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
陕北窑洞在设计中的运用
![陕北窑洞在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80b338f705cc175427091d.png)
陕北窑洞在设计中的运用摘要:中国陕北窑洞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一种典型的生态式建筑,是黄土高原这种特殊地势上主要的住宅形式,也是陕北建筑美学的主要特征。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窑洞具有先天的优势,而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更是其长久以来所坚持的。
陕北窑洞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意义为现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参照案例,也对现代设计指出了新的方向。
一、陕北窑洞建筑根据陕北窑洞的建筑的形式种类将其分为独立式窑洞、靠崖式和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建造形式不依赖于周边地理地势环境,为独立的窑洞式建筑。
独立式窑洞是完全的人工建筑,由人工砌成,在建筑形式的设计上有很高的自主性,具有冬暖夏凉等优势。
靠崖式窑洞在建筑形式上背靠土崖或石崖,这是最早为人们所知的窑洞形式。
下沉式窑洞特点在于“沉”,院落布局多呈现为四合院式,一户院落只为一户人家居住。
独立式窑洞的室内陈设风格兼容并蓄,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室内陈设布局相一致,同时兼具不同形式窑洞的陈设特征,与其他形式窑洞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建筑形式不受地形地势制约,拥有更多层次的受众群体,满足了不同人群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不同需求,这造就了独立式窑洞室内陈设特有的风格。
靠崖式窑洞建筑选址受地理条件制约,建筑形式以靠山洞穴为主。
靠崖式窑洞的建筑形式便决定了其室内陈设的风格,就地取材多以土坯为材料,由土灶、土炕和墩台组成室内设施,室内陈设以使用功能为首选,风格也以朴素为主,受地形制约,窑内空间布局局促。
下沉式窑洞的建筑选址多在农村,受众群体多为农民,由此决定了其室内陈设风格也以朴素耐用为主,陈设物件与其他乡村室内摆设无异,同时下沉式窑洞易形成院落,其窑内空间按照功能性分割有序,从空间上来看,相比靠崖式窑洞这是一种高级别的布局形式。
二、陕北窑洞生态美学窑洞 ,作为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民居,是人们利用山坡等自然条件,将内部挖成拱形而成型的一种居住环境。
作为建筑史上的奇观,窑洞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天人相用的传统生态思想。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fe1a6cc77da26924c5b009.png)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建筑科学基础2课程作业班级:城市规划0802班姓名:王璐学号:19指导老师:岳鹏摘要:陕北窑洞是一种传统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以成为陕北的一种符号与象征。
它特殊的建造工艺,使其具有节能、节地、环保又经济适用,而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和建筑内涵,又表现了传统建筑之美。
其独特的“天人合一”环境思想有对现代的建筑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陕北窑洞建造方式、布局形式、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介绍,从中发掘出这种建筑形式在生态环境、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等深层次方面的价值,帮助今后对不同建筑类型的学习及认识。
关键词:窑洞民居生土建筑生态建筑Abstract:The cave dwelling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s a traditional and special residence type。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orthern Shaanxi. Its special build process make it not only could save energy and land but also environmental and worthwhile. Its special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connotation also perform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environmental view point of “HARMONY” will have actively referenc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tion the way of build, the form of layou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ave dwelling. Form those we can find this architectural form have many important values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pirit connotation and culture. It can help me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 of architecture.Key words: cave dwelling dwellings generates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正文: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陕北石头窑洞改造工程方案
![陕北石头窑洞改造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972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9.png)
陕北石头窑洞改造工程方案一、前言陕北地区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受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影响,该地区仍然存在许多农村地区的落后现象。
石头窑洞是陕北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但由于其建造时期久远,结构简陋,居住环境差,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困扰。
