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_任世民

合集下载

数字化在消防部队中效果突出

数字化在消防部队中效果突出

84| 2018.06数字化在消防部队中效果突出文/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李寿文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历史赋予消防部队的任务从单纯的防火、灭火向兼有抢险救援、处理重大特大灾害事故等多功能任务转变。

处置灾害事故过程中的复杂性,多兵种、大兵团联合跨区域作战的协调性,都对消防部队现场指挥通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课题。

目前,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能力的提高往往依赖于各种技术装备性能的不断改进,但其整体效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军事技术革命悄然兴起,这为开展消防部队的数字化建设、提高消防部队的作战能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所谓作战部队能力的数字化,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使消防部队发展的重心从追求复杂的、高性能的技术装备系统上,转变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上来。

通过将火情侦查系统、灭火指挥控制系统、技术装备系统以及后勤保障系统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消防队员与技术装备的紧密结合,达到使消防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大于各单兵作战能力,让各单项装备效能之和发挥增效作用,从而使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建立数字化消防作战指挥通信基于新时期的新需要,消防作战指挥通信必须具有3方面的能力:首号的传输。

扩频技术是一种数字调制技术,能将所传信息带宽扩展,使得发送信号的带宽远大于所传输数字信号所需要的带宽。

相较于一般的窄带调制,其具有如下的优势:一是具有低截获概率特性。

由于消防部队有时会处置敏感警情,或参与国家重大安保活动,信息传递时的保密性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使用扩频五是具有码分多址能力。

当不同系统的用户采用相关特性较好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扩频序列时,这些系统可以在同一时刻中、同一地域内、同一频段上工作,而互相造成的影响很小,这就是良好的码分多址能力。

建设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基于GIS的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鉴于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将这种信号在信道上传输,其抗干扰性能极差;鉴于其幅度的连续性,直接转换成二进制数字编码使得其内容趋于无限大,这些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数字化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为脉冲编码调制技术,也称为PCM技术,其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变换处理,使之成为相对应的数字信号,并852018.06 |统,利用其空间可视化、空间导向等功能,可清楚地将辖区地图、道路分布、辖区内的主要建筑信息、消防重点单位、水源分布情况、消火栓分布及消防中队分布等情况反映在GIS地图上,保证消防指挥人员直观、方便地获取灭火指挥所需的全方位信息,同时方便辖区中队熟悉本辖区的道路及各重点单位分布情况。

无人化作战中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发展运用

无人化作战中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发展运用

无人化作战中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发展运用摘要:随着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现在我国已经可以实现无人化作战,在无人化作战方面,指挥控制理论、指挥技术关系到无人化作战效果,因此我国应该重点加强对作战指挥控制理论、控制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无人化作战的对抗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其次探讨无人化作战中指挥控制理论、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无人化作战; 指挥控制理论; 技术发展1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1.1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理论的发展现状指挥控制理论作为新时代军事理论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无人化战场指挥的关键内容。

在无人化作战过程中,指挥控制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时效性比较强、精准性比较高,而无人化作战指挥理论是分析信息技术对于研究军队指挥方法、军队组织结构组织方式产生的影响。

美国已经创建了智能作战管理体系,可以为美军军队完成信息化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对于我军作战指挥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2017年的时候,中国国务院即已经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使得我过在智能作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经研发设计了彩虹系列无人机、翼龙系列无人机的研发。

但因为我国在发展无人化作战方面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在理论研究、实战方面距离美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1.2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技术的现有发展现状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未来战场上将会出现要素比较多、流程比较复杂的无人化作战指挥控制体系,但是作战指挥的关键要素依旧是人,需要由军事指挥制定作战决策。

在开展无人化作战指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使用智能技术可以感知现代战场发展态势,做出更为准确的战场指挥决策,能够有效提升现代化作战指挥效率,可以协助我方夺得无人化战场的主动权。

由于我军在无人化作战指挥理论研究时间比较短,难以顺利支撑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数字化部队指控通信仿真训练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数字化部队指控通信仿真训练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 . 4 为研究数字化作战指挥提供了实验室 随着武器装备、 作战思想、 作战方式的快速发展, 以前 战争的经验教训已远远不能用来指导今天或明天的战争。 如何未雨绸缪, 提前一步“ 进入” 未来战争设想, 探索未来 作战样式?除了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和推导以外, 先进的 作战训练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数字化仿真训练系统具有 很好的超前性能, 能够仿真出可能发生的作战行动。未来 战争需要怎样的指挥人员、 指挥体系、 指挥方式等, 都可以 通过数字化指控通信仿真训练系统进行分析、 总结和构 建, 进而建立逼真的战场实际作战指挥流程, 为开展数字 化部队作战运用研究提供实践支撑。 务、 兵力部署和部队行动灵活地实施扁平式指挥、 精确化 控制和实时化协同。指挥控制行动的跨度与层次如图 2所 示。
况进行检验。
3 数字化部队指控通信仿真训练系统功能 需求分析
3 . 1 数字化部队指控通信仿真训练系统基本构成 数字化部队指控通信仿真训练系统应能基本替代实 装装备具有指控通信系统装备操作使用训练、 作战指挥作 业训练、 作战指挥综合模拟演练等功能, 能够实现部队的 各级指挥人员完成指控通信装备的专业技术和作战指挥 相关的仿真训练以及系统构建、 运行的演示任务。因此, 仿真训练系统大体应由指挥控制仿真系统、 网络系统、 导 调控制系 统 3部 分 构 成。系 统 的 基 本 构 成 设 想 如 图 4 所示。
四川兵工学报 1 0
练角度讲, 应包括指控通信系统的技术和战术训练。具体 训练内容包括组织计划、 考核检验、 理论学习、 技能训练、 组网联训、 作战演练等, 在这些环节中要融入技能、 智力和 心理的训练。 核各车台分系统的训练使用情况, 可设置全系统基本的电 磁环境和通信参数, 如误码率、 时延、 网络容量、 网络吞吐 量等, 以达到电子对抗的战术训练效果。 3 . 2 . 6 其他方面的功能 仿真训练系统软件不仅可以用于联网组训, 还应能作 为仿真训练软件用于单机运行, 此时仍应具有基多种训练结构, 形成各种不同训 练结构的途径和手段要简单灵活, 根据需要应在不作技术 调整的情况下即可模拟组成师( 团) 、 营、 连等各级指控通 信训练系统。例如, 按建制组训和按梯队演练时的结构如 图6 、 7所示。 3 . 2 . 4 多训练内容功能 训练系统内容应包括技能、 智力、 心理 3个方面。从训

