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起源: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
②地方:侯、伯。
(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C、义务与权利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A、时间:西周后期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整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禅让制:尧舜禹时期,采用民主推举的方式,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世袭制: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由诸侯管理地方。
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秦始皇实行了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和九卿,分管负责管理国家各方面事务。
郡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设郡守和县令管理地方。
3、汉朝的政治制度
汉承秦制: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也保留了分封制,设立了诸侯国。
郡国并行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封国,与郡县并存。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推恩令”、“酎金夺爵”等措施,削弱诸侯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唐朝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诗词歌赋,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负责决策,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负责执行。
5、元朝的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元朝将地方分为行省,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行省内部事务由行省自行管理。
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前1046--前771)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1、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2、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历 史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请思考: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中体现了哪一人才选拔制度?材料一中宋朝的诗词中反
映了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
(2)材料二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认为
“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
历
史 必
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元朝的中
修
① 书省是行政机构,它与唐朝尚书省职能类似。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选官制度
1.发展演变 (1) 战 国 时 期 : 开 始 用 _军__功__爵___ 制 度 替 代 西 周 以 来 贵 族 世 袭 的 “__世__卿__世__禄__”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2)汉武帝:实行_察__举__制___和__征__辟__制__。前者是让各__郡__国__每年向国家推荐 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__社__会__征聘人才。
历 史
4.简述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梳理
历 史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1)职权: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_中__书__省___(隋称内史 省 ) 、 _门__下__省___ 、 _尚__书__省___ , 其 职 权 分 别 是 _起__草__诏__令___ 、 __封__驳__审__议__ 、 负 责 _执__行___。其长官都是宰相。__尚__书__省__下设六部,分别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 特 点 及 作 用 : 三 省 之 间 相 互 牵 制 , 互 为 补 充 , 分 工 明 确 , 提 高 了 _办__事__效__率___;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__皇__权__。
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
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一、历史背景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衰落过程。
从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统一,以及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替,中国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这一过程中,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定了家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和权力传承方式;分封制则是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王室子弟或功臣担任诸侯,管理各地事务。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诸侯国纷纷进行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推行县制等制度。
同时,士人阶层崛起,百家争鸣,形成了各种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
秦汉帝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实行土地国有化、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等。
汉朝则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政治制度,如设立郡县、推行察举制等。
唐宋元明清: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推行文人政治,建立了科举制度;元朝则实行行省制和蒙古人担任地方官的制度;明清时期则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如明朝废除丞相、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清朝则推行奏折制度和密折制度等。
三、经济形态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的经济形态主要是以青铜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同时商业也得到了初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和普及,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同时,商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诸侯国纷纷设立关市税以控制商业活动。
秦汉帝国: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后,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汉朝则实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对商业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调控。
唐宋元明清:这一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的坊市制度、宋朝的市易法和元朝的商税制度等都对商业活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调控。
同时,各种手工业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如纺织、造纸、陶瓷等。
四、文化传统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的文化传统以祭祀和卜辞为主要特点,同时出现了《易经》、《尚书》等早期文献。
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起源: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
②地方:侯、伯。
(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C、义务与权利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A、时间:西周后期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君主专制体的演进与强化1、两对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斗争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2、汉初:郡国并行制3、汉武帝削相的措施:①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更相12人);②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人士中破格选用人才;③设“内朝”对抗“外朝”。
(“中朝”又称“内朝”)4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5、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流程: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三省六部制的作用:①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分割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③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
7、宋朝削相:设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增设“参知事”宋朝中央分权机构:参知事(行权)、枢密使(权)、三司使(财权)8、元朝中央分权机构: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机关)、枢密院(最高事管理机构)、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9、中国古代选官制的演进:“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性,埋下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帝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
宋代: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
行政
三司
度 财政 盐 财政 户
支
铁
部
枢密院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归入
归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五、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明朝: (1)废丞相 ①原因:
A、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历史原因) B、明初丞相位高权重(直接原因) C、加强君主专制(根本原因)。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秦朝 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一、汉朝
联①汉系朝并“对中比朝秦”朝、的“政外朝治”制设度置,运用 史窦太料后分曰析:汉“朝皇中后央兄枢王信纽可中侯皇权与相 权发也 之 ‘。。非的 展””刘由矛丞…氏来盾…相不。,景议得从帝之王而曰,,探:亚非究“夫有请曰功三得:不省与“得六丞高侯部相皇。制议帝不的约如: 总要约 功─先结,,─听1天侯[:下之西丞西共,汉相汉击非]的丞之约司意相!也马见’。迁位。今”《崇丞景信史权相帝虽记重权默皇》,然后卷力国而兄五过家止,七大大。无对政皇都 权《构周成勃附了子一亚定夫的传威》胁。
总结2:相权虽然受到了牵制,但仍然 “事无不统”,拥有行政、军事和经 济权,相权与皇权矛盾还没有解决。
三、宋朝
中书门下
行政
皇帝
三司
度盐户 财政 支 铁 部 财政
相权再被分割 皇权继续加强
枢密院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3.东汉: 尚书台
制 的
4.魏晋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萌芽
确
立 5.隋唐: 三省六部制
及
其 演
6.宋:
二府三司制
变 7.元:
一省制
元: 一省制
皇帝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政
盐 铁
户 财政 部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枢密院