因此,为改善陕北地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提出了陕北石头窑洞改造工程方案。
二、现状分析1. 石头窑洞的特点石头窑洞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其建造材料主要是石头和土坯。
石头窑洞多层叠加,没有窗户,通风不畅,光线不足,居住环境差。
2. 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由于石头窑洞建造简陋,居住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通风不畅、光线不足、室内潮湿、居住舒适性差等。
3. 生活质量低下由于居住环境差,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较低,长期生活在石头窑洞里容易引发健康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三、改造方案1. 方案目标本次改造工程的目标是改善陕北地区石头窑洞的居住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留石头窑洞的传统特色和文化价值。
2. 改造内容(1)改善通风条件通过在石头窑洞中增设通风口和通风设备,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解决通风不畅的问题。
(2)增加采光设施在石头窑洞中增设天窗和明窗,提高室内光线,创造明亮的居住环境。
(3)改善室内装修采用环保材料对石头窑洞进行装修,提高室内装饰性和实用性,增加房屋的舒适度。
(4)优化室内布局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对石头窑洞的室内布局进行优化,增加功能性。
(5)改善居住设施提供更加便利的居住设施,如改善供水、供暖、供电设施,提高居住舒适性。
3. 设计原则改造方案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尊重传统在改造石头窑洞的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建筑形式,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2)环保节能在改造过程中要选用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实用舒适改造后的石头窑洞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灾害防范在改造设计中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加强防震、防火等设计措施。
黄土高原特色建筑——陕北窑洞
![黄土高原特色建筑——陕北窑洞](https://img.taocdn.com/s3/m/36b640d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0.png)
黄土高原特色建筑——陕北窑洞
七谈君 2017-12-20
人们说起我国的陕北,定要提提那独特的建筑物——窑洞。
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独有的居所,是那里居住的一代代人的建筑文化传承,从古自今,依然保留着那最初时候的建筑特色,于此,便来简要说说这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常分为三种,分别是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
最基本的样式,便是这下沉式了。
人们依地而建,门式通常是圆拱形的,平顶而立。
在有些地方,由于可建地较少,经常会有叠层而建的。
这种样式较之一层的窑洞就显得壮观了些,远远望着,不免会生出几分赞叹之情。
还有的窑洞会依山而建,即窑洞的背面来着山,前院以示人。
在窑洞的平顶上还会盖一层很厚的黄土,上面偶尔还会看到几棵稀疏的草木。
自古以来,陕北窑洞都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何以如此说呢?便是因为它那所处的独特位置。
在较为富有的家庭,还会将窑洞稍加装饰,使之更为迷人。
在选择建窑洞的处所时,人们通常会选择建在一起。
在古代,如此便可相互往来,更增添了几分友来之情。
窑洞所所依山而建,看着实为壮观。
依山而建的陕北窑洞,两层已是壮观,而多层而建的已是雄奇之景了。
每户门窗同样装饰,上挂一个灯笼,看着很是喜庆。
陕北窑洞,真为我国一所神奇的建筑,是一代代生活在那的人们智慧的结晶。
七谈君
趁年轻去旅游,好好感受世界。
陕北黄土高原窑洞文化与旅游开发探讨
![陕北黄土高原窑洞文化与旅游开发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76950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e.png)
内容摘要
窑洞民居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窑洞一般由主窑、配房、 院落等组成,其中主窑是核心部分,分为窑掌、接口、灶房、卧室等区域。配房 则主要用于储存物品或作为辅助用房。院落则提供了充足的公共空间,方便了家 庭成员的生活和活动。这种布局方式既满足了居住需求,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 值观。
四、建议与对策
7、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和 研究窑洞文化的保护和旅游开发问题。通过合作,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 提高陕北黄土高原窑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结论
五、结论
综上所述,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文化不仅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艺术形式, 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民情和人文价值。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并 重视窑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创 新旅游产品、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社区参与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等多方面的 措施手段,实现窑洞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四、建议与对策
3、创新旅游产品: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开发多样化的窑洞旅游产品,如体 验式窑洞住宿、农家乐等,使游客在享受陕北风光的同时,深入了解和体验窑洞 文化。
