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承认物质) 唯物主义观点
探究成果展示:
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 静止的含义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 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 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
鬓毛衰 人事半消磨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静止: 乡音无改(参照系) 贺知章(根本性质) 镜湖水(参照系)
综合实例探究:
正确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的观点
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 静中有动
故宫和大雁塔没动过?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重点难点解析: 回乡偶书(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想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
走进生活 体验践行:
《刻舟求剑》带给我们的启示。
要求:字数不限,标题也可另拟。联 系实际说明用凝固不变的观点看问题的错 误,坚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处 理问题。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 可想象的。 — 恩格斯
二、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割)
综合实例探究:
正确的观点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承认运动) 辩证法的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辩证原理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辩证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本实体,运动则是物质固有的活动形式。
物质和运动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首先,物质是运动的基础。
物质的存在需要运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物质的存在状态是通过运动来呈现的,任何物质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运动之中。
例如,原子和分子在不断的热运动中相互碰撞和交换,形成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
在大尺度上,物体的运动和变化也是物质本身的体现,如树木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
其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运动,而且具有自身的内在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通过物质的内在运动,物质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例如,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电子在导体中的流动,都是物质自身的运动形式。
运动的存在使物质具有了自身的存在和特性。
再次,物质和运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物质和运动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转化的。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例如,许多物质在碰撞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通过这些反应物质之间的能量和质量发生转化。
同时,运动也能够改变物质的状态和性质,如物质的加热和冷却、压力的变化等都会导致物质的相变和化学反应。
最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发展和变化的。
物质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运动的推动。
运动不仅是物质发展的结果,更是物质发展的动力。
物质与运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推动着物质世界的不断演化。
例如,宇宙中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导致了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在微观尺度上,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总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物质是运动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和运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推动着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44页PPT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陈鹤琴
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必修4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2.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 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而是有其规律性的。
定选项:C项既肯定了火是世界的本质,又认为这团“活火”一直在
有规律地运动,可见该观点与引文中的观点一致。A项是形而上学
的观点。B、D两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能不能发 生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具备。
(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必然联 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 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 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最新原创)
一切事物都在运动没有静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那么有没有静止的物质呢?
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你能列举出世界上不运动的物质吗?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永恒的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
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 运动和变化之中
一、运动的普遍性原理
• 【原理内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方法论】: 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要用一成不
变的眼光看问题。 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长
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 运动,那么哲学上所说的 运动是指什么?
在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要反对两 种错误的倾向:
1.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 形而上学 错误; 2.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 唯心主义 错误。
最经济的旅行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 “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 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25生丁。不久, 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 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 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 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 美丽吧!”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 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思考与理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 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认为:当人第一次踏进河流时,河水虽然 在流动,河床也在变动,但毕竟是这条河流;当第二 次踏入这条河时,这条河流发生了变化,河水已不是 原河水,而是新的河水,河床也发生了变化。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结 论 : 自 然 界 运 动 变 化 的
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运动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 结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动变化之中.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运动的基本 形式:
物理运动: 物理性质的变化 化学运动: 化学性质的变化 生命运动: 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社会运动: 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 1、运动的含义: 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珠穆琅玛 峰每年都 在升高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关 系
区 别
含义不同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相 对的。
联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 系 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 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 甚少到知之甚多。--结论:人的思维也是运 动变化的.
机械运动的主体: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的主体:热光电磁、基本粒子 化学运动的主体:原子、离子等 生命运动的主体: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的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认识运动的主体:人脑
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也 不是周杰伦。这说明了什么?
