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ppt课件
![第四章 学习动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b669f5daef5ef7ba0d3cae.png)
派生地位: 不由本身成 就水平决定, 而从赞许和 许可中引申 出来
认知内驱力
把求知作为目 标本身(内部 动机)
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
赢得地位和自 尊的需要(外 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
赢得长者的赞 许和认可的需 要(外部动机 )
三个组成部分的不同比重,随年龄、性别、
社会地位、人格结构等ppt课因件 素而定。
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我们可不可以简单认为这只狗就是不聪明,没目
标? 动机缺失 认知缺失 情绪缺失
ppt课件
6
塞得格曼在无助感理论中对无助感产生 的原因进行了说明。根据他的理论无助 感产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 1 ) 在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不 可控状态”中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
实验结果:
成 绩 水 平
告知获奖率 (Ps)
1/20
5/20
10/20
15/20
评价成就动机理论
贡献:1、把动机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统一起 来,并用数学模型表述,得到了实验结果 的验证; 2、提示实际教育中给学生的任务应该具 有中等难度。
局限:注重动机的内部因素,未充分考虑 外部社会条件对成就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概念 内涵 •动机 •内驱力 •诱因
ppt课件
学习动机 分类
3
“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Seligman) 用小狗做了一个实验。他将小狗放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笼 子里,然后施予一个会令小狗很不舒服,却还不会致死 的电击。
小狗在宠子里四处奔逃,尝试多次努力后,还是没 有办法逃离笼子,于是只好放弃挣扎,乖乖地被电击。
相对稳定 的性格特 质
If = 1 - Pf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81816bccad51f01dc281f1f8.png)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A.H.Maslow)于 1943年提出的。
2、主要内容:
关于需要的分类 关于需要的发展
关于优势需要
3、简评
关于需要的分类
生理的需要
有性色彩的的广告 广告商希望经典条件反射作为积极的力量起作用。 例如,他们努力在他们的产品(例如,蓝色牛仔裤、赛 车和苏打汽水)和你们对这些产品的热情之间建立联结。 他们期望广告中的成分 ——“ 性感”人物或情境 —— 能 够作为UCS引发UCR——性唤起反应。然后,他们希望产 品本身会成为CS。这样,唤起反应将与他们的产品联结 在一起。要找到更多良性情绪的经典条件反射击的例子, 你们应该留心生活中令人愉快的情感情境,比如当你故 地重游时。
教师在运用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对于高焦虑的学生应尽量少给他们学习上 的压力,而对于低焦虑的学生应适当施加压力, 使两者的唤醒趋向于中等水平,从而调动其学习 积极性。 第二,对于简单任务,如背外语单词,做算术口 算题等,可以通过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机水 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第三,对于带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解决任务, 不宜用开展竞赛等活动来施加压力,而应放宽时 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好。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续)
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 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 具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和目的,绝不为达 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对世俗合而不同 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强化理论局限:过分强调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 至否定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161b1bc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6.png)
第四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概述(P54-58)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标的内在⼼理过程或内部动⼒。
功能:激活、指向、强化•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为朝向学习⽬标的⼀种内在过程或内部⼼理状态1、组成:学习需要、学习期待(P55-56)2、种类:⾼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3、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提出者:⾏为主义学习理论家观点:⼈的某种学习⾏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为与刺激因强化⽽建⽴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为的外部⼒量,忽视甚⾄否定了⼈的学习⾏为的⾃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的局限性。
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马斯洛(美国⼼理学家)观点:(P59-60)(附:需要层次图)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学⽣的学习,也应该关⼼学⽣的⽣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切⼲扰因素。
成就动机理论提出者:阿特⾦森观点:(P61)成就动机教育意义:成败归因理论提出者:维纳(美国⼼理学家)观点:(P61-62)三维度、六因素评价:⾃我效能理论提出者:班杜拉观点:(P62-63)⾃我效能感:⼈们对⾃⼰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成就⾏为的主观判断直接强化替代强化⾃我强化结果期待效能期待三、学习动机的培养(P63-65)利⽤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直接发⽣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四、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平•充分利⽤反馈信息,妥善进⾏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继续努⼒。
第四章学习动机ppt课件
![第四章学习动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b21120a6c30c2259019eca.png)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在一定教学情
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之形 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 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2018/11/14
初等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30
(一)明确学习目标
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 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因为这类目标比较 容易达到。为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相对 宽泛的总体目标分成多个具体的子目标,将 一个长远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日本 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明确总的学习目标,还 应让学生明确阶段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 乃至每节课的目标。
27
思 考 1.这个老师为什么能够激励学生 达到目标? 2.这个老师激发是学生的外部学 习动机还是内部学习动机?
