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4b2d0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7.png)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六上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8张PPT)
![六上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4e80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7.png)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要素,联系 生活实际想开去。
词的下阕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优 美的语言进行描画。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 昏暗了,慢慢地,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 雨的地方,说来也巧,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 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与《宿建德江》比,都描写了月景,
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苏轼
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 风景,表现了西湖奇特的风景,
[宋]辛弃疾
黑云翻墨未遮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心态。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卷地风来忽吹散,
聚焦语文要素,助力能力提升
望着一片丰茂的稻田,你听,青蛙好像在说:呱呱呱,丰收有我的功劳。呱呱呱,我要保护好庄稼! 哈哈!今年是个丰收年啊,我的食粮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农民 伯伯
聚焦语文要素,读写结合拓展思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结合本单元
题目
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①别枝:横斜的树枝。
[宋]辛弃疾
②丰年:丰收的年景。
/
别
枝
/
惊
鹊①
,
què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
chán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②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
时
茅
店
/
社
林
词的下阕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优 美的语言进行描画。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 昏暗了,慢慢地,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 雨的地方,说来也巧,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 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与《宿建德江》比,都描写了月景,
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苏轼
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 风景,表现了西湖奇特的风景,
[宋]辛弃疾
黑云翻墨未遮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心态。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卷地风来忽吹散,
聚焦语文要素,助力能力提升
望着一片丰茂的稻田,你听,青蛙好像在说:呱呱呱,丰收有我的功劳。呱呱呱,我要保护好庄稼! 哈哈!今年是个丰收年啊,我的食粮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农民 伯伯
聚焦语文要素,读写结合拓展思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结合本单元
题目
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①别枝:横斜的树枝。
[宋]辛弃疾
②丰年:丰收的年景。
/
别
枝
/
惊
鹊①
,
què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
chán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②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
时
茅
店
/
社
林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8c565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8.png)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泊船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秋思
——[唐]张籍
B
”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PART ONE
全词共出现几种意象?
山水代表路途的艰辛, 风雪意象思乡之情。
山、水、灯、风、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深夜,将士们都住宿帐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油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没睡着,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而又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3
不能还
02
思家切
01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泊船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秋思
——[唐]张籍
B
”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PART ONE
全词共出现几种意象?
山水代表路途的艰辛, 风雪意象思乡之情。
山、水、灯、风、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深夜,将士们都住宿帐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油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没睡着,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而又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3
不能还
02
思家切
01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
添加标题
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d6878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1.png)
诗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掩映着红 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 众多的亭台楼台掩映在迷 蒙的烟雨中。
⑥
感悟诗情
听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___”把这 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课后习题3)
读好节奏
注释
①〔山郭〕山城,山村。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 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 很多。 〔千里〕虚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楼台〕亭台楼阁,此处指寺庙建筑。
诗意: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泥沙,从遥
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神奇、浪漫的色彩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 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 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 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 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 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 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 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读好节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一首描写 黄河 的诗。
黄河
中国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 流域面积约75.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 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由于河 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 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 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be67b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5.png)
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
“身”点明行进的方向,突 出了身心分离之苦。
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三个 多小时。古代交通不便,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很辛苦。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 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山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水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课堂小结
• 诵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 《枫桥夜泊》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看下面的资料,再品读尾联,想一想:此时 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朗读指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 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品读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 是怎样的场景?
风雪交加、苦寒持续不断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2fc56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7.png)
2.填空。
从视察顺序来看,诗人苏轼视察的地点先在_楼___上__,后 在__船__中__;从写作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描画了西湖上的四幅 画面:__云__翻__、_雨___泻__、_风___卷__、__天__晴__。
3.结合注释,根据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两联诗的意思。
(1)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给遮挡住, 白花花的雨点落在湖面像跳珠一样,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纭地跳进 了船舱。
2.“卷地风来忽吹散”中“忽”字体现了夏季怎样
的特点?
“忽”字显示了风的巨 大威力,体现了夏天天气 变化快的特点。
3.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 写在楼上所见的雨景的?
