偶像。
综上所述,《屈原列传》通过对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创作的记载,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才华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e67d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c.png)
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一、屈原的生平1.屈原的家世和成长经历屈原出生于楚国(今湖北省)贵族家庭。
他的祖父曾担任过楚国的相,父亲屈匄则是楚国的上卿。
屈原从小聪慧,喜欢读书,极具才华。
他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了诗、书、礼、乐、数等知识。
2.屈原与楚国政治屈原青年时期,曾担任楚国官职,参与了楚怀王的政治活动。
他在宫廷中颇受信任,为政治改革出谋划策,劝谏国君,提出一些政治主张,但却遭到了楚怀王内臣的排挤和嫉妒。
3.屈原的流放与创作公元前314年,屈原因遭到楚怀王的冤屈而被流放到沅江,这一事件成为了屈原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离骚》。
4.屈原的离奇死亡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得知楚国覆灭的消息后,心灰意冷,在汨罗江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屈原的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它描绘了屈原在流放途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表现了屈原的豪放诗风和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被誉为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集大成之作。
2.《天问》《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重要诗作,其中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探索。
它以充满哲理的意境,表现了屈原对人生、时间、历史的深刻思考,堪称中国古代哲学诗歌的杰作。
3.《九歌》《九歌》是屈原的另一部重要诗篇,它是屈原在楚国宫廷时期创作的,以其豪情逸兴和雄浑壮美而闻名。
作品以叙事诗的形式,表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4.其他作品除了上述三部主要作品外,屈原还创作了《九章》、《渔父》等多部诗作,其中有不少是篇幅较短的小诗,但也充满了屈原独特的诗意和风采。
三、屈原的思想1.爱国思想爱国是屈原一生中最重要的思想主题之一。
他在流放期间创作的《离骚》中,表现出了对祖国的忠诚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宣扬了保卫国家、拯救民族的理想。
2.政治理想屈原的政治思想主张也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和文章著述之中。
他主张君主应当爱民如子,关心民生,以民为重。
屈原列传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b60a7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e.png)
屈原列传知识点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是楚国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爱国者。
他的作品《离骚》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屈原的知识点。
一、屈原的生平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是楚灵王时期的官员,曾为楚国的宰相。
他一生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阴谋诡计,他最终被贬谪到汨罗江边,并在那里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无尽思念和愤懑。
二、屈原的文学成就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抒情诗集。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和忧郁,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部作品展示了屈原卓越的诗人才华和他对国家的深深眷恋。
2.《九歌》:《九歌》也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是一组抒发爱情和思乡之情的诗歌,风格华丽、豪放,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和人类的情感纠葛。
《九歌》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巅峰之作,为后世的文人提供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3.其他作品:除了《离骚》和《九歌》之外,屈原还创作了一些颂扬楚国历史和文化的作品,如《天问》、《九章》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三、屈原的思想观点1.爱国情怀:屈原是一个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他在《离骚》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他深刻思考政治、民族和社会问题,力图为人民谋福祉、实现国家的强盛。
2.人性观念:屈原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他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痛苦、欲望和追求等多个方面。
他的文学作品中反映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人性伦理。
3.美学观点:屈原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美学元素,包括对音乐、舞蹈和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情感、形象和意境的追求。
他倡导用艺术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屈原的影响和价值屈原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世文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a160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4.png)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1.屈原的背景: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大臣。
在他时代,楚国正面临着来自秦国的威胁,他在这个危机时刻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2.屈原的才华:屈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给楚怀王建议抵抗秦国,劝说楚王与周边国家合作,以建立反秦联盟。
他还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如《离骚》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3.屈原的触怒:然而,由于内外交困的局势,楚怀王在屈原的建议中没有采纳,反而与秦国和谈,这使得屈原非常愤怒和沮丧。
他被楚国的敌对势力诬告,被国王放逐。
4.屈原的离任:在被放逐后,屈原失去了所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他离开了楚国,流亡到了长江流域地区。
5.屈原的投江:在流亡期间,屈原对楚国的命运感到极度痛心和不安,他决定以死去祭告楚怀王,希望能唤醒楚国人民的觉醒。
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以此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忠诚。
6.白蛇救屈原:传说中,屈原自尽后,一条大白蛇从江中浮出,吞食了他的尸体,以此来保护他的尊严和纪念。
这个传说象征着楚国人民对于屈原的敬仰和怀念。
7.屈原的影响:屈原的投江事件震惊了楚国,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他的忠诚、爱国主义精神和创作的文学作品,成为楚国后来的政治家、士人和文人的楷模。