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有的素质和品格

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有的素质和品格

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有的素质和品格摘要: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指挥员的素质和品格提出了严格要求。

那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和品格呢?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军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品格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想赢得这场作战,除了必须建构基于信息条件下数字化战场环境和各种数字化武器装备外,最关键还是取决于参与这场作战指挥员的综合素质。

在战场条件和武器装备相差不大情况下,指挥员综合素质高,则战事兴,指挥员综合素质低,则战事衰。

那么,打赢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指挥员综合素质都有那些具体要求?对此,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是我们从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实际和我军新时期新阶段使命和任务出发,对指挥人才应具备素质和品格的一些理解和把握。

一、强健的体魄与沉着冷静的心理承受力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指挥员体能的消耗和心理劳累,绝不亚于以往任何作战。

以往作战,指挥机构还不是首要打击的对象和目标,指挥员面对的大多是一些地面作战行动,空中和海上的作战行动不是主要的,指挥员在作战中,主要面对的是各种作战沙盘、地图和各方面情况通报和文件资料,对指挥员视觉和脑神经刺激损伤还不是太大,体力与脑力劳动所产生的消耗和劳累比较单一。

而信息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就不一样,作战双方是体系与体系对抗,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各自作战的神经中枢,是首要打击和攻击的目标;指挥员面对的不仅有看得见的陆上作战、海上作战、空中和太空作战,还有看不见的电子战、网络战和心理战;呈现在指挥员面前的不仅有沙盘、地图和各种文件资料与情况通报,而且有各种实时直观的全天候作战三维立体液晶显示,对指挥员视觉和脑神经的刺激是多元的,其体力消耗和心理劳累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运筹帷幄所产生的正常体能和智能消耗,又有全天候面对各种液晶显示所产生的视觉疲乏,还有长期处在各种电子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电磁辐射所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大脑浑浊,更有作战双方在心理上相互绞杀所带来的体能与心理的持久消耗和劳累。

浅谈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技术在军队的应用

浅谈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技术在军队的应用

浅谈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技术在军队的应用作者:杨亮张亚星周超安琪王洋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7期【摘要】本文首先对指挥控制系统以及仿真技术的含义做了简要的概述,简述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在军事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我军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仿真指挥控制应用一、指挥控制系统及仿真技术含义1、指挥控制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相当于军队自动化指挥的“大脑“。

指挥控制系统核心主要是指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作战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保证指挥员的命令,保障指挥员的制定决策,指挥与控制部队,控制武器装备的使用。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军队指挥的中枢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强弱对未来信息化战争影响很大。

2、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用来构造仿真世界的主要技术,通过构造仿真世界是可以实现现实世界部分的功能与特性的。

仿真是利用计算机对实际的数学或物理模型进行虚拟的实验,对实际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与分析,本质上是为了建立仿真模型,也是对模型进行实验的一种技术。

二、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50 年代到60 年代初期。

Fortran 语言为主要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阶段,它是第一个达到成熟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当时基本上大部分可以求解数学表达式的程序都使用了它。

在50 年代仿真技术应用的领域主要游火炮控制以及飞行控制;而60 年代主要应用于火箭与导弹控制系统。

第二个阶段:60 年代到70 年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的仿真程序包,还出现了初级仿真语言。

仿真软件在这个阶段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求解常微分方程组,主要借助数字仿真技术。

应用领域是在航天、核能领域。

第三个阶段:70 到80 年代初期。

这个阶段出现了完善成熟的商品化的仿真语言。

这个阶段的仿真技术比以前的都更加完善成熟,不论是在表达能力、数值性能、算法还是在程序执行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完善了。

当时比较吸引人们眼球的应用领域是在制造领域。

第四个阶段:80 年代中期以后。

对建模以及仿真技术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多与提高,开发的仿真软件对于各个领域来讲并不能协调有序的工作;对于仿真语言的要求也变得很复杂,大量的数据以及文档处理并不能达到要求,也不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要求。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PPT模板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PPT模板

2 导航系统
(一)GPS卫星导航系统
美 国 于 1987 年 开 始 发 展 导 航 星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全 称 是 “ NAVSTA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简 称 “ GPS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 其 中 “ NAVSTAR” 是 Navigational System Using Time and Ranging(利用时间和测距进行导航的系统) 一词的缩写,中文译为“导航星”,GPS为“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3个英文词的 首字母。
1 指挥控制系统
(二)指挥控制系统的功能
(1)信息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与检索、 信息显示。
(2)辅助决策功能,它可以通过系统中的辅助决策软件系统来辅助指挥员决策; 可以为指挥员提供各种作战预案以供选择;还可以依据战场情况,进行人工智能 型辅助决策;另外还可以提供作战模拟手段,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高校大学生军事课
1 指挥控制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是军队指挥体系中,采用以计算机为核 心的技术设备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 挥与控制的“人—机”相融合、实现“全域实时动态” 的高效指挥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是一种重要的高科技军事装备体系,是军 队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基本功能是实现战场指挥 的自动化、实时化和精确化。军队的信息化指挥控制系 统,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把指挥、控制、通 信、情报和信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功能的 统一系统。
2 导航系统
(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 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

对构建信息时代指挥控制体系几个学术问题的再认识

对构建信息时代指挥控制体系几个学术问题的再认识
的论 述 , 但是 关 于信息 时代 指挥 控 制 的许 多基础 性 理论 问题 却 并 没有 得 到很 好 的解
决 和达成统 一认 识 , 以至 于众说 纷纭 、 各执 一词 。本文试 就 几个基 本理 论 问题加 以探 讨 , 望能 起 到抛砖 引玉之 作用 。 希
控制的实 时、 精确化趋势不能替代指挥 决策的相对稳定性 。 指挥和 控 制 必 须 加 以 区分