2018/11/14
初等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28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 生。 (二)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1. 成就动机训练的形式 一种为直接训练;一种是间接训练 2. 成就动机训练的几个阶段: (1)意识化(2)体验化(3)概念化(4)练习 (5)迁移 (6)内化 (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 能感 1.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 2.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四)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018/11/14 29 初等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学习动机
人为什么要学习? 人为什么要学习?
2018/11/14
初等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2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含义 (一)动机及其基本要素 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 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 部动力。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和诱因是动机存在的必要条件。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2d24531de87101f69e319579.png)
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三、成就归因理论——维纳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一、强化理论
(一)教育应用 1、一般来说,强化能增进学习动机 2、惩罚一般削弱学习动机,但有时也可以 使一个人在受到批评后奋发图强。 (二)评价 1、强调奖励与惩罚措施的使用 2、过分强调外部强化,忽视或否定人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自我强化)
1、学习内驱力
2、学习期望
(一)学习内驱力
1、内驱力:是由于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 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平衡的一 种内在推动力,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Hale Waihona Puke 2、学习内驱力:属于社会性内驱力——奥 苏伯尔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三种内驱力的发展: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占主导地位;
三、成就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之行为的原 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 德于1958年提出的。后来,韦纳又进行了深 入研究。
(三)韦纳——动机的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人们对成败的归因是行为的基本动力。 韦纳把人们对成败的归因归纳为3个纬度6个因素。 三维度: ①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②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分为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 因。 ③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分为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 因。 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 心状态、外界环境。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 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是由班杜拉首 次提出的。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四章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5d80c8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1.png)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 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 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 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 的前途相连的。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构成因素有三种:推力、拉 力和压力。
推力指个体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具体表现为求知欲、 好奇心、兴趣、爱好等,也就是内在动机;
拉力指外界因素对个体的吸引力,包括荣誉、地位、财富、名 声等,也就是外部动机;
压力指客观现实对个体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考试、 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压力实质上是个 体对外在诱因的主观感受。
三、成就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成功,获得成就感的内在推动力, 换言之,是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 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阿特金森于 1963 年对麦克里兰的理论做了进一步深 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动机强度(T)= 需要(M)× 期望(P)× 诱因(I)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教师掌握学生学 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
(二)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第04章:学习动机(高师)
![第04章:学习动机(高师)](https://img.taocdn.com/s3/m/0eaace0376c66137ee061960.png)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成分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 的主观意向。在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 预期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 的。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由学生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 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由外在力量激发产生的动机。 持续时间 主/被动 较长 主动 较短 被动
内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 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 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 题的需要。 2.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 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 附属内驱力:一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 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需要。
两种不同的人: 1. 避免失败者:选择较为容易的任务容易完成的 任务。 2. 力求成功者:喜欢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阿特金森
三、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应用: 1. 对力求成功者,教师应通过给予他们更多新颖 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严格 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 2. 对于避免失败者,则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 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 化,评定分数时要求应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 众指责或批评他们。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四)情绪和生理状态 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消息,也影响 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人们常把紧张情境 中的生理唤醒作为机能紊乱中的不良信号 加以解读,高度的生理唤醒有损于行为操 作。
本节所涉及的辨析题
1.
2.
3.