他的作品也被后人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文学成就: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湘夫人》等。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9.自由思想:屈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他的自由思想。
他以诗歌表达自己对政治现实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10.屈原的遗产: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和爱国主义的先驱。
他的精神传承至今,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屈原列传》的知识点整理,该篇文献记录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屈原列传》(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屈原列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716a0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c.png)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2e5d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3.png)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楚国的作为。
该篇列传以叙述屈原的生平为主线,穿插叙述了屈原的政治主张和辞章才能,揭示了楚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以及屈原忠诚正直、倡导爱国精神的形象。
以下是对《屈原列传》的文言知识点的梳理。
一、屈原生平与楚国政治1.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志士,他呼吁君主要为民众着想,重视民生。
2.屈原的政治主张:屈原主张重视农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亿兆千万百家,肆行赋敛以为不厌”的政治理念;他也主张加强军事力量,以保卫国家的安全。
3.楚国政治黑暗:《屈原列传》透过屈原的生平揭示了楚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包括官员贪污受贿、压迫百姓等问题。
二、屈原的爱国精神1.忠诚正直:屈原始终忠诚于国家,直言进谏,不惧权贵,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幸福而奋斗。
2.爱国主义:屈原以身作则,提倡“民资百倍,不待戮辱之殃”;他以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为重,呼吁君主为民众着想。
3.抱负壮志:屈原忧国忧民,有志于实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
他言辞慷慨激昂,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壮志。
三、屈原的文学才能1.辞章才能:屈原擅长辞章之艺,有着很高的文学才华,他的辞章语言优美,表达深沉,具有感染力。
2.形象描写:屈原通过对楚国的描写和自己的表白,展现了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情厚意。
他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忧虑。
3.文化传承: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辞章成为了楚辞的主要代表,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四、屈原的悲剧命运1.政治迫害:屈原因为他的政治主张遭到了当时楚国的贵族和权臣的排斥和压迫,被赶出宫廷并被流放。
2.自杀身亡:在流放期间,屈原深感国家的衰败和民众的苦难,失望绝望之余,选择投江以自杀,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众的爱和忧虑。
3.纪念活动:为了纪念屈原,后世人们形成了端午节等传统习俗,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爱国精神的传承。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317c4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1.png)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一、成长经历1. 屈原的家庭背景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上是楚国的大臣。
由于家族世代为政,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 屈原的求学经历屈原年幼时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他非常喜爱读书,对经史典籍的研究颇有心得。
他曾师事老师屈参学习经史,深得老师的赏识。
3. 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屈原在楚怀王的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了楚国的一名重要官员。
4. 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历任楚国大夫、左徒、太子四端,是楚国政治上的重要人物。
他在政治生涯中,以忠诚勇敢著称,颇受楚怀王器重。
5. 屈原的流放经历由于楚怀王变心废黜,屈原遭到流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流亡生活。
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思想观点1. 忠君爱国屈原是中国古代忠君爱国的典范代表,他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尽管在政治上曾遭遇流放,但他始终忠贞不渝地爱国家,为国家的利益无私奉献。
2. 文学观念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尊重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主张以人民生活为创作的题材,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3. 社会政治观点屈原对政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主张国家应该以民为本,政治应该服务于人民,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为宗旨。
4. 道德伦理观念屈原提倡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做人要有良知、正直、忠诚、慷慨等品质,以及对待朋友要真诚、信任和忠诚。
5. 自然观念屈原对自然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宇宙间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三、代表作品1. 《离骚》《离骚》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优美、立意高远的诗篇。
全篇以写屈原流放的境遇为主线,以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诗意载体,抒发了他对国家的忠贞与挚爱之情。
《离骚》不仅被誉为楚国之神韵,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 《天问》《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它是一部表现屈原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无限关怀和深切忧虑的诗篇。
《屈 原列传》 知识清单
![《屈 原列传》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9714fd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6.png)
《屈原列传》知识清单《〈屈原列传〉知识清单》一、作者与作品《屈原列传》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二、文章内容概述《屈原列传》记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和遭遇。
开篇介绍了屈原的出身和才能,他学识渊博,善于辞令,心怀大志。
接着讲述了他在楚怀王时期受到信任,负责内政外交事务。
然而,由于他的正直和坚持原则,遭到了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和谗毁,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屈原被流放后,仍然心系楚国,关注着国家的命运。
