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平台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群体极化性:信息的倾向性对受众的思想形成一定的支配性,形成群体极化
3
强制互动性:信息由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公众由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
4
及时性:即时编辑、及时发布、即时传播、即时互动、及时反馈
【大数据时代舆情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
– 2012年与2013年之交,“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 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发展与 创新。舆情服务在进行行业规范和整合的同时,正面临着大数据挑战。
互联网+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平台建设方案
Contents
目录
1. 建设背景和需求分析 2. 舆情大数据平台建设 3. 舆情大数据系统展示 4. 舆情大数据系统功能 5. 舆情大数据案例分享
Part 1
建设背景和需求分析
网络舆情的概念
传播互动
事件 影响力
网络 网民
情感互动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 式,指在一定的网络空间中,各种 社会群体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 相关的热点事件或事物所表现出来 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带有倾向性的 认知、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浓缩海量信息抵抗“数据爆炸”
–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民习惯于在微博、微信,移动APP、论坛、SNS等 平台上发表意见,从舆情产品服务的角度看,浓缩海量信息,抵抗“数据爆炸” 已成基本要求。在信息广度上最大可能去抓取数据信息。同时掌握数据抓取能 力与舆情分析解读能力将是未来舆情分析的必备技能。
➢ 强化数据深挖实现“信息增值”
02
0舆2情面搜临集的困问难 题· 获取信息不准确 · 获取
信息不及时
04
03
03存在苦难
由 特于 性网 (络 自媒 由体 、中 传舆 播论 快信 、息 传产 播生 面和 广传 等播 ),的
我们很难通过人工的手段来及时、全面 地进行掌握、跟踪、分析和辅助决策
04带来的收益
可以提前预知事态发展状况,化被动为 主动,有益于政府形象
务系统数据的融合; • 支持其他业务系统数据导入,交叉分析; • 平台中存储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可与数据挖掘
平台对接,实现更深度的挖掘与分析。
01 03
05
02 04
06
机器学习
• 加入深度学习、知识图谱、人机结合等技术,使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更 加深入和精准;
– 提高舆情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 据的“增值”。这就要求舆情监测系统提高对信息的鉴别力、萃取力、掌控力, 对数据进行生产、分析和解读,探索一条为用户提供分众化服务的信息增值之 路。
7
【大数据时代舆情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 跟踪关联数据提高趋势研判 – 大数据的核心和目标就是预测。舆情监测平台从互联网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挖掘 信息、判断趋势、提高效益已有实际应用。决策行为将更多地基于数据、分析 和事实做出。 – 舆情系统要不断增强关联舆情信息的分析和预测,把服务的重点从单纯的收集 有效数据向对舆情的深入研判拓展,从注重“静态收集”向注重“动态跟踪” 拓展,从致力“反映问题”向致力“解决问题”拓展,使舆情产品“更快”— —预警快、决策快。
网络舆情监测的意义
1
2
互联网
3 4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
为中国主流舆论场,占据
第一影响力位置 。
信誉危机
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 危机来自于互联网 。
网络炒作
网络是社会信息的集散地, 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
Part 2
舆情大数据平台建设
优秀舆情监测系统的判定标准
1
?具备独立的抓取技术 ?与关键词的相关性高 ?涵盖网站广 从而全面、有效地监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信息传播越来越快
网络舆情现状
研发 背景
网络的飞速发展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 “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人们的使用习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 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 9.1个百分点。
政府部门的关注
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多次在会上重申建设良好畅通的网络舆情环境,网络舆 情已经成为政府倾听民生民意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发表言论的主要平台。
舆情监测需求分析
借助互联网+与 大数据技术进 行舆情监测
01
01检测应用要求
对网络媒体反映出的舆论与民意实现全面有效 的采集、分析、研判和表达,通过有效危机预 警响应机制作出合理的引导与梳理
• 高效地将语音转化为文本,使得各类报告的生成更加简捷、实用。
丰富的可视化
• 实时交互式监控大屏、智能图表、定制化报告应有尽有; • 所有生成的可视化结果均支持本地保存,二次编辑; • 自由定制个性化内容,一键生成;
数据的共享与融合
• 所有的舆情数据支持共享,提供Rest API方式接口查询; • 所有的统计、挖掘、分析结果均可导出,支持与其他业
控网络环境
2
? 能够迅速对刚发生的 不良言论做出反应 ?系统能够及时提醒
从而及时发现信息, 赢得更多反应时间
数据质量高Fra Baidu bibliotek
反应速度快
3
? 过滤无关信息 ?及时人工提醒 ?优质数据解读 从而为使用者减轻负 担、和信息处理压力
后续服务好
舆情平台的优势在于
语音交互式操作
• 通过语音输入操作展示大屏,动态呈现各种分析结果; • 移动端通过语音输入,随时随地采集所需信息;
➢ 树立大舆情观念拓展服务边界 – 舆情服务机构应树立大舆情观念,使舆情服务的主体和边界“更全”。这里的 大舆情,强调大数据的关联性,横向看,将服务主体延伸至政府、企业和社会 的各领域;纵向看,将产品内容延伸至包括舆情预警到决策方案在内的各环节。
8
网络舆情现状
什么是舆情?
舆情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 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网络舆情的特点
01
广泛性
参与人员类型广泛 涉及地域范围广泛
突发性
03
基于网络双向传播 社会舆论导火索
主观性与非理性
02
社会情绪的原生态表达 网络谣言与负面情绪扩散
多元性
04
信息内容多元 传播途径与表达方式多元
意识形态与观点内容多元
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
1
跨时空性:信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的跨时空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