诗人描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景物。
“未遮山”“乱入船” “忽吹散”“水如天”
“翻”“遮”“跳” “入”“吹”
4.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对偶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诗一方面抓住了日暮时分建德江畔的风景特点, 写出了自然之美:野旷、天低,写远景;江清、月近写近 景。另一方面,以野旷、江清之景烘托诗人羁旅的新愁旧 忧,情景交融:原野空旷,方显得远天低于树;江水清澈, 才见近人。旷野无限,乡关万里,诗人更觉寂寥凄凉;月 来相伴,平添安慰,却始终驱散不了那羁旅之人暮宿江舟 的种种愁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 生坚决主张抗金,力图恢复中原。其词抒 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山河的作品。主要作品 有《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等。
2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61张PPT).ppt
![2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61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b7b5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b.png)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描写的画面有哪些景物?
看到
月、江枫、渔火 (静)
听到
乌啼 (动)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诗意: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听到
钟声 (动)
以动衬静,表现出诗 人孤苦忧愁的心情。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诗人 怎样的情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明月
松林
清泉
石头
竹林中笑语喧哗。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洗衣物的女子。
诗意:竹林里传来喧笑声,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 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竹喧 莲动
浣女归来 渔船顺流而下
动态描写
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任凭。 尽
随意春﹏芳﹏ 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花草。
指诗人自己。
四时景物皆成趣。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 古诗词三首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日落时分,天
山居秋暝
色将晚。点明
▲
具体时间。
[唐] 王 维 点明季节。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 [jié],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 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著有《王 右丞集》等。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 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左右结构,“子”加“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9a3a2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b.png)
惊鹊 鸣蝉
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蝉
鸣
注释
③[别枝]横斜的树枝。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 惊 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 鹊
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 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 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 来阵阵蛙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④社林⑤边,路转 溪桥忽见⑥。
注释
3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入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感受到了 他们面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时的思考与感悟。其次,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对唐诗、宋词等中国古 代文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自己在古诗鉴赏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理解古诗含义、分析诗 歌主题等方面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技巧。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 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诗(词)
景物
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孤舟 烟渚 旷野树江月④[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⑤[社林]社庙丛林。
社,社庙,土地庙。
天上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 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 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 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蝉
鸣
注释
③[别枝]横斜的树枝。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 惊 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 鹊
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 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 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 来阵阵蛙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④社林⑤边,路转 溪桥忽见⑥。
注释
3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入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感受到了 他们面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时的思考与感悟。其次,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对唐诗、宋词等中国古 代文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自己在古诗鉴赏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理解古诗含义、分析诗 歌主题等方面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技巧。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 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诗(词)
景物
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孤舟 烟渚 旷野树江月④[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⑤[社林]社庙丛林。
社,社庙,土地庙。
天上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 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 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 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9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d50d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b.png)
课前导读
什么是词?
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 句之分,所以词也叫长短句。
理解词题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从词题中,你知道了 什么?
这首词写了作者夜晚在黄沙 道中的所见所闻。
疏通字词
听范读
疏通字词
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
学习《宿建德江》
朗读古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拓展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学习《宿建德江》
初读古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读出节奏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理解诗意
理解古诗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 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
学习《宿建德江》 关键词的意思
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 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理解古诗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 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古诗大意
乌云翻滚像泼翻的墨汁,尚未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 好似蹦跳的珍珠,已经打入游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 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db28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png)
交流讨论
1.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从哪些词语看出? 从“乡心”“故园”可看出,他身在征途,
心却在思念故乡。
2.“故园无此声”的“此声” 指什么声音? 指征途中的风雪声:风一更,雪一更。
再度品味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长相思”是词牌名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 伽山人,清朝初年词人。他的词以“真”取 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 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 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读一读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gēng(更鼓)(三更) 更
gèng(更好)(更加)
理解诗意
长相思
【榆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 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 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 为故乡温暖、XXX,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指点书写