四、建议与对策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窑洞文化和其旅游价值,提高公众对窑 洞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对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 们具备传播和讲解窑洞文化的素质。
一、窑洞:黄土高原的独特建筑
一、窑洞:黄土高原的独特建筑
窑洞,源于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质条件。厚厚的黄土层为人们提供了挖掘窑洞 的便利。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充分利用了黄土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将人 的生活空间与大地紧密相连,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
二、窑洞文化:黄土高原的民俗 民情
陕北窑洞的艺术赏析
![陕北窑洞的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fc9c1a0b4e767f5acfcebb.png)
陕北窑洞的艺术赏析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秦岭以北直抵古长城所分布的黄土。
发育情况在世界上最为典型。
它地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构成极为广阔的黄土高原”。
而窑洞即为河南西部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民居形式。
最早接触窑洞是我姥姥家在陕西的北部,过年回姥姥家就会住窑洞。
所以对窑洞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窑洞里有我童年的影子。
后来觉得窑洞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居形式,就询问过家里的老人。
他们告诉我最早以前窑洞不是圆拱形的,是方形的。
后来演化成最合理的圆拱形。
它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我觉得自己作为陕西人,可以把有地方特色的这种民居研究分析介绍给更多人。
通过对文献资料记载的查阅,总结了穴居文化的发展历程。
黄土高原上原始穴居窑洞的产生是黄河流域的先祖们为了抵御风寒雨雪,保护群落生民不受野兽毒虫侵害而建造的。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类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的阶级社会,古人尝试着在向阳坡和沟坎崖上利用黄土的松软粘结的特性向里挖洞。
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集中到土地平坦肥沃、水源丰沛充足的平原地区,于是便诞生了“竖穴居”的形式;秦汉以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产生了大量的砖窑与窑院。
一.窑洞的建造设计之美黄土地区地形复杂,有沟坡梁峁。
窑洞多沿崖坡沟边带状分布,少占农田,以避风为阳。
取水便利。
他们顺应地势构造可分为三种类型:靠崖式窑,地坑院式窑,箍窑。
体现了劳动人民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因地制宜的思想。
1.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两种。
这是在天然的黄土崖壁内开凿横洞, 常常是数洞相连, 成排并列, 或台阶层次, 上下相差。
其中最简单的是在窑洞口加一道门即成。
较讲究的, 则在洞内衬砌砖券或石券, 或在洞外砌砖或砌石为护墙。
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这种类型的窑洞最常见,有层次感,层递性。
陕北窑洞建筑装饰纹样的地区特点
![陕北窑洞建筑装饰纹样的地区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fc1f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5.png)
四、寓意与象征:文化内涵丰富
陕北窑洞的装饰纹样不仅仅是形式美的表现,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许 多纹样寓意着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愿景,如龙凤纹、云纹、鱼纹等。这些纹 样的运用,使陕北窑洞不仅成为居住的场所,更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
总结:
陕北窑洞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精髓。其对称 与均衡、线条与形制、色彩与光影以及寓意与象征等方面的特点,使得陕北窑洞 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装饰纹样通过视觉效果 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真正的艺术和生活相结合的典 范。
参考内容
陕北窑洞,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装饰纹样和朴素 的美学理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本次演示尝试从形式美的角度, 对陕北窑洞建筑装饰纹样的特征和内涵进行探讨。
一、对称与均衡:和谐之美
在陕北窑洞的装饰纹样中,对称和均衡是最常见的形式。从窗户的棂格花格, 到墙壁的砖石装饰,再到屋顶的脊兽,都严格遵循了对称的原则。这种对称美不 仅给人以和谐、稳定的视觉感受,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
一、历史悠久的黄土文化
陕北窑洞,又被称为"黄土之下的居所",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形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黄土高原先民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一种独特建筑。这种利用黄土本身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巧妙地结合地理环境形成 的住所,构成了陕北地区独特的黄土文化。
二、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窑洞的建筑风格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在陕北,窑洞的建筑 装饰纹样主要有两种类型:石雕和砖雕。石雕主要应用在窑洞的入口、窗户和墙 壁上,其特点是粗犷、古朴,具有强烈的黄土气息。而砖雕则主要应用在窑洞内 部的装饰上,其纹样丰富多样,包括花鸟鱼虫、山水风景、历史人物等,体现了 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陕西窑洞的制作原理
![陕西窑洞的制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ab673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5.png)