在楚国面临危机时,他多次进谏,但都未被采纳。
最终,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悲愤交加,投江自尽。
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靡不毕见“见”通“现”,显现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旨趣2、一词多义伐: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其后秦欲伐齐(攻打)疏:王怒而疏屈平(疏远)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稀疏)害: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邪曲之害公也(妨害)3、古今异义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颜色憔悴古义:脸色今义:色彩形容枯槁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4、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用作名词,听觉谗谄之蔽明也动词用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离骚”者,犹离忧也秦,虎狼之国2、被动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3、状语后置句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战于蓝田4、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正常语序为“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五、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屈原一生遭遇的描述,歌颂了他热爱祖国、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揭露了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国政治的黑暗。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d0fcc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e.png)
2024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记载了屈原的一生。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主要知识点归纳:一、屈原的生平2.仕途经历:屈原曾担任楚国官员,但因政治斗争失势,被贬谪至湘江流域。
3.文学成就: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赏。
二、屈原与楚国政治1.政治背景:楚国是屈原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国家,政治斗争十分激烈。
2.楚怀王与信陵君:楚怀王是当时的楚国君主,信陵君则是楚怀王的弟弟。
3.李斯的进言:李斯是楚怀王的大臣,他通过进谏让楚怀王对屈原产生了猜疑。
三、楚国内外形势1.内政困境:楚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腐朽的领导层,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对外战争:楚国与秦国、齐国等周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四、屈原的爱国思想1.爱国情怀:屈原对楚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充满热爱,他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2.抱负与愿景:屈原希望能够为楚国带来和进步,使其成为一个强大而富裕的国家。
3.草木离合:屈原通过描写草木凋零和离合的景象,寓意着楚国政治和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五、屈原与楚国人民1.敬佩与喜爱: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才华使他受到楚国人民的敬佩和喜爱。
2.群众基础:屈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并且通过诗歌等方式与民众交流,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不合时宜:由于时代的不合适,屈原的理念和观点未能得到应有的推崇和认可。
六、屈原的悲剧命运1.流亡之路:屈原因政治斗争失势,被贬至湘江流域,流亡生涯艰难。
2.绝望自杀:屈原在负笈之时,因对楚怀王失望和世态炎凉感到绝望,选择了投江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七、屈原对后世的影响1.文学成就:屈原的辞章作品,特别是《离骚》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人有着重要影响。
2.爱国精神:屈原的爱国情怀、忠诚和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对后世爱国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文化传承:屈原对楚国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为后世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资料。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3e365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8.png)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屈平既绌(绌,通“黜”,被贬官)亡走赵,不敢归(亡,通“逃”)齐与楚从亲(从,通“纵”)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明,通“盟”)二、古今异义以为对(古义:回答。
今义:认为)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楚时称霸(古义:骄傲。
今义:动词:吹牛,鼓吹;名词:(动物)雄性)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此释义)三、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聋)厚币委质事楚(厚,形容词作名词,丰厚的礼物;币,名词作动词,礼物)以间进言(间,名词作状语)穷竟其事(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虽放流(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放)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设置、筹划)闻陈轸于楚故之王(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以累臣之故(累,名词作动词,囚禁)日夜谏也(日夜,名词作状语)厚遗秦王女而约为婚姻(遗,动词的使动用法,送给)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王(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说……的坏话)长平桓桓称以为虎狼之国(虎狼,名词作形容词,像虎和狼一样凶猛)使将三十万众守边(将,名词作动词,率领)而刘乃深绝(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断绝)复之秦(复,使动用法,使……回去)以三寸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强,形容词作动词,强大)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形容词作动词,无才能)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以远大法(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则幸得脱矣(幸:形容词作动词,侥幸)秦时与臣游(游:名词作动词,交往)常书辞中恶语属臣后中用事者乎(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屈 原列传知识点
![屈 原列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29c5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b.png)
