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中袁世凯的做人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起袁世凯,曾经被人认为是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但抛开其对历史的影响,单从做人方面来说,我认为他是十分成功的。
袁世凯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剧变最重、最有意义的时代,它使中国一下子从两千多年的王朝专制过渡到代表先进文明的宪政共和。难能可贵的是,对统治者和平民来说,没有造成太大的流血事件和漫长的动荡期。在此过程中,袁世凯是重要的主导人物,几乎参与了当时所有的国家大事,一手策划了清帝退位和民国成立整个过程,表现了出色的驭人之术和务实做事的风格。
袁世凯的发迹最初得益于李鸿章的赏识,可以说他的首任上司是李鸿章。李鸿章自身虽然文采斐然,但受曾国藩的影响,更重视务实做事,袁世凯在朝鲜期间处理朝鲜内政的表现使李鸿章很满意,于是对其赏识有加。而袁世凯也利用父辈们同李的深厚关系,将自己视作李鸿章的人,以子侄自居,无限忠诚,拉近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
袁世凯的第二个上司应该算是荣禄,正是由于李鸿章和荣禄的联名举荐,袁世凯才得到去小站操练新式陆军的机会,因此,袁世凯对荣禄也表现得十分忠诚。这种忠诚使袁世凯将荣禄视为自己的再生父母。所以说,后来的有些史学家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那年出卖了光绪,是卖主求荣,这是很冤枉的。因为荣禄毕竟是当时提携袁世凯的人,而光绪皇帝对袁世凯没有半点恩惠。如果说这时候袁世凯出卖了荣禄而去投靠光绪皇帝,那才是真正的卖主求荣。
荣禄死后,袁世凯已经是官至直隶总督,其直接上司当然是最高掌权者慈禧太后了。而袁世凯对慈禧太后的效忠就表现得更加直接了,一句“太后及大清、大清及太后”使慈禧太后对袁世凯恩宠有加,早已经忘记了戊戌那年曾经要杀他的头了。
由此可见,袁世凯对上司是无限忠诚的,这使其官运亨通,短短时间之内就从一个小小的练兵指挥官做到封疆大吏。虽然在此过程中,他也曾经有过对李鸿章的小背叛,怂恿李将大学士的闲职让给对头翁同和,但毕竟没有对李鸿章造成大的伤害。因此,李鸿章后来也未责怪他,还是正式举荐其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全面接了自己的班。
在做人方面,如果说袁世凯对上司是够忠心的,那么他对下属和朋友是有诚意的,并能爱护有加。袁世凯和徐世昌很早就认识了,当年徐进京赶考,袁世凯资助了他所有的盘缠,自己落得个一日三餐以冷水充饥。这种诚意使徐世昌后来对他桃李相报,在袁世凯最落魄的时候收留了他,并为其写兵书,还辞去了翰林院的差事,跑到小站帮其练兵
。而袁世凯对徐世昌也总是毫无保留,甚至将小站练兵的最终目的都和盘告之;并能以兄长视之,即使在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后,也是十分尊敬这位菊人兄。
袁世凯用人方面讲究用人不疑,这在对赵秉均、杨士琦的任用上可以看出。赵秉均本来是个街头摆摊卖杂货的,其父与袁世凯是八拜之交。赵秉均拿着他老子的介绍信去投奔袁世凯,虽然毫无一技之长,但仅凭“你交给我的事情总能办好”一句话打动了袁世凯,袁世凯将很多重要的事情放手交给他来办,一直信任有加,赵后来协助袁世凯创办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直至最后官至国务总理。杨士琦也是赵秉均找来向袁世凯推荐的,袁世凯充分信任杨士琦,将北洋的整个银库交给他掌管。袁世凯为小儿子办满月酒,将所获的所有礼品看都不看交给杨士琦,让其兑换成银票专用于慈禧太后回銮用,而自己并不过问这笔钱,由此可见对其之信任。