陕西窑洞的制作原理
陕西窑洞是一种传统的窑洞烧制方式,具有独特的制作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地形选择:选择适合窑洞建造的地形,通常在山坡或丘陵地区,以利于烟道的通风和烟气的排放。
2. 地基建造:在选定的地形上,先挖掘出一定深度的地坑,然后在地坑底部用沙土铺垫,再用砖石堆砌地基墙壁。
3. 烟道设置:在地基墙壁上开凿出一条烟道,通常是呈弯曲形状,以增加烟气在窑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烧制效果。
4. 窑膛建造:在烟道的一侧建造窑膛,窑膛由砖石砌成,内部空间较大。
窑膛一般分为两层,上层用于烧制陶瓷,下层用于燃烧燃料。
5. 燃料准备:为了燃烧窑膛中的燃料,通常使用木柴、秸秆等易燃物质,将其收集并堆放在窑洞附近。
6. 窑洞封闭:在窑洞的入口处设置门板,用以控制烧制过程中的通风和烟气排放。
7. 点火烧制:将燃料点燃,火焰通过烟道进入窑膛,烧制陶瓷。
在烧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通风和燃料供应,以控制温度和烧制效果。
8. 烧制结束:当陶瓷烧制完成后,关闭燃料供应,让窑膛内的火焰逐渐熄灭。
待窑膛冷却后,可以打开门板,取出烧制好的陶瓷。
总的来说,陕西窑洞的制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火焰和烟气,通过烟道进入窑膛,使窑膛内的陶瓷得以烧制完成。
窑洞的结构和通风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烧制效果,并使烟气排放更加顺畅。
陕北窑洞课件PPT
![陕北窑洞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0782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8.png)
窑洞的家族与社交活动
家族活动
在陕北,家族观念浓厚,窑洞是家族成员聚会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家人可以一 起吃饭、聊天、看电视等,增进感情。
社交活动
窑洞也是人们社交的重要场所,邻里之间会经常串门、聊天、打牌等。此外,在 节日和庆典期间,还会在窑洞外举行各种活动,如舞龙舞狮、打腰鼓等。
在陕北民居中,窑洞不仅是一种居住 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的寄 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 值。
02
陕北窑洞的特点与构造
窑洞的建筑特点
地域特色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 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形式,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
自然融合
窑洞依山而建,与自然环境融 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建议
建立陕北窑洞保护协会,吸引社会各 界人士参与保护工作,开展宣传教育 活动,提高公众对窑洞文化的认识和 重视。
窑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
陕北窑洞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具 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 不仅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 化传统,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篇 章。
意义
保护和传承陕北窑洞对于弘扬中华文 化、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促进旅游 产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 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窑洞逐渐发展成为 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特别 是在陕北地区,窑洞成为当地居民的 主要居住方式。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陕北窑洞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陕北的窑洞
![陕北的窑洞](https://img.taocdn.com/s3/m/28cd4ff85022aaea998f0fa4.png)
陕北的窑洞
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它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距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它主要分布在黄
土高原的土坡上,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窑洞也越
来越少了。
所谓的窑洞,就是在土坡上用特定的工具刻出
一个规则的大半圆,然后用铲子一直挖,再用石
头在内壁固定结实,最后用混凝土和石灰把墙面
处理光滑。
建成的窑洞一般是高4米,宽3。
5米。
以前的人们会把几个窑洞连在一起,把窑洞前的
杂草除掉,再把前面修建平整,这便是他们的庭院,非常适合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
如果再建一个窑洞的话,也是绰绰有余的。
窑洞以土为主要建造材料,而且又是在高处,
所以一般不容易被找到,这样人们就会有安全感,不怕被野兽攻击。
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非常适
合人们居住,这里的冬天非常寒冷,当外面寒风
呼啸的时候,窑洞里却是非常暖和的。
而在夏天,外面骄阳似火,窑洞里却非常凉爽。
真是冬暖夏
凉!
窑洞的门窗是非常好看的。
在窑洞建造完成之后,那些善于雕刻的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优良的木材,构成一个门窗的框架,最后再用刻刀刻上形态各异的花纹,窑洞装上门窗,才算完整。
窑洞在中国的住宅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底蕴无比深厚。
虽然它们越来越少,但它们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窑洞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陕北窑洞人文美学解析——窑洞建筑艺术综合考
![陕北窑洞人文美学解析——窑洞建筑艺术综合考](https://img.taocdn.com/s3/m/7bf3f4067cd184254b3535e9.png)
部 分 。 窑 洞 也 是 陕 北 人 文 艺 术 的 一 个 综 合 载 体 , 其 中 而 渗 透 出 的 是 其 深 刻 的 人 文 美 学 。 因 此 , 是 多 种 艺 术 的 它 综 合 , 仅 包 含 了 建 筑 艺 术 , 且 包 含 着 两 类 民 间 艺 术 不 而 ( 格 、 纸 ) 窑 洞 真 正 代 表 着 这 片 区域 里 陕 北 人 存 在 窗 剪 。 的 态 度 和 精 神 。 西 行 漫 记 》 作 者 斯诺 到 达 陕北 后 不 禁 《 的 发 出 这 样 的 感 叹 :走 进 陕 北 才 知 道 什 么 是 真 正 中 华 民 “