屈原列传知识点《屈原列传知识点》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悲壮,其事迹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屈原列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屈原的身世与早期经历屈原出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强识,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早年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一职,参与楚国的内政外交,积极推行改革,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试图使楚国强大起来。
二、屈原的政治主张与改革措施屈原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拔贤能:他认为国家的兴盛关键在于有贤能的人才治理,主张打破贵族世袭制度,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官职。
2、修明法度:强调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规范官员和民众的行为,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3、联齐抗秦:在战国纷争的局势下,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
为了实现这些主张,屈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这些改革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诋毁。
三、屈原遭受谗言与流放由于贵族的嫉妒和中伤,楚怀王逐渐疏远了屈原。
奸臣上官大夫向楚怀王进谗言,诬陷屈原居功自傲,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
屈原被流放后,仍然心系楚国,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
他在流放期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等,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和对奸佞小人的愤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
四、楚国的衰落与屈原的悲愤在屈原被流放期间,楚国的政治日益腐败,外交策略失误,最终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次失利,国土沦丧。
楚怀王客死秦国,楚襄王继位后,仍然没有改变楚国的困境,反而继续听信谗言,对屈原的处境不闻不问。
屈原眼看着楚国走向衰败,心中充满了悲愤和绝望。
他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充分体现了他对楚国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五、屈原的投江自尽最终,当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破时,屈原悲愤交加,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黑暗现实的绝望,投身于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bb48c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2.png)
屈原列传节选知识点总结一、屈原的生平事迹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诗人和文学家,相传他是楚国大夫宓妃的后裔。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卒年不详,据《史记》记载,他曾在楚国担任过重要的官职,是当时楚国政治的重要人物。
然而,由于受到楚怀王贵族宠臣所迫,屈原被贬谪至汨罗江,最终在江汉之间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屈原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离骚》、《天问》、《九歌》最为著名。
《离骚》是屈原创作于被贬时所作,诗句优美,感情深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作品之一。
屈原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屈原思想的特点屈原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如具有较鲜明个性特色。
屈原的思想观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人性善恶观、政治理想、文学创作等方面。
在爱国主义方面,屈原强调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他倡导“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强调了个人应该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在人性善恶观方面,屈原认为人性本善,但受到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会使人的善良品性变坏。
在政治理想方面,屈原认为政治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主张政治权力应受制约,反对一切独裁专制的统治。
在文学创作方面,屈原主张以“辞章”为基础,以“情思”为灵魂,以“文辞”为体裁,以“言辞”为外表,以“敷文辞”为内饰,创作具有个性的文学作品。
四、屈原列传的价值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巨著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历史文献。
屈原列传通过对屈原一生的详细记载,使我们了解了屈原的人生、事功和精神世界,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和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屈原列传中的知识点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ea1c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3.png)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以古乐府体裁写成。
本文通过对楚国大夫屈原的生平事迹进行叙述,展示了他对国家忠诚、为民请命以及自杀身亡的悲壮故事。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句式和修辞手法:-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对偶句,例如:“父母之年矣,超越内外矣,四亲兄弟矣,国人矣,则何害之有?”-文中运用了排比句,如“虽欲往,其谁从?言将行,其谁信?”-使用了拟人修辞,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莫不为之动摇”的形容,使文章更加生动。
-运用了倒装句的修辞手法,如“藏之名山,过此太室,是生吾宗,长我维名也”。
-文中采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强调力,如“踌躇满志,娱以乐,谗谄以进,忠告以退”。
2.修辞手法:-文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如“官于文学,为长史、司马,上曰虞舜”的比喻,指代给官之责任。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莫不为之动摇”的夸张形容,突出了楚国大夫对屈原的尊敬。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屈原独善其身,而不能用世,反以大篇悲歌自述于斯”。
-文中可以看到抑扬格的运用,如“欲与天下之士士之言也,耳目之祸也,而反其政,振穷厉之兵,雄文明之地,则虞舜之孰能远之。
”3.文言词汇和句式:-文中使用了一些古代词汇,如“应养”(对屈原的恶言中伸张正义)、“诛灭”(指屈原被流放)、“踌躇”(形容屈原内心迟疑)等。
-文中也使用了一些古代诗词中的句式,如“江、汉、淮、浙”、“山、林、隰、泽”、“使其侧者则亡”等。
4.文化背景:-《屈原列传》是基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文中提到的地名和人物都属于中国古代历史背景。
-文中涉及到了古代政治制度,如封建等,借以反映屈原对于政治的忠诚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fcaf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4.png)
屈原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屈原的生平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人,出生在楚国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
