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图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点测验法和三点测验法
两点测验: 适用于两基因相距不超过5个遗传单位时应用。 两点测验法是以两对基因为对象来测定交换值, 每次只研究两对基因,因此测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 上位置,要通过三次杂交,三次测交,最后根据交 换值来判定基因的位置。
三点测验:
用三杂合体和三隐性个体杂交,获得三因子杂种(F1),
1.用三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系作亲本进行杂交、测交:
P:
凹陷、非糯性、有色 shsh ++ ++
× 饱满、糯性、无色 ++
↓
wxwx
cc
F1及测交:
饱满、非糯性、有色×凹陷、糯性、无色 +sh +wx +c shsh wxwx cc
三点测验
2.考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分类统计 3. 确定两种亲本类型和两种双交换类型——双
交换的比例最小;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 饱满、糯性、无色 凹陷、非糯、有色 饱满、非糯、无色 凹陷、糯性、有色 凹陷、非糯、无色 饱满、糯性、有色 饱满、非糯、有色 凹陷、糯性、无色 总 数 F1配子种类 + wx c sh + + + + c sh wx + sh + c + wx + + + + sh wx c 粒数 交换类别 2708 亲本型 2538 626 单交换 601 113 单交换 116 4 双交换 2 6708
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
基因连锁关系改变,产生交换型染色单体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中的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
分体中,发育成四种配子
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与交换的基因与基因间物 理距离有关,距离越大,断裂与交换的机会就越大。
交换是指来自双亲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 分裂的粗线期至双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在 对应位点上发生断裂和交互重接的过程。
第3章 基因组图谱
遗传图谱(genetic map)
物理图谱(physical map)
第1节 遗传图谱(genetic map)
遗传图谱的概念 遗传图谱的构建
遗传图谱的应用
一、遗传图谱的概念
遗传连锁图(genetic map),是指通 过遗传学方法,以遗传图距(cM)为
单位绘制的染色体上基因或标记之间相
连锁交换规律
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在遗 传时,联合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
连锁和交换的重组称为染色体内重组,因染色体 自由组合而产生的重组称为染色体间重组。
完全连锁:如果杂种F1(双杂合体)只产 生两种亲本类型的配子,而不产生非亲本
类型的配子,就称为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指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型配
交试验中发现的。
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4种表现型; F2四种表现型的个体数与理论值9:3:3:1相差很大, 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 两种新性状组合的实际数低于理论数。
连锁遗传
连锁(linkage)遗传: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 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 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对位置的连锁图。
绘制遗传和物理图谱的原因
基因组太大,必需分散测序,然后将分散 的顺序按原来位置组装,需要图谱进行指 导;
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顺序,会干扰排序, 因此要高密度基因组图; 遗传图和物理图各有优缺点,必须相互整 合校正。
遗传作图
遗传作图(Genetic mapping):采
群体大小
年龄(雌果蝇) 性别(雄果蝇、雌家蚕)、环境(温度)等
交换值与遗传距离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
连个连锁基因之间重组率的变化范围是(0,50%),反
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通常用重组率来度量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
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 以1%重组率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厘摩,cM)
再用F1与三隐性基因纯合体测交,通过对测交后代
表现型及其数目的分析,分别计算三个连锁基因之间
的交换值,从而确定这三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顺
序和距离。通过一次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
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
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
三点测验
仍以玉米C/c、Sh/sh、Wx/wx三对基因连锁分析为例, 在描述时用“+”代表各基因对应的显性基因。
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重组:通过联会中的同源染色体中非姊妹 染色单体的交换,产生新基因组合或染色
体组合的过程。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当两对非等位基因为不完全连锁时,F1不仅产生亲本型 配子也产生重组型配子。
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偶线期同源 染色体联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粗线期同源染 色体的非姊妹 染色单体交换
中期Ⅰ
配子
用遗传学分析方法将基因或其它DNA
顺序标定在染色体上构建连锁图。
二、遗传图谱的构建
理论基础: 连锁与交换 基本方法: 两点测验法和三点测验法
连锁与交换
连锁遗传的现象
连锁遗传的解释
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连锁遗传现象是W.贝特森和R.C.庞尼特于
1906年在香碗豆 (Lathyrus odoratus)杂
T.H.摩尔根等根据果蝇试验的结果,逐渐形成 了较完整的连锁遗传学说。
(1)同一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呈直线排列,
相互连锁构成 1个连锁群; (2)某生物有多少对染色体就有多少个连锁群; (3)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之间 表现独立遗传的关系; (4)连锁遗传的基因可以通过非姊妹染色单体间 的交换而重组。
4. 根据双交换的基因型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排列顺序。 根据F1的基因型,基因排列有三种可能性:
sh + + ================ + wx + + sh + ================ wx + c + + sh ================ wx c + wx在中间 sh在中间
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 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
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
交换值(%)=(重新组合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交换值的大小与基因距离有关
影响交换值的因素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之间的距离 重组型配子生活力的差异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否正常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