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南宋诗歌一道风景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南宋诗歌的一道风景线
在中国诗歌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南宋那样,如此大规模深入持久地表达了爱国[1]情怀,这体现在爱国意识和爱国行为两个方面。
一、爱国意识
意识是愿望、情感和认识的统一,反映在国家伦理上就是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国难当头时具有为国献身的愿望、志向或理想。
靖康之变后,南宋朝野上下分成主战主和两派,一部分具有民族自尊心的诗人渴望恢复失地,为国家和民族洗雪耻辱。
他们通过诗歌抒发山河破碎之痛,表达报国之志与报国无门的悲愤,充分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意识。
1、家国之痛
痛苦,是因为在乎;在乎,是因为爱之深。
当所爱的对象遭到毁灭性打击而自己又不能保护时,除了屈辱就是无法遏制的深深痛苦了。
这痛苦反映了主体没有尽到责任,但同时也说明他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意识,因为否则他就根本不用这么痛苦了。
因此,诗人的家国之痛是爱国意识的本真流露。
这种痛苦和对故土的眷恋特别体现在“望”的意象中。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陆游这几句诗设想了处于金人统治之下的中原人民盼望恢复的殷殷之情,是遗民之望其实也是诗人自己之望。
持觞望江山,路永悲身哀。
(陈与义:《同左通老用陶潜<</SPAN>还旧居>韵》)
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刘仙伦:《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盈得鬓毛霜。
(刘黻:《题江湖伟观》)
世乱音书到何日?关河一望不胜悲!(严羽:《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3]
“望”是关切的表示,当诗人关注被蹂躏的山河大地时,他们必然深切地盼望着收复失地,必然会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然而大多数诗人毕竟地位卑下,除了通过“望”来表达这种爱国情感之外,还能做什么呢?而“望”的结果往往只能是“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 ”[4]这是何等的沉痛!
诗人越是沉痛和眷念,说明他对祖国爱得越深沉,而且,这些悲痛的文字还会加强自身的爱国意识,同时它们的传播又会引起他人的共鸣,从而使这种意识放大。
2、报国之志与报国无门之愤
有些诗人也有山河破碎的痛苦,但又超出了这种痛苦,那就是报国无门的痛苦,这反映在诗歌中就成为一种悲愤的呐喊。
陆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例如他在《金错刀行》写道: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5]
悲愤是因为他满怀报国之志。
在《月下醉题》中他直抒自己有李广、要离之志:“生拟入山随
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
”[6]他时时希望像鲁仲连那样创下一箭下百城的丰功伟业:“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7]诗人时刻都想着剿灭胡虏,连床头的宝剑都铿锵有声,“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8]为此他甚至可以“一身报国有万死”,而且终生不渝:“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9]
陆游到死都抱守着“还我河山”的志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爱国竟至死不瞑目,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文学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然而就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志士,偏偏报国无门,虚耗青春,“双鬓向人无再青”。
[11]这是怎样的悲愤!难怪他“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12]
陆游的悲愤可以用一个“恨”字最集中深沉地表示出来: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黄州》)
离骚末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哀郢二首》)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归次汉中境上》)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赏小园牡丹有感》)[13]
这种悲愤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甚至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 [14]然而这仍难平他心头的焦灼,以至于幻想着战胜胡人的情景,“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
[15] 这还不够,他连梦中都在跟胡人作战,真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
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16]其日月之心几叫人垂泪。
在腐朽的南宋小朝廷的统治之下,议和势力几乎一直占上风,这注定了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他们越是志向忠贞高远,就越发感受到壮志难酬的悲愤。
不过,诗人越是悲愤,说明他的爱国志向越是热烈,从而表明他的爱国意识越是强烈。
二、爱国行为
南宋诗歌中的爱国行为有两个意思,一是这些诗是诗人爱国的方式,他们利用诗歌作武器进行间接的战斗,或揭露侵略者祸国殃民,或批判当权者卖国求荣,或讴歌爱国者坚贞不屈,以鼓舞士气、鞭策世人。
二是有的诗本身就反映了作者将要付出的行为,或者是对他将采取的行为的解释,例如那些以身殉国者在诗歌中都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心迹。
1、纪闻、纪实
有的诗人通过纪实来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曹勋就明确指出记录被占区
人民状况是要警示世人:“仆持节朔庭,自燕山向北。
部落以三分为率,南人居其二。
闻南使过,骈肩引颈,气哽不得语,但泣数行下,或以慨叹,仆每为挥涕惮见也。
因作《出、入塞》纪其事,用示有志节、悯国难者云。
