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访谈、报告、科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 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 心内容等。
作用: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 查报告的内容
2、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 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 题的重要部分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 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 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 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 理清楚。
一、知识清单——文体常识
访谈常识
1.访谈对象: 具有话语权(见解正确、独到、深刻)的杰出人
物、明星人物或其他公众人物。 2.访谈内容
时政热点、焦点或其它公众关注的问题。 3.访谈目的:
展示人物重大成就、独到见解、成长经历、品德 修养等。
一、知识清单——文体常识
4.访谈提问的形式:
2、内容类型:介绍新人新事;总结典型 经验;反映历史事实;揭露反面问题等。
3、调查方法:开调查会、个 别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资料收集等。 4、语言要求:叙述朴实简洁 , 议论画龙点睛,一般不需要描 写。
四、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1.真实性: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 的,确凿无误。这是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自己的理解,以引出对方进一步的阐述。
四、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3.鉴赏评论文本的某种特色要注意的问题 文本特色主要体现在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
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分析鉴赏分三步走: ⑴指出有什么特色; ⑵联系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营造这
一特色。 ⑶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针对不足进行
1.阅读方法: 将提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读。先读提问者
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 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2.考查内容 ⑴把握主题; ⑵理清线索; ⑶归纳主要内容; ⑷分析访谈技巧; ⑸评价访谈效果。
三、访谈的表现手法
1.文体特征:具有互动性的连环问答。 2.表现手法:主要是提问的艺术技巧。
二、报告的基本知识
1、基本特征——真实性、针对性、逻辑 性、典型性
2、基本结构——标题、前言、主体、结 尾
3、主要分类 ——工作报告 、情况报告 、 请示报告 、调查报告 、总结报告等
三、调查报告的相关常识
1、概念:调查报告是根据特定目的,对 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 书面报告。
1.筛选整合访谈信息要注意的问题 ⑴筛选时切不可忽视记者提问中包含的信息。 ⑵整合时要包括“问”和“答”两方面的信息。
2.鉴赏提问艺术要注意的问题 ⑴提问是否围绕中心有步骤地展开。 ⑵提问内容是否明确,指向清晰。 ⑶提问方式是否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变通。 ⑷提问语气语调语言是否得宜。 ⑸提问者是否善于适时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适当发表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 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 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 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 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 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 结论。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 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 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 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 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 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 的报告内容。阅读时要注意理清 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 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 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 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 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 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 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 否定所非。
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的小品富有 情
③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 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 学知识。
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
一、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内 容具有科学性)
二、再将科普文章作为散文类的文学作品 来阅读(文笔具有生动性)
它的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 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 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 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一、科普文的结构 科普文章以传递信息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
塔”:第一部分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 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后面从不同角度 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 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 引论: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 本论:详细说明对象(主体部分) 结论: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主体部分的具体结构形式:并列式、承接式、对比式、 层进式、总分式。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 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 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 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 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 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 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实用类文本阅 读之科普文
科普文章: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它 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 知识。既有科技的正确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 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
访谈是以问答的方式展开的,成功的访谈往往与记者巧妙得宜 的提问方式有关。
①紧扣重大成就,不蔓不枝,由果溯因,逐层展开; ②追问成长经历,设疑引导,适时应和,环环相扣; ③探求内心世界,由浅到深,步步设问,层层深入。 ④紧扣焦点热点,抓住要害,由主到次,呈倒金字塔推进。
二、访谈的阅读及考查要求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 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 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注意: ⑴观点与数据的统一协调。 ⑵突出重点、文字简练。 ⑶观点明确、概括力强。 ⑷紧密围绕主题和所要说明的问题。 ⑸文字、数据、图表的结合使用。 ⑹逻辑关系清楚。
3、结尾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展望未பைடு நூலகம்,提出希望; 归纳主题,强调意义;
三、科普文的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通俗易 懂,富有趣味
文学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文学,这是科普作品的 独特之处。科普作品的语言特点由此而来。
四、常见表现手法
1、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
引用法、分类法、图表法、打比方、作比较、
列数字
2、常见说明的顺序:
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
常用的提问方法: ①趣问:诙谐有趣、形象生动,可以消除陌生感,
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直截了当提出问题。 ③旁问:有意岔开,先谈别的事情,以营造轻松的
气氛。 ④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三、访谈的表现手法
3.常用的调控方法:
访谈中要及时根据对象回答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调控, 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常用的调控方法有: ①追问:就对方陈述中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
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推进。 ②延伸:就对方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以拓宽领域,避
免片面性。 ③对比:就对方在某一问题上前后不同或与众不同的回答进
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 提问。
四、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深入思考时可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四、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4.探究评价访谈内容要考虑的问题:
⑴基本思维:辩证分析 ⑵具体角度:灵活综合 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②个人因素—社会因素 ③积极因素—消极因素 ④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⑤个别利益—公众利益 ⑥眼前利益—长远利益 ⑦传统文化—现代观念 ⑧继承传统—扬弃革新 ⑨人文思想—科学精神 ⑩零和思维—双赢战略 ⑾竞争时代—合作意识 ……
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
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原因——结果
主要——次要
整体——部分
概括——具体
现象——本质
特点——用途
总说——分说——总说
3、常见的文学性手法运用举例
借助文学表现手法的效果:加强文章的趣味性
①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 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二、科普文的文体特点:科学性、文学性和通俗性 科学性是指科普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地讲述科学知
识、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教育,在内容上要 揭示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规律,要有科学的依 据。 文学性是指科普作品把科学知识形象化,用文学 的手段加以表现,用文学的形式讲述科学的道理, 是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通俗性是指科普作品,为了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 目的,一般要用通俗易懂的、人民大众的语言来 深入浅出的讲述科学道理,少用科学术语。
实用类文本 阅读之报告
一、报告的定义
报告的定义: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 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 用的公文。
报告主要由前言、报告主体、结尾组成。报告的主 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的情况深入 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阅读时首先弄清调
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关注调查结果和调查结论。
六、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
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要注意材
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 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 是今昔、新旧、正反或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 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 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 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4.典型性: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反映一定社会本质 或存在社会普遍性。
五、调查报告的结构
1、前言——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 简要的说明
①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 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 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 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②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 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 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