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的参考文献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的参考文献

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的参考文献1. 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传统指的是一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继承下来的文化内涵。

它涵盖了民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维系自身文化认同和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

2.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 厚重的历史积淀: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 礼仪之邦:我国文化重视礼仪,崇尚以礼治国、以礼行事的思想,尊重传统礼仪和礼节。

-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礼仪等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了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 包容性和综合性:我国传统文化包容性强,吸纳了外来文化并且进行了融合、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 文字文化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以文字为主要载体,文字的使用覆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文字文化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3. 我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文学艺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如《诗经》、《论语》、《红楼梦》等,影响了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 思想影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价值观念的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如尊老敬老、孝道、礼仪等,对世界其他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国际价值观念交流中的一部分。

- 传统医学的传播:中医、针灸、气功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参考文献- 《我国古代文化史》(著:陈寅恪)- 《论语》(作者:孔子)- 《道德经》(作者:老子)-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易经》- 《荀子》(作者:荀子)- 《千字文》- 《李约瑟谈我国》(作者:李约瑟)- 《孟子》(作者:孟子)以上是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的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将帮助您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且能够为您提供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下面是由分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特征: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文明的结晶,它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另外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要寓教于乐,在体验中学
通过切身的体验,让学生从中体会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从而提升学生的素养
18
立志传承, 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在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散发夺目的光芒, 推动中华民族奋勇向前, 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19
中国传统文化
“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道德出发点和道德建设的终 极目标。这种人生哲学和道德规范在今天仍然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13
形成“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
“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指的都是心理素质的陶冶和 培养,这对当代年轻人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
14
请思考—— 应当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才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
9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的意义
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破坏和金钱物欲的冲击, 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我们已经逐渐淡忘了中 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好东西。
10
请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 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思想观念
道德情操
思维方式
礼仪制度
价值取向
……
3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01
河谷型 中国传统文化以河谷型为主。
其突出特点是内聚力和容纳性强。
02 草原型 其流动性和外向性比较明显。
03 山岳型 其封闭性和排他性较为突出。
04 海洋型 以开放性和冒险性为主。
依据 地理环境
4
依据生产方式这种价值观吗?为什么? 这种价值观的弊端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下)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生态一、中国传统文化生成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

地理环境包括宇宙的、气象的、地质的、水文的、生物的等等诸多成分。

这些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石、创造文化的自然前提,绝不是文化的消极衬托物。

自从人的因素渗入到地理环境之后,地理环境已成为文化机体的构造成分,成为锻冶文化合金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传统文化根植的经济土壤(一)农耕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诞生的主要经济土壤(二)手工业和商业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又一有力的经济支撑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的发展是主体;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是对农业的重要补充。

手工业是伴随石器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

早在旧石器时代即有了石器骨器、蚌器的制作,这是最早的手工业生产。

三、中国传统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任何文化,其创生和流变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三维空间中进行的。

文化的创生和流变所依托的社会结构,总体上可分为横向构造和纵向构造。

横向构造一般包括家族与宗族、社区、民族、群体与组织等要素。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主动、自觉精神。

《易·乾卦·彖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天的运行表现为刚健的属性,人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这一思想影响深远,体现在许多先哲的言论和行动中。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仁以为己任”;墨子非命、尚力,“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老子讲“无为”,而归宿则是“无不为”,“柔弱胜刚强”,“为无为则无不治”;法家更是积极主张“争于气力”,富国强兵。

虽然重点不同,方法各异,但强调自强进取,可以说是中国各家思想的共识。

厚德载物就是包容、会通精神。

《易·坤卦·彖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

4-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总论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世界各民族文化因地理环境、物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差异性,造成不同的文化类型。

这种类型一经形成,不仅会区别于他种文化,而且会获得顽强的延续力,成为一种传统。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多充分、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难以做简单的好与坏的价值判断,但对其类型做大致的分析和指认确实有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人们正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类型与特点的界定,才能比较清晰地把握住传统文化的规范特征,真正到到对他的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1.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的诸种意见中国人很早便对文化类型有所认识。