穴 而处 , 润湿 伤 民 , 圣 王 作 为宫 室 。 文 中的 “ 而处 ” 下 故 ” 穴
指 的正 是 原 始 时期 中国 两大 居 住 形 态 之一 的 “ 居 ” 从 穴 。 原 始 人 群 的 避身 处 , 农 耕 文 明 的 民居 建 筑 , 北 这 片地 到 陕 域 上 的人 民 一直 传 承 着 穴居 这 种古 老 的居 住 形式 。而 在 这 其 中 映 射 出 的 是 人 类 原 始 时 期 母 体 崇 拜 , 早 期 道 教 的 洞穴 信 仰 , 及 人 类 驱 邪祈 福 的 生命 观 。 洞是 这 种穴 居 以 窑 传 统 的历 史 积淀 ,在 千百 年 的 人类 建 筑 衍 变 发展 的历 史
陕
北
窑பைடு நூலகம்
洞
人
文
美
学
解
析
窑洞 建 筑 艺术 综合 考
( 安大学 , 西 延安 延 陕
摘 要 : 北 窑 洞 是 远 古 建 筑 形 式 的 现 在 遗 存 。 黄 陕
760 ) 1 0 0
要 的 原 因 。 土 高 原 地 处 中 国 西 北 部 , 强 劲 风 力 的 作 用 黄 在 下 , 自中 亚 、 非 的 风 沙 逐 渐 堆 积 而 形 成 这 片 黄 土 。 自 来 北 古 以来 , 土高 原 生态 脆 弱 , 土流 失 比较 严 重 。就 气 候 黄 水 来说 , 里一 年 四季都 气 候 干 燥 , 雨 稀 少 。而 由于 植 被 这 降 稀疏 , 流水 侵 蚀 的作 用 下 这 里呈 现 出千 沟 万 壑 、 离 破 在 支 碎 的 地 貌 。 此 . 洞 的 分 布 便 多 与 地 形 有 了 更 为 密 切 的 因 窑 关 联 。 对 于 地 势 的 多 样 考 虑 变 成 了 选 择 开 掘 窑 洞 地 点 的 综 合 考 量 . 为这 直 接 关 系 到采 光 、 气 流 通 、 度 和 水 因 空 湿 源 等诸 多 问题 。 此俯 视这 片 土地 , 会发 现 黄 土 高原 上 因 你 的 窑 洞 就 像 是 从 土 地 中 自然 形 成 出 来 的 。 或 星 罗 棋 布 地
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
![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2d1fc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4e.png)
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250米,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陕北窑洞的形式靠崖式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
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
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
独立式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
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够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
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
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陕北窑洞的特点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
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
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
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陕北米脂窑洞建筑装饰
![陕北米脂窑洞建筑装饰](https://img.taocdn.com/s3/m/fdd6b46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5.png)
⽶脂窑洞古城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及其⽂化内涵建筑是以实⽤为⽬的的,建筑的布局、空间构成、尺度、防护性能、装修构造等都是从实⽤出发的。
建筑装饰是⼈们在满⾜物质⽣活的需求后,对精神功能的要求。
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结构,美化建筑结构、深化建筑造型内涵的艺术处理形式,它是⼀种附加艺术;它并⾮单独存在,在有限的范围内表达⼀定的思想主题,反映⼤众的⽂化观念;它反映了⼀个时代的⽂化特点,受到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社会⽂化背景、审美倾向等的制约,在建筑装饰上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南⽅与北⽅的建筑装饰在总体上有其差别,在南北⽅的各⾃局部地区⼜有不同。
北⽅的虽不⽐南⽅的那么繁琐、细腻和华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朴素中含真意、粗犷中见精细。
总之,建筑装饰是⼈类⾃发⾏为的结果,是⼈们通过长时间的审美确定,经过不断筛选得到的⽂化艺术结晶,它作为⼀种特殊的艺术处理⽅式,值得⼈们慢慢的品味、欣赏和研究。
⽶脂窑洞古城的窑洞式四合院和三合院民居类型,这是千百年来陕北⼈⼀直传承延⽤的居住形式。
窑洞民居⼤多独门独院,建筑装饰处理都集中在⼈们的视觉焦点上,其形式⼤多表现在⽊雕、砖雕、⽯雕、门窗、彩绘纹样。
下⾯分别加以介绍阐述。
(⼀)⽊雕装饰⽶脂窑洞古城虽以窑洞建筑为主,但也有许多窑洞与⽊构结合和纯⽊结构建筑,其⽊雕装饰主要体现在梁枋、雀替、梁托、柁墩、⽃拱、垂柱、花板、栏杆、门簪、垂花等部位,这些⽊构件在起到其本⾝的结构功能外,其⽊雕饰⼜丰富了建筑形象,增加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和感染⼒,从⽽使技术与审美达到和谐统⼀的境地。
⽶脂窑洞古城⽊雕因其构件部位不同⽽采⽤相应的⼯艺表现与技法,采⽤各种变化丰富和精巧的图案,表现出雕饰的明快和⽊质的柔美风格。
⽊雕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线雕、隐雕、浮雕、通雕、混雕、嵌雕、贴雕等,通过调查统计⽶脂窑洞古城的⽊雕的种类有隐雕、浮雕、通雕,这⼏种⽊雕⽤的⽐较多,有甚少的嵌雕。
⽶脂窑洞古城的⽊雕图案主要以植物、动物、祥云、⽂字、琴、书等为内容,表现了⼈们对美好⽣活的向往和追求,如“狮⼦滚绣球”,象征⼈世的权势、富贵,也有镇宅驱邪之意,有喜庆、吉祥意念:“凤凰戏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草龙”象征了神圣、⼒量、吉祥与欢腾之意。
陕北窑洞的民间施工工艺
![陕北窑洞的民间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3889c1183d049649a665828.png)
15
质的好坏有关,土质越硬尺寸越大,反之,尺
寸越小.
