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开采设计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目录 (1)
序言 (3)
摘要 (4)
Abstract (5)
1.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 (6)
1.1井田概况 (6)
1.1.1交通及地理位置 (6)
1.1.2地形地貌 (6)
1.1.3 水文、气象 (6)
1.1.4 地震烈度 (7)
1.1.5 地温、地压 (7)
1.2 地质特征 (8)
1.2.1煤系地层、煤层及煤质 (8)
1.2.2地质构造 (15)
1.2.3瓦斯地质 (23)
1.2.4水文地质 (24)
1.2.5煤的自燃倾向性 (26)
1.2.6瓦斯含量 (27)
2.矿井开拓开采设计 (28)
2.1开拓设计 (28)
2.1.1井田围 (28)
2.1.2井型确定 (28)
2.1.3开拓方案 (31)
2.1.4井筒 (32)
2.1.5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34)
2.1.6水平、采区的划分与接替 (34)
2.1.7大巷、石门布置 (36)
2.1.8深部的延深方式 (36)
2.1.9 矿井各大生产系统 (37)
2.2采区设计 (37)
2.2.1采区概况 (37)
2.2.2采区上山、区段平巷 (38)
2.2.3区段划分、车场形式 (39)
2.2.4工作面命名及接替方式 (40)
2.2.5采区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41)
2.2.6采区工艺及技术装备 (41)
2.2.7采区生产系统 (42)
2.2.8采区通风系统及风流控制 (44)
2.2.9采区瓦斯防治、防尘、防火 (45)
3.矿井通风设计 (48)
3.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48)
3.1.1选择通风系统的原则 (48)
3.1.2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49)
3.1.3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49)
3.1.4采区通风系统 (50)
3.1.5风流路线及风流控制 (51)
3.2矿井风量计算 (51)
3.2.1矿井需风量计算 (52)
3.2.2矿井总风量计算 (58)
3.2.3矿井风量分配方法及原则 (58)
3.3通风阻力计算及风速较核 (60)
3.3.1风速较核 (60)
3.3.2矿井最大阻力计算 (60)
3.3.3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 (60)
3.4通风设备选型 (65)
3.4.1选择主风机 (66)
3.4.2电机选择 (70)
4.安全措施 (71)
4.1防灭火措施 (71)
4.1.1井下外因火灾事故的预防 (71)
4.1.2 井下因火灾事故预防 (72)
4.1.3地面火灾的预防 (73)
4.1.4预防火灾扩大的措施 (73)
4.2防尘措施 (75)
4.3防瓦斯措施 (76)
4.3.1 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 (77)
4.3.2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77)
4.3.3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 (79)
4.3.4掘进突出安全防护措施 (79)
4.3.5组织措拖与岗位责任制 (82)
4.4防水措施 (82)
4.4.1地面防治水 (83)
4.4.2井下防治水 (83)
4.5降温措施 (84)
4.5.1通风降温 (84)
4.5.2减少热源 (84)
4.5.3选择适宜的开采顺序 (84)
4.6矿山救护 (84)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85)
参考文献 (92)
致谢 (93)
1.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
1.1井田概况
井田东西走向长14.6公里,倾斜宽4.0公里,面积约58.4平方公里。
潘一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可采煤层15层,煤层总厚度31.7m。矿井目前开采的煤层为13-1煤层、11-2煤层和7-1煤层。其中,13-1煤层吨煤瓦斯含量为12-22m3/t,11-2槽吨煤瓦斯含量为4-7.5m3/t,7-1煤层吨煤瓦斯含量为3-6.8m3/t,其中13-1煤层、11-2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2003年由煤科院鉴定,潘一矿煤层自然发火期时间均为3-6月,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其中13-1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7.7-46.3%,11-2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5.7-38.2%,C8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5%。
1.1.1交通及地理位置
潘一井田位于省市西北部潘集区,距市政府所在地洞山约28千米。向南西至凤台县城约24千米,南以淮河与老矿区相隔,西有谢矿区相邻,地跨潘集泥河镇、田集、古沟二个乡。
潘一井田东以第0勘探线与潘二井田毗邻,西以第Ⅸ勘探线及人定境界与潘三相接,北部0至Ⅳ-Ⅴ勘探线间以F2、Ⅳ-Ⅴ至Ⅵ勘探线间以潘集背斜轴、Ⅵ至Ⅸ勘探线间分别以F4、F5、F5-1潘二、潘四井田为界,南至13-1煤层-800m 底板等高线地面投影线,东西走向长约14.6Km,倾斜宽约4Km,面积约58.4Km2。
本井田交通极为方便,合阜铁路贯穿矿区,有专用线支线直达本矿,铁路公路两用桥和老矿区相邻,市有12、13、112路公共汽车和各井田相通。每天还有
定点客运车直达、凤台、、、等地。淮河距本矿约20Km,可通航运。
1.1.2地形地貌
本井田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19~+23m。淮河为邻近本区主要河流,流以,一般水位标高+15m。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5.63m (1954年7月29日田家庵水电站)。堤面标高+27.07m,泥河位于本井田南缘,由西北向东南经青年闸流入淮河,沿岸地势低洼,雨季淮河水位上涨易成涝,涝水位为+22.2m。
1.1.3 水文、气象
本区属过渡型气候,季节性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的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1.2℃(66年8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22.8℃(69年1月31日)。年平均降雨量926.3mm,最大1723.5mm(1954年),最小471.9mm (1966年),日最大降雨量320.44mm,小时最大降雨量75.3mm,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的40%。年平均蒸发量1610.14mm,水面最大2008.1mm (1958年),最小1261.2mm(1980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潮湿系数近0.5。春夏两季多东南风、东风,秋季多东南、东北风,冬季多东北、西北风。平均风速3.18m/s,最大风速20 m/s。年初霜在11月上旬,终霜期为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91~238天。初雪一般在11月上旬,终雪在次年3月中旬,雪期72~127天,最长138天,最短26天。最长连续降雪6天,日最大降雪量160mm。冻结及解冻无定期,一般夜冻日解。冻结深度40~120mm,最大冻土深度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