军政
吏
户
部
部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秦至元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可看到中央官 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
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唐选)拔房官玄员龄时等《会晋徇书私》舞卷弊四五,《难刘以毅传》 选(拔2)出概真括正材有料用二的中人的才主,要因观而点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选官制度
朝代
西周 战国、秦、西汉初
汉武帝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制度 世卿世禄
军功爵制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八股取士
三、谏议()
朝代
隋唐 宋朝
机构 门下省 谏院
职能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决策提出异 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独立的谏官机构
活学活用 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 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 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 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 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 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三 省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直接打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第3单元 核心知识点清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核心知识点清单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课时英国的制度创新课标解读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清单:一、君主立宪制确立1.原因及背景历史传统:《大宪章》形成限制王权的传统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壮大(根本原因)阻碍因素:国王鼓吹“君权神授”,实行专制(直接原因)政治保障:“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2.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目的: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利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3.意义: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
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及两党制1、责任内阁制(1)含义: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又与议会互相制约(1721 罗伯特.沃波尔第一任内阁首相)(2)内阁制的原则★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英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2、两党制的形成辉格党————自由党————工党托利党————保守党19世纪中期,两党轮流执政标志两党制形成。
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1)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2)内容: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
(3)改革结果:工商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4)意义: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发展。
四、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②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上“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③议会:行使立法权,国家的权力中心④首相:最高行政首长。
高一历史必修1第3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1第3课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是高一历史的一个知识点,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1第3课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1第3课知识点:含义以及主要表现1.含义:两汉的政治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2.主要表现:皇帝制度,是承秦制继续实行,但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
中央行政设三公,秦时即有,汉朝亦设,但到汉武帝时又形成了“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显重要。
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被称为“外朝”。
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些又是与秦时不同的。
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高一历史必修1第3课知识点: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被称为“外朝”。
(2)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3)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削弱相权;后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相权。
“杯酒释兵权”后,枢密院与三衙相互牵制。
(4)元朝:废三省,行一省制──中书省,内置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归其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代:汉初郡、国制并行,“七国之乱”后王国开始削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王国名存实亡。
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设刺史监察地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2011-3-15 20:10提问者:厮特离谱|悬赏分:50 |浏览次数:6762次最佳答案2011-3-15 21:16热心网友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①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②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③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主要内容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势力膨胀,出现“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权力较大,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内容: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
-内容: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标准:孝廉。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标准:门第。
3.隋朝至清朝(主要是隋唐以后):-科举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笔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以下是关于这一课的详细笔记:一、分封制1. 定义:分封制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封国的制度。
2.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 内容:-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 影响:-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二、宗法制1. 定义:宗法制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上矛盾的制度。
2. 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内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4. 作用:-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家国密切结合。
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 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这些制度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特点、作用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
同时,还要注意了解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全面把握古代中国的历史脉络。
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0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 (1)秦汉:官员监察制度确立。 ①秦朝:_御__史 __大 ___夫__掌管监察。 ②汉代 a.御史府的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 b.汉武帝设立__刺__史__,负责监督郡国长官,刺史统属于御 史府。
(2)明清时期 ①中央:设有_都__察__院___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 ②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__按__察__使__司__。 2.谏议 (1)隋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_门__下__省___可以对皇帝的 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谏__院__。
——《朱子语类》
问题 1:据史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 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
学生试答: 提示:职权分配: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审 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 运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
史料二:(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 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 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 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3)影响 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__士__人__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 治的社会基础。 ②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 __高__素__质__人__才__。 ③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分界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隋唐 以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族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 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 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出 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了皇权与 相权斗争的延续。宋朝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分割相权,元朝出现反 复,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相权一度得到扩大。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的知识点呀!这可太重要啦!