王斌 党
叶 钦 卿

要 :关于信 息时代指挥控 制的许 多基础性理论 问题并 没有得 到很
好的解决和达成统一认识 , 以至 于众说纷 纭、 各执一词 。文章试就 几个基 本
理 论 问题 加 以探 讨 。
关键词 : 建 构
信 息 时代
指 挥 控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1 44(000 - 02 0 17- 572 1)4 04 - 3
近年来 ,随着 信 息化条 件 下作 战实 践 的不 断催 化 和新 军 事变 革 的深 入 推进 , 关
于如何构建信息时代指挥控制体系的理论研究 日 渐升温 , 其间不乏有一些很有见地


机 械化 及 其 以前 的战争 形 态 下 , 基本 上 不 需 要 区别 指 挥 与控 制 , 因为 指 挥 与控 制 对 于战 争实 践 来说 趋 于 同时或 同步 , 们之 间 的差别 不 是 很 大 , 它 指挥 员 在 战 场实
施指挥的过程就是部署 、 调整、 协调与控制部队作战行动的过程 。
的能力大为增强 ,信息时代作战的基本理念就 是设计 战争 、 控制 战局 并最 终 打赢 战 争 。 战行 作 动 的根本 目的是 将 己方 的意 志通 过暴 力 行 为 强 加 于 敌 ,而 这种 意 志具 体 化 的表 达 就是 指 挥决 策也即指挥员意志的表述 。由于信息化战争中 目的的坚 决 性 , 而决 定 了指 挥决 策 一 旦完 成 , 因 就不能轻易改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行动 , 一 个 极 为 突 出的特 点 就是 筹 划 时 间长 、作 战 持续 时 间却 急 剧 缩 短 而 作 战 进 程 则 更 加 复 杂 多 变 。 基 于 此 ,信 息化 条 件下 应该 将 指 挥 与控 制 加 以 合 理 区分 :指挥 的根本 在 于制 定 决策 、提供 方 向 ;控 制 的 目的则 在 于调整 执 行 决策 过 程 中 的 偏差以确保这种坚决 的意志得 以贯彻到底。因 而, 指挥在完成设计战争 ( 战 ) 作 及其进程 的使 命 之后 , 保 持适 当的稳 定 , 正起 到“ 馈 ” 应 真 前 的 作用 ; 而控 制 则也 必 须实 现 “ 馈 ” 反 的作 用 , 过 通 对 部 队作 战行 动 的 实时 监控 ,及 时发 现 执行 中 的偏 差 和 意外 因素所 产 生 的影 响并 迅 速 予 以调 整或消除 ,使军事行动能够迅速回到原来 的路 径 上来 ,使得 己方指 挥 员 的意 志 能够 连贯 地 得 以表达 。一言 以蔽之 , 信息化条件下 , 战争 目的 的有 限性 和 战斗 行动 的坚决 性 ,使 得 作 战行 动 具体进程的复杂多变绝不能影响到既定决策 目 标 的实 施 ,而 确保 决 策贯 彻 到底 就 必 须依 靠 控 制 的实 时 、 精确 予 以保 证 , 得 既定 目标 能够 得 使 以最 终 实现 。由此 , 我们 可 以赋予 传统 意 义上 的 指挥 以新的诠释 ,即战前指挥员对部队作战 目 的 与作 战行 动 的初 始 设计 ,这种 设 计 和谋 划 一 旦 以指 令 的形 式 下达 后将 保 持稳 定 ,其 目的是 使部 属 理解 上 级 指挥 员 的作 战 意 图 ;同 时我 们 将控 制 定义 为 :通 过 作 战行 动 实施 过 程 中 的相 关反馈信息来调整或影 响部 队的具体行动 , 使 得部 队行 动不 偏 离或 较小 偏 离于 预设 目标 。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是当今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涉及到军事作战的效率和战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军事强国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也正积极开展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力争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提升我国军事的战斗力和防卫能力。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是指通过网络化技术将各类武器、探测装备、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对火力打击和作战行动的统一控制和指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战场上的各类火力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火力打击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指挥官对作战行动的控制和指挥能力,从而实现战斗力的提升和作战效果的改善。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各种武器系统和探测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和共享。

这需要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通过高速稳定的数据链路将各种传感器和火力资源连接在一起,实现即时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还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从而提供给指挥官准确的战场态势和战术指导。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在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技术上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首先是强化网络化通信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实现对复杂作战环境下的实时信息互联和共享。

其次是加强对智能化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水平,为指挥官提供更准确的战场态势和战术指导。

还需要加强对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发,提高多种作战力量的协同作战和统一指挥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在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读书笔记 3S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读书笔记 3S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3S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读书笔记资环一班邓双福63120305017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战场,而在数字地球技术体系中,最基础的核心技术就是3S技术。

可以说没有3S技术发展,现实变化中的地球就不可能以数字方式进入计算机网络,也就难以利用数字地球对全球各领域的变化规律、影响以及对策等加以深入研究。

3S[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战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GIS、RS 和GPS等高新技术的相互查漏补缺和结合应用对战场数字化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S技术集成原理将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根据应用需要,有机地组合成一体化。

功能更强大的新型系统的技术和方法。

RS 与GIS集成: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信息来源,GIS则可作为遥感图像解译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GIS作为图像处理工具,可以进行几何纠正和辐射纠正,图像分类和感兴趣区域的选取;遥感数据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来源,可以进行线和其他地物要素的提取,DEM数据的生成,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图更新。

3S技术主要应用于与空间数据相关的行业领域,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概念提出,日益受到重视。

GPS 获得单点3维或4维数据,RS主要获得区域大面积的图像数据,他们作为GIS的数据源,为GIS提供必要的空间决策分析数据,GIS作为一个处理这些空间数据的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转换,分析,查询,显示等操作,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运用3S集成技术可以构建数字化战场,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形地貌侦察、军事目标跟踪监控、飞行器定位导航、武器精确制导、作战效果评估、战场仿真、作战指挥等许多方面,服务于战略战役和战术各层面的军事地理信息系统。

2.实现方法将战场上风云变幻、信息量十分巨大的信息利用3S技术综合起来,集中处理,集中分析,集中发布,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S中的遥感,地信,GPS 各有利弊,将他们综合起来应用,能真正起到1+1>2的效果。

