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简 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导引
第一章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
一、文学活动可由四个要素组成: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对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大体形成四种不同的文学观念。
模仿说:着眼于作品与世界的关联,强调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实用说:着眼于作品对欣赏者的意义,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
表现说:着眼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强调文学作品本质上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化;客观说,着眼于作品自身存在,强调文学作品的自在自足,认为其意义和价值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
二、人类对生活和自身的认识,因经验对象和感受方式的不同而形成某种差异。对于实践性的外部认识,人类通过哲学的方式,即通过知性活动以逻辑抽象的方式揭示出纯粹、明确的人生哲理而加以把握;但对于内在的、流动变化的、非逻辑性的心理感受,依赖于知性和逻辑的哲学无法感知与把握,因而也无法言说通过心理感受获得的人生体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凭借其在传达内在心理感受上的独特优势而获得了相对于哲学的独立存在,而文学的根本价值也正在于它能以感性、直观的方式达到对人生意蕴的领悟和把握。
三、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虚构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选择、融合和自解的功能。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文学的虚构性也产生了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判断问题。
1、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虚构具有选择、融合和自解的功能。
2、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3、文学的虚构性产生了对文学的真实性的判断问题。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生活真实,而是一种艺术真实。对文学的真实性的判断,不能简单地以文学与它的表现对象的相符程度为标准。总结中西文学理论对艺术真实的阐述,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出发来理解真实性问题,可以说文学真实性的要求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当文学同时实现了这三个测度的要求并满足了三种需求的时候,人们方可认同文学的真实性即获得了艺术真实。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
一、形象不同于概念语言的明晰与确定,而是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形象与它所表示的意义之间并不严格对应,只是作为一种暗示或喻示。从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上看,这固然是一种损失,然而它却能为人们传递那些本身就有模糊特点的信息——比如难以言明的感悟或复杂微妙的感情——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二、文学形象大体有三种类型:形象、语象、意象。
形象:对客体作客观描摹,以描摹手法来获得对客观物象的逼真表现;
语象:对客体在主体心中唤起的印象和感受的传达,多使用非描摹性的,通感、隐喻、象征等语言用法;
意象:对主体内在情感的表达,或凭借客观物象来传达,或以语言直接显现。
二、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1、间接性。
2、心象性。
3、概括性。
4、符号性。
第三节:语言的艺术
一、语言媒介的局限性。
语言媒介的局限性体现在言意矛盾上。
1、第一种言意矛盾来自文学传达的过程中。这种矛盾可能形成于感受的丰富和语言的贫乏之间的对立,也可能生成于语言自身固有的意义对表达思想感情的阻碍,还可能产生于文学所要表达的审美感受本身有难以言传的特点。在这里,矛盾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文学言说面临的困境却是一样的,即“意”如何实现向“言”的转化。讲究语言修辞,对日常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性和形象性,是文学克服这种困难经常采用的言说策略。(第45页)
2、第二种言意矛盾具有更为深刻更为内在的特性,它发生在感受和思想生成的过程中。此刻,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以它所负载的文化蕴涵,以语言本身固有的结构和逻辑,影响、规范和限制着个人意识的发生。语言因此成为横亘在人与世界、感官与实在之间的一道屏障。……对于文学来说,解决这种言意矛盾更具有根本性,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显然,只有面对现实,投入生活,坚守、执着于个体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才有可能走出这种困境。(第45~46页)
二、语言媒介的优越性。
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人们会发现,与诉诸视觉和听觉的艺术不同,文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并不是直观的。文学是以语言表现唤起表象、情感、想象的方式作用于读者,直接与接受者发生关系的其实是语音和语义;读者也不是凭借着感官,而是依赖想象才进入了文学世界的。尽管语言艺术的这个特点使文学形象在清晰性和明确性上,无法和其它艺术相比,但是文学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天地,一个依靠语言引发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本来,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描绘的艺术世界,不具有形象的直观性,读者如果不运用自己的想象,这种语言形象不会使他产生具体的感官感受。可是,像任何事情一样,凡事有一弊也有一利;对于文学来说,摆脱感官形象的束缚使他有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表现力。在把握社会人生的动态变化上,在表现心理世界的丰富隐秘上,在对理性思维的传达上和对审美空间的拓展上,文学都显示了其他艺术种类难以企及的长处。……所以说,对于文学来说,语言固然给它创造形象化的艺术世界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给文学带来了独特的表现力,形成了文学独具的特点。(第47页)
第二章
第一节:文学文本
一、文学文本的意义并非只来自于作家单方面的赋予或读者的解读,文学文本本身的语言结构和符号特性同时也规定着文本的意义。文本可以从其作者和语境中分离出来,具有自在自足的独立性。
二、文学文本可以分为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中,上一层次是下一层次的形式化显现,而下一层次为上一层次提供了存在内容和依据。
1、文学文本构成的第一个层面是语言层。人们阅读文学文本时,首先接触到的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即一系列呈线性组合的词句。语言以及它的符号记录形式——文字,作为构筑文学形象体系,传达文学信息的媒介,以及特定的组合构成了文本的语言层面。语言层包括语音和语义两部分……(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