先说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吧,我的天哪,这家伙真牛啊!他就像一个厉害的将军,率领着大军一路冲锋陷阵,把六国一个一个地给收服了!你说厉害不厉害?他统一度量衡、文字这些,就好比是给混乱的世界制定了一套规则,让一切都变得有条有理起来。
再看秦朝的政治制度,那皇帝制度简直霸气侧漏啊!皇帝就像是坐在龙椅上的老大,掌控着一切,其他人都得听他的。
还有那三公九卿制,这不就像一个庞大机器里的各个零件嘛,相互协作,维持着国家的运转呀。
然后说说郡县制,这可真是个创新玩意儿!就像在国家这张大地图上划分出一个个小方格,每个方格都有专门的人管理,多高效啊!它可比之前的分封制靠谱多啦,能更好地控制地方呢。
秦朝的法律也很严格呀,就像给人们上了一道道紧箍咒,谁敢乱来就等着被收拾吧!但是呢,也正是因为法律太严格,搞得老百姓压力山大呀。
同学们,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多么伟大的壮举,政治制度又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能从中学到好多呢!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呀,它让我们了解过去,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总之,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的知识点绝对值得我们好好钻研,大家可别偷懒哦!。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二府三司 一省制:废丞相- 雍正设军机 制:中书 中书省 设内阁: 处: 门下-行政;最高行 票拟: 职责:跪奏 枢密院-军 政机构 批红-最 笔录。 权;三司- 相权反 高决策 评价-提高 财权 弹 权 行政效率; 皇权发展到 顶峰。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
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
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 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 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结合秦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回答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及特征? 2.三公九卿制:名称;职责;关系
3.郡县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第3 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秦朝开始有了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列三公,为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 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西汉初,为相者多为开国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如吕后欲封诸吕 为王,王陵即当面表示反对;景帝时周亚夫曾反对封王信、废栗太子等事。到武 帝时,擢用公孙弘为相,开以后布衣登相位的先例。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武帝重 用内廷近臣,对丞相不甚信任,其在位者如薛泽、赵周、庄青翟、石庆、田千秋 等人,皆谨小慎微,庸碌无能。
★军 机 处:职责:受皇帝召见, 跪奏笔录.
雍正
南 书 房
内阁
皇权扩大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
内阁、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皇权受到限制
思考: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成为我国古代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 要标志?
• 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无专官,军机大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I.三省六部制
i.背景:秦朝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形成的中枢权力体系(皇权不断加强)ii.确立:隋唐时期,设中书(起草诏令)门下(封驳审议)尚书(执行)三省1.三省长官都为宰相
2.
3.三省相互牵制补充,相权被分割,皇权被加强
Iii.演变:
宋朝
1.设“中书门下”
2.军政归枢密院
3.财政归度支盐铁户部掌管
4.宰相仅有行政权
元朝:废除三省,仅留下一省
II.选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禄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度
汉武帝时期:察举和征辟制度
隋朝:设立进士科,开辟科举制度
意义:
1.为出身卑微的士人提供机会
2.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3.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
4.为官僚队伍提供人才,成为中华帝国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
(但是后来八股取士发展僵化,成为束缚思想的工具)
III.监察与谏议
i.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与效率
ii.
iii.发展:汉代设御史府,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
iv.目的:对官员的监督,对皇帝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
v.发展:
1.隋唐时门下省建议封驳
2.宋朝出现谏院
3.明清: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
vi.局限:监察谏议制度不能根本限制皇权和官僚腐败
失误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vii.表现特点
1.中央行政体制(如三省六部制),选官用人制度(如科举),监察制度标志中国古代政治高度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