一体化作战指挥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体化作战指挥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体化作战指挥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lIHIIIIllll川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董良成刘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战争中的作战指挥产生了深刻的革命,一体化指挥在现代战争中也日渐凸现.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中,这种战场网络化,陆,海,空,天无缝隙链接的一体化指挥得到了充分展示.当前,"一体化指挥"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界的高度重视,研究和发展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而实现战场指挥"一体化"成为了新军事变革中的热点问题."一体化作战指挥".就其本质而言,是指通过有效连接战场实体单元,实现以信息优势获得行动优势的指挥控制活动.究其发展动因,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是"一切体化作战指挥"产生的前提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战双方为了尽早达到作战企图,将会动用各军(兵)种的精锐力量与敌方对抗,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必将成为信息化战争最基本的作战样式.而联合作战中,要真正发挥诸军(兵)种的整体作战威力, 靠以往的各军I兵)种相对独立, 相互协同的作战指挥显然是做不到的.因为发往的作战指挥,由于对战场空间信息难以实时,全面感知,对战场态势判断的失误较多, 决策和计划的片面性在所难免;指挥周期过长.指挥速度过慢,在节奏快,指挥对抗激烈,.发现即意味被摧毁"的信息化战场的联合作战中,指挥将严重滞后于战场情况变化."一体化作战指挥"能借助系统集成,充分发挥作战整体效能优势,较好地满足未来战争对指挥速度的要求.如对各级侦察情报系统所获取的情报信息,通过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一体化处理,既能保证情报信息的全面性,减少对情报判断的失误,也能保证情报处理,情报传递的实时性;由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统一对战区的作战进行决策, 计划和组织,指挥员就能始终把联●IIHIIIIlIIl川合作战的大局利益摆在首位,更充分,更全面,更合理地运用诸军,兵种的力量,真正形成最强大的系统联合力量,提高作战决策的正确性,作战计划的精确性和组织作战的时效性;由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对各军种作战部队进行整体控制和协调,不但能使各军(兵)种的协同动作更密切,而且能对战场出现的新情况做出快速反应,减少协调的滞后性;由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对各项保障进行一体化计划和协调,就能较好地达成全面,及时,精确保障.总之,从联合作战发展的新需求来看,实施"一体化作战指挥"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走"一体化作战指挥"之路,才能更充分发挥各军(兵)种联合作战体系的系统效能优势.二,信息化条件下指挥手段智能化是"一体化作战指挥"产生的物质基础"一体化作战指挥"需要有一定的指挥技术手段作支撑,而指挥技术手段的发展又对"一体化作战指挥"起着推动作用.当前,尽管各国军队的指挥技术手段的发展不平衡,但各国军队指挥手段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为"一体化作战指挥"提供越来越厚实的物质基础和越来越好的技术保障条件.首先,建立和发展陆,海, 空,天一体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当今拥有指挥自动化系统,已不是某一个军事强国的专利,许多国家都在发展指挥自动化系统,而且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联网越来越广阔,不但具有直接建制关系的不同级别的指挥机构正在实现指挥"合网",而且不同建制,不同军(兵)种部队,甚至作战部队与地方保障或支援部门都在逐步建设或实现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合网".这种以网络为中心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一旦建立,将会使各级,各军(兵)种的指挥网络融为一体,消除不能直接互联的技术性障碍, 进而为"一体化指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指挥系统装备建设"横向技术一体化",加速了整体作战能力的生成.以前指挥系统装备建设,只是采用纵向上研制一代比一代更先进的武器装备的做法,周期相对较长,战斗力生成较慢;当前,各国都利用现有的民用和军用技术,采用商用成熟的通用软件,协议标准和程序,从横向上对现有指挥系统装备(甚至武器装备)进行现代化改装或改进,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和模块化,加速从传感器到打击兵器之间,各级指挥机构,各类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流动,大幅度提高指挥系统装备的整体效能.第三,指挥工具,作战文书正在向兼容性,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以往那种各级,各军(兵)种部队指挥工具技术上不兼容,不对口, 作战文书格式标准各异,难识别的现状正在得到逐步改观,统一指挥工具的技术指标,统一作战文书格式,统一指挥用语等有利于"一体化指挥"的因素越来越被各国军队所重视.指挥工具,作战文书的统一,将会使.一体化指挥"更为简捷.总之.从指挥手段的发展趋势看.越来越成熟的物质,技术条件必将推动"一体化指挥"越来越快速地发展.三,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网络化是"一体化作战指挥"产生的直接动力在以往作战指挥的情报保障中,由于各军(兵)种的侦察手段有限,侦察力量难以覆盖整个战场空间,情报获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都不是很高,而且所获取的情报主要是为本军(兵)种部队指挥机构服务,各军(兵)种相互只有走"一体化作战指挥"之路.才能更充分发挥各军(兵)种联合作战体系的系统效能优势羹军认为:联合作战力量是"综合系统集成交流比较少.这种情报保障系统.显然无法满足"一体化作战指挥"对情报信息的要求.美军认为:联合作战力量是一个"综合系统集成",它打破了传统的陆,海,空,天等军种体制,按照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和支援保障四大作战职能,建成四个子系统,即:探测预警子系统,指挥控制子系统,精确打击与作战子系统和支援保障子系统.新军事革命的任务就是采用网络技术将这四个系统集成为一体.形成它们之间互通,互联和互操作的网络系统.具有信息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功能的指挥网络,对达成"一体IIIIIIIIlfllllI化作战指挥"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几场局部战争.美军作战成效之所以如此显着主要得益于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一是情报获取系统整合集成,融为一体.当前的情报侦察系统已打破以往战略,战役,战术级侦察自成系统,难以互通的现象.将各级侦察力量形成一个整体.把太空军用侦察卫星群,高空侦察机,中空各种电子侦察机和预警机,低空各种无人侦察机和直升机的侦察与地面部队的雷达侦察,人工侦察有机地组合为一体化侦察网.并与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建立直接的联系..将所获取的信息集中于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情报中心进行一体化处理并分发各级共享; 此外,一体化侦察网还打破各军(兵)种,各保障部队的侦察力量各自为政的侦察保障体制.由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将各军(兵)种的侦察力量和侦察任务进行一体化计划和部署,形成相互配合的覆盖全战区的侦察网,并将所获取的情报汇集于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情报部门进行综合处理并分发各军(兵)种共享.二是指挥网络互通,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指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指各级和各军(兵) 种指挥机构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所建立的作战指挥信息资料库.在一定的保密规范之内.可以通过指挥网络..互访","互查","互阅",.互下载.具有信息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的指挥网络. 对达成"一体化作战指挥"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指挥情况可以看出.作战指挥的一体化程度是与指挥网络的信息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的完善程度成正比的.就是说.指挥网络信息互通的面越广泛.信息资源共享的数量越多,越快."一体化作战指挥"的效率就越高.指挥网络的信息互通主要包括: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能将战略层次获取的作战指挥信息及时通报下属各级相关指挥官.特别是直接执行任务的指挥官.达到上,下级指挥信息的近实时互通:某一军(兵)种部队所获取的当面战场的情报信息,在及时上报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同时通报相关的其他军(兵)种部队指挥官.达到各军(兵)种部队作战情报信息的互通;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在向某一部队下达行动指令时.同时向相关支援部队,协同部队,保障部队通报相关信息. 达到作战行动信息的互通;各作战部队作战行动情况,作战行动评估结果在向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报告的同时,向相关部队通报.达到作战评估信息的互通.这种信息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指挥网络,既是保障全维战场各级指挥机构和各军(兵)种部队指挥机构近实时地掌控战场情况的前提,也是统一各级,各军(兵)种指挥人员指挥意志,实施"一体化作战指挥"的根本保障.n。