2.放线
按照所选尺寸先放出平装部分,然后放
出弧形部分的施工线(同以下石窑放弧线的
方法).
3.掏窑
沿放好的施工线从外向内,依次将土掏
出,至所选深度处即得到一要求尺寸的土窑.
为了提高其耐久性,常用直径为70~1O0mm
的椽条在弧形部分沿深度固定在窑顶上,即
一
,土窑的施工
土窑(图1)一般选在山坡卜,其土质必须
是老黄土或粘性土.
1.尺寸的选择
窑腿的宽度a=O.67~0.83m,6=1.o0~1.17
m;窑口宽度C=2.83-3.O0m;窑口(抬头)高度
=
3.33-3.67IYI;檐口高度h=O.83~1.O0m;窑
深一般取3.33m左右.具体尺寸的选择与土
D(其间距为交口,常取0.33m,0.30m或0.27
m也可),然后分别以P和p为圆心,以半径
R=AO=sP画弧,即可得到窑15弧线.交口肿
越大,弧线越扁,反之越尖.
图4(b)中劣弧形窑俗称”八坎窑”,其弧线
测设的口诀为”定心定心,两分两方”,也就是
先定出弧线4C的中心及两弦4C,C的中心
M,Ⅳ,再用方尺一方(即过肘,Ⅳ作AC,BC的垂
窑腿
;
萋
阔1土窑示意
图2石窑方地形示意
岩石层等),马巷掏好后即可开始垒平装;对
于地基土较软的,还需做好基础(常用灰土夯
实或毛石砌筑),才能开始垒平装,见图3.
先砌马头石,要求马头石的宽度等于窑
腿的宽度n(即整块);然后再每层砌一块杆石
一
块桡石,层层错缝搭接,砌至平装高度,.=
陕北窑洞中的工程力学原理
![陕北窑洞中的工程力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e549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4.png)
陕北窑洞中的工程力学原理
陕北窑洞是一种传统的土地建筑形式,采用挖掘土坡或土丘形成土洞,并在洞顶留有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开口。
它是通过自然地形和土壤的力学性质来构筑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保温性和抗震性能。
在陕北窑洞的建造过程中,工程力学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土体力学:窑洞的建造涉及到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挖掘土洞时,需要考虑土壤的黏结力、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以确保挖掘过程的稳定性。
同时,在窑洞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的承载力,以确保窑洞可以承受其自身的重量和上方外力的作用。
2. 结构力学:窑洞的结构力学主要涉及到洞顶的承载和稳定性。
窑洞的洞顶是通过挖掘土方来形成的,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承受上方外力的作用,如地貌变动、建筑物的自重等。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洞顶的结构稳定性,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设置梁柱或采用和缓的坡度等。
3. 地震力学:陕北地区处于地震带,窑洞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
在工程力学中,地震力学是研究地震力对土建结构的作用及其抗震性能的学科。
因此,窑洞的设计应考虑地震力学的基本原理,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如加固墙体、设置横梁和柱子等,以提高窑洞的抗震能力。
总之,陕北窑洞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土体力学、结构力学和地震力学等工程力学原理,以保证其稳定性、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这些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窑洞的建造质量和使用寿命,以适应陕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震条件。
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https://img.taocdn.com/s3/m/c43af28c02d276a200292e13.png)
陕北窑洞
作者:六一班郭一卓
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十分适宜居住生活。
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
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
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
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
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 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 还可以保持清洁。
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
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
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
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
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
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陕北窑洞民居
![陕北窑洞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fa980711b7360b4c2e3f6479.png)
平面布局
1、靠崖式
靠崖式窑洞是将山坡一面垂直铲平,然后在平面上凿挖窑洞。
(1)、靠山式
多出现在山坡和土原的边缘地区。 背靠山崖或原面,前是平地或山坡,临开阔的沟川和流水。——后土前水,后高前 低,后实前虚
窑洞——院落——村落
上一下:沿等高线建造 左一右:顺山势的凹凸曲线或折线排列 山体基部突出,渐次攀高渐次收缩,窑洞形成越朝上越收缩的形态
窑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黄土(可再 生)资源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它通过 横向挖掘取得室内空间,最大限度地利 用原状土体作为窑壁、窑顶,或打成土 坯,砌筑洞口墙和火炕,或烧制土砖镶边 用以防水,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黄 土还可以用来做土台、土踏步等土构件、 土设备、土家具等。
装饰
THANKS!
