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5]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因此要深刻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谁来培养?培养效果如何?”的逻辑关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1、校企共建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
要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2、能力本位原则。
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任务)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
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典型产品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双证书”原则。
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简称“双证书”制度)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各专业要根据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规划与选择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拓展学生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将“双证
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4、职业性原则。
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尤其是实训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操作规范。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三、基本要求(一)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到方案的制订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柔性管理,考虑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1、过程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1)行动领域设计:写出人才培养方案行动领域(工作领域)设计过程,从行动(工作)领域找出本专业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再找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
同时,说明界定这些任务依据和基本过程。
(2)学习领域设计:对具有教学价值的、经过整合后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也就是学习领域设计。
这里的设计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必须基于工作过程,从而形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中的工作任务顺序选择必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
(3)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开发必须选择完成工作载体(任务、项目、案例、产品、设备等),根据选定的载体开发课程。
学习情境开发应包含围绕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设计。
2、学生素质的培养设计学生素质应当包括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描述这些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的哪些教学环节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手段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对于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特殊素质,必须重点描述如何完成培养。
3、教学实施中的柔性管理在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学生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学习过程中发生变动情况下,如何调整教学计划。
即描述在满足何种条件下可以变动正常的教学计划,必须完成哪些教学环节和课程,没有完成的教学过程用哪些环节(如网上学习、企业培训、企业鉴定等)替代。
四、课程体系构建1、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
必须依据这一理念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重大变革。
坚持课程体系构建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原则。
2、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标准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按照工作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进行开发,并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能够向学生传授怎样的职业技能和知识;(2)课程体系的实现基于什么载体(如项目、工作过程、设备、产品、案例等)进行教学活动,即本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以什么作为主线进行衔接贯通;3、课程体系设计要点在课程内容顺序安排上应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应体现出工作任务的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
在课程单元选择设计上应当考虑到难度适中,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在广度上应基本涉及本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完成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在学习时间安排应符合企业实际、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学校情况。
4、双证书的教学安排在课程体系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的正常教学活动中去,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有相对应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致。
5、顶岗实习的安排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安排不低于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一般在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培养的基础上进行。
五、课程体系构成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可以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本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沟通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由《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军训》、《英语》、《综合理科》、《礼仪修养》、《德育课》。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设置与课程内容选择。
2、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
各专业在构建该课程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
突出课程“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并将岗位任职资格等级证书教育纳入该部分课程之中。
3、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应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中心,培养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的课程。
4、课程体系学时分配各三年制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学时,专业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调研组2015年3月10日人才培养项目方案2017-01-03 23:17 | #2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优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e#一、建设团队人员组成:二、建设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
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设思路如下:进行企业调研和国内外同种专业比较研究→确定现阶段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分析现用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以形成新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设,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一整套新的管理和评估制度,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并通过试使用,通过完善和修改,完成最终的建设任务。
三、建设目标进行专业建设调研,形成特色鲜明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完成调研报告及调研资料;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教学监控与评价;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四、建设主要内容1.构建工学结合的“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形成适应新时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合作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学生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特色所在。
要构建与本行业领域需求的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就要深入行业,全面开展职业岗位分析,构建工作任务分析表,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取舍、重构和序化课程内容,根据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特色构建教学计划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调研、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表的构建、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序化等大量调查、分析、研讨、教研等工作后,确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领域需求。
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教育教学规律、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的特色,对所设置的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训项目构建专业
课程框架,理清各课程、实训之间的先后顺序。
再根据学院对培养方案文本格式的要求,科学编制专业教学计划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改革。
探索并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实训操作模式,积极采用小组学习、模拟演示、现场参观、实践操作、企业实习等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
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要园网开放,实现校内优质资源共享。
4.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进行广泛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从“必须” 、“够用” 着手,开发出核心必修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环节,确保教材、教师、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保持一致。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以专业市场调研为前提,合理确定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实践职业能力归纳分析,进行实践教学体系中课程设置,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实训项目,最后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5.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教学管理制度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体现刚柔相济的原则。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能有效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建设工作进度1.2012.3完成工作小组构建;2.2012.4~2012.6完成企业调研和国内外同种专业比较研究;3.2012.7~2012.8分析现阶段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分析现用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4.2012.9~2012.12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整合课程形成新课程体系; 5.2015.1~2015.4完成教学过程设计;6.2015.5~2015.7完成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的制定; 7.2015.8~2015.9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制定;8.2015.10~2015.11修改、完善。
六、建设经费预算(详见附表)七、建设预期提交成果 1.企业调研报告一份; 2.新课程体系一份; 3.新人才培养方案一份;4.新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一份;5.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报告一份。
八、审批意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项目建设经费预算表预算项目所属
一、二、三级子项目名称单位:元注:资金预算的开支项目包括办公费、差旅费、印刷费、材料费、邮电费、劳务费、培训费、安置费、仪器设备费、交通费、机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