中国古人通过将中原地区华夏族的农耕文化与周边四夷的游牧文化或渔猎文化加以比较,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类型观;两汉以后,又将本土以入世精神为特征的儒家文化与来自南亚以出世精神为特征的佛教文化加以比较,进一步突出本土文化重伦常礼教的类型特征。

近代以来,人们更是从文化比较学的角度界定文化类型。

如严复,李大钊等人就把中国文化归结为“农业—宗法型”;梁漱溟则将中国、印度、西方分别为文化三类型。

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关于文化分类的讨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按地理环境区分文化类型,认为任何民族的文化,其产生、演变、丰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在独特的经济和社会土壤里完成的,中国因地域广阔、复杂,自古就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即河谷型、草原型、山岳型和海洋型。

河谷型文化的特点是内聚力和容纳性强;草原型的文化特点是流动性和外向性明显;山岳型文化的特点是封闭性和排他性突出;海洋型文化特点是开放性和冒险性较强。

第二种意见是按照观念文化和一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将文化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和游牧文化。

认为中国文化孕育诞生在农业宗法社会的母体之中。

大约在氏族社会后期,中国就进入了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其后,农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干。

长期的农耕生活对中华民族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的形成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人们安土重迁,追求生活的稳定与安宁,缺乏冒险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本课程学时:72 学分:4学时分配: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要求;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一、传统和文化释义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五、拂教的基本信仰、特征及社会作用第三章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特点。

专升本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

专升本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

专升本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包括文学、哲学、艺术、历史、道德、宗教、礼仪、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它是我国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特有的民族特色。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 厚重悠久: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古代华夏文明,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系。

(2) 经典丰富: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和传世之作,如《诗经》、《尚书》、《论语》、《孟子》、《道德经》、《红楼梦》等,这些文化经典影响深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包容博大: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强的特点,它吸纳了不同民族、不同思想、不同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元一体、综合发展的文化体系。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1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认为“仁”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仁者爱人”,提倡人际关系中的亲情、友情、师生关系中的尊重和爱护,注重孝顺父母、敬重长辈、关爱子女。

2.2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认为“义”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正当、公正的关系,提倡宽容、诚实、公平和正义。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3.1 形成国民性格和精神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深刻影响着我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和心灵世界。