” [17]他和一些诗人记录了沦陷区人民期盼朝廷收复的殷殷之情,其中以范成大的《州桥》最为感人: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18]
陈与义记录了亲身经历,他在逃亡时甚至差点落入虎口,“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
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厘”。
[19]
汪元量以《醉歌》、《湖州歌》等组诗纪述了南宋灭亡的最后一幕和他北上途中所见所闻。
他本是南宋末宫廷琴师,并是幼帝赵顯的老师,宋亡时跟谢太后和赵顯等一道被掠往大都。
痛定思痛,他怀着对故国深深的思念、对故主复杂的感情写下大量记录这一过程的诗歌,被称为“宋亡之诗史”。
这些诗有的道出了国亡之奇耻大辱:“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有的讥刺了宋臣之无能变节:“昨日太皇请茶饭,满朝朱紫尽降臣”;有的对宫女的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宫女垂头空作恶,暗抛珠泪落船头。
”[20]
而末代皇帝赵顯被押北上的一刹那让人倍觉悲凉——
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一点猩红似幼君。
[21]
这些诗可以看作是他对故国的祭奠,是献给故国的最后一份礼物,是对祖国尽的最后一份责任。
2、讽谏、揭露与批判
宋朝本来相当繁荣,为什么落得如此境地?自北宋亡国之后,就有许多诗人自觉地承担谏臣的责任,反省原因,针砭时弊,以期惊醒当朝,图强革新。
刘子翚指出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徽宗奢靡腐化,搞得民不聊生国运不济,而一旦大敌压境,赛过颐和园的御花园的雕梁画栋都让老百姓拆了当柴烧。
内苑珍林蔚绛霄,围城不复禁刍荛。
舳舻岁岁衔清汴,才足都人几炬烧。
[22]
另一个原因是奸臣误国:“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23]吕本中就直接痛骂:“汝为误国赋,我作破家人!” [24]陆游也痛诉“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25]其实深层原因在于皇帝认敌作友、苟且偷生,“不待金仙来震旦,君王已解等冤亲。
”[26]
王迈《观猎行》以猎人的消极不作为讽喻南宋武备松弛,慨叹:“呜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
一见而心惬!” [27]刘克庄也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
[28]
汪藻和王迈指出朝臣勾心斗角嫉贤妒能,以权谋私,缺少象廉颇蔺相如那样为国而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的人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勇似韩彭有,心如廉蔺希。
” [29]
刘克庄更是通过官兵生活状况的对比揭露边防军官只顾个人不体恤下情,这必然导致士兵怨声载道,士气低落。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 [30] 刘宰在《野犬行》中揭露了最惨绝人寰的一幕:“君不见荒祠之中荆棘里,脔割不知谁氏子。
苍天苍天叫不闻,应羡道旁饥冻死!” [31]亡国灭种之原因不证自明,试想,一个灾荒之年竟以吃
人为生,竟会羡慕饥冻而死者的国家,怎么会有希望!赵汝鐩的《耕织叹》、洪咨夔的《狐鼠》、乐雷发的《逃户》、方岳的《三虎行》等都对南宋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掠夺作了辛辣的揭露。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一首《题临安
邸》[32]为南宋朝廷画了一幅醉生梦死图,凝练地概括了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最终把国家和人民置于万劫不复之地的根本原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类诗歌鲜明地承担了批判的责任,既宣泄了诗人满腔的愤怒,也刺激着那些昏聩者的良知和责任意识,敦促他们起而为国。
3、赞美、鞭策和激励
对战友或仰慕的英雄致以敬意或鞭策,为他们鼓与呼,为他们鸣不平,为他们打气,这些都激励着他人,提高了士气,这类诗歌展现了鞭策和激励的爱国行为。
1275年9月元军围攻潭州(今长沙),制置使李芾与军民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元军于除夕登城。
李芾命帐下沈忠:“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
” [33]
沈忠迫不得已而从命,事毕亦自杀。
潭州百姓闻之,亦多举家自杀。
郑思肖一首《咏制置李公芾》足以让英雄事迹荡气回肠,激发无数人前赴后继。
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
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 [3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35]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赞扬了项
羽抗秦的功勋和英雄气概,对他没有回江东卷土重来深表遗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南宋抗金的期待,通过咏史把赞美与鞭策融于一炉,非常富有感染力。
4、出谋划策
陆游先后提出从四川出兵收复中原、迁都南京甚至西安以振作士气。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 [36] 辛弃疾初到南方豪情万丈,作著名的《美芹十论》上书皇帝,献收复大计,这在他的《送湖南
部曲》中就有表示:“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 [37]
李清照以婉约词人著称,然而当国破家亡之时,她以不多的几首诗歌显示了自己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高卓的才华见识。
当她得闻两位朝臣要出使金国谈判时,对他们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同时给
他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告诫他们要防备金人的狡猾和毒辣,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 [38]
5、坚贞不屈、慷慨赴死
文天祥、谢枋得等一批忠臣义士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绝响。
在他们眼里,爱国是最崇高的责任,在必要时为国而死是义不容辞的,“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39]这“义”就是道义,而为了国家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正是它的最高内容。