运动和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运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发展的区别与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辩
证关系
运动和进展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很大的区分的,首先定义是不一样的,运动当然是指宇宙中全部事物的变化的一个过程,而进展则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走向灭亡。
其次侧重点是有差异的,运动主要是指的物质的根本属性,反映的是物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事物在运动着,它是相对于静止来说的,但是进展一般是指事物前进的变化,反映着事物是从由高到低,或者是由简洁变简单的更替过程。
运动和进展的区分与联系
(1)区分:性质不同。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
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动作,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运动;而进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联系:进展肯定是运动,而运动不肯定是进展。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叫进展。
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进展。
运动和进展的辩证关系
运动变化和进展的关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导致事物的运动,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进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进展。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同时也是变化进展的。
运动强调的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而变化和进展是事物的状态,变化包括质变和量变,进展是指好的变化。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改后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离不开物质, 六种运动基本形式的主体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物理运动(光、 电)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 认识(思维) 认识(思维) 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电荷、光子 电荷、 原子、离子等 原子、 生物体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脑
青春不常在? 青春不常在?------生命在运动 生命在运动
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回来十年啦!在这十年中,香港变不变? 香港回来十年啦 在这十年中,香港变不变? 在这十年中
说明: 说明:人类社会也处在变化中
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会变不变呢? 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会变不变呢?
想一想: 想一想: 人们对社会事 物的认识有没 有变化呢? 有变化呢?
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一、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切事物 变化和过程
• • • • • • • • 选择:下列现象属于运动 运动的( ABCDEFG ) 选择 运动 A 停在路边的汽车 B 绿豆发芽 C 朝代变迁 D 大雁南飞 E 学生写作文 F实行改革开放 实行改革开放 G铁板生锈
①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共性和 ②哲学上讲的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 个性的关系。 的关系
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 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有没有 离开运动的物质现象?有没有离开物质现象的运动? 离开运动的物质现象?有没有离开物质现象的运动?
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 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 诡 辩 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 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
结论:★世界上方式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就被理解为存在方式, 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 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 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 动起直到思维。
(2)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 固有的规律。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低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 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 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 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 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 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
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
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 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的概念。 • 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二)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准确理解物质与运动的 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习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动观。
2.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
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问题
1、什么是运动?它有哪些形式和特点?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是静止?它有那些形态和特点?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探究问题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 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 推而岁成焉。 1.谈谈你对《易传》中这句话的理解。 2.想一想,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 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
2、(哲学上的)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过程。
3、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 动、社会运动、认识运动等。
4、运动的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强化训练总结规律领悟提升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目标定位】【课前预习】1.运动的含义考点一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自主探究一】A 组同学:寻找“离开运动的物质”B 组同学:寻找“离开物质的运动”要求:无论找到与否,请以具体事例作出说明。
【自主探究二】《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英国哲学家毕尔升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特别提示](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与物质密不可分。
(2)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的、永恒的和的。
(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的和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我们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生物进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哲学上所定义的世界有哪些领域在运动变化?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犯了什么错误?【自主探究三】刻舟求剑,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
前 提 基 础
目 的
利用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 律,变害为利(如: 三峡大坝)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 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 (如:晶体胰岛素)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 地球引力,发射卫星、 飞船为人类服务(如: 卫星上天)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 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 世界,为人类造福. (人的主观能动性)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方法论:要承认运动绝对性同时,也肯定相对静 止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 诡辩论。
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刻舟求剑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的观点。
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承认人的运动变化,辩证法的观点。
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 的。
4、物质、运动、规律三者间的联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 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
5.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 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第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运动是标志着一切事物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一切物质的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和主题。
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第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同时,并不否认物质具有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所谓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两种特殊情形其一是特定的事物之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其二是事物保持了自身制的相对稳定而尚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肴。
运动是绝对的是指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是指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前提下,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相对静止是事物有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
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第三,相对静止时把握绝对运动的必要条件。
2.4.2《认识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 面写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 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 痛苦的旅行方法。” 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 丁。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 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 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 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 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 欣赏星空的美丽吧!”
只有抽象思维才 能揭示
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联 系
规律是事物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是 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 现,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事物中。现象是 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律 规则
是事物运动过程 是人们规定出来供 含 中固有的本质的 大家共同遵守的制 义 必然的联系 度或章程 区 别 性 是客观的,不能 是主观的,是人们制 质 被制定、修改、 定的可以修改、补充 废除 或废除
填空: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 绝对的 )、( 无条件的 )、 ( 永恒的 ) 2、静止是( 相对的 ) 、( 有条件的 )、
( 暂时的
)
3、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 )和(相对静止 ) 的统一
议一议
1、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 特
2、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 鲁这两种观点正确吗?