3.2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灵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发展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4.1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绪论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000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p1)000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p2-4)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0003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p4-7)三、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0004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p7-8)第一章中国传统哲学第一节天人合一0101 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0102 人与天地的关系0103 人道与天道相一致0104 天人合一的行为要求第二节阴阳变易0105 阴阳的概念及其形成0106 一阴一阳之谓道0107 阴生阳,阳生阴0108 生生之谓易第三节贵和尚中0109 贵和尚中的思想内涵0110 和而不同的内涵及行为要求0111 “和”的哲学内涵0112 以和为贵的精神追求0113 执两用中的内涵及行为要求第二章中华传统美德第一节正心修身0201 修身的重要性0202 安贫乐道0203 勤劳节俭0204 明礼诚信0205 浩然之气第二节与人为善0206 四个基本道德规范0207 忠的内涵及道德要求0208 孝的内涵及道德要求0209 仁的内涵及道德要求0210 义的内涵及道德要求第三节君子怀德0211 内圣与外王的关系0212 隐忍的内涵及道德要求0213 知耻的内涵0214 无私的美德与智慧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第一节佛教与中国的佛文化0301 佛教的起源0302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简史0303 佛教的中国化0304 佛、佛法、佛经和佛寺0305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二节道教与中国的仙文化0306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0307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0308 道教与神仙思想0309 道教的修炼方法——内丹、外丹与道术0310 道教的活动场所——道观0311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三节儒释道三教合流0312 从儒学到儒教的转变过程0313 儒释道融合的进程0314 儒释道融合的根基第四章中国书法、绘画第一节笔墨情志,书画同源0401 书法产生的两大条件:汉字与笔墨0402 书法艺术与书法理论0403 书画同源的表现0404 中国书法的特点第二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0405 墨色浓淡与国画0406 中国画的分类0407 中国画的形与神第三节以形写神,境生象外0408 文人画的特点0409 文人画的意境与格调0410 文人画的最高境界——心灵之境第五章中国诗词、歌赋第一节不学诗,无以言0501 学诗的重要性0502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0503 诗歌的社会文化功能0504 古代诗歌中的忠君爱国思想0505 古代诗人们的气节、修养第二节情与合理: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精神0506 精神之一:关心社稷、忧国忧民0507 精神之二:同情人民疾苦0508 精神之三: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0509 精神之四: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第三节思与境谐: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旨趣0510 旨趣之一:文质彬彬0511 旨趣之二:意境之美0512 旨趣之三:别材别趣第六章中国音乐、舞蹈、戏曲第一节黄钟大吕0601 中国音乐的起源及其教化功能0602 雅乐的形式、乐器及作用0603 歌舞大曲的发展阶段0604 戏曲音乐的歌唱与伴奏0605 戏曲音乐的作用第二节霓裳羽衣0606 中国原始舞蹈的起源与分类0607 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0608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舞蹈第三节皮黄春秋0609 昆曲的诞生、发展及其艺术特点0610 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艺术特点0611 百花齐放的地方戏第七章中国医药、养生第一节阴阳辩证0701 阴阳与病症0702 五行与脏腑0703 实火与虚火0704 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第二节经络气血0705 经络的内涵与作用0706 气与血的相互作用0707 人体的主要穴位0708 针灸疗法0709 推拿疗法0710 刮痧与拔罐疗法第三节养生智慧0711 中医心理思想——养生先养心0712 中医预防理论——未病先治0713 中药的“秘密”——药食同源第八章中国武术第一节止戈为武,尚武崇德0801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0802 中华武德与修身养性0803 武术礼仪及其文化内涵0804 侠义精神与武侠传统第二节内外兼修,术道并用0805 中国武术原理:顺阴阳而运动0806 中国武术特点:内功为体,外功为用0807 中国武术思想:以柔克刚,借力用力第三节形神兼备,武术之美0808 中国武术的姿势之美0809 中国武术的结构之美0810 中国武术的节奏之美第九章中国美食、美饮第一节吃的艺术与追求0901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0902 中国饮食的追求:精美0903 贵族饮食文化0904 平民饮食文化第二节酒文化:杯中日月0905 酒的起源与发展0906 酒的作用与酒器0907 酒与古代艺术0908 “酒德”与“酒礼”第三节茶文化:壶内乾坤0909 茶的作用与功效0910 饮茶仪式与茶道0911 饮茶方式与茶具第十章中国服饰、习俗第一节千年衣裳1001 礼乐文化与中国服饰1002 对外交流与服饰发展1003 行政干预与服饰变革第二节多元多彩1004 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1005 中国服饰的色彩与纹样1006 中国古代的配饰与妆容第三节人文习俗1007 中国服饰与等级制度1008 中国服饰与礼制风俗第十一章中国建筑、园林第一节民居宫殿110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102 古代民居代表——四合院1103 古代宫殿代表——故宫1104 中国建筑文化第二节城墙筑造1105 古代城墙的功能——攻防与连隔1106 长城的历史演变1107 北京城的历史演变1108 中国城墙文化第三节山水收藏1109 古典园林的历史演变1110 皇家园林代表——颐和园1111 私家园林代表——苏州园林1112 中国园林文化第十二章中国器皿、雕刻第一节从石器到青铜器1201 石器的产生与发展1202 青铜器的特点与作用1203 中国赏石文化第二节巧夺天工的玉器和陶瓷1204 玉器的发展与功能1205 陶器的发展与分类1206 瓷器的发展与工艺第三节气韵生动的雕刻文化1207 金石文化1208 造像文化1209 杂项刻镂。

第四讲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第四讲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第四讲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类型和特点。

它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现代化文化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首先,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崇尚中庸之道,在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有明确的规范和原则。

例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强调人伦关系,重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

此外,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艺术形式注重以形似神、以人为本,追求的是内在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其次,现代文化是中国在近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源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现代文化注重个性和自由,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主。

例如,中国的新文学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篇章,强调写实主义和个体的心灵体验。

此外,电影、摄影、舞蹈、时装等现代艺术形式也在中国迅速发展,反映了现代化社会的多元文化。

最后,现代化文化是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现代化文化强调科技进步、市场经济、国际交往等方面,它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社会和全球化的重要文化表现。