平面布局
(2)、沿沟式
沿冲沟两岸崖壁基岩上部修造的窑洞 近田,利于耕作 窑脑不但可作上一层窑洞庭院,而且往往是麦场和大路 避风向阳,汲水方便,耕作半径小 沟壑区窑居者多选择此处掘窑或箍窑
靠崖式平面图
延安大学窑洞群——中国最大的窑洞群
• 用较新的手法建造出的靠崖式窑洞 • 保留靠崖式窑洞基本特色
下沉式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 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 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 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进村不见人, 见树不见村"
独立式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 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够自身独立, 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 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窑洞的形式和技术解析——建筑科学基础2课程作业班级:城市规划0802班姓名:王璐学号:19指导老师:岳鹏摘要:陕北窑洞是一种传统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以成为陕北的一种符号与象征。
它特殊的建造工艺,使其具有节能、节地、环保又经济适用,而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和建筑内涵,又表现了传统建筑之美。
其独特的“天人合一”环境思想有对现代的建筑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陕北窑洞建造方式、布局形式、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介绍,从中发掘出这种建筑形式在生态环境、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等深层次方面的价值,帮助今后对不同建筑类型的学习及认识。
关键词:窑洞民居生土建筑生态建筑Abstract:The cave dwelling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s a traditional and special residence type。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orthern Shaanxi. Its special build process make it not only could save energy and land but also environmental and worthwhile. Its special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connotation also perform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environmental view point of “HARMONY” will have actively referenc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tion the way of build, the form of layou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ave dwelling. Form those we can find this architectural form have many important values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pirit connotation and culture. It can help me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 of architecture.Key words: cave dwelling dwellings generates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正文: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人们走进陕北,只见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错落着一排排的窑洞。
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就居住和生活在这些窑洞之中,它以成为陕北农民的象征。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的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
这种建筑形式表现出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天人相用的传统生态思想。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建筑与自然的结合, 在人与自然的密切接触与亲和相用中,利用天材, 就地利 , 顺应自然, 为我所用。
它是一种特殊的“建筑”,不是用“加法”而是以“减法”,即“减”去自然界的某些东西而形成的可用的空间。
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可谓冬暖夏凉。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
这个来自远古时期人类居住的建筑形式,被国际建筑学家们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之一。
(图1)一、建造条件1、历史背景:人类早期的居住形式基本是利用天然的洞穴和树木,以避开野兽的侵袭。
在原始穴居的基础上,北方地区出现了利用黄土特性建造的建筑形态———窑洞。
2、气候特征:窑洞是一种原始的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要取向于生态环境, 依附于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 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区域, 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表现出与自然生态进化规律一致的原则, 并试图通过自身的合理存在把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陕北窑洞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 利用黄土地区的地理条件, 适应黄土高原的干旱气候, 结合得天独厚的土资源, 使它不仅成为适合黄土高原的民居形式,而且是最经济实用的民居建筑。
创造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土文化,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供当地人民生活的千年宅居。