“榆”在书写时,“木”的末笔捺变点, “俞”第一笔撇行笔到“木”的短横下,“月” 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成竖撇。
“畔”在书写时,左部“田”要写得窄小, 右部“半”的第四笔横和“田”的收笔横持平。
课堂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件(1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件(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14523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6.png)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历城)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建德江 别枝 茅店 渚 社林 望湖楼 西江月 见
词语解释
馥郁 摇曳 硕大无朋 琼浆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书面词,形容香气浓厚。 轻轻地摇荡。 形容无比的大。 美酒。 形容盘旋跳起舞来飘速优美的样子。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佳句赏析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散开在绿茵中的花朵,就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耀眼,想象大胆而又奇丽,让人眼 前一亮。
赏析: 下片四句写得波涛变幻,林荫路曲。 前两句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村野成趣 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后两句笔锋一转,小桥一过, 乡村树林边“茅店”的影子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 们的眼前。
《宿建德江》描写的是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写了骤雨急来急去的变 幻景象,表现了夏日西湖的气象万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风景的 爱好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 的美好景象及所感受到的乐趣,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风 景,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按照 由高到低的顺序写景,先写天空的广阔,再写高悬,映在水中 与人是那么近,此刻,人孤月单,互相安慰,更突出了诗人的 孤独、寂寞以及思亲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写 的月夜风景以明快为主。上片中的“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月明以致惊醒鹊儿,夜半鸣蝉则更令人感到环境的清幽, 这两句中动中寓静,把月下风景描画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 由稻花香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景象,写出作者内心充满的喜悦。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建德江 别枝 茅店 渚 社林 望湖楼 西江月 见
词语解释
馥郁 摇曳 硕大无朋 琼浆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书面词,形容香气浓厚。 轻轻地摇荡。 形容无比的大。 美酒。 形容盘旋跳起舞来飘速优美的样子。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佳句赏析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散开在绿茵中的花朵,就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耀眼,想象大胆而又奇丽,让人眼 前一亮。
赏析: 下片四句写得波涛变幻,林荫路曲。 前两句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村野成趣 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后两句笔锋一转,小桥一过, 乡村树林边“茅店”的影子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 们的眼前。
《宿建德江》描写的是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写了骤雨急来急去的变 幻景象,表现了夏日西湖的气象万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风景的 爱好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 的美好景象及所感受到的乐趣,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风 景,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按照 由高到低的顺序写景,先写天空的广阔,再写高悬,映在水中 与人是那么近,此刻,人孤月单,互相安慰,更突出了诗人的 孤独、寂寞以及思亲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写 的月夜风景以明快为主。上片中的“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月明以致惊醒鹊儿,夜半鸣蝉则更令人感到环境的清幽, 这两句中动中寓静,把月下风景描画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 由稻花香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景象,写出作者内心充满的喜悦。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古诗词三首(共51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古诗词三首(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b3e82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f.png)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
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 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 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 的湖水、山色相称。
想象: 将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的盘子,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君山想象成小巧的青螺。在诗人的想 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 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
忆江南
江南好,
熟悉。
风景旧曾谙。
江边的花朵。
颜色鲜红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过火焰。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种植物,叶蓝
绿色,可提取青
能不忆江南?
蓝色染料。
翻译: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 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 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 的火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
“诗仙”“诗侠”“酒仙”等称呼,是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tínɡ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 鸟/高 飞 尽 ,
孤 云/独 去 闲 。
相 看/两 不 厌 ,
只 有/敬 亭 山 。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 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这首词,解决问题: 1.说说你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
理解。
“旧曾谙”点明这首词是回忆江南景物 所作。“江南好”则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 江南春天的赞美。
2.这两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样的表达效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 江水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21《古诗词三首》(共27张PPT)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21《古诗词三首》(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346a7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a.png)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 半钟声到客船。
朗读指点: “到——客——船”,这节奏 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 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感“眠”悟“愁”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 我 们流露羁縻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划。 (3)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张继却久久
不眠,为什么?
一个字,愁。
带“愁”字的词语。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 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诗词大意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向 榆关那边进登。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 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 阵,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 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作者身在何方?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 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 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 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 秋的傍晚,空气清新,风景美好。给全诗创造 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你找到诗中写景 的句子了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明亮;新雨 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 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朗读指点: “到——客——船”,这节奏 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 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感“眠”悟“愁”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 我 们流露羁縻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划。 (3)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张继却久久
不眠,为什么?