例如,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和社交媒体成为现代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国际化教育等也是现代化文化的具体体现。

现代化文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开放,同时也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总之,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多种多样,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明,现代文化展示了新时代的思想和艺术创作,现代化文化表现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时代的特点。

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性,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编号:051004英文名称: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学时学分:36/2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开设学期:不限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文化学的一般知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

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成就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文化概论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2学时学)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进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二、历代哲学思想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民族精神(重点、难点)一、天人协调精神二、入世济世精神三、理想主义精神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4学时)第一节中国原始宗教一、自然崇拜二、祖先崇拜三、生殖崇拜四、上帝崇拜第二节中国传统佛教一、佛教原始教义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重点)三、佛教组织与佛教习俗第三节中国传统道教一、道教的形成(难点)二、道教的发展演变三、道教信仰四、伊斯兰教五、民间秘密宗教第四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一、仁、义、礼二、忠孝、诚信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第三节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一、传统修身之道二、传统理想人格第五章中国传统礼仪制度(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五礼一、吉礼二、嘉礼三、宾礼四、军礼五、军礼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重点、难点)三、历代婚姻礼俗(重点、难点)四、关于离婚问题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一、埋葬习俗二、丧礼习俗三、丧服第六章中国传统衣食住行(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一、冠、冕、巾二、上衣下裳三、鞋、袜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一、中国古代饮食特征(重点)二、主食、副食三、传统饮品四、古代炊食具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一、民居二、宫殿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第四节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一、车二、船三、轿第五节中国传统节日一、春节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学一、诗词二、散文三、小说四、戏剧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一、绘画(重点)二、书法(重点)三、音乐四、戏曲五、舞蹈第八章中国传统科学技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一、天象观测与认识的不断发展二、历法修订的日臻完善第二节中国传统医药学一、中医学的发展(重点、难点)二、药物学的成就第三节中国传统数学一、十进位制、筹算与珠算二、勾股定理与圆周率三、《九章算术》四、其他成就第四节中国传统科技发明一、四大发明二、丝绸与陶瓷技术(重点、难点)第九章中国传统教育科举(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教育一、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二、内容丰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二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重点、难点)一、科举以前的选官制度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重点)第十章中国传统谋略(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政治谋略一、姜尚的政治谋略二、老子的政治谋略三、孔子政治谋略四、诸葛亮的政治谋略五、其它政治谋略第二节中国传统军事谋略(重点、难点)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特点二、三十六计第三节中国传统人生谋略一、儒家的人生谋略二、道家的人生谋略三、其它人生谋略第十一章中国古代文物鉴赏(2学时)第一节中国古代陶瓷一、陶器二、瓷器(重点)三、陶瓷鉴赏第二节中国古代玉器一、玉器简介二、玉器欣赏第三节中国古代青铜器一、青铜器简介(重点)二、青铜器鉴赏第四节中国古代钱币一、古代钱币简介二、古代货币鉴赏第五节中国古代兵器一、古代兵器简介二、兵器鉴赏第十二章中西文化精神比较(2学时)第一节、中西自然观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式的自然观二、西方“主客二分”式的自然观第二节中西价值取向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二、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三节中西思维方式比较(重点、难点)一、注重“整体体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二、擅长“个体分析”的西方思维方式编撰:梁国楹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及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及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及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主要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和精神内涵。

下面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传统文学、传统绘画、传统音乐和传统戏曲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其主要特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提倡仁爱、礼仪和孝道。

《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其中孔子的“仁者爱人”、“君子不器”等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养生之道,注重内在修养和心灵的平静。

《道德经》、《列子》等著作揭示了道家的主要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等理念,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佛家强调超脱生死、解脱苦难,倡导舍弃执着,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楞伽经》、《心经》等经典著作揭示了佛家的主要思想,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经》、《楚辞》、《红楼梦》等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情感和价值观念。

传统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

《清明上河图》、《百鸟朝凤》等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形式多样,包括雅乐、俗乐等多种类型。