陕北黄土丘陵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区, 降水稀少, 蒸发强烈, 水资源贫乏, 树木稀少,导致木料紧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又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脆弱,使得区内地表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适宜建设的场地较少。
在这种耕地面积稀少、建筑材料短缺的条件下,由于窑洞依山就势修建, 既节省建材又节约用地, 还能使人们本能地回归到黄土中生活,深得广大劳动群众的喜爱,从而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民居形式。
图1.俯瞰陕北窑洞群3、材料来源:窑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黄土( 可再生) 资源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
在黄土高原,冬季严寒,夏季酷热,黄土是绝好的保温隔热建筑材料。
在炎热的夏天,热量被黄土表层吸收,黄土深层的窑洞温度低于地表十几度,比较凉爽。
在严寒的冬季,地热温度由里向外发散热量,窑洞的温度又高于室外,使得居住环境十分舒适。
而这种以生土为主体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绿色的建筑材料。
倒塌或拆除的窑洞系列建筑垃圾,经历了风化作用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涵养过程,生土就可以变成富含腐殖质的“熟土”而回归大自然,由有用变为有利,形成良性循环。
它通过横向挖掘取得室内空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状土体作为窑壁、窑顶, 或打成土坯, 砌筑洞口墙和火炕, 或烧制土砖镶边用以防水,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黄土还可以用来做土台、土踏步等土构件、土设备、土家具等, 多余的土还可以用于平整耕地, 垫坡填坑。
4、技术水平:窑洞最大的建造特点是它不是采用投入建筑材料以构筑空间的“加法”方式,是采用挖去天然材料以取得空间的“减法”方式。
土方挖去的越多, 窑洞空间就越大。
这种建造方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造价也十分低廉。
5、分类:陕北的窑洞主要有3种:靠崖式(土窑)、下沉式(地下天井院)和独立式三种基本类型。
其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靠崖式窑洞和独立式窑洞。
靠崖式窑洞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洞地面呈长方形, 宽约3m~4m,深有达10 多米的, 顶作成圆拱形,进口安上门窗就成了一间土窑。
这种窑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溃,或外砌砖墙,以保护崖面。
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组成院落,成为靠崖窑院。
独立式窑洞从建筑和结构形式上分析,实质是一种掩土的拱形建筑,先以夯土或砖石形成基墙,而后在其上用砖石起拱发券,最后上部覆土完成。
独立式窑洞四面临空,故布局灵活,可形成三合院、四合院以及窑洞混合院落,应用非常广泛。
二、布局形式1、建筑布局:单体窑洞的主体部分主要由窑顶(窑背)、窑脸(崖面)、檐墙(前墙)、后墙(窑底)与窑壁(侧墙)所组成;门窗、火炕、烟囱等是窑洞构成的附属部分。
单体窑洞因依靠出崖,还需考虑拱形结构,主要平面布置是一字形,同时受功能、风俗、技术、财力等因素影响呈现不同平面。
常见的窑洞平面组合有单孔窑、双孔窑和多孔窑洞。
一般家具有:书柜、立橱、小炕桌、小灶柜、衣橱、箱子、箱架、大床、条桌、缸和瓮等。
在陕北高原寒冷地区,冬季采暖时制较长,窑洞民居中采暖主要靠火炕,大多以锅灶连通火炕利用烧饭余热采暖,俗称“一把火”。
2、院落布局:陕北窑洞多为背靠土崖的靠崖式,有长串连片的,也有独立成院的,一般民居多为独立成院类型。
窑洞院落一般由主体的窑洞、围墙和院门组成。
内部由居室、厨房、室外灶台或披屋、杂物棚或玉米仓、牲畜窑洞、厕所、猪舍及鸡兔窝、渗井或水窖、碾子组成,是居住活动兼生产活动的场所,一般一个院落一户人家。
大门既有木条钉编的简易大门,也有石块、木头及石狮建成的庄重气派的楼门;围墙多采用石头片子垛插而成,既美观又实用。
院落深受中国传统民居的影响,有的布置为三合院、四合院或二进四合院,其宅基占地面积很大。
(图2)3、群体规划:窑洞村落虽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代代相传,但在村镇选址、总体规划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民俗称作观“风水”。
因地制宣的选择与规划居民点,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符合现代村镇规划的理论原理:依由近水,精于选土;陕北较大的居民点必有饮泉或溪水,这是村镇选址的首要条件,而选择稳定安全的土质也同样重要,沟谷、出崖的稳定性和厚度较大、坚固密实的±层以及稳定的周边环境决定了窑洞的安全性。
农家生活靠近耕田是基本原则,因而陕北窑洞村落选择将窑洞建在山腰上而非近水的崖边。
此外,良好的方位和四乡开路也是规划的原则之一;村镇的建设需考虑避风、向阳和日照等因素,窑洞群一般建在向阳的坡面。
高原、高寒区不避西晒,向北的阴坡是极少建窑的,居窑偏向东南或西南是接受日照的最好方位。
虽然窑洞村落是绝大多数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正是由于有着顺乎自然的规划思想才取得了融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的良好效果。
然而传统窑洞民居的选址受地形影响很大,分布零散,与城市高密度的现代建筑相比,其容积率非常低,不便于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集中管理。
而现代窑洞群体规划更是以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活居住区域为单位(如一村或村小组) 、合理选址、统一规划、一次建成的居住区。
以建设窑洞居住小区为目标,将总体的水、电、暖等供、排系统集中于一个体系,并将室外环境及配套设施统一纳入总体规划之中。
这样既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又为新型窑洞建筑总体功能的升级创造条件。
图2.窑洞的院落布局三、功能要求传统窑洞在采光、通风、空间形式、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1、室内采光:传统窑洞仅在前部开窗,单面采光;同时出于结构安全考虑,一般开窗较小,造成室内后部采光不足、光线昏暗。
2、室内通风传统窑洞建筑属于单面进风,内部通风不畅,空气质量差,后部容易泛潮。
3、空间形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住户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传统窑洞空间形式单一,功能简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4、基础设施当今陕北地区很多人希望在家中设置卫生间,并且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技术设备。
而当地水资源匮乏,农户过去基本靠水窖或水池蓄水、供水,水窖一般修建在院落周围便于汇集雨水的地方,其储水量完全取决于一年内降雨量的多少,农户日常生活用水常常得不到保障。
院落排水则几乎完全依靠黄土自然渗透。
这样的基础设施条件很难满足现代农村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