美军网络作战指挥与控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美军网络作战指挥与控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战 指 挥 控 制 也 正 在 从 混 乱 走 向 正 规 化 。 能 在短 短 的数 年 理 清 其 脉 络 , 这 完全 基 于 美军 对 网 络 空 间 与联 合 作 战本 质 的
清 醒认 知 , 以及 高层 领 导 高度 一 致 的战 略 认 知 推 动 了 美军 网络 作 战 正规 化 的 快 速 成 型 。 文 章从 《 统 一 指 挥 计 划》 入手 ,
合作 。 从 图 1我们 可 以看 出 .指 挥 与控 制就 是认 识 到在 某 种作 战条 件 下需 要采 取 什 么行 动并 确保 采 取 的是有 效 的行动 。每个 指挥 官 , 不 管他 是 哪个级 别、 履行 什 么职 责 的指挥 官 , 都 要执 行 同样 的指挥 与控 制 过程 :监 视 和 收集 环境 数 据—— 进 行 态 势 理解— — 制定 行 动 过程— — 制 定选 定 的行 动 过程 的 实 施 计 划 —— 执 行 计 划 ,包 括 指 示 和 领 导 下 级— — 监视 计 划执行 过 程 。 在 网络 空间 也是 如此 。 网络 作 战是 以在 网络 空 间 内或 借 助 网络空 间
作 战指 挥 机构 ,以完 善美 军 的 网络 作 战指 挥 与控 制体 系 。 由于 2 0 1 1 年 版《 统 一指 挥计 划 》 中, 美军
在 网络 作 战领 域 对联 合作 战 司令 部 支持 与被 支持
关 系 尚未 完全 清 晰化 。 所 以 目前 情况 下 , 联 合 司令 部 以下 的 网络 作 战 职 责 还 是 以 计 算 机 网 络 作 战
马增 军 等 : 军 网络 作 战 指 挥 与 控 制 的 过 去 、 现 在 与 将 来
7 5
内 的 基 地 与 陆 军 及 与联 合 基 地 之 间 提 供 网 络 支 持。 但是 同样在 责任 区内的拉 姆施 泰 因 ( R a m s t e i n )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概述: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军队指挥员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战场态势感知、指挥决策和作战指挥的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军队指挥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增强作战指挥的能力,提升军队的作战效能。

系统组成: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战场态势感知子系统、指挥决策子系统、作战指挥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等。

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1. 战场态势感知子系统:战场态势感知子系统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收集、整合和分析各种战场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态势感知。

该子系统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地面、空中和海上的目标信息,包括敌方部队的位置、数量、装备情况等。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战场态势感知子系统可以生成战场态势图,并实时更新。

2. 指挥决策子系统:指挥决策子系统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决策支持部分,主要负责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为指挥员提供决策建议。

该子系统可以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战场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敌方行动意图,评估作战效果等。

指挥决策子系统还可以根据指挥员的需求,生成不同的决策方案,并提供相应的评估结果。

3. 作战指挥子系统:作战指挥子系统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执行部分,主要负责指挥员的作战指挥工作。

该子系统可以根据指挥员的指令,将作战指令传达给下级指挥员和作战单位,并监控作战任务的执行情况。

作战指挥子系统还可以实时更新战场态势图,显示友方和敌方部队的位置和动态信息,以便指挥员进行准确的指挥决策。

4. 通信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基础设施,主要负责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该子系统可以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包括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和光纤通信等,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通信子系统还可以提供加密和解密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应用场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军事作战场景,包括陆地作战、海上作战和空中作战等。

浅谈信息时代的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

浅谈信息时代的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

浅谈信息时代的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化部队为主力,以为信息化武器为主要手段,以信息为主导,以海陆空一体的信息化战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战争的变革使得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本文信息系统基本特征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信息时代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的特点和构成。

关键词:信息时代;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引言:信息时代是指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

信息化是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核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推动了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方式的变革。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作战指挥预备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一、信息化作战体系的概念传统的作战体系包括指挥机构、作战部队和武器装备等。

作为机械化战争的产物,传统的作战系统正在面临着新技术、新手段、新思想的挑战,具体包括实时共享、分布式感知以及协同决策等。

随着技术的变革以及作战理念的发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必须进行组织形态以及作战方式的调整。

信息化作战是近年来战场上的一种重要手段,信息化作战以网络为中心,以信息为主导的战争,没有信息的优势,就不可能取得战争中的主动地位。

若要发挥出信息的优势,就需要建设多维信息空间系统,使各个信息系统与作战武器体系相连接,保障战争的胜利[1]。

信息战场作战体系是指各作战单位在同一作战任务的指导下,以整体“涌现”的方式完成任务目标,其分布特征是多维战场的延伸,包括电磁、网络、心理、生理等,其自动同步行为是作战单元为达共同作战任务与目标而在作战行动上进行的自主协调,最终实现快速、高校的“涌现”。

与传统层级指挥模式不同,作战单元间的同步行为是基于感知、认知和充分信任,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基于已有的规则和技术路径,实现协同。

二、现阶段信息系统指挥控制概述(一)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现状信息系统中指挥控制室均是战争和对抗战争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军事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能化应用对作战指挥领域的变革