一个字,愁。
带“愁”字的词语。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 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诗词大意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向 榆关那边进登。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 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 阵,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 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作者身在何方?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 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 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 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 秋的傍晚,空气清新,风景美好。给全诗创造 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你找到诗中写景 的句子了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明亮;新雨 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 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授课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授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2237e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2.png)
山
景 明月、松林 动静结合 清泉、山石
寄
居
情
秋
山
暝
竹喧 浣女 人 莲动 渔舟 以动衬静
水
课后作业
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下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21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枫桥夜泊 停泊
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作者简介
张继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 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 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 《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翠竹 莲叶 渔舟
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 进一步突出了月夜山村的幽静。
试着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 的画面描绘出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资 作者晚年居蓝
料 卡
田辋川,过着 亦官亦隐的悠
闲生活。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 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王维决定“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中你体 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那边,这里指山海关
词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 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之心
故乡
词意: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词人被 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 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听到:乌啼 钟声
孤寂忧愁
思乡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课件(共47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3e962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6.png)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读
读准节奏和字音。
zhǔ
烟渚
shì
苏轼
què
惊鹊
chán
鸣蝉
diàn
dé
茅店 建德江
shè lín
社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写
德鹊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细细品读这两句诗,说说对“黑云翻墨“ “白雨跳 珠”的体会。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 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 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 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浓云骤雨 (比喻)
骤雨来去 西湖醉人
雨后风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明月 惊鹊
上阕:描绘夏 清风 鸣蝉
夜农村田野景 稻花香
物
西江月•夜行黄沙
蛙声
喜悦
道中
欣慰
七八个星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4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ff9f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7.png)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 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 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明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 怎样的画面。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风吹云散图
雨后水光图
板书设计
黑云——翻墨 雨 急
六月二十七日 白雨——跳珠
望湖楼醉书
大意: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 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 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情感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主题概括
土地庙
下阙大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 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 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明词意
从下阙的内容中你体会到的诗人怎样的心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
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惊喜 放松 兴奋
对比阅读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狂风——卷地 景 湖水——如天 奇
忽雨忽晴 景象壮观 变幻迅疾 令人惊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走进诗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 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 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 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明词意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6984f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c.png)
德的一段。
[唐]孟浩然
bó zh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品
读 宿建德江
诗
词[ 唐 ] 孟 浩 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 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 想一想:
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 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
《宿建德江》一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 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730 年,诗人告别 隐居生活,犹豫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 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 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 漫游吴越的生活。面对迷漫的江中小洲, 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 之忧。
住宿,留宿。
宿 建 德 江 新安江流经建
“忽见” 显露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 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 声和鸣,表现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 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有一种月光叫淡泊——“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有一种月光叫乡愁——“举头望,低头思故乡”; 有一种月光叫惆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有一种月光叫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卷地风来图
碧水如天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
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 “苏辛”。
写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 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 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 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 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 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 中之一。
[唐]孟浩然
bó zh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品
读 宿建德江
诗
词[ 唐 ] 孟 浩 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 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 想一想:
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 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
《宿建德江》一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 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730 年,诗人告别 隐居生活,犹豫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 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 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 漫游吴越的生活。面对迷漫的江中小洲, 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 之忧。
住宿,留宿。
宿 建 德 江 新安江流经建
“忽见” 显露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 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 声和鸣,表现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 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有一种月光叫淡泊——“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有一种月光叫乡愁——“举头望,低头思故乡”; 有一种月光叫惆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有一种月光叫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卷地风来图
碧水如天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
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 “苏辛”。
写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 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 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 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 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 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 中之一。
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共26张PPT)
![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c4f4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e.png)
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 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 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 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 牌。《忆江南》就是词牌。 宋朝时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因而有“唐诗宋词”之说。
第
二
章
诗句大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 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 草一样碧绿、清澈。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第
一
诗句释意
章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满足。
(“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 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 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第
一
诗意理解
章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
(李白很孤单、孤独)
第
一
诗意理解
章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
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
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
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
“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
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
谢谢观看
THANK YOU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5日
古诗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三
忆 江 南
望二 洞 庭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4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6d4fd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0.png)
理解诗意
前两句诗的意思: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 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 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后两句诗的意思: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 散了满天的乌云。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结合你的发现想 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
黑云/翻墨/未遮山, 的画面?
理解词意
上阕的意思是:天边的升上了树梢,惊 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 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 而来好像在告知(行人)“今年又是一 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欢叫声。
理解词意
下阕的意思是: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 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 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 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 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 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 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 清幽淡雅的诗的境域之中。只要我们用心 体会,一定可以跨过时空,体会古诗的无 限境域。
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 地点 事件
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 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日暮
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之时, 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现在我们 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 了什么? 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 会想到什么呢?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 (月亮)
孤人对月是何等的凄凉、孤寂,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 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 呢?月亮又会怎样安慰他呢?