所有人逃命独有他战死沙场的张琰:“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
” [40]蹈海而死的皇甫明子:“谁能居甬东?一死谅非难。
呜呼朝宗意,会见桑土干。
” [41]最早在抗元战斗中就义的高级文官陈文龙“未闻烈士竖降旗”,“臣死封疆是此时”。
[42]甚至民女韩希孟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当血刃死,不作衽席完。
” [43]抗元失败后避居山野,被擒后绝食而死的谢枋得:“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 [44]
这些壮丽的诗句无不吐露着他们高洁的心胸。
而文天祥则把它们推向了最强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5]
为什么他们能爱国到视死如归的境界?文天祥作了很好的回答。
他说他有正气在,“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
” [46] 宋亡后,还有一大批遗民诗人虽然没有那样惨烈,但他们不向新政权低头,这种高贵的气节同
样感人至深。
他们“相寻入远林”,决绝遗世,与元朝不共戴天:“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 [47]他们“此恨绵绵无绝期”:“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 [48]
他们朝朝南拜,誓言终身只作宋民:“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 [49] 表面上,他们没有为抗敌尽责,然而在白色恐怖之中,他们敢于保持独立的人格,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而且表现了对新政权的蔑视,这其实是以个体人格维护了宋朝的国格。
作为南宋最后一个诗人群体,他们为自己的祖国谱写了悲切而又高亢的最后一个音符。
三、南宋诗中为什么有这么丰富的爱国思想
在诗歌中前赴后继地表达爱国意识和行为,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少见的,尤其是有那么多的文人慷慨赴死,这就更加世所罕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是一种本能。
国家遭受侵略跟个人遭受侵犯类似。
试想一个人无端地被打骂,只要是个心智健全的人,就必定会反抗,这既是出于自卫的本能,也是出于对人格尊严的捍卫。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卫自己,那么作为共同体的国家受到侵略,其成员同样会出于本能和民族尊严,义无反顾地保卫她。
更何况对战争本身带给家国的苦难更是直接激发了诗人的爱国之心。
不少诗人在逃难中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见闻写下来,这必然无形中驱策着自己和同胞们增强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增强了爱国意识。
2、民众的爱国意识和行为对诗人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
例如陆游少时经常看到长辈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龇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
[50]这样一个时代、社会与家庭氛围必然在幼小的陆游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成为爱国的无穷动力。
3、“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相当到位。
南宋理学思想日益昌盛,强调道德内化,多年来的儒家传统生根发芽,科举考试也命令以儒家学说为考试内容,这些都使得诗人内心有很深的爱国思想。
例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就列举了十二位忠义之士,可以说,他的爱国情操与自幼受到的教育有密切关系。
4、仁政和养士制度笼络了大批知识分子的心。
宋朝几百年以来基本上都善待知识分子,赵匡胤就下令不得无故剥夺属臣的生命,[51]知识分子的生活总体上十分优裕,所以国难当头之时,他们自然感念皇恩,精忠报国。
5、宋朝知识分子对朝廷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
宋代文人可以选择的自我价值实现之路非常狭窄,几乎只有经科举考试获得官位,并由此获得社会承认和优越的物质生活。
[52]因此,从个人生存的角度看,他们也不能不期望宋朝长治久安,而当它面临灭顶之灾时,也往往意味着知识分子本身将失去依靠。
因此,这种依赖性驱使着他们特别关心国家命运,由此就必然反映在诗歌之中。
后记:此文作于2006年,现发表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略有改动。
由于篇幅过长,在此不再附加引文出处。
中国古代十大爱国诗词排行
第一位。
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二位。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三,四位。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贺新郎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第五位:「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六。
王昌龄。
出塞二首[第二首一作李白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第七、八位。
陆游。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闻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九、十位。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其一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其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
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
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
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爱国情怀的诗句
1.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
1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爱国的古诗词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