按马斯洛的观点,一个学生在生理需要 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是不可能努力 学习的。 韦纳认为,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 属于内部因素,同时也是不可控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 提出的。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9d0dab250740be1e650e9a31.png)
1.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级;低 级 2.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近景的直接性;远景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43; + + 负向 一致 正向 不一致 + + 负向 不一致 + -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要的。” 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 四、成败归因理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杜威
一、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条件反应,包括巴 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应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桑 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实际上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 的一种形式。在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了两种动机理论, 即驱力说和强化说。 S R 强化物的形式:
如果你是林老师:
应当如何激发小金学习数学的动机? 对小海和小姜实施同一安慰,为什么会产生不 同效果? 经常表扬的做法有何局限性?有效表扬应当怎 样进行? 影响小海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告知小海学业 成绩,并怎样做出解释? 如何利用小刚的目标来激发他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成长需要:这些需要永远不会完全得到满足。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的
不断实现,是其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 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斯望的人物,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从而达到个人潜 能之颠。
三、成就动机理论
将成就动机看作学习的驱力的看法开始于1950年。
思考:根据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 如何培养和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 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aed0d500bed5b9f3f90f1ccf.png)
内容、结果的、兴趣。
具体,作用效果明显,但 稳定性较差, 偶然因素影响。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 的未来前途相联的。 稳定、持久,
3.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学习者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客观因素
引发的学习动力,即主要是由外在诱因(条件)诱发 而来的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 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 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 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也叫学习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 人格结构的人身上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将此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可组成表11—2所示的 归因模式。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 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他的心
理特征;
三是有助于从学生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
他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实际教学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 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见图11—1)。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e60c40e110661ed9ad51f3ff.png)
第四章学习动机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学习动机的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知识点梳理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e1624c1ac281e53a5802ff3e.png)
第四章 学习动机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人为什么要学习?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观察你身边的2-3名同学,比较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何异同。 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总结自己学习动机的变化情况。 调查了解不同的成败归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情况。 为什么随年级升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如何改变 这种状况? 调查分析当代中学生或大学生成就动机现状,并提出改进对 策。
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
对学习行为的指向作用:
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大学六级考试。
对学习过程的维持作用:
哪怕生病,小王的学习计划也从不中断。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2、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 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只有当学习动机的 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内容提要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1、动机:Motive,motivation 心理学家将动机定义为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部过程。 通俗地讲,动机就是使你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且决定 着你行动的方向。 motivation is an internal process that activates, guides, and maintains behavior over time (Baron, 1998; Murphy & Alexander, 2000; Pintrich, 2000; Schunk, 2000). In plain language, motivation is what gets you going, keeps you going, and determines where you're trying to go.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四章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880bddcb69dc5022abea0069.png)
第四章学习动机【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本章考点归纳】(本章为重点考查章节):1.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结构★★★2.学习动机的种类★★★3.学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5.需要层次理论★★★6.成就动机理论★★7.成败归因理论★★★8.自我效能感理论★★★9.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10.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11.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1.动机的含义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3.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动机与学习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及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所以。
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首先,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25c0e5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1.png)
第四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一)学习动机的含义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SH意义,分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SH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ZY,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错误的或低级的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所谓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所谓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与情境动机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三)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中,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各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反馈作用。
具体地讲动机对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①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②使个体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③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
④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
(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倾向采取多种途径完成任务;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停在机械的水平上)。
⑤动机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
(如:如果学生的动机是取悦家长,那家长的表扬就可以强化他的积极学性的行为)⑥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1859b5cd2cc58bd63186bd3c.png)
第四章学习动机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例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这是自私的、狭隘的,因而是低级的。
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也是外部的、低级的动机,故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2、周总理少年时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外部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成;近景性与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的长久与短暂来划分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内部动机。
3、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成长性需要即属于此,其他的需要都是基本需要。
4、一种认识或积极走近某事物的倾向,是成就动机的重要部分的是兴趣。
5、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较高,最有利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较高,最有利于学习。
6、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了解学生,前提是熟悉教材。