他是楚国的高级官员和著名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1. 早年教育和成长:屈原在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儒家和道家学说,具有卓越的才华和文学素养。
他的父亲屈原老,是一位有德行的官吏,对屈原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2. 仕途经历:屈原曾任楚怀王和楚共王的大臣,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左徒等。
他领导过一支抗秦的军队,但后来因为受到宫内政治斗争的牵连,被逼得辞官归隐。
3. 流放生活:屈原在流放期间,游历各地,继续写作和思考国家兴衰之道。
他在此期间写下了大量的诗篇,主要表现了对楚国未来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批评。
4. 自杀事件:根据历史记载,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在感到国家和自己的前途均已无望时,选择在汨罗江投汨罗江自杀,以显爱国情怀和对政治混乱的抗议。
二、屈原的文学作品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审美情趣。
1.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概括地表达了他对国家悲愤和追求理想的情感。
诗中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
2. 《天问》: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以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悲叹作为主题,展现了屈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思想。
3. 《九歌》:是屈原的另一代表作品,描绘了华夏神话中的神仙传奇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精细,构思巧妙,表现出屈原的高超艺术水平和深邃的文学功力。
三、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屈原的政治理念和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爱国主义情怀:屈原在他的一生中,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与悲愤,他的自杀行为,激发了后人对爱国主义的热情和追求。
他对于国家兴亡,对于政治腐败的抨击,都激励着后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屈原列传 知识点
![屈原列传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30a40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d.png)
屈原列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二、通假字。
1.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2.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3. 靡不毕见(“见”通“现”,表现)4.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意旨,旨趣)5. 屈平既绌(“绌”通“黜”,被罢黜)6.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合纵)7.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三、古今异义。
1. 明年。
- 古义:第二年。
例如“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 颜色。
- 古义:脸色。
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今义:色彩。
3. 形容。
- 古义:形体容貌。
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4. 从容。
-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5. 反复。
- 古义:返回(楚国),扭转形势。
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 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四、一词多义。
1. 属。
- shǔ.- 屈平属草稿未定(撰写)- zhǔ.-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接,连续)-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2. 伐。
-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其后秦欲伐齐(攻打)3. 疏。
- 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4. 离。
- “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受)- 约从离衡(使……离散,离间)5. 本。
-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人穷则反本(根本,这里指祖宗)- 今存其本不忍废(版本,稿本)五、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泥而不滓(染黑)-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一天天地)2. 形容词作名词。
- 邪曲之害公也(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端方正直的人)3. 使动用法。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使……听觉灵敏,这里指“明辨是非”)- 亡国破家相随属(使……灭亡,使……破败)六、特殊句式。
《屈 原列传》 知识清单
![《屈 原列传》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e4180e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c.png)
《屈原列传》知识清单《<屈原列传>知识清单》一、作者及作品《屈原列传》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二、屈原简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三、文章结构《屈原列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屈原的出身、才能和抱负。
第二部分,写楚怀王信任屈原,让他制定法令,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和诽谤,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
第三部分,写屈原被楚怀王流放汉北。
第四部分,写屈原被顷襄王流放江南。
第五部分,写屈原投江自尽。
第六部分,是作者对屈原的评价和感慨。
四、屈原的政治主张屈原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他的政治理想是使楚国强大,统一中国。
五、屈原被疏远流放的原因1、上官大夫等小人的嫉妒和谗言,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诬陷屈原,使得楚怀王对屈原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2、楚怀王的昏庸无能,不能明辨是非,轻易听信谗言,放弃了屈原的正确主张。
3、楚国国内的政治腐败,旧贵族势力强大,他们反对屈原的改革,导致屈原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六、屈原的文学成就1、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的诗篇,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屈原的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3、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倾诉了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
艺术特色:1、大量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如以香草美人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理想。
