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仁里矿区铜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平江县仁里矿区铜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矿区位于湘东隆起带之幕阜山穹隆,经历了各期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及多期内生成矿作用,岩浆活动频繁。区内构造发育,F72、F12、F80等3条区域性断裂构造贯穿全区,构造具多期活动性,次级构造发育,主构造及主、次构造交汇呈”入”字构造格架。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有望在断裂带弯曲及交汇部位找到大而富的铜、铅、锌矿床。
标签:铜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仁里矿区
矿区位于拓江桥-江背压扭性断裂(以下简称“F72”)、秦家坊-南江压扭性断裂(以下简称“F12”)及天宝山-石浆压扭性断裂(以下简称“F80”)等3条区域性构造的交汇部位,区内次级构造发育,主构造及主、次构造交汇,整体构造架呈“入”字型构造格架。区域性断裂为本区铜、铅、锌矿的主要导矿、容矿、控矿构造。
1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湘东隆起带,经历了各期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及多期内生成矿作用,岩浆活动频繁,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1)地层:主要为冷家溪群坪原组、小木坪组、黄浒洞组地层,其岩性为浅变质板岩、千枚岩、石英千枚岩、片岩;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河流二侧及山麓地带。
(2)构造:区域性构造有北北东向断裂构造(F12)、断裂构造(F80)及北北西向断裂构造(F72)。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构造为主要的导矿、容矿、控矿构造。
(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发育,呈岩基、岩株、岩滴及岩脉产出,均侵位于冷家溪群地层中,分别为雪峰期花岗岩、燕山早期花岗岩、燕山晚期花岗岩,其中雪峰期花岗岩出露于矿区南部,面积较少。
2矿区地质
(1)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F72、F12交汇处与F12、F80交汇处之间部位,构造在该区段弯曲且相互交汇,为本区最有利的铜铅锌矿成矿地段。
①地层:仅有冷家溪群坪原组及第四系地层。坪原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绢云母板岩,呈灰黄色、灰黑色,局部呈紫红色,片理较发育。
②构造:区内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及北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其次级构造,以北北东向断裂(F12、F80)与铜铅锌矿化最为密切。主要由石英角砾岩、硅化角砾岩、硅化碎裂岩及少量的花岗质角砾岩等组成,硅化碎裂岩较发育。其中下蛇形Ⅰ-1、Ⅰ-2号矿体、瑚佩Ⅲ-1及Ⅲ-1号矿体分别赋存于F80,八里Ⅳ号矿体赋存于F12南端,这二条构造严格控制了这些矿脉(体)的产出。北北西向断裂F72内充填有多期次石英脉、硅化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F72与F12在八里村江背交汇叠加,F12与F80在八里村四角坳交汇叠加,整个矿区构造呈“入” 字型格架,构造的交汇叠加部位往往形成厚而富的铜铅锌矿。
③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广泛分布,北部为燕山早期侵入的片麻状粗中粒班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的细粒花岗闪长岩,南部为少量的雪峰期中细粒黑云母斜长花岗岩。
④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萤石化、重晶石化,偶见碳酸盐化。其中萤石化、重晶石化、绿泥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在矿脉中,绿泥石化强烈往往铜品位较高。