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 和蛙鸣声,好像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 会说些什么呢?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 说吗?还会有谁在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快速奔跑。 追:追逐。 这两个词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的
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诗意:儿童飞快地跑着,追逐一只黄色
蝴蝶。蝴蝶飞到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再也 找不到了。
儿童为什么没有追上黄蝶呢?
因为蝴蝶是黄色的,它飞进了同样是 黄色的油菜花中,令儿童眼花缭乱,分不 清哪里是油菜花,哪里是蝴蝶。
诗意:(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 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在溪边 趴着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几个孩子?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写了三个孩子。大儿子锄草,二儿子 编织鸡笼,三儿子剥莲蓬。
“溪”字在这首词中出现了三次,它有 何妙用?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 头卧剥莲蓬”三句中都有“溪”字,这使得 画面布局紧凑,全词意境浑然天成。
这首诗的第三句描写静景,第四句描 写动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更加凸显 出乡村农忙时的幽静。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夏天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没有人 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两句诗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 景象,以动衬静。第三句是说农民或忙于 农事,或正在午间休息,“日长”而又 “无人”,显得村中平和宁静。最后一句 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 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x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 诗人,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 人。其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 名,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宿新市徐公店》 《小池》《新柳》等。
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宿新市徐公店 shū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 古诗词三首
导入一 导入二
zá xìn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 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 《吴船录》等。
读古诗,把握诗歌朗读节奏,疏通字词。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lí
日长篱落无人过,
wéi
jiá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文解读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 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 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 得稀稀落落。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 诗的后两句描写的情景有怎样的特点?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能不能换成“逃”,为什么? 从表面上看可以换,黄蝶躲避儿童的
追赶,用“飞”字显然不合情理,用“逃” 反而更准确。然而实际上,“飞”字的精 妙之处恰在这里,黄蝶飞入黄色的菜花显 然不是在逃,而是在和儿童捉迷藏。儿童 “戏蝶”反被“蝶戏”,真是妙趣横生啊!
板书设计
宿 篱落 径 新 市 树头 新绿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在这首词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喜”字不仅有“喜欢”之意,更是
全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 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和温馨的气氛, 使这首词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板书设计
茅檐 低小
清 平 乐 村
环境 环境
溪上 青草 乡村之美
“醉里”是说谁醉?为何而醉? 说的是“翁媪(老翁和老妇)”醉。他
们“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因为喝酒而醉; ②因为美好的景色而醉; ③因为家庭的和谐而醉; ④因为小儿子的调皮、讨人喜欢而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 气、“亡”这里读“wú”。
听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多读几遍,
疏通字词。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ǎo
chú
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bō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本课《清平乐·村居》这个题目怎么 跟其他两首诗不同?
因为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 名,“村居”是标题。很多词的题目,都 由词牌名和标题两部分组成,用间隔号隔 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人情
无生 忧活 无之 虑趣
居
中儿—织鸡笼 之美
·
小儿—卧剥莲蓬
课堂小结
《清平乐·村居》 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 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 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 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了 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静态美
徐 公 店
急走 追 动态美
飞 无处寻
课堂小结
《宿新市徐公店》 描写的是诗人在投宿的 地方看到的景色,抒发 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 生活的思想感情。
yuè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 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济南)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主要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 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 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 杂兴(其 二十五)
金黄 肥 静态美
雪白 稀 日长 无人
动态美 惟有 飞
课堂小结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写出了初 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 生活的喜爱之情。
从题目来看,《宿新市徐公店》这首 诗写的是什么呢?
“宿”指住宿,“新市徐公店”是诗 人投宿的地方。从题目来看,这首诗写了 诗人投宿徐公店的所见所闻。
诗文解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疏疏:稀疏。
阴:树荫。
诗意:稀疏的篱笆间,一条幽深的小 路伸向远方。篱笆旁的几棵树,枝头新长 出的嫩叶一片嫩绿,显得不够茂盛浓密, 没有形成树荫。
诗文解读
精神的愉悦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 属江西)时写的。此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 为“吴音”。
翁媪:老翁和老妇。
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小溪边上长满 了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用 柔媚的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在互相逗趣、取 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