袁世凯用人不拘泥于出身,他的北洋新军教官中,既有像冯国璋、段祺瑞、王世珍等留学归来的精英,也有像曹锟、孟恩远等市井出身的小人物。但袁世凯一旦用了他们,就一视同仁、给予重用,百般提携而爱护备至。特别是对于像张勋这样忠实部下,袁世凯的一句“如果皇帝有什么赏赐,还真少不了你小子的”,充分表现了其对下属的爱护和诚意。
杨度,一介狂士,虽是袁世凯的宪政幕僚,但与徐世昌相似,也可以说是袁世凯的朋友,袁世凯对此类人是十分尊重的。杨度刚从日本回来,袁世凯送他旷世逸才的牌匾,视其为自己的宪政导师,让杨度直呼其名慰亭。杨度是个耿直的人,他后来时常在袁世凯面前直言数落或顶撞,但袁世凯从来没给过他脸色看,照旧尊崇,由此可见袁世凯的大度。袁世凯的大度还体现在对庆王和李莲英等人的态度上,出手动辄就是50万、100万两银票,绝不小气。这些钱可是他北洋的老底,试想一下,没有一定的气度他怎么拿得出手,如果拿不出手怎么能视之为死党。总之,袁世凯对朋友是够哥们的!
袁世凯对政敌的态度则表现为不畏惧、不手软。袁世凯的死对头小醇王载沣是光绪的亲弟弟,慈禧的亲外甥,位高权重,深得隆宠。袁世凯在与其梁子实在无法化解的情况下,只好硬碰到底。即使载沣身份特殊,但袁世凯仍毫无惧色,在厘定新官制会议上,袁世凯对载沣肆意嘲讽,令其难堪;在载沣身为摄政王大权在握时,袁世凯与其针锋相对,逼其下台。在比自己更加有权势的敌人面前表现出无所畏惧,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对竞争对手的打击上,袁世凯从不手软,这包括处死马三
俊、参奏盛宣怀、打击瞿鸿机和岑椿萱等人,其手段可谓无所不用,真是不择手段啊!这一点他虽然比不过伟大领袖,但比蒋介石更务实。所以说,和这样的人成为敌人,那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单从走向共和这部片子来看,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无人能望其项背。我总认为清朝是一个不错的朝代,很好很强大。即使末期同治中兴之后,其国力也未必向传说中那么衰落,政治像传说中那么腐败。清朝的皇帝,大多数是比较有作为的,即使是慈禧太后,也未必如传说中那么祸国殃民。
袁世凯是清末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杰出的实干家和务实主义者。他继承李鸿章的遗志:重整北洋、操练新军、兴办实业,这里有很多事情如办新式学堂、废科举等是李鸿章想办而未办得了的。袁世凯还手创了中国的警察、邮政等部门和制度。特别是在清末立宪、厘定新官制时,袁世凯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无可代替。在促成共和的过程中,如果不是袁世凯的务实手腕、把握大势,很难想象会这么快实现新旧更替,更难得的是在更替的过程,统治者和平易权,没有发生大的流血事件,这在中外也属罕见。这些作为岂是那些吹吹大炮的人就能够比得了的。
当然,人无完人。人的精力、优点特别是时间,总是有限的,当你花很多精力在一方面的时候,另一方面就会被忽视。就像袁世凯一生侧重于实物、务实,而在文采、理论上就远逊于他的前辈曾国藩、张之洞等人。理论虽然有的比较空虚,但有的能使人头脑保持清醒,不至于迷失大方向。袁世凯最后的称帝行为,就实在令人费解:像他这样务实的人竟能做出如此倒行逆施的事?这或许就是缺乏理论素养的后果吧!所以,至今,他还是被很多人所不齿。
有的时候,很多国人确实过于追求完美,这是不现实的。就像做人做事,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很多事情本身就是行了才知,或是知了也未必能行。强求知行合一,这比他倡导的“存天理、去人欲”还要难。想想还是德鲁克说的实际:管理是一门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的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结果。管理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以此为鉴,当时刻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