3矿体特征
矿区内发现铜铅锌矿(脉)体6个(Ⅰ-1、Ⅰ-2、Ⅱ、Ⅲ-1、Ⅲ-2、Ⅳ),均严格受构造控制,其特征分述如下:
(1)蛇形矿段Ⅰ-1号矿体: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F1,矿体厚1.09-2.70m,平均厚 1.69m,铅品位0.27-4.95%,平均品位 1.90%,锌品位0.59-5.06%,平均品位4.56%,铜品位0.05-0.20%,平均品位0.13%。
(2)蛇形矿段Ⅰ-2号矿体: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F80,矿体厚0.86-5.04m,平均厚 2.01m,铅品位0.06-13.09%,平均品位 2.07%,锌品位0.12-24.50%,平均品位4.45%,铜品位0-2.28%,平均品位0.19%。铅锌矿体厚度、矿化与埋深呈正相关关系。
(3)鹿石矿段Ⅱ号矿脉:赋存于断裂带F72的次级构造F72-1中,矿体呈脉状,地表矿体沿走向长度100m,矿厚1.8m,以块状方铅矿为主,铅品位2.70%,锌品位0.18%,重晶石品位42-98%。
(4)瑚佩矿段Ⅲ-1号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F80的分枝部位,矿体长1000m,主要为黄铜矿,铜平均品位0.826%,矿体在深部尖灭。
(5)瑚佩矿段Ⅲ-2号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F80的南端,矿体长974m,矿体厚0.3-4.25m,平均矿厚1.94m,铜品位0.604-2.34%,平均品位0.709%,铅平均品位1.17%,锌平均品位0.13%,矿体由地表往深铜、铅矿品位变富,产状由陡变缓。
蛇形矿段Ⅰ-2、瑚佩矿段Ⅲ-1、Ⅲ-2号矿体均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F80),
并受F80控制,矿体呈串脉状,往深部矿化变富,且有膨胀收缩和尖灭再现现象。断裂带主要由硅化角砾岩、石英角砾岩及少量花岗质角砾岩组成,岩石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强烈。
(6)八里矿段Ⅳ号矿脉:赋存于断裂带F12与F12交汇部位,地表可见块状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钻孔ZK05501见矿厚3.5m,铅品位1.75%、锌品位1.27%、铜品位0.18%。二条断带叠加部位破碎带宽23m,主要由硅化角砾岩、石英角砾岩及花岗碎裂岩组成,岩石硅化、萤石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绿泥石化较强烈。矿体由地表往深部铜、铅、锌矿品位变富、矿体变厚。
4矿床成因
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矿液多充填于北北东-北东向硅化构造破碎带中,以银灰色块状方铅矿和浅黄色闪锌矿为主,见萤石伴生,围岩蚀变以硅化和绢云母化为主,绿泥石化次之。找矿标志:
(1)走向呈孤形转弯且具膨胀收缩现象的硅化破碎带含矿性较好,尤其是弯曲部位更有利于成矿。
(2)破碎程度高、地表露头具蜂窝状构造、颜色深褐色、可见萤石化、绿泥石化等现象的地段,有较大可能找到矿体。
(3)矿化往往发育于硅化构造破碎带的中部,有时地表虽不见矿化或矿化较弱,但深部有矿化增强、品位变富的趋势。
(4)硅化破碎带中石英呈乳白色微透明、油脂光泽强,石英呈粒状-块状者矿化较强。绿泥石化强烈,铜品位一般较富。
5成矿规律
湘江滨洞-瑚佩地区铅、锌、铜甲类土壤地化综合异常晕覆盖了区内3条区域性断裂带;湘滨洞铜铅锌、瑚佩铜铅锌等甲类异常带覆盖了区内3条区域性断裂带。无论是土壤测量还是重砂测量,其异常带均覆盖矿区3条区域性断裂带,且走向与构造的走向一致,从而验证了上述3条区域性断裂构造的含矿性。
断裂构造(F12)八里段:F12自北向南穿过的岩性为燕山早期、晚期的花岗岩和冷家溪群坪原组地层,成矿物质来源丰富。在软坳里(TC010)、江背(TC030)见明显的块状方铅矿、黄铜矿(尚在分析),F72与F12交汇处ZK05501孔在137-148m标高见3.5m铜、铅、锌矿。矿化在地表多集中于蜂窝状构造的石英脉及网状石英脉中,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呈块状、细脉状,在垂直方向,矿化往深部有变富变厚的趋势。断裂构造(F12)八里段为秦家坊-南江断裂带中成矿条件最有利的成矿地段之一。
断裂构造F80八里段:F80自北向南穿过的岩性为燕山早期和晚期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