2、句式灵活多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881a10ba1aa8114431d97c.png)
• 认为死与生是同样的,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
吾
路
将
漫
上
漫
下
其
而
修
求
远
索
兮
词句练习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词 3、通假字 4、文言句式
一词多义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写作
夸耀 进攻,征伐 功绩,战功 砍,砍伐
来源 根本 原来的,固有的 本来,原来
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竟为秦所灭
语气词,表反问 介词,被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变为,变作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因为
闻秦王善为秦声 我为赵将 为刎颈之交
弹奏 表判断 成为
以: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连词,来
志 4、寻向所志 标记
5、其志洁,其行廉 志趣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理想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意愿 8、项脊轩志 名词,一种记事的文体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此五霸之伐也 4、坎坎伐檀兮
本:
1、父母者,人之本也 2、今背本而趋末 3、此之谓失其本心 4、本在冀州之南
2、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3、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
词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属于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动词,掌管
6、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8、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 表复数。吾属,我们。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307d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c.png)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1.柱天:《屈原列传》开始,就有“柱天之神”一词。
柱天是指众神所共同依靠的一根柱子,其象征天地间的权威与法律。
在屈原生活的时代,荒唐之事屡见不鲜,神明受侵,屈原因此感到忧虑。
2.溲、箕:《屈原列传》中所指的溲是指早晨的小便,箕是指盛糠秕的筐子,这里用作洗涤的工具。
屈原用溲洗去尘垢,比喻对自身进行精神洗涤,净化心灵。
二、修辞手法1.描写手法:(1)对偶:通过在文中使用对偶结构,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具有韵律感和辞章之美。
(2)借代:如把屈原被流放的情景,巧妙地通过属相中的癸巳年来表达,增强了文笔的风趣幽默。
2.修辞手法:(1)比喻:如将公子荆的罪孽比喻为罗网,形象地揭示了公子荆自食其果的命运。
(2)迷喻:如用旱魃之灾来暗指当时朝政腐败,严酷的荒政统治,有效地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文化背景1.政治现实:楚国处于战国时期的腐败和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这种时代背景下,楚国文化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屈原努力振兴楚国文化,提倡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建设。
2.文化思想:屈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和文化思想家,他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文化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四、人物形象1.屈原:文章中塑造的屈原形象表现出了忠诚爱国、忧国忧民等典型的儒家精神,并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提出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期望。
2.公子荆:公子荆是屈原的政敌,代表了当时楚国腐败朝政的一部分。
他的形象充分表现了权谋之士的狡猾和冷酷。
3.武则天:屈原与武则天在异时空交谈,武则天的形象展现了她之前历史上的冷酷与权力欲,也体现出她对文化复兴和人民福祉的关心。
五、主题思想1.忠诚爱国:屈原忠心为国,他为楚国忠贞不逾,毁誉参半的信心和爱国情怀,是《屈原列传》的主题之一2.英雄追求:尽管屈原最终走向悲剧,但他所秉持的英雄追求,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奋斗到底,充分展现了他坚定、宏伟的抱负。
完整word版屈原列传知识梳理
![完整word版屈原列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25a68d580216fc710afd59.png)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一、注音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濯淖(nào)滋垢(gòu)渣滓(zǐ)皭(jiào)然汶汶(mén)稚(zhì)子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汨(mì)罗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二、通假字: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通“返”..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三、重点实词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2、王甚任之信任..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位次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改变,更改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13、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17、举类迩而见义远事物近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泥,同“涅”染黑...21、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假装呈献质,同“贽”见面礼...2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凭借当权者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2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资质,职分2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28、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吃酒糟喝淡酒....2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洁净的样子玷污....3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四、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害、属、疾、伐等用法),复习总结文言被动句的几种形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本传记中大量议论对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3.了解屈原生平,认识他的理想追求和高尚人格。
【课前预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zhǔ)草稿惨怛(dá)帝喾(kù)靡不毕见(mǐ)(xiàn)濯(zhuï)淖(nào)
蝉蜕(tuì)滋垢(gîu)浊秽(huì)皭(jiào)然泥(niâ)而不滓(zǐ)
既绌(chù)商于(wū)既咎(jiù)眷(juàn)顾被(pī)发渔父(fǔ)
憔(qiáo)悴(cuì)哺(bǔ)育啜(chuî)泣罹(lí)难(nàn)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文章记叙了哪些史实?