7、在心理学上,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好成绩的主观愿望被称作学业动机。
8、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倒“U”曲线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简称。
9、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强化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强化及其变量 2.强化的依随性与普雷马克原理
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 的这种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的依随性。与强化的依随 性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由普雷马克提出,叫做普雷马克 原理,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 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 原理也被称为“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 然后就可以吃甜点”。
Title in 诱因 here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3.动机的主要功能
第一,引起行为的激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进入 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例如,一个 人渴了,便会去找水喝。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3.动机的主要功能
第二,定向功能。动机把有机体的行为引向某一 特定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某些活动。例如,在一个特 定的时间,一个人是选择吃饭、读书还是跟朋友去看 电影,常常是受动机的指引。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1.成就动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对认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 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 动力量。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所引起的。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 H.A.Marray )提出 的“成就需要”的概念。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 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的任务”的驱力。在默 里研究的基础上,麦克莱兰( D.C.Mc Clelland )和阿特金 森( J.W.Atkinson )继续进行有关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 并于 1953 年合著《成就动机》一书。 1956 年和 1957 年,阿 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成就动机的各种变量进行 了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 理论模型。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是动机水平、期
望和诱因价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即T=M*P*I。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T代表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 M代表成就需要或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它 是人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潜在的、稳定的、普遍的人 格特质。 P代表期望,是人对成功或失败的主观概率。 I代表诱因价值,是人在成功和失败时所体验的满 足感。一般来说,课题越难,成功的概率就越小,所以, P与I的关系可以表现为:I=1-P。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1.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 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2.动机的构成因素
诱因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 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使有机体趋向、接 近的行为目标是积极(正)诱因,如饥饿时的食物; 使有机体回避、远离的行为目标是消极(负)诱因, 如给人带来痛苦的电击。有机体通过对诱因(目标) 的趋向和回避而使内驱力得以满足。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当Ms<Mf时,总的行为倾向Ts+Tf为负值, 在这种人的成就动机中,回避失败的成分多于追求成功 的成分,“回避失败”是其稳定的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回避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 务,选择容易的任务可免遭失败,而选择困难的任务, 即使失败,也可找到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与“追求 成功者”相反,他们对失败机会多于一半的任务采取回 避的态度。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二)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心理构成
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学
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理成分。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二)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心理构成
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或学 习的社会意义,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认识兴趣又称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 得文化科学知识、探求真理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 的认识倾向。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哈姆柴克( Hamachek )在其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文中写道:“人本心理学的研究, 旨在了解我们人类内在的心理历程……我们内在的需求、 欲望、感情、价值观,以及对我们人类行为表现原因的 自我解释……这也正是教师们在教学时应先教学生认识 他自己的主要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作 用是帮助学生心理成长,而其关键是学生能否认识到自 我成长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人的成就动机由两种成分组成,即追 求成功的动机(Ms)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f)。追 求成功的动机使人产生追求成就任务、追求成功的行为 倾向(Ts);回避失败的动机使人产生回避成就任务、 畏惧失败的行为倾向(Tf)。由此,阿特金森分别列 举了如下两个公式: Ts=Ms*Ps*Is Tf=Mf*Pf*If
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不同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外来 动机和内在动机。外来动机是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 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 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比如,一个学生为 了考试和好的分数、班级的排名、教师的表扬或其他的 各种奖赏而学习就是外来动机的作用。内在动机是指由 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 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一名学生把 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就是 受到了内在动机的驱使。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直将教育看作是发展人类内在 潜力的过程。在研究学习动机时,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内在原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康布斯认为人是永远有动机的,只能说某些人对他所面 对的不愿做的事缺乏动机,而对其他的事仍有动机。因 此,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只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未必 专注于教师所教的科目上,如何使所有的学习动机专注 于教师为其设定的学科上,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 回避失败的动机(Mf)同时存在,要预测和理解成就 行为,必须把这两种相反的动机同时考虑在内。一个人 对成就任务最终是趋向还是回避,要取决于Ts与Tf 的强度。把Ts与Tf加在一起,就可以说明趋向或回 避特定成就任务的纯倾向或总倾向。
(一)动机
2.动机的构成因素
Title in 内驱力 here
Title in 诱因 here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2.动机的构成因素
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 内部推动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 足。内驱力可以分成生理的和社会的两种。生理内 驱力激活生理行为,如饥渴、休息、睡眠、性等; 社会内驱力激活的是社会方面的行为,如认可、归 属、爱情等。 Title in 内驱力 here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二)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起着激发、定向、 维持和强化等功能。例如,考大学这一目标,可以激 起学生适当的学习行为,并使学生的学习指向这一目 标,坚持不懈地学习,直至目标实现。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不同,结果不同
(二)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3.动机的主要功能
第三,强化功能。动机可以使所选择的活动保持 适当的行为强度,直至完成,而当目标达到时,动机 又可以加强这种活动或行为产生的概率。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二)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同样受着动机所支配,这种动 机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 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为什么而学习, 喜欢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 性等,都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加以说明。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强化及其变量 1.强化与强化的类型
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强 化在课堂里经常发生。当学生得到表扬、奖励或好的分 数时,就会产生对学习行为的强化。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强化及其变量 1.强化与强化的类型
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强 化在课堂里经常发生。当学生得到表扬、奖励或好的分 数时,就会产生对学习行为的强化。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学习动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多种需求,可按其性质由低到 高分为7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 要、自尊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 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高 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马斯洛又将前四层称之为基本需 要或缺失性需要,后三层称为成长需要。基本需要一旦 获得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降低,而成长需要不但不会 随其满足而减弱,反而因获得满足而增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不同可以把学习动机分 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 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把学习 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不同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