智能化应用对作战指挥领域的变革

智能化应用对作战指挥领域的变革摘要:意大利军事思想家杜黑说过:“想要制造一件好的战争工具,必须先问自己下次战争将是什么样子。

”[1]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智能化战争已经悄然诞生。

在作战指挥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缩短OODA环的时间,极大提升态势感知、情况研判、分析决策、方案生成等能力,确保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正确性。

揭示智能化战争指挥决策能力生成机理,探索智能化指挥决策力生成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笔者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智能化;指挥1 智能化指挥决策力生成机理1.1 指挥决策系统一般性运行机理在不考虑外界干扰对决策系统影响的情况下,决策系统内部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极性为“正”的回路,即决策系统内各要素或变量不断趋于增强。

系统运行所遵循的机理:决策主体通过建立恰当的决策机制、合理的组织决策活动、加工和利用决策信息,最终形成决策结果,交由决策对象执行并反馈到决策主体。

在真实的军事对抗环境下,受客观环境和敌方对抗的影响,决策主体、决策信息与决策对象都极易被敌方干扰与破坏,决策系统不可能不断趋于增强。

由于决策系统具有寻优的特性,当负反馈回路为奇数个时,将通过正负反馈共同作用保持相对平衡稳定;因此,在实际作战中,敌我双方往往追求决策回路的相对稳定和相对高效,谁能使己方决策回路的运行效果压制住对方,谁就能够成为获胜者。

1.2 智能化指挥决策系统特殊性机理智能化决策系统并没有违背一般性运行机理,而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决策系统中,利用智能主体或智能辅助工具克服外部变量对系统正常工作的不良影响,变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改善系统状态变量间的流率,促进决策回路循环,提高决策系统的总能量和功率。

实战中,对于外部影响因子,主要利用智能化系统或武器平台,及时感知战场态势,准确判断敌方企图,及时预测敌方行动对己方作战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或抵消外部环境所导致的负反馈作用效果;对于内部影响因子,则通过提高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增加决策信息的真实度和利用率,加快决策回路运行速率,改善决策回路运行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

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

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摘要】信息化战争是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主要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指挥与控制信息系统是作战的重要环节,信息化战争使指挥与控制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争夺指挥与控制优势已经成为现代战争对抗最为激烈的焦点。

【关键词】:指挥信息系统;指挥与控制手段;发展趋势1.引言智能化系统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智能化的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深入,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改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

现在,电子战、信息战已经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指挥控制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化指挥与控制手段,己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且竞相展开研究、开发。

美国于2007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的关于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发计划,研发后将这个系统嵌入到美国陆军旅级C4ISR战时指挥信息系统中去。

此计划命名为“深绿”计划。

“深绿”的任务是预测战场上的瞬息变化,帮助指挥员提前进行思考,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计划,并协助指挥员生成新的替代方案。

其思想是将制定和分析作战方案的时间缩短,通过提前演示出不同作战方案以及可能产生的分支结果实现快速决策,从而使敌方始终不能将完整的决策行动闭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永远无法完成决策并行动。

“深绿”的主要目标是将指挥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决策选择上,方案细节的制定交由计算机2战场指挥控制方式信息化战场指挥与控制方式,是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控制机构实施指挥控制活动所采取的方式与形式,其核心是指挥与控制权在上下级之间如何分配。

实践表明,指挥与控制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战指挥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到作战活动的全局。

战场指挥控制方式的变革主要有:2.1集中式指挥控制数字化部队的指挥控制利用的是不严格按指挥关系组成的“网状”指挥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化、一体化的特点。

信息化时代下的军队指挥系统与指挥控制技术

信息化时代下的军队指挥系统与指挥控制技术

信息化时代下的军队指挥系统与指挥控制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逐渐普及,军队指挥系统和指挥控制技术在信息化时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时代下的军队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指挥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时代下的军队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时代,军队指挥系统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集成化:军队指挥系统趋向于集成多种信息化技术,实现多个子系统的互联互通。

这有助于指挥员获得更全面的战场信息,并能够更精准地制定作战策略和行动计划。

2. 模块化:军队指挥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得指挥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块,并将其灵活组合成一套适应不同战场需求的指挥系统。

这种设计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3. 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在军队指挥系统中的应用日趋普及。

通过自动化的处理,指挥系统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实时的数据分析,帮助指挥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指挥控制技术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指挥控制技术是信息化时代军队指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战场指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实时信息传输:指挥控制技术能够实现战场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共享,为指挥员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支持。

这使得指挥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战场态势,并做出更加及时的决策。

2. 指挥系统的协同作战:指挥控制技术能够实现指挥系统之间的协同作战,使得各个子系统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和指令,实现更加高效的指挥和控制。

3. 指挥员决策支持:指挥控制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模型,为指挥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指挥员可以通过系统的预测和模拟功能,对不同战术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提高作战的成功率。

4. 战场指挥的精确性:指挥控制技术通过先进的定位和监测技术,使得指挥员能够对战场上的敌我情况有更准确的掌握。

这有助于指挥员制定更精确的作战计划和指导战斗行动。

总结起来,在信息化时代下,军队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出集成化、模块化和自动化的特点。

指挥控制技术作为军队指挥系统的核心技术,对于实时信息传输、协同作战、决策支持和战场指挥的精确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而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作为军事装备的核心部分,其关键技术研究更是至关重要。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不仅关系到部队的作战效能,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类武器装备的火力控制、指挥控制、电子战控制和综合保障控制等一系列功能的整体集成。

这一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实验,以应对现代战争的复杂形势和多变局势。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军事装备的核心。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要求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深化和拓展,以满足实战需求。

通过研究和应用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实现军事指挥信号的迅速传输和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指挥效率和作战效能。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现代战争中,海量的数据信息需要被高效地捕捉、处理和分析,以支持指挥控制的决策。

研究人员需要在数据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完善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数据支撑能力,提高作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许多传统工业和服务领域,同样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实用价值。

在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系统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军事装备的自主性和智能化程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应对敌方的电子战干扰和攻击,提高作战的成功率和生存能力。

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需要注重系统集成与协同作战。

在现代战争中,敌我双方装备的功能和性能越来越接近,有效的协同作战和系统集成已经成为制胜的关键。

研究人员需要深入研究一体化火力控制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系统集成问题,提高各类武器装备的协同作战效能,从而全面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数字化部队指挥稳定性探析