2、通译课文,请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
各小组汇总、讨论。
【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落实各段的文言重点:
2、本文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
3、课本p75阅读与探讨1、2
重点文言现象整理:
一、找出并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
3、靡不毕见(通“现”,表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6、屈平既绌(通“黜”,免除官职)
7、齐与楚从亲(通“纵”,合纵) 8、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
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10、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11、泥而不滓(通“涅”,染黑) 12、使于齐,顾反(通“返”)
二、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颜色古义:脸色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4、从容古义:说话得体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5、诡辩古义:谎话,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
三、解释加点的词:
1、娴于辞令(熟悉)
2、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
3、屈平属草稿(写作)
4、平伐其功(夸耀)
5、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
7、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8、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
9、惠王患(担心)之 10、大兴师(军队)伐秦
11、臣请往如楚(到) 12、奈何绝(断绝)秦欢
13、屈平既嫉之(恨)14、人君无(无论)愚、智
15、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一类人),皆祖(效法)屈原之从容(说话得体)辞令
四、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
2、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内惑于郑袖(名词作状语,在内)
4、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模仿)
五、判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3、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被动句、状语后置)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5、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7、是以见放(被动句)
六、一词多义
1、害
A、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
B、为陶谦所害(杀害)
C、除国之大害(祸害)
D、不能害人(损害,伤害)
2、疾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
B、疾在腠理(疾病)
C、疾风知劲草(快,急速)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厌恶,憎恨)
E、吾疾贫富不均(痛恨)
3、许
A、而赵不许,曲在赵(答应)
B、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常与疑问代词“何”连用)
D、塞上长城空自许(期望)
4、属
A、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C、司命之所属(管辖)
D、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E、有宁越徐尚……之属(类)
5、疏
A、王怒而疏屈原(疏远)
B、梅以疏为美(稀,与密相对)
C、其于计之疏也(疏忽,不周密)
D、十三经注疏(注释的一种)
6、离
A、“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B、约从离衡(离间)
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违背,背离)
D、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
7、迁
A、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
B、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的委婉说法)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继,随着)
8、闻
A、博闻强识(见识)
B、闻道有先后(知道,懂得)
C、闻寡人之耳(使……听到)
9、审
A、审问之,慎思之(仔细)
B、审矣,何足怪乎(知道,知悉)
C、审时度势(详察)
D、明日再审之(审问)
10、望
A、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
B、欲望百姓亲附(期望)
C、自幼有公辅之望(威望)
D、若望仆不相师(抱怨)
11、过
A、过宋将军而不见(拜访)
B、求,无乃尔是过欤(责备)
C、过犹不及(过分)
D、人谁无过(过失,过错)
12、伐:
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B、其后秦欲伐齐进攻,(征伐)
C、此五霸之伐也功绩,(战功)
D、坎坎伐檀兮(砍,砍伐)
七:重点句子翻译: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延伸拓展
一、成语积累:
1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2博闻强志:语出本文。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
3随波逐流:语出本文。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4、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
整洁衣冠。
5、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二、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