世界上有没不运动的物 质,如果物质不是运动 的,世界将会如何?
机 械 运 动
化 学 运 动
生 命 运 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社 会 运 动
资本主义社会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自然界 铁生锈,事物腐烂 是不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运动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的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的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盛世)
固有的即这种联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外部强 加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168,一路发。
主观臆造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
本质与现象:本质是隐藏于现象背后 的东西,只有通过抽象思维去把握;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 无法直接感知;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相对稳 定的东西,现象是多变的东西。 水往低处流
5.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一观点是说:
A.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B.自然界的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谢 谢 大 家
(1)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管你是否喜欢,地球照样绕着太阳转,草木依然春荣秋枯, 地震照样发生,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2)规律是不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的
造反派:革命就是革过去革过命的人的命
(3)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强调的是谁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要遵循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拔苗助长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解读:规律的客观性
1、物质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其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其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随堂思考 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 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 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 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达2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 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 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 发育。 说明:人们可以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这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 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 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超前消 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目前缺乏 新兴的产业 。 ——违背规律必然遭到规律的惩罚!
(1)规律具有客观性: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消灭。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 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利用、改造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2)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客观实 际出发,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如不 顾规律,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如违 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的发 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会自动反映到人脑中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 揭示出来,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要经过许 多中间环节,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才能实现,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最新原创)
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的性质的变化等。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 克利特的观点。
♦地球除自转外,还必需以每秒29.79km的速度绕 太阳公转,而太阳又以每秒250km速度绕银河系 运动。 ♦“人通过新陈代谢得以生存”。 这说明了什么?从中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想一想
到底什么在运动呢?
看P31的材料思考:
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 “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
机械运动的载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
思维运动的载体
各 是 什 么 ?
宏观物体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生产方式
人脑
结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物质。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天道自然,无思无虑,日月互往而成 昼夜,昼夜交接而生四季,四季更替 而有寒暑,寒暑相推而成岁。
大自然生生不息,变化无穷。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中。
我们身边的物质运动
机 械 运 动
化 学 运 动
结论:自然界是 运动变化的
生 命 运 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结论:人类社会 是运动变化的 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识记:运动、静止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应用:①举例说明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的错误性。
②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或者只承认相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情境导入环节使用信息技术。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境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2)在情境探究中使用信息技术。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3)正确处理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势互补。在设计教程时,在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同时,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如在复习课的时候,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效率高的优点,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有思考和把要点记下来的时间,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影响效率。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赵艳红
电话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鄄城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高二政治的知识,主要学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在发生转变——从初中的认识事物表象到高中的理解事物的本质。但哲学对于学生来说仍很抽象。基于学生情况,此节课的重点部分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层层深入,从表象到本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PPT动态演示
课堂巩固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
PPT动态演示
课堂小结
应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列的知识框架
观看、点评、记忆
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4、静止的含义。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以及如果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或者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结果。
学生自我探究,阅读课本解决问题
演示文稿、图片
解疑合探一
结合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分析说明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的错误性。
小组讨论:
在组长带领下各组成员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PPT动态演示
解疑合探二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以及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或者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结果
看刻舟求剑的视频,让学生分析离开运动谈物质的错误性
硕鼠下载刻舟求剑的视频
解疑合探三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利用哲学观点对这两句话进行分析
在组长带领下各组成员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本节课密切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大量运用文字、图片等资料,调动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积极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课堂教学活动化,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本节课从形式到内容的设计都体现了一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意识的将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学生收集和展示材料以及对材料的分析运用,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老师提供的有些资料学生不熟悉,可能增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难度。在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应做到:首先,全面规划,认真准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备。第二,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入。第三.“演”、“讲”结合,指导观察。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词语的作用,使演示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直观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概念,把握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总之,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应用,必须为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多媒体应用艺术的根本法则。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引用古诗句导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
学生阅读古诗体味事物的运动变化
演示文稿、图片
设疑自探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分析说明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的错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