数字化部队指挥稳定性探析
和 冒充 , 隐蔽指 挥机 构 。
数 字化部 队指挥 主要 依 托一 体 化 的指 控 系统 进行 , 因此 , 抗 干扰 性 能 是 衡量 其 稳 定 性 的 关键 。 而 随着 技术 的 不断 发展 ,电子 干扰 机 功率 普 遍增 大, 作 用距 离更 远 、 范 围更广 、 频 段 更宽 , 能 够 对作 战指挥 系统 中的跳 频 电台 、 捷变 频 雷达 、 地 域 通信 网等进 行 有效 干扰 .新 型 的多 功能 一 体化 电子进 攻 系 统更 是能 覆盖 微波 、 毫米波 、 红外 和 激光 的 全 部 频 率范 围 .这使 得指 控 系统 的稳定 性 变得 非 常
( 二) 指 挥机 构生存 环境 险 恶
在 数字 化 战场 上 .夺 取 制信 息权 需 要 进行 情 报研判 、 定下决心 、 制定 作 战计 划 、 实施 协 调 控 制 等指 挥 活动 。指挥 不稳 定 , 则 指 挥活 动不 能顺 利进 行, 争夺 制信 息 权 的作 战行 动将 处 于 混乱 状 态 , 夺 取制信 息权 也 就无 法实 现 。 ( 二) 开展 指挥 活动 的首 要前提 数 字 化部 队 指挥 需要 指 挥 信息 的持 续传 递 和
第3 5卷 第 2期
2 0 1 4年 4月
国 防 科 技
N ATl ONAL DE F E NSE SCI ENCE & TE CHNOL OGY
V0 1 . 3 5. No . 3
Apr . 2 01 4
数字化部 队指挥稳定性探析
杨 名 宇
( 军 事科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9 1 )


确 保 数字 化 部 队指挥 稳定 的现 实 意义
数 字化 战场 上 , 由于大 量 侦察 范 围广 、 探 测 精

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

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

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
任世民
【期刊名称】《火力与指挥控制》
【年(卷),期】2012(037)006
【摘要】从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的概念及作战面临的特点出发,通过与传统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体系的构成及特点,探讨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流程,并分析了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的精确度和速度方面的关键性变化,提出了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方式将由传统的集权式、分层式、协调式向集中式、分层式、互访式转变.
【总页数】4页(P184-187)
【作者】任世民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41.1
【相关文献】
1.数字化部队作战单元武器装备整体性能试验指标度量方法研究 [J], 李希民;闫耀东;郭齐胜
2.数字化部队作战仿真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J], 王本胜;王涛;顾静超
3.数字化部队防空作战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J], 施卫峰;周安俊
4.数字化部队作战能力综合实验设计 [J], 郑慧娟
5.数字化部队作战体系效能测度方法研究 [J], 杜伟;吴从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5-08 修回日期:2011-07-12 作者简介:任世民(1966- ),男,山西永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作战指挥及装备保障。

文章编号:1002-0640(2012)06-0184-04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任世民(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 摘 要:从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的概念及作战面临的特点出发,通过与传统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体系的构成及特点,探讨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流程,并分析了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的精确度和速度方面的关键性变化,提出了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方式将由传统的集权式、分层式、协调式向集中式、分层式、互访式转变。

关键词:数字化部队,指挥与控制,作战中图分类号:E 141.1 文献标识码:AResearh on Digitized Forces 'Command and ControlREN Shi -min(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2,China ) Abstract :Acco 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cam paig n and the concept of digitalized forces com mand a nd control ,com paring w ith traditio n mechanized fo rces ,th e paper resea rches the com mand system of dig italizd fo rces,discusses the flow o f com mand and co ntrol,and a nalyses the transfo rm of co mmand a nd control manner.Key words :digitalized fo rces ,comm and and control ,fight引 言数字化部队,是以数字化电子信息装备和智能化武器装备为主体,实现了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监视探测、通信联络和电子对抗一体化,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新一代作战部队。

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是数字化部队指挥员和指控机构为达成作战目的,通过运用指挥控制系统,以信息流对人员和武器系统所产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实施有效的组织、控制和协调的活动。

数字化部队作战,由于各种侦察手段的综合运用和信息资源的充分融合,各个作战单元或平台、C 4ISR 系统、武器装备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通过信息传输系统相互连接,使得战场情况高度透明、战场通信高度网络化、实时化,数据传输容量大、速度快;数字化部队作战空间涉及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由于纵向与横向高度集成,可使指挥员统一支配战场火力与行动,传统的兵力集中转化为兵力配置相对分散而火力和信息高度集中;数字化部队各军兵种作战力量高度一体化,各种武器平台能够实现实时协同联合作战;数字化部队作战,信息已成为制胜的关键,围绕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的对抗将异常激烈。

数字化部队面临的这些特点将对其指挥与控制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指挥与控制体系、指挥与控制流程、指挥与控制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 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体系传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体系呈层级结构,是一种宝塔式的“树状型”指挥控制体系,以机械化战争中的典型陆军指挥体系为例,是战区→集团军→师→团→营指挥体系,其依托的是集中式指挥控制系统。

如下页图1所示。

在此体系中,尽管指挥和控制系统中数据处理设备、通信设备、人员等相关设备与设施在形式上是分散的,但是从目标的侦测、情报的搜集、信息的处理,直至命令的发送,其传输网络的结构总体上是树Vol.37,No.6Jun,2012火力与指挥控制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第37卷 第6期2012年6月状的,只有纵向通联,而无直接横向通联。

每一层级指挥机构都有各自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各层级之间的情报信息只有通过上、下级之间的通报才能共享。

采用此种结构的指挥系统是一种由上级发出信息、数据、指挥命令,下级进行接收、处理及执行,以上级为中心的作战指挥系统。

在现代战争环境中,高度集中的指挥与控制系统,一旦局部遭受敌人干扰或破坏,极难发挥统合作用。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体系,将更呈现出“扁平化”的趋势。

陆军作战指挥将出现战区→军→旅→营甚至战区→旅→营体系,数字化部队将更多地依托分布式信息网络系统,依据作战力量分散化部署形态,利用互相启发、互相沟通式的指挥控制方式。