古琴、二胡、京剧音乐等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执着追求。

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京剧、越剧、评剧等各具特色,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京剧《红楼梦》、越剧《梁祝》等作品被誉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珍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高妙艺术表现和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2、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4、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5、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有什么特点?6、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其显著特点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

3、历史悠久。

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主要种类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如,佛家的“烦恼”“差别”“平等”“世界”等。

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传统文化之间(如:儒家/道家之间;儒家/法家之间、儒家/佛家之间)存在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中国文化史教案

中国文化史教案

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也适于其它专业的学生选修。

通过中国文化史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文化成就;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特性及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征;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观念及其传承流变;形成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认识,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历史,认识中国国情,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传统,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介绍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文化史的概念教学难点:分析文化的概念与学习的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学时间:2课时主要内容:第一节、介绍教学安排及内容一、教学安排本学期共15(20)周,每周2课时,共30(40)课时,文化史体系庞杂、内容丰富,课时有限,只能做大概的介绍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介绍文化的概念及一些常识和理论,认识中国文化的类型、特征和精神,联系中国的国情与现状)第一章绪论介绍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和概念,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文化的解释反思以往用政治、经济、哲学、地理环境、心理等因素单独解释文化的偏狭理论指出用文化解释文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重点认识各种解释的缺陷,掌握用文化解释文化的方法。

第一节、文化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一、政治和哲学的解释二、经济(生产力)解释三、地理和心理的解释第二节、用文化解释文化一、要素分析法二、文化现象的确定思考题:怎样科学地解释文化?第三章中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介绍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延续及多样性的影响,即肯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又防止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四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及特征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对比出中国文化的类型是礼乐文明,明确这一文化类型形成的原因与文化要素,掌握要素分析法研究文化的方法与作用重点认识中国文化的类型,文化的要素分析法,理解文化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还有多种版本。
二、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有关 文化史书籍
(一)先秦时期 1、《周易》,也称《易经》,简称《易》。儒家重 要经典之一。“易”有变易(探究事物变化)、简易 (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个含意。相传为 周代人所作。内容包括《经》、《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 明,古代作占卜之用。
4、《廿二史札记》,清文史学家赵翼著。古人读尽全 部正史而所作归纳比较的研究,该书为第一。
5、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集》。剧作题材广泛, 风格多样化。 6、《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 此外,还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名典。
(四)近代部分 1、《龚自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魏源全集》,岳麓书社自1989年起陆续出齐。 3、《洪秀全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洪仁玕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 5、《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1994年有30册成套版出版。 2011年有修订版,计31册。
第五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人格理想与修养之道
第六讲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与近代科技落后
的原因
回目录
第一节
一、文化定义
文化定义与文化结构及特征
文化 是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一切 活动及其结果。 客观事物表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其结果便形成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 首先,人们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便要进行改造 自然界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实践。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 又产生了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各种形式的经济实践, 其结果便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各种生产和经济现象。
思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PPT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PPT参考
如果换上堂吉诃德那位最笨也最聪明的伴侣桑 乔做这件事--
“列祖列宗在上,其实我烧的,都是最便宜 的废草纸!”
2021/3/10
授课:XXX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7、反人性、少民主 “存天理,灭人欲” 男女不平等,缺乏民主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公元前431年)
2021/3/10
授课:XXX
2021/3/10
授课:XXX
5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内经》:“肺主气,肺主治节”。 “气”是什么? 《素问·六节藏象论》 这样的“理”,不是自然规律又是什么?
2021/3/10
授课:XXX
6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充满哲理和思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庄子:《山
木》) -满招损,谦受益 《缺憾是一种美》
由于缺乏自省意识--
• 喜责诸人,而不肯责诸己 • 喜责诸环境和条件,却不肯思考为什么自身缺乏改
变环境条件的力量
• 喜抱怨命运,却不相信命运就是性格,其实是自己 铸成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 总是寄希望于青天老爷,来自苍天或救星的拯救, 却不相信自己应该承担起把握自身前途的责任
案例:中国古代小说戏剧
2021/3/10
授课:XXX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6、虚伪、爱面子
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想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案例: 父子同考秀才的故事 中国人讲究虚伪礼仪,重文饰,重形式 极力把最矫情的东西粉饰得最真实 中国风俗:给死去的祖宗烧纸钱 薄养厚葬
2021/3/10
授课:XXX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讲诚信 案例: 古16两制秤的来历
2021/3/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总论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世界各民族文化因地理环境、物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差异性,造成不同的文化类型。

