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能力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首先对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 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综 合评判矩阵对其承载能力做出多因素综合评价。 由于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对主观产生的“离散” 过程进行综合处理的方法,它取大舍小的运算法 则会遗失大量的有用信息,使模型的信息利用率 低。实际运用中,当区域评价因素越多,遗失的 有用信息会越多,信息利用率也就越低,误判的 可能性就越大。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区域水资 源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一种采用统计方法,选择单项和多 项指标来反映某一区域水资源现状和阈值的简捷 方法。例如,在实际研究中可以用区域水资源人 均占有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来大概判断区域水 资源承载能力的现状与潜力。大量研究经验认为, 当某个区域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于 500m³ ,水 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 70%时,将会带来严重的社 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这些指标基本上可以简 便直观的反映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状况,因此 综合指标法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方 法也存在提出问题的精度和深度不够具体的缺点。
生态内涵: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生态内涵主要 表现在水资源所承载的综合效用具有生态上 的极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不超过这种极 限为前提。
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类:水资源系统本身特性 水资源系统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体,区 域水资源的本身特性如水资源量、水质和 开发利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可利用 水资源的数量,也就是说,水资源系统的 可利用水资源量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水资 源承载能力的大小首先是由水资源系统本 身所能提供的水资源可利用数量决定的。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分析 是一种数学变换方法,它较好的克服了模糊综合 评判法的缺陷,能够在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原则 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其本质是运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众多的指标中,找出少数 几个综合性指标,来反映原来指标所反映的主要 信息(绝大比例的方差),使问题简化;其优点 在于不需要人为赋以权重,确保各指标间彼此独 立,克服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主观赋权的随意 性问题,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比较科学和客 观的方法。
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的主体是水资源, 客体是 人类及其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 或 更广泛的生物群体及其生存环境。水资源承 载能力就是要满足客体对主体的需求及压力, 也就是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规模。
时空内涵: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明显的时 序性和空间性。空间内涵表现在相同数量 的水资源在不同区域上的承载能力是不相 同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特定的时间内 涵,根据前文所述的众多学者对水资源承 载能力定义时都强调了“在某一阶段”, 这是因为不同的时代,社会发展水平和技 术水平不同,导致水资源利用率及污水处 理率等也随之发生变化
③某一历史发展阶段, 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 会发展水平为依据,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维护 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为条件, 在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 利用下, 该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最大容量 ( 李令跃, 2000 年) 。 ④水资源承载能力, 指的是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 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 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 汪恕诚,2001 年) 。 ⑤在一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 满足生态需水的 可利用水量能够维系有限发展目标的最大的社会经济规模( 夏军, 2002 年) 。
第二类:人类活动能力及意识形态 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及消费结构、科 学技术、人口数量、区域发展战略、管理体 制和法制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水资源承载能力。
第三类:定义“是否可承载”的目标差异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判断标准是关系到水资源承 载能力计算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达到什 么样的标准时的最大承受能力才是水资源的 承载能力”一般都是人为确定,这样肯定会 因为确定的目标差异而导致计算结果不同。
可持续性内涵:可持续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1)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可持续发展为 研究原则, 包含了水资源应能满足社会经济和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增强是可持续的, 即随 着社会的持续发展,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增强总 是持续的。
社会经济内涵: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社会经 济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经过合理的水资 源优化配置”而得到的, 而水资源优化配置 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行为; (2)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最终表现之一为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规模, 体现了水资源承载能 力的社会经济内涵。
尽管他们在表述上各有不同, 但其表达的基 本观点和思路并无本质差异, 都强调了“水 资源支撑能力”的含义。 可以把“水资源承载能力”简单定义为:“一 定区域、一定时段, 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水资源系统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规 模。” 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只是一个数值, 而是由表 征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一组数值组成的集 合, 如人口数、工业产值、农业产值、城市 面积等。能力概念 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 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的概念,与其它承载能力一样,源于 生态学中的“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一词, 是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一部分。 关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 从不同研究角度有不 同的定义。这里列举我国一些学者对水资源承载 能力概念予以的定义: ①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 在一定 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 在不破坏社会和生 态系统时, 最大可承载( 容纳) 的农业、工业、城 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 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科 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综合目标( 施雅凤等, 1992 年) 。 ②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 平条件下, 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 撑能力( 刘燕华,1999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