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化部队指挥体系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体系,由于依托的是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使得指挥的效率空前提高,指挥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发生了质的变化。

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与传统的集中式指挥系统相比,具有系统重构能力,当系统中的部分单位或节点失灵之后,仍能迅速重建。

传统的机构是建立在独立行动的每一层级上,而分布式结构网络组织则包括并联结了机构内的小型组织或单位,虽然仍存在上下级指挥关系,但每一层级的指挥信息之间具有实时的互通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上下层级之间的信息共享,当指挥中心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分散给各种执行独立作战任务的作战中心时,各个作战中心可自行制定决策方案。

在此结构中,一个系统出现故障,不会使全系统瘫痪。

2 数字化部队的指挥与控制流程指挥与控制流程,指数字化部队指挥员和指挥控制机构进行指挥控制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为使指挥控制及时而有序地进行,提高指挥控制效能,作战指挥控制的流程要尽可能简捷高效。

传统的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流程其一般过程如图3所示。

传统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流程基本上是依据图3中各个环节而顺序进行的,即只有完成前一项工作,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下级的行动只有在接到上级命令后,才能展开行动,战场情况只有通过下级报告、侦察才能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依据情况做出指挥控制决策。

传统指挥与控制一般是通过纸质命令或话音指挥。

可以看出,指挥控制过程只有按程序顺序进行并经过循环才能实现完整的指挥。

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与控制由于依托了大量的分布式指挥控制信息系统,其指挥控制程序更加简单便捷,易于操作,信息的流动更加顺畅。

图4为数字化部队作战指挥控制一般流程。

表面上看,数字化部队的指挥控制过程与传统作战的指挥过程基本一致,但由于采用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实施指挥控制,其指挥控制的精确度和速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美军数字化“斯特瑞克”旅为例,可以看出其指挥与控制方面的效能变化。

该旅是美军按网络中心战理念,在第4数字化机步师基础上建设的,该旅进一步增加了网络和指挥控制系统,利用其先进的C 4ISR 技术,该旅可在广阔的作战地域遂行进攻、防御作战以及维持稳定和支援行动。

(1)侦察及情报收集能力大大加强。

与非数字化·185·任世民: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指挥与控制(总第37-1231) 的轻型步兵旅相比,“斯特瑞克”旅侦察力量是轻型步兵旅的4倍,旅属侦察营可同时对9条路线、8个地域连续不断地实施全天候实时精确侦察,提供全面实时的战场情报信息,其地面作战行动已从传统的“命令驱动”转变为“侦察牵引”;(2)信息处理能力快速高效。

“斯特瑞克”旅指挥控制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综合运用数据库和专家系统进行指挥决策。

参谋人员可在对信息化战场情况作出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多个决策方案,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对方案进行快速模拟和评估,得出最佳方案。

同时,先进的分布交互网络、图形图像处理与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也为其指挥决策的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轻型机步旅和“斯特瑞克”旅两支部队作战演习结果对比表明,轻型机步旅作出重要决策所用时间为48h,而“斯特瑞克”旅仅为3h ;(3)信息传输能力空前提高。

“斯特瑞克”旅的指挥机构和作战分队普遍装备了侦察、通信和指挥系统,包括战术互联网、无线电台网、指挥控制节点网、卫星通信广域网和全球广播系统等子网络,其通信能力要远远高于仅装备调频电台的轻型步兵旅的通信能力。

研究表明,轻型步兵旅从步兵班至旅传送态势感知信息的通达率仅为0.27~0.37,而“斯特瑞克”旅为1;轻型步兵旅仅具备话音通信能力,没有通用作战图可以共享,而“斯特瑞克”旅则具备14k B /s(非指挥控制车)或28kB /s(指挥控制车)的平均数据通信能力,包括运动中的文字、通用作战图、透明图等数据服务能力。

“斯特瑞克”旅每个作战单元甚至单个作战平台都连在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网上,作战单元之间的互动及与友邻单位的协同亦很便利;各作战单元甚至单个作战平台可利用网络和通用作战图随时了解战场态势,使得作战单元之间的互动与协同过程更为快捷高效;(4)数字化旅的指挥速度和自我协调能力表现突出。

指挥速度是衡量指挥决策灵活性和部队自我协调能力的指标。

作战演习结果表明,轻型机步旅和“斯特瑞克”旅两支部队同时接受任务,要求在66h (2天零18小时)之后发起进攻。

“斯特瑞克”旅优势表现突出。

在侦察方面,轻型步兵旅只有42h 的侦察时间,而“斯特瑞克”旅在受领任务后6h 即可开始实施侦察,侦察可用时间为60h ,充足的侦察时间和侦察力量使得“斯特瑞克”旅直至查清敌方态势后才从两个备用作战方案中选择其一,而轻型步兵旅由于侦察手段和侦察力量有限,在决定作战方案并下达具体作战命令时尚未全面了解态势;在指挥的灵活性上,斯特瑞克旅指挥员可以控制指挥速度,既可以加快行动速度以维持节奏、保持主动,也可以推迟选择作战方案的时间以实施侦察,只为下属部队预留16h ,而轻型步兵旅则只能墨守为下属部队预留占总任务时间2/3的“决策至执行”时间(48h )用于作战计划、侦察和演练;在部队行动的主动性和自我协调能力方面,“斯特瑞克”旅的步兵营可以充分及时利用通用作战图,实时精确了解敌我双方的态势,积极主动地互相配合,而轻型机步旅只能通过话音指挥进行控制协调。

可以看出,数字化部队在情报信息的获取及处理、方案信息的优化及选择、指令信息的生成及传输、交战信息的反馈及处置等指挥控制流程各个环节,指挥控制变得更加准确灵活,整个作战行动变得精确高效。

3 数字化部队的指挥与控制方式数字化战场指挥与控制方式,是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控制机构实施指挥控制活动所采取的方式与形式,其核心是指挥与控制权在上下级之间如何分配。

作战指挥的实践表明,指挥与控制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战指挥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到作战活动的全局。

数字化部队由于依托分布式网络指挥控制系统,其作战指挥与控制方式的变革突出表现在,由集权式指挥控制向集中式指挥控制转变、由分层式指挥控制向非分层式指挥控制转变、由协调式指挥控制向互访式指挥控制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