这种类型一经形成,不仅会区别于他种文化,而且会获得顽强的延续力,成为一种传统。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多充分、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难以做简单的好与坏的价值判断,但对其类型做大致的分析和指认确实有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人们正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类型与特点的界定,才能比较清晰地把握住传统文化的规范特征,真正到到对他的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1.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的诸种意见中国人很早便对文化类型有所认识。

中国古人通过将中原地区华夏族的农耕文化与周边四夷的游牧文化或渔猎文化加以比较,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类型观;两汉以后,又将本土以入世精神为特征的儒家文化与来自南亚以出世精神为特征的佛教文化加以比较,进一步突出本土文化重伦常礼教的类型特征。

近代以来,人们更是从文化比较学的角度界定文化类型。

如严复,李大钊等人就把中国文化归结为“农业—宗法型”;梁漱溟则将中国、印度、西方分别为文化三类型。

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关于文化分类的讨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按地理环境区分文化类型,认为任何民族的文化,其产生、演变、丰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在独特的经济和社会土壤里完成的,中国因地域广阔、复杂,自古就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即河谷型、草原型、山岳型和海洋型。

河谷型文化的特点是内聚力和容纳性强;草原型的文化特点是流动性和外向性明显;山岳型文化的特点是封闭性和排他性突出;海洋型文化特点是开放性和冒险性较强。

第二种意见是按照观念文化和一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将文化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和游牧文化。

认为中国文化孕育诞生在农业宗法社会的母体之中。

大约在氏族社会后期,中国就进入了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其后,农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干。

长期的农耕生活对中华民族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的形成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人们安土重迁,追求生活的稳定与安宁,缺乏冒险精神。

中国封建统治者视农业为立国之本,认为商业和手工业是“困辱游业”,甚至认为“务末”则丧国。

第三种意见则是审视中国文化形成发展的路程,认为儒、道、墨、法、佛等诸家思想学说,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核心。

在形成期,是儒、墨、道、法并行格局,而发展期则是儒、法、道、佛并行,其中儒家思想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居中制衡作用。

由于这样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各家思想相通互补,互为关联的诸多因素,规定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人格和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形成传统社会共同的思维定式,使中国文化定位论理政治类型,中国古代论理道德、政治、法律,特别是论理道德纲常的概括和总结,具有把论理纲常提高到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和人生观的高度加以论证的特点。

第四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制文化。

因为在他们看来,观念文化与经济制度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与不同时期垄断生产资料从而垄断精神生产的阶级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此,按社会形态、阶级属性分类是最基本的方法。

而且,为使这种分类不仅表现出文化的时代性,同时表现出文化的民族性,还可以在分类的标准上加些内容。

如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有家国一体的宗法特征,可成为宗法奴隶制文化。

上述分类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各种特点及这些特点的内在联系划分的。

由于这些特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但他们分别刻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特点,都有一定的理由。

2.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伦理文化之一。

两千多年前便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形态和实用化、世俗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入世功能。

它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作用至今,实在得益于伦理――政治这一文化类型的粘合作用。

众所周知,道德作为维护正常生活的纽带,总是与政治问题密不可分,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其突出表现是德政思想。

即强调道德感化作用和身教作用。

不仅把道德实现作为人生实现的最真实内容,又是政治上的最终目标,同时把道德的社会政治的实现视为理想的社会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以德立言,提出“内省”、“慎独”等系统的道德修养理论,作为个体自我修养的原则。

“修身”是中心环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修身的主要内容,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在修身基础上“明明德”的三个扩展步骤,即所谓以内圣求外王,提倡立德、立功、立言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对维护专制王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受到统治者阶级的格外推崇。

因此,他很难摆脱保守主义的局限,在封建条件下,也很难突破宗亲血缘关系而最终趋向人的独立价值存在和自主人格的人学本体层次。

它在维护既定社会结构的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同时,也失去了改造现实、引导人们进取开拓的超越目的性力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关于传统文化特点的诸种意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认识形形色色,主张各不相同。

80年代国内外学者发表了诸多意见,见仁见智。

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往往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交错,既有历史的、地域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种种差别,又包含着进步、落后、明哲、愚昧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因素和成分,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阐释很难整齐划一。

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个半封闭的北温带板块状大陆上滋生发展,其物质生方式产的的主体是农业自然经济,社会组织以宗法制度和专制政体为基础形态,而周边则是被后进民族所环绕,这样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使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性格。

1、以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2、重视伦理规范和道德教化;3、尊君重民;4、崇尚中庸协和;5、具有极强的内聚力。

另一种意见认为受伦理政治类型所决定,中国文化在总体上呈现一种观照人生和人心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人本主义,强烈的政治意识,重道轻器,崇尚传统,重视群体关系的和谐调适等不同方面。

还有一种意见是把西方文化作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较为全面彻底的探讨,把它的特点概括为:1、由于政治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共同的文字的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中国文化具有统一性特点;2、由于中国固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思想和学术的连续性,决定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特点;3、非宗教性与人文精神;4、中国文化的泛道德性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对政治、法制、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及指导意义;5、与西方外倾文化相反,中国文化则具有内倾性格;6、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和有情的宇宙观使中国文化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礼”或“礼治”。

“礼”是中华文化世代相沿的主要形态,最具有中华文化原始性和普遍意义,兼有生活方式、伦理风范、社会制度的一体化内容,成为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模式。

近年又有一种代表性意见,认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和主要组成部分是“和合文化”。

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系统思想,提倡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和合文化贯彻到社会领域,则体现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崇尚团结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人际和谐的生活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界保持统一,也要保持人自身的身心统一。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统一性与延续性中国文化既具有连续的统一性特征,又具有一元的连续性特征。

第一、政治的统一。

第二、民族的融合与凝聚。

第三、文化传统的承袭。

(2)人文精神与民本主义人文精神发端于炎黄时代,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才以系统完整的理论形态出现。

中国文化的人文理性精神表现是多方面的,其基本内容是“天人合一”,其特征是内在与超越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道德与宗教的结合。

中国文化既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僧侣主义的,而是真正人文主义的。

这种人文主义滋生使原始的宗教政治化,然后使政治伦理化。

第一、人文传统即非宗教性。

中国文化就整体系统来说,是非宗教性的,充满了人文理性精神。

由于中国特定的古代历史环境所决定,宗教神权始终不发达。

第二、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

(3)重群体轻个体儒家伦理强调人之个体对群体承担无限的道德责任,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但发展到后来,其主张日趋绝对化,个体完全丧失其独立价值的个性,变得无欲无我,溶解于群体之中。

第一、家族本位。

第二、宗法集体主义原则。

第三、追求社会价值。

(4)重人伦轻自然中国早在氏族后期,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部落内的父子、章幼、上下、夫妇的人伦关系中,维护血缘纽带的宗法关系的需要远远超过对宇宙、自然及生产技术的探索与重视。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不把外在自然界作为一个客观的认识对象来研究,而把它作为一个具有人伦情感的整体来体验,其结果是不注重探求自然规律,只注重践履人伦关系、道德原则。

中国的哲人不去探讨自然的奥秘,反而把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视为雕虫小技。

孔子轻贱自然科学知识,强调“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汉代的董仲舒、唐代的韩愈都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精神宗旨,宋明理学更是把关于伦理道德知识看作是唯一真正的学问。

(5)崇老尚古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是以上古的“黄金时代”为价值取向,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作为最高的人格理想,以宗法社会的传统作为价值评判的标准。

一方面,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宗法社会,只求稳定不求发展,以尚古为美德;另一方面,求稳喜静,厌恶变革。

崇古意识的浓厚还表现在祖先崇拜愈先王观念。

原始宗教中就形成祖先崇拜,殷周时代把天帝与祖先神联结到一体,形成先王崇拜,儒墨道法各派皆法先王以重其说,借先王以推行其政治理想,其中,又以儒家的先王崇拜观念最典型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